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2024-09-29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精选8篇)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篇1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活动引言:为进一步推进学院班级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校园文化,活跃班级学习氛围,同时给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在此12届物流2班筹划举行以<感恩校园 感恩生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班会主题:感恩校园感恩生活

班会目的:这是一个能让我们更加感恩与社会与人的班会,让我们了解学院悠久文化历史,老师的良苦用心,同学的信任。举办这次主题班会能更好的发扬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的良好关系。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广大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班会时间:2012年 十月中旬

班会地点:教学楼511教室

班会主办单位:物流2班

活动参加人员:物流41232班集体成员

班主任:路晓丽

活动策划:

(1)节目组

组长:文娱委员——张辉

组员: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生活委员

任务:a:收集节目及组织彩排。(张辉负责)

b:主持人的选择及台词审核。(朱铭杰负责)

c:负责节目的编排及班会全流程的衔接。(张兴蓉和王红婷负责)

d:负责好中间环节的游戏,负责准备好班会所需的一切物品。(张林艺负责)

(2)宣传组

组长:宣传委员——陈楠

组员:心理委员,副班长

任务:鼓动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大胆展现个人风采,带动班会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

(3)后勤组

组长:生活委员——张林艺

组员:全体班委及徐霞

任务:购买游戏奖品,会场布置以及卫生打扫。

(4)纪律组

组长:体育委员——高鹏

组员:班长,冯亚飞,赵冰龄

任务:维持会场秩序,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策划书:张兴蓉,陈楠,王红婷班级:物流41232

时间:2012年 十月中旬

附录:

1、首先集体合唱一首歌曲(感恩的心大约8人左右);

2、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正式开始,先引言(主题引入);

3、图片播放(主持人边讲解边将感恩的内容说明);

4、励志游戏(每个班级5人参加);

5、以一些事例来说明对于感恩的重要性。其中一名学生向家长打个感恩电话,对父母的问候,对父母的感恩;

6、由文明劝导员上台讲述学校创办历史,呼吁学生在学校讲文明,懂礼仪

7、叫三名同学上台分享下班会感想及收获;

8、老师总结,班会结束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篇2

感恩·生命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之心。

二、活动背景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的父母是这样教育安利柯的:你应当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 感谢生活的全部赐予。感谢早晨的第一道阳光, 感谢春天的每一朵花开, 感谢陌生人的每一个笑脸, 感谢前辈对你的每一次提携。你要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会永远处在一种宗教般安详明净的心态中。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诲, 朋友的友情, 大自然的慷慨赐予, 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 有很多人麻木不仁, 熟视无睹, 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们身上, 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 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 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因此, 我们特开展以“感恩之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 孩子们能懂得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三、活动目标

(一) 认知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 从而学会感恩, 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亲人、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

(二) 情感目标。

使学生学会感恩, 提高素质, 做生活的强者。

(三) 能力目标。

1. 通过朗读诗歌, 表演小品和答记者问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正视感恩的魅力, 明白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2. 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书写日记, 融入自己的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制作出精美的感恩卡片。

3. 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讨论、表达及动手能力。

四、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 第一阶段:我准备, 我快乐。

1. 布置回家查找有关父爱母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有关父爱母爱小品和答记者问。

周三队会前进行彩排。

3. 每人制作感恩卡片的相关材料。

(二) 第二阶段:感恩的心 (主题队会) ——交流和思考。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队会,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制作好美丽的感恩贺卡, 并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三) 第三阶段:感恩从现在做起。

周三晚上, 每位同学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书写日记, 写出事件, 自己的感悟和决心并请家长签意见。周四上午, 讨论再交流。

(四) 第四阶段:美丽的感恩卡片——我分享, 我快乐。

周五下午家长会, 每位家长将从桌舱里找到孩子们为自己准备好的礼物——美丽的感恩卡片。在中队辅导员谈过“感恩”一词后, 家长们将认真阅读卡片并进行现场回信。

五、活动时间

三节课。

六、活动对象

三 (1) 班全体师生及家长。

七、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对生活中如何去感恩关心我们的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有关感恩的话题探讨得也比较深刻, 这些就完成了活动的知识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以往我们忽视的亲人产生了喜爱之情并要用实际行动去爱他们, 完成了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们通过朗诵、表演、记问等活动充分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面对深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只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并借一个小小的举动和一张小小的贺卡祝福自己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八、附件

“感恩的心”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一) 活动准备。

会场布置、排练节目、准备制感恩卡材料。

(二) 活动形式。

文娱表演、答记者问、制作感恩卡。

(三) 活动时间。

一节课。

(四) 活动地点。

三楼三年 (1) 班教室。

(五) 活动对象。

三 (1) 班全体师生。

(六) 活动过程。

中队长 (郭雪凝) :请各小队报告人数。

小队长:全体起立, 稍息, 立正, 跑步到中队长面前, 敬礼, 说:“报告中队长, 第一小队应到14人, 实到14人, 报告完毕。”稍息。

中队长:敬礼, 接受你的报告。

全体立正, 跑步到中队辅导员面前, 敬礼, 说:“报告辅导员, 本中队原有57人, 实到57人, 报告完毕。”

辅导员 (马老师) :接受你的报告, 队会开始, 预祝这次队会开得圆满成功。 (掌声)

主持人 (刘悦倩) :

第一项:全体立正。

第二项:中队长 (郭雪凝) 出队旗。全体少先队员敬礼, 礼毕。

第三项: (领唱:郭雪凝) 唱队歌。请坐。

第四项:中队长讲话。 (郭雪凝) :现在我宣布三 (1) 中队“感恩的心”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第五项:节目演出开始。

主持人 (刘悦倩) :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 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 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 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 爱在荡漾, 爱在澎湃。

主持人 (任思薇) :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 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 他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 多么博大的襟怀。

主持人 (刘悦倩) :九年多来,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 沐浴着父母的情。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的关爱,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主持人 (任思薇) :母爱, 犹如阳光和空气, 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我们生下来就沐浴在母爱之中, 下面请全体同学齐背《游子吟》。

主持人 (刘悦倩) :是呀, 我们的成长离不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下面欣赏诗歌《致母亲》, 有请罗世玉同学。

致母亲

您不是明灯

却带给我灵魂深处的光明

您不是上帝

却赋予我多彩如梦的生命

您不是教师

却留给我朴素真诚的心灵

我不是天才

却是您殷切的希望

我不是远行者

却是您最深的牵挂

我不是顽童

却是您眼中长不大的孩子

我不够聪明

却懂得您给的每一份爱

母亲

有您的晴空

我正做着绮梦

有您的关怀

我正沐着春风

您是风平浪静的港湾

我是总要回归的风帆

你是碧波荡漾的波澜

我是依山傍水的木棉

您是巍峨挺拔的山峰

我是顺流直下的小船

主持人 (任思薇) :回首往事, 我们才幡然醒悟, 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请欣赏诗歌朗诵《献给母亲的诗》。有请王实同学。

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是一张弓,

我是弓上的箭。

您宁肯将筋骨拉断,

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

不管风霜雪雨,

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母亲是一轮明月,

我是您身边的云朵一片。

每当我读书夜半,

您常用笑脸把我陪伴。

母亲是一条小船,

风口浪尖从不回旋。

勇敢地载着儿女们,

渡过了多少激流险滩。

母亲是一座高山,

您伟岸的身躯,

立地顶天,

竭力把您的儿女举到宇宙之间。

母亲是浩瀚的大海,

我是您的浪花一点。

无论我走到哪里

永远是大海的儿男。

母亲是一部书,

这书我永远也读不完。

您是我人生的辞典,

指引我向前向前。

主持人 (刘悦倩) :父母对我们的爱看起来很平凡, 因为他们的爱就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下面有请易凡琪、樊雨桐带来小品表演《我爱您, 妈妈》。

主持人 (刘悦倩) :一直以来, 母爱为人们所赞颂, 父爱,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们的印象中, 父亲总是深沉的, 而父爱更是厚重而无言的。

主持人 (任思薇) :下面请欣赏王树涛的诗朗诵《父爱如山》。

父爱

父爱是大海,

我是海中船,

在父亲宽厚的胸膛里

乘风破浪。

父爱是阳光,

我是云下芽,

在父亲温暖的微笑中

蓬勃向上。

父爱是电线,

我是盏彩灯,

在父亲默默的支持下

绽放光芒。

父爱是旋律,

我是首童谣,

在父亲细心酝酿下

婉转悠扬。

父爱是本书,

读不完, 看不透;

父爱是劲竹,

饱经风霜;

父爱是长城,

连绵不断;

父爱是雪花,

晶莹透亮……

呵, 父亲!

您的爱比天高比火烈。

我虽不能

抹去您额头岁月的留痕,

但要深情地说:

“谢谢您, 父亲!”

主持人 (任思薇) :看!我们的家长、学生两个代表团已经上台了。

主持人 (刘悦倩) :有请台下的“记者”们踊跃发言。

通过答“记者”问, 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和强制安排我们生活的无奈之举, 明白了这不同形式的关爱一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感恩。

主持人 (刘悦倩) :一张贺卡, 一片爱心。

主持人 (任思薇) :一张贺卡, 一片孝心。

(齐)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一张献给父母的贺卡。

主持人 (刘悦倩) :细数成长的岁月才发现, 我们从父母、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太多太多了, 在父母的呵护下, 我们长大了在老师的关爱下, 也学会了很多……那就让我们用行动去回答, 去证明, 铭记恩情, 回报恩情。

主持人 (任思薇) :我觉得感谢父母的方式还有很多, 如给父母捶捶背, 洗洗脚, 泡杯茶……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今晚就有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并书写日记, 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第六项:辅导员讲话。

(齐) :下面有请我们的辅导员马老师讲话。

有位哲人说过,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 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让我们永记恩情, 让感恩之心伴随我们成长!因为感恩会使我们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 它会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第七项:呼号。

师:请大家举起右手。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生:时刻准备着!

第八项:退队旗!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

最后,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 给父母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献上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

大班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之心 篇3

感恩、关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礼仪之邦的做人准则,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知恩图报的典故不胜枚举。而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很多孩子习惯于被爱、被关心,不尊重长辈、霸道独占、不懂感恩和反哺,更不会表达感恩之情。统计分析现状后,我们急在心里,觉得必须尽快寻找生发点,适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前不久参观活动时,幼儿园相邻的大商场正敲锣打鼓推出“感恩节大派送”、“感恩节回馈老客户”促销活动吸引了孩子们。“为什么他们要送礼给买东西的人呀?”“过感恩节呗!”“感恩节是外国人的节……”孩子们议论开了。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生成了为期一周的“知恩-激情-表意-践行”四步走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于是,一个饶有情趣又包含教育意义的“感恩之心”课程起航了。

二、主题目标

1.了解西方感恩节的由来,欣赏中国知恩图报的典故,寻找身边的感恩故事,叙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2.体验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艰辛,激发对关心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懂得用多种方式表达感恩,初步萌发关心别人的善良情怀。

3.能用编制、折叠、捋捏、缝制等多种方法制作护蛋袋(盒)子,有创意地设计美化感恩卡片。

4.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并充满感情地为父母长辈表演,为父母长辈涂护手霜、敬献感恩卡,表达感恩之情。

5.能自编自演感恩小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和布景,会熟练地替别人系蝴蝶结。

6.探究尺量、等分蓝丝带的方法,尝试创造新颖独特的排列组合方法布置主题墙美化活动室和区角游戏环境。

三、主题框架

(一)知恩

1.搜集我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的典故及故事。听故事、看视频,讲身边事。

2.了解西方的感恩节。

3.了解父母长辈和身边其他的人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

4.画出我知道的感恩故事,布置主题墙。

(二)激情

1.护蛋活动,我做蛋宝宝的爸爸妈妈,体验父母养育我们的辛劳。

2.成长回眸,激发感恩的情感。

(三)表意

1.“小手护大手”帮爸爸、妈妈擦护手霜,表感恩之意。

2.赠送自己绘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礼表感恩之意。

4.为父母表演《感恩的心》手语表感恩之意。

5.为老师同伴系蓝丝带表感恩之意。

(四)践行

1.在日常生活中对关爱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报答他们。

2.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四、备选活动

五、案例节选

西方感恩节(社会)

活动目标:

1.了解西方感恩节的由来。

2.体味表达感恩之情的温馨和美好。

活动准备:

1.家庭中和父母共同搜集了解感恩节的相关知识。

2.感恩节的视频、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观看西方感恩节的视频。

2.讨论西方感恩节的习俗。

3.进一步了解与感恩节相关的事物。如火鸡、篝火舞蹈等。

4.模仿和创编感恩节的舞蹈。

5.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过感恩节,你要对谁感恩?

6.办娃娃家模仿过感恩节。

画画我的感恩卡(美术)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设计画面,用多种方式自由绘画。

2.用较复杂的图画表现自己对亲人师长的感恩之情。

3.能向他人讲述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家人讨论感恩的事情,聊聊我们应该感恩的人。

2.供幼儿制作感恩卡备选材料,如:棉签、水粉颜料、碎布、彩纸、胶水、画笔、刮蜡画纸等。

3.作品展示架。

活动过程:

1.谈谈我想感恩的人。

2.议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感恩他们。

3.说说我想在感恩卡上画上、贴上什么,或打算怎样装饰我的卡片。(祝福的话、我要为他们做的事、我要送的礼物等等)

4.做做感恩卡。自由选择棉签、刮蜡、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

5.看看我们自己制作的感恩卡。

6.讲讲我的作品感恩卡。

爱心树(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心树》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体会父母就像故事里的大树一样不图回报地关爱我们,为我们奉献,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感受大树无私奉献,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爱心树》绘本、录音、PPT和Flash动画。

2.故事表演道具半成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故事封面PPT,引出故事。

小朋友看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看看手边的故事书,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2.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猜测推理故事情节和内容。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梗概。

3.倾听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PPT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男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与大树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小男孩渐渐长大,离开了大树,后来他回来了几次呢?

第一次回来发生了怎样的事?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4.给故事取名字。

nlc202309081911

5.情感迁移,体会父母亲人就像大树一样不图回报地关爱着我们。

想想生活中谁就像大树一样?

6.感情升华,懂得奉献也是快乐。

当大树付出自己的爱心时,大树的内心是怎样的?

师小结:当男孩从大树身上带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走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其实付出爱心也是一种快乐!

你感恩谁?你又愿意关心照顾谁呢?

7.完整欣赏《爱心树》动画故事。

8.表演故事。

幼儿自选道具,表演故事。

六、活动拾零

(一)知恩

在知恩系列活动中我们家园合作搜集了一本本美丽的图画书,一段段视频。遥远的古代流传了许多动人的典故,当今在你我身边同样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带领孩子访问道德模范家庭,让孩子亲眼看到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的儿童画,折射出孩子美丽的心灵,童话剧演绎了孩子心目中的感恩故事。特别是父母的关爱,孩子们感受最真切,让孩子们看看、说说、讲讲。西方几个国家固定了感恩节的日期,孩子们也很有必要做一个了解。我国虽然没有成文规定的感恩节,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时时事事懂感恩。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活动让孩子们欣喜着、感动着。

《爱心树》语言活动 感恩活动主题墙

(二)激情

1.护蛋活动。

“看看我的蛋宝宝” “我怎么就不小心”

2.成长回眸。

爸爸说说儿子成长的那些事 谈起孩子,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三)表意

1.“小手护大手”,帮爸爸、妈妈擦护手霜,表感恩之意。

“妈妈,让我看看您的手” “奶奶,让我为您涂涂护手霜”

2.赠送自己绘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我要做张漂亮的感恩卡 小小感恩卡表达我的一片情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礼,表感恩之意。

三鞠躬表感恩 “妈妈,我真的很激动”

4.为父母表演手语《感恩的心》,表感恩之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5.为老师同伴系蓝丝带表感恩之意。

“蓝丝带送给我的好伙伴” “老师,您是我最要感谢的人”

(四)践行

1.在日常生活中对关爱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报答他们。

“感恩之心”教育活动很快就结束了。除了留下了暖暖的回忆之外,我们欣喜地看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主动为父母递上一杯水,拿双拖鞋,跟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在幼儿园有时还要为老师分担很多事……这些就是感恩的践行。我们相信,从这些小事开始,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善的底色。

2.关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看望敬老院老人 为爷爷泡奶茶 替奶奶洗脸

七、活动反思

(一)感恩教育确实亟待重视

祖辈、父辈的关爱如空气般包围着孩子,无微不至、无处不及。饭桌上最大的、最美的、最鲜的都是他们的专利,大人们吃的经常是小孩的所剩。加之农村留守儿童占多,祖辈更容易无原则地宠爱和迁就孩子。淹没在关爱中的孩子们习惯于被爱,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导致不少孩子依赖、自私、怯懦、蛮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常见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感激他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目标。对照我们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或者做得很不完善,亟待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

(二)感恩教育宜在日常渗透

感恩教育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应该融合于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感恩态度和感恩情感的学习,不是我们直接“教”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生活中可以挖掘感恩教育的许多素材:对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对师长的教导之恩;同伴的陪伴成长之恩;社会上各行业为我们服务之恩;自然万物为我们所用,延续我们的生命,方便我们的生活之恩……老师对食堂师傅的一声真诚的感谢;对帮助我们班级维修空调的工人叔叔递过去一块毛巾和一杯水等等,这一些都会传递给孩子懂得感恩的情感。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细心体味、善于挖掘,就时时能找到感恩教育的契机。我们实施的“感恩之心”活动只是将感恩的教育体验活动相对集中在一起,让教师、家长重视起来,以此促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灵活机动地开展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重用情感体验

感恩教育和其他社会领域的学习一样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或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如:通过“护蛋”、“如孕妇般负重物”等让孩子体验妈妈的怀胎养育自己的艰辛和不便;寒冷的冬天我们陪环卫工人起个早打扫一次巷道体验他们劳苦等等,从而萌发对他们的敬意、尊重和感激之情。这是受用者对付出者的感恩。知道我们表达感恩是对付出人的一种回报,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反之,我们让孩子体验为别人付出以后被赏识、被尊重和被感恩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在这种循环体验中懂得感恩的内涵和初步形成感恩的情怀。

感恩教育”大型征文活动策划书 篇4

一、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孝立德的民族,在长期的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优良的感恩文化统。现代的感恩教育,既要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要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本任务和高扬和谐社会建设主体,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为一体,为构建社会主交和谐社会,刷新时代精神做出贡献,我党在2007两会期间,两会代表联合呼吁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代课题,感恩教育应该与学校德育接轨,要与日俱进,让文大大学生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含辛茹苦,体会父母的眷眷之情。

二、活动主题:

以“感恩父母情”为主题。

三、征文内容:

1、感恩是人性真善美的体现,是文明的象征。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尊重他人,才会懂得回报父母,才会懂得报答学校、社会和国家。

2、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于大家,失误归于自己。感恩不再是一种感觉,已在每个学子的心中深深扎根。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感恩父母情”大型征文活动,可以激发我院学生的思想素质,转变观念,成为真下跨时代意义的当代大学生。

2、通过这次活动更是可以激发我院学生勤诚、严毅、求实、创新的生活作风。

五、活动时间:2011年9月

六、举办单位:

机电学院学生会

七、活动步骤:

1、前期宣传: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召开一次会告知此次活动,并张贴活动海报以及校园网三种方式告知。

2、征文:

(1)投稿时间:2011年9月20日——2011年9月27日(2)稿件要求:

1)必须是学生自己撰写,严禁抄袭,套作,一经发现,取消评比资格。2)作品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采平实,突出人物个性和特色,文体不限,提倡短小精悍,字数在800—1000字左右。3)作品中请注明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4)投搞方式:请将稿件直接交到机电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南509对面)

5)各班班主任可对本班参赛作品进行一定的指导。

3、征文评比:

(1)此次活动评审将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评审。

(2)评审细则:

1)主题思想(40分):文章切合征文主题,符合比赛要求,立意准确。2)内容结构(30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段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有条理。

3)语言文字(30分):文笔流畅,主题积极,感情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3)评审方式:

各评审员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分,按照评分高低,选出优秀作品。(4)奖项设置:

一等奖1篇

二等奖2篇 三等奖3篇

优秀奖1篇

八、征文对象:

09级全体学生,每班至少交1—3篇文章。

九、作品登载:

所有获奖作品将登载在机电分院黑板报上。

十、颁奖仪式:

注:此次活动重在参与、重在展示、重在推动、重在“德艺”双馨。

十一、经费预算:

一等奖(1名):20元 二等奖(2名):15*2=30元 三等奖(3名):10*3=30元 评委费:40元 总计:壹佰贰拾圆整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篇5

为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育人的方针,团委和学生学习部开展以“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并能付诸实际行动。进而塑造自己健康的道德人格,探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活动主题: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二、活动意义:感恩父母的恩情,老师的情意

三、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团总支 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四、活动对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届新生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暂定为九月

地点:文科楼教室或报告厅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

1,购买各色卡纸、蜡烛,制成卡片或字条的形式。2,准备一块展板,修饰一下成为感恩板。

3,让同学们在感恩板上简短的写下对感恩的人要说的话。

4,张贴海报,宣传感恩的意义及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大家感恩,并联系学校广播,希望他们能在广播中宣传本次活动,感恩节当天反复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

5,收集有关感恩父母,老师,祖国等图片,制作PPT展示。二,活动内容

第一:在全校发起感恩的倡导,以打电话、发短信、写信、QQ聊天的方式为身边的人献上祝福,带去感恩。即让广大学生能够在感恩节那天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致以问候。为老师、朋友、献上感恩的祝福,诚挚的谢意。

鼓励提倡离家偏远的同学提前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发放卡纸让同学写下最理想感恩的人或事,然后贴在感恩板上;组织各系部横幅上签名,完后悬挂横幅,使感恩深入人心;

第二:感恩演讲比赛,内容涵盖: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言、要感谢的人、或是深情的讲诉身边发生的感恩故事等等;时间在3—5分钟左右。

互动环节:“选两个观众现场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晚会中途,由领导抽取第一环节的卡片并念出内容,作为中途互动,主持人宣布贺词、赞助商。晚会结束后由领导颁发演讲比赛奖状。领导接见演出人员,并合影留念并合唱《爱的奉献》。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感恩”活动策划书 篇6

一、活动背景

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针对当今社会上和我校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被感动、不知感恩,任性、冷漠、自私的心理和行为,学校决定11月份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心存感恩,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活动目的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4.通过宣传,让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的力量,更好的参与到感恩教育活动中来,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

四、活动时间:2015年11月1日—30日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活动,渲染气氛

1.11月2日至4日各校组织进行“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动员,让学生深入认识感恩的重要意义,传达学校的“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活动方案。

2.利用校园广播、悬挂横幅、在班级教室黑板书写感恩格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宣传和教育。

3.11月5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第二阶段:活动推进阶段

(一)召开主题班会

各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各班级为主体,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另外要求各班级开展“算算亲情帐,感恩父母心”活动(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或小学阶段要花父母多少钱)。

(二)四个感谢系列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

(1)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 A、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B、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C、为家里做四件家务事: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D、倡导节约,杜绝浪费:“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2)“感恩信”汇亲情

A、组织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热情高涨的氛围中,将自己的心里话用书信向父母尽情表达。

B、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向父母表达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也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学会将心中的爱表达出来。

C、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

D、和父母进行一次交心的谈话,父母与孩子的心更加贴近了。2.感谢老师教育我

(1)见到老师,使用尊敬老师的文明用语。

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

(2)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谈一次心、做一张爱心小卡片、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把学生的心意卡片贴在班级文化建设墙上。

(3)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感谢社会关爱我

(1)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2)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

(3)开展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去敬老院慰问老年人)。

4.感激祖国之恩(负责人:各班主任)

见汇报总结中关于爱国的节目

第三阶段:活动评比阶段(四选一)

(一)举行“感恩·励志”征文比赛

鼓励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谢那些需要我们感谢的人。

通过此次征文活动,掀起一场活动热潮,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树立感恩意识,做文明小学生”的校园氛围,教育学生知感恩。

(二)“感恩·成功”主题演讲比赛

通过此次活动,掀起一场活动热潮,让参赛选手尽情发挥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让全体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是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感恩、和谐的校园气氛。

(三)“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硕果飘香的十月里,在辛苦丰收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品要求:

①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通讯报道等。

②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③字数在500字以内。

④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子文稿、信纸手写板,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⑤评选办法:学校组织教师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及奖品。

(四)举办班级“二十四孝”故事会。(同时制作海报宣传张贴)1孝感动天2亲尝汤药3啮指痛心4百里负米5芦衣顺母6鹿乳奉亲7戏彩娱亲8卖身葬父9刻木事亲10行佣供母11怀橘遗亲12埋儿奉母13扇枕温衾14拾葚异器15涌泉跃鲤16闻雷泣墓17乳姑不怠18卧冰求鲤19恣蚊饱血20扼虎救父21哭竹生笋22尝粪忧心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

第四阶段:汇报总结阶段

(一)组织学生开展看两部感恩影片

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春暖》、《华罗庚》、《国庆阅兵式》、《背着爸爸上学去》、《闪电行动》、《和你在一起》、《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小鞋》、《美丽人生》、《外婆的家》等影片(各班从中选出1部影片)。

(二)传唱两首感恩歌曲的活动。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篇7

什么是特殊儿童呢?所谓特殊儿童就是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们有的超越普通的孩子,有的则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却都未达到进入特殊学校教育的范围,这些孩子都是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教师应从他们的个体差异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角落、材料、操作的次数,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本文以区域活动为例,谈谈在实践中应如何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

一、目标分层,建立互信,体验成功

特殊的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常常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不能够体验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孩子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估量,或高或低。因为这些孩子的能力原本就超出普通孩子或者是低于普通孩子,因此,在目标定位的时候,我们参考的相关指标也应该发生变化,应该以孩子原有水平为参考,在教师搭建结构时,应以孩子可能触及的层次为最佳目标,这种适合孩子的目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幼儿体验成功。

1.认可偏离常规,承认自我成长,从“不会”到“可以”。区域活动相较于集体活动来讲,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更为细化的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为其量身打造适合他的目标。在区域活动中,相同的操作内容,教师在目标的设定上可以有多个层次,面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们可以在常规目标以下再设立两个目标,例如,中班的小一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她对语言的交流显现出异常的困难,对于她,我们的目标就不是定位在会说某句话了,而是定位在使其喜欢观看表演,对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其他幼儿的表演表现出认可上,认可的方式可以多样,等等。对孩子的期待和目标,我们更多地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情感目标。相对应的,对于孩子的评价,我们也要有所不同,旨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认可自己,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教师的信任。

2.预设多层目标,考虑个别差异,从“完成”到“挑战”。有一些孩子常常会被老师表扬,却忽略了他们的真实需求,这些孩子通常表现为,他们会很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许就因为这一点,教师常常就认为孩子掌握了,是的,孩子是掌握了,也许在我们进行这个活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样的活动对这一类孩子是有效的吗?对于他们,我们应该进行另外一种尝试,这对孩子自己来讲,是一种适合自己的“挑战”,这样的高标准和高目标才是适合他们的。

二、内容设置,关注差异、自主选择

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正视这一点,正因为有这样的客观现状,因此我们的教育才会如此的复杂和多变,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我们不光要在目标上进行有层次的细化,更要在具体的操作内容上花一番时间,让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是不同的标记来区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只要是孩子们约定俗成的,都能够了解的就行。让孩子知道不同的标记或是颜色,表示的是涵盖不同容量或是深度的操作内容,以便于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

1.关注差异,借助辅助结构。刚才在目标分层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有那样一类孩子,他们和普通的孩子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特别是身心障碍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就有了更大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这些特殊儿童的观测与教育诊断,尽可能弄清他们每个人的生理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要求,在降低基本要求和减少内容的同时,还要适当增加挖掘开发潜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发展这些孩子的个性特长。在内容的选择上,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和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浅显的、容易掌握的内容,调整学习步幅、次序和难度,并针对他们在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让他们获得成功。例如,在折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为这类孩子提供示意图或者是每一步已经标注好序号的实物,以便于幼儿掌握和练习。

2.进行选择,适当高层架构。还有一类孩子,常常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处于持续的“饥饿”状态,对于教师提供的一些内容,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够掌握,甚至在活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那么,就我们当下的内容是完全不适合这一类孩子的,因此,在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就应该有调整,或是进行更为高层的架构,让孩子能够“吃得饱”并且“吃得好”。例如,在折纸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已经早早地背下折纸的具体步骤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复杂的示意图,内容包括:几种学过的成品的组合,还可以是探索“翻转”“叠加”“镶嵌”等比较难的技能,让这些孩子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通过教师示意图的提点,让幼儿在活动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获得较高、较快的发展。

三、避免干扰,弱化指导,凸显主体

有时,我们教师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和可能发展的空间。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帮助和指导反而成了干扰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预留,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在探索中自主成长,这种体会和顿悟是最为宝贵和最值得珍惜的。

1.敢于放手,善于观察,从“抱着走”到“跑着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甚至对于一些任务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当你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想之后,就会发现,我们的行为会不自然地流露出帮助,流露出不信任。亲爱的老师们,请你们耐着性子,细细地去观察吧,也许孩子真的在这次活动中不能够完成,但是,请你们再次努力地控制下自己,让我们找找孩子进步的地方,也许只是一种不放弃的态度,也许只是有一个毫无逻辑的猜测,也可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探索,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收获要比我们直接看到最后的结果更为有价值,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与其用结果的伪获得来告慰我们成人,这样的真探索也许更让人惊喜吧。

2.预留空间,便于对话,从“你要做”到“我能做”。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够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对他们来讲不存在任何的挑战,也许老师交代的任务对于他们只是原有经验的再次复习和巩固。对于这样一些能力特别强的孩子来讲,这种任务显然就有些太过于容易和简单了,这种不具备挑战,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就最终的成就感来讲是绝对不具有最大化效应的。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给他们的空间应该更大,留白更多,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跟那个更强大的自己进行对话,在假设、实验、验证的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四、适时干预,控制挫折,有效推动

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就仅仅需要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呢?我想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当然不是,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应该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通过观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手,拉一把、推一把,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更好地融合到我们集体的活动中来。

1.控制挫折,“脚手架”助力。有教育经验的老师可能都会发现,挫折的教育是需要的,但是绝对是需要控制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不断地被打击,因此,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控制挫折是必要的。但是,有很多孩子在面对一些任务的时候还是非常无力的,因为他们离那个任务看起来还是比较远,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帮助这些孩子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可以攀登的支架,让他们借助支架的力量和方向来获得成功,然而每个孩子攀登的路径也有不同,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关注,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快乐。

2.挑战适宜,“任务分析”推动。怎样的成功才会获得最大的喜悦感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如果说任务的难度太低,很容易完成,那么对于成功的体验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喜悦感。如果说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通过努力也完不成,因此也不能够体验成功。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只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那样的才会体验到最大的喜悦感。但是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很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会选择放弃,或者说是不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进行分析,鼓励幼儿挑战,帮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用任务分析的方法,用阶段性的目标达成策略来推动幼儿朝着胜利的彼岸进发。

五、合理衔接,因材施教,打破传统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一刀切的传统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育,也不被孩子接受,但是在集体教育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的今天,我们似乎又不能弱化集体教育的力量。教师只有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效地衔接和融合,处理好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量去影响个体,用幼儿个体的力量去推动集体前进,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幼儿自然地、整体地、有差异地发展。

1.潜在的特殊,无痕化的关注。那些节奏相对稍慢的孩子一般还伴随着心理上的不自信,常常表现为,不敢或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或者常常以旁观者以及观众的角色存在于整个群体中,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主动求助,这一类孩子需要教师及时并到位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是不被孩子发现的,至少是不应该被其他孩子发现的。这样的帮助和关注如要不为人知是需要老师们动一番脑筋的,根据孩子的需要以及可以关注和帮助的点来确定方式的使用,关键是关注但无痕,这会给这一类孩子走向成功送上一把高度适宜的梯子。

2.高调地引领,明确的高标准。还有一些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往往就因为这个,他们常常自信心满满,完成任务之后会无所事事,从而影响别的孩子,使得活动不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这种孩子往往较其他幼儿更有优越感,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优势,来带动别的孩子前进,或者说让他们在整个班集体中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明确地给他们提出任务或提出较高的标准,让他们有事可做,而这种事情又是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发展的,用小部分幼儿的力量去带动和推动整个群体的发展,让孩子们在互学中促进各自的成长。

感恩教育活动策划书 篇8

关键词 关注 溺爱 竞争 感恩 综合活动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18-03

一、“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设计背景和意义

新学期开学,召开了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他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稍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坐享其成都是应当的。

是啊,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安逸了,认为父母为他们付出的都是应该的。换言之,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一个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别人,动辄就走极端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交往,怎么融入社会?家长会的反馈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哪怕学生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在做人方面,始终会有缺陷,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是啊,“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只有让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这样才能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然而,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1.家庭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现代家庭中,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亲,外公外婆爱,爸爸妈妈宠,所有人只围着他一人转,家庭的重心落在孩子身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是一个没有“童年玩伴”的家庭。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了相爱、互助的经历,没有了模仿、尊重的经历,更没有了共同分享、共同努力的经历”,使得孩子难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其次,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由于家庭结构导致孩子受到的关爱强烈而集中,从而使得孩子只知道享受,独占欲无限发展,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2.教育的“顽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之前实行“应试教育”,在客观地测评学生知识水平方面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现在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希望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性格等品质。但好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等眼前的名利,高考指挥棒逼着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应付种种“非人性”的考试,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后使他们变成考试的机器。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更是比比皆是,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是在被动中加强了,但在学习生活中却感受到不到成功的愉悦,也体会不到人性的光华,它们不会分享,更不懂得感恩。

3.社会的“影响”

中国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传统教育中常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关心幼小,主动谦让。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却正在经受着跨文化融合的考验。以可爱的卡通形象现身的网络版“孔融让梨”告诉孩子们孔融的行为太过虚假。社会生活本应充满竞争,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一个道德判断标准很快在孩子心中形成,进而体现于自身的行动中。如果和现在的孩子聊聊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榜样人物的认识已经加入了更多新的理解。比如雷锋,他们认为是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做了许多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定早被淘汰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的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形成。

那么,该如何“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呢?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精神环境,它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由此我想到了配合德育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必将受到良好的效果。正值11月西方的“感恩节”,虽然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重视起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洋节。为了改变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对周围给与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我以这个节日为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了“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二、“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1.做好感恩表率,培育感恩之心

在活动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孩子收集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让孩子自己通过故事学会感恩,培育感恩意识。在课堂上,首先我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并且身边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

2.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个性的养成。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们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别人的帮助常怀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在学生通过故事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之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分别统计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自己学习成长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通过一系列的计算,让“数字说话”,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养育自己的不易,父母的恩情是一笔还不完的“亲情账”。

3.布置爱心作业,开展感恩体验

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

在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活动后,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在此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父母,给父母揉揉肩、洗洗脚,帮家里做几件家务……在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课堂上有的孩子说:我第一次发现妈妈的手那么的粗糙;有的孩子说:我给妈妈捶背,妈妈哭了……

三、“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效果体现

有了自己的感受后,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中,一封封家书中都洋溢着对父母深深的感激和爱,读后不禁让人为之动容。

例1:我先到卫生间倒水,可找了半天,我不知道哪个是脚盆,在爸爸的提示下,我兑好水,用手反复地试了水温后,开始给妈妈洗脚。脱下袜子后,我惊呆了,妈妈脚上的老茧怎么这么厚,回想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妈妈送我上学的情景,我什么都明白了……

例2: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是我一直想说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在别人家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的甜言蜜语,我怎么也说不出口,但是我真的真的很爱你们。不想让你们再这样劳累下去,真的不想再去花你们的钱,想自己挣钱给你买一些好的吃的,穿的,最好是能让你不要再去做那些太累的事.可是现在我没有那个资本,没有那个能力,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感恩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感恩教育,孩子有多少改变?我们深切地感到“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收获颇多。不少孩子的家长觉得:孩子与自己更亲了,也变得懂事了。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还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通过感恩教育,孩子说感谢的话多了,而且不是扭扭捏捏、应付了事,而是大大方方、发自肺腑地说出这些话。

四、“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延伸教学

在懂得感谢父母后,另外还可以将感恩综合活动延伸拓展,如感谢老师,教给我知识;感谢朋友,在我身边帮助我;还有“感谢祖国”“感谢自然”等。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阿姨给你的,你要感谢阿姨;这本书是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姐姐。又如走在干净的马路上,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别人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领着孩子上门道谢;在学校里,要把关心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时通告给大家,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谢父母,学着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感恩之心,常伴身边”综合活动课的课后反思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但综合活动课与日常的德育活动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等系统的设置,综合活动课需要精心精细地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来感知。通过“感恩之心,常伴身边” 这个系列综合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了感恩之心,相信这样的他们也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

有一首歌这样写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参考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上一篇:小寒的祝福短信下一篇:四年二期作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