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美丽的散文

2024-05-25

残缺的美丽的散文(共16篇)

残缺的美丽的散文 篇1

一直以为,有的记忆是疼痛的,所以一直想让时间把是的记忆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我的时光里没有了你的回忆。我以为这一天一定要很久才能到来。但时光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慢长,抑或许是根本不是关于时间的问题。

愈合曾经伤口的也许不只是时间,而是遇上一个可以疼爱的人。不是我们相遇在错误的时间地点,而是我们原本就不是一对,而彼此需要的只是遇上对的那个人,尽管那个人谁都不知道他在多远的未来。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为什么在没有遇上她之前,你和别人会有那么多遗憾,总是修不成正果。因为,你的另一半,是你的灵魂,它不会让你轻易的错爱。如果你还没有和你的灵魂死生契阔,你可能永远带着的是一种属于与生俱来的残缺,而不是所谓的遗憾。直到后来你遇上了她,才知道原来这世界曾经的残缺是为了完满。我们还有一份完整的友情,所以你该感谢那一份残缺的爱情。

你的嘴角很轻的扬起,说你会记住我对你的好。我能接受你不想再爱上谁的决绝,涓涓心事总会遗忘的,过往的放在心房是为了怀念一种曾经。真的好美那年的那一场雪,我把爱你永远写在一张薄薄的纸巾里,然后把它撕裂揉碎,从一座高楼的最高度同飘雪的速度纷飞,最后埋葬在那片雪地里。再然后它会随着雪的融化而融化掉,没有颜色的怀念就让它在没有颜色的世界潇洒消失。

也许用情不是谁的错,但谁都不该爱错。爱你的心还在纠结,太多的时候我们把幸福看着是一种距离,一种遥远的距离,我们连做一个暗地里的角色的力气都没有。好华丽,好轻薄的一段尘缘,熄灭的太快,消失的有些残忍。因为寂寞带来的痛苦往往无所回避,不知所措的.接受那种疼痛感。如若没有眼睛的遇见,就不会有那种缘于一种不该执着的失落。该怎么去取舍,不忍心去选择,但终于明白选择也是一种解脱。少了你,手揽回忆难以入睡,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要在挥霍中颓靡。

夜阑独语,疲惫的那双眼眸被微淡的灯光烧伤,漫无目的情绪却不知道该往那停住。能不能再多一点的勇气把记忆给留下,可以记得很久很久都没有遗忘吗?用什么来换取我们要的爱,难解心爱,谁还是在眷恋已经远逝的情节。原来我的一直在描绘的你的轮廓,是为了我还可以拥有回忆,在孤独的角落里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寂寞。如果那些美好的景愿不只是梦幻,那么世事会不会不那么的冷漠。心事又能代表什么,放不下的牵挂,原来从未习惯一个人的夜晚。我沉默话不多,你总是说别太伤感了,还叫我别再忧郁了。我了解我的青春,我的知觉会保证我的解脱。我的世界里,你只是如美丽的烟花一般瞬间即逝,你的存在不可能是永恒的。

夜空那么大,那么清晰的曾经,但我真的不知道过往是谁对谁错。我不爱,因为我不能,我不恨,还是因为不能,我疼痛,却不后悔。情字易写却难解,手背的沉默不懂得如何去隐藏。其实谁都可以轻许誓言,可是谁又能和谁永远的一起走到天荒地老。停此想念,我用最后的一秒钟的想念你的美,然后我呼吸再也没有你的气息。

贵阳的似水年华,又是过了一季,时光终于洒在心上成为了离殇。雨也冰凉,时常下得不寻常,冷冷的天气为自己也为你写这一篇华年里的篇章。

曾经的残缺,是为了日后的美丽。

残缺的美丽的散文 篇2

一、情境导入, 诵读涵泳

在中国当代散文作品中, 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为一体, 诸多审美意蕴的结合颇具张力, 场面描写异常精美、画面非常美丽迷人、人物活动颇具原始风情意蕴的纯粹的语言视觉艺术。这种美学张力,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吟咏、品鉴文本才能感知与体味。因此, 教学此文, 我们应尽力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情境与氛围, 激发学生诵读、涵泳文本之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

比如, 上课伊始, 我就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从网络精选下载的宋祖英深情演唱的《西双版纳》现场表演视频和反映云南西双版纳美丽自然风情、人文风情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旅游风光视频等供学生欣赏。当视频中传出宋祖英高亢嘹亮甜美动听的歌声时, 当视频中幻化出精美如画的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时, 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于是, 我趁机启发道:“现在, 请同学们采用另一种方式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 这也是一道表现云南西双版纳胜景的精美盛宴, 只不过作者采用的是静止的、没有音响效果的文字符号的表现形式罢了。”随之, 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和着背景音乐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

二、有效整合, 开阔视野

李舵笔下纵情讴歌的云南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 意即“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美丽丰富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是中国著名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这里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的关注与积极参与, 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景区内景观独特, 知名度高: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1993年10月8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鉴于此, 李舵绝非唯一撰文尽情讴歌西双版纳美丽景观和神秘迷人的民俗风情之作家。所以, 教学此文, 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电教设施, 将古今中外描写、歌咏、表现西双版纳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等音乐、图片、诗歌、散文、舞蹈等加以有效整合, 制作成精美的PPT幻灯片, 插入傣族葫芦丝音乐《西双版纳的孔雀》为背景音乐供学生鉴赏。如此, 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品鉴, 还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畴, 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鉴更上一层楼。

三、读写结合, 随堂练习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少数民族作家李舵因为具有一双发现美丽自然景观与古老神秘风情的慧眼, 所以在他的笔下, 云南西双版纳这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灿烂明珠中蕴含着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以此推论, 只要我们也具备作家李舵一样发现美、识别美的慧眼, 那么, 也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小区、我们的公园等也蕴含着同样丰富多彩的美学特质。

所以, 教学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时, 在引导学生充分赏析文本的诸多美学特质后, 我如此启发学生道:“美国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我们的双眼生来就是为了观察事物, 那么, 美就是为我们的双眼而存在的因素。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的确颇具众多的美学元素, 但是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同样具有美丽的风光、同样保留着传统的、神秘的民俗习惯。现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景观是常常令人流连忘返的, 哪些民俗节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 然后请同学们以‘美的风景’或‘美的民俗’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就这样, 我运用这几句言简意赅的过渡语就将学生的思维从对文本的品鉴中自然地过渡到了随堂小练笔中了。

被忽略的残缺和美丽 篇3

仅就内容而言,《白日焰火》算不得很出众。它讲了一起杀人碎尸案被侦破的始末,所有的嫌疑人全部落网。从法理角度来讲,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真正的艺术不会跟着法理的脚步去给你讲述一段理所当然的事情。艺术,只为人的内心负责。看《白日焰火》,除了看剧情之外,剖析每一个人暗藏深处的性格,才能更好地解读这部电影。

廖凡饰演的张自力是主角。如同他的名字,离开警队当保安之后,他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了发生在5年前那起碎尸案的侦破。电影一开始,他和前妻默默地打扑克。人生本来就像一次沉默的赌博,无需太多话语,只能用行动表示。作为离婚的标志,他和前妻在小宾馆做爱,妻子的手边有散落的扑克牌。很显然,在那次游戏中张自力是获胜者,在之后漫长的人生里,他却要承受不再有妻子的孤独。他在情感生活上的暴力倾向(主要表现在他试图强迫前妻在火车道旁发生性关系,在摩天轮里暗示洗衣店女工吴志贞要“主动”)和工作上的含糊(经常酗酒)形成了对比。为了在坍塌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他才插手五年前的案子。

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表面上平静如水,沉默寡语,可她的内心始终没有安静过。她有男友,爱她很深的男友为了让她过得更好选择了变成“活死人”。不仅如此,他还要杀害与吴志贞发生情感关系的任何人。吴志贞的生活寂寞而寒冷,有人懂得用极端的方式维护她,却不明白她的情感需要。所以,张自力送给她的止血药水和纱布,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慰藉。在现实生活中,吴志贞需要的是稳稳妥妥,实实在在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无论是她的男友,张自力还是收留她的洗衣店老板都不能给她。

王学兵饰演的梁志军,是一个强硬又懦弱的男人。说他强硬,是因为他可以帮助吴志贞顶替罪名,用自己的幸福换取她的幸福。说他懦弱,是因为他长期监督吴志贞的生活,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与她有关系的异性,同时也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关进了精神囚牢。他的选择把自己和她的生活都逼到了寒冷黑暗的死胡同。

洗衣店老板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坏人。在吴志贞最困难的时候他决定收留她,给她一个容身之所,他又按捺不住自己,对她动手动脚。他的举止只停留在“动手动脚”,所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没有和其他男士那样成为梁志军的刀下鬼,被拉煤的火车送往各地。

《白日焰火》中的每一个人,性格都不是单纯的,纯粹的。正因为这样,这部电影也触及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另一个人。很多时候,心里的那个人和外表上这个人无法做到高度统一,人们才感到不如意,孤独。《白日焰火》取景于黑龙江,电影中半化不化的雪水给我们展示了雪的两种形态,或许也正预示了人的多面性。人性的复杂导致社会的复杂。正义感还在,人们的生活却略显麻木,麻木的背后是燃烧的欲望。电影用张自力和吴志贞二人的情感变化告诉观众爱与恨的转化和情感的无助。

电影取名“白日焰火”,有其意义。首先,“白日焰火”是案情发生的重要场所。那次,那个穿着高档衣服的男人忍不住把欲望的黑手伸向少女,自己丧命,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其次,电影的最后,张自力在白天燃放焰火。或许,人的欲望就像焰火,绚烂美丽不过是表象,如若不逢时,会在别人还未关注时成了牺牲品。白日放烟火,本身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举动。《白日焰火》中并没有阐释太多的残缺,也没有展示过多的美丽,但每一个人都知道那些残缺和美丽都已被人们忽略,犹如焰火,消散在风中。

残缺的美丽 篇4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美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残缺亦美。

百转千回,你,悄悄地沉睡在米洛斯那片神圣的土地上,直到重见光明之日。你,这位爱与美之神,复苏之日,尽管已失去那两条玉臂,却收获了惊世的美,绝伦的美,维纳斯的美。你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断臂之处,空空荡荡,却又如此丰富。那一刻,那点残缺,激发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那一刻,那点残缺,让美延伸,让爱丰满。

有些事太逼真,太完满,往往使思维局限。然而中国的智者似乎早已领悟到了这一点。天马行空的中国画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遐思。大师齐白石画虾三只半,那半只虾隐身于水草之中,只见一截虾尾,看似简约地勾墨,率性而行,肆意而为,可知真正的智慧便在那里体现,那点残缺的意象瞬间便使思维活跃而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点微小的残缺之中。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唯有伽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弟子顿悟”,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残缺之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当紧守那点残缺,生命的好处也便由此显现。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残缺,那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澎湃。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残缺,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情。

一轮明月,纯净皎洁之中不忘留一点残缺,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凄美。

美丽的残缺作文 篇5

“用残缺创造美丽”,这是一段令我挥之不去的话文字,它源自一位残疾女青年得人生格言。

她曾是一名年轻美丽的舞蹈演员,在一次车祸中永远失去了右臂,但在母爱的鼓励下重拾自信,微笑面对人生。

她想当一名奥运火炬手,所以她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开场便是一段洒满泪水与辛酸的舞蹈。但常人跳出的优美的舞姿,此时在面对随风飘舞的袖管时,主持人哭了,观众哭了,我哭了。与她一同跳的是一位失去左腿的青年。诚然,火炬手要跑,但他只能跳。主持人边拭着泪水边抽泣着地问青年,你没有左腿,当不了火炬手,那么你打算为奥运做些什么呢?

我要做一名志愿者!青年拄着拐杖,一条空空的裤管征服了所有人的眼泪。如此坚决而自豪。他的`右腿直直地挺着,身板直直地挺着,脸上充满的自信,快乐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格格不入,截然相反。

至此,我猛然想起了被称作“当代爱因斯坦”的霍金。他同样是一位残疾人,他除了脑袋和眼睛可以活动,始终日复一日地歪着他天才的脑袋坐在轮椅上。他不能说话,因此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要花去半个小时!但他不为自己有如此的形象而自卑,反而乐观,幽默:他在舞厅里让大家跳舞,自己则高兴的摆弄着指头“跳舞”;他向查尔斯王子炫耀自己驾驶轮椅技术的高超,结果不甚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乐观的人生感悟总能改变一个平凡的人。记得有一个女子,先天性大脑麻痹症,肢体完全失去平衡。闭上眼睛想想,如果我手足老是乱动,嘴里念念叨叨,无法正常生活……这在我看来简直是惨不忍睹的生活。但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靠着手中舞动的画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别人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你怎么看自己?面对这个冒昧的问题,她坦然地笑了笑,在黑板上写下了十三个大字: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多么昂扬的人生态度!人总是会遭遇到麻烦,于是真正心灵美丽的人在这时就会发出耀眼的光。

说实在的,这些感动的事太多太多了,可是我们往往不能从中悟到什么。

海伦凯勒,失聪,失明,但她二十岁时考上了哈佛大学,终究成为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先天性小儿麻痹,但他依旧成为美国一任总统,二战时的三巨头之一。

鲁特维范贝多芬,184月11日失聪。却是乐圣。

这些至今仍令世人称颂的伟大人物,他们永不低头,对生活充满激情。

这是一曲曲震撼灵魂的赞歌,在人们心中永远回荡。

残缺的美丽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6

残缺之美促人奋进。

有一位心灵手巧的玉匠,他所雕刻出的玉器光滑圆润,栩栩如生。玉在他手中似乎具有灵性,尽展玲珑剔透,成为上乘之品。然而每次他将作品交与师父鉴评时,师父只给他打99分,无一例外,这使他非常疑惑。当他完成一件令他相当满意,几乎为之骄傲的玉雕时,他的师父依然神色淡然地给了他99分。他难以接受,问其原因。师父说:“没有完美的作品,也没有无需进步的人。”此人恍然大悟,从此戒骄戒躁,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家。99分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缺憾,然而那更是一种奋进的力量,催他不断前行,最终实现超越。

残缺之美使人乐观。

明月东升,月光皎皎,照着古往今来在夜色中怅惘的人儿。有“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常建,有“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王安石,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张继……他们无不对月诉说离别之_愁,不遇之哀,落第之悲。然而他们不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悲伤之时,我们应该怀一份乐观的心境,不幸总会过去,欢乐总会到来。正如月缺之后总会月圆。在残月下,我们何不以一种乐观的心境,把酒迎风,对月吟唱,宠辱偕忘,其喜洋洋。

残缺之美诠释奉献。

世人盛赞阳春之美,因为芬芳满园,生机盎然。当暮春时节落红满地,百花凋零时,文人墨客无不为这残败之景而伤感。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残花失去了昔日的绚烂,但她默默地融入泥土之中,孕育着来年更美的花朵。残花之美,在于她的奉献。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才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有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巴尔扎克的缺口杯子使他不断奋进,文坛留名;沉香树的缺口使他流出汁液凝结精华,实现价值。正是因为残缺,他们的生命才留下不一般的轨迹,描绘出不一样的色彩,实现不寻常的价值。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篇7

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

还有野草莓、一滴滴红葡萄酒。

有条理地爬满流亡者

废弃的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你眺望时髦的游艇和轮船;

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长的旅程,

别的则有带盐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

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

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光,

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闪烁。

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拾橡果,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

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柔光。

历年小升初满分作文:残缺的美丽 篇8

1995年3月我便开始了这段残缺而美丽的人生之道,曾因追求完美,我把一切看得太重太重;曾因逃避残缺,我把自己弄得体无完肤。却发现——残缺也是一种美。

我参加了校乒乓球队,几年的艰苦训练也得使我成为了主力队员之一,那段时间可谓是风采翩翩啊,基本上一胜到底,那时侯我就追求着完美的练球生活。可是一次宜都市的比赛却彻底击碎了那个梦——信心满志的我已迫不及待地要一展身手,比赛终于开始了,但我却节节败退,仿佛是被施了魔法,连平时最基本的球都接不到了……赛后,我沉默了——为什么?为什么要给我开这种玩笑?也始终想不明白……回去后,我加强练习,更加刻苦了,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永远败下去。次年比赛我又参加了,终于女子团体第二名被捧回了家。这一次,我似乎明白了:残缺是美丽的,它可以激起人的斗志,可以着就成功的辉煌。

残缺也美丽 篇9

常看电视剧,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再曲折的故事,总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然而,在现实生活,有事去不尽人意,总有残的结局出现。但,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残也是美丽的。

枯叶凋零 作文网

大多数人看来,秋天一刻,树叶总是不敌�J立的寒风而自愿认输,随风而逝。可是,你想过吗?它或许是因为新芽即将生长。龚自珍曾写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不就是说的落叶一般的落花的品质吗?树叶为新芽甘愿飘落下地,却无怨无悔。 作文网

秋天以前的树木,大多枝繁叶茂,而秋天以后却大多孤苦伶仃。看上去,似乎很可怜,很凄惨。但,你想:如果没有这枯叶牺牲完美,牺牲了自己,那,这棵树还能再次枝繁叶茂?

月有圆缺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有句富含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全!”是啊,月亮有晴有阴,有缺有圆,也正是因为如此月亮才如此充满魅力,不是吗?当它圆满时,人们说它如玉一般,晶莹、剔透;当它只现出边缘时,人们称之美为朦胧美;当它明亮时,人们称其美为透彻美。没有人去规定它必须是圆的,必须是亮的,而对于人类,也不可能去规定它。

人们总认为,对于月亮,晴圆是最完美的!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不过,若是常见,或许就不再那么吸引人了吧 !也因为如此,人们对于月亮的昏暗与残缺,也都认为:这未尝不是一种美。

人生残缺

没有人可以说自己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经历悲欢离合,经历生死离别,经历重重困难与挫折。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再完美;但是,因为它们,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有时候,一帆风顺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它或许并不能让你感到快乐;而在经历了一件件不平静的事后,你会收获成功,感到快乐,会让我们明白完美的真正意义,让我们学会珍惜完美,珍惜残缺。因为,残缺,也美丽。

虽然,现实生活中的结局或许并不完美,但你发现了吗?残缺的结局后面一样隐藏着幸福与甜蜜。

残缺的美丽的散文 篇10

残缺指纹图像的预处理过程与其他一般指纹图像的预处理过程基本相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在提取指纹特征过程中,如使用一般提取方法来处理残缺指纹,将会产生许多伪特征点,并对匹配指纹的准确识别率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残缺指纹的提取过程中,去除伪特征点是关键所在,必须找到新的指纹识别法,以免受到伪特征点的影响。

1 二次去伪特征点算法

在进行了图像的预处理之后,本文对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由于残缺指纹存在大量的伪特征点,故本文设计了如下的二次去伪算法来克服伪指纹特征点的干扰。

1.1 脊线跟踪算法

本文采用基于微特征的脊线跟踪算法,用以找出伪特征结构。算法主要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细化后的图像上,从每一个未被访问的末梢点出发,开辟新的脊线并沿着该脊线前进,记录走过的像素点,将它的横、纵坐标以及节点类型保存到链表中。如图2所示,其中Pi-1是上一个跟踪过的点,Pi是当前点,Pi+1是下一个要跟踪的点。然后算法判断当前点的类型和它的邻接点,如果是分叉点且有未访问的邻接点,则建立新的脊线进行深度跟踪,否则继续在当前脊线上进行探索。脊线跟踪完毕后,每条链表的头尾是特征点,而中间节点都是连续点。

算法的伪代码如下:

1.2 残缺指纹图像的第二次去伪特征

在进行了一般指纹图像处理的“指纹特征提取→脊线跟踪→删除毛刺、洞、桥→连接断裂脊线→删除短脊线→删除边界特征点”一次去伪特征之后,大部分的伪特征点可以得到消除。但是对于残缺指纹来说,由于残缺指纹图像有大量的模糊指纹区域,进行脊线跟踪算法之后,仍会在模糊指纹区域周围产生大量的伪特征点。图3为FVC 2004指纹测试库中的一幅残缺指纹图,依次经过二值化、细化、提取特征点后的图像。可以看出,残缺指纹图像的增强、二值化、细化处理过程与一般指纹图像差别不大。但细化后提取特征点时,将会出现大量伪特征点,图3中红色圈起部分,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伪特征点。

其中图3(a)~(d)分别为原始指纹图像、二值化后图像、细化后图像、直接提取特征点。如此多的伪特征点,会严重影响指纹的准确识别率。所以对于残缺指纹,必须去除模糊区域的伪特征点。大部分伪特征点产生在指纹缺失的区域,且基本上都是端点,基本没有分叉点,又因为大部分指纹的纹线间距约为7像素左右,所以可以构造如下算法来去除残缺指纹缺失区域的伪特征点。

(l)对于每个特征点进行验证,若不满足以下条件,则认为是伪特征点,把它从特征点集合中去除。

(2)以特征点Pij(其中i,j为特征点P的坐标)为中心,构造一个窗口大小为M的正方形块,即M×M字块。本文中M取值21较合适。

(3)按照下式计算出suml,sum2,sum3,sum4的值。

式中B(m,n)为细化后的单色指纹图像,指纹部分为0,背景为1。

(4)若sum1,sum2,sum3,sum4中,任一值小于T(本文取T=5),则可认为该点为伪特征点,并从指纹特征点集合中删除。通过以上步骤的处理,因疤痕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部分指纹缺失,而造成的伪特征点基本上就可以全部去除了。

2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匹配

鉴于上文对残缺指纹匹配现状的分析,必须设计一种基于全局信息的人工智能的指纹匹配方法。本文设计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4]的残缺指纹匹配算法。在该算法中,指纹比对被划分为2个步骤。首先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可能将2幅指纹特征点集对齐的参数,然后再确定点的位置匹配关系。遗传算法是一种优秀的智能搜索算法,具有并行度高等特点。但是,传统的遗传算法在求解上述模型最优解的时候,会出现早熟与容易进入局部限等问题。本文根据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思想,设计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最优偏移搜索算法,实验证实该算法是高效的。

2.1 匹配模型

设残缺指纹1的特征点集合为M1,残缺指纹2的特征点集合为M2,则遗传算法的个体为P:(m1,m2),其中m1∈M1,m2∈M2。以个体P中所包含的两个特征点为参考点,将特征点集M2移动到M1的偏移参数为(Δx,Δy,Δθ),其中:

将M2任意点(x,y,θ)由P进行偏移至M1如下:

通过上面的计算即可以使两组特征点集以m1,m2为基准对齐。但是由于指纹在采集区域形变与图像处理里中的微偏移,对应特征点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偏移。本文使用可变界限盒的方法进行特征点的匹配。以m1与m2为参考点,计算两组特征点之间的相互匹配点数。当偏转之后的目标特征点集m2′中的特征点a2(x2,y2,θ2)与特征点a1(x1,y1,θ1)∈M1满足:

视特征点a1,a2为相应的特征点,匹配度加1。可变限界盒是在上述容差匹配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指纹数据的特点对dis,angle进行变化。对于距离基准点小的特征点,dis越小angle越大;对于距离基准点大的特征点dis越大angle越小。由于FVC 2004中指纹图像数据的大小与精确,本文实验时,使用如下的变化函数调整界限盒的大小:

两组指纹的匹配度决定指纹是否匹配,匹配度越高表示越相似。当匹配度越过阈值l,认为指纹是匹配的。本文中,l=min(M1count,M2count)3且l不可小于5。

2.2 搜索算法

如上所建立的匹配模型中,快速搜索到合适的基准点对是匹配算法的关键所在。本文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基准点的搜索。其中,个体由2位基因组成,分别代表特征点在特征点集中的序号,使用自然数进行编码。个体的适应值由点对为基准点计算的指纹匹配值决定。同时,搜索过程中引入历史队列,将历史优化个体保存,与新生成的准子代共同竞争成为下一个子代,消除子代的后退。随着,搜索的进行与最优个体的进步,本文自适应地降低变异概率,同时缩小种族大小,加快收敛速度。算法流程如图4所示。

(1)初始种群: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的初始染色体可能会在某一局部区域集中分布。其携带的基因信息无法代表整个解空间,导致种群过早丧失遗传优势。使用平均小区间方法可以更好地分布得到优化解。由于点对之间的数据没有具备一定的特定特征。正常采集情况下,指纹图像都应当是正立,同时以指纹中心居中。本文中的指纹特征点编号在处理的过程中自下向上增大。因此,本文在初始化种群时,以一定概率偏向于选取编号相差小于10的个体对。初始种群使用随机方法进行,初始种群大小为30。

(2)选择策略:由于匹配模型的特性,对于高适应度的个体之间的杂交的后代往往没有优势是可以继承的。为充分利用父代种群在遗传算子中引入长度为Q(Q

(3)交叉策略:根据个体的适应度,采用轮赌法的方式选择交叉的个体,交换一组等位基因进行杂交。

(4)变异策略:对于交叉得到的个体,以变异概率pm进行变异。为了保证进化后期的局部搜索效率,一个理想的变异算子,其随机变异幅度的平均值应与迭代次数成反比。同时,保证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取值范围内。随着搜索的进行,变异率pm将自适应地发生改变。pm=0.5-(index 2·gen)score。

3 实验与分析

本文采用FVC 2004指纹库中DB_1中的枚指纹进行了FVC标准测试。对于10枚不同手指的8次采样,FRR由同一枚指纹的不同采样两两进行100次运算,FAR由不同指纹的第一枚指纹两两进行100次运算。对于FAR的计算过程,总共匹配计算c210×100计算;对于FRR的测试过程中,共进行10×c82×100次匹配计算。由于在FVC 2004网站提供的测试报告[5]中曾经指出,来自于测试指纹库中20%的质量较差的指纹图像是造成识别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将实验算法与文献[6]的算法进行比较。

%

由上可以看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性能要优于相似三角形匹配算法,特别的是在于错误接收率真上。这是由于在未进行二次去伪特征点的特征点集中存在着大量的伪特征点,从而导致三角形算法性能低下。本文的算法在进行的4 500次不同指纹匹配中未出现1次的误接收,体现了匹配模型的优越性。其中,9.07%的错误率是由2 541次误拒绝造成。在测算的过程中,103组拒绝663次(/2 800次),110组拒绝921次(/2 800次)。其拒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一枚指纹在采集的时候所采集的区域几乎完全不同,如110组中的6与7样本。

左采集区在中心之下,右采集区在中心以下,无法匹配。时间上,本文实验的算法在匹配的指纹样本上面的平均迭代次数仅为4.955次(31 ms),优于文献[7]中的使用的算法迭代次数10次(42 ms)与文献[8]中使用的算法迭代30次(120 ms)。而对于无法匹配的指纹(测试FRR实验),本文的算法的平均迭代次数为9.08次(60 ms)。可见,本文算法的搜索快速且有效的。

4 结 语

本文对残缺指纹匹配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二次去伪特征点的算法和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残缺指纹匹配方法,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残缺指纹的指纹特征点匹配问题,它将在速度及准确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在对于少量共同区域的同手指不同采样的匹配中,本文的算法表现差不理想(致使总体的FAR降低)。未来的研究将对该情况下的匹配方案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匹配算法。

摘要:在指纹图像进行采集的过程中,由于采集者本身或采集设备等各种原因会造成大量的残缺指纹图像。而这些残缺指纹图像正是影响指纹识别正确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对残缺指纹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二次去伪特征点的方法,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指纹微特征信息的匹配方法。在对残缺指纹可信特征点进行人工智能的匹配,着眼于残缺指纹的全局特征进行匹配,提升了匹配的精度与速度。

关键词:残缺指纹识别,可变界限盒,自适应遗传算法,二次去伪特征点

参考文献

[1]ZHANG D.Automated biometrics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M].[S.l.]: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2]JAIN A K,ROSS A,PRABHAKAR S.An introduction to bio metric recogni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 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4,14(1):4-20.

[3]柴晓光,岑宝炽.民用指纹识别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朱钰,韩昌佩.一种种群自适应收敛的快速遗传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2(30):9-12.

[5]Anon.FVC2004[EB/OL].[2012-10-05].http://bias.csr.unibo.it/fvc200 6/default.

[6]Zheng Jiande,Gao Yuan,Zhang Mingzhi.Fingerprint match ing algorithm based on similar vector triangle[J].Proceedings ofthe 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 cessing,2009.

[7]张圆圆,景晓军.基于快速遗传算法的指纹匹配[J].计算机工程,2011,24(3):39-42.

残缺也美丽作文 篇11

断臂的女神,虽然失去了手臂的优美修长,却更显现出迷人的风韵与纯洁的心灵;

落叶没有绿叶的别致,却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女神没有常人的健全,却博得了大家的赞美。

有一种美丽叫做残缺,虽然它给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让人为之惋惜,但是,它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它让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面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那段惨痛的历史顿时会在眼前浮现,一种爱国的情感在心中升腾,激励中国人民勇往直前;面对仕途失意,前途茫茫,灰心丧气乃是无用之举,只有直面缺憾,才能发现人生的美丽。

有一种美丽叫做残缺,它引发了人们的种种联想。假若失去了残缺,世界岂不更加完整?不,不是的,花朵若永不凋谢,就没有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限感慨,就失去了“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幽怨情怀;夕阳若永不西下,我们将欣赏不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人画面,也体会不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美幽婉。

有一种美丽叫做残缺,生命的坚持不懈与顽强拼搏在此刻得到了最美的体现。20xx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拉开了序幕,残疾人运动员成为了赛场上的主角,他们的勇气、信心和力量给我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他们的青春、活力和风采给我以心灵和精神上的震撼,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奥林匹克,他们用赛场上的辛勤汗水为我们展现了残缺的美丽——其实,他们并不残疾。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为不值得伤心的小事而痛哭流涕,不要被困难与挫折的打击而失去了面对生活的信念;不要因一味追求完美而忽视了残缺的美丽,请记住:残缺也是一种美丽!

残缺也美丽作文 篇12

残缺,并不意味着遗憾,残缺也可以美丽。

入冬了,窗外的风漫天飞舞,拼命地捶打在窗户上。我心里也似乎被重重地锤击着,一次又一次,如刀绞般地痛。我望着数学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刺眼的让人不想去面对它。“68分”,我心里暗暗地自嘲着:“你还真有本事,有脸考这种成绩。”眼里逐渐浮起一层氤氲,却又被我强自逼了回去,未曾流出的眼泪浇灌在心田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油然而生。

风声尖啸着划过天地,仿佛想要把天地割开,天上的云如同老旧的棉絮般吹弹可破。我拖着脚步,慢吞吞地走,一步比一步沉重。那个鲜红的分数充斥了我的整个脑海。

蓦地,我忽然发现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依然绿着,绿的那样深沉,那样充满生机。它在狂风的洗礼下愈发显出了它的铮铮傲骨,它那不屈服于暴风的躯干愈发显得刚毅。我被这棵树震撼了,不,应该是被它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树都如此,更何况人?我心中的希望之火渐渐点燃,最后整颗心都燃烧沸腾起来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学期,我孜孜不倦地努力把数学加强,上课时认真记下了每个重点,课后把每题作业都仔细地做过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我的数学进步了50多分。

孙膑、司马迁……虽然他们有着常人不可理解的痛苦,他们因残缺而艰难地生活,虽然……但他们不曾放弃,用原本残缺的人生焕放出美丽的光芒。

人生有许多残缺,它是上天赐给我们磨炼自己的。哪里会有彩云追月,哪里会有小桥流水,明月又能无缺几回?如果这个世界一切都很圆满:月亮永远是圆的、太阳永远挂在天上、鲜花永远不会凋谢,那么我们就不会体会到残月的悲哀、夜空的神秘和枯萎的无奈。

为了变得完美,我们不断弥补残缺;同样因为残缺,我们距离完美不再遥远。残缺是因为你的美味,残缺也可以美丽。

残缺的美丽的散文 篇13

一、湘西女性的悲剧命运

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里充满了对湘西女性命运的关注。作者在小说中都展示了他们因为理性缺失而导致的精神愚昧和人格缺损, 都反映了作者对乡下人生存方式的一定思考。这点表现得较有深度的是小说《萧萧》《边城》等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沈从文在小说里不客气地写出了湘西世界里女性们蒙昧的生活状态, 她们或安于现状, 或麻木无知, 无法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沈从文能从客观角度, 以理性之眼光审视、洞察了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消极等待、展示了由于迷信、愚昧而造成的理性缺陷, 以及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失落的严酷现实, 意在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 建构理想的人生形式。

1. 贫穷愚昧的女性

因为湘西地处边地, 那里封闭落后导致文化落后, 妇女们往往为了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出卖肉体。例如《柏子》中的那位痴情的妓女。她生活在辰河边的吊角楼里, 因为生活贫困而出卖肉体, 她与年轻健壮、吃苦耐劳的水手柏子产生了真挚的情感。柏子常常花两个月的时间辛苦挣钱来与她相会, 对于过去都忘记了, 而对于未来, 她和柏子同样都没有想过, 之沉浸在当前的快乐和享受中, 她就这样和柏子享受着短暂相聚时的肉体和精神的快乐。对自己处境的悲凉却不自知, 她在理性上是蒙昧的, 这让她永远不可能自己去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

如老七是沈从文的小说《丈夫》中的主要人物。《丈夫》给读者展现的是湘西之地卖淫的恶俗。说它是恶俗是有根据的, 书中有说到在当地许多丈夫都把媳妇送出来当妓女挣钱回家, 而他们愿意丧失丈夫的权利和尊严却是因为实在太贫穷了!小说里给读者道出了这恶习的原委:“地方实在太穷了, 一点点收成照例要被上面的人拿去一大半”。它说明由于经济剥削、社会黑暗, 造成像老七这样的农村妇女被迫将自己的身体当作赚钱的工具, 老七的悲惨人生通过丈夫的眼睛和感受不动声色地展开叙述着, 它批判黑暗社会现实扼杀人性的罪恶,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心声。老七的悲剧体现了她只是麻木活在惯性生活中, 信天守命, 人的尊严丧失却无知觉。老七是一个因贫穷而蒙昧的受害者, 她的悲剧也体现了湘西社会阶级压迫的现实, 是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造成了老七残缺的、扭曲的人生。听从丈夫和命运的安排, 老七只能让生活选择自己而自己却不去选择。在残酷的阶级压迫下, 女性生活的天空更低沉、更压抑。《丈夫》通过对老七——这个困苦生活的挣扎者的真实描绘, 令两性关系已经商品化, 抒写三十年代初湘西城乡妇女生存的悲哀。令沈从文小说抹上了一层哀伤色调。沈从文观照的不仅仅是柏子、老七这一两个女人, 而是从她俩身上折射出的众多类似的女性形象。

2. 懦弱的女性

《边城》即使把翠翠的爱情写的很美, 但难免透出一股凄凉。虽然两兄弟都爱着翠翠, 但翠翠终不能和爱着的人在一起, 这是个爱情的悲剧。关于这一悲剧的发生, 看似由于误会和偶然, 但实际上与翠翠她本人的性格弱点是有关的。翠翠的性情单纯安静、含蓄娇羞, 但这种性格也直接影响到了她主动获得幸福的能力。《边城》整个小说都弥漫着一股朦胧含蓄的面纱一般, 翠翠邂逅傩送后情窦初开, 虽然很钟情于傩送, 但她却羞于表露, 对傩送的爱情始终是她的精神寄托而独自体味。虽然在这个爱情中, 俩人是情投意合, 而且在傩送有采取追求行动后, 翠翠的态度始终只是心动, 而没有行动, 没有应和。她缺少主动追求爱情的主见和胆量, 即使是一点暗示也没有。自始至终都把深沉的爱恋埋藏心中。当然, 在文中, 沈从文将这份含蓄的感情写的很静美。但是翠翠这样的性格使然令其爱情走向悲剧。如果她能够主动能够对傩送有回应, 那么她的爱或许是能有结果的。可是, 她因为缺乏勇气而不够主动, 这是因为她性格上的软弱, 使她没能够紧紧抓住本应该的幸福, 而是看着这份幸福远走。直到大佬走了后, 她依然是在心里坚守这份感情却还是没有开口, 宁愿默默等待傩送归来。所以, 翠翠的爱情悲剧也是她的性格悲剧。当然, 沈从文在刻画她的爱情时是突出那份贯穿整个小说始终的主题——人性美、人情美。但是掀开翠翠身上那层美好、善良的人性薄纱, 显露出来的便是她的性格上的弱点。不能说她的爱情没有一点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干扰, 但在这场爱情以及婚姻中, 并没有家长使用传统的包办和权威粗暴干涉, 在这个前提下与心爱的人错过而留下遗憾, 越过人性去从性格深处挖掘, 只能说是翠翠的软弱性格使然。从这也体现了作者眼中的命运观, 体现了作者意识中的命运无常的命运观。人生无奈, 再美的人生也有缺陷, 也有无奈。

3. 愚昧风俗牺牲品的女性

在小说《萧萧》中, 沈从文将女性的愚昧表现得更为深刻。《萧萧》中的萧萧在十二岁便出嫁作了童养媳, 当时丈夫却只有三岁。小说暴露了中国封建的童养媳习俗, 是抑制人性的一种习俗。但是在这个习俗面前萧萧是很单纯幼稚的, 因为听了花狗大的话而动心的萧萧肚子很快就大了, 萧萧面临的处罚便是“沉潭”或者“发送”。小说写到了传统封建中国这是非人的、不人道的恶习——“沉潭”。小说中也有写到萧萧也有着“反抗”的革命想法, 而她微薄的力量是难以改变这一切的。于是, 萧萧的革命没有延续下去, 而是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生命位置。最终萧萧没有被沉潭也没有被发送, 又回到原来的家还是做她小丈夫的妻子, 然而从此之后萧萧不再有任何关于生活的想法, 只有麻木地生活, 本本分分地做了丈夫传宗接代的工具。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时, 她又像当年自己一样, 替自己的私生子娶童养媳, 这时的萧萧似乎忘记了自己是童养媳命运。她在给儿子娶童养媳的欢乐声中, 并没有感到那是她命运的不幸延续:又一个“萧萧”诞生了!无数个萧萧诞生了!在这个轮回过程中, “萧萧”的生活轨迹, 包括生死, 都是由一种习俗支配, 在这个强大的封建习俗面前, “萧萧”没有自我意识, 她自己无从干涉也无力干涉, 萧萧的悲剧在于她的命运是无常的, 并且在她本身而言, 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掌握本身就是“萧萧”人生不可否认的悲哀, 而更令人感到沉重的便是萧萧的愚昧麻木, 这是萧萧的命运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萧萧”身上, 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样一种蒙昧自在的生命形态, 读后使人感到无限的悲悯和感慨。

故事结尾形象而深刻地告诉我们, 萧萧的精神世界中还是一片荒原, 她的感性生命处于一种被动的自在状态。许多年前, 萧萧接受的是这种生活, 许多年后, 她的后代仍将过着这种生活!她不仅是愚昧风俗的祭奠品、受害者, 也是下一个受害者的加害者, 她又将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转加到了别的女性身上。萧萧们的悲剧不光是她个人的悲剧, 更是社会的悲剧, 不禁让我们在对萧萧这类弱女子的悲剧命运发出的悲悯与哀叹, 而且对造成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绝少变化而黑暗的社会风俗感到愤懑。

总之, 这些人物的性格都是很勤劳, 善良与淳朴。作者挚爱这些人的美好品性, 却又怜悯这些人的悲凉处境, 用蘸着泪水的笔写出他们的悲苦人生, 展示出一幅幅湘西现实生活中独特的悲凉之美的生活画面。

二、悲剧女性形象的理想寄托

沈从文在其湘西系列作品中, 保持着清醒的状态, 他在审美的态度中还含有批判的意识, 始终没有迷失自己。他对原本并不美好东西进行了理想化处理, 寄托了他的理想。

例如沈从文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 不仅寄托了作者的人性理想, 也体现了作者的社会批判。像翠翠、萧萧、老七等美丽善良的女性却得不到她们该得到的幸福, 作者通过刻画描写这些女性命运悲剧, 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既有客观现实的因素, 也与其自身的性格残缺有关。作者在塑造众多女性形象的时候, 总是“残缺与理想”并存, 即写出她们的自然人性的美好以及性格的残缺之处。而这些残缺正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到的失落和沉痛。作者揭示的残缺, 主要集中体现在作为女性存在的她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懵懂无知、麻木愚昧。然而, “残缺”并不显示“人性的简单”, 反而更能看出人性的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正因为小说中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有所残缺, 方显得人物更加具有真实的特性;正因为其有所残缺, 才使得书中的人物性格没有人工雕琢, 有着自然纯朴的天性, 才使得她们和湘西的灵山秀水相匹配;正因为其有所残缺, 才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残缺是美的一部分, 残缺和美丽是统一的, 沈从文表达的不仅是对湘西女性的关怀, 也表达了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并且寄托了他对美好人性的理想。所以, 作者美化的不是充满矛盾的农村, 美化的是人, 于是湘西的女性成为了作者想表现这种美好理想的载体。沈从文是要通过这一类具有悲剧命运的理想形象的塑造, 即通过这种残缺的美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沈从文笔下的理想人物的悲剧, 则被作者认为是人生和命运的常态。虽然无法为被害的女性找到一条具体的正确的反抗道路, 但他还是借他的作品真诚地为这些女性们大声呼喊出了生的权利、爱的权利和享受自由的权利, 深沉而又严肃地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了控诉。体现了其浓郁的乡土情怀和深重的民族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3]刘洪涛, 杨瑞仁编.《沈从文研究资料》 (上) .天津人民出版社.

[4]刘洪涛, 杨瑞仁编.《沈从文研究资料》 (下) .天津人民出版社.

[5]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二卷.东方出版中心.

残缺也美丽议论文 篇14

一轮残月,在天空中高高挂起,那不也是一种清高淡雅之美吗?一盘残棋,在棋盘上露出险象迭生,那不也是一种神秘莫测之美吗?一片残叶,在空中缓缓落下,在金秋时节呈现出淡泊宁静之美,那不也是一种萧索哀婉之美吗?

在林中,无人陪伴,一杯香醇的美酒,一轮幽静的残月,一曲哀婉的乐曲。平淡,冷静,淡泊。这,就是林中之人。高歌一曲,仰天长笑。这,是林中之人心中的狂放。他,定有烦尘中的困扰,留下一堆残事不也挺好吗?一轮残月高挂天空,投下静静的哀愁,月光的柔和轻轻撒在山中林间。残月,又怎么了?残月,也美丽。

于乱世,英雄智者相争,棋未开,肃杀漫天,谁输了美人,谁赢了江山,换是你,如何在从容中落子,怎样在淡定中谋局,棋如人生,你选择得了对手,未必选择得了时地,输者未必悲惨,赢者未必辉煌,倒是无意间演绎出一精彩残局,让多少人神往。

残缺也是一种美丽作文 篇15

没有黑夜,何来白天?没有失败,何来成功?没有泪水,何来笑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一点点的残缺,使一切变得更加美丽!

暮然回首,那脚印一半处于阳光下,一半处于黑暗中,有的平坦,有的崎岖,我不必为这些不完美而叹气,因为,正是这一点一滴,记录了我过去的悲与乐,让我明白,残缺亦是美丽。看着被云遮住的残月,人们总会叹道:“为何月总不能圆?”不是的,你可知道,他正在努力挣破云雾,心中有着强烈的渴望,渴望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正因为那点残缺,所以他会美丽。俯视脚下的残花枯叶,人们总会叹道:“为何花不能再续美丽?”不是的,他一次次的凋谢,虽是残缺,但他是为了下次开得更加灿烂,或许今生,他在无人看见过的角落开花,此时凋谢,为的就是下辈子寻个美好的环境,再炫光彩,正是这残缺,使花朵渴望开得更美,开得更迷人。好好想想,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一些伟人的曾经,不也是残缺的吗?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正因为有了看不见、听不到、说不了的残缺,才使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强的活下去,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然而贝多芬也是如此,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曾经双耳失聪,但正因为这样,他谱写出一首首歌曲……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了这点点的残缺,我们努力并坚信自己能成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就算再苦,再累,只要心中有那份渴望,就足够了!

“残缺”美与现代服装设计 篇16

服装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 就在不断地变化着, 从空间角度看,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服装都是不同的;从时间角度看, 每个时代的服装各不相同;就每一服装品种来说, 即从其生态变化上看, 也有生成、发展、繁荣、衰退和消亡等演变过程。可见, 服装的变化是千姿百态, 无穷无尽的。

美丽总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议论, 从美学的角度来鉴赏米罗的维纳斯, 匀称丰满的体形, 恬静的面容都是很美的。但出于对美丽的一种本能的欣赏, 却使我的想象超出了维纳斯本身的含义, 尽管只是一些个人粗鄙的观点。面对那尊播撒着和谐的塑像, 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美丽, 一种勾起心灵深处的无法描绘的美感, 为她所拥有的那份神秘庄重而心动。但我说不清这种感觉是因为她的美丽细致的雕刻, 还是因为她那残缺的双臂?也许, 维纳斯的美真正是因为她失去了双臂, 人们总将她的残缺视为梦幻的起点, 试图从她的残缺中寻找无穷无尽的想象。多年来, 尽管有无数的方案要修复那双断臂, 却一直没有实施, 因为人们割舍不下这份特殊的美, 残缺的美。就如现代服装设计, 设计师经常在牛仔裤上撕几个洞或者将边缘部分扯毛一样, 那种破损残缺自身就具有怀旧的美。

无独有偶, 罗丹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巴尔扎克》也是一具残缺的塑像。罗丹在完成这尊塑像时, 有学生说雕像十分完美, 罗丹举起一把斧头, 将那双“完美的手”砍了下来, 学生们都疑惑不解。但罗丹却说道:“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 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 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 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罗丹的伟大在于他勇于创新, 敢于挑战世人对于美的共识, 尽管在当时没有人承认欣赏这部残缺了的艺术品, 他却能够坚持残缺的美丽与和谐。罗丹断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预言应验了, 《巴尔扎克》真地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毫无疑问如果当初罗丹为了完整而保留了这双手, 《巴尔扎克》依然是美的, 但却远远比不上残缺所表现出的毅然与和谐。《巴尔扎克》的残缺是人为的, 相比较而言维纳斯便是天作之合了。她偶然的残缺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妩媚与想象空间。假使维纳斯是在完整无缺的情况下运到卢浮宫, 人们也同样会称赞她的美丽与古典高雅。然而又有谁会在面对她的完整时, 能预见到她失去双臂的美丽而突发奇想要砍掉她的双臂以追求现在所谓的神秘呢?如果她是完整的, 人们欣赏她, 却不会去想她的残缺是什么模样, 米罗的维纳斯也就会与其他的维纳斯塑像一起作为世界古代艺术而保留着。但她的缺陷反而引起人们对其完整与美的讨论, 人们对美的新的了解赋予她时代的气息, 她便不仅仅是一件古代雕塑, 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现代的美学观念。

其实, “巴尔扎克”与维纳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形象, 尽管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残缺的, 他们都以其独特的残缺吸引着人类, 但残缺所造成的效果却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将维纳斯断臂的神秘用以评价巴尔扎克雕像, 也不能将《巴尔扎克》的大胆创新来套用在维纳斯的身上。他们的残缺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作品的形象。

因此, 对于服装来说, 那种如同古代艺术品的残缺往往被称为“前卫”和“流行”, 如磨破边的全棉衬衫、有几个破洞的草帽, 或者根本不能称之为“服装“的几块面料却能给人特别的感觉。有时, 一款服饰设计并非代表服饰本身, 而是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趋势, 那, 也许正是现代人对于美的更广阔外延的一种思索。比如, 享誉世界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 他创立的“三宅一生”品牌虽不是第一个为国际公认的日本时装品牌, 但它却是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 且是名震寰宇的最优秀世界女装品牌。他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 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 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他将服装元素掰开、揉碎, 再组合, 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 使之同时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技术的创新模式, 反映了日木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温和交流的哲学。三宅一生品牌的作品看似无形, 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 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魅力。

这种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新, 它的创新关键在于对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与突破, 颠覆了服装设计中对“美”的理解。这种设计另辟蹊径, 重新寻找时装生命力的源头, 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观照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 并设计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服装, 即摒弃传统、舒畅飘逸、尊重穿着者的个性、使身体得到了最大自由的服装。他的独创性已远远超出了时代的和时装的界限, 显示了他对时代不同凡响的理解。可以看出, 这时, 设计师对于“美”的理解不仅限于个人的视觉感受, 而且还尊重设计作品的接受者, 也就是消费群体的大众感受。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 对于设计者来说, 也许并不完美, 甚至某些方面还违背了自己通常对美的理解, 可以说, 它是“残缺”的, 然而, 通过大众的接受和审美体验却能够实现自我的艺术价值。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艺术生产者的审美体验的这一“物化”过程, 决定了创作主体的美感经验必然要由一定的物质材料来承担, 并由此而导致了艺术生产力的出现。

在服装设计中, 还有更为另类的设计, 那种美, 区别于“纯洁无暇”, 区别于单纯的精致的美丽, 有如在20世纪90年代巴黎兴起的所谓“恶性的行为艺术”。那种设计, 往往带点“邪气”, 然而, 在这份“邪气”中却带着人难以抗拒的美丽。就像有人形容埃及艳后的诗句:“埃及女儿的肌肤是沙漠的诱惑。埃及女儿的眼睛藏着夜的妖魔。”

据说, 墨西哥博物馆里藏有一只玛雅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水晶骷髅头, 工艺之精湛非当时人力所能为, 就是这件神秘古文物一到夜晚所放出的诡异光华, 让工作人员不得不为它盖上一块黑绸布, 否则打扫值夜的人完全不敢靠近。原来, 最单纯、最无暇的东西邪恶起来才最可怕。用无色水晶雕成的水晶球, 自古以来便被认为具有神秘预知力, 用它来集中精神, 从平静无念中用直觉去判断事情, 可以开启占卜者的心眼。在服装设计上, 设计师所运用的配件往往有骷髅、鱼骨等看似“可怕”的造型, 将之运用在“残缺”造型设计上则更能体现出神秘感。实际上, 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残缺”的设计, 它将传统意义上的“美丽”裁剪掉一部分, 舍去传统美的观念中的许多概念, 将美更加视觉化, 那么, 可以说, 无论对于远古的工艺品、艺术品还是现代的前卫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美丽”都更为单纯, 更接近人类最原始的观念。

那么究竟要不要修复维纳斯的那残缺的双臂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修复之后维纳斯的美不会亚于现在, 但那绝不是同样的美, 也就是说, 我们势必要为了一种美而放弃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美。我个人认为最好是保持原状, 不要刻意去修复她, 为了完整而完整。因为维纳斯的美就在于她的独一无二, 她有残缺却又自然而和谐, 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塑像, 只要与人物有关, 都毫不例外地有意或无意地去掉其一两只手臂, 你能说它们都是美丽的吗?也许你更多的会感到厌倦, 而不是神秘。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会有人效仿维纳斯的神秘而自断手臂, 抑或嫌自己的某个部位太完美, 而学习罗丹的创新, 这无疑是傻子行径, 因为艺术毕竟是艺术。

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残缺的美更是如此, 而在服装设计上更是如此。一个不经意的创造或者破坏带来的很可能是视觉上的更大的冲击力。我们不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发现的价值, 单从美学角度来看, 这些隐没在丛林深处的断壁残垣能给人以极大视觉冲击力, 不仅仅是它们精美而雄伟的造型,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 来自历史和时间的冲刷, 它那种“残”和“断”给人以历史的凝重和浑厚, 与崭新的建筑工艺相比, 谁又能说它是不美的?

上一篇:镇委员会下一篇:幼儿园规章制度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