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材料研究

2024-06-03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通用11篇)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 篇1

作文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高中, 我们都没有停止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随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来越丰富, 我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 即使我们从未间断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一提到作文, 还是有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任务, 学生就会十分紧张和恐惧。为什么学生总是进行写作训练却还是不愿意接受写作任务呢?作文需要学生系统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将思想和情感用书面形式呈现。同时, 作文也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 需要学生既有语文基础知识, 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的来说, 学生现在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还比较单薄, 在下笔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写起。即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和情感都比较贫乏。为此, 要想彻底让学生摆脱作文难的问题, 我们就必须从问题的根源下手,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工作,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积累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学习优秀的表达手法和方式, 积累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 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让写作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从而让写作变得轻松、高效。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为写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写作好比是做饭, 需要丰富的素材和丰富的情感。即使再好的厨师, 没有材料和调味品也做不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可见, 写文章必须拥有充足的材料, 如果没有丰富素材就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素材不会自己钻进学生的脑子中, 主动提供给学生去写作, 它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 从而把生活经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文章。那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积累素材的方法呢?

(一) 素材积累的最佳渠道———走进生活生活即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

导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带来的丰富情感。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一个学生都身处写作的源泉之中, 且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每天都能体验到五味俱全的情感, 只不过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 没有把自己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和情积累为自己写作的素材, 因此就会在写文章时出现“无米下锅”或是“心中有情, 笔下无字”的尴尬情况。

这让我想起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但是学生却没有发现, 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 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 多层次体验生活中的经历和丰富情感, 使学生自觉去感受自然、社会和人生。为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 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地整理并记录下来。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活泼、健康。

其实, 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精细观察的结果。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知识, 像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和记忆, 并且把它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便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 体验人生的种种, 并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以便及时准确地把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记录下来。

(二) 重视第二课堂———传媒中素材的积累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并不是只有课堂这一种形式。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一定要会运用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 如图书、报刊、文件、网络和传媒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为了弥补生活中自己没有体验和感受到的写作素材, 我们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被学生所熟悉并利用, 这就为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素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 学生接触最多的也能够最大限度开阔学生眼界的便是“电视”这个第二教学课堂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 使学生通过这些节目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关注身边的生活动态。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的公益广告中提升自己的良好品质。同时, 每一个优秀的节目都有一个简练、好记的口号。对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这些语言, 并适当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新颖别致。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

写作有了素材之后, 就需要靠学生的语言功底来表达。为此, 学生语言功底将直接影响文章在表达层次上的效果。为此, 学生在重视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功底, 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学生拥有了强大、广泛的词汇量, 才能确保自己在写作时用语准确、生动。因此, 丰富的词汇量是写作的重要前提。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丰富词汇量呢?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注重教材中的语言, 让学生把那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积累下来。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文章, 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而且, 这些文章中有很多名人轶事、天文地理等知识, 只要学生有心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纳, 都可以成为自己写作时的良好素材。其次, 文章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精确提炼的字词以及文中简练、干脆的语言表达都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 使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总之, 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素材、积累词汇、积累情感等, 并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才能够彻底摆脱写作难的问题, 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审题的重要性。

2、掌握一定的方法,准确的进行审题。

3、通过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学习重点:

1、通过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2、掌握一定的方法,准确的进行审题。

学习难点:

掌握一定的方法,准确的进行审题。教学安排: 请同学们记住这两句话:水无常形器有形,文无定式思有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文占60分,是高考六科中独一无二的影响上线的“高分题”。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七科”来对待。

一、作文命题形式

高考中作文的考查形式不外乎三种形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其中以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最大。但2005年高考上海卷、福建卷、湖北卷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2006年高考两套全国卷和湖北卷也是这种题型。2007年高考三套全国卷和北京卷也是这种题型。我们把它称为“新材料作文”(有人称作“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考生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但审题难度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

二、新材料作文概念

概念:所谓“新材料作文”,即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是介于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且把它叫做新材料(或后话题)作文。

三、新材料作文、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

新材料作文,不限文体,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传统材料作文,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材料可用可不用;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也就是说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作文题目中所提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对于新材料作文,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四、审题经常出现的错误: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

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

3.抓一鳞而弃全鱼

4.抓现象而弃本质

五、几种审题的方法:

1、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用心 爱心 专心 1

(07年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题)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地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06年高考全国卷甲卷)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联想——提炼中心论点

(0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星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4、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根据下则材料作文: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延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以上一些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寒窗十二载,一考定终生;决胜三整天,一文定乾坤。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由于思想,我们却囊括了宇宙。——法•帕斯卡尔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 篇3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写作好比是做饭,需要丰富的素材和丰富的情感。即使再好的厨师,没有材料和调味品也做不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可见,写文章必须拥有充足的材料,如果没有丰富素材就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素材不会自己钻进学生的脑子中,主动提供给学生去写作,它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从而把生活经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文章。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积累素材的方法呢?

(一)素材积累的最佳渠道——走进生活

生活即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带来的丰富情感。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一个学生都身处写作的源泉之中,且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能体验到五味俱全的情感,只不过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没有把自己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和情积累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因此就会在写文章时出现“无米下锅”或是“心中有情,笔下无字”的尴尬情况。

这让我想起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但是学生却没有发现,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多层次体验生活中的经历和丰富情感,使学生自觉去感受自然、社会和人生。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地整理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活泼、健康。

其实,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精细观察的结果。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像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和记忆,并且把它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便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体验人生的种种,并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以便及时准确地把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记录下来。

(二)重视第二课堂——传媒中素材的积累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并不是只有课堂这一种形式。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一定要会运用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如图书、报刊、文件、网络和传媒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为了弥补生活中自己没有体验和感受到的写作素材,我们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被学生所熟悉并利用,这就为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素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也能够最大限度开阔学生眼界的便是“电视”这个第二教学课堂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使学生通过这些节目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关注身边的生活动态。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的公益广告中提升自己的良好品质。同时,每一个优秀的节目都有一个简练、好记的口号。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这些语言,并适当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新颖别致。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

写作有了素材之后,就需要靠学生的语言功底来表达。为此,学生语言功底将直接影响文章在表达层次上的效果。为此,学生在重视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功底,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学生拥有了强大、广泛的词汇量,才能确保自己在写作时用语准确、生动。因此,丰富的词汇量是写作的重要前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丰富词汇量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注重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把那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积累下来。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文章,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而且,这些文章中有很多名人轶事、天文地理等知识,只要学生有心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纳,都可以成为自己写作时的良好素材。其次,文章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精确提炼的字词以及文中简练、干脆的语言表达都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使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总之,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素材、积累词汇、积累情感等,并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才能够彻底摆脱写作难的问题,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篇4

针对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笔者从精心设计当堂作文指导课入手, 教会学生多渠道获取写作材料, 并总结归纳出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

写作材料资源是指能为特定写作目的提供材料的部分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释“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笔者将能成为写作材料的语文课程资源分为以下几类:

(一) 课堂教学资源:教科书

(二) 课外学习资源:其他书、报刊、电影等

(三) 语文活动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语文实践活动等

(四) 文化生活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日常生活等

(五) 社会环境资源:学校周边环境、学生家乡环境、家庭环境等

(六) 写作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等

笔者从读写结合的课本资源开发, 到指导观察方法的生活资源开发, 再到指导叙事方法的活动资源开发, 不断地在学生最熟悉的领域:课本、课堂、家庭、校园等, 尝试用不同的作文教学设计解决学生作文“没材料”的问题, 试图从多种渠道开发初中生熟悉的写作材料资源, 在七八年的作文教学尝试和探索中, 初步形成了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策略, 并探索出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作文教学设计思路, 现陈述如下。

一.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原则

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初中学生熟悉的写作材料资源的基本法则和行为标准。

(一) 写作材料资源开发与游戏娱乐结合的原则

以往的作文教学研究强调作文训练序列的有序性、写作方法技巧的章法性等, 而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在《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中独具慧眼地提出“把游戏的观念纳入教育的范畴, 应该是教育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在写作材料资源开发中贯彻写作材料资源与游戏娱乐结合的原则呢?

1.备课时结合学生习作、身心发展水平, 有意识的思考用何种游戏法教学能解决学生写作中材料不足的问题。

笔者在以课本为中心的写作材料资源开发过程中, 结合初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同学间已经相互熟悉的特点, 与所教课文相联系, 开展了“人物猜猜猜”的小游戏, 让学生仿写课文中写人的相关片段, 再每组派代表上台读出自己写作的人物片段, 其他学生在台下猜出台上同学写的是谁。

2.在实际作文指导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种游戏开发学生熟悉的写作材料资源。

笔者在指导叙事方法的写作材料资源开发过程中, 用一个小眼镜袋装上印章、U盘、核桃等小东西, 让学生通过用手触摸来猜猜袋子里到底装了哪些东西, 借这个“抖包袱”的小游戏讲明什么是悬念法?如何用“悬念法”叙述一件事情。

(二) 写作材料资源开发注重学生体验参与的原则

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是在有趣的课内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自己熟悉、感兴趣、参与过的、适合特定写作要求的材料资源。

如何让学生体验参与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过程?

1.写作材料资源开发中的“游戏”尽量设计3-4个游戏环节,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笔者在每次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小游戏”中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在“水果分享会”象征法写作指导过程中, 将6样水果分给6个小组, 每组观察的水果都不相同;在“穿衣比赛”对比法写作指导中, 分3组 (每组2个同学上台) 进行, 每组“穿衣”的要求不同:用双手穿脱衣服;用左手穿脱衣服;不能用自己的手穿脱衣服。在“智力大比拼”抑扬法写作指导中, 分4组测试题, 第一组“小魔术”先选出班里“最聪明的人”, 第2、3、4组测试题, 由3个学生读题来测试班里“最聪明的人”。

2.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游戏”尽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笔者在写作材料生活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通过课例《一切从观察开始》从视、听、味、嗅、触等多个感官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从中掌握由整体到局部、动静结合等多种观察方法。

(三) 写作材料资源开发注重生生、师生、家长合作互动的原则

学生间、师生间及学生家长如何在写作材料资源开发中合作互动起来?

1.写作材料资源开发要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及家长参与相关的课外作文活动。

笔者在指导学生用“象征法”写周记时, 事先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水果店、花店、宠物店等去观察;在《一切从观察开始》一课之前, 先通知学生每人带家里的一个小工艺品到学校等, 充分利用这些与写作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写作材料资源开发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互动。

笔者在写作材料资源开发过程中, 积极运用游戏法增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在游戏活动结束后,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写作提纲, 再让学生派代表上台读出所列提纲, 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提纲叙事的清晰性、叙事手法的使用等。在师生的合作互动中, 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在学生间的合作互动中, 达到思想碰撞、互促互进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谈道:“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 游戏体验法

游戏体验法是将有助于学生写作材料收集的课本资源、生活资源等通过猜谜、竞赛、分享等活动, 用课内游戏带动学生多种生活体验, 引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发现、思考、记录写作材料。

运用游戏体验法开发学生写作材料资源的要求是:1将游戏与写作知识、技能、学生生活相结合, 趣味性与知识目标相统一。2.游戏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二) 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是将能调动学生多感官观察的实物向学生做示范, 通过看、听、尝、闻、品等感性认识, 获得更直观、真实的写作材料。

运用实物演示法的要求是:1.演示的实物必须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有所选择。2.实物演示时要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观察到。3.实物演示要配合必要的教师或学生的讲解, 让学生对演示目的更明确。

(三) 读写结合法

读写结合法是将课文或学生佳作当做范文, 指导写作语言、思路、技法的写作资源开发方法, 充分关注课本资源和学生习作资源。

运用读写结合法开发写作材料资源的要求是:1.充分研读教材, 积累学习教材中经典篇目的语言、思路、表达方式等。2.树立“读以致用”的意识, 运用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人物事例等。

(四) 讨论参与法

讨论参与法是教师根据一定写作要求和目的, 组织学生就已有写作材料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最终确定文章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思路。

运用讨论参与法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要求是:1.讨论前, 一定要有明确的写作目标, 根据写作目的确定写作材料的增减、详略。2.讨论中, 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结果, 让学生多角度展开讨论。3.讨论后, 师生一起总结使用什么写作材料, 如何处理写作材料的详略, 明确写作思路。

三.初中写作材料资源开发的教学设计思路

笔者通过七八年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记录, 积累了50多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录、6节作文教学录像课, 收集自己所任教的三届学生共计500多篇学生习作。在前人研究和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基础上, 形成了初中写作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如下:

学习阶段教学阶段

动机产生阶段1.引发动机、呈现目标

领会习得阶段2.提供刺激物, 指导学习

归纳概括阶段3.促进学习迁移

作文反馈阶段4.布置、批改、讲评、张贴、发表作文

以上为“初中写作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的常式, 变式主要产生在教与学的第一、二阶段, 如下所示:

变式一——目标在于解决学生习作中的问题

学习阶段教学阶段

动机产生阶段1.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动机, 呈现当堂教学目标

领会习得阶段2.以实物、谜语、知识问答题等为刺激物, 指导作文学习

归纳概括阶段3.归纳活动中所隐含的写作思路、写作手法促进学习迁移

作文反馈阶段4.布置、批改、讲评、张贴、发表作文

变式二——目标在于将课文作为习作的例子

学习阶段教学阶段

动机产生阶段1.由所学课文引发动机, 呈现教学目标

领会习得阶段2.以画图、辩论、角色扮演等为刺激手段, 引导学习

归纳概括阶段3.归纳文章思路、写作手法、写作语言特点促进学习迁移

作文反馈阶段4.布置、批改、讲评、张贴、发表作文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 篇5

【作文材料】

2015年两会期间,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张国立提出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加入部分繁体字的建议,甚至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准得可怕!43个汉字简化后的现实预兆》的文章,“親不见,愛无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兴旺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强调,关于要不要恢复繁体字的争议越来越大,那么繁体字有没有必要再度重出江湖呢?七年两会就有五个恢复部分繁体字的提案,亲要见亲,爱要有心,让富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归课本呼声越来越大。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至今,文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规范了文字,方便了大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轻易恢复将加重中小学生的负担,带来混乱,解决的办法可以作为选修课来学,在一些书法班、传统文化班可以作为兴趣教育来推广,万万不可说恢复就恢复,但也要看到确实一些经典的繁体字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汉字的优美形象且行且远,是主张繁体字还是支持简化字,或者繁简并存,都可以选一角度来写,也可以由繁体字的含义来解读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范文引路】

亲要见亲,爱要有心

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张国立在今年两会提出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加入部分繁体字的建议,说以前的亲边上有个见字,意思是亲人永相见。以前的爱中间有个心字,有心才有爱。近来看到网上一篇《准得可怕!43个汉字简化后的现实预兆》的文章,提到親(亲)亲不见,一年难见父母面。处处留情乱播种,子女难得在身边;產(产)产不生,人流手术随处见。良田抛荒到处是,不要五谷只要钱;鄉(乡)乡无郎,个个都往城里赶。村中难见青年面,只有老弱和病残;愛(爱)爱无心,试问几人是真情。逢场作戏到处有,只要有钱就是亲。读完不禁扼腕叹息。连含义丰富的字体都简化了,何况是人呢?亲戚老不见,远亲不如近邻的近邻是猫是狗都不知,在这个城市的森林里,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鸟笼套在楼屿中。我们的视野不再开阔,我们眼前的景色是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以及困着我们的防护栏。没有了心的爱,爱情变的廉价。“山无棱江水为竭,才敢与君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感人的爱,只能出现在电视里。我们被剧情感动的痛哭流涕,却站在自己爱情面前冷眼旁观,一分钟的动心七秒钟的冷却。当一切都变的速食化,灵魂枯萎。亲、爱。逃离了。

永远有多远?幸福是否只是一瞬间?那天长地久缠绵的情话,为何说道最后却成了互相欺骗的谎言,我们早就忘记当初牵手的感觉,是左手牵你,还是左手拿包,皮肤与皮包的质感,在激情退怯后混淆。

每个东西都有保质期,包括那不变的亲、爱。

鸡肋的爱,丢之可惜食之无味。于是我们给对方冠冕堂皇的谎话,放纵自己去追寻那如火的爱情。却忘记当初自己也是如此激情如此沸腾。怕只怕激情过后,我们还能拿什么再去寻找下一段如火如荼的爱…… 当一起吃饭成为一种习惯,当并肩看电影只为免除交谈,当接吻拥抱变成理所当然。亲爱的,我们是相爱还是害怕孤单?

我们不再打电话,因为我们发短信了,我们不再见面了,因为有视频了。我们不再出去吃 饭,因为可以电话点餐了,你不再陪我逛街了,因为有淘宝了。

社会在发展,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却远了。当亲人永不见,当爱没有心。我们变的陌生了,我们活在人群中,却发现人与人之间,近得那么远。我们像刺猬,明明是同类,却有无法拥抱的悲哀。【相关资料】

准得可怕的43个汉字简化后的现实预兆:

汉字是个神物,是有预兆性的。简化汉字,在日后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全面应验…… 親(亲)亲不见,一年难见父母面。处处留情乱播种,子女难得在身边。產(产)产不生,人流手术随处见。良田抛荒到处是,不要五谷只要钱。鄉(乡)乡无郎,个个都往城里赶。村中难见青年面,只有老弱和病残。愛(爱)爱无心,试问几人是真情。逢场作戏到处有,只要有钱就是亲。備(备)备无人,难道藏备靠天神。资源枯竭田占尽,不虑儿孙好自身。厰(厂)厂空空,企业资金投楼中。苛捐杂税乱收费,人去楼空自然穷。麵(面)面无麦,个中原由你去猜。面粉没有麦香味,其实掺了吊白块。進(进)进不佳,走到井里成鱼虾。事业犹如水中月,求财恰似镜中花。應(应)应无心,口头许诺难成真。耍奸弄猾不要脸,难怪世间无诚信。衛(卫)卫无行,不知怎能去远征?自己家园都难保,何以天下享太平? 聽(听)听耳少,见此说法你别笑。你去看看开大会,能有几个不睡觉。導(导)导无道,教导哪能用这招。信口开河凭口味,自以为是不害臊。優(优)优须忧,天下忧士最难求。尤而效之罪更甚,此等之人让人愁。採(采)采无手,这种取得哪里有。不劳而获人人想,钻营取巧个个求。嚐(尝)尝无口,好坏都随感觉走。山珍海味别奢望,柴米油盐够你愁。孫(孙)子系孙,子小子系大不同。子小毕竟还是子,难道儿媳偷阿公? 實(实)实无贯,家中没有朽贯钱。光有人头没钱用,这种殷实真可怜。質(质)品质坏,弄的人人都受害。食品掺毒又使假,最是中华之悲哀!敵(敌)舌为敌,言辞演说要注意。百家争鸣是摆设,必须跟我同口气。舘(馆)舍靠边,一切都以食为先。学馆武馆是饭桶,酒囊饭袋续新篇。恥(耻)耻无心,丧尽天良难以禁。弱势未能去帮助,反倒还将人家侵。曆(历)历无日,我不说出你不知。无日便是漫长夜,艰苦度日莫奢侈。寧(宁)宁无心,这样说来无人信。坐在家中有祸事,强迫拆迁官扰民。勝(胜)胜无券,只能苟且来偷生。见势一副奴才相,逢弱却是面目狰。傑(杰)杰无人,丰功伟业怎能成。名不符实到处有,以次充好假乱真。歡(欢)又欠欢,个个借钱不想还。银行催逼就跑路,反正国外有家园。難(难)又佳难,这种简化真荒唐。乐极生悲也难定,一场突变也遭殃。邊(边)边无旁,走路费力不好看。蒙古本是中华地,不知算不算边关? 癡(痴)疑变知,病中有知你说痴。谎话连篇不能揭,只有糊涂才明智? 筆(笔)笔不直,往往曲笔来写史。秉笔直书从来有,如今此风早丢失。樂(乐)乐无丝,是否欢乐你自知。木架丝竹方称乐,被说幸福难支持。驚(惊)心怀京,难道官家害百姓?古来受惊只是马,现在却是惊了人。賓(宾)家来兵,自古都称乱世情。贵客来家少了贝,盛宴款待心意诚。慄(栗)慄无心,律法恐惧没人信。贪污腐败到处有,权力代法才是真。懷(怀)心不挨,心中不愿怎称怀。心中不甘人不乐,难有几个笑颜开。豐(丰)丰烂透,麦穗无围还缺豆。丰收数据靠编造,年年都是产量高。窮(穷)穷不穷,保障房里住富翁。贪得无厌只恨少,此等世道真不公。

達(达)达不達,全凭官爷一句话。你说该下就得下,你说上达就上达。礎(础)石出础,难怪基础不牢固。烂路断桥楼脆脆,人们口服心不服。矇(蒙)蒙无目,自焚现象视无睹。都说安居才乐业,捞钱却要害无辜。廟(庙)庙不朝,无神之论是信条。若是鬼神都不怕,自然大胆耍阴谋。

網(网)无丝之网无作用,漏网之鱼实在多。无丝网,这种做法不敢当。律法好比是丝线,以权代法无规章。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写作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手段,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熟知各种写作文体,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熟练运用不同的习作文体,为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写作,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许多学生到了初中阶段依然对语文写作十分头疼,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初中语文升学考试中占分值最大的一部分,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十分重视写作,尽力寻求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写作多是突进集中型的,并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和训练,导致写作长期以来面临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解读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将写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习作的兴趣

初中语文习作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每次教师的写作教学、布置的写作任务,学生都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无法真正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写作学习中去。现阶段初中语文面临着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困境,教师不知该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学生也不明白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学生之所以认为作文难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写作教学过于枯燥,学生无法从教师的教学中寻找写作的灵感,激发自身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因此,为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教师必须要改革照本宣科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教学中发现写作的乐趣与价值,从而在心理上破除对写作的畏惧感和抗拒感,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作为写作的主题,使学生在面对这个主题时愿意进行主动表达和陈述,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激发起学生文字表达的欲望,为后来的话题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学生通常对旅行很感兴趣,教师在设计写作话题时就可以以“我的一次难忘旅行”为题,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旅游经历,这种话题通常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写作文体多种多样,虽然中考只有几种规定的文体,但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对不同的写作文体进行不同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的写作学习不再是单纯地重复中考规定的文体,而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对不同的写作文体进行学习与练习。

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从语文写作中获得满足感与自信心,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示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才华,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征文比赛,以班级板报的形式展示出学生的写作成果,向一些报刊投稿,这种多样化的语文写作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写作充满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写作提供动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面对一个话题,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就无话可写,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作为自己作文的支撑,这几乎是所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的通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以各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材料支撑。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与写作一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学生要想在语文写作中做到材料信手拈来,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与写作素材,从阅读中不断充实自我,增强自身的内涵修养。

但课外阅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对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非常依赖,无法做到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有限,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还需要在节假日、寒暑假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几乎将学生的时间全部占用,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有效地时间与精力进行课外阅读,从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获得阅读积累,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更能够在学校中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广泛的知识。为了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内容,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些好的材料和内容也可以做笔记进行摘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成为一种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的最终都需要落实到笔头上,因此,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行规范化的语文写作,为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学生在语文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自己明明看过许多作文范文,也积累了许多作文素材,但作文始终得不到高分,写作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将自身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有效地组织与表达,没有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因此,习惯在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教师在讲授写作技巧时,引导学生在下笔前列作文大纲,让学生在写作前梳理自己的写作者思路,不要想到哪就写到哪,要在写之前就规划好作文布局,这样才能保证作文能够顺利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而不会出现写着写着写不下去的问题。教师还要告诫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包括注意错别字、成语的滥用、病句以及书面的整洁程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写作质量。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篇7

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素养,它需要经历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写作教学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有几个常见问题,这将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写作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1 过分强调写作知识

我们的写作教学常把写作定性为是一种驾驭文字符号、掌控文字编排的能力,而不是与多种心理素质活动紧密联系的综合素质能力。写作教学常常把关注点放在写作知识和写作文体上,使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种写作教学只强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对应的范文向学生传递写作的知识、模板框架,使学生通过该框架填充其他文字,可以说,这是一种“套用公式”式的写作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1.2 忽略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文,“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两者相结合,才能构成“语文”。但是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常常顾“文”失“语”,重视写作,轻视口头说话,让学生动笔写写练练,却忽视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导致了许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在某些场合上,一张口就结结巴巴,手脚哆嗦。诚然,说话是相对随意的,和严谨的规范的写作不同,但是从信息加工过程看来,这两者都是内在心理的外显,是信息的输出。重视“动笔”忽略“动口”,将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进而对书面表达能力构成影响。

1.3 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所谓“情言于文中”,写作是作者记录心灵世界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教学不应实行自然科学的教学方式,它虽然同样逻辑性但是并不是通过说道理来教育人,而是通过作品里的人物、故事情节、意象以及作者言语间流露的情感来感染人,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写作过程中,教师除了“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如果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事物,而纯粹教授言语运用、表达手法技巧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

2 新课改理念研读

世纪之交的语文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了一次透彻的再认识与反思。新课改所提倡的写作教学理念,将进一步指导当前以及未来一阶段的写作教学。在这些理念中,有一部分是以前也提倡但是未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的,有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

首先,是重新审视写作观,恢复写作本体意义。学生写作的意义、目的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语言交流”,显然,写作要充分发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改革的意图,旨在实现由“结果性写作教学”向“过程性写作教学”转变。

其次,重视写作主体,提倡个性化写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到“写自己想说的话”,“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这是写作教学历史进程中,首次明确鼓励写作主体彰显个性,并且在写作过程、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地渗透出开放意识。

3 写作教学策略

3.1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不仅是在字、词、句、段方面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而且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将写作的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自主地、自由地表达与交流。

3.2 给学生更多说话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有个语字”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和“文”的唇齿关系。在课堂上、课外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说话的构思过程———确定表达的中心意思、考虑叙述的主次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说话是需要随机应变的,经常锻炼语言表达,能够为写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将“说”与“写”有效结合,是很重要的。

3.3 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是以深刻的情感为核心灵魂的,没有情感,就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有限的空间,而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与自然,去观察、去探索,才能发现灵感、捕捉灵感,在提笔写作时,素材才会更丰富,情感才会更真挚。不要简单的为了作文而“作文”,而要开垦自己的内心,将深刻的、独特的感受通过文章变现出来。比如:教学写作《雨》,在教室里,凭空想象,是写不出“雨”的真情实况的,更是对“雨”没有真情实感。但是当学生亲手触摸了雨的温度,看到了雨对大自然的贡献,尝到了雨的“味道”,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不会是空洞无力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3.4 适当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思维的广度

想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办法,是增加阅读量。“腹有诗书”的时候,才会“下笔如有神”。阅读的优秀文章越多,写作的知识才会得到丰富,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目前,有很多学生写作时存在这种现象:拿到写作的题目,纵使有一点儿事件可以写,却不知道怎么开头,写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口语化现象、记叙事情的时候,常以记流水账的形式出现……这些问题是老生常谈的,但是想要彻底地解决,适当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收入囊中———记笔记。由此可见,阅读量的适当增加,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要求也是核心所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体现,都与良好的写作能力息息相关。作文,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印记,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作文,就是一种心灵对话;而写作教学,就是使对话呈现得更具体、更深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改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歇息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庞巧妹.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9):196.

[3]王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198.

[4]韩林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4(7):117.

初中语文写作价值取向研究 篇8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大背景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因为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如做人[2],但如何通过语文写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判定和评价,有没有可能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提炼出语文作文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目前还缺乏明晰可操作的范本。

此外,价值取向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界定,一直是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点。价值取向本身难以进行量化,也不适合仅仅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基于上述考虑,论文借助技术工具,通过语文作文进行较为科学的量化分析,为价值取 向的量化 研究提供 一定的参 考意义。

为此,论文选取安阳市滑县一中(初中)一班和二班共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做半命题式作文,把写作资料作为研究内容,以质性分析和量化评价为途径,分析当下学生价值取向。力求以技术的手段,找到价值取向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一个可能的解决途 径。并借助质性分析把握学生价值取向,为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提供决策。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论文采用质性研究 (定性研究)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质性研究常用于微观层面的 自然情境,通过细致、动态地描述和分析个别事物,从而对事物的“质”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3]

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最重要的方式。其主旨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即研究者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 料中归纳 出经验概括,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之后上升到系统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2.研究内容

研究材料选取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写作,即不限时、不限字、不评分、非考试的状态中,学生自由自愿有感而发所做社会评论。能够有效排除干扰因素,获得学生最真实的看法。

分析后选择“富二代”作为半命题式话题作文,作文形式熟悉;“富二代”引发的社会关注和争议较多,诸多话题人物与学生年龄相仿,学生理解更深入,有话可说;该话题牵 扯教育、金钱观、社会公德、法律等多方面内容,能反映研究所需的价值取向的多个维度。

3.研究工具

以Nvivo质性分析 软件为主。通 过对原始文献的一级编码形成“自由节点”,进而进行节点的结构化而形成“树节点”。主要使用了数据编码、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通过对作文数据的编码和分析[4],找出显性以及隐性关系,保证了研究过程尽可能科学、客观。

以中文关键字云图为辅[5],对材料进行词频分析,并依照词频大小生成一幅词频越高字号越大的关键词图片。该方法虽缺乏传统分类法的权威性、准确 性和层级结构,相对不够严谨。但作为辅助工具,能够简单、直观地展示词频,增强分析的直观性。

二、研究的实施

1.一中学生现有价值取向分析

(1)一级编码分析。从120份以“富二代”为话题的学生作文中,根据文段思想组合成47个自由节点,归纳成11个树节点:基本认识、学习态度、社会价值取向、人生观、人际交流、情感态度、民主法治、金钱观、个人优秀品质、产生原因和爱情观。11个节点的子节点描述如图1所示(数字表示节点个数,即持该态度的人数)。由图1可以看出,120份作文析出的学生价值观节点数较为丰富,涵盖面也比较广,基本上代表了学生目前所持有的价值观现状。因此,通过对学生写作中原始观点的一级编码子节点进行分析,可以抽取出丰富的价值取向,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关键词云图分析。将文字材料用分词器分割成单独的词,依据在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形成频率越高字号越大的云图,可以很直观、便捷地看出写作者的侧重点。关键词云图本身不能得出写作者的 价值取向,但结合前 面的质性 研究,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工具。

通过关键字云图的统计分析看到一班频率最高的名词为父母、社会、鄙视、金钱,其次为法律、孩子、权利、帮助、生 活、羡慕、权利等。表 明大部分同学鄙视“富二代”挥霍的行径,父母和社会与其联系度最高。法律意识、公民权利、社会公益、羡慕“富二代”富足自由的生活能在二级频率中表现出来。

而二班频率 最高的是 社会、孩子、生活、父母、家里,其次为鄙视、炫耀、国家、家庭等。在情感态度上,二班比一班要谦和,社会仍是提及最高的,在初中生当中,社会参与和责任感已表现得非常突出。

2.初中生应有价值取向分析

价值取向作为情意上的目标是对人类价值观和语文学科上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标规定部分的综合提炼。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价值取向系统是心理学家Rokeach的分类。[6]他把价值 取向分为 两大类: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心理学家Allport提出六类式分析:理论取向、社会取向、经济取向、政治取向、审美取向和宗教取向。

国外的S·拉塞克G·维迪努将价值观体系共划分为三类:价值标准、个人价值标准和国家世界的标准。 其中公民 精神、负责任、合 作、正直、社会公义、尊重他人、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劳动尊严等属于价值标准;襟怀坦荡、宽容、上进心强、有条理、忠厚诚实守纪律等属于个人价值标准;而爱国主义、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和平的公民精神、民族意识、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等属于国家世界标准。[7]

初中生应有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8]:一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上进心强、勇于承担、自我约束,尊重并理解他人、孝敬长辈、交流合作,吃苦耐劳、不畏挫折、勤俭节约、珍惜劳动等。二是以社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包 括爱祖国、爱人民、爱 社会主义;维护社会公德、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关心集体、保护环境、民族意识、公民精神、国际理解等。三是认知过程价值标准。主要包括有学习愿望、将知识运用于实 践、能分析和解析问题、探究 与创新精 神,辩证认知、客 观对待、实事求是、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

3.现有与应有价值取向的比较

研究是根据数据材料中提取的价 值点与相关理论分析获得结论。借助Nvivo从学生作 文中提取的11个树节点,学生现有价值取向的三个主体如下。

一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价值 取向:人生观、金钱观、爱情观、个人品质、人际交流;二是以社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民主法治;三是认知过程的价值标准:基本认识、情感态度、产生原因、影响评判的因素、学习态度。

个人价值取向应是端正的积极的,人生追求多样且充满希望,金钱不是成功的标准和人生的最终、唯一追求,要利用钱财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个人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将外在发展和内心素养作为追求方向。图1节点反映的个人价值取向分别为人生观(13)、金钱观(45)、爱情观(1)、个人品质(43)、人际交流(5)(括号内数字代表节点数),却更倾向于功利性的追求,12人表示羡慕“富二代”们的富足生活,13人想要努力奋斗让孩子成为“富二代”,并有28人认为有资本的炫耀并不是错误。在精神追求上也有缺失,把学习作为人生转变的工具,端正的价值观等未被提及。

社会价值取向的8个子节点里,大都表现的宽松广泛,宣扬社会重视(71),没有行动力,认知和行动出现分歧。虽然有很多人提到法律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但也有16名同学认为行贿可以减免罪责。这种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法律的轻视,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的表现。

认知上要求学生客观、辩证、谨慎对待,能够由表及里认清事实。然而通过分析节点,发现作文中表现出肤浅的认识水平。大部分能认识到问题的两面性,但内在的原因、举措涉及较少(仅有26个节点)。涉及的也以单方面为主,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此外,分析问题的情绪化明显,情感态度共有165个节点,是分析中比例最高的节点数,表示每个同学都表达了不止一次态度。这种认知的偏情 绪化对学 生以后价 值观的塑 造不利。

四、初中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在认清初中生价值取向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论文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中学生命题作文覆盖节点的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价值观取向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因素。分析这些不合理因素对加强当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使中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通过前文分析,当前初中生价值观取向表现出如下特点。

1.人生追求功利性

当下,中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相较与传统生活环境,他们接触的信息量更大,获取的纷繁复杂的信息更多。面对外部世界的丰富信息和资源,诱惑也是必然存在的。通过以“富二代”为主题的作文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坦言羡慕“富二代”们从父辈手中可以轻松获得巨额财富肆意挥霍,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富二代”。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除了拥有巨额钱财外,人还有很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东西。功利化倾向提醒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价值观取向。帮助学生尽早理解个人价值实现的多元取向。

2.认知偏情绪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和过激的认知。研究 中发现,部分同学 的作文里 “鄙视”、“从心眼里看不起”、“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之类的言语比比皆是,能够真正客观全面地看待,并以包容之心对待的,少之又少。这反映出中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还有较为浓厚的情绪化色彩。然而,科学的认知应该是:辩证看待、客观对待、实事求是、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当然,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形成全面、科 学的辩证思维也不太可能;但是,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培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较大帮助的。

3.重文化轻道德

目前,尽管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寄予厚望。但是,必须承认现实中很多中小学实际情况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还相差甚远。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核心评价标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在这一氛围的潜移默化下,就逐渐将文化学习作为学校学习生活的主旋律,而轻视或无视道德水平的提升。如在前文研究中析出的11个节点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能考虑到社会多方面因素对“富二代”现象形成的影响,但唯独有关道德层面的思考很少。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道德在整个问题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一些作文表现出的学习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和能力是改变世界的钥匙;然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作文中将知识囿于文化知识的范畴。强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良好品德 的养成,只关注学习成绩,几乎无人提及道德品质的提高、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

4.易于塑造

中学生处于认知水平的发育期,尽管上述研究发现当下中学生价值观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但是应该认识到这只是中学生在人生发展历程中的必然经历,经过合理引导,价值观中的不合理因素是可以被逐渐转化的。

在后续研究中,为了验证教师合理引导和有目的培养对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笔者在另一所初中(三中)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针对同样主题写作文;同时,有意识地让教师有关“富二代”话题进行引导,并允许学生借助互联网 搜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家庭作业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网络上搜集更加丰富的资料来辅助认知;此外,教师的引导又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方向。研究发现,在教师指导和网络信息的干预下,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表1统计了两所学校在部分节点覆盖情况的对比情况。

在一级编码 的节点分 析中可以 看出,后者(有教师引导和网络信息搜集)无论从单个节点的覆盖数还是总体节点个数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同样一个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和丰富了,在道德层面上思考问题的节点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一现象说明经过合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整体思路从认识“是什么”转向解决“怎么做”。创新的观点覆盖更多,表示他们更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宽容”、“知错能改”等新节点被提出,说明经过合理引导后的学生更能包容他人的过错,价值观表现得更加合理。

五、塑造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三点思考

1.提升学习成绩与培养思想道德不可偏废

在材料收集中,不少教师谈 及,虽说素质 教育已推行多年,但不少学校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抓成绩轻思想问题比较严重。初中生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初中教育不可仅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做事。

2.价值观塑造与引导要注意因人而异

价值观的形成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个体受教育情况及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前述研究资料中不难发现,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价值观维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中学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可塑性极强,易受外界影响。教育 工作者要注意观察、了解个体 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塑造。

3.要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孩子不成器与家庭、父母教育有关”,家长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通 过交往和交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形成正确价值观,锻炼孩子勇敢自强、积极向上、勇于承担的人生态度。

六、结语

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 和中文关 键字云图对中学生作文进行了质性分析,并依据作文中析出的节点,分析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发现目前中学生价值取向存在功利化、情绪化和易于塑造等特点。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和表现形式均呈现多样化 的特性。仅从中学生命题作文入手,通过分析作文的观点来归纳其价值观特性虽然是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但也不能排除其有失片面的可能。因此,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进行多种策略的价值观评价,以实现研究方法的相互印证和比较。

摘要:通过对初中语文写作的质性分析并结合量化的中文关键字云图,分析了当下初中生的价值取向及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为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当下初中生的价值取向基本端正,但也出现人生追求功利性、重文化轻道德、认知偏情绪化、易受干扰发生变化等问题。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塑造合理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作文教学中, 要么千篇一律地传授写作的技巧, 写作方法;要么一味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 周周写周记……长此以往, 学生觉得写作文非常痛苦, 写的日记、周记也是东拼西凑, 蒙混过关, 写出来的作文更是“文不成文”。并且, 由于学校都顶着中考升学的重重压力, 为了考出好成绩, 初中语文老师们更是在中考语文分数中分值占比较大的作文上面绞尽脑汁、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中考前几个月, 对学生们进行强化训练:叙事类、人物类、绘景类, 甚至根据历年中考作文题目类型进行“猜题”, 让学生们提前做好准备。学生们在课堂外面更是“押题”成风, 更有甚者直接将作文辅导书中的优秀作文全篇背下来。这样纯粹地为了考试而写作, 其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 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易让当代初中学生接受的写作教学之路, 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探讨

写作并非难事, 可是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就难了, 对于一名文化知识刚刚起步的初中学生来说, 更是难上加难。因此, 一名好的作文老师, 一套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师应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升学考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只是一味地强调写作的技巧、章法。而忽视了写作的真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学会用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方式, 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理解和欣赏能力。如果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能够走出“应试”的紧箍咒, 明确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正目的, 那么写作教学之路便成功了一半。

(二)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得好,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就要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初中学生,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 他们对很多事物或者社会事件都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语文教师可以将枯燥的作文讲解课堂, 穿插进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情景剧模拟、剪报比赛等等, 让学生们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上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这样, 既能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重要的是培养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写作教学体系。

1. 巩固基础, 循序渐进。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基础, 不然就像是没有地基的建筑, 变成了空中楼阁, 写作亦然。大家都知道, 文章是由一个个的段落组成, 而一个个段落是由一句句句子组织, 而句子是由一个个词汇组成, 而词汇则由一个个字组成。因此,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 首先得基本功扎实, 从简单的字、词、句, 到难一点的段落、章节, 每一个环节的都要掌握得十分牢固, 来不得半点儿马虎。

2. 增大阅读量, 增加积累。

多读书, 是一个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从书中享受文化的乐趣, 欣赏知识的魅力, 增长见识, 拓展眼界。当然, 阅读的同时, 更要勤于思考, 记录, 将好的词汇, 优美的句子, 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 日积月累, 便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项漫长而庞大的工程。因此, 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3. 走进生活, 培养灵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 写作的灵感正是来自于生活,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体验生活。

4. 重视作文修改环节。

在学生写作时, 教师可以放开手, 任学生自由发挥, 但是完成之后的修改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与学生之间, 互相修改, 互相评价的方式, 让学生们自己找出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 扬长避短, 共同进步。

总之,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系统工程。要想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要从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兴趣, 并且组织系统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辅导, 将理论方法落到实处, 便一定会收获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陶丽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初探[J].教学研究.2010 (1) .

[2]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 篇10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经常听到学生说:“写作文真难!”诚然, 对教师来说, 最难教的就是学生作文, 因为作文是自由发挥的题目, 没有约定俗成或者固有的答案,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语言组织能力不同, 使得其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更不必说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作文形式, 生生的把发散的思维变成了统一的模式, 导致学生作品没有新意,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形成了新时代的“八股文”, 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的写作“假”、“大”、“空”的坏习惯, 让学生失去学生兴趣, 对习作产生厌烦心理、恐惧心理。

一、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对他们感兴趣的事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于内心没有兴趣的事却变现的厌烦甚至恐惧, 写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平时没有写作的兴趣, 考试时更觉得写作是一项艰难挑战。没有写作兴趣, 不想写、不爱写, 时间长了变成不会写就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处境。

2. 写作功底不够深厚。

很多学生在确定了作文题目和要求, 但就是头脑一片空白, 不知从何落笔, 总是有一种“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的感觉, 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找不到突破口导致学生写作举步维艰。

3. 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当前, 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的转型期, 面对着中考压力, 教师大多以求稳为主, 不敢教学生发散思维, 自由写作, 而是千篇一律的龙头凤尾加猪肚的模式, 这种墨守成规的方式固然会保障学生作文形式上符合了一般的写作需求, 却无意中扼杀了学生独具特色的写作才华。

二、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

1. 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生多向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养成时期, 鼓励教育的优越性远大于灌输教育甚至打压教育。鼓励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 我认为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勇于“犯错”。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千篇一律的文章自然吊不起他人的胃口, 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看待世界, 看待人和物的眼光不同, 思维不同, 书写的作品也不相同, 作为教师, 鼓励学生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写作, 哪怕是作品中带有毛病, 教师加以指导修正, 势必会有利于学生写出新颖的、夺人眼球作品。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现在的作文命题形式是一般给一段材料,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取角度作文, 选材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具有拓展效果。

2. 培养写作兴趣, 注重因材施教。

论语是学生接触初中语文的开始,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于不爱写作或写不好的同学也要保有耐心, 循循善诱的指导, 激发学生心底的写作热情。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 长短不一”学生的学习及写作能力不一致, 教师若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优生吃不够, 差生吃不饱的现象, 久而久之会时学生因落后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 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特点,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3. 重视阅读, 积累素材。

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采飞扬的佳作源于深厚的文学底蕴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是把我们日常所思所见流于纸上。大千世界, 有写不尽的人、物、风景。世间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教导学生平日里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的习惯。拓宽个人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那么, 在写作时文思方能如同泉水般汩汩流出。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心理, 鼓励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写作欲望, 完善其不足之处。带领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生活、走进生活, 于细节处做文章, 时间长久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得到提高, 使学生受益终生。

摘要: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盛时期, 素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的说法, 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权威, 但也足见书写一篇好的文章的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这一板块,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人们系统的传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 优势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萌芽发展的时候, 对新生事物好奇, 对其所感知的人、事、环境等有表达的诉求, 所以, 在初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语文及写作的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发现问题,培养兴趣,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7期, 2011, 04:56-57.

[2]张印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新课程 (教师) , 2011, 09:186-187.

[3]何梅.有效的作文教学之我见[J].成功 (教育艺术) , 2009, 01:21.

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创新研究 篇11

读一本名著, 就是和一个崇高灵魂的对话, 一部好书、一篇好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产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让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为孩子们的未来人生打好了底色。所以, 课外阅读是学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的需要。

课外阅读, 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丰富的素材,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此, 研究新形势下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初中阅读与写作这一课题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往往事倍功半, 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 假话连篇, 缺乏个性化体验, 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 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 毫无灵性可言。

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情况, 我们现拟定几种阅读与写作创新研究方案。

一.阅读方案

1、浏览性阅读 (博览) 。浏览性阅读也是快速阅读, 但它可以不求甚解, 只“观其大略”即可。同时它不受时间限制, 一般用于消遗性欣赏性阅读, 文艺作品的浏览, 读报等。

浏览性阅读训练可与课内讲读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从初中到高中都选了中外名著若干章节, 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原著, 要求可放宽, 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 比较轻松, 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 有很大的吸引力, 阅读速度自然加快, 读后掩卷而思, 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因此, 这种浏览性阅读训练是必要的, 会扩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阅读兴趣, 养成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

2、探究性阅读 (精读) 。探究性阅读从学生个体来说, 应该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 通过提出问题, 调查研究, 分析和处理信息, 达到理解阅读对象的目的;或通过反复的阅读, 朗读, 达到感悟阅读对象的深刻内涵的目的。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注意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宜以自读、自悟为主。常用的自读、自悟的方法有: (1) 学生质疑、解疑。 (2) 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应以博览精读为目标, 使学习者以现代化的开放性的阅读心态, 适应网络信息全方位、高密度的资源特征和呈现方式, 适应信息社会对新一代公民文本表达并兼具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对此, 湖北已经开始在方法上做了一系列尝试, 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 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 并进而开展探究性的网络系列活动。

二.写作方案

1、兴趣主题写作。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选定某一主题进行协作。学生开展主题写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找到各种各样的相关资料, 再进行讨论、整理后展开写作。虽然是同一主题, 但由于兴趣与角度不同, 写作形式多样, 写作内容新颖、丰富。兴趣主题写作, 使学生在各种材料的整合中, 确定了航标, 正象德国基尔中学的网络指导教师科恩说的, 兴趣主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目的意识, 激活他们的思维活力和领悟能力。

2、无主题写作。这里所说的无主题, 主要指教师不给学生指定主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由进行创作, 老师不做任何干涉, 然后发表。

3、情境式写作。利用虚拟现实, 设置写作环境, 让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环境, 通过听、说、看等。进行多角色扮演, 去亲身体验一场活动, 一片风景, 一种感情, 然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4、休闲式写作。利用网络上的BBS和聊天室,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 自由交谈。

上一篇:片段写作下一篇:植被恢复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