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案

2024-07-16

《滑轮》教案(精选10篇)

《滑轮》教案 篇1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

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

“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实验,师巡视。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板: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课件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也有滑轮。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板:动滑轮)

2、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12)课件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须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吗?(不能)(板: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研究计划后,教师演示操作方法:(1)组装动滑轮。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提升到一定高度读读数)

(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汇报。

8、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板:能省力)

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

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定滑轮。)

3、如果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轮组)

4、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实验桌清理干净。

板书设计

定滑轮

动滑轮

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可以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附: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见教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新课、科学探究、学以致用、课堂总结(见教案)

一、导入新课

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你注意到了吗?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

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定滑轮)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展示播放升旗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

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教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学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出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教师板书:但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 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

3、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5、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6、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8、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书: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9、教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板书: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2、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实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迅速把器材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教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四 说教学预测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

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这节课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处理好!

课后反思

公开课上完了,心里并没有轻松,反思这堂课以及整个备课的过程,有欣慰也有遗憾,现总结几点:

1、备课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从教这么多年,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就拿科学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来说,六年级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参加过升旗仪式,都知道升旗时旗子向上移动,我们却把绳子往下拉,这样改变了什么呢?学生未必能说出是改变了用力方向。我想了好一阵,想用什么例子来引导呢?经过反复的琢磨,我有点茅塞顿开:用他们身边的、相像的、简单的事例。我这样写在教案里:如果你想把地面上的书包拿到课桌上,你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如果不用定滑轮,我们想把旗子升到旗杆顶端,我们会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上)用了定滑轮后,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向下)那么,定滑轮在这改变了什么?学生这时候才异口同声说:“改变了用力方向”。这是老师备课过程的一刹那产生的疑惑,如果老师不抓住这个一刹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就不会那么顺畅,学生对这个问题也不会理解得那么透彻。

2、科学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得备实验准备员所要准备的工作。大到整个实验所用的材料,小到仅仅一根细绳备不到,都会大大影响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上课前我检查了每个组的实验材料:支架、钩码、测力计、滑轮、细绳。可是偏偏就有两个组的同学没有用我给他们准备的细绳,用的是他们自己带的绳子。结果绳子过长,大大影响了他们组的实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定滑轮的实验。看来以后实验材料需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这节课对学生的备课就不是很好,我没想到他们连給绳子打个结都那么难!这样直接影响了实验进程!还有,学生的座位安排也欠考虑:没让他们集中往前做,还是和平常一样做了,结果听课的老师后面坐不下,就做到学生中间,有的甚至做到了同小组三个同学的中间,搞得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同时也使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能走过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指正。虽然这都是细节问题,但是很重要!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3、在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有的学生会说出和实验步骤相近的方法,老师明确“绳子的左端挂上钩码看作重物,右端看作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当右边所用的力将左边的重物提起时定滑轮平衡”,可是,学生在做完实验的时候仍有这样的汇报:“左边2个钩码,右边3个钩码,定滑轮的状态:不平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们研究的就是定滑轮的平衡状态,只有定滑轮平衡了才说明右边的钩码(看作力),把左边的钩码(重物)提起来了!可能还是因为自己引导得不够到位,表述得不够透彻。

《滑轮》教案 篇2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非常的聪明,而且还乐于助人。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点麻烦。

2.老师居住的宿舍楼的房顶漏雨了,打算用点建筑材料维修一下,可是如何将沉重的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上去的呢?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3.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的两个好朋友,也帮老师想了两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视频

4.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到了什么

装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种轮子有什么显著地特点?

5.教师出示定义:像这种边缘有槽,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滑轮!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滑轮的作用

1.在刚才的这两种方法中,滑轮有什么不同?2.你能根据这个特点,给它们起个名字吗?3.教师出示定义。4.老师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使用滑轮,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你认为滑轮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猜测,教师板书有研究意义的猜想。如:省力、方便;5.究竟使用滑轮能不能省力,仅靠猜想可以吗?5、实验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6.下面请开始实验。教师分发测力计和实验记录表。7.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8.教师总结: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生活应用

1.滑轮的这些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生活中滑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2.同学们找一找, 下列这些物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它们属于哪一种滑轮?

(四)、拓展

1.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我们能不能把二者的优点合二为一,让我们在使用滑轮时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2.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想不想自己动手组装一个滑轮组?教师分发滑轮。

3.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但是 ,滑轮组还有很多的组装方法等待着我们课下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

滑轮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操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涉及到对比试验,而且还把难度提升到滑轮组的组装,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大。但讲授后,发现学生对着节课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还有几个地方暴露出教学的不足:

1.在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滑轮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的时候,少数同学不会操作或者是操作错误。因此测力计的使用在四年级下册讲授时要以训练作为重点,设计很多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比如静止时如何测量、运动时又应该如何测量。

2.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学生总是会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对比。因此,教师讲授时,应该让学生明确我们研究的是使用滑轮的作用,是与不适用滑轮作对比的。教师此时应该进行准确的语言引导,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多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滑轮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滑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

2、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线、测力计。

课前延伸: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滑轮,可以用相机拍照。

2、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安排课前小游戏:教师拿一把雨伞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雨伞还可以干什么?

教师总结出: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只要动脑思考,创造性的发明一些东西或者找出一些东西的不同作用,就会很快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利用视频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喜欢发明创造的小男孩—道布罗米尔,通过观察找出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发明了什么东西?他发明的装置有什么作用?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爱动脑筋的道布罗米尔—运重物的方法”。教师播放到道布罗米尔发明定滑轮并提升货物时让视频停止并让孩子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生:爷爷每次都背重物上楼梯很累。生:他发明了滑轮

生:爷爷不用背东西上楼,在下面用力拉绳,货物就会升起来。

师:也就是说利用滑轮可以把向下拉绳的力,变成向上拉货物的力。但是这套装置存在它的弱点,所以让男孩和爷爷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从视频中继续寻找?

教师继续放视频,最后视频定格在祖孙二人用定滑轮拉不动重物上。教师让孩子回答提问。

生:货物太重了他们拉不动。师:怎么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货物多分成几小份,减轻重量。生:再发明一种省力的装置。(学生说不出来)

师:其实发明创造不是凭空乱想,它知识为基础,我们必须学习好知识才能更好的发明创造。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滑轮,通过滑轮的学习来寻找省力的机械。

2、新课教学

(1)认识滑轮的种类

师:为达到目的我们先来认识滑轮,从桌子上器材中找出滑轮并观察它,请同学说出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生:轴、框、轮子(教师放滑轮的图片强调)师:仔细观察轮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有凹槽,可以穿过绳子。教师放滑轮连接图片(教师提示重物只能挂在绳子上吗?滑轮上的挂钩只能挂重物吗?)

师: 我们现在用钩码代替重物、用铁架台上面的铁杆代替屋顶上的木棍,借助滑轮和细绳,设计一种不同的装置,帮小男孩把重物提上去?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把两种不同的方式视频,让学生观察两套装置有什么不同? 生:拉绳的方向不同

生:一个滑轮往上运动,另一个滑轮的位置不变。

师:滑轮位置不变的叫定滑轮。滑轮位置随重物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叫动滑轮。(2)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师:知道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后,我们来探究它们的作用。主要从力的方向和是否省力两个方面来探究。我们验证定滑轮是否改变力的方向,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步骤? 生:把滑轮的一个钩挂在绳上,绳子从凹槽内穿过,在绳子一端的套内挂上钩码,用手拉另一端,观察钩码运动方向和手的运动方向。师:是否省力是相比较而言的,是那两个力比较呢? 生:钩码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师:我们怎么比较两个力的大小? 生:用手估计一下。

生:用弹簧秤测量钩码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比较。

师:用手估计不准确,所以要用弹簧秤测量。验证定滑轮的这两个作用可以同时进行,眼睛可以同时观察拉力的方向、重物的运动方向和弹簧秤的读数。动滑轮的作用验证和定滑轮类似,只是连接方式不同。

师:你觉着做这两个实验有哪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生:拉钩码时让另一个同学扶住铁架台,以免把铁架台拉倒,伤到同学。

生:拉弹簧秤时要快慢一致,不能忽快忽慢,弹簧称读数不稳,实验不准确。师:为了减少实验时间,我们可以把实验适当处理一下,我们的钩码质量都是一样的,每个钩码的重力都是0.5牛,挂的钩码的重力我们可以不用测量直接计算出来。但是一个钩码太轻,所以我们至少要挂两个钩码。师:要的到一个结论,做实验时只测一组行吗? 生:不行

师:所以我们要添加钩码的个数,至少做三组实验。

学生一半做定滑轮实验,另一半做动滑轮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几个小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总结实验结论(3)滑轮的应用

师:探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之后,你觉得应该怎盐帮小男孩解决问题? 生:把定滑轮改为动滑轮。

师: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那里用了滑轮,属于哪一种滑轮?主要用了滑轮的生么作用?

生:旗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生:大吊车的吊钩、动滑轮、省力。

师: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定滑轮或者动滑轮,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学生从阳台升降晾衣架,帆船等图片中找出动滑轮和定滑轮并说出它们的作用。(4)梳理知识,再生疑问

师:我这里还有胖子、瘦子由于滑轮知识学习的不好,在生活中出了很多笑话,你能否帮他们把知识补上,并改正错误。

生:通过这个动画,我发现胖子不知道定滑轮不省力的知识,我要告诉他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生:他应该使用动滑轮,因为动滑轮虽然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它可以省力。教师继续放动画出现动滑轮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学生对滑轮组的疑问。(5)研究、实践、创新

发明创新,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各行各业、男女老幼都可以发明创造。(教师出示图片农妇在自己菜棚里的发明让学生看)。其实我们同学本节课也表现得很好:从开始的小男孩因为生活中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积极动脑,仔细观察发明了滑轮帮爷爷减少了劳累,在整个一节课中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利用动滑轮让小男孩一家的劳动变得更轻松,还帮胖子瘦子解决了矛盾。你觉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不满意,试着利用你所学习的滑轮的知识来改变一下。(6)探究延伸

《我的滑轮》教案2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2、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旗手的操作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着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格外激动)咱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你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红旗的乐趣呢。(想)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2、教学活动一

(每个小组都有1根50—60厘米长的细线、回形针和废旧的线轴各一个、钩码一个、铁架台和剪刀。)

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一根线、一个回形针或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 请注意游戏规则:

①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②小组内可以合作。

③可以加工回形针,可以把线剪成两段。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方法多。将方法画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活动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再次利用。)

3、分组游戏,记录数据。

4、组织汇报

你设计出了哪些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5、讨论: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吗?请举例。

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揭示课题:我的滑轮(板书)

二、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1、出示滑轮。

师说:“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讲述: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回答(方便、省力)

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学生会说:定滑轮使用方便,因为,重物提升的方向与我们用力的方向相反。动滑轮使用不方便,重物提升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一致。

板书:定滑轮能改变方向(方便),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不方便)

3、“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它是否有特殊的让人们迷恋它的魅力?

(1)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各个小组打开试验盒,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表)提问:测力计应该怎样用?

(2)小组讨论:大家想一想,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时是否省力呢?小组讨论。

(学生不会的,参考书上63页,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①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致平衡。定滑轮两边所挂的法码一致,也就是两边的力一样,所以不能省力。

②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请大家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分组实验

师:请各个小组利用本组实验盒里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填写实验纪录表。

4、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不方便省力

5、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

6、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定滑轮不省力但方便.

三、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

1、讨论: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也就是既能做到方便使用,又能省力呢?

2、学生分组试验。

3、展示回报:你们又是如何组装的?介绍给大家。

4、小结: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板书: 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出示滑轮组图)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

5、书上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带游戏。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

(鞋上的穿带孔就像是动滑轮,当用力拉鞋带时,穿带孔就从鞋的两边向鞋的中间移动。绕绳游戏是滑轮组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4.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3.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2.2 教学难点

1.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3.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动滑轮、定滑轮、绳、小木块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生活中的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6.2 新知介绍 【师】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生】可以用滑轮。

【师】那么用什么滑轮呢?我们刚看到的升国旗,是人站在地面上,把国旗升到上面去了,那么刚刚说的,如果人也在上面呢,这个时候怎么把货物运到上面呢?

所以我们不能用定滑轮,但是可以使用动滑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滑轮的几种类型: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师】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师】综上,定滑轮的好处就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那么现在,如果沿着不同方向拉绳子,一样可以将物体匀速举高,那么力的大小会一样吗?

【生】通过分析力臂,在斜拉的时候,力臂仍然是等于滑轮半径,所以力臂不变,力也不变。

【师】结论:

定滑轮特点: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2.动滑轮 【板书】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师】生活中的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探究使用动画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板书】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

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分析:当提起重物的时候,支点在哪里?

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把动力臂和阻力臂画出来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先用手比划)动力臂等于直径,阻力臂等于半径,即l1=2l2。滑轮组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生活中的吊车(下左图)其实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示意图如下右图。

【师】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生】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板书】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

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f。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f+f)。

动2.拉力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高度h的关系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3.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1)滑轮竖放时,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重物的几分之一。

2)滑轮组横放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时,F= f物,此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为:S=nS 物

物4.组装和设计滑轮组

【板书】由省力情况判定绳的固定端位置

1.利用F= G总,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则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则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3.动滑轮个数为N,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2N或n=2N+1时,使用的动力最小,即最省力

课堂小结

定滑轮特点: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动滑轮特点: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特点: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 课堂练习

1、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有的拉力中(D)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重,以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水平拉力为F,物体的重力为G,且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D)

A、F B、G C、G/2 D、F/2

3、如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G/3 ; G/4 ; G/5。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图1中A是动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上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26_牛的拉 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4__米。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D)

A.20N;0.4m/s B.20N;0.1m/s C.5N;0.4m/s D.5N;0.1m/s 物体横放时,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1/n(绳子股数)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板书】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板书】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

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利用F= G总,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则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则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在家里滑轮滑 篇6

妈妈把小樱子从美好的幻想中拉出来,她说:“小樱子,你要练习轮滑可以去楼下练习,可不要在家里练习。”

“为什么不能在家里练习?”小樱子问。小樱子觉得她早点儿练会了轮滑对妈妈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妈妈让小樱子帮忙把水果端到跟前,小樱子就会穿着轮滑鞋,“嗖”的一下把水果端过来。

妈妈可不像小樱子想的那么美好,她认为,小樱子在家里练习轮滑一定会把家里的东西撞得东倒西歪,如果让她端一盘水果,恐怕她会把水果撒得满地都是。所以,妈妈坚决地说:“在你能够熟练地滑轮滑之前,不许在家里练习,知道了吗?”

“知道了。”小樱子说,她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可心里想的却是妈妈太小瞧她了,也许她学轮滑很出色,根本不会撞到任何东西。

昨天晚上,妈妈加班到很晚,现在她要去补个午觉,在她走进卧室之前,她特地叮嘱爸爸带小樱子去楼下练习轮滑。爸爸和小樱子准备下楼,走到门口时,他们听到了妈妈关上卧室门的声音。

爸爸和小樱子都不想下楼,他们想,反正妈妈现在已经去睡觉了,就算在家里练习轮滑也没关系。他们蹑手蹑脚地走回客厅,非常默契地尽量放低声音。爸爸打开电脑继续玩他的网络游戏,小樱子则穿上轮滑鞋,在家里练习起轮滑来。

小樱子踩着轮滑鞋,扶着沙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她刚想往前迈出一步,一只脚突然滑向一边,一下子撞在茶几上。

“嘘!”爸爸冲小樱子说。

他们静静地注视着妈妈卧室的房门,还好,妈妈已经睡着了,并没有被惊醒。小樱子觉得刚才撞到茶几只是一时不小心,她重新站好,想要证明轮滑对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小樱子想漂亮地滑到餐桌旁,转一个弯再滑回来。小樱子一直觉得轮滑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练练就能滑得很好,可是,事实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滑溜溜的轮滑鞋在小樱子的脚上根本不听使唤,当她滑向餐桌时,想停却停不下来,想要转弯更不可能了,她只能直直地冲着餐桌撞过去。

只听“哗啦”一声,餐桌中央的花瓶倒了,花和水全都洒在地上。

爸爸和小樱子希望妈妈没有听到刚才的动静,可是,妈妈已经醒了,“发生什么事啦?”她打着哈欠从卧室出来问道。

爸爸和小樱子都觉得要倒大霉了,妈妈不会放过他们的,她准会把他们狠狠地数落一顿,甚至还有可能让他们写检讨书。

妈妈看到小樱子脚上的轮滑鞋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果真拉开架势,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批评教育没有一两个小时是停不下来的。

“我明明说过让你们去楼下练习轮滑,为什么还要在家里练?我说过在家里练习会撞到东西,现在知道我没说错了吧,你们……”妈妈刚说了几句,电话铃响起来。妈妈去接电话,小樱子连忙趁这个工夫把轮滑鞋脱下来,爸爸也把花瓶扶正,把花重新插好,好在花瓶没有摔碎,不然妈妈一定会更生气的。

小樱子和爸爸做完这一切,并排站好,他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妈妈很快接完了电话,是有人打错了。

“我说到哪里了?”妈妈走到爸爸和小樱子跟前。

“呃……”小樱子灵机一动,说,“妈妈,你刚才说昨晚加班没有睡够觉,现在要去睡一会儿。”爸爸在一旁连连点头。

“是呀,昨天加班好累哦,我得去休息一会儿。” 妈妈揉着额头回到卧室,她闭上眼睛开始睡觉,却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忘了做,具体是什么事她想不起来了,她太困,很快就又睡着了。

小樱子和爸爸在餐厅里站了好一会儿,他们不敢相信竟然这么轻易地逃脱了妈妈的唠叨。

幼儿园科学奇妙的滑轮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定滑轮装置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不同。

2.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

3.激发动手制作,体验观察科学现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制作物

活动过程:

1.老师用做好的滑轮演示提物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活动的兴趣。

(1)老师: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玩具,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2)老师出示滑轮玩具,进行演示。

老师:你们也想制作一个滑轮玩具吗?

2.老师边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的实验步骤边示范进解定滑轮的制作过程。

老师:你们也想制作一个滑轮玩具吗?

3.老师交代实验要求。

老师:请你们两人一组,先协商一下再分工合作。做好后一人拿着衣架,一个拉绳子进行游戏。

4.幼儿制作,老师进行引导。

重点帮助幼儿看图将绳子正确地绕在卷纸筒上。

5.集体交流。

你们的盒子拉起来了吗?往上拉盒子时有什么感受?

6.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的另一张图片,制作动滑轮玩具。

7.集体交流。

8.小结。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 篇8

定滑轮

定滑轮就是一种固定不动的滑轮,它的固定并不是简单的固定不动,而是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定滑轮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当我们使用定滑轮来拉取一个很重的物体的时候,并不是很好用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定滑轮来将力的方向改变为我们很好用了的方向,这样就很容易拉动重物了。定滑轮的.缺点就是不能够省力。

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距离。

让我们一起“玩转”滑轮 篇9

器材:瓶盖1个、钉子1枚、皮筋2根、绳子1根、钩码1个.

制作过程:(1)将2根皮筋分别缠在瓶盖上,中间即为滑轮的槽.

(2)将钉子在瓶盖中间穿透,如图1.将瓶盖固定在墙L.制成定滑轮.

(3)将绳子一端系上钩码,绳子绕在瓶盖上的皮筋中间.向下拉绳子.钩码向上移动,如图2.

(4)将瓶盖中的钉子取出,将绳子穿过瓶盖中的小孔后两端系起.用来挂钩码.如图3.

(5)将钉子钉在墙上,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钉子上,从瓶盖上的皮筋中间绕过,制成动滑轮,向上提绳子,钩码向上移动,如图4.

观察:请大家注意观察并思考钉子的位置、作用和物体所挂的位置,以及物体被提升时,滑轮是否随物体一起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提升物体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时,定滑轮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与物体是一个整体.

例1如图5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杆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主要区别是动滑轮会随物体一起运动,定滑轮不随物体运动.甲、乙、丙滑轮的轴是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摇动手柄时,丁滑轮会与横杆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答案:D

例2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定滑轮

B.甲、乙都是动滑轮

C.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

D.甲是动滑轮.乙是定滑轮

分析:轴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一起升降的滑轮是动滑轮.甲图中的滑轮与物体G-起升降,是动滑轮:乙图中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

答案:D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与工作特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际上是变形的杠杆.

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如图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向下施加力.可以使物体向上移动.

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动滑轮的支点在绳子始端与滑轮的切点处.即O点,如图8.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小能改变力的方向,即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

倒3如图9所示是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情况,下面对动滑轮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动滑轮实质上是可以连续转动的变形杠杆

B.动滑轮的支点在其圆心0处 .

C.由于动滑轮随重物一起运动.其支点的位置也不断变化

D.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分析: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其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并且可以连续转动,A、D正确,动滑轮的支点在绳子始端与滑轮的切点处,应是图9中的A处.B错误,动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时,支点A也随之运动.C正确,

答案:B

例4滑轮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某同学用定滑轮进行了如图10所示的三个实验.

(1)该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2)在研究该问题时,操作弹簧测力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分析:(l)由图10可知,该同学使用同一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拉力的大小是否改变.是在研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2)研究该问题时,应该让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故应拉着重物保持静止或沿某一方向匀速拉动重物.

答案:(1)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 (2)保持重物静止或沿某一方向匀速拉动重物

滑轮组的特点

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就要同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样就组装成了滑轮组.动滑轮的个数决定了省力情况.

忽略绳重与摩擦,当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时(即有n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绳自由端的拉力F=G/nG为物重和动滑轮重的总和.滑轮组省力, 但是费距离,物体移动距离为h.则拉力移动的距离s=nh,

例5 如图11所示.起重机吊臂前端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轮轴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既有动滑轮又有定滑轮,共同组成了滑轮组.有多段绳子承担物重,故这一机械是滑轮组.

答案:C

学即用,练一练:

1.如图12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将一个物体拉上去.甲使用的是____,乙使用的是______(均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如图13是汽车陷进泥潭后司机实行自救的示意图.自救时用到的滑轮是____,其作用是_____.

3.如图14.把重30N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6N,若不记摩擦.动滑轮重_____N.

《滑轮》教案 篇10

邢台县实验学校 安小静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五课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做一简单说明。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动滑轮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但只要留心也能观察到,(现在建筑工地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课前要搜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科学概念: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动滑轮作用与定滑轮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选择必须对学生有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根据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

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先欣赏升旗图片。回想星期一升旗情景。你注意到了吗?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

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升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学生猜测)

2、请小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出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研究计划。(多让几个小组汇报)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科学小博士提醒实验要求,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是否平衡 我们的发现

6、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学生用数据分析总结 多叫几个小组汇报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

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 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

动滑轮)

3、猜测:你认为动滑轮的作用和定滑轮的作用相同吗?(不同)会有哪些不同呢?(学生猜测)

4、反问学生:你们猜得就对吗?(学生说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概括。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6、你们同意吗?刚才大家设计的方案中要使用测力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吗?(学生说教师补充)

7、(实验要求和刚才一样,开始)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8、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9、提问:现在你知道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了吗?

(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0、老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学以致用,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1、谈话:同学们你能举出生活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吗?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使用滑轮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予以补充,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就选择动滑轮,想站在地面上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选择定滑轮。教师补充:其实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往往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达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语文组说课材料下一篇:肇庆一日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