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银行学答案

2024-05-24

易纲货币银行学答案(精选10篇)

易纲货币银行学答案 篇1

第八章答案

一、单选题

二、判断改错 9.;费雪效应中,货币供给增加,使得人们预期未来的物价水平上升,预期通货 膨胀率上升,债券的均衡利率会上升,结果引起市场利率上升。

三、名词解释

10.货币需求:指银行体系以外(1分)社会各成员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1分)能够且意愿持有的货币量(1分)。

11.剑桥方程式: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立,并由其学生庇古发展,(1分)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P表示物价水平,K表示以现金形式持有的资产比例,则剑桥方程式表示为Md=KPY。(2分)

四、论述题

12.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偏好于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性的需求。(1分)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种动机:(1分)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收支时间不一致而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币需要。(1分)

(2)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往往保有一部分货币余额以备不测。(1分)

(3)投机性需求: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需要。(1分)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是收入的增函数。(1分)若以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其函数式为:

L1=L1(Y)(1分)

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的反函数:(1分)

若以M2表示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L2表示M2与r的函数关系,则 其其函数式:M2=L2(r)(1分)

基于三种动机,货币需求的函数式为:M=M1+M2 =L1(Y)+L2(r)=L(Y,r)(1分)

易纲货币银行学答案 篇2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金融深化首先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政府放弃对经济活动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制;第二,政府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的进展情况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只有首先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金融改革才能避免上述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结合。假若一国的价格仍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法律和规章的干预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从一些发展中国家 金融改革的经历者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但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管理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情况严重时会致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并面临破产威胁。

易纲货币银行学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存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A.储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积累或储蓄手段√

3.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4.()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A.期票

B.汇票√

C.本票 D.支票

5.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关系。A.反比

正比 B.反比

反比

C.正比

反比√ D.6.(A.B.正比

正比)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德意志银行 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中国通商银行√ B.C.D.8.(A.B.中国交通银行 户部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信用创造 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D.投资基金√

10.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14.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15.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16.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7.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则会导致()。

A.本币汇率上升

外币汇率上升

B.本币汇率上升

外币汇率下降√

C.本币汇率下降

外币汇率上升 D.本币汇率下降

外币汇率下降

18.一国价格水平上涨,会导致国际收支(),该国的货币汇率(A.顺差

上升 B.顺差

下降 C.逆差

上升

D.逆差

下降√

19.()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平衡项目

20.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官方结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是()。

A.稳定物价√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2.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A.信用风险√ B.资产负债失衡风险√ C.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竞争的风险√ E.市场风险√

3.社会总需求是由()组成的。

A.消费需求√ B.税收 C.政府开支√ D.投资需求√

E.进口

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它包括()。A.银行贷款

B.存款负债√ C.现金 D.其它负债√

E.存放同业存款

5.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中发挥着以下功能()。

A.中介功能√ B.分配功能√ C.调节功能√ D.国际经济功能 E.控制功能√

6.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B.绕过法律

C.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D.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 E.增强金融作用力√

7.实行单一同央银行制的国家有(A.中国√ B.美国

C.前联邦德国 D.日本√ E.法国√

8.中国人民银行是()。

A.发行银行√ B.商业银行 C.专业银行 D.政府的银行√ E.银行的银行√

9.属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有(A.股票 B.债券

C.商业票据√ D.回购协议√ E.国库券√)。)。10.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性表现在()。

A.都是需求管理政策√ B.调节范围一致 C.调控目标一致√ D.都存在政策时滞 E.政策工具相同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20.0分。1.X

MV=PT是现金余额说的方程式。

2.√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

3.X

自愿失业是指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的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4.X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5.X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X

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7.X

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8.X

中央银行参入外汇交易的主要目的也是盈利。

9.X

货币量即是经济内生变量,又是货币政策的内生变量。

10.√

货币银行学 篇4

三、重点习题

(一)判断题

()1.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3.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4.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5.商业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

()6.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2003年以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

()7.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货膨胀时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前提的。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Χ

(二)单选题

1.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

A.小于零B.大于零C.高于平均利润率D.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2.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

A.银行的存贷款活动B.政府发行国债C.居民购买股票D.企业发行债券

3.金融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期限分类,可以划分为:()

A.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B.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C.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D.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B.平价C.折价D.竞价

5.某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20000元,设法定准备率为10%,提现率为5%,超额储备率为10%,问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出来的派生存款数额为:()

A.60000B.80000C.100000D.120000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A、利小于弊B、利弊各半C、有利无弊D、利大于弊

8.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B、利率C、税率D、汇率

9.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这属于()货币制度。

A、金块本位制B、金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制D、银本位制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

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B、8%C、4%D、10%

11.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

A、证券发行市场B、货币市场C、资本市场D、证券转让市场

12.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是:()

A、货币政策中介指标B、货币政策工具C、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货币政策目标

13.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贬值B、纸币流通C、物价上涨D、货币供应过多

14.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A、MV=PTB、P=MV/TC、M=PQ/VD、M=KPY

15.在下列控制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政策C、信贷规模控制D、法定准备金率 参考答案:

1、D2、C3、B4、C5、A6、B7、D8、C9、D10、B11、A12、D13、D14、C15、B

(三)多选题

1.资本市场主要有下列市场构成:()

A.长期政府债券市场B.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

C.商业票据市场D.股票市场E.承兑汇票市场

2.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A.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B.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C.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D.现代信用的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E.现代信用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3.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A.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B.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给个人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C.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的信用卡业务

D.银行对个人办理支票业务

E.银行代客户收取水电费业务

4.1994年,为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为:()

A.交通银行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民生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D.“世界的银行”E.“银行的银行

6.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

A.商业银行资本金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C.商业银行准备金D.流通中现金E.流通中商业票据

7.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归纳为:()

A.有效需求过大B.有效需求不足C.金融体系效率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E.结构问题

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引起的通货膨胀。

A、工资推动B、预期推动C、价格推动D、利润推动E、财政赤字推动

9.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B、绕过法律

C、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D、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

E、增强金融作用力

10.具有以小搏大特征的证券交易方式是()。

A、信用交易B、现货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E、垫头交易

11.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A、银本位制B、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

D、银行券制E、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

12.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B、利息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

C、利息属于信用范畴D、是本质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E、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1、ABD2、ABCE3、ABC4、BDE5、ABE6、CD7、BCDE8、AD9、ACDE10、ACD11、ABCE12、CE

(四)简述题

1.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的各自含义分别是什么,并详细分析这三项原则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协调的方面。

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2. 什么是名义利率?什么是实际利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我国的A公司向社会公众通过公募的方式发行股票,股票的总面值超过了人民币五千万元,为了更好的完成发行,该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与B证券公司签订股票承销协议。协议规定,B公司代理A公司发售全部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期结束后,若股票未全部售出,则剩余的部分退还A公司。发行期将至,但股票发行状况不理想,A公司遂与C证券公司签订协议,由C承销未售出的股票,且C公司承诺,若承销期结束未能售完股票,则由C公司全部自行购入。请问:

1.证券公司承销一共有几种方式?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发行风险各自由谁承担?券商的主要收入是什么?

2.该案例中,我国的A公司发行证券采用的是公开募集的方式,请问按照发行对象不同,我国证券的发行方式被分为哪两种不同的方式,本例中A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法律关于“股票的总面值超过了人民币五千万元”公开发行证券的承销规定?

(六)论述题

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银行学论文 篇5

我们这组考察的重点放在了银行业务的进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上。

现今,各大银行的营业点,大到商业中心,小到农村小镇,几乎到处都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办法各种业务。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业务,负责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从以往可以看到,固定的营业点有时候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特定的需要,即使能够满足,也并不是人们的最优化选择方案。比如,A在学校急需一笔钱来缴纳学费,过去家长们必须赶到银行去为孩子打钱,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也给家长带来不便,但是现在,就不需要了,由于网上银行的出现,节约了时间精力等。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的增加,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业也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银行的业务结合起来,强化了信息技术的投入,普及自动机系统,开拓电子银行服务,发展电子货币,构思电子货币联网系统等等,大力实现银行业务、服务的创新。越来越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

一、银行业务与网络技术结合的具体表现

1、网上银行。这次的实践考察,我们小组选择了办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填写完基本

资料,经窗口办理手续开通后便可使用,传统的银行业务的办理只能通过自动业务机器以及人工窗口服务进行,要办理业务必须到各大银行进行,使得一些居住较为偏远的人们来说极其的不方便,通过网上银行业务的办理,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转账,账户查询等。初次之外,办理网上银行业务还刺激了电子交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购物不在需要出门便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使用电子银行支付可以降低货币的使用,降低出现假钞的风险。

2、手机提取现金业务。我们考察的银行工作人员向我们推荐了一款软件,直接下载到

货币银行学问题 篇6

对农村来说,由于各国有银行相继退出县域领域,只有信用合作社可以提供贷款。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曾经对近2000个农户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银行和信用社为避免“坏账”,在放贷时往往倍加小心,再加上部分借贷者信用意识差或还贷能力差,为保险起见,他们一般都谨慎放贷。比起银行贷款来,高利贷条件灵活、手续简便快捷,时间不像银行卡的那么紧,往往可以拖延几天或续贷。因此,农民更倾向于高利贷借贷而不是银行贷款。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增长,正规金融发展滞后,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城撤退。逐步收缩网点,使城乡信贷出现了断层。金融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为民贷提供了发展契机。一方面。非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们的迅速崛起需要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原始积累不足,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难以符合正规金融机构的审贷标准。2004年温州调查数据表明,68.4% 的中小民企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36.8%的民企资信状况不符合银行要求。再加上国家信贷政策的限制、融资成本过高、手续繁琐和缺乏正规的财务会计记录等,中国的中小企业几乎被排挤在正规金融机构之外。

另外,如前文所述,在偏远的农村,天灾人祸、婚丧嫁娶、子女升学情况又比比皆是,产生大量的借贷需求。

货币银行学期中材料 篇7

一. 名词解释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信用货币:是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一种货币表现形式。

3.价值尺度:当货币被用来衡量并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4.交易媒介:当货币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时,便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5.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6.流动性:是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而不遭受损失的难易和快慢的程度。

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8.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9.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形式。

10.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1.国家信用:是指国家政府按照信用原则从事的信用活动。

12.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13.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4.本票: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5.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是所发行的一种法律认可的代表股份资本的所有权凭证。

16.利息:是借款者付给资金出借者的报酬,用于补偿出借者由于不能在一定期限内使用这笔资金而蒙受的某种损失。

17.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

18.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存在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19.复利:是将每一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又称利滚利。

20.现值:是指在今后某一时间应取得或支付的一定金额按一定的折现率折合到现在的价值。即贴现值。

21.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

其它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

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转化

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

二. 论述题

1、论述货币的职能,并举例说明。(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当货币被用来衡量并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比如,一件衣服值50克金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是观念的货币,而不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当货币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时,便执行交易媒介,即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特点在于: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符号。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货币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4)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5)世界货币,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2、简述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含义: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发行准备。

3、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例如,假定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2,人们会把金币熔化成黄金,按照市价交换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按法定比价来交换金币,从而赚取差价。致使流通中的金币数量不断减少,银币数量不断增加。

4、金属货币制度有哪些类型?请详细说明。

(1)银本位制,以一定量的白银来表示和计算货币单位价值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平行本位币(按市场比价流通)、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及跛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得自由铸造)。

(3)金本位制,以一定量的黄金表示和计算货币单位价值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最典型形式)、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5、如何划分货币的层次?不同层次的货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即金融资产转变为现金购买力的方便程度。流动性不同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同,其对商品的购买力不同,进而对商品市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

(2)a.IMF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

M0=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短期信用工具)b.美国

M1 = 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它支票存款

M2 = 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隔夜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调整项

M3 = 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调整项

L = 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短期财政部债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c.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M0=现金M1=M0+活期存款类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财政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6.常见的信用形式有哪些?各自有哪些具体的工具?

商业信用商业票据

银行信用银行券、本票、银行汇票、回购协议、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国家信用国库券、中长期政府债券、财政投融资

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信贷、按揭贷款

国际信用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7.如何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什么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信用形式之间的关系呢?

(1)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的到完善。

(2)区别: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尽管如此,银行信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此,只有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融资网络格局,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动员和配合社会闲置资金。

(3)相辅相成:因为商业信用工具有一定的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资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保证了商业票据的及时兑现,通过把商业信用纳入银行信用的轨道,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商业信用的缺点,从而使商业信用得道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8.联系实际加以认识我国现有哪些信用形式,发展的状况如何?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的信用,包括赊销和预付两类。

主要特点:贷出的是商品,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经营者,供求与经济状态发展态势一致

(2)银行信用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

主要特点: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一种中介信用。

(3)国家信用是国家为债务人,从社会筹措资金的形式。

主要特点: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4)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包括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

主要特点:授信额度小。

(5)如何完善:首先,开放信用行业,让民营资本进入信用行业。其次,明确政府在信用行业的地位。再次,保证国家部门信用信息的公开,使信用信息完整、易于查询,让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

9.票据有哪些种类?汇票有哪些种类?汇票、本票和支票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票据可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

a.使用用途不同:本票是约定(约定本人付款)证券;汇票是委托(委托他人付款)证券;支票是委托支付证券,但受托人只限于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b.使用区域不同:本票只用于同城范围结算;支票可用于同城或票据交换地区;汇票在同城和异地都可以使用。

c.付款期限不同。本票付款期为1个月。我国汇票必须承兑,因此,承兑到期,持票人万能兑付。支票付款期为5天。

10.股票有哪些种类?债券有哪些种类?

(1)股票按股东享有权利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按股票是否记名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

按股票上是否载明金额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按投资主体不同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

按上市地不同A股、B股、H股、N股、S股和美国存托凭证。

(2)债券按发行主体不同分为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按发行区域不同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按利息的支付方式付息债券和贴现债券

按资金募集方式不同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按有无抵押担保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

按券面上是否记名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

按能否卖卖转让可流通债券和不可流通债券

按能否转换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11.试述利率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a.调节社会资本供给量b.调节投资规模与结构c.调节社会总供求

(2).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a.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b.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

(3)发挥作用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1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1)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2)总体思路:a.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利率信号的形成b.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c.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货币银行学论文1 篇8

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具体的想法和建议。关键词:成因解析 应对措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

一、信贷风险成因解析

众所周知,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点多面广,且管理水平、宽严程度不一等原因造成的,也是较容易出现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和利率管理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方面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但在银行实际运营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因:商业银行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不明确。商业银行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和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表现在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当激励不足时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时则容易选择铤而走险。同时,当贷款出现问题时,往往通过所谓信贷委员会的集体负责制度来承担责任,结果是人人负责而人人又不负责,使得责任的追究无从着手,以致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或是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或是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信贷风险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信贷人员做不出有深度的调查,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贷后管理仅限于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

(3)信贷风险控制广度不够。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4)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奖励。

2.外因:经营环境风险因素多,制约强度大

(1)政府信贷风险的客观存在。所谓政府信贷风险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导下,银行向政府发放的或者向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政府行为而使银行面临的坏账风险。它是以市场化的面目出现的,银行可能并未与政府发生直接的信贷关系,但信贷风险的发生却与政府的行为密不可分。

(2)消费信贷的法律环境不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3)企业财务报表失真及集团客户关联交易问题突出。银行目前遇到的很大困难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真实,使得银行的评估办法基本无效。尤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很难审查,由于上市公司大都是部分上市,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说明不了问题,因为他们与集团之间存在着重大关联交易,而集团公司则往往借助多种融资渠道,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上市公司的复杂的企业簇群。这种跨领域的多元化集团运作,增大了公众、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的监管难度。而一旦问题爆发,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探讨

1.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第二步,由中央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机构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2.加快实行浮动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利率浮动比率、贷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

3.加强贷后管理,完善信贷全过程风险控制

(1)规范贷后管理程序和内容。贷后管理包括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有问题贷款处理以及贷款回收和总结评价等。从信用发生到收回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明确各环节管理内容和要求,建立考核制度,确保贷后管理程序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具体。

(2)明确贷后管理职责。明确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律、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理顺经办行与管理行贷后管理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3)建立分层次的贷后管理体系。按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直接管理客户对象,对审批的重点客户、跨区域集团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直接营销客户建立重点管理制度。管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经理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和本行信贷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信息;客户部门要建立重点客户的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参与现场检查,组织落实贷后管理内容。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设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信号,规范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内容,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在更高层次、更短时间内采取最合适、最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安全。

(5)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违章必究”才能保证“有章必循”。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许多原因就是职责不明,追究不力。要通过设定各责任人贷后管理的“高压

线”,对不履行贷后经营管理责任、信贷资产出现风险或出现风险不能及时化解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4.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应当做到多方联动、措施及时,从源头、流程和硬件建设上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1)抓源头。完善集团客户管理制度,收集客户的全面准确资料,理清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为准确判定集团客户和确定授信提供信息支持。从客户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经营业绩、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严格规范的优质客户纳入授信视野。

(2)抓流程。将监督管理贯穿在授信业务的全过程,变重放轻管、重贷前轻贷后的点式管理为前后并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加强对集团客户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和财务活动的监控,将客户的重要资金运用控制在视野之内。

(3)抓硬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电子化建设,尽快将客户信息综合汇总,实现全系统客户信息的共享,上下联动的立体型、综合化管理。通过电子化建设,将全系统授信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复核、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程序,实现授信业务操作流程的全程电子化控制,克服或减少授信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1。《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2.[1]杨晨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研究》,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严太华、战勇编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张吉光.正视政府信贷风险[N].国际金融报.2003-10-20.期

货币银行学要点重点学习 篇9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7共210人浏览[大] [中] [小]

具体到本学期,我想大家应重点掌握以下问题和名词:

一、主要名词:

无限法偿P21、有限法偿P21、基础货币P349、货币乘数P355、派生存款p351、存款货币P7 再贴现政策P394、公开市场业务P394 基准利率P40、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p368、金融监管P405、金融创新P435、商业信用P76、银行信用P79、国家信用P82、分离型商业银行P137、公募发行P228、私募发行P228、直接标价法P38、间接标价法P38、直接融资P63、间接融资P63、国际储备P260、国际收支P248、货币均衡P363、信用风险 P69、货币存量P16、内生变量P347、外生变量347P、债权融资P64、原始存款P351、经济货币化P429、金融工具P176、格雷欣法则P25、银行中间业务P142、名义货币需求P331、实际货币需求P331、公开市场业务P394、存款准备金政策P393、金融结构P443、信用货币 金融相关比率P447、公定利率P93、货币供给(应)量P347、资本与金融项目P250、贮藏手段P11、证券交易所P234、出口信贷P86、浮动利率P94、货币市场P172、资本市场P173、货币均衡P363

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二、主要问题

1、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果3932、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763、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3554、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4205、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986、中央银行的职能(对不同职能的理解)3157、金融市场的管理手段4168、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649、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各自的特点202、22210、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4211、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201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与效果3931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3951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370-36915、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36616、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260-26217、通货膨胀的类型37018、结合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40019、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29520、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及其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180、19121、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3932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8023、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41224、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各自特点202、22225、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6426、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4227、中央银行的职能31528、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9429、国际储备的内容26030、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38631、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措施256、25832、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33933、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34、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7635、金融工具在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19136、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11937、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8038、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2539、理解货币的基本功能840、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36741、股票价格指数及其编制方法19442、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35143、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特殊风险19344、金融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29945、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9846、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原则420

计算:

1.贴现的计算P91

有一储户预计4年后其子女需要学费、生活费开支约5万元,按照现行的年利率8%计算,他现在需要存入多少钱,才能在4年后获得5万元?

答:现值的计算是用复利计算本息和的逆运算。因为复利的本息和S=现值P×(1+r)n,所以,P=S/(1+r)n=50000/(1+8%)4=36251.49(元)

2.单利、复利的计算P91

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贷款额为100万元,期限为4年,年利率为6%,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息和。

答:用单利方法计算:

1=1000000×6%×4=240000元

S=1000000×(1+6%×4)=1240000元

用复利方法计算:

S=1000000×(1+6%)4=1262476.96元

1=1262476.96-1000000=262476.96元

3.派生存款P354

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提现率5%,超额准备率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答: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1000×1/(10%+5%+5%)-1000=4000(万元)

4.债券行市P193

面额1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10%,5年到期,市场利率为8%,试按单利计算该债券的行市。答:该债券行市=100×(1+10%×5)/(1+8%×5)=107.14元

5.股票行市P193

某股票票面金额100元,预期年收益15元,当时市场利率为8%,求该股票的行市。

答:股票行市=股票预期收益/市场利息率=15/8%=187.5元

6.股价指数的计算P194

某股票市场采样的A、B、C、D、E五种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15、20、30、45、60元,报告期价格分别为18、25、35、50、80元,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分别为120、140、170、210、250股,基期指数值为100,试计算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答: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报告期股票价格×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基期股材料价格×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基期指数值

=(18×120+25×140+35×170+50×210+80×250)(/15×120+20×140+30×170+45×210+60×250)×100

= 42110/34150×100

=123

7.债券持有期收益率P200

某种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10元,投资者持有一年半后以123元卖出,试计算该投资者持有期收益率。答: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发行价)/持有年数×发行价×100%=(120-110)/(1.5×110)×100%=7.88%

8.存款扩张倍数P355

已知存款准备金率为10%,提现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5%,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答:存派生指数=1/(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1/(10%+10%+5%)=4

9.流通中货币必要量P331

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11元,待售商品数量为140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

答:M=PQ/V=11×140000/4=385000

10.国库券到期收益率P200

面额100元的1张1998年国库券,票面年利率7.5%,期限5年(2003年9月7日到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若于2001年8月21日以107元的价格买入,试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篇10

一、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本校经济学本科层次各专业都开设此课,课内学时48个,计3个学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范畴多。

二、教学目的《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讲授给学生有关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货币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西方国家货币银行制度的发展演变,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前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架构,既借鉴外国经验,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使所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金融问题。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1、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时期。我院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自1983年开设,主要针对金融专业学生,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财政与信贷》课程。1986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打破将货币银行学划分为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定式,国内相关高校率先编写出了统一的《货币银行学》教材。随着金融在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货币银行学》成为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1990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组织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专业教材的建设,供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更大范围的修订成为必然,重点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这一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成熟,授课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注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环节多元化,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2、1996年至今,课程体系重大改革创新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1996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并结合我校97年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①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方案;②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③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④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法。此项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00年,组织了对《货币银行学》教材的重新编写,2005年8月由中国财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次重新编写对体系与内容都做了很大调整。2010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等金融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我院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我们又进一步加大该课程的建设力度,明确提出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本课程的建设日臻完善,在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课堂讲授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突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更新及时,即使 1 学年讲授两次,教案和课件也进行更新和充实。

2、课外指导

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本课程任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例如任课教师提出问题,提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参考书目,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等。课外指导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展了学生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视野。

3、启发引导

本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启发引导教学方法。例如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实践分析等等,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先行讨论分析,之后由教师总结。再例如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性学术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部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撰写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还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双向互动

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内容,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加以补充总结。教师也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5、学生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自评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对自学内容进行研讨,制作自己的讲课课件,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授,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6、模拟实践

借助金融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如模拟股票市场交易、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等。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股票期货交易所、国际大银行等网站,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课程特色

1、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

本课程作为金融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以历史的和逻辑的线索将古今中外的金融理论与金融运行发展规律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基础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教学内容综观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在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体现在课堂讲授时不断充实与动态更新,及时吸纳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本课程的发展性和领先性;切实性表现在本课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批判吸收国外优秀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服务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并成为代表性的金融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实现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创设了综合性教学与考核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课程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学生自主课堂、自主讨论、自主完成作业,自主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本课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理念的人文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教学过程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职业操守与传授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注重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上一篇:旅游业优惠政策下一篇:团结的运动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