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2024-09-12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精选6篇)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1

2014年春期

蒲山镇倪家洼小学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再次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校检查指导语文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单汇报:

一、抓好经常性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在上学期人人上好过关课的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以一带多”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认真做好每周的校内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教研组还积极进行教科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争取九月份的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二、开展多种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1、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并进行教材解读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本学期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四月份,根据中心校安排,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各年级汉字听写大赛,在比赛中,各年级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汉字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3、为了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每月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逐渐养成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4、充分利用“以一带多”这一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做好读书笔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室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运用教师集体智慧,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集体研究、解决,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6、为了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展示教研成果,教研组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至少一篇教学论文,成为重要的经验材料。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活动扎实开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深知教学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务实苦干的精神,把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希望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2

一、材料的误导性

例如:有一次语文活动课, 主题是“要尊老爱幼”。这个主题选得好, 意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 可是教师却选择了这样一则材料:

五十多年前, 我们国家正处在饥饿之中, 四川有个少年叫刘文学, 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偷生产队的辣椒, 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 他把这个老人告发了, 老人受到严厉惩罚。这个少年缺乏同情心, 面对一个饥饿的老人不该去告发, 何况老人已经向他哀求。刘文学应该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 你的父亲饥饿难忍, 偷了几个辣椒, 你还去告发吗?

这位教师出示材料不仅用文字叙述, 而且制作了课件, 便于学生立即讨论。从上述材料叙述语气看出, 这位教师对刘文学的时代基本持否定态度, 他想对那个时代进行另类解释, 以顺应当下被我们严重误解的探究性学习、多元解读之类的教学理论。教师转述与运用这则材料至少给 学生传播了三个错误观点:1、教师分明在告诉学生因饥饿偷生产队辣椒是值得同情的行为, 不该去告发;2、教师分明在告诉学生, 假如是自己的父亲偷盗可以不去告发, 客观上在向学生传播徇私枉法的思想;3、饥饿就偷, 只可偷不可告, 这实际上在向学生传播利己主义思想。更不可思议的是, 教师完全抹杀了刘文学维护集体利益行为的正义性、有意隐瞒了这个所谓的“父亲”把刘文学残忍杀害的事实。这位教师是80后, 对刘文学所处的时代不甚了解。下课后, 询问其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则材料, 他告诉我是从2006年9月某文摘报上看到的。我急忙找来这份报纸一看, 果然有这则材料, 并且教师的观点与那篇文章的观点完全一致。那是一份休闲性报纸, 其间有些文章的观点新颖、离奇, 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一般情况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宜采纳。我不明白, 生活中那么多尊老爱幼的材料, 教师不去选取, 却偏要选这样一则历史材料, 且用这样一种观点进行演绎。

由此我认为当下语文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青年语文教师, 应该尊重历史, 选择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时, 要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意义, 不断章取义或者任意颠覆, 否则会误导教学、误导学生;二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在发展, 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必须遵循。

二、材料的虚假性

如果说上述材料的运用是错误的话, 那么下面这个材料的运用则完全是虚假的。

有三个初中学生在山中迷路了, 他们在寻找道路的过程中, 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狼窝, 窝里有三个狼崽, 其中一个腿部受了伤。三个学生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就为狼崽包扎伤口。不一会儿老狼回来了, 看三个学生在狼窝里包扎小狼, 就在离狼窝十几米的地方卧下默默地看。当三个学生包扎完小狼离开狼窝后, 老狼才来到狼窝领着小狼向密林深处走去, 走出十几米后还回过头来看了看三个学生。这三个学生用爱心去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这是“让世界充满爱”活动课的主题材料。我至今仍然没有查出这则材料的出处, 对有关狼的知识也知之不多, 不知道当狼发现人在狼窝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也不知狼对人类的爱心是否领情。但有三点我是明确的:一是听完这则故事, 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东郭先生的形象;二是虽然动物在不断进化, 但是到目前为止, “狼行千里吃肉, 狗行千里吃屎”的习性恐怕并没有改变, 是什么力量使老狼与人为善?三是这则材料作为“让世界充满爱”的主体材料既牵强又恐怖。听课时我突发奇想, 如果老狼不像材料中所说的那样, 而是向学生发动袭击, 三个学生怎样去应付?要么把狼打死或赶走, 要么被狼伤害, 教师试图让学生相信爱可以感化老狼。这种虚假性材料既不能给学生传播正确知识, 也不能给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还是少用为好。

三、材料的片面性

现在的中小学课堂里, 处处洋溢着“珍爱生命”的赞歌, 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表明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在认真实践, 同时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精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受学识和世界观的影响, 有些教师对“珍爱生命”这个口号的理解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片面性, 甚至为了强调生命教育而顾此失彼。比如有位教师在开展“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中选择了这样一个材料:

二十多年前, 四川有个少年英雄叫赖宁, 他为扑灭森林大火献出了十四岁的宝贵生命。当时把他作为少年英雄进行宣传, 号召全国少年都向他学习。现在看来, 他是不值得学习的, 他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未成年人应该远离危险, 不宜去做可能威胁生命的事情。我认为, 赖宁当时不应该去救火, 救火是大人的事, 未成年人应该远离危险。

赖宁的事迹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他是作为少年英雄形象在社会广为宣传的。赖宁曾经作为那个时代青少年的楷模, 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青少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 现在赖宁很少被提及, 他的事迹也逐渐被淡忘。然而, 赖宁作为一个历史符号, 深深镌刻在祖国英雄榜上, 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关心集体的行为永远是青少年乃至全体人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尊重 人的生命价值、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但是, 我们并不否定在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 仍然需要赖宁精神。我们不提倡无谓牺牲, 我们更应该唾弃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的贪生怕死行为。学习、宣传赖宁精神, 与珍爱生命、保护青少年并不矛盾。这位教师在选择赖宁这则材料时过于片面。这种片面性是以三个 否定为基础的, 一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赖宁的行为是英雄行为;二是否定了为集体和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崇高性价值;三是否定了“珍爱生命”的现实选择性。把“珍爱生命”当成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是非的普世价值。在对学 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在倡导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教育理念时, 应该分清是非、弘扬正义, 而不应顾此失彼、一概论之。

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篇3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文教研组现有16位教师,其中语文教师9人,政史教师3人,地理教师1人,音乐教师1人,美术教师2人。大家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中,严谨治学,尽心尽职。平日里,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文科教学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可以说我们教研组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全组成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执行教师“十不准”,精心教书,潜心于人,无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

三、教育教研情况

(一)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提高素质,我们组采用“自我研习+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研习强调教师的个人反思。我们组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伴互助即把个体的研究引向集体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的同伴互助分为日常性和定期性两种:(1)随堂课探讨,教师结对,问题会诊等是教师群体同伴互助的日常行为。(2)定期性的同伴互助包括公开课探讨、理论专题学习、同构异课等方式。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典型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校本培训之外,我们努力学习信息新技术,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也力争在县级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上台实践,以促进我们专业成长。2013中,我们组成员共执教了2节市级公开课,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正在慢慢的成长。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情况,才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公开课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当场写评课稿、命题讨论、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究汇报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四上午,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以检查存档。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四分之一,篇幅要长、要有质量。这么多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开展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教研成效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个成员尽心尽职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教研组内人人比先进,学先进,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2013学年中,教研组成员中获乡级荣誉共有2人次。其中杨榆老师获“枫香乡优秀教师”,李明英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李明英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荣获省级二等奖,董超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探索》获省级一等奖。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4

-----辉县市第一民族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

第一民族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严格遵照市、县两级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把教研活动开展的规范、有序、扎实、富有创造性,确保教学质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基本情况

语文组教师共6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1名、中教一级教师4名、中教二级教师1名,学历均为本科,是一支素质高、理念新、能力强、有朝气,充满人文精神的团队。

二、目标定位:

“引导每个孩子主动发展,健康成长,打好‘精神的底子’,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是一民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师德、师能定位:语文教研组的老师能够恪守师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泥土,便没有花木;所以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鲁迅)泥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恰是一民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写照。教书育人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语文教研组正发扬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高度负责的求实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力争扎实地走过每一天,每一年。

三、教学活动:扎实,有序。

按“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把有效、高效教学落到实处。

备课:备课人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要了然于心,教材要“懂、透、化”,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法、习惯等要清楚。

磨课: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

每周一次集体听课、评课,雷打不动。每周写教学反思二到三篇。

四、研训活动:求真务实,灵活多样。㈠ 教研组内:

语文组成员立足岗位,团结协助,求真务实,勤奋工作,硕果累累。其教研组工作,可以用“高”、“干”、“和”、“绩”,四个字来概括。

“高”:起点高,要求高。在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要求的基础上,力避形式主义,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认真准备,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争鸣,凸显教研本质。

加强理论学习,倡导读书、写作日常化。《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新世纪教师素养》、《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等理论书籍,每位教师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领会了理论的精神,用于指导教学实践,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不科学。此外,读文学书、科普书,写教学日记、教育随笔、下水作业、下水作文。

“干”,实干加巧干。认真组织专题研讨会。备课组每月前三周召开专题研讨会,教研组每月第四周举行专题研讨成果交流会,坚持写教学后记。实践证明,教后记是教师成长的良好的途径之一。所以,组里的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后记。在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的前提下,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课堂生成的东西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得失,今后扬长避短。从中尝到了甜头,教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尝试开展专题讲座。让学有专长或经验丰富的教师,尝试举办专题讲座。既促进了本组教师学习、研究、积累、思考,又扩大了我校对外校的良好影响。

成立试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由毕业班的语文教师担任。研究上一年的中考、分析本校学生考试的得失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本年的考试信息,制定出下一学年的应试对策,解决毕业班教学中的问题。

“和”:和谐,团结,互助。语文组教师人际关系和谐,凝聚力强,相互关心,青蓝结对,教学成果显著。

“绩”,不菲的业绩。小组成员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奖,在县市举办的赛课中有多人次获奖,3位成员获县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名成员被评为“课改先锋”,中招语文成绩一直位居县区前列。

㈡ 走出去:

积极参与市、县语文教研活动:尽可能多地组织组内的教师外出听示范课、研究课。每次听课结束,组织组内的教师谈心得、谈感悟。把同一篇文章自己的教学与外校同行的教学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借鉴教法,提高自己。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不断的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实现了教师“与时俱进”。

五、竞赛活动

㈠ 学生:在评比活动中促进教师研究、学习、成长。古诗文阅读大赛 课本剧表演比赛

校园读书节系列竞赛活动:演讲、书法、现代文阅读等 ㈡ 教师: 校级专业化考核 教师教学评比 说课比赛 “三字”书法比赛 作业设计与批改评比 命题比赛

教育叙事研究和撰写教学小论文评比 在评比活动中促进教师研究、学习、成长。

六、特色活动

(-)推行“早交流”教研。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频繁地开展集体活动,因此,“早交流”教研就显得方便、快捷,且效果不错。即每天上午上课前20分钟,同级两名科任教师就当天的教学工作交换意见,统一思想、统一进度,并对昨天的工作总结回顾,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疑难协商解决。

(二)编写校本教材。即依托我校“三环五步”教改模式,分组编写初中语文一至六册导学案。本组教师积极献言献策,认真工作,不仅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教师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民初中语文教研组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研组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一民语文组也不例外。我们深信:在一民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民初中语文教研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5

——中年级教研组汇报材料

郑韩路小学 赵莉敏

今天我们相聚这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经常有人夸我们组是美女加帅哥组合,其实说得还不够。我们组不仅有美女帅哥,更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美德。正是这样,才能有今天在这里展现我们组的风采。

我们组都是年轻人,相处这一年多了,可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其乐融融。大家在一起,亲如兄妹,有啥说啥,不遮不掩,以诚相待,团结有加。啥工作布置下来,都积极去干,认真完成。现在,借助这个交流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按要求进行教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并勇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自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以来,组内老师日常阅读大量相关专业书、报刊和教学参考资料,并做了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本学年,我们组多位老师先后到新华路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不断吸收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许多老师觉得受益匪浅。

二、研修活动扎实有效

本学年,我们组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团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学科教学中的大部分工作放在教研组内开展,学科统一安排,教研组组织实施,主题研究、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磨课、课例研 1 讨、妙思共享沙龙等活动为教师创设展示交流平台,拉动教师均衡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研讨

近几年来,我们组一改先前无主题、无目的,高耗低能的研修活动形式,本着“主题式研修”的宗旨,在研修形式上加以探索、创新。研修内容主题化:本学年,学校确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主题。我们组重点研究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在确立主题后,我们首先进行有关学法指导的理论学习,阅读《魏书生的学法指导》《从“学会”到“会学”——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通过集体交流、碰撞,并写出学习体会。然后进行课前研讨,观议课。

集体备课

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行和乐课堂教学模式,精心编制修改导学案,努力推行“备、上、评、改”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通过“大家共备--一人主上--共同评议--完善改进”的策略,以一课带多课,加强研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忘不了为了把相关的一段背景介绍加入到课文的哪一处地方更有价值而举棋不定;忘不了因为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精确解释而争论不休;更忘不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更能够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淋漓尽致的流露出来而相持不下……这种种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建议往往经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以后,以大家的相视一笑而结束,在争论中大家取长补短,在争论中大家寻找到了最合适的最高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打磨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组内每位青年教师至少推出1节公开课,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课堂观察听评课模式,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研修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

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研修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研修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妙思共享沙龙

为充分利用本组教师的资源优势,发挥好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组定期举行“妙思共享沙龙”为其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创造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让他们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如我们组的沈淑霞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很有特色,在“妙思共享”时沈老师就把自己指导写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精彩分享” “片段速写”这都是大家从沈老师身上学到的。

研修成果小花初放

经过一学年教学探讨与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单元教学:一是明确单元写作目标,二是学生课前积累、搜集素材,三是阅读文本,归纳写法,四是练习写作,实践运用。

写作方法指导课:一是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二是围绕目标,确立重点段。三是品词析句,领悟写法。四是实践运用,片段速写。对于作文评改课,我们初步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是回顾习作要求确立习作修改目标。二是示范修改。三是小组点评。四是学生自改。

三、抓学生素质培养

我们针对现阶段学生情况,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到“五个一”:“建一个图书角”、“读一本好书”、“上好一节阅读课”、“做好一本读书笔记”“、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举行读书手抄报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读书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6

一、拓展渠道, 科学活动中材料收集的策略

1. 利用生活资源, 广泛收集材料。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幼儿做有心人, 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 设置班级“回收站”, 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 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中班科学活动《瓶子在唱歌》, 我们提供塑料瓶和可放在瓶中的东西:黄豆、回形针等材料引导幼儿分辨声音的不同。幼儿的探索兴趣很高, 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 此时我们及时引导幼儿在“百宝箱”中自由寻找、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 幼儿在选择了不同的容器, 有药瓶、易拉罐、茶叶罐、纸盒等后,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将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将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瓶罐中、将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入瓶罐中, 这时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由于新材料的加入, 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

除了上述材料来源外, 丰富多彩, 千姿百态的户外环境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 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场所。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室内,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远远高于室内。在户外到处都是可探索的材料, 如地上的水洼、野花、野草、落下的树叶、虫子等等, 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 进而发展成探索行为。由此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 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在材料的获得方面我们没有只限于室内, 而是积极的让材料从室内走向室外。

2. 利用家庭资源, 有效补充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家园共同寻找材料, 如: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 活动前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商店参观、认识并购买各类镜子, 有的家长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寻找各种镜子, 科学区成了镜子的展览会, 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镜子, 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油然而生。特别是哈哈镜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兴趣, 于是我们生成了新的活动《哈哈镜》, 并引导幼儿探索发现镜子的奥秘。

二、合理取舍, 科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方法

1. 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 由此激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科学活动《魔术箱》。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用废旧纸箱自制的“魔术箱”, 在里面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 如:苹果、铃鼓、毛巾、玩具车、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发现、猜测神秘袋内的物品, 并讨论使用不同感官猜测物品的感受。这样, 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 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 选择与幼儿爱好相适应的选材料, 促进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探究某种内容后, 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例如:在一次猜谜活动中, 孩子们为“豆芽是怎样长出来的”发生了争执。教师及时了解到幼儿的需要,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认为“豆要去掉皮泡在水里才能长出豆芽来”, 有的幼儿认为“不需要去掉皮泡在水里就能长”, 有的幼儿认为“豆芽应在土里才能长”。对于孩子们的说法, 教师没有正确的结论, 于是提出“做豆芽菜”的想法, 幼儿一致赞同。接着又为“做豆芽菜需要那些材料”展开了讨论, 接着幼儿从家里找来了各种豆子、杯子、小碗等。于是出现了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豆芽, 引发了幼儿不断的关注、观察和探究。

3. 选择与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材料, 实现幼儿的探究目标。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 我们为幼儿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除了数量充足, 种类齐全, 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 我们还积极思考, 善于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因素, 准确地为活动目标和内容服务。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弹性》中,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 有积塑、橡皮泥、充气的气球等等。在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中, 我们要求幼儿按变形和不变形进行分类, 在第二次分类活动中, 我们要求幼儿把变形的物体按变形后能还原和变形后不能还原进行分类。通过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弹性的准确定义, 那就是变形后又能还原的物体具有弹性。由此可见, 此活动中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充分利用材料, 通过二次对材料进行分类达到了认识弹性的目的。

上一篇:关于情感遗憾的句子下一篇:新闻法规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