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说课材料

2024-07-16

语文组说课材料(共3篇)

语文组说课材料 篇1

高二语文选修教材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第三、四单元说课

新洲四中 高一语文组

龚建校 舒正焱 罗相和 李树桂 吴怀英 舒爱霞 张玉敏 余 红 梅学文 徐 洪 黄高菲

我们四中高一语文组,本着教师走在学生前面的思想,在集体教研之中,发挥集体优势,进行集体说课、备课、试讲、评课,对高二教学内容先学习,先准备,先研究,从而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第一部分,说课内容

第三单元分析 《都将堰》分析

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而且还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拓展延伸:李冰的精魂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考:李冰任蜀郡守,这一毫不起眼的任命,却足以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这句话即使在灾后也是属实的,因为历经2000多年,都江堰依然经受住了8.0级的地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是什么使都江堰在8.0级的地震后依旧安然无恙,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安详地端坐在此,庇护濡养着中国?

那就是“即便在都江堰的河水里都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带给我们的驯服大自然的那份自信与坚持。那么,由李冰我们会想到那些人呢?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呢? 由学生思考,并口头表达自己的的崇高敬意最后老师示例。例:古代:包拯、白居易、苏轼、林则徐等。当代: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温家宝总理、沈浩等 《吻火》分析

《吻火》是梁遇春悼念徐志摩先生的一篇小散文。徐志摩先生死于非难,众多人文怀着悼念之情写了不少文章,梁遇春的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不一样的情感。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怀念徐志摩先生,一是他那双时时刻刻充满着惊奇的眼睛,一是他点烟时说的那句“kissing the fire”。这篇散文本来是通过写徐志摩的动作与神态来抒发对他的

怀念之情,在情感之余,又蕴含着理趣。一是对于未知的东西要时时怀着积极学习的精神,一是要对生活报以热烈的态度,这就是散文中的情与理。《合欢树》分析

文章以合欢树为线记叙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被人们歌颂了千万遍的母爱,理解起来并不难。经过学情分析,我希望以这篇文章为契机,让这些从小就得到很多的爱因而对爱的感觉逐渐麻木的孩子通过文章被那些细小的事情感动,进而学会反思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学会体会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的母爱与亲情,学会感谢母亲与家人,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平常的每一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回报这份爱。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一粒沙里看世界”,即以小见大,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它可以使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也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还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大主题,可以使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可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份道德和一份情感等。如《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代的物象与俊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即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徐志摩的《吻火》,作者借吻火的动作来表明对光明的挚爱,对实难、毁灭的坦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合欢树》中史铁生以“合欢树”为线索,记叙了母子间的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创作手法。《森林中的绅士》分析

《森林中的绅士》这篇课文通过写得天独厚的森林绅士——豪猪,待人接物,对敌战术等独具的特点,整日过着悠闲安闲的生活,却渐有灭种之忧,揭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以此引起人们对自身生存的深刻启示。

茅盾先生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对像豪猪这类人生活方式的担忧。以此引导学生对自身生存发展的深刻启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联系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频发、旱灾水灾不断。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们要明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灭亡的道理。小到个人大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要学会生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努力践行。《云霓》教学构想

此文是丰子恺先生为其漫画集《云霓》所做的一篇序言,由漫画内容可推知,此画集主要是以表现百姓与大旱抗争的辛酸、沉重为主题。那么丰子恺先生是不是为写云霓而写云霓呢?结合子恺先生创作此画集的时代背景,也就是1927年到1935年的中国处于国共两党阶级斗争与中日矛盾激化的内忧外患之际,“云霓”不仅是大雨到来前的征兆,更是象

征能给身处战火纷飞年代的百姓带来一切希望的事物。在这里,丰子恺先生是想借“云霓”来鼓励乱世中的百姓能有勇于抗争和生存的勇气与希望。尽管这几朵“云霓”很小、很少,最终也没出现,但它始终、曾经给乱世中的百姓带来过希望,丰子恺先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天上的几朵云霓,更是当时受苦受难的百姓。云霓是实写,希望是虚写,虚实结合与象征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基于作者这种关怀民生、关注时代的创作情怀和写作意图,在设计本文教学时,除了明确本文虚实结合及象征的写作手法外,还可从深度上给予挖掘,即结合当今学生的现状,树立学生心系天下、关注世界的情怀,培养学生写作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写作的高度。

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埃菲尔铁塔沉思》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张抗抗的这篇散文,由登临铁塔的“所见”(实)触发“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虚)。无疑,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应该是学习本文的目标和重点。丰子恺《云霓》同样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云霓”是“实”,它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关怀民生”“希望”等是虚。因此,这篇课文的知识与能力就是定为:理解“云霓”的象征义及作者关怀民生的创作意识和情怀。《森林中的绅士》中对豪猪特点的描写为“实”,所要表达的一种人的生活方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危机意识和作者的用意在于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就有绝种之忧为“虚”。

第二部分,说课评点

第三单元教学说课内容评点 《都江堰》

深入《都江堰》我们知道余秋雨的文章,虽然是游记,但是目标不在游山玩水,而在于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这一个历史水利工程。全文分成三部分,开篇发人之未发,大胆地把都将堰与长城作比较,而且是扬都将堰,贬长城。接着描绘了都将堰的水,最终落脚在李冰父子形象上。要讲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探究入手,让学生谈一谈课后一题:作者贬长城而褒都将堰,贬秦始皇而褒李冰父子,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从《都将堰》看中华文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冰以使命我学校,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做了较大的贡献。我们还可以正反对照,看看我们好官:包拯、焦裕禄、孔繁森;反面形象:成克杰、胡国光。

《吻火》

对诗人徐志摩的关注:

1、诗人的诗歌像火一样流传中外;诗人诗一样的性格似火(眼睛中流露无穷的情调);

3、诗人诗一样热情的语言——吻火;

4、诗人的人生,最终在蓝天之上,葬身火海——吻火别世。

《合欢树》

文章重在母爱的传输,学生会从文章自然读出来,但是我们的现实是母爱出现了危机,虹口机场留学生刺母亲的故事,让我们要重新审视亲情。我们与现实生活一对照,可以看出,母爱要坚信,母爱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的细节之中。

也可以从一个细节入手,本来母亲想种上含羞草,一受伤,就打焉,但是一会儿就好了,寄托了对病儿子康复的希望;结果却是合欢树,是儿子的成长使母子合欢的树。

第四单元教学说课内容评点 《森林中的绅士》

从形象入手,全身长满刺毛的豪猪,本来形象不佳,还要跟彬彬有礼、谈吐高雅的绅士联系起来,风马牛不相及,让人感到幽默、诙谐、讽刺。

我们可以从哲理层次来看:危机意识。在**之时,豪猪那一种懒散、悠闲、不思进取、被动挨打,必定要遭社会遗弃。

从进化论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的法则。《云霓》

这篇文章是丰子恺的漫画集的序言,云霓是有象征意味的,是大旱之时人们的希望,即使太小、太少,但是也还是人们的一丝希望;这篇文章难度不大,所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发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有责任意识,能够关注民生疾苦,心怀天下。要我们讲出大自然的云霓,作者笔下的云霓,作者心中的云霓。虚实结合的手法。

《埃菲尔铁塔沉思》

1、要补充埃菲尔铁塔的来历,建设之时,虽然不被人们看重,但是最终成为巴黎的标志、象征。正好也是先抑后扬的手法的运用。

2、这篇文章重写登塔之时的感受,不说人上升,而说巴黎下降,下陷,就是一种大胆的想象,虚实结合。

3、异域文化对人们的冲击,也很有意思。

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篇2

1.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及阅读注释等方法,理解“虎势儿、公鸡鹐架、精神抖擞、破绽、郎中、

诸亲六眷、越发”等词的意思。

2.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3.在讨论与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说写作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文章,体会人物描写方法之动作描写的运

用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主人公

1.复习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随机板书。

2.讲解小说的特点:

以曲折涤荡的情节,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是其重要特点。

3.由小标题及其出处,揭示主人公,稍作介绍并板书。请生书空。

二、直面小嘎子

1.初读,读通。

2.指读,正音。

3.请生说说这个片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小嘎子?

4.师:摔跤自然少不了你推我挡的动作!但摔跤更少不了策略!可是文章中却没有写清楚小嘎子是怎么

想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划一划小嘎子的动作,并写一写当时他可能是怎么想的。写完后,四人

组讨论讨论。

5.交流。

重点理解:

虎势儿中的勇猛、公鸡鹐架的谨慎、精神抖擞的自信、巧招冷绊子中的机智

请生说清小嘎子的心理想法,反复读文中句子,读出韵味。

6.动作描写能把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再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想你们一定看到了他俩摔跤时的样子。请两

生上台演示,生配读。

7.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只可惜,他碰到了胖墩儿这个摔跤——惯手。理解“惯手”。

三、直面严监生

1.我们认识了一个勇猛机智又调皮的小嘎子,再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另一个人物——严监生。

2.这个片断的标题是——

补充标题。

课文中哪里写了严监生的临死?

交流。随机提炼出词语:奄奄一息、无药可救、回天无力、行将就木……

3.对于小嘎子的动作描写是丰富的,可是对严监生,作家吴敬梓却写得极简单,主要只关注了他身体两

个部位的动作。请学生再自读文章,找一找。

生答,板书:头 手

4.文中几次写到了他的头和手的动作?请生划下来。

出示表格。请生读文自填。

次序 头 手 心理

1 把头摇了两三摇 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 他把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3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5.交流。

语文组说课材料 篇3

一、说教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

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

举例法、实验法、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

赏赐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来复习一下。说算式让学生抢答。

随意的说。

第二:先动手做一个折风车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详情见教材27页第一题:沿虚线折一折)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最后让学生明白: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

第三: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拼组一个平面图形。

使学生明白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教材28页做一做)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上一篇:在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下一篇:《滑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