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南亚教案(精选13篇)
优质课南亚教案 篇1
《南亚》说课稿
说课教师
李玉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李玉民来自枣强县第四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南亚》。
我的说课流程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
六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南亚》这一节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共需两课时。本节内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材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做到了简练,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几部分。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南亚的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说出南亚主要是气候类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根据这一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难点是: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以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体现本课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3、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4、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
5、板书 设计。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唐僧去西天取经所到的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那里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一)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预习本课知识,并给出预习提示:(1)南亚的位置,国家。(2)三大地形区(3)气候类型
(二)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学习
1、学习南亚的位置: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 东西濒临什么海或海湾?
2、学习南亚的国家:找一找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并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类。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1、2题学习南亚三地形。
4、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3、4题了解南亚两大河流;恒河和印度河
5、学生观察地图分组讨论南亚的气候特点。因为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度-----30度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冷空气南下,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6---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的凉季。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注重培养学生根据纬度位置、海路位置、地形特点总结某一地区气候类型地方法。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两大河流是恒河和印度河:他们的发源地、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湾。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第四个环节: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本环节设置的问题不是书上固定问题,以锻炼学生读图能力。第五个环节:板书
设计
总结这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一目了然。
六、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两个体现: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谢县教研室领导及各位同行老师的指导!
优质课南亚教案 篇2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优质课南亚教案 篇3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了解荷花的别名,土壤的分类,为什么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莲花的图片,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大屏幕展示有关荷花的诗句)
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体裁了解:
学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五、学习全文:
1、先听同学代表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参考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
4、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科学知识普及时刻:莲这类植物简介,土壤分类,莲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
六、写作方法探究
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花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
(周敦颐)
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
(世人)
托物
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作业布置
中班优质课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粘粘的)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播放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候是怎样走的呢?这次我们边听边看.(二)、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幼儿表演)
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小老鼠走了几遍?我刚刚发现有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是怎样走的?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老师唱旋律幼儿做动作)师:它走呀走,呀!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是什么呀?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 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啪!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
师:猫来了。(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表演(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师:有没有被抓到,来我们快出来庆祝一下吧。
师:泡泡糖除了会粘到我们的脚上、手上还会粘到哪里呢?(幼儿回答:可以黏在头上、身上、屁股上等等)我们一起粘粘看。
师:泡泡糖可以粘到这么多的地方,这次我们表演的时候就让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的地方,老师要看看谁的想法最特别,谁的动作最有趣。
5、第五遍表演(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我们又胜利了?还想玩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猫,喵— 你可要多抓几只老鼠啊!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鼠,小老鼠们快找个山洞躲起来吧。(随音乐创编表演)
三、活动延伸:环保教育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来,坐回小椅子休息一下吧。
英语优质课教案 篇5
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3 Where is my car?
B部分 Let’s learn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运用Is it in/on/under…?Yes,it is./No, it isn’t.猜测物品的位置并回答。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cap,ball,car,boat和map。
二、学习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cap,ball,car,boat和map。
三、学习难点
在语境中运用Is it in/on/under…?Yes,it is./No, it isn’t.四、教学准备
不透明玩具箱一个,实物cap,ball,car,boat,map的玩具,图片和单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师生问好
2.全班一齐唱Let’s sing部分的歌曲。(课件展示Let’s sing的歌曲学生跟唱2)Step 2.Presentation 通过游戏和图画激起兴趣。
1.情景介绍灰太狼解救小灰灰(课件展示3,4,5)教学单词map(师读,听读,生读)
-------Look,Who’s this?------xiao huihui-------Yes,It’s our friend.(xiao huihui),one day ,he came to the forest,suddenly,a big spider took him.help help help!His father came here, He wanted to save his son.Now,he took out a map.2.(课件展示6,7,8,9,10)教学单词car,boat(师读,听读,生读)------Four passes,the first pass,for different(找找有什么不同),point out(指出来).3.(课件展示11, 12,13,14)教学单词ball(师读,听读,生读)
------Through the first pass(通过第一关),the second pass,What’s this?yes,It’s a ball.4.(课件展示15,16,17,18)教学单词cap(师读,听读,生读鼓励
-------Through the second pass(通过第二关),the third pass,which one?(到底是哪一个?)5.(课件展示19,20,21)
-------Through the third pass(通过第三关),the forth pass,sharp eyes(火眼金睛),who quickly看谁反应快读的快。You are very good.6.图片张贴黑板,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s学生将单词放到对应的图片下面)。奖励贴对的学生。7.(课件展示22,23)
-------灰太狼通过所有关卡终于就出了小灰灰。8.(课件展示24)
2.从箱里露出ball,car,boat和map的一小部分,呈现这些实物,请学生猜测并教读单词。
3.游戏。教师先用一张纸盖住五张图片,再快速拿走所盖的纸,然后盖上。教师奖励第一个举手说出这个单词的学生;把五张图片放在一个信封或口袋里,慢慢拿出来,一次只请学生看图的一部分,奖励班里第一个说出这个单词的学生。4.完成Let’s do。
教师指着单词图片提问:We can do a lot with these things.What can we do when we are in a boat?…完整播放录音一次病提问,请学生回答。学生跟读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并跟着教师做动作。学生自己边做动作边说。小组练习并展示。5.语篇听力练习。介绍情景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意义。教师播放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引导学生回答问题:What is Zoom looking for?Where is the boat?Is it in the toy box?在学生听录音,跟着录音朗读。全班朗读对话。角色扮演。小组练习并展示。
6.游戏。每组派一位选手背对身去,将本课的ball,car,boat,map四件物品实物分给每组一个,请他们藏好,然后请那位学生转过身去猜物品在哪里,每个人只能猜三次。Step 3 Practice 1.教师出示五张单词卡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配对单词和图片。请五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配对。
2.最佳搭档。二人一小组上台,一学生根据从教师手中抽的图片表演动作,另一学生用英文猜出动作。Step 4 Production 1.详见英语作业本。2.提升小结
在本课时主要学习单词cap,ball,car,boat和map。
六、板书设计:
Unit4 Where is my car B Let’s learn Let’s do Is it in your toy box?
“优质课”须除“匠气” 篇6
“同课异构”“借班上课”是优质课评比的常见形式。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它。
有一参评教师如此介绍它“可爱”的特点——“同课异构”是一篇课文由多位老师来上,“借班上课”则比赛时不用自己班级的学生。采用它,或只采用“借班上课”等,评委可进行横向比较,体现评选的可比性、公平性……好课是磨出来的,为了一节参评课,我像众多参评教师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磨所教课文,对未知学生做多种预设……
见之,你也许也会反思:组织者明显犯下了不将“因材施教”中的“材”当作学生,而看着教材、文本的低级错误。这违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评比,早有多人指出。如,李镇西在《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发表《话说“借班上课”》文章就是一例。即10多年前,李镇西就指出,“借班上课”无法首先“备”学生问题。若问“同课异构”“借班上课”这样的优质课评比明显长处在哪,看来它一定很方便组织者,不然不会受到较多组织者多年的宠爱,但这不能成为众人喜欢它的理由。
再看一优质课获奖者向他人推广经验、谈体会。他说,优质课评比不同于日常課堂教学,参评者除了面对“陌生”的学生还要面对“挑剔”的评委……因此要选好课文,多试上。他说,他像有的专家一样,多年来用一篇课文上优质课,不断雕琢,最终取得大奖。
为了参评,这位教师出人意料的重视“课文”,但不重视学生,不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如此,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都不懂、不遵守,教教材的能力即使突出于人,会有人说其扮演的仍是“教书匠”的角色。这样的教师获奖,与优质课组织者、评委有较多关系。我看,表现的不仅是参评教师身有“匠气”……
优质课评比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运用好能有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但至今,优质课评比活动不能获得众人一致的掌声,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常见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评者轮流上阵,评委们接连打分。参评者只管讲课不谈思路。观摩者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评委眼中的课有什么特点,难见评委说清楚。作为教育教学研讨,为何不方便交流者,设立,或较多设立同伴、专家交流平台?再说,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连介绍自己理念,介绍自己眼中学生特点的机会都没有,怎能吸引较多人,尤其是保守的,最需要获取新理念、吐故纳新教师的眼球?
评课要评教育教学理念及其运用,要真实、接地气才能体现意义。“优质课评比”需要改革,需要向着“特色展示课评比”“个性展示课评比”的方向努力。要让所上的课,立足平常课,突出教育教学理念,突出真实,而不是突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让参评者上课不怕暴露瑕疵,就怕没有新理念、新做法,没有特色、个性。我看,如此改革可根除眼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所见的“匠气”,更多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容易得到众人的掌声。
优质课教案 篇7
商丘市宁陵县乔楼乡中心小学
乔红霞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了什么。
3、在读中理解美丽和实用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引导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还得看它有没有用处”。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关于动物)导入: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小鹿)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鹿。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身段匀称,鹿角最漂亮,像珊瑚、像梅花„„)学生交流。
2、小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和身段很美,却抱怨自己的腿长得不好看,可一只狮子的出现却彻底地改变了它原先的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出示狮子图片和文中鹿说的一句话)
“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动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同学们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今天我们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一起再去课文中研究研究好吗?(出示课题,齐读两遍)
2、可是现在前面有一些小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清理掉吧。(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三、教学课文
1、学生自已讨论阅读要求,老师出示教学提示。现在开始读课文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课文读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2、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文中哪些词语中看出来?我们找出来读一读。(欣赏、多么、多么)
导出练习:(1)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2)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个部分2-3自然段。读出鹿的得意洋洋。
注:“咦,这是我吗?”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因为鹿忽然间从倒影中发现自己很美丽。“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要读出感叹的口气,“从来”、“这么”要重音朗读。“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要用上赞美的语气朗读,“多么”要强调重音。
3、鹿觉得自已的腿呢,怎么样?(难堪)从哪里看出来?(抱怨)
(1)抱怨是什么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语言的埋怨,还有神态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态的词语。
(2)读出抱怨的神态和语气。(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3)朗读第四自然段。
3、后来呢?发生了什么事情?继续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4、小鹿遇到了麻烦,它有没有逃离危险呢。齐读最后两段。
5、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引出练习:
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是呀,外表美的角差点让鹿(),而外表难看的腿却让鹿()。此时此刻,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呢?
鹿对角说:“()。鹿对腿说:“()。”
四、小结(出示总结幻灯片)
丛林中的这只鹿,原先抱怨自己的腿长得难看,在遭遇了狮子的追捕后,明白了腿能帮助自己狮口逃生,是最有用的。现实生活中,不能过于注重事物的外表,不应该以外表美丑论长短,而要看它有没有用处。
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
1、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比较这篇课文与《陶罐和铁罐》的异同。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角
精美别致——欣赏(差点送命)
腿
又细又长——抱怨(狮口逃生)
宁陵县乔楼乡中心小学乔红霞优质课教案
《画》优质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课文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国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景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画作,学生欣赏。2.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国画。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一首关于画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出示本诗,学生边欣赏边听课文录音。
2.教师:说说这首诗里描写了哪些东西?(板书:山、水、花、鸟。)3.师总结:这首古诗用文字把国画中的山、水、花、鸟描述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4.出示与四行诗相对应的图片,学生欣赏。(1)远看山有色
教师出示“山”的图片,看,这一座座青色的山峰绵延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古诗读得很美呢?(指名朗读)
(2)近听水无声
教师出示“水”的图片,提问: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这里的流水却无声,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举手回答,这是画中的水。)
引导朗读: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全班齐读)(3)春去花还在
教师出示“花”的图片,引导朗读: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流逝就会凋谢,而画上的花,无论在什么季节,都盛开着。谁能把这一行诗读一下?(举手朗读)
(4)人来鸟不惊
教师出示“鸟”的图片,引导朗读:枝头上站着的小鸟,人靠近时,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害怕。谁能读读这行诗?
5.四行诗的意思同学们都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6.教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读出同学们对国画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先把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斜线画出来,然后加上一些动作来朗读这首古诗。
(1)师生加上动作,一起表演读。(2)请同学上台表演。
三、积累语言,熟读成诵。
1.教师: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副画啊!同学们,让我们找出来这首诗中出现的几组反义词吧!
2.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指导:可以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来背,注意停顿并加上动作)。
3.男女生比赛背诵,教师适时点评并表扬。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谜底是?(画)诗抓住了画中山水花鸟的特点,把国画描述得绘声绘色。
优质课《雨霖铃》实录 篇9
《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而“点染”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鉴赏价值,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期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3.通过赏析词句提高自己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长亭古道、芳草拂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在各处演绎着,那么一曲《雨霖铃》又演绎了一段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雨霖铃》柳永)
二、目标展示
三、初读,整体感知
师:古典诗词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理解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本词想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本词主要写了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告别。
师:很准确,你们觉得本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哀婉悲伤
师:如将此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觉得哪个字最合适?
生:伤!(板书:伤)
师:所以我们读词时语速一定要怎样?
生:慢下来,要读出“伤情”。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配上哀婉悲伤的伴奏,集体来读看看吧。
(背景音乐:《凤凰台上忆吹箫》)生配乐朗读
师: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但伤之味似乎还不够浓。要读出词的情感,还要深入理解全词。
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份离别之伤?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什么意思呢?
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
师: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普遍的,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一下,举几个例子。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四、深读,体会手法
(出示幻灯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师:这两句都表达离别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更喜欢柳句,因他处直抒离别之情外,还用秋景来渲染。
出示幻灯片,师讲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板书:点染)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刘熙载的这个评论,把我们的这句赏析一下。
生评论并用幻灯片展示:
“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天萧条、冷清的景物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染”。(板书: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师:“当秋而悲,胜于常情”这样也使作者的这份“离别之伤”有了别样的风情。
师:所以我们在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读得稍重。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根据此句的赏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雨霖铃》,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生自读,小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分工,根据“点染”手法的定义并进行赏析。可以参照老师的表达形式来表述。
1-3组赏析第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生:“念去去”,先点明离别之情,是“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渲染、烘托远别的离情,是“染”。
师:那么这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烟波”是眼前之景,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师:怎么知道的?结合以前所学,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字眼?
生:“念”是想的意思;还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忆”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想”。
师:所以我们在读“念去去”三字时,要读得稍重,“念”要有点拖音。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此句,在同学们的导学单中,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
幻灯片投影:
文本质疑:柳永是宋代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多是曲折委婉,而此句为何要选择“千里烟波”、“空阔楚天”这类阔大的意象呢?
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无果。
师:准确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感,还要懂得“知人论世”。
幻灯片展示写作背景: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据说他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不仅多才而且多情多义,他曾为红颜知己写下很多千古名句,据说他死后有很多女子来为他送葬,为了纪念柳永,歌女们每年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
他像古代大多文人一样向往仕途,可宋朝皇帝没给他机会。一生穷困潦倒,最后是寄食在寺庙里,在贫困中死去的。
请同学们先用四个词语概括柳永是一位(?摇?摇)的婉约词人。
生:才华横溢、多情多义、仕途坎坷、穷困潦倒。
师:本词是作者在京城求官无望,准备去他处宦游求官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话别之作。请同学们结合柳永的人生际遇及本文写作背景在思考。
生1:烟波的千里、楚天的阔大反衬自己的渺小,云雾笼罩,让人感到周身迷茫,找不到出路。所以这一“伤情”除了离别之情之外还有一种对别后前途的迷茫之情。
生2:我同意他的情感—别后迷茫,但不同意解释的内容,结合本词主旨内容“伤离别”及写作背景,我觉得作者是对两人何日再相见的迷茫。
师:两位同学解释都有见地,但如结合文本,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更加贴近本文主旨,可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望美人兮天一方”来概括。(板书:别后的迷茫)
4-6组赏析第二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1:“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是点;“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
生2:“杨柳岸”“柳”——“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晓风”清晨之风,“残月”写出了月残人离。三种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师:此句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是虚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
师:所以在诵读时要将“何处”读出疑问的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生:老师,这一句我有一个疑问,上片第一句中说“对长亭晚”点明了离别的时间是晚上,前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离别的季节是深秋,而现在又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晚后早,时间出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如何理解?
生1:不矛盾: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天马行空,思绪任驰。
生2:我也觉得不矛盾,时间的变化是想说明过了一夜,这种离别的感伤之情没有一点点的消减,反而增添了一种离别后的孤寂。
师:同学们的质疑和解答都很有思想和见地。(板书:孤寂)
那么而这份增添的“孤寂”更在哪句体现了呢?
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此句进一步说明多年后这种孤寂的情感也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深。所以我们在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读得稍重。
(生诵读此句)
师:通过分析、诵读,我们可知作者运用“先点后染”的手法将他的“离别之伤”层层抒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种痛彻心扉的“离别之伤”,作者是如何落笔的?
男生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寒蝉”“长亭晚”点明了时间、地点的同时,通过“凄切的寒蝉、傍晚的长亭、刚停的骤雨”这三组意象渲染了分别的氛围,属于“染”
师:那么“染”之后呢?
女生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齐说:用了“点”。
师:请圈出相关点明情感内涵的词语。
生:“无绪、泪眼、执手、无语”通过神态、动作、场景、事件的描写来点明情感的内涵。
生:都门帐饮之所以无绪,因为词人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兰舟催发,在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下,词人迸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
师:“执手”能不能换成“拥抱”?词人为何“无语”真的无话可说吗?
生1:“执手”可想到《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味着要“分手”,又不忍分手。
生2:“无语”是千言万语压抑着,是“相顾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所以,在读这三句时,我们要把握住词人分别时的那份难舍受难分之情。
(板书:别后难舍难分)
师范读。
五、小结
本堂课,我们围绕刘熙载对柳词“点染”手法的评价对本词进行了赏析,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本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来再读一下这首词。
生配乐齐读
师:读的很好了,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生:能
生配乐齐背一遍
师:其实在古诗词中,任何情感都可以运用“点染”这一手法,下面我们来看下下面两首诗词,看看它是怎么运用“点染”的?
六、拓展迁移
①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答:前一句直接点明归思之情,是“点”;后一句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思归之情,是“染”。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了游子思乡之情,是“点”;其余各句均渲染思乡之情的伤悲,是“染”。
【教后反思】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吟诵是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雨霖铃》的教学中我特别突出了朗读,设计了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跟读范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优质课教案(定稿) 篇10
1、谈话:同学们,由校领导安排张老师成了咱们班的数学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们都互相成了朋友。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了朋友”这句话的?
2、猜字谜:
同学们说的很好!咱们再来猜个字谜吧!“吞”字上下颠倒是什么字?(吴)
“呆”字上下颠倒又是什么字?(杏)(课件)
3、引入新课:汉字真奇妙啊,把一个字的上下部分颠倒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字,其实,在数学里也有这种奇妙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猜猜看,谁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例如把2/3倒过来就变成3/2,1/7颠倒就变成了7/1也就是(7)。我们给这些数起个名字就叫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第31页上半部分,先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再认真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6分钟后,比一比哪组最先发现这些算式的秘密)
师点拨:倒数的概念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学生:两个数、乘积是
1、互为。)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啊,关键词都找出来了!让我们再大声说一次什么是倒数。(生齐说概念)倒数还有什么特点呢?(分子和分母相互颠倒)
教师小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即时练习:你能说说大屏幕上的口算题中,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谁的倒数是谁?生:因为()×()= 1,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
握手游戏: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自学指导二:认真完成课本31页第三个容,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和想法。
(5分钟后,看谁表现得出色)
点拨:1和0的倒数的特征,强调:0没有倒数 归纳:
生: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你们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好样的,掌声送给自己!
质疑:关于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⑴生:我想知道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求?
⑵生: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小数有倒数吗?
课堂小结:
1、同学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面优质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
2.通读全文,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概括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结构,弄清本文的核心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4.理解文章以“一面”为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弄清本文的核心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
2.难点:理解文章以“一面”为题的作用,以及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述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鲁迅: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他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返回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他参加了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 而作。
2、关于鲁迅
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跳读课文,说说本文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提示:)
(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2.速读课文,按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先生、“我”、内山老板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看书。经过: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结果:鲁迅低价卖书并赠书给我。核心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写这“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还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和内山老板的热情,那么在全文中,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三)精讲点拨:
1.①阿累见鲁迅先生一面;
②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2.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热爱人民大众的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提示:课文第二部分写“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和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一面》,就全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本文中,鲁迅给读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外貌)好,下一节课我们就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作些探讨,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鲁迅的外貌进行描写的。
五、达标训练: 完成练习册习
六、板书设计
一面
“一面”的印象(记叙)一件事情(赠书)关爱 高尚品质 “一面”的力量(议论、抒情)“一面”给我的鼓舞 敬仰、思念
春优质课教案 篇12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片,紧扣词语,欣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通过朗读,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
课文动画,梅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简介梅花山。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同学拼读生字词。
(3)同学交流已经读懂的词语。
(4)出示生字: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记字型。
结合教新偏旁:宝盖头、提手旁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根据同学交流,教师归纳:
*这一段共三句话:梅花开放的时间;梅花盛开的样子;梅花发出的味道。
*第二句写出了梅花开得多而美,就像彩云一样。(结合图理解)
(3)请小朋友选自身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
(2)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句总写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
*第一句先说时间,再说看话的人多。
*理解:报春、涌动、人流。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形容人们很高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同桌练说;大胆在全班说。
(3)联系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作业
1、用“像”说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人们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散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片发休息尽欢退挨寒
2、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教师归纳:
*片: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息:重点指导下面的“心”,要写得扁,托住“自”。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还、退: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4、教师范写,同学描红。
教师巡视,和时纠正书写姿势。
三、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 )( )( ) 宝盖头:()()
走之底:( )( )( ) 三点水:()()()
美术优质课教案 篇13
1、学习用抹、点、印的方法大胆组合表现画面内容。(重点)
2、初步学习两两合作完成画面,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难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雷声、雨声)、水粉作画工具、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出,感受春雷。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做游戏。(欢快的音乐响起)
2、(一阵雷声)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啊?雷声响了我们快躲到屋里去吧!(请幼儿入座)
打雷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回答)
(二)乌云过后,下起雨来。
这时,一大片乌云飘过来了。(教师示范用抹的方法表现乌云)
五指拼拼拢,颜料舔一舔;纸上横着抹,乌云就出现。
快,这乌云来得太快,请你们两个两个一起在白纸上抹上乌云吧!注意不要抹太多,要不然我们会看不见了。
(雨声起)听,什么声音?
下雨了!(老师示范)伸出食指点点,变出雨点哗哗。
两个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谁用食指点,谁用小指点?这样就有大雨点小雨点了。(两位教师示范)
(三)光着脚丫,雨天玩水。
下雨了,小朋友想不想去玩一玩?
五指紧紧握拳,颜料盘里舔舔;拳头重重一按,变个脚丫出来。(教师示范)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雨中玩一玩吧!
(四)天气睛了,晒脚丫了。
哇,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
(音乐起)现在雨停了,让我们把湿湿的小脚丫去晒一晒吧!这么大的纸怎么拿呢?你们的手捏住四个角,出发喽!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优质课南亚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新人教版08-21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05-21
桥优质课教案11-17
劳技优质课教案12-07
老王教案(原创优质课教案)07-16
春优质课教案设计10-24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05-27
小班学期优质课教案06-04
配方法优质课教案06-12
其多列优质课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