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共11篇)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1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学难点:
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动手试试做什么?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读中认字。
1.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加字。2.交流学字。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可是出了很多难题考你们,来比一比谁学的最好。(1)读词语:杯子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精读品味,学文明理。1.第1--4节
(1)自由读1-4节。
(2)科学家给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3)“漫了出来”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两个同学的回答有道理吗?(5)齐读1-4节,(6)伊林娜的想法是什么呢? 2.第5、6节(1)指名读。
(2)伊林娜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又怎样?(她就找来一条金鱼,……水也漫出来了。)(3)她得出的结果与科学家的不一磁,这时她是怎样做的呢?(4)齐读科学家说的话。
(5)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话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就自己动手亲自试验,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能按要求抄写指定的词语。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词语。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a.复习学过的字:井、旦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这课的生字可自己学习。
指导学生按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记忆。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但——但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我写的字很工整,但是写的比较慢。另:另一个 另外
因:因为 因果 原因
三、指导书写 以“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右上是“井”,左下是走之旁,字要写的紧凑美观。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板书生字“进”,生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6.自己独立书写。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因
四、认识标点符号。
1.读句子,认识标点符号:冒号和引号。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解用法。3.独立加标点。
老师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说 我明天要去北京 你也去吧
这本书真有趣 我高兴的说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4.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要动手……才能……”
觉得不对
伊林娜(试验)奇怪 问
说不明白 课外拓展: 1.比一比再组词。
杯()进()但()另()让()怀()近()旦()别()上()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老师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说 我明天要去北京 你也去吧 这本书真有趣 我高兴的说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3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要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哄 骗
2、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3、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写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4、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科学家(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a、讨论:屏幕出示科学家的话:
重点理解“漫”。
b、讨论:对于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
①结果是:“哎呀,和科学家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科学家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
①科学家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科学家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 )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科学家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读课文
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1、分角色读全文
2、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3、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二、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
三、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四、拓展
1、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布置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哄骗” 伊琳娜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4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5
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在介绍各种各样的蔬菜情境中识字、渗透词和句的学习,如:颜色、味道、形状的描写。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低年级学段要重视培养孩子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能够借助图画阅读,在读文中积累优美词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认识8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3.知道各种蔬菜都有营养。
4.学会书写八个生字,能照田字格规范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蔬菜的形状和颜色。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知道各种蔬菜都有营养。
2.学会书写三个生字“菜、营、富”,能照田字格规范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蔬菜的形状和颜色。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啊?(指名说一说)你们说的这些都可以称为蔬菜,板书:蔬菜
你能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蔬菜吗?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呀?(指名说)同学们介绍了很多蔬菜,虽然颜色、形状和味道不相同,但是这些蔬菜都很有营养,也就是说营养丰富。(板书:营养丰富)
今天就来学习识字
(二)的第五课 《蔬菜营养丰富》(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识字 品读词语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给你的同桌听
出示课件词语:芹菜 柿子椒 营养 鲜姜 丰富 扁豆 甜丝丝(指名读 齐读)出示课件认读字:大葱 紫皮蒜 圆溜溜 火辣辣的朝天椒(学习认读字)2.指名读 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3.再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章中所描写的蔬菜名称,并且把它用横线画下来,再读一读【设计意图:教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标注的能力。】
4.认识蔬菜名称
①出示图片,你能叫出这些蔬菜的名字吗?(学生拼读蔬菜名称)②出示词语:没有图片的帮助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介绍蔬菜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介绍的是什么蔬菜?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分别什么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从中得到积累】 ②出示词组,指导朗读。()的扁豆()的南瓜()的韭菜()的茄子()的西红柿
()的朝天椒(点击课件认识朝天椒)
请你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是描写蔬菜的什么呢?(颜色 形状 滋味)
③这么多的蔬菜,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味道,书上是用哪个词形容这些蔬菜的?(各种各样)
④出示最后一句话:各种各样的蔬菜,营养都很丰富。(齐读)
⑤拓展:你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些蔬菜吗?(师提示:可以介绍蔬菜的颜色、形状、滋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从中得到拓展】 6.蔬菜营养丰富,我们用餐时应注意什么呢?
三、自主识字 写好汉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齐读)【设计意图: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2.出示课件 主要学习的生字:菜、营、富
(1)生观察生字特点,找到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扩词
指导生字:“富”字容易写长,要指导学生把“
一、口、田”写紧凑。(2)描红、书写(3)展评
四、课堂小结: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从中归纳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五、作业: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仔细观察,认识更多的蔬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姜 芹 柿 扁 丝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教具学具: 演示文稿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蔬菜 营养 丰富 芹菜 柿子椒 鲜姜 扁豆 圆溜溜 甜丝丝 火辣辣
大葱 紫皮蒜 朝天椒 ①开火车认读。②齐读巩固。
2.指名读课文,评价指导。3.出示生字卡片:菜 营 富 认读生字,用生字组词,积累词语。
二、新授
1.组织学生交流:姜 芹 柿 扁 丝(1)读生字,读准字音。(2)记字形(3)生字组词。2.指导书写
(1)看笔顺跟随、书空笔顺;
(2)观察生字如何占格,找出哪笔最重要?(3)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重点指导:
扁:“户字头”不要写得过大。
丝:最后一横长一些,把上面托住。(4)学生描红、书写;
(5)投影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三、巩固练习1.口头填空:
()的扁豆()的南瓜()的韭菜()的茄子()的西红柿()的朝天椒
齐读搭配好的词语,积累。2.朗读课文
四、作业: 1.填空:
()的黄瓜()的芹菜()的萝卜()的西瓜()的苹果()的香蕉
2.照样子写词语:
头疼,试一试挠挠 篇6
这正是:
八十头痛少计谋,求医问药上下楼。
别说养身无诀窍,就要无方空挠头。
那么,随便乱挠就行吗?不行。怎么挠效果好呢?
我是这么做的:
把头部分为四部分——以百会穴(老百姓所说的头芯)为中心,从两眉间的印堂穴到后颈窝处的大椎穴画一条弧线,左右太阳穴间也画一条弧线,两条弧线相交于头顶。先将两手掌分抵左右太阳穴,十指弯曲,紧扣住囟门部位,一推一拉地挠头,这样反复挠50次。接着,双手前移,挠搓额头部位50次。然后,双手后移,紧扣脑后,反复挠50次后下移,继续挠50次。
这样,这四个部分都挠过了。再用双手拱起的十指扣紧脑后颈沟,用力向前抠挠。挠时经过后脑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及四神聪穴,一直挠到前额,而后顺原路线挠回,反复挠25次。紧接着,两手下移至太阳穴处,将没有挠到的部位来回挠25次。
如此,整个头部均挠遍,挠完能感到头皮发热,大脑有清爽的感觉。
挠头去头疼不可急于求成,随意增加次数;也不能应付了事,随意减少次数。所提供次数供参考,不见得必须做那些,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次数。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卫生,长指甲剪短,力度适中,不可挠伤头皮。另外,头部有创伤的,不要试用本办法。
再补充一句,一定要坚持做,才有效果。
(完)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教学目标:
1.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2.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狐狸和乌鸦头饰。2.搜集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资料。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观看课文动画。
3.小朋友,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提升学习能力 排除学习障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教学提示:自读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高声读、小声读、默读、与同伴齐读等都可以。)
[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3.相机指导学生读狐狸的话
预设:学生如果没有读到位的话,老师可以问:“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
“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学生在书中勾划出:想了想、笑着。)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设计意图: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提供一个供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平台,不仅拓展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更是一次较好的语言训练的机会。)5.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6.研读第三句话。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⑷小组交流评议:读一读、说一说,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想法 ⑸汇报。推选比较好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带头饰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提升学习能力排除学习障碍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2.小组汇报交流。
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狡猾的看法。3.扩展阅读。
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老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4.续编故事。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篇8
1、聆听歌曲(旋律是萧演奏的),看大海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2、声势模仿
(师提问: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看这是什么?“出示小海螺的图片”)
(我们来模仿小海螺的声音“呜~~“)
3、低声部进入
1)(师:远处传来了小海螺的歌声,一起来听)老师唱”呜“低声部,伴奏配乐
2)带着学生首调视唱
3)用小螺号的声音来演唱“呜“
4)小螺号的声音中每四小节有一个大连线,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尽量不换气、声音圆滑点)
5)边唱边用胳膊画圆,尽量不换气
二、新歌教学
1、聆听全曲
(师导语:同学们用小海螺为大海妈妈奏出了美丽的和声。大海有时候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有时候风平浪静、海天一色,那今天的大海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平静的海、慢速)
2、解决节拍
(师:为何这首歌表现了平静的大海?这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速度、节拍有关系)
3、解决韵律
(师:你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强弱弱?)生自己体验,可拍手跺脚等
老师揭示另一种表现强弱弱的方法(晃身体手交叉打肩膀)
(师:这首歌曲更适合强弱分明的拍手拍腿方法还是适合用老师这种连贯的方式表现呢?)后者,听音乐律动
4、朗读歌词
5、唱全曲(师:怎样唱出大海摇曳的感觉呢?)(生:用身体带动声音)
6、小海螺加入合唱
1) 师唱小海螺部分,生唱歌(师:小海螺的加入给你什么感觉?生:音乐丰富了,小海螺也是大海的一部分)
2) 生唱小海螺,放原唱
3) 生全唱
4) 学生提小意见,师:怎样才能唱的好听?团队协作
三、拓展
欣赏童声合唱(大海啊故乡)
总结(长出了对大海和故乡的深深热爱,眷恋之情。今天的大海之旅,咱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美丽,博大神奇,也用你们的协作努力,唱出了优美和谐的歌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多去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神奇美好的声音吧。)
天冷,试一试暖胃良方 篇9
1.红糖姜肚煲
原料:猪肚1个,生姜4两,红糖2两。
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人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2.肉桂砂仁炖牛腩
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3.胡椒羊肉汤
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4.姜粥
原料: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
制法: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天冷,试一试暖胃良方(食疗) 篇10
1.红糖姜肚煲。
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2.肉桂砂仁炖牛腩。
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3.胡椒羊肉汤。
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4.姜粥。
原料: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制法: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不妨试一试让学生也走上讲台 篇11
一、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开展这样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兴趣的极大培养,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我及时地拍下了一些照片,然后把它全部放在我们的班级家长群里。我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每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向这个舞台。因此,从另个角度来看,我们家长的兴趣也产生了。我知道,我们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想,如此坚持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学没有成绩呢?
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现在由于中学生生活实践内容的逐渐丰富,社会交往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完整,中学生心理也已逐步形成成人的很多特点,也拥有比以前中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愿望的机会,自信心与参与性有增无减,但由于强烈的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小,缺乏自信甚至自卑者也不乏其人。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所以,让学生走向讲台,做一回老师,能真真实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了过去那种缺乏自信的现象。
三、养成了学生的习惯
我这里所讲的习惯的养成,是专指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这跟我们教师平常所要求的不太一样,不是简单提前看一看书而已,我要求我们的学生的预习就像我上课那样,从几个方入手,真正把预习落实到实处,真正地通过预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我要求学生预习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必须突出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②从解题入手,了解每篇文章的体裁出处;③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④突出文本中的生字词;⑤整体感知课文,简析文章结构;⑥编制3-5个问题;⑦学会归纳总结;⑧完成目标训练。其实,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我深知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潜心钻研,努力做好预习工作,你说,他会不会就是一位小老师呢?当然在学生讲解的具体过程中,我也在认真倾听,并及时的加以补充和更正,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会让我们的学生一起为这个学生喝彩,鼓掌激励。预习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四、拓展了学生的空间
学习语文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时代,面向大自然,既要以教材为基点,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语文学习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又要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家庭、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他们体验亲情、享受快乐的场所;社会、大自然是学生们活动的大世界,是他们汲取知识源泉的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他事前就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涉猎一些与此相关的具体资料,或去图书馆,或是在网上查阅,或是向老师请教,做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这正如省特级教师陈玲玲所云,就是要做到“机内”与“机外”的有机统一,做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打通”。试想想,语文能力提升了,势必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我相信茫茫教海的航程中,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构建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迸发出勃勃生机,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08-03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7-24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日月潭》教学设计07-2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数九歌教学设计10-0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教学反思08-1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7
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语文S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