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的反义词

2024-10-02

束缚的反义词(精选16篇)

束缚的反义词 篇1

束缚的近义词及反义词是什么_束缚造句示例

束缚

shù fù

【近义词】

约束、管束、羁绊、限制、桎梏、拘谨、缚住、管制、拘束、奴役、握住、牵制、管理

【反义词】

放手、自由、解脱、解放、交锱、放荡

【词语释义】

1.捆绑,指约束限制

2.捆扎,缠束。

3.约束,限制。

【出处】

《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I乏,即束缚诣吏。”

《庄子・徐无鬼》:“ 齐 人子於 宋 者,其命也不以完,其求]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束缚齐密。” 元 赵孟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_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资料

”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词语造句】

1、我们应该着眼大局,不要被小事束缚住手脚。

2、影片中的那个年轻人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不惜远走他乡。

3、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4、我们不该被那些陈旧的观念所束缚。

5、我们要勇于创新,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6、不破除旧思想的束缚,就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7、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8、她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走向了新生活。

9、要改革,要前进,就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10、那个荣誉束缚了他的手脚。

11、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12、美国揭竿而起摆脱了英国的束缚,法国也随之效仿。

13、一个人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就少了许多烦恼。

14、改革中应大胆尝试,我们不应画地为牢,束缚前进的脚步。

15、我们不要让原有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思想,打破画地为牢的格局,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16、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愿为名缰利锁所束缚而退隐。

17、这个狼被关了起来,它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逃出人类的束缚,寻觅自己的天地。

18、这么多的清规戒律,把大家的手脚都束缚住了。

19、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

20、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束缚的反义词 篇2

信息越多越能做出好的决策, 许多商业人士对此都坚信不疑。因此, 他们总是周而复始地遵循这样一种套路:先搜集信息, 再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得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搜集越多就越好吗?《假说驱动管理的魅力》一书对上述方法提出了质疑。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 有时就如同你走进一家自助餐厅, 大吃特吃后, 才发现这种吃法并不利于健康。其实信息洪流也如同一份饕餮大餐, 如果总想尽获囊中, 不仅难以消化,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还有许多人在最后阶段只能在“一声叹息之后仓促地做出关键决策, 或者等到做决定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找齐必需的数据”。

如何才能不为信息所束缚?书中指出你只要学会运用“假说思考”, 以假说思考为基础开展工作, 就能够解决信息泛滥带来工作量过多、效率低下的困惑。

本书作者内田和成现为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他曾为多家公司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新业务战略、中长期战略、全球化战略等等, 并提供实施支持服务。2006年4月, 他被美国《咨询》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咨询顾问之一”。

对于什么是“假说”, 作者在绪论中就给出了定义:“在尚未搜集到充分材料的阶段, 或在还没有做进一步分析的阶段, 你就应该得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假定的答案, 称之为“假说”。在作者看来, 它是一种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最佳答案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指出, 寻找事物的本质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尽可能搜集相关信息, 把握这一事情的主要构造。一是只从现有的相关信息中推测寻找事情的主要构造, 在实践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反复进行论证, 进而使事物的本质渐渐露出水面。前一种模式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搜集信息, 但可能无暇一一处理, 导致寻找事物本质的效率很低。后一种模式, 由于信息有限, 在做出正确判断时出错的机率往往很大。但在通过反复地纠正修改过程中, 与前者相比可能能够更高效地找出问题的结论。也就是说, “假说思考”更适于在时间有限的场合时使用。在商业运作过程中, 常常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立即做出正确决断, 而非你是否为这项事业付出了多少劳动。因此对所有的商业人士而言, 假说思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书在强调“假说”重要性的同时, 也强调要尽早设立“假说”, 也就是注重速度时效。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工作高效的人, 在信息不足之时, 他们却具有比他人更早发现问题、并果断制定出解决方案的思考能力。与之相比, 效率低下的人, 往往分不清什么是鸡、什么是蛋, 其特征表现为缺少判断能力, 过于信赖信息搜集, 当没有足够的信息时, 就无法做出判断。由此可知, 并非信息越多, 判断就一定快速而且准确, 当有用的信息更被埋没在铺天盖地的无用信息中, 它会导致你只见树叶, 不见树干。“假说”的设立没有必要一定建立在大量信息累积之上, 而且“假说”设立越早, 工作进展就会越顺利。

但在缺少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假说”, 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重要问题。对此, 作者认为, 首先要考虑形成一定深度的“故事”。也许你论据不足, 但你要学会用解决问题的决策或战略构筑你的全盘“故事”, 这样你就能够目标明确地搜集能够验证你的“假说”所需要的论据, 而不必做那些毫无价值的分析或信息的搜集。

当然, 设定“假说”后, 还要去验证它的正确性有多大, 书中举出两个训练假说思考的方法。一是不断地思考“S O WHAT? (那会怎样) ”。一是不断地问“为什么”。如果发现错误, 就立刻修正思路, 重新构思, 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假说。这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在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 有关如何开展分析以及阐述分析重要性的书籍多如牛毛。与其他书相比, 本书的观点可谓立意新颖, 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设定一个“假说”, 分析也就不具备存在的意义。孰是孰非, 读者不妨一试本书的方法, 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吧。

《品牌传播策略》

作者:舒咏平/吴希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9月

本书特色在于抓住企业面向市场最为关键的内容——品牌创意与传播策划, 对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品牌广告、品牌公关及其整合传播等方面, 结合权威理论与大量案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透视, 对品牌传播从业者的实践操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性。

定价:39.00元

《消费品牌传播》

作者:韩进军/罗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在现实的消费过程中, 消费品牌具有标志性作用。本书采用全新的视角, 对消费品牌资源整合、传播符号化设计、传播战略、广告策略、事件传播、形象代言人、终端情境化传播及传播管理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阐述, 既有理论探讨, 又有实务指导。

定价:36.00元《兼并美国》

《兼并美国》

作者:王卫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该书通过讲述和分析国际市场上的经典并购案例, 用事实和实际操作说话, 传播知识, 介绍经验, 以求帮助那些已经开始国际并购行动的中国企业少走弯路、节约成本, 以及帮助那些将并购纳入长期发展战略的企业跨入国际并购的大门。

定价:48.00元

《15分钟打造高效团队》

作者: (美) 布莱恩·科尔·米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5月

作者凭借自身多年的管理和培训经验, 根据高效团队合作的必备能力, 设计了几十种既方便快捷又直接有效的练习活动, 每个练习只需15分钟, 形式独特而有趣, 对那些因忙碌而没有太多时间可花在团队建设上的经理人来说, 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最好办法。

定价:29.00元

摆脱命运的束缚 篇3

——题记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她的芬芳,多咬了一口。

人食五谷而生百病,疾病肆无忌惮地征服着人类。然而,有人却用毅力和勇气宣告着疾病对人征服的失败,他——就是霍金。当你看到瘫在轮椅上的霍金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你热血沸腾,让你感到人类生命的伟大。

“强者的生命如同巨钟,你要砸碎它,它却发出震撼山岳的音响”。21岁,生命中的黄金季节,没有人会想象到,此时若是得知自己身患重症,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命运往往捉弄人,这个万分之一的不幸者就是霍金。面对生命的缺陷,霍金该如何面对?是向命运低头,还是从容不迫、积极乐观。最终,霍金用行动告诉我们:他决不向命运屈服!灾难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种绝望,但对霍金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断了一根弦,就要用另一根弦去奏响成功。有的人在痛苦中不仅能孕育快乐,而且还能孕育成功。我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霍金的坚持,不仅使他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快乐,也造就了一个新的生命奇迹。疾病的折磨不仅没能将他击倒,反而令他在科学的道路上日益进取,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黑暗过去,希望在成长。

一息尚存仍呕心。霍金已经走过50多年生命之路,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双手仅有三个手指能够活动,他既不能直立行走,也不能说话。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竟在轮椅上写出了畅销全世界的《时间简史》。暴风雪酿造了深深的脚印,生活的苦难铸造了人生的辉煌。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他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他的脸上/像刀砍过一样/但他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未来的日子里,病痛的折磨仍将继续,然而霍金奋斗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在他传奇的一生中,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

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茫然地活着,而有些人却在不屈地活着。他们为人类与厄运的永恒抗争塑起了一座座丰碑。读他们,我们总会热血沸腾。或许,这些故事让你感到了卑微的现在;或许,它更让你依稀看到了绯红的未来!

束缚的意思 篇4

[释义]

(动)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构成]

并列式:束+缚

[例句]

严格规定束缚了人们的行动。(作谓语)

[束缚同义]

约束

[束缚反义]

解放

近义词

约束、管制、管束、拘束、牵制、桎梏、羁绊、管理

反义词

解放、交锱、自由、放手

束缚英文翻译

1.tie; bind up; fetter; bound; constraint; rigid control; trammel

详细解释

◎ 束缚 shùfù

[tie;bind;commit]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捆绑。指被拘囚。《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2).捆扎,缠束。《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束缚的哲理小故事 篇5

贪欲是束缚人最好的绳子。束缚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紧它脖子上的绳子,而是吊起它心头的欲望,使其贪婪起来。束缚人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头的欲望,你就相当于被别人用绳索束缚住了,戴上了枷锁,从此自由受限,再也难以自在清明了。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张三的生意很火,因为猴子很敬业也很听话,所以帮张三赚了不少钱;李四却不行,他的猴子经常消极怠工,还时不时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请工匠加固了猴舍,还在每个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绳索束缚,但仍然收效不大。无奈之下,他去找张三取经。

在张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没有发现张三有什么绝招,对猴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和自己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到了吃饭时间李四才发现有些不同,只见张三准备了许多香蕉、葡萄等新鲜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还多了几分水灵。吃饭的时候,老张总是先把模型摆出来,然后才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里。

李四不解地问张三:你摆这么多水果模型干什么?虽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张三轻轻一笑,说:虽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欲望,想着这些新鲜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会逃走,因为一旦逃走,它就永远失去了拥有这些新鲜水果的机会。

李四恍然大悟:束缚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紧它脖子上的绳子,而是吊起它心头的欲望,使其贪婪起来。束缚人不也是这样吗?

以束缚为话题的作文 篇6

天空是云的束缚,任云在这华丽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土地是草的束缚,给草冲足的养分茁壮成长。大海是鱼的束缚,为鱼闯下一番天地,任其遨游。家是我的束缚,用温暖拥抱我,给我遮风避雨。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丢下书包,让自己狠狠的摔在床上,眼皮好重,好想睡觉。“啊!好想一直这么睡下去啊。”也许也只有此时此刻,我才能放空一切,让脑子空空的,没有一丝烦恼。

“赶紧起来,有这个时间睡觉,还不如赶紧去看看英语,看看你的英语都差成什么样了。”刺耳的声音传入耳中。“好烦,真不想起来啊。”满脸的不耐烦,我拿出了英语书,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像无数只虫子飞来飞去。将一切烦躁、厌恶压在心底,使劲的睁开千斤重的眼皮,迫使自己去看。“哎呀!烦死了”压抑了许久的不爽心情澎渤而出。

算了,下楼去倒杯水平静一下心情吧。打开门,下楼。突然一副画面闯入我的视线,只见一个人半蹲在小茶几旁,桌上有一堆我的试卷,一堆草稿纸。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她认真的仔细的把我做错的题目写下来,又重做了一遍,她学历并不高,每每他都要看着我的课本,一遍又一遍的问我,直到理解。

看到她那微微驼着的背,一头乌丝中已满是白发,她的眉毛微皱,额角有着颗颗汗珠,猛然间烦躁的心情平静了下来,倒了一杯水,放在一边。上了楼,拿起英语书看了起来,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说,赶紧学习,不要玩手机,现在想想,这些都是爱的束缚啊。

她为了我的成绩,急得满头大汗,而我自己却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总是很晚回来,还要看着我的课本学习,只为能和我好好分析试卷,她总是一遍一遍的告诉我,不要玩,好好学习。

现在想想,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总觉得很烦,现在我才知道,那是对我的爱,那是爱的束缚。

束缚的反义词 篇7

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了关于女性从事体育的记载。到唐代, 由于开明的政治和兼容并蓄的思想, 中国女性体育才得到一定的发展, 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直到宋代以后及明、清, 统治阶级对女性的禁锢越来越多, 使中国女性体育几乎遭到扼杀。

1. 服饰文化包裹下的女性身体

人类的服饰, 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 它既以特定的物质形态为前提条件, 又体现着精神文化的深厚意蕴。渗透于各个时代人们心理情感、主观意愿、社会习俗、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之中、并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观念, 是一种反映社会成员普通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在中国古代着装不是个性的体现个形态的展示, 而是一种伦理的选择和政治的限定, 所以我们在中国古代的服饰中找不到强调胸腰臀的、夸张人体性感特征的立体服装。古代服饰强调的是平面格局, 直线造型, 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形象的完整性, 注重政治、伦理赋予的表面象征。

中国自殷末周初就出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使得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和谐, 反对人与自然的对立与挑战, 传统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服饰设计的理念, 因而中国传统的活动服饰以宽松、含蓄、保守、线条平滑而柔顺、没有棱角为特点。中国体育的雏形在奴隶制时代就已形成, 这一时期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为养生和军事操练, 人们活动时的着装与生活着装基本一致, 即先秦时期的袍制。这种袍制在秦汉时代得到完善, 隋唐时代达到鼎盛,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形制。

汉代时, 由于蹴鞠运动的盛行, 人们制作了进行蹴鞠运动时专门的装束 (见图1) 。虽然这种装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放了人的身体, 即上身穿对门叠襟短衣;下身为长裤、绕膝裙, 但由于受“不悖礼教”思想影响, 衣裳、曳裙、徽毯严重限制了身体自由运动, 因此也限制了跳鞠在古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体育达到鼎盛, 衣人相映的审美观表现得非常明显。人们开始注重对衣物形态上追求例如, 马球运动时, 当时的上层阶级穿着考究:圆领、窄袖, 领、袖及襟不缘边, 下摆开叉, 衣长至足, 丝织面料上乘。这种带有浓郁东方特点的体育服饰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又具有现代的形式美感。这种注重形态的服饰也表明了当时体育活动的功用。在唐代, 女性的体育活动多为观赏性的。如“荡秋千”“舞蹈”等。在服饰的考究上和男性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就产生了区别。直至在“胡风”的影响下, 女性开始解放身体, 穿着胡服。唐代开放、兼容并蓄的思潮不仅解放了女性的身体行为同时也促进了唐代体育活动的繁荣。

到了宋朝, 体育活动的服饰花色品种出现多样化, 体现在不同活动项目上服饰款式和色彩都有明显的区别。当时非常流行红色, 从百戏和龙舟赛这两大项目服饰都以红色为主即可窥见一斑, 而这与我国“以火为德”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宫廷体育活动, 特别是宫廷马球赛, 由于皇帝参赛, 球场上大臣均穿黄服, 与平时禁服色不一致, 这也突出体现了古代体育服饰文化的特殊性。

然而, 宋代以后, 随着“程朱理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加深, 人生命本体的运动冲动受到扼杀, 体育文化的发展缺少一种富有激情和竞争需要的动力,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 近代体育文化一撅不振, 也给服饰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2“三寸金莲”束缚下的女性行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时刻变化着。除了服饰上的装扮, 在身体上直接进行装饰的民族也越来越多。欧洲的紧身胸衣、印度的鼻环、缅甸的长项圈、非洲人的纹身、刺青以及中国的缠足。“三寸金莲”作为古代女性美的标志, 在宋朝达到了顶峰, 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后。在我们祖辈中也依旧可以看到当时小脚的历史残留。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禁锢女性的陋习, 它不仅是封建文化的产物, 同时也代表着特殊时代的女性美。而这残酷的美也束缚了女性的思想, 阻碍了女性身体行为的发展。

尺寸:17*1 (公分) ;黑地锈嵌盘长纹织带弓鞋 (清末) 尺寸:19*6 (公分) ;朱红地织带绣花弓鞋 (清末) 尺一寸:16*4.5 (公分)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金莲”, 得名于五代时期舞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如果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谈起, “莲花”被视为纯洁高尚的象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 莲花也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被誉为一种美称。所以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 女性在古代社会已被社会背景赋予一种纯洁的形象, 女性的生理性别再一次被社会化。而这种极度不和谐的小脚却成为特殊时期的女性美, 由于男人爱小脚, “女为悦己者容”, 女性在取悦男性的意图下自愿或被迫缠足, 男人又因为女性的小脚, 可增添女性娇柔的媚态而对女性的小脚掌玩爱不释手。于是缠足便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美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审美情趣的扭曲。可是这种美的背后所经历的不是普通的痛苦, 其民间流传的俗语“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历经千年的缠足之风才被彻底禁绝。

通过图2、图3可以清晰了解到, 所谓的“三寸”小脚在现今看来是多么的不和谐。殊不知, 这样的小脚也得经过层层的“裹”才能变成“金莲”。据资料显示, 在古代很多女性都是因为裹脚而丧失了生命, 更有甚者, 臭味四溢。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样的流行之风仅仅为了取悦男性的玩赏心理。女性在当时的地位不得而知。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也再一次酿成了女性的悲剧。“三寸金莲”裹住的不仅是女性的一双脚, 更是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社会现实。在这种思想受控于行为的情况下, 对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女性的身体活动只能是在极少数幸存的女性中表演观赏性的舞蹈, 而对其他竞技类的体育活动是无法自如地操作的。

3“妇德”礼仪熏陶下的女性意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伦理和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对封建礼仪的概述主要是对女性思想、行为上的限制。随着宗法社会发展的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 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法制度对女性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而体现在她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以“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妇德是传统家庭婚姻制度中对女性的要求, 它具体规范着女性在日常生活、社会地位上的具体行为。除此之外, “男女有别”思想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的差异性显现得更加明显。周代《礼记·内则》描述:“礼, 始于谨夫妇。为宫室, 辨外内。男子居外, 女子居内, 深宫固门, 阍寺守之, 男不入, 女不出。”这条规则将男女的角色分工于“内”和“外”, 男性和女性不得私相授受, 女性未出阁前不能僭越此条规则。传统的性别隔离制度, 不仅将女性束缚于宫闱和楼阁之上, 又将女性定于从属、谦卑的家庭地位。由此塑造出的传统妇德, 也必将是束缚女性身体行为, 限定女性的身体活动, 对女性走出闺阁, 参与户外造成了障碍。因此也培养了女性含蓄、服从的性格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妇德行为规范是东汉班昭的《女诫》, 它把先秦至汉代儒家典籍中有关妇女道德, 女德教化的观点和学说加以总结, 形成了关于妇女道德准则的系统化规范。从《女诫》的颁布也可以看出, 封建社会对女性行为规范以纲常形式确立下来, 妇女必须“格守妇道”, 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女性的思想禁锢达到了顶峰。

总而言之, 我国封建社会传统妇德规范下所形成的社会性别制度也刻上了男女尊卑有别的印记。人为地使男女的社会性别差异扩大化, 使男女有了不同的分工。特别是对阶级地位的划定, 出现了一系列以男权为首的性别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也一直作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女性的发展。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所孕育出来的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体育的发展。虽然不乏一些女性冲破束缚, 主张自我, 向封建礼仪道德规范发起挑战, 但是星星之火却敌不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在这样一个受压抑的社会中, “妇德”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束缚, 直接将女性的生活禁锢于深闺庭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体育运动局限于一些弱体力的竞技游戏, 并以家庭为单位, 家庭成员间互娱互乐为目的, 封闭性明显, 与体育的开放包容性相冲突。“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女子体育文化的封闭性特征。

除此之外, 观赏性的体育活动也是女性活动的主要方式, 它以取悦男性、供人观赏为主要目的, 在这种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中所透露的依然是女性地位的低下, 体育的竞技性功能得不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晓燕, 朱冀.中国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安徽体育科技, 2006.27 (4) :7-9.

[2]刘小湘.自然哲学思想对运动服饰演变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32-33.

[3]王俊奇.宋代体育运动中的服饰文化[J].上饶师专学报, 1999, 19 (l) :76—79.

[4]赵东玉, 李健胜.《中国历代妇女生活掠影》[M].沈阳出版社, 2003.

结束卡的束缚 篇8

记得前几年,我刚刚毕业工作。非常羡慕单位上“老”一点的同事们,特别是瞧见她们翻开提包,打开皮夹,露出那一摞摞颜色各异的银行卡会员卡时,我更感到自己作为社会和职场新人在某些方面的有所欠缺。在当时的我看来,那可是经济实力和社会阅历的双重象征啊!还听说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在茶楼喝茶,先付账与后付账的人,服务员掺茶的次数会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不是个虚荣心特强的人,但是每当见她们凭借这些小小的卡片,便能够在服装店享受很低的折扣,在喝咖啡冷饮小憩的时候得到贵宾般的礼遇,在美容院健身房像主人一样轻松惬意……我的内心还是感觉到了它的重要与好处。

渐渐地,几年下来,我的小包内也慢慢插满了这些卡。它们有时的确为我带来了期望中的作用,但其中却不免也使我遭遇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尴尬。我有个习惯,通常晚上无聊的时候,会邀上几个好友去附近的一处小型咖啡屋闲坐。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成了那家店的VIP会员,老板发了张会员卡给我。收费打五折不限最低消费不说,有时在那里外借两本杂志回家看,老板也愿意,更别说找店里服务生送些水果瓜子等小零碎了。因此几年来,尽管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也来了,周围国际品牌店名店开了不少,我也很少去别的地方解闷儿,一直觉得那里不错,价格也实在优惠。直到后来换工作,搬到了很远的地方,才猛然发现,原来咖啡的价格早就下调了不少。以前25块钱的最低消费,现在很多店在打折后,都降到了20元左右,而像书吧、醋吧、冷饮吧等甚至只要10元。算下来的话,我在享受VIP待遇的时候,其实是被宰了。对会员消费来说,长期稳定的购买力是商家们最为看重的,放心满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态度也是我们消费者最需要的。然而有些商人的做法,火葬场开后门专烧熟人的情况也很普遍。像我那位爱美的同事,就经常抱怨她在美容会员店里屡屡遭受各种推销,店方竟把她们会员当成了“肥肉”,想起来就很气愤不说,稍不理智的话还容易陷入店方设计并酝酿的圈套。她就见过会员消费者洗脸做面膜还花上千元的怪事。

虽然如此,但若不是后来发生的系列事件,我可能直到现在仍然还很难彻底割舍下自工作伊始就形成的集卡和争当会员消费的情结。去年的一天,单位与一个自称经营国内某名牌矿泉水的送水站,用比原送水站低得多的价格,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但才两个月,那家饮水站就突然不知踪影消失了。黑卡现象此后开始在我周围接连出现。警告一个接一个来了,先是同事甲租碟的会员卡,然后是同事乙健身房的年卡,然后是同事丙洗车场的累计消费卡,竟都在使用半途作了古。商家办卡消费似乎成了敛财工具,令大家防不胜防而惟恐避之不及。本为会员消费发烧级的我惊魂未定,更是损失惨重苦不堪言:一张最新的健身卡遭遇逃单,一张全年的游泳卡的发卡公司甚至被质检单位鉴定为卫生不达标单位,被责令停业。

这次严重失误、惨痛教训真的打得我措手不及,心爱的皮夹中满满当当的卡,几乎成了我最不愿看到的东西,后来我也开始慢慢学乖了,变得不再贪图那一时打折优惠,变得不再轻易相信持有会员卡的心理作用,变得不再提前轻易将薪水划转入商人的口袋。现在我的皮包里,已看不到那一摞摞的打折卡优惠卡会员卡了,我不再受到卡的束缚了。

束缚的小学作文500字 篇9

向着太阳生长是美好的力量,挣脱也是向上生长的力量。可能是无光的运动,没有光照,便是压抑充斥了完美。

反抗,不曾有耐心接受或者与你的思想背道而驰。如果成功,便是无言的欣喜夹杂眼泪。如果失败,你的意志给予你的往往没有当初的猛劲多。然后你彷徨,坐下来抹眼泪。如若不尝试新的选择,不是是没有了勇气,遍体鳞伤罢了。在不否认中又回到了起点,这次又如何抉择?

你会因为侥幸而沾沾自喜么?或许现实囚禁的,正是你无关紧要的旁事。不要因为不曾涉及而侥幸的逃开,这是得不到的人浅意的自嘲。你该渴望,该伸手去争取,该因为不曾涉及而难过。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皆因平常而不平凡。

妄想是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在清醒的时刻十分厌恶的东西。好并不是多,它不等价与数量。知足常乐,我们经常说不曾把问题融入。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人的贪心会使他背上沉重的锁扣。感谢拥有,得到了就不要渴望很多,没有全面就幸福的道理。

不顺心的事一路会铺到高峰,我们称之为挫折,不是因为被动而直奔不停,所有的不快乐终将在你的宽容里打磨的`圆润。不要为过去的不快乐沉醉,你属于晴朗,你更需要接受阳光。

每个人都喜欢自由,那种放荡不羁而不顾后果的感觉是所有生灵向往的。可一味的放纵并没有带来永久的快乐。克制自己,永远处于制约的状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取决于多大的努力,而是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压抑的状态往往使人奋进,努力,然后一切都是后话。简单的捆绑是为了更好的生枝。那些岁月的支持者苦口婆心,言言暖心。

没有一种爱不美好,愿意接受的人有品不尽的甘甜。苦笑摇头的人也有自己的滋味。学会接受,学会坦然,生命如此不凡。

被束缚的爸爸作文400字 篇10

在时间的折磨下,爸爸不再是那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了,而是像囚徒一样被束缚着。

今天早上,爸爸接到一个电话,是姑姑打来的,我没有听到具体的内容,却看到了爸爸眼神里的无奈。后来得知,一个亲戚的儿子去世了。

我问爸爸:“爸,你要回老家一趟看看吗?”爸爸低着头回答道:”不回的话不好,都是一大家子的,理应回去一趟,但是偏偏又在这个月,快要过年了,上班多的话会有保勤,工资会多一两千呢。”之后,他又紧皱眉头思索了起来。但是,当上班的闹钟响起的时候,爸爸还是去工作了。

这么多年来,爸爸每个月总是按时上班,时不时还要去加班,为了我们,他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出过远门。

有时候,感觉我们就是爸爸的束缚。如果没有我们,他大可比必如此辛苦,不必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也不必为了多赚一点钱累坏了身体。如果他是只身一人,就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往想去的地方吧?

但是,爸爸曾经总是说,有舍必有得。虽然现在的他感觉不自由,但是很安心,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他知道有个叫做家的地方可以给他温暖,家里还有几个小天使给他欢乐。

恰到好处的束缚 篇11

第一名囚犯有幸从被袭的警察身上搜到解开手链、脚链的钥匙,当即便把链子解开,很顺利地逃出了监狱。他准备偷渡出海,但在去往海边的途中,由于饥饿难耐,他跑到一个渔民家里讨要食物,遭到拒绝后,他一怒之下,把渔民揍了一顿。渔民的呼救声立即招来了左邻右舍,不一会儿,囚犯的双手即被警察锁上了镣铐。

第二名囚犯是最倒霉的。他没从被袭的警察身上搜到任何钥匙。几经躲藏,他终于一步一步逃出了监狱。可是,当他逃出之后才发现,走路实在是个累活。于是,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到最近的铁匠铺去把链子解开。可是,令他匪夷所思的是,出租车几个拐弯之后,开去了警察局。原来,司机早已看出了他的脚上有锁链。

第三名囚犯只有幸从被袭的警察身上搜到解开脚链的钥匙,不过他还是感到庆幸。解开脚链之后,他便把衣服脱下罩住双手,然后不停地朝监狱外面跑去。尽管他极力想尽快逃脱,但是他还是不敢去叫出租车。他准备徒步去铁匠铺。一路上,虽然饥肠辘辘,他也想过像从前那样为了生存去抢劫,可是考虑到双手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就在他苦思冥想的时候,离他仅隔两米不到的马路上,一个小男孩在玩耍,而小男孩的背后一辆卡车正快速驶过来,千钧一发之际,出于本能,他朝小男孩冲了过去。结果是小男孩得救了,他却被奔驰而来的卡车撞倒了。

最后,第三名囚犯意外获得了“英雄”的称号,也因此由原本的死罪改判为无罪。他也从救小男孩这件事中彻底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决心重新做人。

人们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第三名囚犯没有手链的束缚,也许他也会像第一个囚犯那样伸出双手酿成悲剧;如果第三名囚犯的脚链没能解开,那么他也会像第二名囚犯那样一开始就失败,最终再次锒铛入狱。过于自由和过于束缚同样会酿成悲剧。

这让人联想到放风筝的时候,为了让风筝飞得更高,我们常常是用一根长度相宜的线来束缚风筝。假如完全不用线来束缚,那么风筝立马会被风卷走,甚至扯碎;假如线束缚得太紧,不够长,风筝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只有恰当好处的束缚,风筝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束缚的反义词 篇12

其实, 造成语文教学的现状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 过分地指责中学语文老师的素质低下是轻率的, 也是有失公平的。事实上, 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 现代中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 怎么不会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 无所适从呢?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一、更新观念, 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

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 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 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笔者认为, 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 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 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 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 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其次, 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 吃透两头, 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 因时制宜, 大胆取舍, 不求面面俱到, 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 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 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 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 提高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 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 要成为一个杂家。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让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语文老师要改变“一支粉笔, 两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内容的单调, 气氛的枯燥, 方法的古板都会成为语文课的硬伤。传统的教学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做法应及时得到校正。所以, 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 要掌握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只有熟练地驾驭它, 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的教学。

改变单一课堂获取信息模式, 走向多元化

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更是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因此, 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 走向多元化的方式。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 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就是授之以渔。我们由于条件所限, 可能“捕到的鱼”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谁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可见, 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 不断地充实自己, 教师更应改变角色, 宁可做一个牧羊人, 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 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 因为你很可能满足不了现代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按以下方法操作,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 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课本为载体, 向课外延伸

教师讲课时, 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 要注意以篇引类, 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 每一单元课文时, 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 向课外延伸, 这样, 有了老师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 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修正, 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 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 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推行素质教育。只有课内知识夯实了, 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 合作探究, 学习名篇名著。

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 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比如: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 鲁迅的《呐喊》,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泰戈尔的《泰戈尔诗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 我们应该把合作探究法引到名著的阅读中

(三) 共享网络资源, 拓宽学生视野。

宽带拉近了人与世界,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文学的距离, 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向网络攫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语文读本》不可忽视要扩大视野, 增加积累, 就必须加强课外学习。《语文读本》就是配合教科书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的。它既注意了课堂内容的延伸性, 选用了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注意了鉴赏性与知识性, 能够让学生丰富文学底韵, 增进文学素养;充实语文知识, 增强读写能力。可见, 语文老师同样不能忽视对《语文读本》的导读。总之,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 重视语文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重视《读本》的导学, 能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网络资源, 去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某些名著进行研究, 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 我们要走出教育体制的误区, 更新教育观念, 求实务新, 与现代教学技术接轨,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才能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读本)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指要》崔相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4]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下) 任志宏主编南方出版社

做挣脱束缚的人作文 篇13

小说作者埃克苏佩里讲述了一位生活在一颗小行星上,渴望摆脱庸常生活的小王子,旅行了六个小行星的故事。

小王子每天都在挖去猴面包树以保护这个星球。他想挣脱这样庸常的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便开始了他的旅行。虽然小王子最终回到了自己的星球,永远守护在这个星球上,但小王子那种追求自由,并努力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的举动感动着我。

慢慢去体味、去思考,小王子那为生活而奋斗,为生活不断争取的心,让人深受启发。回到现实中,望着窗外那几只悠闲的公鸡,不禁想: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为自己的生活争取过?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小王子这样的人?我们是否会屈服于生活安于现状?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你没有身世,没有金钱,也许有人会放弃挣扎,随人摆布。但也有人会为自己努力争取或拼搏一把。读了这本书,我想到的是,正在受生活束缚的人,要奋起挣脱,去拼搏、去争取……

环境不是束缚你的理由高中作文 篇14

是什么让雏鹰绝望?是环境,环境束缚了雏鹰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同时也正是环境让它振翅高飞。

环境,不是束缚你的理由,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许更能早就我们的人生。

巴尔扎克曾说:“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段,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人生要尽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可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媳妇,可媳妇变卖了他所有的家产逃走了;后来……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他用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我们的.老爷爷他没有被外界的环境所束缚,在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之后,获得了成功。可想而知,环境并不是束缚我们成功的理由。我们并未受到哈伦德这样多的困难,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功呢?摆脱环境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吧!

反观之,如果在环境中停滞不前的人,向环境低头的仍永远不可能成功。就如仲永,虽然他有着比常人优势,但他不思进取,只能落得个让人悲伤的地步。海子因忍受不了文革的压迫,在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就卧轨自杀。他们一个是因为在环境中不懂得进取,太安于现状;一个是不懂得如何去面对环境。他们终究会被环境所束缚。

束缚的反义词 篇15

一般来说, 人们创办企业或者开店铺, 都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行业,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 在国外的一些餐饮行业, 许多开饭店的老板原先都不是厨师出身, 也没有在餐饮业的经历, 完全是外行。

然而, 就是这些“外行”, 其经营能力却反而超过内行, 生意越做越好, 饭店越开越多。反观一些厨师出身和饭店世家的老板, 生意越做越清淡, 转让饭店的越来越多。据笔者的一位在日本回来的朋友讲:东京一些最近10多年内来日本的“外行”经营的饭店生意却比老华侨的红火。这是什么原因呢?依照一些“外行”老板的解释, 科班出身的饭店老板, 不易突破传统中国饭店经营的框框, 也很难否定自己的经验。而外行则不同, 不受既成传统观念的约束, 因而眼光敏锐, 思路活跃, 能够接受新事物, 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 身为“外行”带来的压力使他们的创造力爆发出来。一位“外行”饭店老板说, 中国饭店在日本已经有很长历史了, 就连日本人都开中国餐店。最近几年, 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 日本人到外面吃饭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上饭店吃饭, 也由品尝味道转向吃饱喝足。在这种环境下, 中国饭店的经营一定要随客人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既要降低饭菜的价格, 口味又要接近日本料理。“外行”老板因长期置身于餐饮行业之外, 能以客观冷静态度, 抓住客人要求的变化, 对症下药。而内行老板往往墨守成规, 很难摆脱行业传统的束缚。平心而论, 就这些饭店的饭菜, 是正宗的中国菜肴, 味道也符合菜谱的要求, 但就是因为价格降不下来, 味道不能接近日本料理, 现在已经难以吸引囊中羞涩的客人了。

当然, “外行”经营饭店并不是盲目的, 比内行经营有更大的风险, 这就取决于老板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经营手段。其实, 在其他行业也一样, 老板没有行业做事的经验, 就好比一张白纸, 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管理观念, 而对那些已有经验的内行, 要想改变他们通常是困难的。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外行”经营更能适应市场的原因。

丹尼尔·布伦 束缚的自由 篇16

1965年,布伦开始投入到多尺幅的色彩竖条纹种创作中。一开始,他只是想把这种从巴黎圣皮埃尔布料市场淘到的具有强烈辨识度和导向性的条纹织物作为画布,不过后来他开始意识到——绘画所处的环境比绘画本身更引人瞩目和更为重要。于是,这种宽8.7厘米的白色与彩色竖条纹相间的机织亚麻布被他称为“视觉工具”(visual tool),成为他的标志性艺术风格被运用至今,也是他探索绘画的起源与传达方式,以及艺术品广义上的社会环境的出发点。这一独有的“视觉工具”不仅强有力地将观众的第一视觉印象引导到作品所处的场域上,还与场域相融合。竖条纹就像标点符号或测量仪器一样,同时也揭示出了场域的特性和规模。布伦为这类特定场地的、不能脱离其被设计建造的位置的装置艺术,生造了一个专用名词—原位作品(work in situ)。这个概念可以用来定义他创作生涯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

不过除了最著名的“原位作品”,布伦也创作了一系列可按照特定规则迁移的作品,被他称为“被定位的作品”(situated works)。1975年,丹尼尔·布伦刚在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Mönchengladbach)的美术馆创作了一件“原位作品”,却被美术馆告知不得不将该作品转移到一栋新建筑物里,但是布伦坚持他的作品不能被放在“任意地点”,因为一直反对所谓“独立性艺术品”这一观念。这类可移动的作品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和版本,但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和特定的空间使用类型,就像戏剧表演尽管主题没变,但舞台搭建和设备等都对演出和舞美的最终观赏效果有巨大影响。布伦创作的大部分被称为“被分解的小屋”(Exploded Huts)的作品都属于这种类型,只可适用于有限的几种不同场景,随着场地变换,作品本身也相应改变。

本次为Monumenta量身打造的大型装置作品《迷心,原位作品》(Excentrique(s), travail in situ),有上百个与地面平行的蓝、黄、橙、绿四色半透明塑料薄膜圆形顶盖,以黑白相间的立柱为支撑,遍布在大皇宫中殿开阔敞亮的偌大空间中,它们彼此紧挨在一起,大小、高低不一。在场馆中央与圆形穹顶相对应的空地上,布伦还安置了7面可攀爬的圆形玻璃大镜子,与穹顶上被拼成棋盘格图案的蓝色滤光片交相映射。让熟悉布伦作品的观众颇感意外的是,他此次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动用人工照明在“光”上费尽心思,而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随着观众的位移和作品视觉效果与环境的相应改变,制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看方式和不可预知的视觉感受。透过大皇宫精美壮丽的玻璃拱顶斜射进室内的光线、巴黎明朗的天空、疾行的云朵和穿梭其间的观众身影,同时照映在彩色半透明顶盖和镜面上,恍若爱丽丝梦游的仙境一般。

除了“观看色彩“,布伦还让观众能够“听到色彩”。作品通过特定的精密系统,用全球40多种语言,按照其在各语言中的字母顺序,依次朗诵黑、白、蓝、黄、橙、绿六色的名称、数字95(蓝色顶盖数量)和94(黄、橙、绿三色顶盖数量),并以顶盖总数为结束。

据布伦介绍,他之所以选择这四种颜色的薄膜,仅仅是因为市面上只有这些颜色可供选择;薄膜的排列顺序则是根据这四种颜色名称的法文字母顺序而定的;甚至顶盖的高度也是由大皇宫最低的天花板高度决定的。他强调自己仅仅是在一种受限的、被束缚的条件下创作出这件作品,并没有将艺术评论中常用的所谓“对建筑结构提出质疑”或者“挑战观众”这类褒奖之词揽上身的打算。也许对丹尼尔·布伦来说,被束缚的自由就如同带着镣铐的舞蹈,反而能激发出更多可能性和创造力。

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Pascale Martinez Tayou)

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

在Monumenta展开展之前,本刊特别邀请以多产及国际影响力著称的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卡尔·马丁内斯·塔尤(Pascale Martinez Tayou)与丹尼尔·布伦进行了一场对谈。这是两位艺术家、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对话。

Q:通过五十多年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你的全部作品证明了你对艺术的全情投入。我在你的早期电影作品中,体察到了一丝苦涩感。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想,难道充满好奇心、思想开明的艺术家布伦的背后,还藏着一个苦涩的艺术家丹尼尔吗?

A:我不知道你的这种体会从何而来,我完全没有苦涩。不过电影总是让我感兴趣。但是当18-20岁时,你要做任何电影,都得说服别人为你的想法掏钱,这是个问题。所以,我认为任何视觉作品,都不能单靠一个想法。除了想法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艺术品通常都是很糟糕的。想法需要用这样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所有的作品都是诸多要素的综合,想法完全是次要的。每个人都有想法,但只有极少数人创造出作品。不能仅仅从想法和观点出发,去表现这种想法或理念。事实上,应该反过来。比如说,阿尔伯斯(Albers)的作品有思想,那是表现在它的具象结果上,表现它的颜色和它对观者的影响,而不是想法先于作品。

回到电影。正如我所说的,就算做一个20分钟的短片,你也不得不说服别人给你掏很多钱。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尝试不同的技术,但却一直没有克服这个“第一障碍”。现在完全不同了,因为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用很少的钱做出很严肃的东西。你可以去找制片人,不是去卖想法,而是向他们展示你能做什么。

Q:你以创造空间,创造“光与色之巢”而成名,好像那个艺术家的“我”永远掩盖着作为导演的“你”?

A:也许是潜意识。很久以前别人也说起过,说我有一种要暗示参观者,让他们动起来的意图, 这是一种电影手法而不是绘画手法。他还提到我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个展。我很高兴我能做到这样,但这不是我有意识去想和做的事情。我的作品是静的,而参观者是动的。这是一种逆向电影。

Q:如果有人必须给布伦提供一个标准空间,你觉得应该是多大?

A:在某种程度上,很长时间以来,我的作品无论大小,都以空间的重要性作为一切的基础,所以它不可能有标准尺寸。但人尽皆知的“视觉工具”除外,因为它很容易被认为是“标准”,毕竟它已经46年不变了。在所有其他方面,都取决于场地的无限多样性,它们与你要展示的作品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具体关系。只有可以被复制的东西才是标准化的。我的作品中唯一可能标准化的是“视觉工具”,仅此而已。

Q:如此大的空间是优势还是障碍?

A:可能两者都是。在任何情况下,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参照点,一个支点,一个数字(总是同样的8.7厘米)。大皇宫是比别处更危险的地方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它辉煌、壮观,它的空间如此宏大,可以吞噬一切面对者。这是你必须战胜的挑战之一。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CAPC)有过类似的困难,不过,难度和大皇宫相比还是小很多。此外,从物理空间说,大皇宫是公共空间,你进到里面会有一点置身其外的感觉,这和博物馆完全不同。人们在大皇宫来来去去, 会碰到对方,有一点像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外的广场。这一点很奇特。参观者是展览的一部分。他们被我的作品引导着如何运动,当然也就成为作品创作过程的贡献者。

nlc202309030017

Q:但是这对你来说没什么危险呀?

A:这是你的看法!(笑)危险在于,要填补这个空间,要控制它,不让它占上风。它的外形太壮观了。它的空间对象(空)和结构对象(满)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你可能说得对,与公共广场类似,所以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艺术家的挑战会小些。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人来,它也可能是一个失败。我曾经在巴黎王宫(Palais Royal)的展览,几乎遮住了所有柱子。我对当时的部长说,如果这个广场一年没有人参观,它就是一个失败,因为它是一个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作品。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把它再次变成一个停车场。当时没有成功的保证,但我还是成功了。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但此前不是。大皇宫也一样。它必须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人流熙攘。而参观者不管人数多寡,都将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而一个容纳10人的画廊就不一样了。

Q:大皇宫是一个人们接触、转移和交汇之处。你的项目是否考虑到这些方面?

A:这正是我眼中的大皇宫。我的作品中当然会有引导参观者的识别元素。它并非来自月球。不过,认真说来,它会有我从来没有做过的尝试。但我只能说这么多。我永远给自己留下随时改变的余地。

Q:除了大皇宫,还有哪儿吸引你?

A:我从来没有想过!但是,如果给我提供比大皇宫更有趣甚至更复杂的地方,我希望我会接受。

Q:我一直期待你说:我想在室外或者非洲之类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在非洲做Monumenta展?

A: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喜欢这个主意。从理论上讲,没有什么地方是我想做的,想象我的作品位于世界上某个地方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将是愚蠢和徒劳的。因为我没有事先准备作品可以放到这个场地或那个场地,我始终响应邀请。我从来没有想一件不处在某个具体环境的雕塑或对象。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你对自己说,我要在这儿或者那儿创作,这是不合逻辑的。即使是在竞争的情况下,在城市空间里要完成一件作品也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唯一的例外或许只有克里斯托(Christo,以包裹公共建筑物和自然界闻名的大地艺术大师)和德国国会大厦。我尊重他的做法,但一般来说,如果艺术家主动提出来,一​​定程度上只会自讨没趣。艺术家处在弱者地位,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你在公共空间中的作品。如果你主动提出要求,你会自动做出妥协,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直到完全投降,这样一来,你最初的艺术构想就会毁灭殆尽。

Q:这是否意味着你的作品总是与受委托有关?

A:当然,我有过不受委托的作品!但实际说来,这是我唯一的工作方式。尽管如此,有哪位画家不是应邀在画廊展出?没有艺术家不受委托。这似乎有点残酷或维多利亚时代的味道。但是,今天人们通常是说,我们还有一个街角或广场,我们正在寻找一个艺术家来填补这个空间,提出你的方案来。就是这样。它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你发挥最具创意的解决方案。一个委托在今天就像是一个展览邀请。

Q:你的意思是说,委托形成的束缚没什么了不起是吗?

A:当人们说,束缚窒息了艺术家创造力的时候,我总想反驳说:束缚让艺术家展示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因为我认为一切皆有束缚。只要你巧妙处理它们,束缚反而会是一种贡献。当然,如果束缚让你无法工作,你必须马上放弃,因为如果妥协出现的话,结果只会是灾难。

Q:“8.7厘米竖条纹”和“被分解的小屋”(Exploded Huts)在当地或非当地的批评中屡屡出现。这是否对你的艺术创作过程有一种消极影响?

A:不幸的是,目前的情况通常是这样。比如说条纹,可以说是“在不变中万变”。长时间以来,对于那些想看了解我的创作意图的人,它是一个线索;而对于那些认为我的作品平淡无奇的人,它是一种遮蔽。

Q:人们只是不经意地提到你作品中使用的不同媒介,你会感到困挠吗?

A:有一点。很长时间以来,我总是予以还击。人们说我是进攻,但实际上我是反击。任何艺术家或创作都会接受批评。这没有什么不妥。但事实上,真正的批评太少。一切都被“奇妙!” “很棒!”或者干脆“太好了”这样的字眼扼杀了。这些词语后面没有思想。这种现象比40年前更加突出。所以,现在没有艺术评论,它几乎绝迹了。

Q:你对当前的艺术评论有什么看法?

A:窒息和无声!所有的人想到的是艺术品的价格,它在哪儿展出。“出色”一词满天飞。但什么都出色就没有什么出色!另一个长期使用的词是“当代艺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符咒,西方社会最保守最反动的残余势力用它来消灭当下的艺术。大约一个世纪前,他们杜撰出“前卫艺术家(avant-gardist)”一词来攻击让他们不喜欢的艺术家。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明那些艺术的存在,但同时又用它来强调那些艺术没有社会地位。现在,我们得到接受的方式是,我们都被看成“当代艺术”而束之高阁。这是灾难性的,它表明,现代社会漠不关心,不再希望被它认为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危险的、铺张的东西干扰。于是,他们想出了这个无所不包的无菌消毒式的表达—当代艺术。

Q:批评家应该接受新的挑战吗?应该重新考虑他们的角色吗?

A:我想是这样。当然,也有个别例外。但我们多年来一直听到的东西让人沮丧,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做出选择,而且在这些选择中无法定义自己的位置。我不认为我们的作品肤浅,肤浅之说某种程度上是评论家们强加的。总体而言,批评家们似乎缺乏立场,虽然也有几个蹩脚的评论家每隔半年就写文章宣称,自塞尚以来一切都是狗屎。但至少他们有立场,虽然是完全荒谬的立场。他们还批评当代艺术,但他们甚至比那些我刚才所描述的有意杜撰词汇以达自身目的的人更反动。所有的批评家都采用同样的立场是可怕的。但是今天他们却没任何立场,这同样可怕!将所有正的和反的东西混为一谈,这和一个极权主义政党只允许所有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没有什么两样!而这正是我们的现状。

Q:人们应该用拒绝或接受的眼光来看待一件作品吗?

A:我认为,理解艺术作品不只有这两个标准。接受或拒绝的看法,只有经过精确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出,而不是之前。例如,我教学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被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的作品困挠。这时你能说什么?如果你说这很糟糕,让刚刚学步的年轻人从头再来。我不认为可以这样。相反,要了解一个东西,你必须观察和分析,重点是要尝试更深层次了解这个你一两小时前刚认识的人的创作过程,看看是否有一种整体感。通过沟通和分析,进入这位稚嫩的艺术家的世界,也许可以提出建议。但是,判断则要晚得多。

Q:2011年11月在达喀尔举行的Projections diaphanes是你在非洲的第一个展览。它给你机会去探索现场的特定场域的创作过程,采用的是解构手法,利用光来制造颜色和不断变化的反光,象征视觉上逐步而又连续的错觉,捕捉节奏和时间。我认为这些色彩错觉是对过去、现在、真实、过时、短暂和存在等等的追溯。我的理解对吗?

A:是的,你的分析完全正确!你的分析,不是先下结论和判断,而是停下来分析之后做出的。这是视觉艺术的批评性分析,它证实了我刚才的说法——批评需要认真分析。但我们却完全没有。人们通常是走马观花地看过之后就条件反射式地选定一个立场——排斥、厌恶、赞赏或喜欢。不做任何分析或提出任何理由。这种情形还不如保持沉默。

Q:你对目前的艺术市场有何看法?

A:比市场本身的问题更大,而且无疑与市场有关的问题是:他们让被邀请的艺术家自己出资。这是非常可怕的做法,是过去10-15年来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展览,比如威尼斯双年展或卡塞尔文献展,只有能为自己的展出提供资金的艺术家才受邀参展。如果画廊不介入,帮助他们所代表的艺术家,艺术家就要自己出钱,如果他们有钱的话——这种情况很少——除非他们找到赞助商。而在此之前,这些展出都有城市或国家的资金保证,能确保所有艺术家,其中包括这些展览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随意选择。他们可能会被要求缩减项目,但言下之意不是,“注意:如果​​你不能提供资金或为您的项目找到资金,我们将不得不取消邀请”,这是一个可怕的、毁灭性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新情形。

每个人都有想法,但只有极少数人创造出作品。不能仅仅从想法和观点出发,去表现这种想法或理念。

危险在于,要填补这个空间,要控制它,不让它占上风。它的外形太壮观了。它的空间对象(空)和结构对象(满)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任何艺术家或创作都会接受批评。这没有什么不妥。但事实上,真正的批评太少。一切都被“奇妙!” “很棒!”或者干脆“太好了”这样的字眼扼杀了。这些词语后面没有思想。这种现象比40年前更加突出。所以,现在没有艺术评论,它几乎绝迹了。

“当代艺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符咒,西方社会最保守最反动的残余势力用它来消灭当下的艺术。

上一篇:关爱留守儿童三分钟演讲稿下一篇:公司聘用总经理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