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写作素材策略

2024-10-03

积累写作素材策略(共12篇)

积累写作素材策略 篇1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所以培养学生有一双慧眼, 积累写作素材, 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 从生活的小事中积累, 走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之路, 让学生把作文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做到有感而发, 有词汇可用, 有内容可写, 提高作文的水平。

一、在阅读中, 积累语言, 拓宽视野

众所周知,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阅读教学中有指导作文的因素, 作文教学中有指导阅读的因素, 二者共同承担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一方面, 充分利用教材, 体味课文中的语言及蕴含的丰富情感, 从课内阅读中积累。另一方面, 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我们从三个层面开展读书活动。

1. 进行“主题读书活动”活动

“主题读书活动”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围绕课本的主题推荐一组文章; 二是教师有目的的推荐学生阅读课文中作家的其他作品。由彼到己, 产生情感共鸣, 丰富情感体验或拓宽知识视野。三是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阅读。

2. 推荐书目

此外, 为提高读书的质量, 让孩子真正有些文化积淀, 我校对1 ~ 6年级实行分层推荐图书, 有选读书、有必读书、寒暑假读书书目, 使每个孩子每学期都能踏踏实实地读几本书。

3. 开展学科大阅读工作

结合学科特点, 给学生推荐书目进行阅读, 使孩子的阅读面更广阔。

二、在日记中, 定格“小镜头”, 乐于表达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跳出课堂小圈子, 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正如叶圣陶所说的, 作文这件事, 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学习写作的功夫全在课外, 丰富的知识、阅历、经验、感受, 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曹雪芹说过: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此, 作为教师, 平时就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 并适时指导。因此, 还应重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 让他们参与生活、劳动、游玩、采访、家庭游戏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动脑、动口、动眼、动腿, 让孩子们直接体验生活, 捕捉新形象。然后, 再将这些习作的素材在日记中保存, 使生活镜头定格, 这些素材都是学生作文的材料。

1. 在形式上, 体现一个“美”, 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日记本

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日记本,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图案, 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个好听的名字, 再配上插图。看着就赏心悦目。

每个人的设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培养爱写日记的兴趣, 就先从喜爱自己的本子开始。

2. 内容上, 落实一个“真”, 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

日记就是我们的生活, 就是自己情感的抒发、心声的流露。它的内容宽泛, 可以写内心的世界、可以写事、写物、写景、还可以抒情、可以写想象的、写梦境, 丰富多彩, 什么都行, 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写出儿童纯真的情感。从记日记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思索生活, 表达生活

三、在习作中, 拓宽思维, 学会表达

1. 在习作指导时激发情感, 导之以法

作文教学, 应该有两重意义。一是具体方法的教授, 二是写作情感的诱导。这二者比较, 如果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与推敲, 而放弃思维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如果单纯注重情感的激发, 忽视写法的指导, 那么造成学生在写作技巧与章法上的不足。所以, 我们认识到, 这二者并重, 不能厚此薄彼。

2. 在讲评中指导, 学会欣赏与修改

学生作文前, 老师一般都先进行指导, 然后习作。但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有时也可以先给个题目, 然后再写, 学生成文后, 老师结合学生习作, 在讲评中进行指导, 再一次地拓宽习作思路, 同时在赏析中学会如何去欣赏別人的文章, 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作文讲评的讲评点落在哪里, 要与作文的指导点重合, 相互映照,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评改。

3. 注重激励, 感受成功, 激发习作潜能

( 1) 批语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品味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目前, 我校在作文批改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不写总批, 重点写眉批、肩批, 通过眉批、肩批, 让学生具体地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 哪里需要改进。

( 2) 分数激励。我们知道, 相对评语来说, 学生也注意习作的分数, 特别是小孩子。因此, 在作文评分时, 我们除了“横向比较”外, 还注重了“纵向比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在和自己过去的比较中, 如果有进步, 就可以给高分, 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让基础好的学生, 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 促使他们去努力提高习作水平。我们也很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 倡导加分鼓励。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即使没有优点, 教师可以制造优点, 那是老师一句话的事。”于老师给孩子的作文分数是100, 120, 130, 为什么不能给高分呢, 高分代表的是一种认可。

( 3) 发表激励。作文写出来, 不是只给老师看的。我们认为, 给学生写作动机以最大的鼓励就是发表, 下面谈谈我校三个层次的发表:

A. 班级发表。其一, 是班级出集子, 个人整理出集子, ( 举例) 进行交流展示。其二, 开辟班级的墙壁文化, 举例: 低年级“写话小作坊”展示, ( 展示作品) ; 3 ~ 6个“文采展示台”“我是小作家”等 ( 作品展示) 。

B. 学校开辟“佳作欣赏”专栏, 定期出版, 每学期出6 ~ 8期, 作品来源是各班推荐, ( 展示图文并茂的习作) 。

C. 投稿发表。陈庞宇同学的《雾》发表于《秦皇岛晚报》副刊, 2014第三期的《意林·优秀作文》中, 在“榜样社团”专栏为我校的“尖尖角文学社”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刊发了3篇作品。分别是: 三年一班郭炤烽《可爱的“小闹人精”》、六年二班吴欣怡《我的窃读记》、六年二班于淼《星空下的萤火虫》。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形成内驱力, 促进学生敢表达, 会表达, 逐步提高作文的水平。

只有广泛的拓宽读写的渠道, 才能踏踏实实地积累,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积累写作素材, 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 从生活的小事中积累, 走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之路, 让学生把作文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做到有感而发, 有词可用, 有内容可写, 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素材,兴趣,写作水平,日记

积累写作素材策略 篇2

第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观察烈日,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在马路旁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

第二,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如

“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的游园活动或文艺晚会,及各种节日开展的“献爱心”等演讲或活动,在庆典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秋天,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秋游,留心周围事物,用心记下所见; 科技活动开展的科技制作竞赛,说话课开展得到诗歌朗诵或故事演讲比赛,写字课开展的书法比赛,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拼音拼读比赛、成语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第三,坚持多读书,吸取素材。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我们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它将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总之,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及时记录。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3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拓宽取材范围,为作文服务。

1.鼓励学生干农活、做家务。

如割谷子、小饲养、种花、扫地等活儿,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期在班上举行“夸夸我的好日记”活动,由学生读,大家评,老师参谋意见,然后整理成有内容的片段文章。

2.留心观察生活的动态和静态。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观察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冬天寒风凛冽,感受气候变化;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观察鱼虾的安闲游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观察人们的繁忙景象……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素材就会多起来,作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在兴趣中积累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用泥土捏他们所喜欢的“大公鸡、小汽车、手枪”,只要他们捏得像、有造诣,我都大加鼓励,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广大,“玩出水平”,“玩”出成绩来。春游、秋游、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野炊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如开展野炊活动,在活动之前讲清活动的意图及要求,然后背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开向风景秀丽的地方。首先让学生浏览壮丽的山色、白云深处的人家、山壑里的农田,然后开展故事、演讲、歌咏等活动,接着分小组野炊,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拾柴抬水,切菜烧锅,那场面无处不存在儿童的稚趣,积淀了作文素材。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采博取、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选的篇目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真所谓是“就地取材”。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课外积累的方式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名著及有益书目积累写作素材。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大量的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二是从报刊杂志上剪贴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贴在准备好的资料上,说明资料的出处、时间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资源,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四、在写作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写出来的,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使之思如泉涌,就必须勤“磨”笔杆,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一组组的作文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会更留心,对如何将作文写细致、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慢慢摸到一点门道来。

只要我们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博览群书、勤思多练,素材会越积越多,文章会越写越好。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研究 篇4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深耕教学内容, 强化课内阅读效果。作文教学应首先以教材为依据,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将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清楚, 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材内容更具多样性、创新性和趣味性, 摘录了众多名家名作, 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来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 品味作者情感, 自觉积累文中的相关素材, 并针对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写作练习, 加强对素材的运用。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王二小》这篇课文, 为学生介绍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事迹。他无所畏惧、勇敢机智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写作练习:描写一位你心中的英雄人物。教材中的“王二小”无疑是生动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类似的素材, 然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写作。通过合理应用和组织这些素材, 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2) 开拓眼界, 加强课外资源的引入。课内教学资源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基础,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素材的积累, 开拓眼界, 进一步完善写作素材的积累渠道。学生求知欲强, 充满好奇心, 热爱课外阅读, 诸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 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些课外读物浅显易懂, 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是流传后世的不朽名著。搞好课外阅读,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力求最大程度地吸收其中精华。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善于边读边记, 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并对其中可利用的素材进行摘录, 然后再反复阅读和记忆。

二、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积累生活化素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上述提到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阅读, 获得别人的实践成果, 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距离, 学生在应用这些素材时也不能完全地、充分地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 教师还应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

(1) 组织校园内的教学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应提倡多样化且具有创新性, 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而基于校园学习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设置和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满足。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讲故事活动, 要求学生记录下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新鲜事和内心感受, 还要记录下其他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 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丰富的写作素材。

(2) 组织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拓展学生视野。正如课内阅读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一样, 校园教学实践活动也要向校外延伸, 拓展学生视野, 增加写作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校外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全面, 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挖掘素材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时, 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父母情、兄弟情, 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 增强情感体验, 积累写作素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其次, 要设计相应的写作练习, 增强学生灵活组织和运用写作素材的能力。写作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师要注重研究, 总结一般性教学规律, 多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 将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融入其中,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这既是一个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又是一个发现素材、挖掘素材的过程。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是多元化的, 教师只有善于结合教学实际, 才能真正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季云.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新语文学习, 2005 (02) .

[2]王海鑫.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J].教师, 2011 (17)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 篇5

站在大门口,红花、绿草掩映着苍劲有力的七个大字:镇海区实验小学。往左看,展示窗里展示着我们学校获得的近百个奖杯和奖牌。也展示着实验小学近几年来的荣誉。

走进校园,左边是一块小花坛,再往西,就是一个小凉亭了。那儿长着几棵参天大树,枝叶密密麻麻,把阳光挡在外面。旁边的藤条还可以荡秋千,中间有一圈石凳,里边的藤条全长到了外面。夏天在那儿乘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抬头望,就是陈友德教学楼,它有四层,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在里面上课。同学们打开知识的大门,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走过陈友德教学楼,就到了操场。操场的中央,有一棵超过四层楼,要两个人才能抱住它的树干的梧桐树。操场的北面就是升旗台,台上有一根约十六米高的旗杆,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主席台周围还有四棵柏树围着,像四个士兵,目睹着大家每天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冉冉上升。同学们行队礼,老师行注目礼。每当下课时,操场上有许多学生在玩耍、嬉戏。校园的空中时而飘荡着同学们欢快的笑声。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篇6

一、注重课文书本材料的积累

课文,特别是古文,都是沙里淘金、万中选一的精品,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可进行高度的浓缩,可将其作为典型的论据,或取其一点,以此为基础运用大胆的想象进行再创作。大多数课文后面附有与课文有关的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花边文学”,如果教师不做有机的引导,这些就常常被大多数学生忽略;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将这些“边角料”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名人轶事、文坛掌故、凡人琐事等进行分类整理识记,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上等素材。

一般的政治、经济、科普文章,也要让学生养成“随便翻翻”的良好习惯,积累多了,就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写作时自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当然,平时应多注意积累。不要误解“开卷有益”,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如果阅读只是浅层次的浏览,不去做深层的探讨,如同用水桶去灌一只酒盅一样,流淌的比获得的、吸收的多得多。所以,读书不能漫无目的,应注意方法,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做卡片、活页,可以复印,平时应多积累,功夫在“文”外。

二、积累名言警句

有文采是作文评判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外名言警句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少教师从小学就开始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定向积累,可引导学生把多年的“库存”按照不同的话题,分门别类清理筛选一下,做个素材库“备忘录”。如果没有做这项工作,就引导学生从现在起,积极积累。写作时,从中选用几句,或做题记,或做开头,或做结尾,或用来组织材料,效果一定不错。如下文:

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情暖意。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入感情陷阱。

三、链接名著名作积累素材

近年来,不少学生依托古今中外的名著推陈出新,进行“故事新编”,成为作文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孔明挥泪斩马谡》别出心载地运用独幕剧的形式,大胆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进行改编,放飞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读者带进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中,被学生奉为再创作的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说,名著成了写作的广义上的素材,但绝不能胡编乱造,盲目模仿,必须要有深厚的阅读积淀。笔者认为,要想成功地进行“故事新编”,必须通读一部或几部文学原著,进入其艺术的天地,进行心灵的远游。只有做到融会贯通,化入个性,才能真正把名著这一“梅花的一缕香魂”借来为己所用。

同时,写作时要找到“话题”与名著的气韵相通或相似之处,否则就会不伦不类。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不能说不重视人才,但却被东吴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原因是刘备鄙视年轻人才。重视人才又鄙视年轻人才,生活中这样的现实是否存在呢?完全可以写出一篇针对性强的议论性质的文章。

四、积累素材还要融入社会生活

作文要求“有创新”,首先是材料要新,最近新闻中国内外的焦点时事,材料新,视点高,眼界宽,意义大,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务必做搜集这类材料的有心人,千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作时便可洒脱地面对这些重大热点题材。但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选用的尺寸,最好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名、数据,使之更有说服力。用来作为论据的素材应该进行高度的概括,切勿展开,以免以叙代议,造成文体不明,甚至写成“四不像”;用来记叙的素材要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内涵,进行艺术变形,或夸张重组。

生活中不是没有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慧眼,留心处处皆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善于引导学生,重视积累,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作文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高中阶段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7

在笔者看来, 高中阶段的写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学生的写作技巧, 包含各种修辞手法、整篇文章的构思以及在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然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要写好一篇文章, 学生还需要有着充足的写作素材积累。根据笔者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进行素材积累, 来进行初期的写作训练。很多学生认为, 初中所积累的素材, 足够高中使用了。这种想法是极为不可取的, 学生之所以需要进入高中, 就是要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 同样的, 进入了高中语文写作素材也需要更新, 否则, 学生的文章就会显得稚嫩。笔者认为, 要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积累素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生活着手积累素材

笔者曾经和参与批改高考作文的教师进行过交流, 结合高考满分作文选集, 笔者发现, 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取得高分,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 极其贴近生活, 无论学生写作的手法是高是低, 只要能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就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文章。除此之外, 学生进入高中, 意味着在心智和思想上都趋于成熟, 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 学生应该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更深的认识, 能够从一些独特的视角, 看到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得到一定的感悟。比如, 同样是对于社会中的“老人扶不起”事件, 若是放在小学初中, 学生可能只是斥责这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而到了高中, 学生应该看到这种表层现象下所包含的社会问题, 并能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也是学生应该重点积累的素材。

二、从阅读材料中攫取素材

学生到了高中, 寻常生活中的积累对他们来说略显不够,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主动获取写作素材, 扩大自己的素材储备, 开阔眼界。根据笔者的调查, 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有两种读物, 学生读的最多的自然是语文课本和对应的读本, 其中甄选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文章, 学生如果如果能够通过阅读, 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会有着较大的收获。除此之外, 大部分学生会读类似《课堂内外》的高中生杂志, 这里面同样包含着很多新鲜的素材, 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深化学生的思维。以上是高中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 课内阅读, 获得素材

对于学生来说, 课本才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读物, 同时, 每隔几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就会进行一定的更新, 保证了其时效性。因此, 对学生来说高中语文课本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素材。

比如《荷塘月色》一课中,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就是用了通感的手法, 而学生如果能够将其进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在进行叙事文写作时, 就能使用通感的手法来进行适当的环境渲染, 这会使学生的文章增色不少。同样的, 在《拿来主义》一文中, 学生可以将整篇文章作为自己的素材, 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 将“拿来主义”换做其他论点, 将其中的实例换做其他事件, 从而使得整篇文章增色很多。

(二) 课外阅读, 拓宽素材面

在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素材时, 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首先要让学生买一些高考满分作文选集, 这都是同龄人所写的文章, 对他们来说较容易理解,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 能够明白自己和这些满分文章的差距, 从而在写作时更加注重构思, 甚至可以将这些满分文章进行合理的改变, 内化为自己的文章。2、可以鼓励一些高三学生买散文选集等, 阅读散文, 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 还能提高他们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 让他们的文章变的更有文学气息。3、教师需要在报刊、杂志中选择一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作用的文字, 然后投影在白板上, 鼓励学生对其记背, 在班级中形成积累素材的风潮,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累写作素材 开垦作文沃土 篇8

一、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多记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 它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因此, 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 多想想, 勤做笔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学会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 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感受就越深刻, 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我们生活的空间大至社会、自然, 小至学校、家庭, 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雨雪、一顿美餐、一次游戏、四季变化等都可入景,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 学生写作不是缺乏素材, 而是缺少发现。要积累写作素材, 学会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生活作业”, 每周一项, 主要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之后, 还要想想在这些家务劳动中所受到的启发、教育, 并及时地记在日记本上。到了写作文时, 这些素材就派上了用场, 他们就不会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来”了。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扩大素材范围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 我经常让学生自己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内, 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展评等语文主题活动;课外,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演员、运动员场上的表现、拉拉队助威的情况, 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久而久之, 学生不但从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找到了乐趣, 又培养了观察能力, 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收到一石三鸟之效。

三、在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 丰富作文素材

课外阅读在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学写作文的过程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补充、丰富、扩大了课内的学习, 两者相辅相成, 特别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方面, 有现实的意义。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 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鲁迅先生说过,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由此可见, 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出优美的文章, 必须大量地阅读。只有广泛地阅读吸收, 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通过多读、精读, 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我让学生每天积累四至五个成语, 二至三个佳句。久而久之, 学生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了避免学生遗忘, 我让学生经常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如课前10分钟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佳句集会等活动,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培养爱好, 发展特长, 深化素材的思想意义

学生有自己生活的世界, 更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及自己的爱好、特长。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特长班, 培养爱好, 发展特长, 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才能, 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自然而然地深化了生活素材的思想意义, 提高了作文内容的层次。我一贯提倡学生要多才多艺, 从小要有自己的爱好, 学有专长。为此, 我经常注意在班级活动中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长, 表现自己的爱好, 并给他们以鼓励。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 学生愉快地写出了《我爱做玩具》《我参加了讲故事比赛》《我喜欢画画》等文章。这些作文的思想意义和知识层次, 当然比那些记生活琐事的要高得多。

五、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积累的素材得以升华

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篇9

这只是开头, 学生的兴趣让我惊奇的发现, 马云只是一个引子。过了几天, 突然有个学生, 课下跑来告诉我, 他对这些IT精英都很感兴趣, 只是手头没有材料, 他也不想一直用到李白、屈原、苏轼……而且他很神秘的告诉我, 他们班的学生都很喜欢这样补充人物素材。

这个学生的话让我很振奋。接着, 我以“让我心潮澎湃的一些人”为题, 给他们补充了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的人物材料。学生被他们的睿智、勇气、果敢、大气打动, 因此更有兴趣整理这些材料, 并且写文章用这些材料。这也是我告诉他们的第二个积累素材的途径, 联想、归类整理。

后续的还有很多, 比如做现代文阅读中人物访谈, 关于李宁的文章。学生要求整理李宁的人物素材, 紧跟上邓亚萍、李开复、徐静蕾……这一组华丽转身的典型;学生在家看电视, 看到有介绍福耀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事迹, 然后要求我帮他们整理曹德旺的人物事迹, 紧跟上新东方俞敏洪、海尔张瑞敏……这一组敢为天下先的典型。这些让我看到,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我慢慢发现, 学生的潜力无穷, 只要有心, 处处是材料, 而且鲜活、紧跟时代。这算是积累材料的第三个途径吧, 一颗乐于发掘的心, 一双独到的眼睛, 天下之人、天下大事尽收眼底。

当然, 事例有了, 不能无序的堆在笔记本上, 最好应该整理成人物卡片。积累多了, 这便是一笔财富。现在我的学生都能熟练地动手整理了。以马云为例, 展示一下, 学生的成果。

马云人物素材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创业经历:

(1) 大学毕业后, 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2) 1995年初, 他偶然去美国, 首次接触到互联网。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 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3) 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 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 毅然下海。这个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但他义无反顾。

(4) 创立“中国黄页”网站, 不到3年, 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 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5) 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建立阿里巴巴网站。“弃鲸鱼而抓虾米, 放弃那15%大企业, 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6) 2000“西湖论剑”。马云广发英雄帖, 召集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的王峻涛等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 在美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

(7)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 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

突出贡献:

马云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 阿里巴巴的使命, 就是要把互联网由“网民”和“网友”时代带入“网商”时代。

当然, 积累了素材, 不能不练, 可以给他们适当的话题让他们去写, 这样素材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粮食”, 遇到话题才能不慌不忙, 从容应对。比如马云这个素材, 我给了学生四个高考作文题目, 分别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位置与价值、转折、双赢的智慧, 没想到学生写的还真不错, 而且是教语文作业人数最多的一次。看来, 学生的兴趣是这场积累素材的浩大工程的关键。

中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10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人认为当今中学生接触面太窄, 生活单调, 缺乏体验, 缺少素材。其实, 当今中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接触面是宽广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各种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先进, 传播速度的加快, 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书本中, 有许多是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交往、广播电视、电脑网络中得来的。他们接受的、脑子里储存的各方面的信息是相当丰富广泛的。学生不缺少生活, 不缺少材料, 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大胆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一) 培养“眼睛”。

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要勤, 时时处处, 不忘观察;直接间接、具体抽象, 都须观察。观察要广, 既可围绕一个特定对象做系统的观察, 也可由此及彼, 进行扩展观察。观察要敏锐, 要提高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让他们用哲学的眼光, 懂得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 应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生活, 认识社会。

(二) “运用脑髓”。

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即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善于从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中, 从纷繁芜杂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 发掘出事物的本质, 寻找出事物的各种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勇于创新。

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写作都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 它需要加工提炼, 把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加以扬弃, 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写出富有鲜明生活气息、形象生动、见解深刻的文章。

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积累情感素材

积累写作材料, 就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引导他们关心热爱身边的事物,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和体验, 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中引出情感活水。当今中学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想活跃、兴趣广泛。

同学们爱什么就让他们写什么, 写作贴近了学生生活, 学生不再感到写作是无米之炊的事了, 写作兴趣越来越浓, 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两年多的积累训练, 同学们都养成了良好的练笔习惯, 记生活写兴趣, 记思想写感受, 作文能力很有进步。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主要源泉, 而每个人的爱好兴趣又是他们写作的主渠道, 学生只要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引导学生把思维钻头钻入课文, 从教材中发现素材

除了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中帮助学生开写作材料之源外, 还引导学生把思维的钻头钻入课文, 钻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中, 发掘出社会、人生更深层的东西来。教材上的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 高度典型概括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 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 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思想认识, 塑造理想人格, 还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许多写作素材, 掌握写作之道。

(一) 深入开掘题材, 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功过得失, 让学生去思考去评说, 以提高他们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 开拓他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使他们成为“思想家”。

(二) 充分利用教材, 扩展学生写作空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所需的来源。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 课文中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参照的对象, 许多古诗文中留下来的至理名言、格言, 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标题、论据。如表现热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屈原、文天祥等爱国人物形象, 表现爱人民恨敌人的鲁迅等革命者形象,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布鲁诺等科学家形象, 祥林嫂、水生嫂、尼洛夫娜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妇女形象。还有表现人物崇高气节的孟子的“舍生取义”,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传统美德的“满招损, 谦受益”“先天下之忧之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等名句, 都是学生们写作时极好的素材、有力的论据, 如能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 一定会使学生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三) 培养读书习惯, 丰富学生语言仓库。

积累作文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46-01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的习作中,要经过再创造,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一、注重材料积累,扩大选材范围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很少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在家里、在学校、在游乐场、在上学路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各种不同的体验。每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都是写文章的好材料。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教师要经常布置一些积累素材的作业。

例如,在上学路上,你看到哪些有趣的事情?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课间休息时发现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让你记忆深刻?这几个月你发现身边的人、景、物有什么变化?都可以让学生记下来。由于这些素材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不经意间就能触动心灵的情感,让情感喷薄而出,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很容易就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二、重视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能力说到底就是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它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语言积累之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能力,加强量的积累,语言丰富了,学生习作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一)指导深情朗诵,积累优美文字

实际上朗读是一个角色适应和角色融合的过程。通过朗诵,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带着情感,融入到文章情境中去,体会作者的用词情感、文章的详略精简,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学生一方面集中了注意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动情、生情,进而自然而然地实现语言的主动积累。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诵《我们爱你啊,中国》、《示儿》时,就得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语调和语速,让学生心通其意,身临其境,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的文字联系起来,在朗诵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二)扩大阅读数量,积累好词佳句

只有多读多写,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有所借鉴,读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同时要求学生把好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把好词好句背下来,甚至可以随手记下读后的感受,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三)使用修辞方法,积累优美语言

作文也是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揣摩并领会课文内外使用修辞手法的优美语言的一些案例,并进行模仿性训练,可以使他们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刻。

三、增加知识积累,扩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内化是表达的基础,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而想象则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小学生的想象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奇思妙想经常涌现,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去联想,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例如学生写《未来的地球》,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对未来的地球想象既奇特又合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地球既干净又美丽,没有废气污染,天是蔚蓝的,水是清澈的,公路的汽车不再排出废气,马路两旁的花草一直散发着清香,马路上不再有隔离栏,但是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脚下就会有报警声。这些想象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

四、注意写法积累,拓宽写作思路

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时,教师就要及时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写作文,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如何命题新颖,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安排整篇文章的结构。这需要学生积累写作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别人的文章,去理解、感悟、品味、消化吸收,在习作中去推敲与创新,更好地拓展写作的思路。

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是,要想作文内容新颖、具体、形象、生动,构思独特,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小学生作文积累的问题,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积累写作素材,从观察生活做起 篇12

“生活是个大课堂”,写作源于生活。这样认为,是因为不仅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而且作文中的想象也来自对生活素材的加工。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从中积累生活素材,薄发于写作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是的,生活是丰富的,大千世界是精彩的。学会观察,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脑中的储蓄多了,提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空洞无物。相反,积累的材料多了,更有发表的欲望。

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纸篓里常常放满了学生的零食包装袋、饮料瓶、废纸等。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观察纸篓里的东西一星期,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写自己的感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周的观察、酝酿,学生主动作文的意识大大增强,并且写得都较有深度:谈垃圾分类,纸篓现象与中华传统美德,谈环境污染与节约能源,班级零食排行榜,我的零花钱……

教师除了应该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班级里的现象,获取素材,还应引导学生观察家庭里的有趣现象,扩宽习作天地。如:我曾以《我发现了____ 的秘密》为题,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不寻常的举止,探寻这些不寻常举止背后的秘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积累了素材,作文题材新颖多样。有的写平时家里网购,来了包裹,妈妈都叫自己拆,可是这次却说什么也不让他拆,经过观察,发现这是妈妈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所以不让自己拆,从中体会到了妈妈的爱;有的写妈妈白天直打呵欠,夜深了还在看电视,原以为妈妈是在追剧,观察后,发现妈妈是边看电视,边等加班的爸爸回来,好给爸爸煮夜宵,这个秘密的背后藏着父母之间的恩爱;还有的写发现了圣诞老人的秘密,回忆从小就怀疑真有圣诞老人,经过用心观察,知道了圣诞老人是父母假扮的,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来呵护他幼小的心灵。

像这样,教师抓住学校、家庭生活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从中积累素材,学生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思维得到拓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引导视听,加强积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普及,而且比报刊杂志更快、更生动,强烈吸引着人们。学生凭兴趣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家长常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师也忽视对学生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可适当指导学生收看有益的综艺节目,如《中国成语大会》《我爱发明》《最强大脑》等。指导有益的视听积累,学生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从中活用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如“酷毙了”“你真是太有才了”“历史每天都在发生”“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远”等,学生写作时学会运用这样概括性强,具有时代意义的语言,写作时就不再堆满方言,作文也能大放异彩。

三、参与活动,巧妙积累

参与各项活动,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

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作文写不好,原因就是平时不爱看作文选、课外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写作应与其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先从家长方面做起。一个星期天,厦门将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我及时将这个消息告诉学生,请家长带他们去观看。这次比赛,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受,学生从没见过这样国际性的大场合,此次参与,都非常兴奋。隆重的场面,人潮拥挤的现场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震撼力。回来后,学生主动写下了作文。有的写激烈的比赛,有的写美丽的环境,有的写厦门的经济腾飞,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有的写志愿者热心贴心的服务,有的写精彩创意的广告……相同的一个赛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见闻、感受,此次作文可谓是百花齐放,亮点纷呈。

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也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应把握好时机,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这一学期,我校开展了“跳蚤小书市”“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班级结合各学科教学,有降落伞实验、养蚕、“挑战大力士(握鸡蛋)”等,我都事前提醒学生观察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各种形式下体验、观察,从中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之于作文,就犹如“源头”之“活水”。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就能信手拈来,题材真实、“接地气”,文章就能大放异彩。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米下炊”,如何积累素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行有益视听,并积极参与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品牌重塑的成功之道下一篇:故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