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优质课教案(精选13篇)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 篇1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我提问,通过文本的解读,自我解答,提高问题探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难点
理解教养的本质,并从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有关作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教养是表现在个人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谈教养》的文章,领会作者对教养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二、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教养”问题的?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3.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四、课文精读
1.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4.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谈起,再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在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5.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
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6.作者认为“优雅风度”的表现是什么?“优雅”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优雅”表现为: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展示自我修养。
“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教养”与“风度”时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反面例子,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
8.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在公交车上,看到行动不方便者,应该主动让座,而不应假装没看见;与人发生冲突,不应“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而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争论,不应“出口成脏”,而是“出口成章”„„
五、文章脉络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论题——教养。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讨论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归结教养的本质——尊重。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七、写作特点
1.由现象到本质,针对性强。
2.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3.论证严密,层层推进。
八、板书设计
无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表现谈教养
↓
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教养的本质——尊重教学反思
课文运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教养的真谛,启发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做学习的主人。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 篇2
思想政治优质课也要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来衡量,这就要求在备课中,必须对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教材、学生进行优化,实现教师、教材和学生关系的重组,在优化重组中要做到三思、三琢。
一、三思
三思指,一思目中有人,二思胸中有图,三思心中有情。
一思,目中有人。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对工作对象发展状态的把握是教学优质的出发点。在备课中,除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难懂的是什么,学习内容的兴奋点在哪里;更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类型,对学生学习类型的研究是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关键。
人们接受信息、进行学习,要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人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感官及学习方式。按照学习者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方式划分,共有三种倾向: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不同感知觉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所应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视觉型学习者通过“看”书、黑板、以及屏幕上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以及录像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板书对他们很有帮助;听觉型学习者听讲解、听录音、听对话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喜欢小组活动;动觉型学习者喜欢动手尝试,乐于在“做中学”,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活动、角色扮演、实习活动和做实验等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不同认知通道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一般地,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则能记住材料的65%。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类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二思,胸中有图。课堂教学指向哪里,如何走到目的地,教学程序如何演进,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评价,教师胸中要有一个明晰的的路线图,该路线图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关系着教师课堂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准备《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时,我首先构思教学路线图:在教学程序上,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采取看视频探究;阅读文字材料探究;“为文化强市设计一句宣传口号”等三种形式。在教学活动组织上,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我首先按照6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并选定小组长;然后对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只有经过培训,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更规范、有效。其次,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探究活动,分别采取“小组讨论—达成意见—口头展示”和“小组成员创作—“漂流”—二次创作—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同时,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中,既有掌声阵阵,又有我市文化名片“邢瓷、工笔画、卧牛城、清风楼、郭守敬文化”的照片奖励,在科学组织下,小组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合作效果明显。
三思,心中有情。新课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定位,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中学政治课除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外,还应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落实德育目标。
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我主要通过两个拓展环节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彭丽媛在出访马来西亚时的服装:旗袍,盘扣、立领所展示的古典风韵、民族风情,展现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渗透教育我们要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小辩论《中国好声音》和《舌尖上的中国》是否都是中国文化创新,渗透教育增强民族文化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要增强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三琢
在经过三思,完成一节课的整体构架之后,还要对这节课进行三琢,一琢设问,二琢时间,使这节课更加流畅、严谨、科学。
一琢设问,设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影响一节课探究深度的关键,要根据情境材料设计主设问,围绕主设问由浅入深,引导探究。设问不能过深、不能过浅,过深、过浅都不利于学生展开探究;不能过多,不能过少,过多、过少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每个探究活动我最开始设计了三个设问,在实践中发现,设问无法深入展开,于是精简为两问。
二琢时间,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必然是教学各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时间把握得当的课。因此,为优化课堂结构,把握课堂时间,必须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时间的预估和安排。《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我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时间的预估和安排,比如,导入用4分钟,每个探究用12分钟,最后5分钟课堂小结,课堂反馈,使整堂课严谨、高效、干净、利索。
三琢课件,课件的制作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课件的张数不能太多,太多不易完成教学任务,一般12—14张左右为宜;其次,同一张幻灯片上字体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再次,幻灯片上不要出现大量文字,尽量只显示关键语句或通过图示、图形的形式显示,这样更易突出重点,引起学生关注。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 篇3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 篇4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能正确运用各种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次性饭盒制作《螃蟹》作品一个。
2、各种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双面胶、剪刀等等。
4、废旧材料箱。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班,老师还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体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选用一次性盘子和饭盒做它的身体? 小结:螃蟹的身体是方圆形的?一次性饭盒是方的,盘子是圆圆的,它们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师用饭盒和盘子做它的身体。
2、“螃蟹的八只脚是用什么材料做?为什么用插座和吸管做脚呢。”
小结:“螃蟹的八只脚是细细的长长的,所以老师选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脚。
3、“螃蟹还有一对脚呢?我们看看这对脚拿什么?(钳子,剪刀)老师选用夹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后在点上眼睛,这只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做出多种多样的螃蟹。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1)“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体?为什么?”一次性纸杯能做螃蟹的身体吗?能不能想想办法?(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脚呢?”
提醒幼儿没有满意的材料还可以到材料箱里找一找。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小班优质课教案 篇5
2011-07-27 11:10烟台大学幼儿园 中国最大的幼儿园连锁 点击了解详情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报纸,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张.三、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把鞋袜脱掉,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
(1)提问:小脚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小脚有什么用呢?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3)游戏“碰碰小脚丫”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3.练习夹报纸走和跳
(1)出示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魔纸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小椅子),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绕过全部障碍,允许能力弱的幼儿选择较为平坦的路径走到目的地。
4.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
(1)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捡起团紧。
5.游戏“夹纸团跳”
(1)自由练习,尽量投远。
(2)组织比赛,看谁投得远。
6.游戏“砸标靶”
出示标靶,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四、活动延伸
科学优质课教案 篇6
1.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2.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到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不可逆。3.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水、沙、盐、油、醋、小苏打、绿豆等物质及它们混合与分离所用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提问: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回答)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片),小明星期天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但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把盐撒到水里了,他该怎么办?能不能把盐和水重新分开呢?(生回答)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物质的混合
出示几种物质的图片,师:图片中的几种物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没?那如果把它们分别两两混合到一起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请学生口答)那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按照手中表1的提示和要求,动手操作,完成表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派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结果)
教师播放醋与小苏打混合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物质混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2.物质的分离
师:刚才我们将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到了一起,那混合后的物质还能重新分离吗?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还一样吗?(学生思考)
师: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视频(播放盐水蒸发结晶视频,学生认真观察过程),我们看到盐和水混合后利用加热蒸发结晶可以重新分离,并且分离后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一样。这种方法实际是由劳动人民晒海盐得到的启发(出示晒海盐图片,教师做简单介绍)。
师:这是我们分离盐和水的方法,那其他几种混合物该怎么分离呢?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吗?都能分离开得到原来的物质吗?下面我们选取其中的四种混合物来进行操作探究。请大家拿出表2,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集体交流)
三、总结全课,深化思想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与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篇7
熊孩子都有个熊爸妈
别总拿“宠坏了”这个借口敷衍眼睛雪亮的观众,孩子在超市失控,关键是爸妈准备工作没做好。
制订计划。避开孩子饿着、情绪败坏,或者疲倦的时间段,以免增加孩子精神负担;制定采购清单,不要因为选择综合征在超市耽误太久,导致孩子情绪爆发。
心态准备。充分考虑孩子的各种表现,比如哭闹、耍赖买东西、弄坏超市商品、闹着不走时,默念10遍“我是慈祥的爸妈”;既然带着孩子去逛乐园,父母们也要打起精神,像去探险一样,带着兴奋和好奇,融入孩子的世界。
物品准备。依据孩子的年龄,准备一些小饼干、玩具或者一本书,让孩子有事可做。
和孩子约定。“预防”最重要,划定一些界限:“如果你要闹的话,妈妈马上带你回家”、“今天我们去的超市有一个玩具专柜,但没打算给你买玩具”、“如果今天你陪妈妈去超市很乖,妈妈回来陪你看电视或讲故事”。去超市的路上,反复提醒“我们之间的约定”。
安全教育。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讲明“要么跟着妈妈的路线走,要么好好坐在车上”,对于走丢的危险、对陌生人的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次提醒。
熊孩子超市应急处理办法
在超市或者其他一些公共场合,一旦熊孩子犯浑,大多数家长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减少围观和关注。其实,问题暴露时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趁此机会让这一次任性成为最后一次。
Kimi:要不到礼物我就哭
黑米小朋友过生日,因为爸比承诺的“奥特蛋”没有适时登场,而崩溃大哭。就像林爸爸好脾气相劝,做出承诺,很多父母都会通过大声喝止或“买好吃的”来哄住他们,但无论哪种,都不是上策。
一旦孩子在超市撒泼,父母要当机立断放下要买的东西。第一步,把孩子带出超市,避免怒骂,让孩子安静下来。第二步,如果无法制止,立即回家。第三步,按照之前的约定,奖惩分明。
此时,孩子自控力有限,通常通过这些行为测试父母的底线,所以绝对不能食言,一闹就回家。
石头:是我打翻的,下次一定不这样了
石头常常无意识地做错一些事,比如打翻水杯、面碗等,小小的心不在焉也会惹些麻烦。在超市里常常会有孩子碰倒了展台、撕坏了商品包装袋等,郭涛的反应是纯爷们式地严肃批评加瞪眼,很多网友认为郭涛太严厉。实际上,大部分父母都和郭涛的反应一样:恼羞成怒。
不小心做错的事,也需要承担责任,这是教养的重要一课。让孩子付出代价,如果造成经济损失,就让孩子通过回家“劳动工作”或“取消娱乐时间”等以示警戒。关键是给孩子留下印象,任何时候要学会承担后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教养重点
熊孩子的调教工作非一日之功,每一个年龄段没有完成的教养任务会像滚雪球一样,最终诞生一只任性的“闯祸精”。在超市这个小型社交场所中,每一阶段只要不违背下列原则就行:
1~2岁,不哭闹。
稳定的情绪来自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在超市购物时,最好把宝宝放入有儿童座椅的购物车中,使Ta面向你,方便交流和抚触。
稳定的情绪外,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持好心情,不妨教他一些简单的礼貌行为:面对超市导购员能报以微笑,学会“谢谢”的用法、帮妈妈抱着一个商品等。
注意:这一阶段的孩子还不具有“听话”的意识,所以需要父母不断地重复和安抚,只要爸妈保持淡定,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化身安静小天使。
2~3岁,沟通。
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小大人的孩子,希望爸妈用成人的语调和自己沟通。只要父母愿意花时间与小大人约定,他们会很乐意成为爸妈的小帮手,比如帮助妈妈取商品,能明确地分辨属于自己的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要玩具会询问父母的意思,沟通不好就容易出现熊孩子症状,最好的办法是“说话算数”,履行与爸妈的约定,比如只能选一样最喜欢的玩具买回家。
注意: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不论好坏地模仿,不仅要求父母严格要求自己,也需要父母在看到孩子有不正确行为时严肃制止,比如偷拿超市商品等。
3~4岁,商量。
好的商量是:一旦父母与孩子意见不一致,孩子能听得进爸妈的想法,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比如孩子看中了一款汽车模型,爱不释手,但父母不同意购买;如果他能做到控制住情绪不大吵大闹,父母可以做出一些承诺和让步,与孩子协商。
此外,父母还可以用和孩子商量的方式选购一些商品,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并学着父母的样子在与其他人的沟通中也带入商量的模式。
注意:商量有度,父母仍然要保持一定的权威,关键时刻,还是要听爸妈的。
5~6岁,单独行动。
独立购物意味着:需要某种物品——选购——付款的动作,这个动作对于他的意义比选购物品大得多,这是一整套的商业交往基本规则。
到了能独自打酱油的年龄,可以让孩子独自去小区内的超市完成任务。这不仅考验的是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有礼貌、金钱和应变能力。
注意:在家时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妈妈和孩子轮流当收银员和顾客,让孩子熟悉数字金钱概念,对于第一次独自外出,父母若不放心,可以远远跟着确保安全。
还有哪些场合与超市具有同样功能
1.游乐园,同龄人的天地,孩子越发自律。
2.主题派对,社交中的礼仪。
3.邮轮,小型生活空间里的行为规范。
4.电影院,保持安静的礼貌。
好书推荐
《用什么撑起孩子的未来》
作者:陆凡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父母要做什么才足能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未来?作者借多年辅导案例,配合60余幅活泼插图,具体描绘了如何通过生命藤架的搭建,将一个很朴实的价值体系落成在孩子的内心里。
背影优质课教案 篇8
曲周县西马连固中学:袁红芹
一、激趣引读,感受背影
导入语:不好意思,同学们,讲课前我们得先插播一段广告(视频播放:《打包篇》)看过这则广告吗,有何感受?打包饺子这个镜头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慈父的不朽雕塑。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篇与这则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饱含真情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板书)。
二、速读感知,走进背影
下面让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引领下,走进背影!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一共有几处?四次。找一生读。
三、合作探究,细品背影
(一)读背影
1、文章开头所说的“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是指哪一次?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其中“为子买橘”(买橘背影)可谓是经典之笔,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齐读“为子买橘”(第6自然段)。
(二)品背影---合作探究
这是一段被删改的文字,请同学们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1)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以---------------------------最让我感动,因为------------------------------”的句式说话。(明确小事显大爱的描写方法)
(2)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请你深情朗读。[朗读技巧:轻重缓急] 这一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些描写?(明确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悟背影---追根溯源
1、同学们,在昨天我给鲁北学校的学生上了这一节课,有同学就发牢骚,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十岁,应该说正是和父辈人产生强烈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年龄,文中是不是有更加深层的背景和原因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同学们联系“背影”描写前后的所有内容,认真研读二三段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师小结:特定的环境,对父亲的感激、理解,为自己幼稚的举动的深深忏悔、自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都伴随着“泪水”倾泻而出,使得这次的“背影”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
龙应台《目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幻灯)
六、总结延伸,回味背影 播放歌曲《父亲》,情感渲染。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爱要大声说出来!
《雷雨》优质课教案 篇9
二年级下册语文
16、雷雨
留盆镇杨寨小学
姚玉平
16、《雷雨》教案 二年级 姚玉平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边读边想象。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语言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很快猜出来。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你们能猜出吗?对就是雷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出来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我会认“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指名拼读,并采用分组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4、指名给生字扩词,并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5、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上的生字,学生“摘苹果’。
压 蝉 垂 户 扑
四、比赛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时的景象,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上记号。
3、指名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4、指导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1、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想提醒小朋友们哪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3)教师补充指导:“黑、压”两个字。
《三峡》优质课教案 篇10
1、熟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烟烟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我们今天学习的《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公布教学目标:(略)
二、初读课文,看谁读得准,读得熟练。检测:读准下列词语: 请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清荣峻茂:jùn 属引凄异:zhǔ
你能正确停顿吗?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大家一起读!(对字音、节奏的检测)
三、自学指导
(一)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如有疑问,可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并正确译讲课文。
2、同学译讲课文。要求:(1)、先读原文,逐字逐句地译讲课文。(2)、听到错误,立即举手指出。
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或是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里)山高水清,草木茂盛,实在有着许多的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天气刚晴或是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得清冷而寂静。(5)、属引凄异。
(声音)接边不断,凄凉而怪异。(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在空旷的山谷回旋荡漾,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自学指导
(二)细细品读课文,思考回答: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2、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急猛 水 春冬----清幽
秋-------凄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无限赞美之情。
五、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六、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山水的诗句:
七、背诵比赛
五分钟背诵课文一、二两段,背过的举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知识:
1、字的读音:
略无阙处 曦月 飞漱 重岩叠嶂 沿溯 绝巘 隐天蔽日 襄陵 属引 素湍绿潭 沾裳 长啸 乘奔御风 峻茂 哀转
2、词的释意: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 巘 飞 漱 清荣峻茂
3、课文一、二段的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2、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水? 因为三峡夏季的水最具特色。
3、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三、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四、背诵课文三、四段。
解题。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滴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朗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正音:藻()将()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元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相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逐:于是盖:原来是但:只是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相如藻落交横。)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相?但少困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滴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滴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满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夜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赏月
绘景:月色一积水空明 竹相一藻落交横 空灵、皎洁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潇洒、达观
优质课教案 篇11
《Photoshop字体的设置》
《Photoshop
字体的设置》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Photoshop输入文本 2 对字体进行变形设置 3 学习使用蒙版工具设置字体 4 学习烟花字的设置
[教学难点] 1字体设置操作步骤的掌握 2 注重细节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教学方法] • 演示法 • 讲解法 • 学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节知识点(提问学生)二 讲授本节内容(由图片导入新课)(一)文本输入,设置字体变形
操作步骤: 打开一幅图片 单击“T”文字工具输入文本 单击文字图层,在文字属性上选择文字变形 4 在文字变形界面进行相应的设置 5 确定(教师操作演示)
(二)文字蒙版的设置
操作步骤:
打开图片,在图层栏上创建新的图层.2 单击工具栏上“T”选中文字蒙版工具,然后在图片任意位置输入文字。
单击新的背景图层,文字显示为选中状态,执行菜单选择/反选.4 按DEL键删除选中部分。
单击选择/取消选择或按Ctrl+D键,取消选择,完成文字蒙版.(找学生操作)
(三)烟花字的设置
操作步骤: 1 新建文件,输入文本 在文字图层上右击,复制文字图层 3 然后栅格化文字层 4 滤镜/像素化/碎片 编辑/消退碎片,设置不透明度为70% 6 滤镜/锐化/再锐化2+n次 7 完成烟花字(教师操作演示)
(四)课堂小结
体育优质课教案 篇12
1、以生动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发现钻的安全、快捷方法――正面钻。
活动准备
拱形门六个(布置成山洞状),悬挂桃子若干,小篮子三个,幼儿小猴子头套、尾巴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伴随欢快乐曲,教师扮猴妈妈带猴宝宝出来玩,猴妈妈:“猴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跟着猴妈妈到外面去玩一玩喽。”音乐中,幼儿自由做扭、挠、爬、跳等模仿小猴子的动作进行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多次尝试、体验,发现正面钻动作。
猴妈妈手指远处悬挂的桃子说:“猴宝宝看,山那边有许多桃子,我们去摘一些桃子吃。”猴妈妈带猴宝宝在去的路上遇到山洞:“哎呀,这里有许多山洞,猴宝宝知道怎么过山洞吗?”
A、猴宝宝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过山洞。
猴妈妈在猴宝宝尝试过山洞后提问:“猴宝宝们,你们都是怎么过山洞的?”(幼儿回答自己过山洞的方法一一爬过去、钻过去、蹲着走过去……)
B、幼儿通过再次尝试和比较,发现正面钻是通过山洞快捷、安全的方法。
猴妈妈:“猴宝宝过山洞的方法很多,有的爬、有的钻,有的走,可是谁的方法是又快又安全呢?请猴宝宝再去试试。”猴宝宝分成两组,一组过山洞,一组观察,分别找找哪种过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
猴妈妈:“猴宝宝说说谁过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他是怎么过山洞的?”(幼儿发现正面弯腰钻山洞的方法比较快。)
C、请动作准确的猴宝宝示范正面钻的动作,猴妈妈进行语言指导。
猴妈妈:“我们请这些猴宝宝表演他们是怎样钻山洞的。哦,他们面对山洞弯下腰,低下头,轻轻一钻就过山洞了,真的是又快又安全。”
D、猴宝宝尝试用正面钻的方法钻过山洞。
猴妈妈:“现在我们一起钻过山洞去摘桃子,再钻回来把桃子送回家,好吗? ”
2.猴宝宝钻过山洞摘下桃子,并再次用正面钻的动作钻过山洞把桃子放到小篮子中。
3.幼儿完整进行游戏两次。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游戏情况:“猴宝宝今天找到了过山洞的好方法,又快又安全地钻过山洞摘了很多桃子,你们可真棒。”
2.复习体育游戏:《捉尾巴》、《老猫睡觉醒不了》。
小班优质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明白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齐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明白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齐听雨。
我们一齐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样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儿一齐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样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貌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能够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貌的?
明白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齐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齐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我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自我评析: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推荐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设计05-23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05-21
桥优质课教案11-17
优质课南亚教案12-04
劳技优质课教案12-07
老王教案(原创优质课教案)07-16
春优质课教案设计10-24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05-27
小班学期优质课教案06-04
配方法优质课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