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影评

2024-09-18

《中国合伙人》影评(精选12篇)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

《中国合伙人》影评:成冬青的成功之路

《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以“美国梦”为背景,讲诉了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年大变革背景下,成冬青、王阳和孟晓俊三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创立了“新梦想”培训学校,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同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但三个人都有着鲜明的形象对比,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有着不一样的梦想。影片中,成冬青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的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淳朴,刻苦,执着,想跳出农门,帮家里还清供自己上大学欠下的债,并改变自己穷苦的生活。王阳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平稳的幸福。孟晓俊则是雄心勃勃,改变世界,他想要的是让美国看见中国的崛起为自己为国家赢得尊严。每个主人公都各具特色,而我更想仔细评一评成冬青这一角色。

在《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个主角的穿着打扮,都彰显着他们不一样的性格与梦想。成冬青出场的第一个画面便是他下跪请求他娘让他再次参加高考的场面,表现了他穷苦的出身。而他进大学时手上抱着的棉被和提着的桶子,还有他那印着中国两个打字的衣服,与王阳和孟晓俊的穿着打扮形成鲜明对比,便完美的体现出了他的“土鳖”形象,这也告诉我们成冬青的世界是中国,影片从头至尾,与其他两个主人公相比成冬青老土的穿着也体现了他的淳朴。

他的举止行为则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他的忠厚老实和一身的傻里傻气。在进学校第一天便是在孟晓俊与王阳发生争执时拦驾,在中间成为被打的人,追他心中的女神时的傻里傻气的执着,并使得自己得了肺结核,在给人当家教却拿不到薪水,最后只带回一袋饺子,以及他那具有代表性的傻里傻气的表情和动作,还有就是,尽管别人提出了不符合他的心意的要求,他也不会拒绝。

三次高考,跳出农门,去北京,帮家里还钱,是他最初的目标,别的同学都有着美国梦,阔谈世界,而他确是想要去天安门,希望红旗不倒,就连考签证的时候,他也一直用英语说着i love China那这些也让他在众多有着美国梦的同学中暴露着他的“土鳖”形象,同时也告知我们,成冬青的梦想是淳朴简单的“中国梦”。正因为这些在影片中很独特,在现实生活却很普遍的形象,这部影片也主要讲述的是成冬青实现中国式成功这一历程。

成冬青代表着中国大部分凤凰男,因为一无所有,刻苦,勤奋,坚持,走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路线,因此一步一步小心翼翼。他所诠释的是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他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梦想,三次高考,最后仍走进了大学,被拒签证,最后跟着孟晓俊去了美国,被学校开除,最后自己创办了新梦想培训学校。但是,他那刻苦的形象一直还在,为了学好英语,读了800多本书,为了追到自己喜欢的女生,而想尽办法,甚至还得了肺结核,在被学校开除后,他因为不想回到农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到处都贴广告,见着墙就贴,后来成功的成立了培训班后也是过着朝三晚五的生活。尽管创立新梦想后一直是王阳和孟晓俊替他卖力,但他是那个关键时候站出来的那个人,他那面对失败,却精神不倒的精神也一直还在,尽管被拒签证,女朋友提出分手,被学校开除,他依旧坚持,努力,尽管在后来因为大使馆被轰炸,他被人骂成卖国贼,新梦想被迫停止营业,他也是第一个顶上去挨骂,抗风挡雨的人,这时孟晓俊的旁白也体现出了他不得不丢掉他的高傲敬佩成冬青的勇气。

在被学校开除时,他的形象便发生了一个转变,在外面做家教,他是很失败的老师,在学校上课,同学们都在他的课堂上睡觉,不喜欢听他上课,因为他上课死气沉沉,不愠不火,但在最后一节课时,他面对下面一群不听他的课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发火,但是当问及同学们如果不喜欢他上课就出去而有人出去时,他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他给同学们鞠了一个躬,便开始与同学们闲谈,并且将自己的悲催的分手经历,说女朋友还在出国前把自己睡了幽默的说了出来,逗乐了同学们,这或许也感动了同学们,因为同学们都觉得这节课很不一样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聊。后来在他成立了培训学校之后,他那幽默的教学方式便使他成了学生心目中喜爱的老师,同学们都可以在他的教学中快乐的学习,并且愿意跟着他学习。而他,也在最后成了主要演讲人,面向更多的观众演讲却很自然大方,就像开场我们看到的成冬青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讲那样。他从土鳖的淳朴简单到最后有着商人的成熟内敛,还有一身的王者风范。正因为他的小心翼翼,当王阳建议他在被学校开除钱自己主动辞职会更有面子时,他还是为了保住工作给上级报告检讨请求原谅,不过事与愿违,他被开除的消息还在全校都被广播了。在创业时,他的选择是稳步前进,他选择的是教育而不是金钱,即便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之路,他也仅仅只是想做中国的NO.1,并不想跟世界竞争,因此当孟晓俊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时,他心里都很不乐意,他觉得钱够花就行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就行。其他的要求,他都会勉强答应,但唯独孟晓俊提出的上市,他一直都拒绝,甚至因此使得他们三个人关系紧张,而这也体现着他们三个人在梦想上无法达成共识,只是他们自己不愿承认。成冬青的另一个改变便是在去了美国了解到了孟晓俊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后,为了为孟晓俊赢得尊严,为了国家的尊严,他提出将新梦想上市。

他的成功改变了世界,尽管他在故事发展中发生了改变,他是变得越来越成功,他的本质没变。面对爱情,他隐瞒女友说是做家教挣的钱给女友买书,并且还把所有的饺子给女友吃,骗女友说自己吃饱了,这体现了他对女友最简单而又深沉的爱,尽管后来女友提出分手,但他一直深爱着她。面对友情,他是王阳和孟晓俊如兄弟,在一开始时,因为他们俩在教室反驳老师而惹怒别的同学,而他却顶上去挨打,到后来他为了满足孟晓俊的心愿提出将新梦想上市,这都体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即便在最后他成了老总,节约用电足以体现他那依旧不变的“土鳖”气质。

成冬青并没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他的梦想很实在,他的坚持成就了他实在的梦想,他一步一步的前进使他实现了从未想过的梦想,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有梦想,我们也不能空谈梦想,我们也不能抱着不符合实际的梦想,我们实现了实在的梦想,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便会变得更加的强大。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2

一、草根阶级的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三主人公之一的成东青就是一个典型的草根追梦代表。他出身于农村,但是具有先进的思想和追梦的活力,为了求得一次考试当众下跪。他就是有一种越王勾践的铮铮骨气,能够忍受所有的考验甚至是胯下之辱。对于草根出身的身份处理,陈可辛展现了一个敏感性极强的导演的敏锐体现,他加深了成东青过于懦弱的性格,从侧面可以真切的看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草根阶级的奋斗生活就是这样的隐忍,“窝气”,他们的奋斗历程不仅仅只是他们所接触的狭小的环境造成的,而是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努力的跟随时代的发展方向走,同时,也是由于时代的大变迁而铸造了他们最终圆梦的结局。

跟随着时代的大变革,以及对梦想的改变,草根阶级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主人公之一的孟晓骏与成东青具有不同的出身背景,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算不上是草根的级别。但是,当他怀着强烈的改变世界的梦想来到美国寻梦的时候,便成为了美国的草根级人物。跟国内的生活不同,他在美国没有宽敞舒适的大房子,只能做些杂工维持生计。这样的翻天覆地的身份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都要经历草根生活的挫折。所以,陈可辛的电影从草根的角度诠释追梦的历程,表达出对草根的认可。

二、中国梦改变了合伙人

对于想要在美国实现大梦想的孟晓骏来说,他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首先,他依然抱有实现伟大理想的童真的幻想,想迫切的达到自己的目标来向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他确实做到了在美国的时候工作极其努力。但是,残酷的一面就是,当他对于自己有一天却来到餐馆靠做服务员的工作支撑生活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开始逐渐的否定自己的能力。人在极致孤单寂寞的时候,就会思念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体现在了成东青的身上,他开始想念中国,想念他的那些哥们。

孟晓骏作为一个落魄海归,在经历过失败后,并没有就此平静下去,最终三人的合作诠释了《中国合伙人》这一电影主题。曾经的好哥们,在经历挫折的洗礼后,走上了共同创业的合伙人之路,由此,他们之间又多加了一个关联链条就是经济。这种角色的转换更多的是由他们的心态决定的。在此之中,成东青是反对新希望国际化的,他本身肩负着对集团员工和学员负责的责任。而孟晓骏却一直赞同上市,因为他受美国的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有着强烈的美国梦的发展方向。当一切的争执变成动力以后,三个人的梦想也都被重新的定义。成东青由一个草根追梦者变成了一位资深的留学教父,孟晓骏一直幻想着期待着的美国梦破灭了,但作为股东代表,他希望在中国实现心目中的美国梦。一直是风流倜傥沉溺于梦里的文艺青年王阳,也从梦中清醒过来,不再沉顿,重新开始追求正常人的生活。相对来说,王阳的变化较为平缓,因为他是最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生活的方向,他从来都是在不同的阶段有自己的目标打算,不会跟风随大流。

梦的具体内容?梦如何改变合伙人?改变的意义何在?(有叙述,缺分析论证)

三、《中国合伙人》——集体的记忆

作为一位优秀的导演,陈可辛常常把清新与回忆呈现给观众,从大多数电影作品的取材可以看出他喜欢运用这种方法去揭示一种环境,这是他的惯性风格,他对这种清新的电影风格情有独钟。在对陈可辛的采访中,他曾说,《中国合伙人》里面包含了他所喜欢的东西,时间的跨度里面有,人物的成长里面也有。所以,可以看出,这部影片也是陈可辛导演青春奋斗历程的一个烙印。影片塑造了一道独特的怀念景观的方式,一是时光飞逝,岁月一去不复返 ;另一个就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容量也在飞速的侵袭着当下工作中的人们。怀旧可以让人们暂时的平静下来,重温一遍属于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所以,《中国合伙人》用怀旧的方式去寻找精神的故园,诠释着美好的流金岁月。(三个合伙人的记忆怎么就成了集体记忆?本段缺乏必要的分析论证,因此个人的记忆不能直接与集体记忆划等号,缺乏论证)

结语:

从《中国合伙人》里看中国式合伙 篇3

创业那些事儿,合伙人那些事儿,影视投资那些事儿。本来就是,一部又一部大片。这是中国第一部创业题材大片,陈可辛执导,王石深度参与,冯仑跑龙套。你能看到新东方“三架马车”的影子——徐小平提供了最初的剧本,俞敏洪则公开表示不认可此片。

土鳖成东青、海归孟晓骏与愤青王阳白手起家,合伙创办英语补习学校“新梦想”。《中国合伙人》演绎的其实是一代中国人的创业梦想。靠着自己的打拼,土鳖也能变身“留学教父”,成为大众偶像。兄弟之间,亦曾反目成仇。在自己的婚礼上,眼见成东青与孟晓骏没法坐在一张桌子上,心里难过的王阳喊出:“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导演陈可辛自己,也经历过兄弟合伙与拆伙。

创业路上,你可能体验辛酸、失败与快乐,也可能见证荒诞、欺骗,乃至背叛。兄弟情义有时候是靠不住的。中国需要创业精神,需要合伙人精神。

中国式合伙

江湖义气、兄弟情谊往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元素,然而也正是这种元素,为多数中国式的商业合伙关系埋下决裂伏笔。

万通六兄弟在1991年创立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此后六兄弟陆续离去,直到2003年王功权离开公司,剩下冯仑为止,历时12年时间;和《中国合伙人》里,臭海归在1994年回国加入补习学校,到2003年三兄弟赴美对抗EES(即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前夕几乎翻脸,分合时间段大致相似。

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必须把复杂的商业现实处理成一个简单争议。在《中国合伙人》里,这个争议变成了究竟要不要到美国上市。土鳖青年为了保留自己从一砖一瓦开始创校的成果,认为自己赚的钱没有理由变成股利,白送给对创校没有帮助的大众股东,因此对臭海归极力主张的赴美上市有很大抵触情绪,甚至增发30%股票给员工,以稀释其他股东在公司内的话语权,加强自己阻止上市的优势地位。

至此,当初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在没有学生的时候上街到处贴小广告、在工厂改建的校舍几乎要被强拆的时候找公安说理,在所有困难来临时相互扶持的三兄弟,刀尖却在彼此喉咙上越抵越紧,在各种决策问题里互相找茬,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即使在微笑愤青的婚礼上,土鳖青年和臭海归甚至没法坐在一张桌子上,微笑愤青见了心里难过,在婚礼致辞时,说了一句让所有看片观众印象深刻的话:“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一位参与点映的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眼泛泪光,上前找到陈可辛,表示这部片子跟她的经历一样,她也是早期留美的学生,在美国发展不顺利,流落成打工仔,只好选择回国创业,跟最好的朋友合伙,结果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比路人还不如。”女观众说:“但是我现在很想打一个电话给她,问问她好不好。”

江湖义气、兄弟情谊往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元素,然而也正是这种元素,为多数中国式的商业合伙关系埋下决裂的伏笔。

在陈可辛2007年的得奖大片《投名状》中,已经有过一次三兄弟“创业”剧情:大哥李连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加入二哥刘德华的山寨,和三弟金城武一齐投靠清朝八旗绿营围剿太平军。最后大哥为保官位,暗杀了清廷定调为土匪头子的二哥;而三弟为了报仇,一刀一刀砍在大哥身上,结局大哥与三弟俱亡。

投名状是这样说的:“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断绝后路,以示忠诚。从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杀。”

即使进入到现代商业社会,兄弟结义不必再立投名状,但是中国式的合伙关系,仍然很难摆脱这种以性命相见的基础情调,彷佛几个人约好了一起做事,就必须要肝胆相照、断绝后路。

例如三一重工的创始四大佬就充满江湖色彩,梁稳根、袁金华、唐修国、毛中吾是在一个山里焚香、磕头、刺破中指、立下血盟的兄弟;而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以“梁山模式”形容万通六兄弟,“座有序、利无别”,股权利润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汉在海南聚义,是水浒的现代翻版。结果商业合伙的关系中,兄弟情义往往凌驾于合伙关系之上。

商业关系终究是商业关系,必须回到商业经营的层次就事论事。王石第一次跟冯仑见面时,就预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冲突,冯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第一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决策、资源分配的意见冲突不断,兄弟情义反而成为最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 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青春残酷物语

“中国式拆伙”特别惊心动魄。新东方的真实故事远比电影复杂、纠结许多。

商业合伙关系因为利益分配的冲突而必须告终,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合伙关系一旦纠缠了复杂的情感因素,拆伙就变得愈发困难,往往纠结着超越商业关系破裂的个人情感伤害,也导致“中国式拆伙”显得特别惊心动魄。

1994年联想集团创始元老倪光南状告柳传志事件尤其具有代表性。倪光南是技术派,柳传志是销售派,两人对公司经营的理念到了最后南辕北辙,联想退出倪光南主导的汉卡市场,柳传志否决了倪光南申请的大笔研发经费,倪光南在联想的主要项目几乎停摆。

两人关系在公司成立的第十年崩溃,但是倪柳的关系千丝万缕,很难善终;倪光南状告柳传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认为柳传志在联想的香港IPO项目中窃取国有资产,虚报资产负债表,几乎到了恨不得把柳传志送进监狱的程度。倪柳恶斗持续多年,后来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1995到1996年是他人生最痛苦的阶段,如果当时柳传志不把他“踢出”联想,他也可能会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难以开展自己新的人生。

倪光南的这一招没能让柳传志身陷囹圄,柳传志后来却真的把一度有联想接班人气势的孙宏斌(现融创中国董事长)送进大牢。柳传志向来不吝提拔年轻后进,现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都是在20多岁时获得重用,成为单项业务的总经理。

孙宏斌也是在联想内部快速获得提升,然而外界认为孙窜红太快,节制太少,让联想内部人士认为有动用公司内部资产接济个人事业的企图。柳传志硬是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将孙宏斌移送法办,最终孙在否认犯罪的情形下获判有期徒刑五年。两人爱恨交织的师徒情分至此并未结束。当孙宏斌出狱后,柳传志给了他第一笔资金创立顺驰地产,孙东山再起。

电影的原型新东方教育集团则经历过一段广受公众关注的混乱时期,由于新东方学生众多,大众知名度高,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引起学生好奇,例如广受学生喜爱的名师罗永浩(现锤子ROM创始人),就曾经“带头造反”,对呛俞敏洪,造成一时轰动。

新东方的真实故事远比电影呈现得复杂、纠结许多,和君咨询公司创始人王明夫在《高手过招》一书里提及,最早新东方学校是个杂乱无章的大摊子,一块大牌子底下搁着一群个体户,尽管名师辈出,但学校老师如同地方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有人把持了托福班和GRE、有人把持了雅思和GMAT,谁能多开班,谁就能多分钱,校方只管拆帐,其余几乎不管,导致老师们为了自身利益,互相挤兑攻击,抢课程、抢学生,对新东方品牌产生了负面作用。

直到2000年俞敏洪找到王明夫,制定出一套统一战略,慢慢把权力重心从“地方诸侯”手上收回“中央”,对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造。王明夫形容,当时各方利益难以平衡,俞敏洪安抚了这个又得罪了那个,最后核心团队辞职的辞职、栽赃的栽赃、跳槽的跳槽、另起炉灶的另起炉灶,争权夺利到了白热化程度,连创始大佬间都气氛火爆。

熟识新东方三大佬的人士说,三人因为有创业的革命情谊在,许多冲突是在一方觉得对方应该能理解、支持的情况下,发生了期待的落差,导致严重的失落感,使彼此间的冲突放大、更加难以收拾。

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竟然带领内部教师进行“革命”,反对他的新政,心中愤怒不解,直接让人把徐小平的办公室占了;隔日徐小平上班一看,见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坐着别人,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在熟悉双方的人士看来,徐小平也有私下为俞敏洪化解集体冲突的想法,并不是单纯为了反对俞敏洪,“他们的事,反正说不清。”类似的冲突持续了四到五年,以王强、徐小平淡出新东方收场。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4

我一直倾向把友情作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王阳和孟晓峻冲回教室和成东青一起以少敌多的时候,他们成了真正的朋友;他们刚送孟晓峻出国的时候,孟对着他们让他们微笑,转身自己却哭的不能自已;王阳婚礼场上,他们三兄弟撕破友情时,城东青故作淡定的看着两人离开,自己一个人哭得像孙子;在城东青被传媒骂成盗窃者,拿起手机不知道该不该打给兄弟的时候,他们俩就出现了;当孟再次坐在他曾经打工的餐馆,说出他为自己尊严而奋斗的时候,成东青放弃了自己的坚持,高声的宣告公司上市。没有友情,这部戏也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成东青,孟也许不会成功,他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施展他才华的地方;同样如果没有孟,成东青也不会成功。而王阳则充当了调解的角色,没有他,这段友情也会少了很多颜色。

在餐馆里,当那个善良的美国老太对孟晓峻说你还年轻,你以后的路还很长,而她永远只能待在这里的时候,不仅仅是孟晓峻,我相信看过影片的很多人都会泛起泪花。他是我在这部电影里面最喜欢的人物,他自信飞扬,多才多艺,他有梦想,有勇气。他的身上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从意气风发的名校毕业生,到喂小白鼠的助教,再到餐馆的杂工、、、挫折无处不在,也许真是你的梦想有多大,阻碍就有多大。挫折改变了他,让他更加的想要获得成功,想要挽回自己的尊严。其实即使最后他成功了,但岁月始终在他身上烙下了痕迹,他从以前在众人面前的自信从容到有了当众演讲恐惧症,这是无法磨灭的。他在众人面前高呼要改变世界的激情也终归抵挡不了被世界改变的命运。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现实,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不被世界改变。

成东青是典型的土鳖,经过多次高考,成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他也有美国梦,但却更倾向选择安稳的生活,如果不是被开除和无颜回见江东父老的心情,他怎么也不会决心去继续办补习班。所以说,人生没有什么是固定的,这条路走不通,换条路就可以了,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结果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每次孟问到他的梦想,他都说没有,他说:我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但我知道失败是什么,讲起failure,我连草稿都不用打,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他没有梦想,但他会拼命让自己从一个个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向前走直至最后成功。

爱情其实更像是电影里面的催化剂,孟的女友可谓是青梅竹马,陪他长大,陪他奋斗,我相信他们会彼此珍惜的一直走下去。爱情里没有谁配不上谁,但只有能陪你一起吃苦的人才配得上最终和你走下去。王阳因为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女人放弃了自己的出国梦,当那个女人离开了,他也长大了。结婚的时候,他说,曾经我一直追求与众不同的,可是到后来才发现,大多数人的平凡的选择才是最好的。他也终于明白,真正的感情它自己会安安静静的来,一点都不折腾。成东青则是典型的屌丝配女神的爱情,可最后女神还是选择了离开他。我们无从猜测她离开的原因,也许是输给了距离,也许是她需要一个真实的依靠,也许是她只是选择了美国,而放弃了他。在后来成东青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们再次相遇,他想她也许会为他感到骄傲。可是没有,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自己虚幻的想法,你以为你是为她成功,可是你最终会明白,你只是为了你自己,你那些所谓的爱情,在别人眼里,早已是过眼云烟。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5

关键词:土鳖

虽然电影以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为原型进行创作,但是导演陈可辛明显仅仅是利用了此话题点来进行电影宣传,电影的“血肉”完全与“新东方”不沾边。电影主角成冬青是一个出身农村,脑子还不灵光的一个“土鳖”形象,经历了高考失败,依然期望透过复读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冬青娘,再让他试一次吧,地里的稻子又不是不长了”,在开明乡亲的劝说下,成冬青跨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弯,开始了从农民到知识分子的转变。

关键词:感情

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内心深处有隐隐的自卑感,成冬青代表了社会下层出身的“穷二代”。虽然那个年代还没有与之对应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成冬青不折不扣是一个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是男生的审美却是与生俱来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苏梅,开始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感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桥段,而是一些搞笑而又似乎在每个人的恋爱中发生过的情节,笑着笑着把你拉进青春的回忆。成冬青的感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在出国前一晚,把我给睡了!”,这段感情铸成了成冬青心头的念念不忘,却不曾回响。苏梅嫁人了,却不是成冬青,戏外一语成谶,某人成为了黄太太,丈夫却不是黄晓明。

关键词:奋斗

俞敏洪跟他的学生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成冬青在被“女神”抛弃之后,苦逼的人生才真正开始。签证被拒,“美国梦”碎,之前设想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成冬青俨然不能回到乡下的稻田去对着稻子讲英语,像如今的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他选取为了填饱肚子而工作。那个时候他没有梦想,只有空腹的饥饿感。最直接的需求可能比梦想还要正确。从在每一根电线杆刷小广告开始,成冬青开始疯狂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抗争,逆流而上。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害怕失败。”成冬青当初在给他寥寥无几的学生讲这句话时,眼神里闪着一道从未有过的光。这是成冬青的第二个人生拐点,他没有像多数人一样选取安逸,顺从生活,而是主动出击,相应地他勇敢的选取了一条道阻且长的人生之路。这时候多数人却把他的这种选取,当做一种人生的不得已而为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就像罗大佑歌声里唱的,当年挂在嘴边那个狂热的梦,多数人在时光的洪流中遗失了。但是那个“2B青年”成冬青却将梦想描述成坚持并让他感到幸福的东西。

关键词:友情

一齐泡妞、一齐逃课、一齐打群架、一齐范二逼到一齐创业,不管你是否赞同,友情始终比感情更经得住时刻的考验。成冬青有着一份和大多数人一样难忘得同窗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这份感情融入到创业中去,于是才诞生了之后“新梦想”。当孟晓骏问成冬青“doyouhaveadream?”的时候,成冬青是明白的,他害怕心里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他妄想用“春梦算不算?”来搪塞。但是分歧已经埋下,各自人生终究是彼此某段时光的伴侣,散伙只是迟早的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以前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如果故事就此结局,难免是多少个兄弟阋墙现实版的缩影。但是最后“新梦想”危难关头,兄弟三人再次并肩站在战场上,患难与共。他们不再是“中国合伙人”,而是“中国好兄弟”。他们告诉这个充满物质主义的世界,在中国人骨子里,高义薄云天。

关键词:梦想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多年之后王阳如是形容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关联。而成冬青没有试图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发奋持续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其实,不被世界改变才是成冬青一向坚持的梦想。我们就应羞愧,我们借口把青春留给了长得漂亮的人,其实是自己把梦想丢在了流水荒年。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6

當電影接近有五億人民幣票房之時,香港終於都上畫了,不同的是開始再沒有人認為陳可辛是香港導演,甚至開始要拋棄他。原因很簡單,他的電影洗去了歷史的年輪,更美化了中國人的醜態,販賣因鑽空子而所得的成功秘訣。從《如果.愛》開始,他過去幾年一直在掙扎,他試過失利,《投名狀》據說是收不回投資的成本,《武俠》鮮有人問津。無疑《中國合伙人》都是大家期待非常的作品,擅長拍攝小品的他,彷似是回到那個九十年代的氛圍,從《雙城故事》、《新難兄難弟》、《金枝玉葉》到《甜蜜蜜》,每一部都是有人文關愛之情,體現香港人的美。但來到《中國合伙人》,這個陳可辛無故缺席了。有人說他投機,有人給電影打很低的分數,有人依然深愛著他的電影,有人痛罵,有人擁護。其實都是一種態度,一種自己從電影裡頭代入的觀感。

戲裡戲外,在社會上經常都遇到這類的中國人,以為自己聰明得要死,看不起別人,有幾個錢就以為自己是大爺。在戲院內,只有中國的觀眾在座位上說過不停。骨子裡總是認為別人在批評自己,自卑得很。而陳可辛在電影裡不幸確診患上被迫害妄想症,把中國人的習性合理化,不禁令人痛心。對《中國合伙人》的觀感大可以用四個字形容「既愛且恨」,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伴我成長,他的電影特別是UFO時期的製作天馬行空的,能把每個小人物都刻畫得深刻,而且都是輕喜劇,帶給了無限的歡樂。大約九八年左右,他到荷里活拍了一套《情書》,反應說真的不太好。其實不單是電影界,社會裡總是有很多投機份子,就連我們的父母都認為投機是對的,他們甚至認為別人的子女懂得炒賣就是好的兒女。五億,不理會是什麼理由,從你身上賺到就可以,看到的是這種的心態。

《中國合伙人》說實話,配樂與前半部的故事的確有感染力的,那些年我們一起上過的大學,忙著考英語考試,想著「夢想」。他們是文革後上大學的一批青年人,他們有話語權建設中國。然而,他們心裡有個「美國夢」,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那個年代能夠出國並不容易。今天有人調侃從海外回來的留學生叫「海歸」(海龜)。美國夢一直對中國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妙齡女子寧願下嫁老翁也只為了一張綠卡,不怪蘇梅離開成東青,只怪生錯在一個光怪離奇的地方,一個只有利益與互相利用的地方。實在讓觀眾看到中國人的縮影,所謂的成功之道根本就是這樣的一回事,你感覺很醜陋,不,告訴你,這是現實。

至少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朋友,你真的相信朋友?到了若干年後,你就會知道昔日與你走在一起的人,有多少友情可以留守到最後,整部電影裡,筆者看到的是悲哀,包括對夢想的消逝、友情的傷害、愛情的逝去,到最後「朋友」不知道做不做得成,但最終也成了「合伙人」。它所呈現的是一現鏡子,直照著每一個國人,這是無可否認的。電影畢竟也是一門生意,取巧賣弄成功學,勵志一下,夢醒了,生活依然繼續。

戲裡那種八十年代的情懷,甚有一種延續《如果.愛》的味道,特別是齊秦的《外面的世界》,同樣是八十年代的北京,下著雪,他們的衣著是那麼的土,人是那麼的單純。陳可辛是聰明的,他寧願花過百萬買下音樂的版權,從音樂說一個滄桑的故事,對觀眾都是似曾相識,相當討好。而在演員方面,三位的形象不一,但鮮明,擦出火花,留下深刻的印象。至於在戲中也有陳可辛的影子,王陽的造型與他浪漫派的思想,孟曉駿的背景,而今日的他卻成了成東青,他是犬儒的,但遇上機會無論如何都要珍惜,他必須放手一搏,但他依然不知道該怎樣做,他也想被人看見,可惜舊夢已去,他的美國夢也打破了。

《情書》未能為陳可辛在美國揚名,每個成為導演的人總有一個美國夢,而他這次回去不是要成名,而是取景,真正要讓陳可辛成名的地方是這裡,從香港本土到美國,再到東南亞的電影發行,暫時這一站叫做中國,從2006年到2013年,他嘗試了。《中國合伙人》是他是中國的寫照,是觀照我們的一面鏡子,是一個讓他思考該不該走的方向,他提過自己不想「被大片」,所以他花了不太多的時間拍成這部電影。中國夢與美國夢之間的交纏,這不再是一部《雙城故事》與《風塵三俠》,這或許是陳可辛在中國新影壇上的里程,可惜欠的是一點的宏觀,多了一份的銅臭,或者是對自己的迷失,兩者均可以兼備。

令電影多了一份質疑的是劇本似乎是按照「新東方」的發績史而寫的,不知道過去幾年導演能明白中國多少,但至少要掃清眼前的問題,就是劇本有沒有按照真實人物而寫,到底是不是植入的廣告。奈何,雖然講了很多廢話,有痛心之處也有它應該存在之處,很難說我是否喜歡這部電影,我既討厭成長後的主角們,夢想都變質了,還怎能叫人追下去。可是,我又喜愛那種八十年代的情懷,老北京,長頭髮的男生,熱血青年,怎叫人不動容。我還是與主角們一樣的糾結,到底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看後竟泛起一絲的淚光,我不會說我愛不愛這部電影,我只是很想說它教會了我們一課,叫做『現實』。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7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电影诠释

梦思悠悠, 拨人心弦, 在这个谈论梦想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国家有强国梦、民族梦, 个人有成功梦、爱情梦。谈到梦想, 很容易联想到“美国梦”, 而“中国梦”一词的出现也引起了热议,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也许是这一话题的艺术诠释。电影英文名American Dream in China, 翻译过来是“美国梦在中国”或“中国的美国梦”, 两种译法的中心词汇都是“美国梦”。究竟影片里做的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年轻人向往美国, 一个遥远、陌生而又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地方。十年前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述的就是中国人美国寻梦的故事, 剧中精彩台词“如果你爱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地狱”, 深刻反映了做着美国淘金梦的中国人,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所经历的兴奋喜悦和无助彷徨。在热议“中国梦”的今天, 《中国合伙人》又成为“中国梦”的宣传片。影片中以孟晓俊为典型代表的怀揣“美国梦”的中国学子, 梦碎美国后回国, 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好时代最终梦圆中国。剧中另一男主角成东青, 在经历签证失败、好友出国圆梦、女友远赴美国、丢掉饭碗一系列失败后, 为生计所迫另辟蹊径, 闯出一条开创培训学校的新梦想道路。男三号王阳, 除了有个美国妞做女朋友外, 似乎没做过狂热的美国梦, 以他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成就孟和成的个人梦想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中国合伙人》是新时代“中国梦”的政治宣传片, 是“中国梦”反击“美国梦”的艺术展现。三个年青人赶上出国潮、开培训学校帮助中国学子赴美、公司美国上市, 看似追求“美国梦”的故事讲述的实际是地地道道追寻、实现“中国梦”的故事。

一、中国梦?美国梦?

1931年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出“美国梦”:不论家世和背景, 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 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1]。这一言论成为世代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并吸引无数移民。《中国合伙人》前段, 主人公们或多或少都做着美国梦, 片中大使馆门外签证失败时的一句“美国人民需要我”充分表达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对美国的狂热追求。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去美国做什么, 单纯假想着美国的自由、民主、希望和成功, 片中孟晓俊正是这样一个做着美国梦的中国青年人。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 并不是这一简单信念就引人趋之若鹜。而是从“五月花”号的第一批移民在北美新大陆重获新生, 从发明家爱迪生、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IT巨头比尔盖茨等众多名流的成功案例, 到林肯、里根总统的胜利, 上演了太多美国梦想成真的真人秀, 让大家相信它的真实存在, 相信只要努力幸福一定会来敲门。直至今天的奥巴马, 用他非主流的身世和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何谓“美国梦”。究竟什么是“美国梦”?它所宣扬的价值观是什么?纵观历史上上演的一出出美国梦想剧, 我们可以解读“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财富和地位的个体主义梦想。

而中国, 自古以来也是一个有梦的国家, 从庄子超然浪漫的梦蝶哲学、屈原的政治家国梦, 自古的帝王梦、洪秀全的天国梦, 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梦、革命先烈的救国梦, 到今天我们提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国梦, 一路坎坷, 一路艰辛, 流下了汗水和鲜血, 带来了我们今天的希望。2012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 并先后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问题。综观中国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记载和故事讲述的不单单是个人奋斗的历程, 更是关乎集体、国家、民族尊严的故事, 中国梦是家国梦, 是从集体到个人、个人到集体相互成就的伟大梦想。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其一, 承载的内涵不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 即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美国梦主要包括房子、汽车、高等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与休闲时间等六个方面[2]”, 个人在追求这些美好事物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最高层次的享受、权利和尊敬, 是以物质追求为基本内容的梦想。而“中国梦”正如习总书记所阐释的,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物质追求只是“中国梦”里最基础的内容, 是关乎民生的梦。在热议“中国梦”的网络帖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百姓的中国梦是关系孩子上学、病人求医、百姓谋生等各类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 中国老百姓做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成就的梦, 而是一个集体的中国发展进步的梦。其二, 梦实现的价值不同。实现“美国梦”追求的是以个人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个人价值的体现, 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是至高无上的。而“中国梦”追求的是在个人自由、民主、平等基础上的集体和谐, 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 是承载历史使命的伟大梦想。

二、影片中的梦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讲述“美国梦”到“中国梦”演变的电影。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揣不同梦想的年青人, 在经历了种种磨练后走到一起, 共同圆梦的故事。

影片前期的美国梦。故事围绕成东青、孟晓俊和王阳在学生时代的美国梦一步步展开。电影一开始处处都是关于出国的视觉冲击, 签证、英语辞典、大使馆、美国妞儿、卡耐基、英文版的《红楼梦》, 充分显现了80年代出国追求美国梦的热情, 孟晓俊、成东青、王阳也不乏在留美潮人群中。孟晓俊, 出身于留学世家, 以美国为宿命, 志向远大却傲慢自大, 敢在课堂上与老师叫板, 一心要去美国寻求自由。成东青, 似乎和美国梦扯不上太大关系, 但身在中国最高学府又赶上出国潮, 历经艰难追上的女生顺利去了美国, 美国梦是圆不了了, 留在国内的他才恍然, 谋生、活下来才是他的路, 生在农村、靠母亲借全村人的钱才完成学业的他, 光宗耀祖、承担家族使命似乎才是他的梦。王阳, 不做美国梦不行, 爱卡耐基, 游刃于各种舞会, 天生浪漫、长发翩翩的他赢得了美国女神的芳心, 美国签证来的容易, 可偏偏女神跟他开了个玩笑, 他放弃了去美国、女友却又离他而去。三个年青人基于个人成就和爱情的梦想都没有实现, 对美国的憧憬和向往在一个个现实面前终究破碎。

美国梦到中国梦的蜕变和崛起。故事中三个有梦想的年青人, 最初都做着美国梦, 每个人都与美国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又与它若即若离, 美国梦最终“渐行渐远渐无书”。孟晓俊是三人中的一枝独秀, 最具实现美国梦的背景、气质和机遇, 一心要在美国证明自己, 可“自由女神”对他弃若敝履, 触手可及的美国梦破碎在美国。美国梦对王阳来说是最没有吸引力的, 他似乎没什么大志, 成为女友遗留在中国的一件包袱, 美国女神抛弃了他, 为此他剪掉长发、丢掉了浪漫, 一度没了梦想。土鳖成东青也许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去美国, 签证失败后, 他费心追到手的女神去了美国离他而去, 在经历丢掉饭碗等一系列失败后, 顾不上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在生计的道路上他误闯误撞, 走出一条实现自我的中国梦想道路, 而且带着两个兄弟一起圆梦。最终三人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 实现了个人的梦想, 也成就了“新梦想”的集体梦想。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三人“美国梦”破灭的故事, 从孟晓俊回国, 三人重聚, 则是影片“中国梦”的崛起。三兄弟联手打天下开创“新梦想”培训学校, 历经重重困难, 最终公司远赴美国上市, 事业成功、寻回尊严, 成就了他们的个人梦、集体梦和民族梦。电影中孟晓俊回国后, 反复问成东青“你的梦想是什么”, 笑而不答的成东青不是不想回答, 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影片巧妙地在这里给美国梦作了个了结, 让片中人物开始思考、编制他们新的梦想, 伴随“新梦想”的创办、发展和壮大, 成东青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明了。多年前, 成东青视孟晓俊为自己的偶像, 孟晓俊成为他永远够不着的梦, 可到了“新梦想”成功的今天, 成东青对于自己的梦想已经有了答案, 他可以在自己的偶像孟晓俊提出公司上市时勇敢说No。“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成东青在说这句话时已经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而不再是依附于孟晓俊的美国梦。而孟晓俊的梦又是什么?从他美国丢梦、回国演讲受挫, 到引领“新梦想”创新发展, 在一对一的面签培训中, 孟晓俊找回自我, 直到三人共赴美国, 谈判成功并顺利上市, 才是真正圆他尊严梦的时刻, 此时的梦早已不是当年在美国实现自我的梦想, 而是关系个人、民族和国家的“中国梦”, 是对“美国梦”的有力反击。而王阳, 从三人不打不相识结为兄弟开始, 一直以他中国式的中庸在二人之间扮演着调和剂, 没有这个中间人, 孟晓俊和成东青一个阳春白雪, 一个下里巴人, 两人恐怕难以成为好兄弟, 尤其是“新梦想”的成功更是离不开王阳在中间的调节。三个年青人奋斗的故事中映射的是日渐强大的中国, 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好机遇, 在中国经济步入世界轨道的大好时代, 三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美国人民暂时不需要你”到“美国人民需要我”, 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世界的需要, 美国已不再是人人憧憬向往的理想国。三个年青人是时代的缩影, 是影片最后一带而过的成功人士们的集体艺术剪影, 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梦想, 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成功谱写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梦”。这恰恰符合了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概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三、结论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追逐美国梦失败后成就中国梦的故事。也许导演陈可辛自己都没料到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共鸣, 没有料到这部电影在“中国梦”时代上映的恰到好处。《中国合伙人》的另一个中文名《中国先生》正是电影关于“中国梦”的恰当标签, 它引起了实现“中国梦”的70一代的共鸣, 又激起了正在追求“中国梦”的80、90一代的雄心壮志, 更点燃了00后新生代的“中国梦”。无论是“中国梦”, 还是“美国梦”, 只要在失败中坚持梦想,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梦想将一步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显信, 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 2013 (02) .

中国合伙人 篇8

一位富豪年迈体衰,到了即将油灯枯尽的时候,将四个儿子叫到了床前,用眼神指示下人拿出三双筷子给了小儿子。

小儿子接过筷子,对着父亲冷笑着,轻易便把筷子折断了。

父亲无奈又指示下人拿出四双筷子放在三儿子面前,三儿子不屑一笑,拿着筷子也折断了。

父亲流泪,再指示下人拿出五双筷子,二儿子哈哈大笑,拿起筷子,又折断了它们。

无法说话的父亲十分愤怒,他指示下人拿出最后十双根筷子,大儿子哈哈大笑,对着大家轻蔑地说: “父亲的意思,是叫我们今后要团结一致,这我们都懂。”

说罢,大儿子凭着九牛二虎之力,把筷子全折断了。

父亲最终悲伤地闭上双眼。之后,下人宣读了父亲的遗嘱:“我没什么好留给你们的,就把我收藏多年的康熙皇帝御用紫檀筷子留给你们吧!”

人和

好了,这个笑话完全是个恶搞的故事,谁都知道这原本是个让入团结一致的说教寓言,因为反复听到太多正面的说教,产生了一些“反说教”者,进而又产生了“反‘反说教’者”,再进而……打住。

实际上,筷子这个“东东”是十分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一种物品,通过手指的操控,使两根小棍儿活动起来,能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让外国友人惊异不已,象征着人与人彼此扶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人处世孤木难支,人无辅助难以成功。

陈伟霆的“伟霆”与英文的“Waiting”谐音,所以他的朋友们过去也常常叫他“Waiting陈”,也不知是不是一语成谶,2003年就出道的他,经历了10年的寂静沉浮,才终于大放光彩,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而现在,“Waiting”的标签,被粉丝们改成了“陈等等不用再等”,宣告着属于陈伟霆的时代的到来。

中国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陈伟霆的成功是他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那么依照孟子所言, “人和”仍是他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W Team

说到人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陈伟霆身后的团队,W Team。

这个团队由他的助理、经纪人、造型师,工作室合作伙伴等组成。实际上这种组成是一个艺人的标配,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W Team十分值得一提的原因,是他们的分工明确、尽职尽责,更是他们协作有爱。

娱乐圈艺人和制作团队之间都有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虽是合作的关系,但艺人和团队随着两边实力的变化,一直存在着潜藏的博弈关系,当艺人更具有影响力时,团队成为依附于其生存的配角,无条件满足着艺人的需求,说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也毫不夸张;而艺人不红,依赖于成熟团队打造和推销的这种情况,又会反过来,艺人如水中浮萍,任由制作团队指使装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如同提线木偶一般,缺乏自由。

好在并非整个世界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的勾心斗角。

我的同事!

在陈伟霆打拼于香港娱乐界这些年,被迫置身于狗仔抹黑和无理舆论的风雨中时,团队成员们坚守在他的身边,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和发挥才能的空间,充分尊重他的实力和独立人格,在香港等他从美国学舞归来,支持他做他想做的音乐尝试;反过来,他也时时记得自己并非是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忘感激“我的同事”。

记者问他辛不辛苦的时候,他说:“我才不辛苦,我饿的时候,可以让我的同事帮忙买,大家也很在意我。”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我的同事”,要不说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呢,常规的措辞都是“工作人员”,而把工作人员置于“同事”的位置上,则意味着他发自心底把身边的工作团队和自己当做平等的利益共同体来看待,在他的Team里,既没有使唤经纪人的皇帝型明星,也没有摆布艺人的幕后黑手。

普通话同样让人着急,被粉丝们亲切叫做“大伦哥”的陈伟霆助理,也十分有心地对粉丝用尊敬语“您”,在粉丝们围上来时也只是小心跟在陈伟霆身后,而从不伸手去阻拦触碰粉丝,更不可能粗暴打断粉丝与偶像的接触。于他而言,呵护陈伟霆的形象和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工作责任,也是作为好伙伴应有的作为。

在路上

从2013年陈伟霆进入横店不断接拍大陆电视剧开始,他从小规模的音乐舞蹈合作,香港电影合作,走进了更广阔的天地,《少年四大名捕》剧组、《古剑奇谭>剧组、《活色生香》剧组,还有接下来的《缘来幸福》等等剧作,更多的合作伙伴、导演、演员纷纷走进了他的世界,如同与他一直相伴的W Team一样,他对每一个合作者仍旧报以至高的敬意和尊重,把自己交给大家,也能让大家对他充满信赖。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无论是陈等等,还是他的团队,在协作上的至高追求,在心态上的平和淡定,都逐渐地在当下,以及在未来的路途上不断向人展现出来。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9

--------《中国合伙人》影评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成东青如是说。梦想即是人们在梦里所大胆的想象,不一定会实现,是一个美好的期望。有梦想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它便是人生活的动力!梦都是美的,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作为一名九五后,电影里面的青春,校园,一切对于我都是陌生的,但是却能够莫名的让人与之产生共鸣。

《中国合伙人》仿佛充满着魔力,它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仿佛可以令人深思,它充满青春、友谊、爱情、梦想的力量。而最让人触动的更是电影里面传达出的——为梦想而奋斗。

成东青,一个农村青年,高考失败两次,才考上燕京大学,起初企图通过知识不回到农村去,但是现实的挫折让他失去了老师的职位,面临回到农村种田和债务的困境,愤而崛起,坚持自己的梦想,成就了一个从36块钱到身价63亿的成功者。他告诉我梦想是用来坚持的!

“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 我也身处校园,也有偌大的图书馆,成东青以自己变成近视为代价背下整本牛津字典,而我也没有苦逼的熬夜背过英语单词,因为整日被各种事情缠身而叫苦叫累。成东青说过中国考生最擅长的就是考试,美国人很难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他说的就是他自己,一个历经艰辛最后成功的年轻人。电影里的人物在前往梦想的道路中不断遭遇现实的打击,但是却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就像鹅卵石,流水只是磨平了他们棱角,变得越来越光滑。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但是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青春不仅是只有爱情和友情,还有坚持梦想的热血。我还没有经历过他们那样的岁月,他们的青春没有遗憾。这步电影让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它的青春活力,真诚励志实实在在的触动着我们,让我不得不为他们致敬。

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也许会打磨你的棱角,但是希望我们可以记住陈冬青的话“如果额头终将刻上邹纹,你只能做到邹纹不要刻在你心上”。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的。如果只把梦想当做梦,那么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没有什么亮点。梦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就是把梦想作为目标来执着的追求!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0

我们为何在一起(中国合伙人 影评)

之前微博有人评论说此片宣扬的类似于机场书店里畅销的成功学书籍中的价值观令人反感,于是我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观影。还好,全片其实都看不出什么价值观植入的痕迹,就是不紧不慢的跟你讲着这么一个“若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故事。实际上合伙人的片名挺反应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三兄弟确实在创业历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却又缺一不可的功能,才能走到这一步。成功确实缺不了努力,但是也看运气,倘若不是这仨人合作,又或者仨人的才能或个性有一丁点的偏颇,新梦想都不是现在的新梦想。另外也是我想说的,好朋友不要一起创业,除非创业本身就是你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谋生或证明自己。最后,晓明确实让人刮目,杜鹃也经验到我。

最喜欢《中国合伙人》 篇11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8月刊

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一半工作 一半生活

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很好,一半工作,一半生活,生活中有工作,工作中有生活。如果哪天我要退休,也是退而不休,这是一种境界。就像我的偶像巴菲特,80 多岁了还在工作,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他的生活状态。就像马云说退休,过了不到一个月,做个太极文化推广公司,又做了菜鸟。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兴趣非常广泛,在生活中发现工作的一些机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在体育方面,我是“万金油”型的,航海、帆船、汽车拉力赛、高尔夫, 都玩得很好。我做了9 年的美国杯帆船赛,这是我工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很多人说你不要做美洲杯,不要砸钱。但我愿意花钱做美洲杯中国队,宣传一种理念。

最喜欢的作品

《中国合伙人》

我周末常去看电影,最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对我来讲有双重意义:一是1980 年代作为出国留学生的经历,出国之前和之后的人生经历和电影里面有些相似;另一方面,做创业投资,做PE,到看中的一些项目和团队,里面有很多的内容、观念、道理。我也是跟创业者们去灌输、去学习,为什么要有合伙人,为什么要扩大规模,为什么要融资,为什么要上市。这些在电影里都有呈现。

我看这个电影, 是柳传志、王石组织大家一块看的,当时俞敏洪就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交流感想。我希望有更多这种励志电影,有更多的深刻内容挖掘出来。当然以后的《中国合伙人》还应该拍他们成功以后的生活方式。里面孟晓骏有自己的爱好, 写诗,音乐,都是属于当年大学时代我们所追求的。过去的20 多年, 大家埋头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现在事业有成了以后,过去年轻时的一些爱好就会回来,包括文学、音乐、历史、体育方面的爱好都会去追求。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拉里·埃里森

在投资行业里,巴菲特对我的投资理念影响比较大。如果从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方面来说,甲骨文的董事长拉里·埃里森对我影响最大。这两个人我都认识。我和拉里·埃里森在过去9 年每年的美洲杯帆船上都见面,他是美国帆船队的董事长,我是中国队的董事长。埃里森是工作和爱好两不误,帆船赛他做的很好,投入很大;他的公司、个人财富在过去十年里也翻了好几倍。

另外,我管理了一只欧洲基金,接触到欧洲的一些大家庭,从他们那里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是工作、生活、财富、责任的一种平衡。像我前几天拜访的犹太人达索家族,就很让人敬重。

最值得去的地方

英国普利茅斯港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2

1、细节着手刻画人物形象

细节是展现人物形象的必然手段,因此在《中国合伙人》 也同样运用了细节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电影市场以直观的、生动性的视听特征凸显出细节刻画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影视中人物形象占据观众审美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侧重于性格、语言以及服装等细节化的塑造。在影片《中国合伙人》中,主人公成冬青作为贯穿故事主线的人物,因此在影片中这一人物形象担任着核心的人物塑造位置,特别是自身所背负的人生经历的负担,使得整个影片展现出了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厚实的现实基础。其中对于这一人物的细节表现有很多,例如在影片的开始阶段成东青跪地求母这一段故事中,导演主要突出了成东青专属于八十年代的怀旧服饰,以及大大的眼镜, 这些细节上的运用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不擅长打扮自己,却用尽心思努力学习的青年形象。也正是这场展现出了成东青的执着与坚强。甚至连求爱的小细节都不为主人公的刻画服务,在影片中成冬青约苏梅划船,在湖中心对“女神”表白: “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拉着你一起跳水”,谁知酷酷的苏梅自己先跳进了湖中,留下不会游泳的成冬青傻站在船上。正是这一细节的刻画为我们展现出了成东青重朋友、讲义气的一面,也正是这一细节的描写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的生动与朴实。

2、用典型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在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烘托,《中国合伙人》主要讲述了在我国改革初期的时候几个文化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的故事。当时正值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时期,因此每个人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在 《中国合伙人》整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大多说都围绕着梦想而展开的。例如在《中国合伙人》中对成东青所生活环境的塑造中也展现出了成东青的独特韵味,在他的房间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大茶缸子,在他的背后的墙上有数不清的奖状以及属于哪个年代的海报。这种经典的环境的塑造为我们烘托出了成东青这一人物形象的个人魅力以及在创业中的艰辛与执着。

3、用镜头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镜头是电影实现影片叙事和视觉连贯的基础,因此运用精准的镜头可以有效地突进整个故事的发展,从而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特写镜头或者慢镜头的使用。

正是因为这些镜头的运用与调度,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了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还拉近了人物形象和观众之间的内心距离,更加容易引起共鸣。在成东青教学初期,由于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因此学习氛围冷淡,其自身也感受到了凄凉,因此在影片中就有这成东青佝偻地坐在教室中,窗外的光打在他的背上,展现出了当时成东青的落寞与不甘,为后续的奋斗与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作品中运用了各种不同镜头展现出了外在的叙事张力,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服务。

二、影片主题意识形态建构与分析

1、中国梦的民族寓言

影片《中国合伙人》主要运用线性叙事的形式为我们表现出了三个主人公交织在一起的人生故事,与此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国新时期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变迁而展开。演员黄晓明所扮演的主人公成冬青的身份是一个学习艰苦但是出身农村的学生,因此其自身所展现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思想,更是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从自卑和忍让的情绪到渴望和奋斗的心态。因此在《中国合伙人》整个故事的结尾, 梦想成功的成冬青坐在梦寐以求的美国餐厅中享受着本土美国人的热情服务,特别是在与美国人的谈判中,一口流利的英语舌战群儒。由此可见,在影片制造的过程中导演将成冬青的个人故事与我国当时时代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相关的剪辑,因此无论是导演还是男主人公或者是影片的观看者之间的情绪达成了一致,由此可见导演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来暗示国家的兴衰强弱。影片《中国合伙人》主要借鉴了新东方英语的创业故事,展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来的变化, 从而着重于中国的文化崛起。

2、美国梦的幻灭

中国在20年代末曾经出现过美国留学的热潮,特别是美国文化中的民主与自由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影片《中国合伙人》里的孟晓骏是一个家庭优越,个人优秀且拥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将留学看成家族荣耀,可以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发现孟晓骏等人历尽艰难抵达美国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幸福,而是在实验室喂小白鼠,在餐厅做杂工,最终回归祖国结束了这种卑微又屈辱的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影片《中国合伙人》的拍摄过程中主要通过细节、环境和镜头的描线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与此同时从意识形态建构的角度上分析了影片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梦和对于美国留学的现象,从而深刻形象地向我们展现这部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为我们的奋斗确定了可以努力的目标。

摘要:电影《中国合伙人》是讲述一群年轻人通过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因此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专属于我国的一种成功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展现不仅需要进行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还反映出了某种意识形态,同时也再生着意识形态。本文主要针对于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所展现出的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上一篇:团组织生活决赛题目分析下一篇:土官口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