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2024-08-12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共12篇)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1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具有课程再创造能力,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课程理念在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各项知识的能力。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课型,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阅读有利于学生加强思想内涵、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 写作中的体验也会促进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将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 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种课型分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系起来, 更谈不上知识迁移和教学方法组合, 导致学生无法学用结合, 阅读流于形式, 写作没有丰富的素材。针对这一现象, 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 提出了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的一些实用策略, 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策略概述

在日常教学当中, 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素材, 并教会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这些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提高写作技法, 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与收获, 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的组合教学策略,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

丰富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材料收集和分类。首先, 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材料收集的重要性, 并制订具体的摘抄标准。其次, 引导学生进行摘抄材料的分类与整理, 比如可将摘抄的词汇和语句按写人类、写物类、写景类、述事类分别摘抄或者在不同类别的词汇和语句前进行不同标记, 方便日后查找;也可按不同的主题将词汇和语句进行分类标记, 从而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记忆。

2.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素材运用训练。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后, 教师还应对积累的这些写作素材的运用进行讲解。首先, 应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文章的写作主旨选择材料, 使写作素材既具有典型性, 能够说服和感染读者;又具有创新性, 使行文的角度新颖而独到。其次, 应教授学生材料的连接与过渡, 包括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过渡, 从而使文章的素材能够自然紧密地连接。最后, 应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详略安排, 从而使文章中心突出, 内容饱满。

3.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成文技法讲解。

在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写作材料以后, 应引导其通过适当的写作技法使文章更为传神。文章的成文技法包括文章提纲的书写、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以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为例, 开头的技法包括开宗明义式开头、概述式开头和描述式开头, 开宗明义式开头即一开始就交代文章的主旨;概述式开头即在开头时交代事情的大致情况, 使读者明白事情发生的背景;描述式开头即通过描述景物或者人物引导读者进入预设场景。结尾的技法包括总结归纳式结尾、抒情启迪式结尾、呼应开头式结尾, 总结归纳式结尾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基本内容和主旨;抒情启迪式结尾, 即在文章最后用形象的语言抒发感情、发出号召;呼应开头式结尾即在文字上或者内容上呼应开头, 使文章首尾圆合。

三、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组合教学应用举例

1. 写景类文体。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为例, 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 思考以下问题:⑴本段描写了哪些动植物?⑵本段的景物描写顺序有哪些?⑶本段的修辞手法有哪些?⑷本文的用词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 学生很容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文章描写了十四种动植物, 包括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云雀、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文章涉及这么多景物却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 反而充满了童趣, 显得生机勃勃, 原因在于运用了多种景物描述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到春天到秋天、从下而上的植物和从上而下的动物, 这些有序的景物描写把多种动植物合理地进行了安排, 使文章错落有致、条理清晰, 充满童趣的语言使百草园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在此次教学当中, 我让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 积累写景类的材料, 并通过阅读过程中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写作时各种素材的选择与安排顺序, 并让学生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景物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塑造。

2. 写人类文体。

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写人类文体的典范, 文中通过对父亲动作的传神描写, 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重点让学生理解特定境下的细致描写的特点, 体会朴实语言表达出来的深情。在欣赏课文的同时, 我让学生学习对父亲动作的描写手法, 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的情感, 从而顺利地由阅读教学迁移到写作教学。在学生领悟文中运用朴实的语言描写动作, 进而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后, 让学生尝试以同样的方法描写身边的同学, 并选几位同学阅读自己的文章, 看其他同学是否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动作描写猜测出是班上的哪位同学, 以评价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掌握程度。从了解所阅读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手法, 到学会用这些手法进行练笔, 再到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交流, 通过此种阅读—写作组合策略, 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此种人物描写法, 并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加以运用。

3. 叙事类文体。

在《最后一课》当中, 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 揭示了小弗郎士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 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2) 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3)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手势结尾? (4) 全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思考以上问题, 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 用简单的场景描写来渲染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通过细小事件的描写来展现大的时代和历史主题, 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围绕主题选取合适的素材。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选择不同时代背景或特定情境, 让学生描述这些背景下人们心理状态和生活细节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用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 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积极探索两者组合教学的策略, 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

摘要:阅读和写作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课型, 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将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对不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本文根据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分离的现象, 提出了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的一些实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夏立宽.初中语文大量阅读研究的策略——“1+3”的课文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1, 2:18-19.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 2010, 7:79-81.

[3]张建红.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微[J].新课程:教研版, 2010, 4:17.

[4]张慧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J].教育导刊, 2008, 5:56-57.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2

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欠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体系。2.学生怕作文,不写作文,对作文毫无兴趣。3.作文教学随意性大。4.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与写作割裂开来。5.学生作文缺乏系统的指导,学生个性化得不到张扬。6.没有安排作文课时。7.对作文的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得不到体现。我们教师有的是经验而且经验相当丰富,但是我们对自己积累的理论缺乏具体的系统训练总结;我们教师埋头于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但是我们抬头看到的是学生写作成效的微乎其微;我们常常面对的是学生习作中“材料撞车”、立意肤浅、语言缺少鲜活的灵秀之气等等;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建立一套系统的指导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习作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绪上的满足。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能够直接促进人们智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教学工作中,兴趣则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钻研,集中精神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方面来说,兴趣则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也会变成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可以说兴趣既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又是学习活动产生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整个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影响是直接的又是重要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学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为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潜质出发,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情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的“点燃初中学生写作激情的策略研究”课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观念,实现写作内容的全方位开放,写作形式的开放,丰富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确立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发展与变化的教育,它是主体活动、民主活动、互动性活动、独立自学活动。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解放学生。

2.发现教学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感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他甚至要求小学生也都要能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成为一个“发现者”。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学习是一个积极主

6.开展教师评讲、小组评讲、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家长评价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评讲活动,让学生在评讲活动中感受写作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7.教师写下水作文,示范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从而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8.上好诗词赏析课,让学生模仿尝试诗词创作,体会创作过程的乐趣。

9.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思路整理。有效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提高写作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0.每周一节的作文课课堂流程。如何上好学生喜欢的作文指导课。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文献法:课题实施前查阅资料,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作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

3.行为研究法:在教学中边实践边修改,逐步完善。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撰写研究报告。5.对比分析法: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角度,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明确做法的科学性和改进措施。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2018年8月——2019年9月

(一)立题阶段(2018年8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讨论确定课题,依据课题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各实验教师制订计划,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二)课题启动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由课题负责人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组织课题研究成员走出校门去学习和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素养。

阅读教学研究书籍:《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赵明仁 著)、《跟孔子学教书》(周勇著)等,学以致用,掌握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指导对课题的研究。

阅读实践指导书籍,曹文轩中考作文训练(新课标)(曹文轩作文训练丛书)、初中课堂自主作文训练丛书、武汉王建军老师新近推出的系列丛书《创新作文训练序列》、吉林天桥岭中学校本课程《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教材》等。了解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及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确立课题具体研究点。

(三)课题实施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7月)

1、筹划设计(2018年11月)

1.整理优秀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编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10前完成)

2.编辑《初中生优秀作文集》。(2019年10月完成)3.制作文课堂教学实录精彩案例光盘(2盘)。(2018年10月开始)

4.以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抓手,培养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成长一批科研型教师骨干。最终让学生中考作文有自质量,有亮点,出奇制胜。

十、课题领导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刘明

副组长:杨聪 2.课题实验小组

长:张贵军(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杨远贤 办公室主任:李才能

办公室副主任:秦文欢

刘国红

资料组组长:李洪富

资料组副组长:洪婧

付娥

李梅梅 实验教师:刘明

张贵军

杨聪

杨远贤

刘国红

李才能

秦文欢

李洪富

洪婧

付娥

李梅梅 3.课题研究分工

张贵军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与具体工作安排 李才能负责相关活动策划

李梅梅负责活动图片的收集与整理 李洪富负责活动工作简报的编辑与撰写 秦文欢负责活动资料整理与记录

刘国红、杨聪负责《初中作文教学研究》一书的编辑筹备工作

洪婧、付娥负责《初中生优秀作文》一书的编辑筹备工作(刘明协助)

杨远贤负责堂教学实录精彩案例光盘录制筹备工作(李才能协助)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初中语文;写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一直以来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而科学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所以本文就初中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初中的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法普遍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教学因为授课方式机械、呆板,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效率就大打折扣。

2.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托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考试”为中心,辅以中考作文的手法来进行写作教学。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喧宾夺主,在授课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写作教学,这就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授课知识点,不能对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体会,这会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极其平淡无味,缺少自己的真实体会,长此以往,会制约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自主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的话,你就会去深入地了解它。所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写作热情提起来了,才能谈后面的写作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地进行讲述,而是广泛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沟通中学习对方的优点。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是每个老师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听课,从而对课堂讲述知识的接受也就更深,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提升。

2.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写作源于生活,所以要学习好写作,就要求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当中,去感受大自然,让学生通过感悟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点滴,才能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更有韵味,更有生命。让学生去自主观察大自然,自主去体验生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写作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师所传授的写作技巧便写好作文,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多让学生观看一些综艺节目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如《百家讲坛》《动物世界》等。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加丰富他们写作的内容。初中生往往因为中考的压力而无暇观看一些课外书籍,整天埋头苦读课本知识,这会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积极倡导学生多多观看这种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书籍和综艺节目。

4.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热情。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和努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些人虽然很有天赋,也非常努力,然而却未能取得成功,究其根本原因乃是他们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者是研究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写作时全身心地投入,对写作主动研究,比如这句话这样表达跟另外一种表达哪个更好,哪个更适用于现在的情境,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教学中,许多初中教师仅仅是对学生的作文本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没有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批注,学生拿到作文本后,看到分数情绪也就一下子低落或者是高兴,过后把作文本合上就完事了。这无疑让作文批阅失效或者低效。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语文老师就应改变自己的作文批阅习惯,在批注学生的文章时,不仅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其中的语句进行详细的分析指点,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批语进行积极的研究,比如,为何这段话不能这样写,而是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主动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写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不但能够使人眼前一亮,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提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写作中创新思维的注入,能够使文章更具吸引力,使文章不再平淡如水,不再中规中矩毫无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千篇一律的文章,让学生的文章更有灵动性。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策略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大自然,去感悟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些综艺节目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策略

写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将客观世界与真情实感描绘与表述出来的心灵劳动,学生写作水平直接反映着其语文素养的高低。平时没有积累起丰富语言经验的学生难以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表达流畅与准确生动,甚至有些学生会陷入无话可讲的写作困境。

一、挖掘读写结合资源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指向读写结合,以达到读写互利共赢的目的。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则可以采用分解总教学目标的方法将其化整为零,学生集中一个时间段训练一个写作要点。这样的读写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技巧加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与学习。以《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为例,学生通读完整篇文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整篇小说的情节发展以及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模仿原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故事续写,学生可更换小说叙事角度,也可以增续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一种教师利用现有教材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写作材料的获得与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引导学生学会体验

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个性的蓓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个性加以关注,并以有意识强化培养的方式帮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花朵。阅读正是培养学生个性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升华情感引发睿智,还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感受或体悟再现出来的过程就是最初的表达;学生通过阅读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并进一步联想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同或类似的经历,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阅读体验的拓展与丰富,而写作就是学生将自己心理上的共鸣与拓展内容记录下来的过程。教师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无疑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情感素材与材料素材。

三、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想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需引导学生多多借鉴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材料的选择,即将阅读文本中的写作示范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鉴文本的语言运用、写作构思及写作手法,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来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宝贵的写作素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只有将学生个性思想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可自由诵读或圈画文本中的出色片段,还可以针对典范文章进行评注与赏析。以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在阅读的同时标记出文本中作者刻画父亲“背影”的语句,之后再根据这些具体的语句为学生提供正确使用相关词语、语句、语段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通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以及如何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息息相关。对此,教师需精心设计写作教学,进而为学生再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引作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都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实现语文读写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语言方面,教师需帮助学生明晰不同语言风格及表达方式所代表的不同文本思想与情感,进而实现对文本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学生除了要对自身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把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到文本中去感悟作者使用不同语言的创作动机。

五、利用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成绩,因此教师只会安排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文本以及大量应试所需的写作训练,学生难以通过这样的阅读写作教学模式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独特的体验。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以促进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学生在扩展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当然,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不应当是盲目的,教师对此可以给出一定的指导,如在议论文之前可向学生推荐有关论据方面的书籍或文章,学生在正式写作时就不会感觉到难以以理服人了。

六、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提出了挖掘读写结合资源、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利用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再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悟性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娟.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徐青.基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初中阅读教学案例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3]马福海.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考——“以读悟写”[J].语文学刊,2013(13).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5

摘 要:目前初中生语文写作中面临很多困境,许多学生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初中语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有很深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将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景的特点和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写作;情景教学;质量

1、引言

写作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占重要比重,它是学生对于周围所熟知事物的理解、感悟并书写的过程,而写作素材也多是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教育者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的感悟有重要影响。

2、初中写作教学问题与分析

语文先是一种人学,它是人们对人、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写作是最终成型这种感悟。所以,写作中最能显示学生写作能力的便是对情的理解、理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课堂是以僵硬授课为主,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或是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统一性和标准化,不能很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引发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和启发性的课堂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理解能力,而写作能力中就需要学生对于事物的敏感和感悟。

其次,在教学中,把写作培养与其他方面教学分割,缺乏语文整体的联系性。例如,教育者重视阅读理解部分,却又忽视阅读对于写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把阅读中的好句好词,更为重要的是阅读中作者的写作模式和思想精华感情迁移进写作教育中,导致学生写作中无素材可写或是根本从外部选取素材,无法把所学课文迁移到写作中,造成阅读和写作断层,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是也是写作思想的部分体现。所以,教育者在平常的上课中就应注意开发培养学生思考感悟能力,多角度的辐射,尊重学生的合理的不同意见。把语文教学看做一个整体,注重内部的融合性,从阅读中找寻素材的积累和情的感悟。

3、初中语文写作中情景教学

3.1、语文写作情景教学的特点

情景教学中意境把握是写作基础。意境不是简单的场景的描述,而是经过思想和情感的加工形成的文学中的意境。它与普通的叙述不同的是在其中中加入了写作者的意象,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移情入景。现实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人们对生活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一个表象,这个表象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人脑主动性加工而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转化成文字的时候,可以采取实境转述,简单朴实;可以采取虚境转述,或明艳轻快或气势磅礴。

在意境把握后,就要进行情境的加工。比如,古代人们对于柳树的描写。贺知章在《咏柳》中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中表现了贺知章对于柳树的喜爱之情。而白居易在《青门柳》中又是这样描述:“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显然一派离别伤情。所以,景物的描述,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作者移情过后的形成的独一无二的体会。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作文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在教学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体会把握自己的感情,产生景与情的联系。

3.2、语文写作中情景教学的运用

写作情景教学的第一步是导入情境。在确定一个话题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如何写怎么写提出建议。在导入情境中可以运用多种资料,比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素材。其中文字资料的使用是最普遍的。在其中课文得使用是最便捷,课文是精心挑选而出的是现成的导入材料。除课文外其他文字资料可以来自书籍或是网络资料。在资料使用上,要注意观察和体味作者笔下的塑造的景、物,进而引发读者共鸣。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是最直观最形象的表现,它可以给读者直接带来心灵冲击和形成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合理的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导入情景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情景内涵,形成情境。首先要确定本次写作题材如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或是以人为中心或是以物为中心或是以景为中心等。在确分析后要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带入情境,在原有的情境下发散思维创设新的情境。

在导入情境和分析情境后,就要解决如何写出情境的问题。写出情境,就是如何写,如何安排结构顺序,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抒发情感,情理景结合。首先,写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最常见的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这种叙述模式是比较好组织的,但是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也会给人眼前一亮。好的顺序安排会使得情节饱满,故事和故事的连接顺畅,读起来一气呵成,不突兀。除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是主要的叙事方式。在大体结构安排后,就需要仔细揣摩用词,力求用词简洁而优美合适。不能乱用或滥用歇后语和成语,避免望文生义现象,比如万人空巷、七月流火等成语的使用。在书写情境时要对情境做到胸有成竹,三思而后行,始终围绕主旨展开情节。

4、结束语

情景教学是写作训练中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组织作文结构,选取题材,遣词造句,让学生理解情境创设的内涵。只有通过多角度多种模式的结合,才能最终提升学生写作功底和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篇6

一,审视生活,寻找写作源头活水

老舍先生说:“到生活中去,那里有语言的宝库。”“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学生天天与生活相接触,却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平常在家里吃、穿、用皆由父母照料,在学校读书、上学皆由老师安排。他们也许知道父母下岗了,但未必知道其下岗的真正社会原因;他们也许知道商场里假冒伪劣产品多了,但未必知道其猖獗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些东西無需他们去思考,这也就是他们接触生活却又不了解生活的原因。然而写作文要反映生活,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

二,勤于练笔,提高表达能力

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这话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有喜、怒、哀、乐,这种感情的变化可能稍纵即逝,就算你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事,但手中的笔可以把它们统统记录下来。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从写笔记入手,把每天自己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记在笔记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又可以锻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感情,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用嘴巴把感情说出来,这是运用的口头语言,而用笔记录下来就大不相同了,因为记录的过程是对语言不断加工的过程,是对思想不断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感情也非常丰富,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确实是件难事。也正因为其难,所以更要求学生知难而进,在写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有效阅读,奠定写作基础

阅读服务于写作,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不好,其实是阅读不好。”“阅读不好,作文也不会好。”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一不是广泛涉猎,“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杜甫之所以“下笔如有神”,这与其“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读书破万卷”是密不可分的。高尔基说:“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可以说,阅读是吸收、储备,写作是倾吐、输出为此,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呢?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并不等于一遍遍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入地思考,深刻地领会。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的读书经验,“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而“择要吸收”则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

(二)朗读与背诵相结合

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裨益。

其一,这些文章是可以“发酵”的知识,它将成为学生今后阅读的参照,通过比较、鉴别,得以触类旁通;它还将成为学生写作的资本,通过模仿、摘抄、变通,融进构思,深入笔端,使文思泉涌。

其二,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

(三)摘录与评析相结合

学生在阅读中,既要善读,也要善评;既要动脑,也要动手。可以采用摘录(指用摘抄、剪贴等方法精选阅读材料中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与评析(指用日记、读后感、演讲等形式对阅读内容、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相结合的方法,做到读记合一,读写合一,方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审题立意,提炼素材

在写作中,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就要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一)审清题意,精选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之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立意深刻,推陈出新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文应该主题明确,观点清楚。评价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首先就是要看作者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即立意是否深刻。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策略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世界,表述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 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把二者结合起来,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 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笔者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1.给学生以适当的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习之余,把一些有益于学生的书籍借给他们,让他们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知识储备,这样,在作文之时便会少一些“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了。当然,给学生提供书籍也要注意教学的需要。比如,在教学说明文之前,为学生借一些介绍比较常见的动、植物的书,那么学生可能就不会觉得写不出深度了; 写议论文以前,就给学生介绍有关论据方面的书, 学生在作文之时便不会觉得难以以理服人了。

2.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利用“每日一言” “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名人名言、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经常举办读名著写心得、征文评选、手抄报比赛、参演故事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表达想法,表现才能,在活动中不断积累体验,从而更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 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泛读,学生可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 也能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 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方面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初中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3.充分挖掘教材范文的作文示范功能

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就是作文课,极其鲜明的表明了阅读应当服务于写作。无论是立足于片段,还是全篇,教材范文都是极好的写作范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构思,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一定别忘了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的选材,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起联系,发掘类型题材,触类旁通,这样,无疑会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许多宝贵的写作素材。

三、重视讲评,成功激励,让学生成为作文讲评的主体

作文讲评本来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它应该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可与作文割裂开来,在作文讲评中,谁是主角呢? 笔者认为学生应是作文讲评的主角,那么,教师在作文讲评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中应当是作文讲评的组织者。

1. 读作文。先读自己的作品,挑出文中的错别字,对病句进行修改,再读别人的作品,帮助别人修改字词、语法、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作文中的精华,使之变为自己可以使用的材料,这样的阅读, 学生的兴趣是很大的,因为他们所读到的人和事就在自己身边。

2. 谈作法。要求学生在班上谈自己作文的思路,选取了哪些材料,表达了什么观点或主题思想,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自己的谈论,学生在作文的方法上又前进了一步,写作能力愈来愈高。

3. 讨论。通过读和谈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包括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及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鼓励学生“挑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力求具体、实在,杜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做到一针见血, 引起共鸣。不同的文体应注意不同的讨论重点,记叙文重点讨论记叙材料的安排、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语言; 说明文应重点讨论说明的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应重点讨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有说服力,论证方法是否恰当等。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作文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主,要以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分享表达、让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为原则。”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中学语文教学是以考试为目的,考什么教什么,这样的状况下会直接抹杀中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磨灭学生写作生活化的思考能力,失去原始创新能力,导致学生仅是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却写不出好的文章。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改变教学思想,反思教学现状,积极地探讨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写作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情感匮乏、内容空洞,就是因为学生见识少,犹如井底之蛙。我们应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生活。如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布置作文要求,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学生刚开始进行写作时,大多数不知从什么角度写,认为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并没有任何新鲜事物。这些情况是因为其并没有认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从而写出内容精彩、情感丰富的作文。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使作文教学回归于生活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随身携带小笔记本,把生活中观察的事物、阅读的感受、倾听来的话语及所思都记录下来。

二、激发情感,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作文就会劲头十足。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意志之后,其写作状态、写作情感以及写作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目的和意义———写好作文有利于我们与别人交流、交往,这样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如果单纯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说习作是多么重要,效果不会很明显。教师更应该从生活中抓住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导学生,激发其兴趣。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学校或者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后,我都会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描述,动笔写一写。进行一次命题作文,从生活中得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

三、讲解写作技法要精、准

在平时写作教学中,要适当地加入写作技法的指导。写作知识的教学要力求精、准,要教会学生更好地利用材料表达主题内容,要能够体现出写作者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最基本的一些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象征、比兴等写作技能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事物、产生联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要建立在精确、鲜明、生动等基础之上,再提炼个性化的语言,最终形成自身独具一格的语言表达风格。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炼字炼意,化用古语、成语,积累生活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力求原汁原味。

总之,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利用轻松、愉悦的情景来勾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联想来抒发出内心的世界。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限制因素,路径

随着新课改背景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也开展了改革与创新,微写作模式也悄然兴起。特别是在2014年,我国一些省份地区在中考时,出现了微写作内容,例如仿写、漫画内容描述等使得微写作越来越受到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寻求合适的提升路径,促进微写作教学发展。

一、微写作概念及特点

微写作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的是微型写作。其相比较写作来说篇幅更加短小。但是,其与写作之间还有很大的区别。写作更加注重的是文学方面的创作,其需要处理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微写作则并没有将这些内容纳入其中,其仅仅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考查的一种方式。微写作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其在理论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界定,但是其表现形式则是非常明显。

首先,微写作具有“微小”的特点,学生所进行的微写作一般来说篇幅较为短小,类似于小作文的形式。其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于片段的描写更加深化。其次,微写作具有“简单”的特点,其与传统的作文不同,没有作文各种条件、格式、关系等内容的复杂性,其仅仅关注的是学生语言的应用,以及一个片段的描写程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集中拓展。第三,微写作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其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进行随时调整,能够有效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帮助学生展开精炼语言的书写活动。

二、微写作教学实现路径

1. 确定微写作的基本形式

微写作的基本形式应当积极借鉴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方式,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对课文中一些语句或者字词的“勾画”与“圈点”,或者对一些优美的语言或者引起心灵共鸣的、给予精神震撼的文字简单批注,将这一形式与学生预习和自学融合,就可以作为微写作的基本方式,即学生可以利用课文进行微写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应当突出讲述其中的重要写作技巧或者具有特点的语句,并训练学生对该写作方式或技巧进行模仿,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微写作素材或方式,不断提升微写作的外延和内涵。比如,笔者在微写作课堂正式开始前,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创作课前导语,并在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主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扩写或者拓展写作训练,让学生们根据相关情境随堂发挥,将所想所感表达出来。

2. 形成微写作的教学流程

首先,微写作的教学流程应当是完整系统的,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微写作作品应当经历以下几个教学流程:预备阶段,即学生收集材料、整合内容的过程;构思环节,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写作主题和内容;写作阶段,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创作;修改环节,教师帮助修改或者学生自主修改;交流过程,即师生、生生交流;反思阶段,即学生对自己的微写作效果进行反思。其次,微写作的教学流程还可以是依附型的,也就是将微写作与阅读课、大作文写作课、语文综合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际的情景中展开写作,并在教师的指导和修改下,提升微写作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当在处理班级事务或者宣传相关文件时给学生提供微写作的机会,比如进行微评论或者微故事创作等,提升微写作教学流程的规范性和个性化。

3. 形成微写作的基本课型

首先,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教授基本写作基础、写作技巧后应当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微写作训练,比如每周一节写作实训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优秀文章,深刻掌握相关课文内容,并不断借鉴其精髓内涵。其次,在进行微写作训练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微写作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使微写作的文章有血有肉,并变换多种文章形式,比如微小说、说明信、通知、留言等,丰富学生的微写作格式,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和内容。再次,教师应当积极加强对学生微写作的修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微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展开个性化的教学,针对学生微写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巩固训练,并积极开展课后辅导。第四,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应当在每半个月安排一次专项的辅导,提升学生微写作的技巧。

初中语文写作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要对微写作进行灵活应用和教学,让学生通过微写作的方式有效提升自我语文素养,让学生的综合语文技能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2).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0

1. 营造“乐写”的微写作气氛。前苏联的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学生情感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当这一点应用到微写作的教学过程时, 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境, 营造“乐写”的微写作气氛。具体的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应当微初中生选择合适的写作用笔记本, 让它能都第一感觉便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第二, 要在教室的环境上做好工作, 同样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 教室的外部走廊也应当做好充分的利用, 全方位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写作积极性。

2. 微写作的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营造合理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外部因素, 如果想让学生长久的维持这种积极的写作态度, 更关键的还在于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 即主动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在写作的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便是合理的命题选择, 合理的写作命题可以彻底的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微写作教学实施途径多样化策略

1.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微写作。在正常的初中生活中, 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起度过的。具体到初中语文的学科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60% 都是通过课堂阅读的形式来完成的。因此, 初中语文的微写作教学如果想要得到效果,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做到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写作的内容, 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的重要要求。

2. 在生活实践中实施微写作。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应用到写作的层面上同样如此, 对于写作来说,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在微写作的教学中逐渐的渗透生活, 做到写作源于生活。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 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 并写出心得;第二, 督促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知识积累;第三,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的记录和整理, 养成写作的习惯。

三、微写作教学评价与反馈的策略

1. 教师的批改和反馈。任何教学过程如果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 教师就一定要做到及时的评价与合理的教学反馈。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微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也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批改和反馈。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及时的批改和合理的反馈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微写作的方法, 并且督促学生根据这些正确的评价努力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 做到师生之间的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应用到具体策略上,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微写作的教学时, 为了实现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 就一定要做到师生平等, 语言交流。教师一定要做到平易近人, 千万不能把自己放置到学生不能触及的高处, 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自己是在同一个高度, 能够轻松的与之交谈, 提出问题。而不是想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 学生往往惧怕教师, 及时有问题也不能和不敢及时提出。从微写作的写作命题的角度上说, 命题一定不能全部由教师来拟定,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 他们有强烈的表达自身意愿的想法, 因此, 在微写作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 让学生自由的发挥, 写出自己的心声, 自由的畅所欲言, 这样学生不能能够及时的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2. 学生的互评。根据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规定, 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这样的要求:“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自我反思。”为了更好的执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初中语文的微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具体的说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和审阅。从实际上的初中语文课堂的微写作教学的角度出发, 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赖于语文教师的合理讲解和及时评价, 更重要的在于,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的实施, 这一点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做到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资源共享,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微写作水平。

3. 家长的关注和评价。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教学的评价不再只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问题, 它应当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之中。具体的说就是要求家长也一定要起到学生课堂教学的评价系统当中。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育目标的实现, 光依靠学校是完全不够的, 一定要做到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管理才能实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时间除了在学校内度过之外, 就是在自己的家里和亲人一起度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儿童的性格是随着父母的性格而形成, 也受父母的影响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处在身心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来说, 父母是最能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因此,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的父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章熊.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 2006, (10) :3.

[2]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5) :30-35.

[3]邓彤, 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9) :38-45.

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微写作作为一种新的写作形式开始出现在初中语文中,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生活性较强,尤其在新媒介的发展背景下,做写作成为日常生活中交际所不可缺少的,学生相对也是较为感兴趣的。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微写作已经开始出现在语文的考试中,同时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

一、营造学生喜见的微写作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有着恐惧感。而想要学生写作就必须有着一定的兴趣,能够主动的深入的去探究,将自我情感融入进去,进而写做出真实的内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期,他们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对此,笔者在教學中尝试营造一定的学生感兴趣的氛围,借以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促使学生想要表达自我,进而形成一定的写作。我们知道,微写作篇幅较小,很适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等,也较为适合教师“导情”引导学生短时间的表达等等。

诸如: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就自己的喜好准备笔记本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内容,营造一种做写作的氛围。鼓励学生养成记录、微写作的习惯。如:有的学生将微写作作为日记每天进行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自己对某个事物的感悟或者思考等等。将微写作逐渐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爱屋及乌”,通过记录自己的喜好而爱上微写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微写作的习惯。

二、设置自由、开放的微写作命题

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比较鲜明,新背景下倡导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个性特点的张扬和可持续发展。就初中语文写作来说,兴趣是开启学生写作之旅的钥匙,其路程如何关键在于写作本身。我们知道,做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其明显的区别在于篇幅性,共同点则是命题性。所谓命题指的是写手写作的方向。过去写作教学时,教师往往设置具体的命题,诸如:我的奶奶、我最难忘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人等等,固定学生的思维。新背景下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多元性发作,而学生本身是个体的,想要他们持续性的发展,就应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以自由、开放的命题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愿意记录等,不拘束命题,促使学生讲微写作成为自我交流的一种。同时,开放的命题能够给予学生思维的空白,便于学生下笔。

笔者在做写作教学中,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将其穿插到阅读中,深化学生阅读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诸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时,笔者以阅渎文本为基准设置做写作练习:想象一下小孩子说完话之后的情景会是什么?结合当前的社会就阅读文本内容你想说点什么?以这样开放的命题出现,拓宽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的写作。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微写作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做写作的教学有效性。

三、开展微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不同于其他的学习,它不仅需要学生学习而且还需要学生情感的融入、情感的体验等等,更多的是注重实践。在微寫作教学过程中,较多学生的写作难题是不知道写什么,严重的缺乏实践活动,总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可记录性。对此,笔者认为,单一的让学生去观察和刻意的生活不如为学生创造可写作的内容,即:开展系列的做写作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写作的内容,进而学会记录生活等深化自我的做写作。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做写作实践活动,借以来推动学生写作体验和感悟的生成。诸如:开展课前做记录活动,即:运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讲,其内容不限,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也可以是新闻事件等,但要求是需要将自己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为学生的微写作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就某个观点形成自我独特的分析角度,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做写作;再如:举办班级小报,让学生做记者和编辑每天就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新闻、热点问题进行篇幅短小的写作,报道出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等。

“做写作,大文章”。有效的做写作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态度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在微写作教学中应摒弃过去的“制度化”、“模式化”教学,以创新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我手写我想”,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逐渐的让学生爱上做写作,并将做写作作为自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以微写作教学来改变语文教学,彰显写作的艺术魅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写作策略中初中语文 篇12

当今社会, 是否具有最基础的写作技能, 不但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而且关系到这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能力及发展能力。对于当代人而言, 写作既是表现自我的需求, 也是工作的需求[1]。一旦走出校园, 开始迈入社会, 便会发现写作的用途很多。例如研究需要论文写作, 作家需要编写散文或小说等。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对我们而言非常必要。国家教育部尤其关注基础教学阶段的写作, 也正因为如此,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清楚表明:“写作是指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语言交流及书面陈述的主要方式”, 且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育中, 教师也应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视为初中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策略

1.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的练笔活动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高效的课堂, 既要具备良好的开头, 也要具备令人回味的结尾。然而,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写作教育中, 大部分语文教师通常忽略新课程后面的“巩固练笔”环节的设置。所谓的“巩固练笔”, 即为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设置的课堂练笔。在具体的语文写作教育活动中, 课堂练笔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础方式[2]。基础概念的产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等均与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 难以分离。

2. 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以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重视学生校内的阅读积累, 以不断丰富中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 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对于学生而言, 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知识及技能水平, 增长见识。根据相关资料得知, 朱永新教授大力倡导的新教育实验, 提议学校应正确引导及帮助学生在就读的时间内至少阅读一百本的课外书, 认为使学生在人生的最早时期阅读一些具有名人名言的经典著作, 积极和大师们进行交流对话, 与人类最

优越的文化财富、遗产进行沟通, 是学生人生中的最大财富。每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即为其阅读史, 且全民的阅读水准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因此, 正确引领学生阅读较多的经典读物, 在完善其人格与心灵, 且引领其迈上光明之路的同时, 也为初中生的语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知识, 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质量。

3. 促使学生亲身体验及用心写作

作文来源于生活, 其灵魂便是真实。学生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语文课堂, 才能真正发现生活。感情是文章写作的重点, 也是表达的难点之一。学生的感情到达一定基础后, 才会迸发写作的欲望, 才能畅所欲言。生活是最真实的体验, 组织各种户外活动, 固然能使学生亲身参与, 享受其中的乐趣, 但周围的事物均能随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初中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些良好的机遇, 大胆开展学生的写作指导工作。比如, 天色阴暗、雷鸣电闪、狂风骤雨之时, 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认真倾听, 感受其中的奥妙。随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身的感受。个别学生讲述下雨打雷时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动, 闪电犹如一条条银蛇般。此外, 部分学生讲述下雨时, 其感觉雷鸣犹如雄厚的交响乐, 雨点犹如手指一般, 而雨中万物则犹如琴键一般, 能弹奏出一首优美的雨之歌等。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带领学生外出观察雨后的校园, 安排学生写作观雨后感, 认真阅读每位学生的作文, 看学生的写作质量是否带有感情色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逐渐加深学生的记忆, 使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并更真实地写作自身的感受, 从而加深学生作文的感情色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写作作为一项操作较为复杂、烦琐的过程, 以上几种措施并非独立存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其相互渗透, 依靠众多的专项辅导, 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指明方向, 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写作素材, 促使学生最终在众多的语文写作训练中, 努力将自身的才华展现出来, 不断升华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琴.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2 (1) .

上一篇:扫描原理下一篇:构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