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4-10-05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共9篇)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1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

工作情况的汇报

集团工会:

根据集团《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暂行办法》的文件要求,现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提高工资集体协商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进程。

接到集团公司的文件后,......党委、工会立即着手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于2011年7月16日专题召开了由全局各单位党、政、工领导参加的大会。会议由局党委副书记….同志主持。局工会副主席…..同志首先传达了吉林森工集团《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暂行办法》。….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实行企业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建立职工工资协商共决的基本形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在需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使企业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措施。对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林

1区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会议,提高了各级党、政、工领导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认识,对促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我局的顺利进行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安排

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企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现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安排如下: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2011年7月)

充分利用工会宣传阵地的优势,大力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部广大干部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8月1日——8月15日)

为保证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顺利进行,局将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党委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工会主席….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局工会,负责日常工作。

3、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1年8月)

为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以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

定切实可行、科学具体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4、科学运作,规范操作。(2011年9月——12月)按照《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首先要做好职工方协商代表的推荐工作,并及时向企业方提出协商要约,实施平等协商,严格按规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同时要着力构建和完善三个机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2

中国劳动关系的类型繁多、存在问题复杂, 近期劳资矛盾事件频发, 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作为双方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 劳动报酬争议占有很大比例。集体协商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有力推行, 是缓解并解决中国现阶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中国已经推行了十八年, 困难重重, 不仅源于劳资力量的强弱悬殊, 还涉及立法、执行、组织体制等多个层面, 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更加复杂的新形势下,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从而缓解劳资双方矛盾, 对于中国“十二五”时期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资集体协商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 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率不高

经过数年来的努力, 中国很多企业建立了集体合同制度, 但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范围较小。据全国总工会统计, 截至2009年底, 全国共签订集体合同124.70万份, 覆盖企业211.21万个, 覆盖职工16 196.42万人。其中, 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1.2万份, 覆盖企业90.2万个, 覆盖职工6 177.6万人, 有接近80%的企业还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且, 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内工会上报信息, 难免存在虚假成分。可见, 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普及推广工作还任重道远。

2. 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难保证

不少企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走形式, 并非是真正和劳动者代表进行平等协商后签订相关协议书。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劳资双方力量悬殊, 实现平等谈判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很多工会组织名义上代表劳动者, 现实中却有很多是企业行政的附属物, 难以真正站在劳动者利益角度谈判。另外, 职工往往没有“平等”意识, 以及协商代表的协商能力有限, 使得一些企业的工资协商流于形式, 甚至根本没有实行。

3. 集体工资协议的备案率偏低

根据《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规定, 企业行政方与工会签订工资协议后, 应在7日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否则严格意义上协议就没有法律效力。然而, 经调研发现, 中国各地方协议备案率现阶段普遍偏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企业不愿意暴露效益、利润等核心数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因缺乏法律约束, 不少企业对备案与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4. 非正式沟通在集体协商中处于主导

西方国家将工会对劳动关系问题的交涉称为集体谈判, 而在中国则被称为集体协商, 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性。在中国, 由于协商双方通常具有企业内上下级的关系、传统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远远胜过制度规范、工会缺少展现实力的手段以制约对方等等因素, 不适宜缺乏弹性的正规谈判。相对地, 协商表现得更为融洽、随和, 通过各自调整立场以便吸收采纳对方的观点, 大大拓宽了工会进行非正式沟通的渠道。

5. 工会在集体协商中普遍倾向合作态度

作为劳动者权益代表, 中国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 普遍采取的是在合作基础上维护职工群众权益, 这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工会大多以合作为前提进行协商, 在整个协商过程中都体现出合作的主基调:说服对方进行协商, 要讲合作;沟通和协商的主题, 要求合作;形成的协议或合同, 要体现合作;最终的落实, 要通过合作。这不仅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以和为贵, 还源于企业内部工会干部的位置和处境, 决定了工会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问题。

6. 多以工资结构内部调整为实际协商成果

工资的总体增幅是协商成果的最显著标志, 但总体增幅的比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 工资结构的调整是最大的变数。在现代薪酬水平决定因素中, 由于市场供求差异、职位价值差异、个人技能差异和绩效贡献差异, 决定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存在差异。经调查发现, 多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后的调整结果, 是核心性和稀缺性员工的工资大幅度增加, 而一些非稀缺的一线操作类员工工资水平反而有所降低[1], 导致他们意见较大。

二、中国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缺少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导致制度推行压力不足

目前, 中国已对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法规建设, 主要包括《劳动法》、《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主体、内容、程序以及争议处理等制定了基本规范, 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开展工资协商施加的压力不足, 规范不够到位, 惩治措施疲软, 导致实践中存在严重的走形式问题, 不少企业认为“有合同不多, 没合同不少”,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徒有其名, 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

2.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导致制度推动乏力

工会没有执法权, 缺乏强力推动集体协商的手段, 因而在全国总工会看来, 集体协商应是“政府主导、工会配合”, 地方政府是推动当地集体协商的主要责任者。然而当前, 衡量地方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集中在经济增长上, 而地方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就在于招商引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吓跑投资者, 影响地方投资环境, 因而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重视、不支持[3]。地方政府对劳动监察的力度不够, 会间接鼓励企业不应约协商或协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 地方政府决心不强, 势必导致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欠缺推动力量。

3. 企业抵制情绪严重, 成为制度推行中的最大阻力

通过调研发现, 很多企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表现出不积极、不配合、不落实的态度。多数国有企业认为自身已经代表了工人的权利, 没有必要再协商工资, 而真正原因是利益主体明晰化的背景下, 国企高管不愿失去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掌控权;一些跨国外企认为自己有着先进于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薪酬增长制度, 而且制动待遇丰厚, 不愿意再去协商;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企业制度不够规范, 也不愿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协商[4]。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决定性参与者, 其态度消极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最大阻碍。

4. 不少工会组织存在错位、失位, 导致协商力量不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 在党、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体制下, 中国的工会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 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习惯于把工会当做配合相应工作的工具, 并未重视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色[5]。另外, 代表着劳动者的企业工会与企业往往是附属或依附的关系, 多数工会的领导者本身又处于企业管理层, 与企业的地位不对等和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 使得工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站在劳动者立场上就工资讨价还价。工会的错位与失位, 没有真正成为劳动者的权益代言者和维护者, 成为摆在工资集体协商推行中的关键问题。

5. 劳动者代表欠缺足够的协商能力和信息资源, 限制了协商水平和成效

一方面, 工资集体协商涉及知识面广, 政策性和专业性强, 一些劳动者协商代表缺乏必要的劳动工资方面法律政策知识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 在实际协商中不会谈、谈不好, 直接制约了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中国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还很不健全, 职工或工会难以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 严重影响了职工关于工资合约的要价, 并进而影响到工资集体协商的效率和职工经济权益的维护。

三、对中国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几点建议

1. 加强立法, 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从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种选择性的或者是柔性的规定, 并非强制性的。要在中国企业真正全面建立起平等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加强立法势在必行。其一, 要构建人大执法检查、劳动部门依法监察、工会法律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 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其二, 要构建企业集体工资合同和职工大会 (职代会) 相衔接的职工参与和评价制度, 加强群众监督。其三, 要设置合理的法律罚则, 明确企业应约义务和规避责任, 提高企业不响应工会要约的法律风险。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法律严肃性和约束力, 有待于《集体合同法》、《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6]。

2. 加强引导, 提高地方政府的推动和支持力度

中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不成熟, 各级党政部门的适度介入, 有助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健康运行。中央政府应加强引导, 争取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当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如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地方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工资信息采集与指导工作, 包括全面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继续推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等;二是加强劳动监察, 依法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行为,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对地方工会提供必要的权力资源支持, 包括财权、人事权、事权、物权等资源支持[7]。四是在地方法规中逐步强化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 已有地方政府开展了相关工作, 如江苏省、重庆市、上海市、辽宁省、安徽省等。五是引导地方媒体和文化传播工具, 加强舆论对地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监督和支持。

3.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机制建设, 消除相关体制性障碍

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需要加强体制建设, 真正实现工会的民主化和群众化, 解决工资集体协商中主体双方不平等的突出问题。第一, 要优化基层工会干部管理机制, 特别是完善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工会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问题。第二, 要构建上级工会指导、支持、服务下级工会的多层次维权工作机制, 增强基层工会的协商实力和权威性。第三, 开展基层工会组织体制创新, 建立联动性的地区性工会组织与行业性工会组织, 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解决大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

4. 加强培训, 努力提高劳动者代表的协商能力

劳资双方协商能力的高低在工资合约博弈中起关键作用。鉴于目前中国劳动者协商代表的能力在博弈中处于明显劣势, 对其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尤为紧迫。第一, 应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包括工资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工资集体协商基础知识等。第二, 应加强协商技能培训, 使协商代表掌握协商策略和技巧。第三, 应注意培养协商代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态度和实际工作中度的把握能力。第四, 应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 聘请有关专家成立集体协商专家团, 帮助基层工会解决实际协商中遇到的难点。另外, 针对当前一些企业中劳动者无法与企业形成对等关系的情况, 劳动者可委托第三方劳资关系专家作为协商代表, 与企业形成有效对话, 这在2010年6月南海本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工资集体协商中有过成功尝试。

5. 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信息披露制度, 努力促使协商双方信息对称

信息对称是指与工资合约要价相关的信息在劳资双方的认知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特别是在信息的计量标准、解释口径以及获取成本上的一致性。国外的研究表明, 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劳资谈判的效率和效果。在中国, 尽管对信息披露制度有所要求, 但仍存在内容不清、责任不明、程序混乱等问题。基于国情的工资谈判制度无疑需要与之配套的信息披露制度, 尤其是与工资谈判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8]。只有充分的信息披露, 才能达成劳资谈判的合理前提, 信息披露应作为必设制度和刚性制度, 同时谈判代表也应对企业运营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6. 完善三方协调机制, 促进工资集体协商稳定和谐

虽然劳资自治是市场化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范式, 但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稳定有效推行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劳动者等三方的共同参与。当前中国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中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运行效果不甚理想, 需要不断完善, 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积极作用。第一, 应着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法律制度, 制定颁布三方机制建立的实施细则, 便于操作实施。第二, 应建立多层次三方协调机制, 特别是建立健全县区行政级别以下的三方协调机构, 推动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协商, 政府履行调解与宏观平衡职能。第三, 应提高协商机制多样性, 避免形式单一、组成人员要求过紧等问题, 以满足多样化的工资集体协商需要[9]。第四, 增强三方会议协调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 解决好工资集体协商事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形成监督与预防并重的协调机制。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开展, 中国劳动关系方方面面发生着剧烈变化, 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上升。工资协商制度实际上是与现行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 它有利于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减缓劳资纠纷的发生,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但是这种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可行路径, 又要针对中国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一致性和矛盾非对抗性的性质和特点, 循序渐进的发展完善符合实际要求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参考文献

[1]许晓军.论当前中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J].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3, (8) :14-19.

[2]郑桥.中国劳动关系变迁三十年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J].现代交际, 2009, (2) :64-73.

[3]工资集体协商:全总力牵劳资关系“牛鼻子”[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7-28 (3) .

[4]杨琳.工资协商难点密布[J].瞭望新闻周刊, 2010, (18) :20-25.

[5]工会角色的历史追溯[N].经济观察报, 2010-06-28 (50) .

[6]李友德.中国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立的有序化进程[J].求索, 2009, (7) :77-79.

[7]许晓军, 任小平.中国工会职能实现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与制度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9, (3) :1-6.

[8]高爱娣, 彭帅, 战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资集体协商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9, (2) :123-125.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3

《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就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经过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市自2000年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至2013年底,累计签订企业工资协议20809份,涵盖企业67161家,覆盖职工259万余人,为优化投资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立法的良好基础。

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正式项目。2013年8月,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请的《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会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将条例草案在杭州日报、杭州人大网登载,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还分别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市人大代表及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法制委员会对规定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规定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共八章五十二条,分总则,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变更、解除与争议处理,法律责任,附则。

(一)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范围

条例规定我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对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范围进行规定。“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方和企业方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办法等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是指职工方与企业方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有关工资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包括企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要求“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行业或者区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二)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条例在《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基础上,对我市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进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劳动定额与计件单价;(二)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最低工资;(三)各个岗位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四)工资支付办法;(五)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六)工资调整办法;(七)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八)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支付办法;(九)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并规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六)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七)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八)其他与职工工资有关的因素”。

(三)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

条例对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产生以及具体程序进行了规定。要求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为三至九名,规模以上企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五名,企业方的协商代表不得多于职工方的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协商代表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在协商程序中,条例通过对协商前准备、协商会议、协商结果、职代会审议等进行具体规定来规范协商行为。此外,条例还对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被派遣劳动者工资集体协商进行规定。

(四)关于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变更、解除与争议处理

依法签订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全面履行。有订立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被修改或者废止的;因不可抗力致使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部分不能履行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企业发生破产、兼并、解散等重大变化,致使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其他情形,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条例同时对变更或者解除的具体程序进行规定。

条例还借鉴外地的立法经验,对企业方首席代表拒绝在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上签字、企业方无正当理由未在六十日内完成协商等行为设置了法律责任。

乡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汇报 篇4

各位领导:

 

我镇现有各类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36家,职工3500人,其中列统企业24家,职工2185人。目前,23家列统企业已建立了工会委员会,占应建会企业的95.8%。近年来,我镇建会企业均已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签约率达100%,签约内容也涵盖了工资报酬等粗线条内容,可以说,工资集体协商在我镇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今年以来,我镇启动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镇党委、政府、人大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它作为“富民”实事工程来抓,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制定了阶段性工作计划。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挂帅,工会牵头,司法所、劳动保障所、工商、妇联、企管站、调处中心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新局面。党委统领、政府发令、工会领跑、人大监督、企业执行的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体系初见雏形,为推进我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强化指导,宣传到位

镇工会、劳动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抓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就工资集体协商召开了镇、村、企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还深入开展了送法入企、送法进村等活动,使广大企业和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集体协商的意识明显提高,为推进我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营造了浓烈的舆论氛围。

三、树立典型,整体推进

­全镇24家列统企业按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共谋企业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为基本准则;以实现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最大化为落脚点,落实工资集体协商措施。今年年初镇明翔工艺厂率先启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厂工会与企业行政充分协商,就企业的劳动定额、工价和特殊工作情况下工资标准及支付、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和支付办法,年度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方法以及行业、企业的最低工资等相关事项达成一致,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效益逐步攀升。厂长××*说,自从签订了工资协议后,出现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厂里的效益同比增长了30%,想不到职工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长了100元,想不到困惑已久的工人“留不住”、“招工难”的问题不再成为烦恼。

­工资协商工工作的推行,使我镇劳资纠纷数量锐减,稳定和谐的局面初见端倪。今年上半年我镇发生劳资纠纷2起,同比下降了50%,拖欠、扣压工资等情况不复存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实现工资集体协商,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现今年底我镇经营性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工资协商签约率达80%以上的`工作目标,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镇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工资协商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实现长效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活动,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社会知晓率,为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营造声势。三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集中一段时间,对镇属企业协商代表进行一次轮训,提高协商代表的协商能力,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落实措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全面铺陈。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共决、工资增长和工资监督三个机制,把好法律法规执行、协议文本审核、首席代表签字三个关口,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和职工工资增长两条底线,以点带面,典型推动,促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镇生根开花。

乡镇工资集体协商开展情况汇报 篇5

根据市、县总工会要求,4月10日,南昌县昌海管理处管委会开展了“区域性工作集体要约行动月”专项活动。在此次专项活动中,昌海管理处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志勇同志在管委会二楼会议室主持现场签订仪式,共有江西天佳、江西海大、大润发澄湖店、恒大地产、茵梦湖等10余家企业500余名职工完成签订,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共赢。现将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推动“集体要约行动”有序开展

一是突出重点,增强实效。我们把新增的非公企业、集体合同已到期需要重新签订的企业、职工工资长期不增长低增长的企业作为重点,有目标地开展集体协商集体要约行动。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调整办法等事项,由工会主动向企业方提出工资协商要约,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合同集体签订,推动了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

情况介绍 付保障机制。

二是切实做到发出去,谈起来,签下去。发出去:主动向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上级工会定期指导和督促下级工会发出要约,下级工会定期向上级工会报告发出要约的情况;明确由谁发、向谁发的问题,采取单个企业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相结合的办法,突出了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特色。谈起来:主动跟踪、督促和指导企业回应;对于不按期回应或拒绝进行协商的企业,依法下达整改意见书,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要求企业成立由党政工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协商程序、时间和地点,起草好协商文本,同时,对协商单位派出指导员和协调员。签下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集体合同形式的要求,签订好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并向职工公布协商情况。

三是做好总结和推广经验,抓好用好典型。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培育挖掘新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好经验、好做法,并通过召开交流会等方式交流经验,放大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大力确保“集体要约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集体要约行动”的领导,管委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配合的领导小组。根据市、县总工会统一安排部署,制定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确保行动有序推进,同时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和“集体要约行动”情况,并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联合会、工商联的沟通联系,积极借助和依托三方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举办启动仪式、召开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要约行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着力抓好职工协商代表和指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强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分期、分批、分层次抓好培训,提高协商代表和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协商谈判能力,充分发挥法律咨询、政策宣传、业务指导作用,促进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水平的稳步提高。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始终按照市、县总工会的要求,务实创新、扎实工作,认真抓好“集体要约行动”,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昌海管理处早日实现“美丽南大门、幸福昌海管理处、交通大变样、文明驻城乡”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6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代表或企业工会接受职工的委托与企业资方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以及相关涉及工资的重要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并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工资协议的行为。最近,美国职业男篮的工资协议**典型地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工资协议的“谈判型”模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会组织如何推动劳资双方的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工会及有关方面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企业工资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使全区企业尽快建立起“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工资分配新体制,在区委的领导和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今年在全区企业范围内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回顾一年的工作,在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个人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如下:

一、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措施及经验

我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止到目前,规工资专项合同,覆盖企业1558家;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单独签订和区域性覆盖签订企业数901家;区域性工资专项合同签定数100份,覆盖企业890家;行业性工资专项合同签定数2份,其中建筑行业一份,覆盖企业181家,餐饮行业一份,覆盖企业901家;开展区域性工资协商示范典型试点数2家(一家是红卫路街,一家是红钢城街);开展行业性工资协商示范典型数2个(一个是红卫路的餐饮行业,一个是建管站的建筑行业)。今年工资集体协商收获颇丰,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主要效果如下:

1、促进了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职工的工资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单方说了算,而是由职工代表与经营者通过平等协商决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成为经营者与职工的共同目标和责任,另一方面在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生产条件,使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创、责任共负、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前,职工工资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经营者说了算,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工资管理不规范,压低、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加班不加薪,企业增效不增资,职工社会保险不落实等,严重地侵害了职工合法权益,伤害了职工的感情,造成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时有发生。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与经营者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并将职工最关心的工资、保险等事项以书面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既符合企业实际,又体现了职工愿望,有效地化解了劳资矛盾,稳定了劳动关系。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凡是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没有发生工资方面的劳动争议。

3、提高了工会的地位和工作水平。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工会全过程参与企业工资改革和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工会维权工作的深化,使工会维权工作由宏观到微观,由虚到实。在调查中很多职工、经营者和干部认为,工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抓到了点子上,是工会本质的回归,只有坚持走下去,工会的地位才能得到承认,工会干部的工作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带动了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等重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主要作法与特点

1、坚持争取党的领导与建立组织机构相结合,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格局。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对工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企业和各街道工会在接受工资集体协商试点任务后,感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仅靠工会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争取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各企业和各街道工会主动向党委汇报,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在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试点单位建立了党政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联席会议制度。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给予支持帮助,及时准确地提供资料和信息,圆满完成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二是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各企业、街道相继成立了由企业、街道、党、政、工、劳资(动)、财务和统计等部门参加的工资集体协商协调小组,加强领导。各企业、街道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作用,建立了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责任制,把责任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在全区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力度,共同推进。在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加快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步伐。全区区属企业和各街道按照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的要求,相继召开了党政工领导、劳资(动)干部参加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党政领导亲自动员,并提出进度要求,劳资干部会同工会干部合力抓协商。

2、坚持调查研究与统一思想相结合,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工资集体协商试点企业的主要做法:一是调查研究,确定试点。各试点单位和街道工会在劳资(动)、财务、统计等部门的协助下,对所属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劳动关系、劳动力管理现状、职工思想状态和企业经营者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试点企业。二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提高试点企业党政工领导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重要意义的认识,清除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疑虑、误解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各单位和各街道分别召开了试点企业党政工领导会议,认真学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工资集体协商宣传提纲》以及区总工会和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制定下发的《关于在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把党政工负责人的思想统一到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抓好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提高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素质,保证工资集体协商的顺利进行,各企业、各街道针对工会干部不熟悉工资政策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请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介绍工资政策、法规和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必须把握的原则、内容、程序、技巧等问题,使工会干部了解工资集体协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有的企业和街道工会还与劳动部门联合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对企业的工会主席、人事干部和协商代表等人员进行培训。各企业和各街道工会还组织协商代表参加市、区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300多人,通过层层培训提高了协商代表协商能力和技巧。

3、坚持分类指导与加强机制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企业、各街道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中,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有力地保障了工资集体协商的进展。他们的做法:一是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在试点企业中有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各企业工会和街道工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实行一个企业一个政策,不搞一刀切。对一些经营比较好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合作企业,他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把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企业又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重点。一般小型的私营企业和经济效益不太稳定的企业协商内容大多数都集中在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险两、三个方面的问题。二是严格程序,建立机制。严格程序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保证。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试点企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一般都能遵守工作程序,按要求选举协商代表;按规定提出协商要求,起草《工资协议(草案)》;按照协商主体合法、平等的原则进行集体协商;三是抓住关键,坚持原则。各试点企业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坚持一个“核心”、把握“三个原则”、抓住“一个关键”。“一个核心”是强调一个“谈”字,即一对一的协商。“三个原则”:①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②坚持职工工资水平在本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增长的原则。③按照职工的岗位、技术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因素确定职工工资水平的原则。“一个关键”是公平。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双方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协商环境,消除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公平感。保证了工资集体协商的顺利进展。

三、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对工资集体协商认识不足。

在工作中我们感到,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把工资集体协商理解为长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经营者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引发新的矛盾,从而影响生产。二是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已签订了集体合同,现在又搞什么工资集体协商,是另起炉灶;有的企业领导沉溺于计划经济的惯用做法认为工资分配是企业单方面的工作和行为,没有必要和职工协商。三是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则认为我出资办企业,不愿意协商。产生以上认识的原因:一是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但有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由于长期自己说了就算,现在搞工资协商,思想接受不了;二是不注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思想僵化;三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为了自己的政绩保国有资产增值目标,保自己的年薪。一些非公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投资的回报率。

2、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不高。

我们了解到,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一些企业工会组织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机构萎缩,人员减少,工作水平有所下降,职工对工会的 维护能力产生怀疑。二是在部分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出现了一些违约现象后,没人承担责任,事情不了了之。使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认可度也大大下降。三是由于改革的力度的加大,职工下岗现象增多,危机意识空前增强,针对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客观事实,如果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怕企业裁人,怕下岗失业,当人的第一需要尚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和职工谈工资集体协商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3、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力度不够。

我们目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它们毕竟不是法律,对企业难以起到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工会和职工提出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有些企业拒绝协商,工会显的毫无办法。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除靠工会反复做工作,依赖的还是企业经营者的开明,靠“人治”。而一些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韩资、港资、台资企业老板拒绝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他们提出《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不是法,可以不执行。三是工会干部和协商代表的保护问题,这在非公有制企业更为突出。因为与企业签了劳动合同,受制于企业,在与资方协商过程中不敢据理力争,从而影响了协商的质量和效果。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个人建议。

1、应加快立法进程,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工作环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作出了规定,但在现实推进工作中我们感到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力度不够,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在协商中有后顾之忧。为了保护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切身利益,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顺利推进,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国家要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颁布《集体合同法》、《工资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各地应按国家确定的基本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工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人大、政协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应把工资集体协商纳入检查范围,以进一步促进依法维权目标的实现。

2、加强宣传力度,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任何工作抓住了舆论宣传,努力做到宣传造势,宣传引导,宣传发动,就抓住了工作的主动权,有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开展的好,工作进展顺利,就是因为宣传工作做的好。因此,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工资集体协商的意义,努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都知道当前工会的中心工作,唤起各级党政关心重视工会工作,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真正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唤起全体职工对工会工作的关心和参与,从而为工会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一是主动走向社会,融入大局。通过宣传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和工会工作向社会各界及广大职工“广而告之”。二是树立“全会抓宣传,宣传为全会”的观念,每个工会干部都有向社会各界、向职工宣传工会中心工作的义务。三是要尽量占领一切可以占领的宣传阵地,加强宣传的主导——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的宣传,树立工会对职工负责、为职工服务的社会形象。四是把宣传纳入制度化轨道。各级工会要协调内外部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共同推进工会宣传工作的合力,提高宣传质量。

3、积极推动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该如何“扩面” 篇7

从2011年到2014年, 北京市在试点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首个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的实施, 推进了该市集体合同签订工作, 开展集体协商的大部分企业, 调资幅度都在5%至10%以上。虽说成绩显著, 但问题仍然存在。统计显示, 目前该市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 仍占已经建会企业总数的33.8%。同时, 一线职工工资相对偏低、增长缓慢。一些协商内容缺乏实际效果, 没能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维护和保障职工利益的目的。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之后, 仍有超过1/3的企业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说明推进此项工作仍有难度。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将目标定位建会企业的85%, 增长幅度提高了将近20%, 既显现出工资集体协商“扩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也表明了攻坚克难的态度和决心。

员工涨工资, 意味着要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企业动力不会太大。虽然人们可以论证分析, 涨工资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生产效率, 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但是, 这一受益途径毕竟比较间接, 更多企业还是喜见眼前的利益。

因此, 工资集体协商“扩面”, 动力肯定不在企业, 而在企业职工和工会组织。已经建立了工会的企业, 工会组织应该积极行动, 向企业发出邀约。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 则应该积极推动工会组织的建立, 以便通过工会组织表达自己涨工资的意愿。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 也可以由职工民主推举代表, 只要得到企业内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也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已经建立了工会也好, 尚未建立工会也罢, 提升企业职工的权利意识, 增长职工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 解决了工资集体协商中职工“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 才能帮助职工更有效率、更加理性地主张自己的权益, 进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开展, 实现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扩面”。

工资集体协商“扩面”, 也对协商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 即协商必须管用, 有实效, 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实践中, 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 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果能够通过协商使这一难题有所改观, 就能增强工资集体协商说服力, 提高一线职工参与集体协商的积极性。

法律缺失:工资集体协商的瓶颈 篇8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水平,一直是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更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面对不少企业一线职工收入增长机制的缺失问题,从立法上具体规范工资集体协商,把职工收入分配纳入法治轨道加以调整,无疑是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确保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二法门”。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劳动关系的逐步建立,法律缺失日益成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瓶颈”。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劳动关系的转型,作为劳资双方自主协商、维护各自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手段,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需要通过法律的不断跟进和完善予以确立、发展。尽管《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工资集体协商均有所涉及,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亦有专门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相对分散、规定过于原则、法律责任缺漏以及规章位阶偏低等制约性因素,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事实上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有关人士认为,提高立法层次、制定专项法律,尽快出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法》,是破解上述困境的基本方向和最佳途径。通过专门立法对关乎最大多数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集体协商进行规范,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层级范围、主体、内容、程序、监督检查、争议处理和法律责任等一揽子内容予以详尽规定,将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存在的诸多歧异,从而使我们的集体协商制度真正“落地”,使广大职工真正受益。

假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立法果能突破,他们主张,针对一些地区块状经济、集群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中小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的实际,需要拓宽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的法定级别和范围,赋予其应有的法律效力;针对一些企业拒绝协商或不履行集体合同等违法行为,必须严格设定企业的协商义务和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工会或职工代表提出协商要约的,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区分规定强制性协商事项和选择性协商事项,对于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企业必须与职工一方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企业负有诚实披露的义务,如实向工会或职工代表提供经营和财务数据等必需的信息资料。为保证企业依法履行协商义务,应赋予工会和劳动行政部门相应的监督、协调和责任追究的权力。

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汇报 篇9

2011年2月27日

根据省总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工作部署,下面我就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情况、劳动争议工作、法律援助工作、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情况

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要手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由于省总工会的重视支持,市总工会的强力推动,此项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开展。

2000年,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渐现多元化、市场化、复杂化的现实,省总适时提出开展工资协商谈判工作。据此,我们经过慎重思考,周密调研,选择了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形式的讷河市中医院,股份制企业讷河港进马铃薯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依安县塑料编织厂等作为工资协商试点单位,以上三个企业都是以年初职代会为依托和载体,在职代会上就工资,福利等内容进行协商讨论,从而签订协议,这是工资协商谈判的早期雏形,为以后真正意义,完善的协商谈判奠定了形式上、内容上的基础。

2003年,我们按省总工会部署和要求,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深入发展集 体合同的工作思路。确定2003年为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此后,我们以政策为保障、以典型为引路,以三方机制为平台。经历了规范试点、强力推进、全面铺开的发展过程,并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中切实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截止去年未,所辖区域企业数 1759户,500强(国内)企业数15户、覆盖职工数 6.9万人;所辖区域建会企业数5148户,覆盖职工数32.3万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用人单位数329户、签订集体合同数1571个、覆盖职工数18.7万人、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合同签订数392个、覆盖企业439户、覆盖职工8.81万人。总结多年来的工作,我们的感受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分类指导、各方联动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一是统筹部署,实施政策引导。2003年,市总工会确定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年初制发了《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活动的方案》,要求县(市)区局工会也相应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工作。并就确定试点单位,培训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签订工资协议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规化和部署,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004年市总工会确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的思路为:“夯实基础,摸索经验,稳固推进,逐步推广”。制定了《关于齐齐哈尔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选择生产经营正常管理基础扎实,工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2005年以来,我们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继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覆盖面。2006年 以来,我们以《集体合同规定》为指导,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形式印发了一系列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政策文件。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指出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2003年,全市确定了首批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试点。推出了县(市)、区及各类企业等各具特色的典型,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迅速扩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经过多渠道督促推动,全市九县七个区全部建立了各自所属的数量分别2--4户的试点单位,试点企业性质以私营,股份制等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市总工会也重点选择了8户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为市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试点工作。在工作部署的同时,我们深入试点单位具体指导,运用多种途径,强力推进。龙江县龙庆石化公司龙江分公司作为龙江县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在县总工会精心指导,县劳动局通力合作之下,2003年4月份正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签订了工资协议。其工作方案和合同书文本规范化程度较高,协商谈判程序公平。对全县及全市深入推行此项制度有重要的现实示范和指导意义。市总工会在“工会工作”上发专刊对龙庆公司工资协商工作经验进行了推广。此外,我市的龙沙区、建华区的试点企业都已经通过协商谈判同企业签订了工资协议,并且都已按工资协议履行。

2005年市总工会又把克山县作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县区试点单位,把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大企业的试点单位,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开展。至此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初见成效。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在全省率先创立 工资协商谈判程序既(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分析计算、提出方案,集体讨论、形成共识,把握原则、据理力争,履行合同、验收求证),并在全省率先把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程序制作成声像光碟,得到了省总工会的肯定,并做为省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的声像教材。

根据工会维权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全总省总推动沃尔玛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指示精神,2008年齐齐哈尔总工会积极指导推动外资企业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签订集体合同。市总工会同沃尔玛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所在地建华区总工会一道深入沃尔玛就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步骤、平等协商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程序等方面逐项进行讲解指导,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工会在参照沈阳集体合同版本的基础上,结合齐齐哈尔的实际状况,并广泛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形成齐齐哈尔店集体合同草案。2008年8月29日举行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集体合同正式签订仪式。此集体合同优越于法律法规或国内其他沃尔玛店的条款是:带薪年假方面时间长:如一位员工工作二十年,按国家规定可享受150天带薪年假,按沃尔玛公司规定可享受至222天带薪年假,多72天;女职工产假方面待遇高:女职工正常给予90天产假,难产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至180天。其政策优于沈阳,沈阳市晚育增加产假60天。此项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是我市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建立集体合同机制并进行有效维权的成功探索。

三是提高素质,注重培训骨干。为了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更加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工 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队伍,制定了指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所属九县七区总工会均建立了相应的协商谈判员队伍。通过定期例会制、分工负责制,信息传递制,职责汇报制度来协调和指导全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为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我们加大了专业队伍的培训学习力度,采取单独办班,以会代训,参加省总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协商谈判员的素质。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列入培训计划,几年来,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除市总工会举办培训班外,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及企业层层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迅速地普及工资集体协商知识。另外、我们每年还派人参加全总和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积极培训工作骨干、拓宽工作视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市总举办18期工资协商培训班。培训协商谈判员500余名;市总先后派158名同志参加省总举办工资协商工作的考察和培训,50余名县(市)区工会领导干部及协商谈判员参加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培训班。

四是整合资源,借助三方机制平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仅靠工会一家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代表组织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重大成果。几年来,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4年市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家协会应承担的工作职责。2005年为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易于操作,并与我市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市总工会制订了《齐齐哈尔市 企业实作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责任,并就培训义务,协商原则,协商内容,协商程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试行办法》内容进行细致推敲修改后,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企业家协会联发形式印发全市,为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规范化指导。2007年,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印发的《关于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的意见》提出三方联合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开展、不走过场、扎实推进。此外,2009年充分利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2010年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印发了《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以及《关于开展齐齐哈尔市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上述发文均确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保障作用。

二、近年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做法

1、坚持以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多年来,在抓好国有企业建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区域性、行业性、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工作力度,用工资集体协商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建制形式,努力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到工资集体协商中来。二是区别改制企业的不同情况,做好工资集体合同的改签、续签、重签工作,保证企业改制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步进行,搞好工作衔接。三是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探索推进工资集体 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在对所属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认真梳理、自查总结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工资收入这个事关职工核心利益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支持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上。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依托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按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规定,市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密切配合,加强劳动关系三方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认真把握《集体合同规定》、《黑龙江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齐齐哈尔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精神,突出重点,灵活开展工作。截止2010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范围继续扩大。今年,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在巩固原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确定新的工资集体协商单位,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面。

3、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指导集体合同体现量化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

齐齐哈尔市大企业多,集体合同基础工作好,但大部分合同没有体现职工工资具体增长幅度,时间一长,企业领导、职工都不重视,淡化了集体合同的约束力。我们认为集体合同作为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平台,要想有所突破,集体合同体现工资增长幅度是重要措施。只有体现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集体合同才能得到企业和职工的共 同关注。2008年我们深入基层,指导北方机器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虽然目前没有启动,但在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突破。齐重数控公司、二机床厂近两年也在集体合同中明确了年工资增长率,体现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现实效果,维护了职工的经济利益。

4、对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2007年以来,市总工会每年年初与各直属工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总工会考核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坚持通报制度,履约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每个签约的企业要把合同的内容、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全部明确。建立由企业行政方、工会方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资集体合同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每半年对履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向职代会报告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制度。2010年初市劳动关系三方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的目标规划,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2010年9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量化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工作指标。既到2011年一季度全市30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70%以上,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50%以上。

三、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几点建议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社会化的 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和做好此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既需要工会自身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也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集体合同工作的新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方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必须积极地参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建设,通过“三方机制”平台,密切联系,协同行动,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营造有利的工作氛围;必须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政府劳动监察结合起来,积极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资集体协商执行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以形成多方联手运作,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良好态势。

2、要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要加强立法,明确规定本市各类企业都应该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工资集体协商审查管理办法,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约的监督机制等等。通过立法,使实行工资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

3、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双方协商代表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而且还要有相关知识。因此,要通过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协商代表的综合素质,为顺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人才条 件。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的安排部署,今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突出重点,规范管理、逐步实施,强化落实。

1、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引导支持基层工会主动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启动协商程序,积极促进与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围绕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和职工培训等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确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的内容。把开展集体协商要约的重点放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等五类企业上。

2、重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管理协会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基层工会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主动向企业方提出工资协商要约,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以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切入点,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在非公有制小企业或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县级以下区域内,积极推进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工会组织同相应的区域企业组织、行业协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拟在龙沙区、建华区选择部分试点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4、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建立和实行激励约束机制,把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优秀企业等先进单位的必要条件,没有签订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领导人不能评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企业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中的作用。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情况

自2006年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市各县(市)区、产业(系统)、市直企业积极响应,并坚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企业“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截至目前全市70%以上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创建活动。全市共表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兵6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40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优秀组织单位20个”。实践证明,开展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也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的总体安排,立足齐齐哈尔市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和谐齐齐哈尔”的建设。回顾几年多来的创建活动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融入全市大局,各方齐抓共推。在创建工作中,全市各单位始终坚持把创建融入到党政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纳入到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目标中去规划和部署,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实施。成立了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小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基本形成“党政重视支持、各方合力推进、企业积极争创、职工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各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相继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评选和表彰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的区还把创建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使创建工作的实施有了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二是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定期协商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同时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在研究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时通力合作,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调研,一起论证,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市直企业也相应成立了党政领导 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有效整合了创建工作资源,形成了共同推进的合力。三是强化舆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县(市)区两级每年都要对评选出的“和谐企业”给予隆重的表彰,重点宣传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示范加强引导,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齐齐哈尔日报》、《黑龙江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齐齐哈尔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开展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职工文艺汇演等方式,吸引企业和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扩大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职工参与率。

二、科学制定标准,严格评选程序。一是明确创建标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社会通行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考核标准》。该标准分10大类,57个小项,对遵守法律、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工会组织建设、女职工及未成年职工特殊保护情况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评选表彰程序。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不同时期的创建工作的重点,下发了《关于开展评选表彰齐齐哈尔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创建标准,既全面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各个方面的内容,又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便于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为了推动创建工作结合实际、有的放失,各基层单位在参照市级和谐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 了县(市)区级和谐企业的评选标准,逐步形成了市、县(市)区分层级的和谐企业评选标准。为了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体现创建工作的严肃性,激励被授予“和谐企业”称号的单位保持荣誉,我们还按照“企业申请、验收考核、动态管理”的要求,进行能上能下的科学管理,开展“回头看”活动。

三、突出创建特色,彰显创建实效。创建工作开展4年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民主管理、社会保险等各项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收到党政、企业、职工、社会多方面满意的实效,并且围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同时期突出了不同的创建特色,着力解决企业与职工共同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力求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市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开拓进取,把握重点,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劳动争议工作

一、劳动争议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工作。随着企业改组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维护改组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劳动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预防工作,进一步融洽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394个,其中市直属企业调委会33个,区属企业调委会772个,县属调委会392个,系统调委会197个,调解员3515名。经市、县(市)区工会两级培训获得调解员资格,持证上岗约2319名,占66%,经省总工会培训人员为197人,市、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获省培训资格证书的87人。未获得上岗证人员主要是由于人员变动造成的。几年来,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处争议2117件,调解成功1759件,调解成功率达83%,较好地维护了劳动争议双方,特别是职工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组织制度建设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规定,市总工会首先把建立、健全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改组改制企业行政、工会依法尽快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联合发文,检查、督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到目前为止,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覆盖面达95%以上,保证了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企业已由单纯的劳动争议调解发展到由企业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完善的监督体系。

三、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

一是市总工会源头参与改革改制工作到位、依法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市总工会是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并且是国有企业产改方案联合指导组、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推进组、分离办社会推进组成员。我们与市经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起草了“齐齐哈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国企改制过程中,企业职工安 臵、分流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的建议,并得到了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同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改制的相关政策。为给基层工会提供改制的相关政策依据,切实维护基层工会与职工的权益,我们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黑政办发„2006‟46号文件的通知“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企务公开作用的意见”等汇编整理,以《齐齐哈尔市工会工作》形式印发专刊,供基层工会学习、应用,让职工了解企业改制政策,避免改制中职工被动承受,茫然无知状态,维护了职工自身权益,有利改制健康、有序地进行。此外,市总工会还制发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关于在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民主管理作用的意见》,从源头参与、落实工会职权,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切实在改革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检查、规范改制企业的厂规厂纪,消除可能造成劳动争议的隐患。由于部分改制企业多年来制度不完善,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这些企业厂规厂纪的不少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2008年我们对市区20家企业的厂规厂纪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有2家,占10%。这些厂规厂纪存在程序不完备,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随意处分职工、扩大处分种类、滥罚款;对职工处分,不按规定程序进行,随意性很大等等。这些都给劳动争议的产生留下了隐患。为此市总工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部分企业厂规厂纪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预防突发性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政策宣传与劳动关系矛盾的化解上,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工会工作的意见》,参与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关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改制政策,使改制企业职工的安臵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举办改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宣讲劳动法律法规、改组改制政策,起到了较好效果;四是市总及时接待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咨询。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市总每天接待10人次以上。同时,针对发现的难点问题,我们及时深入企业现场解决,如市造纸公司在进行企业改制时,多名职工到市总进行过咨询,我们把主要问题都记录下来,进行分类,再派人到该企业进行协商解决,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法律援助工作

去年年初以来,我们加强了职工法律服务援助工作,完善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职接待人员,每周五个工作日在帮扶中心窗口接待职工群众,并聘请市司法局鹤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全市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16个,其中与帮扶中心合署办公的13个;法律援助专兼职干部21人;全年共受理案件17个,己全部结案;提供法律咨询253次;代写文书48份。我们还注重指导基层法律监督工作,在基层工会设立了1412个监督组织,他们对 上负责,对下很好的履行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

一、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基本情况

按照全总、省总的要求,在省总的领导、指导下,我们是1999年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全市办理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企事业单位有3878家,其中2001年前办理的有645家。基本上是正常经营的企事业单位全部办理了登记(当时很多国有、集体企业没有正常经营,停产、放假有几个留守人员)。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上一篇:社科联党建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工程效能监察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