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024-05-21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篇1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

知识目标

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章思路。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3.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 6 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

第二部分:莎利文老师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3.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锻炼学生

能力。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6 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个字,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呢?

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3.文中的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 6 的女孩。莎莉文是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4.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学法指导‖

理解标题的含义: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目标导学三:语言品味 1.‚我的手指搓捻着花朵,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放的花朵‛,这句话中的‚搓捻‛、‚抚弄‛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里运用了两个动词‚搓捻‛、‚抚弄‛,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便表现了我在等待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紧张、急切的心理。

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自己比作大雾中的/ 6 航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受教之前苦闷、彷徨的心理。

3.‚正在此时,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那个给自己启示人间真理,给自己深切的爱的人。4.结合上下文思考:‚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握住‛、‚紧紧地抱‛,这些动作彰显了莎莉文老师的爱。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的拥抱给了‚我‛爱的启示。☞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

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了到哪些启示?

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利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艺术性,通过品析、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学提示‖ / 6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三、板书设计 / 6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从文本获取信息从而理清文章结构。2.品读重点语句,提高赏析文章优美语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

2.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难点

品味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她是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3.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实物。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我”不仅学习上有进步,更懂得领悟“爱”这样的抽象的概念。

四、课文精读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还是海伦首次获得的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6.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1)她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7.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8.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努力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的《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在教此文时为了突出这两个人物,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她们,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在分析莎莉文老师时,我打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第一天的一段文字:

“在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善良的、温和的、友好的人们,是他们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首先,我想长久地凝望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为了将她珍藏在我的记忆中,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找出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靠这些完成了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使她能坚定面对困难的坚强个性和她经常向我展露出的对于人 3 类的同情心。”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与上段文字一起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们得出结论就既快又完整了。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课件展示: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

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默读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这篇课文中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莎莉文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

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请同学回答海伦“此前”的生活。

学生回答(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师:同学们想一下,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师: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海伦•凯勒作为一个盲聋孩子的心情。那就让我们试着去走进她的内心。

师: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师:现在大家可以理解小海伦•凯勒为何那么愤怒、苦恼了吗?这是因为她对外面的世界无从知晓,她的内心很害怕,她很想挣脱出黑暗的无声的世界,以至于在不理解她的人看来她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3.了解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

师:“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在课文中为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课件补充背景资料: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师: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课件展示: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三、见证“再塑生命”历程。

师:知道了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 莎莉文是怎样来塑造小海伦的呢?

(1)师:首先我们来看,莎莉文老师出现是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课文第5自然段——相识。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划出关键语句。(a.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人生影响:“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b.前5段的铺垫:交代了莎莉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指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莎莉文怎样塑造小海伦——逐步引导她认识具体事物。(课文中用笔较多,如莎莉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出“doll”;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她的另一只手手心写“水”,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的含义。)

2.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分析段落: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

师: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是怎样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弟弟妹妹,教他们写作业是否有困难,你是否不耐烦?)

四、体味快乐,再悟情感。

1.体味“我”学习的快乐

师:刚才我们看到海伦•凯勒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过程艰辛更能体会其中的快乐,那么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参考: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感悟作者情感

师: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却成为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的是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见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历程,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里的无助和学习的艰辛。而莎莉文老师的出现,她对海伦倾注的爱和热情让海伦•凯勒重新见到了光明和希望,现在同学们对于再塑生命的含义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呢?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思考再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品味。

作业布置:读读写写;思考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熟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课外阅读《了解“爱”的含义》。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之前:黑暗 之后:光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品评。

1.回顾文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见证了她重塑生命的历程。现在有谁能告诉我,海伦•凯勒为什么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回答。(参考: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用其比喻义)。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

2.品味语言

师:这篇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再读课文之后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打动你的语句呢?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赏析。(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二、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

师:海伦•凯勒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得益于完成了生命的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她成功地再塑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从两方面引导:莎莉文老师和海伦自身。(提示:“塑”的本义是用泥土捏人,如果莎莉文老师捏的是泥人,还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参考:a.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且独特的教学艺术;b.海伦•凯勒自身:毅力(小海伦没有放弃去认识文字);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聪明好学,坚强有毅力,自强不息,情感丰富,热爱生活……)

师:海伦•凯勒没有被不幸的命运打败,她勇敢地生活、快乐地学习。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是克服了自身缺陷,刻画出了美丽的人生,除了本文的海伦•凯勒,你还知道哪些人?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相关人物: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海聋人足球队的故事。

三、“爱”的教育

师: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课文中,在莎莉文老师细心耐心的教导下,她逐渐认识了具体事物学会了拼写。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仔细揣摩,莎莉文老师教给海伦的仅仅是知识吗?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可结合文中海伦•凯勒对洋娃娃前后态度的变化:“我并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师:根据之前的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课堂小结:回顾再塑生命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而她的重生则源于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莎莉文老师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习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勇敢面对一切;领会莎莉文老师的爱的教育,用爱点燃光明。跟随着这两个伟大人物的脚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奇迹。

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摘录语句,写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篇4

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七年级)

2018年9月

第一课奇妙的生命世界

No.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生命的现象,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是地球生命 的基本构成部分。

2.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都是庞大的生命群类,知道“生物”的多样性特点;知道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家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3.形成对生命世界的自觉的情感基础:具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性冲动。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生命所包含的四个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教学难点

难点一在微生物的教学,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表现形式使学生很难理解微生物也是生命一大族类;

难点二是人类生命与动植物、微生物生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本课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运用讲解、讲述、复述、讲练等 方法的结合,力求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各个部分的理解。如对“多姿多才的生命现象”部分 的讲授,开始主要描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陆地上栖息的动物,海洋中畅游的鱼凫,高山 上耸立的林木,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花草”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描述动植物更丰富的美丽和生动的图景。然后,教师将讲述的落脚点放在“都因为生命的装点”,突出是因为“生命”才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的主题。又如对“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的讲述,除了继续描述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外,可将讲述的重点放在“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是生命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我们人类依存、繁衍、延续的生命基础”,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

欣赏法。一是对课本图片的欣赏;二是对课本文字的欣赏;三是对课本文字描述的图景 的欣赏;四是对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挂图和动植物声像资料的欣赏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印象,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形象”的一般性声像欣赏到对“生命世界的伟大”的高层次精神性欣赏。

问题法。本课问题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部分,当学生阅读或教师阅读了“我们看到有高耸入云的千年古树,也有争奇斗艳的艳丽花朵;有 带刺的玫瑰,也有一触即闭的含羞草;有跟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也有高山雪地的雪莲花; 有奔如闪电的猎豹,也有跚跚步履的企鹅---”这段文字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还能 够举出哪些特别有趣的动植物反映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二是在学习到“生命的奇迹”部分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人类生命是生命世界的奇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

NO.2

观察与比较法。本课观察与比较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 时,教师让学生对四幅图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感悟生命的生机和活力。

讨论法。本课讨论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时,当学生通 过观察和比较后,老师让同学们开展讨论,讨论的主题即“有生命的地球和没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讨论后要求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悟。

(一)过程指导

采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放映与讲解相结合是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引入。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导课,“为什么说生命世界是奇妙的”?,此处,核心和重点都是“奇 妙”二字。接着,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图片放映,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包括植物、动物等,呈现大自然最美的景象动植物一些独特、有趣的生物习性;然后,点明两个基本思想:一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阐明了生命世界的“奇妙”;二是奇妙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象都是因为生命的存在。

(四)活动建议

本课“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完成“活动”。请2~5名学生公开演读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公开演读作本课的总结性陈述:植物、动物、微生物,还有生生不息的人类,展示了一幅奥妙无穷的生命全景图;在我们的地球家园,炫灿多彩的生物群构成了一曲美妙 的生命赞美诗;地球因生命而美丽;生命使人赞美、生命让人珍惜。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部分教学时,不仅要大量呈现其多样性、丰富性,还要注意其生长特性、生活习性的介绍,而这些生长特性、生活习性的介绍要选择表现生命的高贵、顽强等具有人文启发的内容。

2.在进行“生命的奇迹”部分教学时,既要注意即要说明人类也是生命世界的重要成员,又要强调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区别,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同时也要强调人的社会性。

第二课 珍爱生命

NO.3 教学目的: 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2.了解生命的一次性和有限性,知道对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是短暂的;

3.知道生命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战胜生命历程中的艰难险阻才能到达辉煌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 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放映有关有生命的地球和无生命的月球比较图、青春洋溢的青少年身体锻炼的图片或录象等。待学生观看完毕后,让学生阅读“课叙”,然后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的重点将“课叙”中几段话的因果关系讲清楚,如:“生命是花,地球因生命而美丽”这段话,教师要强调有生命的地球比无生命的月球漂亮,是因为地球有生动而色彩艳丽的动植物等生命的存在,生命如花一般装点着地球;没有生命,显然就没有激扬的青春;生命都没有了,哪还有理想、使命、追求等等,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自己的生命,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伟大历程。”。【我是唯一,他(她)也是唯一】

这部分可首先让学生按课文要求做第一项“活动”,然后请2~3名学生将他们的“活动”结论向全班同学公布,结论应该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课后再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和动植物,看有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接下来,让学生阅读第一个“故事回放”——“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页”,最后教师作出结论(板书三句话):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相同 3 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独一无二的生命,让世界更加精彩;每一个人都是尊贵的,因为他(她)是人类社会和生命世界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成员。教师讲述这三句话。教师让学生进行第二项“活动”,强调“名片反映的信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名片,并要求说出“名片反映的信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的依据。

学生阅读“小资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部分教学完成后,教师讲授“小资料”前的一段文字,其要点有二:一是每一个人的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孕育280个日日夜夜,母亲是十分辛苦的,说明我们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二是我们的成长是父母辛勤养育的结果,也是社会、学校关爱与教育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父母、亲人和国家。

NO.4

生命的有限性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二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三是在这一次和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应该努力实现生命(人生)的价值。这部分教学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讲授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所谓一次性,就是人死后不可能复活,不可能还有来生,这是科学的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所谓短暂性,就是人的生命和人类历史相比、和生命的历史相比是十分短暂的,就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既然人生只有一次和极其短暂,就应该百般珍惜,而珍惜的关键就是努力实现其美好的价值。那么应该怎样去珍惜一次性和短暂性的生命呢,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名人论有限的生命”,阅读让学生继续寻找一些名人关于生命的价值的论述,让学生在班上公开发表并表明自己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挫折要点有三:一是人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烦恼和挫折;二是挫折和痛苦恰恰也是人生重要的财富,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是面对挫折和痛苦应该选择坚强和面对,才能战胜困难,成就自己,铸就人生辉煌。接着,让学生阅读“故事回放”,此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贝多芬”的影象资料和“命运交响曲”等,加深学生对“贝多芬”向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事迹的了解,强化对“面对挫折和痛苦应该选择坚强和面对,才能战胜困难,成就自己,铸就人生辉煌”这段话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再接着让学生“活动”,查一查有关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等人的资料,了解她(他)们是如何战胜困难创造生命奇迹的?设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像她(他)那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人生打算。最后,让学生谈一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义,再寻找这类能够反映“挫折和痛苦恰恰也是人生重要的财富”的名人名言。

第三课 守护生命

NO.5 教学目标:

1.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2.形成对自我生命的理性认识,形成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形成对自我生命的理性认识,形成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放映有关有生命的地球和无生命的月球比较图、青春洋溢的青少年身体锻炼的图片或录象等。待学生观看完毕后,让学生阅读“课叙”,然后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的重点将“课叙”中几段话的因果关系讲清楚,如:“生命是花,地球因生命而美丽”这段话,教师要强调有生命的地球比无生命的月球漂亮,是因为地球有生动而色彩艳丽的动植物等生命的存在,生命如花一般装点着地球;没有生命,显然就没有激扬的青春; 4 生命都没有了,哪还有理想、使命、追求等等,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自己的生命,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伟大历程。”。

NO.6

【我们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可首先让学生阅读这部分开始的一段文字,读后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学习的关于“生命”的主要意义(包括生命是鲜活的、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等);归纳后让2~5名学生公布自己的归纳和理解;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提供的“我们的承诺”部分,再让每一学习小组学生讨论和写出各组对“生命的承诺“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具体诵读本组的“生命承诺”词,每组颂读后让组代表陈述和自评本组的“生命承诺”词,教师点评。

最后,让学生全体朗诵诗歌“珍爱我们的生命”,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最好要求写出一篇短文在墙报上进行公开展示,作为本单元学习后的一项总结活动。活动建议

本课共有三项“活动”,建议第一项、第二项“活动”一定开展,第三项“活 动”可以让学生感悟诗词的情感意境。

第四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熟悉自己的学习环境,主动适应新学校特别是新班级的人际关系;

2、了解初中与小学学习的差别,思考和规划初中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初中与小学学习的差别,思考和规划初中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教材,初步感知本章节内容

三、学习“迈好转折步”部分

(一)我的新感受

1、故事回放

2、讨论你刚升入初中时的心情。

(二)积极面对新生活

1、小调查: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担心或焦虑。

(可制作调查表)

2、同学间讨论:怎样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3、大声朗读“专家指导”。

(三)校园地理档案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档案

2、学生朗读校园档案

(四)我的新生活

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并签上姓名,回去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协助。

(五)学习“学会与同学交往”部分

(一)故事回放《一个孤独的女孩》

1、抽学生复述

2、帮闻莺分析没能找到朋友的原因,找一找解决的办法。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讨论:怎样才能获得友谊?

2、朗读专家指导

3、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法?

(三)交友反思

1、独立完成表格

2、分小组交流

(四)认识新同学

第五课

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组成部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全球有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这一数据远远超出了先前的估计,而相关新闻也经常出现在各国媒体上。在中国,感染了几百万台电脑的熊猫烧香病毒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电脑迷制作的,他在出售病毒获利的同时,还在网上炫耀自己,并与反病毒高手对战。

在韩国,政府为降低自杀率,调低了农药的浓度。据保守统计,心理疾病给欧洲各国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3%-4%。各种迹象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全球化。

二、学生自读教材,初步感知本章节内容

三、学习“健康‘心’说” 部分

(一)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指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神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破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经历,干预承担自认,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三)心理不健康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故事回放1

杯弓蛇影——影响身体健康

2、故事回放2

秀才赶考——影响生活态度

3、想一想:心理因素还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4、朗读“小资料”——《健康新观念》

四、学习“科学心理观”部分

1、朗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十标准》

2、如果每项满分为10分,共计100分,试自己给自己评分并计算。

五、学习“我的心态树”部分

1、按照书上的提示制作“心态树”

2、得到的启示:

每一棵树上都会存在框一和框二里的词语,即积极与消极的心理品质共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自己心态上的消极树叶,增加积极树叶。

3、讨论:怎样增加积极树叶,减少消极树叶?

六、实践活动:小丽怎么了?

七、课堂小结。

第六课 我的情绪我做主

教学目标:明白情绪的种类,知道不良情绪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掌握情绪小处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进入初中以后,你是不是开始变得有些多愁善感。时而高兴,时而忧伤;心情不好时,也一时很难调节过来;好不容易调节好的情绪,也许又会被一点小事破坏?

2、情绪科学谈

人和动物共有的情绪里面,有一类情绪叫积极情绪,如高兴、满足等;有一类情绪叫消 极情绪,如紧张、恐惧等。

3、情绪万花筒

活动

半杯水的启示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问题,生活将会充满快乐。

活动

谁害了小伟

4、情绪小处方

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负面影响,转变心态,调节情绪,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表现。

活动

读一读,想一想。

5、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第六课 我的情绪我做主

一、情绪科学谈

二、情绪万花筒

三、情绪小处方

第七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

教学目标:

1.知道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及怎样知道好的学习计划。2.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助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知道科学学习计划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增强学习的计划性

学习计划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可是至关重要的。凡事 “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任何一件事 情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好目标和计划,有了计划才能达 到目标。那么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呢?

二、如何制订学习计划

1)制订学习计划要适当考虑自己的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2)长期目标:学习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人10年,20年甚至一 生为之奋斗的方向。例:“我想成为一名一流的软件专 家;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等。

3)中期目标:一般是3-5年,初中以考高中为目标。例:3年 后要进南高;要进一中等 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与自己的近期目标结合起 来。例:3个月内外语课学习的目标是:复习并记住小学和初中学过的所有单词和短语,那么在这3个月 中应该把任务分解到每周或每天的学习计划中。

学习没有计划性,因此常常会既花了时间,但却不见效果,还搞得自己很疲惫,分清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制订好相应学习计划是非 常必要的。

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

1、确定自己的计划目标。

2、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如:背英语单词可以利用早晨和睡前的零碎时 间,做数学题可以利用晚上的整段时间。

3、要考虑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4、要确定具体标准。例如学习数学时要记住多少 个方程式。学习英语时要背会多少单词。

5、要有灵活性。如有突发事件,可作相应的调整 和修改。

三、习惯的力量——细节决定成败

引以为戒——说说你我的坏习惯 你都做到了吗?

1、你学过的功课,是不是加以复习?

2、你是不是预习要学的功课?

3、你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是否集中?

4、你是否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是否主动 问过老师问题?

5、你上自习课的时候是否自觉?

6、你不懂的功课,是否向别人请教?

7、你是不是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是否认真 思考?

8、你是否主动参加讨论?

9、及时订正错误

10、整理错题集

11、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

12、按时完成作业,把所学的教学内容弄懂弄通

13、及时复习、总结

14、自己做作业的习惯

15、阅读、写作的习惯

16、劳逸结合的习惯

四、小结

第八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怎样养成自理自立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自理才能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是我们成长的客观要求,也是锻炼我们自理自立能力,帮助我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2、不能凡事都依赖他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所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是我们的基本责任,也是我们成长的需要。

学习案例分析

3、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

自理自立是指人能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只有具备自理自立的能力的人,他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加广阔。

4、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注意的方面:

1)要从小事做起

2)要从现在做起

3)要多参与综合性时间活动

5、在实践中成长

小资料

自立歌

教学板书

第八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能凡事都依赖他人

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

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注意的方面:

在实践中成长

第九课

青春序曲

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怎样度过青春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心中有一朵花悄然绽放,那莫名的惊喜让你不知所措。请不要担心,那是因为你进入了青春期。

2、美好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概念:指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

青春期一般指10—20岁

女孩一般比男孩早1---2年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的变化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

小资料

第二性征

小资料

青春痘的预防

4、故事回放

5、板书设计

第九课

青春序曲

美好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变化

第十课

走进青春期

教学目标:体会青春期的各种不同

教学重难点:进入青春期后,要适应自己身体上各种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春雨让大地瞬间焕发了春意。走进青春期,你也会沐浴一场如春雨般的洗礼,暮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改变了,变得让你欢喜让你忧。

2、身体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由于激素的作用,在性器官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男孩与女孩都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

3、男女主要的性器官

4、性激素的奇妙作用

1)、在青春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2)、维持正常的性功能,促使精子的形成;

3)、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5、雌激素的主要作用:

1)、促进女性生殖器官;

2)、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3)、与孕激素共同作用,维持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性功能;

板书设计:

第十课

走进青春期

男女主要的性器官

性激素的奇妙作用

第十一课

多彩的青春

教学目标:明白存在个体差异。

教学重难点:明白存在个体差异并坦然面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人与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发育速度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

2、青春期发育的个体差异

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和身体发育速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遗传基因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营养水平的不同等,都会使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时间不同。

3、女孩的朋友——月经

女孩从青春期开始,都在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调节下,子宫内膜会出现周期性的脱落、出血的生理现象。

4、男孩的秘密——遗精

遗精是男性生殖器官开始成熟的标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学习

小资料

精子的产生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多彩的青春

青春期发育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发育的个体差异 女 孩的朋友——月经

男孩的秘密——遗精

第十二课

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怎样诞生的教学重难点:体会生命的不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一个美丽的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要经过妈妈辛苦的妊娠、分娩才能诞生,是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2、受精过程

通过图片,了解其过程

3、幸福并辛苦的妊娠

我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

4、通并快乐的分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活动

读故事

实践活动

分娩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但对于母亲来说,分娩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耗费体力的过程。所以有人说孩子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那么以后你过生日的时候,你会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生命的诞生

受精过程

幸福并辛苦的妊娠

痛并快乐的分娩

第十三课 萌动的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2.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结果,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2)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寻找各种办法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烦恼。3.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互动认识“想入非非”的生理基础,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与异性交往尺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七年级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到底是哪些现象呢?大家猜猜看。(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然后师例举:

(1)一位男生长得帅、球也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

(2)一女生特别注意打扮自己,涂抹上指甲油,穿着时尚,并与同伴们说:某某男生喜欢我,看他看我的眼神就不对,真讨厌。(其实并非如此,是她自己的想像)

(3)一位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说某某女生喜欢某某男生。

<二>、认识青春期的“想入非非”

1.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2)同学中间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交流。

3、呈现下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王梅的心理。王梅的苦恼

进入中学以来,王梅发现班上的同学小强不仅学习成绩棒,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幽默感。王梅发现自己总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上课常常走神,有时更是想入非非。特别是看到他与其他女同学交往,心里就有些难受。王梅为此很苦恼。

4、学生讨论分析—— 交流。

5、教师讲授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异性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乳房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会出现遗精现象。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产生性心理的变化,就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得更加突出。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自责和烦恼。

<三>、了解解决“想入非非”问题的途径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产生像王梅这样的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

2.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而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请教的问题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我们碰到青春期的问题或其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可以去找班主任、爸爸妈妈、学校里的心理咨询老师等,请他们为我们出谋划策。

<四>、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1.教师:同学们对异性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甚至幻想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合理调节,把握合理的尺度,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2.呈现下列案例,学生分析,总结出把握尺度很重要。

班上某男生,因学习交流与班里的某女生来往比较密切,久而久之,他们互相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于是这对男生和女生开始互相注意,上课时传纸条,有时连老师讲课都听不进去。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行为议论纷纷,课上、课下都交头接耳地谈论这事。

3.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呢?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他们的交往是否适当,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

我和他曾经是小学同学,当时两小无猜,后来他转学走了,初中竟然又考到同一所学校。彼此见面既欣喜又温暖,我总会因他的出现而心跳加快。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放学我们一起回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有种不安,感觉这样做不对,但又控制不住对他的想念。我该怎样办?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本组讨论出的办法。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

①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与“适度”。

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与同性进行交往那样与异性进行交往。

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发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造成交往双方的心灵伤害;既不过多地参与异性之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纳异性的热情与帮助。②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有:

首先要克服羞怯。与异性交往要表情自然,仪态大方。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其次要真诚坦率。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切忌以“友谊”或“友情”为幌子招摇撞骗,心术不正地骗取异性的感情。

再次要留有余地。虽然结交的是知心朋友,但是,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在与某一个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的关系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交往的界限。

5.教师总结:谁说青春无忧,谁说青春尽乐。但只要我们不为想入非非而自责,珍惜友谊,把握尺度,正当交往,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萌动的性

1、认识“想入非非”——了解解决“想入非非”的办法

2、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

⑴原则是:“自然”与“适度”。

⑵方法有:表情自然,仪态大方;真诚坦率;留有余地。

第十四课

相约在花季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花季中的一些心理

教学重难点: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花开的时候,人们便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富有生机、最美好的时光。当我们步入青春期时,人生也因此走进了徇丽多彩的青春花季。

2、爱慕的纸条

一张普通的纸条,一条短短的信息,因为承载了少男少女的情感,而变得不再普通了。给自己喜欢的异性写纸条或发短信,来传达自己爱慕的心声,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3、情窦初开

害羞心理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性逐渐成熟、性本能萌动而引起的微妙心理变化和特殊的心理体验,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青春的觉醒”。

青少年克服害羞心理的训练

1)、当你在异性面前心跳加快时,可以转移一下视线,变化一下姿势,说几句寒暄的话,以此来缓解一下心理压力。

2)、因自卑而胆怯的时候,应设法排除否定自己的消极念头,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3)、观察那些泰然自若地与异性交往的同学,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模仿他们的做法,克服自己的弱点,增强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4、学习名人名言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歌德

青春的过程是一种成长的痕迹。

——————席慕容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相约在花季

爱慕的纸条

情窦初开

第十五课 民族平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影视资料等,感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做出 的巨大努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重点:民族平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订了哪些政策?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导入新课

一、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民族一律平等”

二、各民族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2、各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

3、少数民族人大代表产生办法

三、各民族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1、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五、小结

第十六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指导学生对解放前后的民 族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影视资料等,感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做出的 巨大努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2)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开发西部,建设社 会主义做贡献的雄心斗志。

重点: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订了哪些政策?民族团结是 15 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导入新课

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1、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西部大开发

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1、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2、民族团结之歌 小结

第十七课

民族区域自治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七课《民族区域自治》﹝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知识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三,自学指导

﹝1﹞ 讲述;那么我们的目标如何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

﹝2﹞ 出示: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84---89页,边读边思考下面问题,并画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

3,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名称一起所在地域。

四:后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

过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实行了什么样的分布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板书﹞

要点:

1、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2、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事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要点: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主权,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过渡: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民族区域自治的 意义是什么?﹝板书﹞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篇5

知识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过程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情感态度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领会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

改变学生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研读文章

教学内容和目的

1、教师导入;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朗读训练;

5、问题设计与研讨;

6、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8、课上练习;

9、学生交流。

1、唤起学生注意,进入讲授主题。

2、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3、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整体。

4、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深入细致的领会文章内涵。

6、总结好方法,达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自主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点拨,找出比较阅读的技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适合课文朗读的伴奏带;

制作教学课件。

搜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1、导入:心脏在跳动,生命在继续,同学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还是“习惯”的忽略了这一问题呢?(稍微停顿)好,请同学们随老师走进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在她的感召下思考生命的大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大问题,并培养关注生命的情感。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4、朗读训练:(配乐)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1) 各自练读

(2) 点名朗读

5、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 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将这篇课文与下面的同题文章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8、课上练习: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 一只--------不停地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 ---------在----------小憩。

(3) ----------昂然挺立----------。

(4) ----------足以擎天撼地。

(5) 我可以----------也可以----------。

(6)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9、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

10、布置作业:

(1) 研讨与练习一;

(2) 朗读练习。

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从把握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根据文章内容,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激发主动的参与意识,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

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

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朗润、卖弄、宛转、静默、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段落配上相应的音乐,然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美的意境;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课堂讨论·评述·借鉴。【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桐下,满川风雨看潮生。”)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二、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年少时,朱自清曾在扬州住过较长一段时间。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抗战爆发后,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罪行,他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群众运动。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1948年6月,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反动势力,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的签名;8月因贫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习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春的美丽。)2.学生练习朗读,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yìnghè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 涨zhǎng蓑衣suō薄烟bó捉迷藏cáng 3.课文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以这个问题理清文章结构:盼春——绘春——赞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讲读体会第一、三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文中两个“着”和“了”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2.朗读第三部分。

(1)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与“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相同吗?不同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小结及作业 1.积累重点词语。

2.熟读文章,背诵第一、三部分。附: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背第一、三部分。

二、深入研读第二部分,品味语言 1.师生同赏朗读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2.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1)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欢的词语①嫩嫩的、绿绿的、②偷偷地、钻③理由:①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讨论、分析其余四幅图,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点评并总结。

三、小结

1.第二部分用了七段文字来描绘春天,这七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的思路怎样?

2.第二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写得很精彩,你认为哪些方面写得好?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3.从这一部分的成功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

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孩子”„„古今中外写春天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2.仿照《春》写一篇文章《我爱秋天》。

附:板书设计

上一篇:有关唯美毕业祝福赠言(通用40句)下一篇:学法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