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建信息系统 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度提高(共1篇)
中国将建信息系统 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度提高 篇1
贫困生资助 精准度提高
教育部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生资助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提出,未来5年我国将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建成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或信息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资助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生资助的“精准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评估组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浩介绍,《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建立了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资助制度,填补了这两个学段的资助政策空白,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覆盖。至期间,全国累计资助各教育阶段学生金额达5564.43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其中20资助金额达到1421.28亿元,较增长104.82%。累计资助各教育阶段学生达4.1亿人次,年均资助8201.26万人次,较20增长25.8%。在确定资助比例方面,国家资助政策特别注重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特困群体和特殊专业倾斜。
但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还不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方式比较单一,中职免学费仍需推进,个别省市尚未出台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管理体制方面,仍有约10%的市县未建立资助机构,独立法人机构占比较小;工作机制方面,精准资助、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未来5年,为完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认为,应完善奖补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助面;全面落实对所有义务教育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同时应探索建立精准资助机制,通过信息采集,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一个对象也不能少”;落实所有资助项目,确保“一个项目也不能少”;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确保“一分钱也不能少”。 (记者丁雅诵)
【中国将建信息系统 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度提高】推荐阅读:
中国会计信息系统11-06
中国民航的信息系统建设06-04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合作协议06-20
中国墙材信息网06-04
中国石油企业信息门户07-02
中国信息技术年会召开09-1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11-19
论ERP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05-2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