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2024-11-29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在某些事情我们会有所体会,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篇1

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环境就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已走过的道路早就证明,清洁的环境也就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因为:

(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2)生产的发展劳动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人的生产性。

(3)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设备、仪表等)需要清洁的环境(精密的产品如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现代化生产,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胎盘危及胎儿,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这不只是代、代的问题,严重时使人类的质量退化,贻害子孙后代,无可挽回的损失,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则难以逆转。

如据近些年来记录的统计,约有110多种兽类、130多种鸟类业已灭绝,有1/3是十九世纪以前灭绝的,1/3是十九世纪绝种的,1/3是近50年来被消灭掉的。全世界估计有25000种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正灭绝的边缘。人类正在许多局部性保护措施,但珍贵动植物还在走向灭绝,人类活动的全球性有害远远胜过局部保护性措施所产生的。

严重的,非解决不可。例如,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使冬季人的死亡率显然(呼吸系统疾病)。据57个城市统计飘尘都超标,超标三倍的有28个;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达1500万吨。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大城市性的。加之有些地方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已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

此外,噪声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很严重。如湖北江汉湖群,素有千湖之称,现在湖群已由原来的1000多个到300多个。长江上游因植被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冲入长江的泥沙达6亿多吨。

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国民经济各的比例关系失调,花几年功夫可以。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是难以的。来分析问题,才能更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

一切环境保护工作者、生产的者和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既有生产观点,又要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搞好环境保护。

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篇2

通过这次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活动我深受其影响,这些都是好的一些东西,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是这种问题,但是现在这种保护的意识还不是非常的到位,这次活动也让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程度,真的是影响很大,我意识到了我们现在之所以缺少这种精神,是因为很多人只有这么一个的概念,没有行动没有意识当然就做不好这么一件事情,但是这些都是有办法的,这次活动的我也有一些心得。

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些都是可以推广起来的,生活当中来讲环境问题的不在少数,保护环境的意识现在是非常的缺乏,其实我仔细的观察还是有人在主动地义务的做这些事情,我非常敬佩这种行为,积极主动地带头去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了,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想象到难处,当然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精神一直都是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我也非常推崇这种精神,但是一个人的行动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一起参与进来做好这些。

这次我做这么一件事情我非常的有感触,当我自己去做这些时候,我才知道保护环境真的是非常有必要,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做好垃圾分类,可以回首很多可用资源,我们做好了这些才会让资源循环利用,再一个就是环境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我们周围,做好这些相关事情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环境是靠我们改变的,把环境变好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次在活动中我深深的受到了影响,做好这么一件事情真是很不容易,一点点的积累才能够做好,整个过程中我也会有很多收获,这些都是积极正面的,当然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保护环境这一块还需要做到更好,终归是个人的力量有限,一个小群里在做一件事情绝对没有一个大群体做事效率高,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我非常愿意做好这些,我也提倡保护环境的行为,让周围的人也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才是莫大的收获,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这些一直存在于心,通过这次的行动我学习到了很多环境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也是一种不错的提升,很多好的东西都是这么慢慢慢的发掘出来的,这次我也会继续搞好相关的工作,把这西做到更好,毕竟我们生活在环境下,保护这个美丽的环境,处理好生活垃圾,这是大家的责任,一些诶事情只有做到更好,没有最好。

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篇3

这几个星期,我们几个生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让我受益匪浅。

当今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许多人都不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特别的垃圾理这一事例最为突出。在公交车上,马路上,学校里,随地吐痰的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了,就连处在我们面前那一小小的纸屑,人们都不肯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也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据统计,我国的湖群正在急速下降,亚洲57种水禽已濒危31种。鱼类约1040种,其中淡水鱼只占50种左右。占世界淡水鱼类种数的80%以上。人类是地球的儿女,我们应要多多为我们的母亲做贡献,多植树,少扔垃圾……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下来的生命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作为在自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

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篇4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红木为例。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3、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国,小型荧光灯的照明成本仅为白炽灯的一半,即使减去灯本身的成本(约20美元),用小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也能节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据估计,在美国,一支节能型的小型荧光灯最终将少产生90公斤固体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5、不焚烧秸秆

日前,在全球范围内,—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土壤的质量正在退化。尽管农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钾化肥,它们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蚀过程中或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输出的许多营养成分,但是在发现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产量的几十年后,在许多国家,可种植的作物品种对化肥的接受效应达到极限,施肥也不再能够掩饰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退化。化学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们不能给土壤提供包括有机物,微生物、昆虫、水等在内的一些基本成分。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会为植物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比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让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翻耕、沤肥、生产沼气后以沼气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国—些地方有焚烧秸秆的坏习惯,应该敦促其改正。

6、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就进口了137万吨。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把废纸回收的好处告诉同学和父母,大家都来回收废纸。

7、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之处,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气却开始臭了。原因很简单: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在神圣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搞不好还会粘在游人的鞋上。为了防止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近年来开始制定法规,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该对口香糖说“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3.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5.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6.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7.保护环境心得体会范文3篇

8.保护环境心得体会三篇

9.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一、贴近社会现实, 丰富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一门公选课, 除了涵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紧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技术和发展动态。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环保热点问题, 大幅度增加国际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最新的动态与进展, 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每节课引导性的部分, 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 可结合美国大使馆PM2.5事件讲授大气颗粒物的基本知识;结合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讲授核污染的防治;结合习主席“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讲授生态农业技术等。这样, 不仅使学生能较为深入地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一般知识, 又能使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 避免流于课本理论,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思考。另外, 针对现在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习惯, 提供若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网站如“生态环境网”、“低碳网”等供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值得注意的是,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齐的状况, 公选课应侧重于普及知识方面, 但要避免讲授的知识表面化与科普化倾向, 以免挫伤部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每节课都要有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期望。

二、采取多种手段, 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的好坏, 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讲授大气对流对污染的影响时, 点燃一支香烟, 置于带有隔板的倒置烧杯中, 直接观察大气颗粒物在烧杯内的运动过程, 把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学生容易理解,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大量增加图片内容, 每页课件均以大尺寸具有视觉冲击性的图片展示, 对应文字相对减少, 留给充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图片信息。同时, 利用课间休息给学生观看5~10分钟视频, 让学生对视频中环保问题进行讨论, 对环保问题出现的根源、过程、危害等发表看法。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充分认识后, 老师可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课本理论知识内容“活”起来,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选修公选课的学生作业和学校活动较多, 往往会出现“下课抛脑后, 上课想不起”的学习状态。每次课结束后留下1道拓展题, 下次上课前用5分钟时间提问, 学生共同回答,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课前提问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专心, 课后能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三、结合课外实践, 增强感性认识

公选课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体系, 也要与实践充分结合。公选课面向多个学院多种专业的学生, 由于没有相对应专业实践的支撑, 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偏于理论, 完全没有课程内容所对应的感性体会, 常会出现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而学生仍难以真正掌握的情况。如讲授水体污染时涉及的各种水质指标是怎么测出的?城市交通中的噪音主观感觉和测定的声音分贝数之间是怎样对应的?对此, 我们在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 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一些污染河流和交通道路, 学生自愿报名, 利用周末时间携带若干简易仪器到现场进行观察测定, 这明显增强了感性认识, 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近年来, 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一直进行着此种“微型实践”, 这种实践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选修兴趣。因此, 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在当今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 开展一些公选课的“微型实践”可以达到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和实现创新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 强化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考核方式, 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选课过去一直采取期末论文考核方式, 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爱思考, 不重视能力培养, 上课不听, 下课不看, 有些学生在网上下载文章应付, 极易出现抄袭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改中试行了多种形式并存的考核, 即课堂考勤 (占10-20%) 、随堂快速测验 (占20-40%) 、课程论文 (40-60%) 。课堂考勤采用签到和提问两种形式, 签到保证课堂考勤的连续性和公正性, 而点名提问可防止代签现象。随堂快速测验主要目的是强化巩固学生对当堂理论的掌握, 一般放在当堂课程教学结束时, 时间10分钟, 题量控制在10个以内, 题型由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等组成, 避免学生觉得作业过多而产生抵触心理。在课程论文方面, 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半时, 即鼓励学生开始写作课程论文, 主题可以选择课堂上讨论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通过更多和外院外专业的同学交流, 为课程论文寻找多方面的观点和素材。另外, 提倡学生结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选课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论文写作。课程论文一方面严格控制字数, 一般情况下控制在3000字以内, 其目的是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四处抄袭。另一方面, 提高课程论文主题的选择标准, 要求学生必须从自身感受出发, 结合当前存在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小”问题, 展开讨论, 谈出观点。这样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课程论文的质量, 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查资料, 动脑构思形成观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实施这些新的考核方式后,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觉得自己环保知识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 公选课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除了从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践化及课程考核多样化等方面开展外, 还需要结合学校关于公选课的管理政策, 如选课人数、选课学生年级差别、开课学期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 要充分考虑公选课的课程特点, 如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应用技术类等,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公选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全方位开展, 多种手段并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公选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其面向对象多样化、知识涵盖面广而成为高校由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推力。结合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探讨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公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式, 旨在为公选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孔亮.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11) .

[2]刘文广, 杨兰柱.汽车文化, 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 2008, 24 (3) .

[3]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1 (4) .

[4]郭小林.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1) .

[5]韩建宏, 孙珏, 徐开蕾, 吴文彪, 黄太权, 张勇.讨论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02) .

[6]汪殿蓓, 李建华, 吕环照, 崔雪梅.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 2009, (06) .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为公园园清理垃圾

活动的目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争做文明学生,建设美好家园为宗旨,通过为公园清理垃圾这样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环保意识。让学生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活动的对象:七年级全体师生

活动的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活动的地点:农场公园

活动的方式:劳动实践:为公园园清理垃圾

活动组织机构:七年组

活动具体要求: 师生带好铁锹、编织袋、扫帚等工具,分班分组把垃圾清理干净。

活动方案制定人:王雅宾 制定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洪河中学七年组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园时,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更应该称作水球,因为在目前已知的星球中,地球才是唯一一颗由蔚蓝色的水包围着的星球。蔚蓝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种希望、意味着一种生命,而地球正是一颗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星球。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在世界排名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然而,我国每年至少要消耗1000万立方米的木材用于造纸,大约相当于2亿棵10年生的树木。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我们每年就可以少砍伐158万棵树。“158万”这是多么惊人数字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约用纸,也就是再造森林。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靠环境,环境的维护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今天在这里,举行迎宾路小学“保护环境 绿色寄语”环保教育主题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做一个“节能减排”的传播者,以“保护环境”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同时我们更要做一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切实做到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大力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决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我们这颗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星球,为了我们长春市的蓝天碧水,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保护环境 绿色寄语”倡议书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地球,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的家园,那么,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在此,我们迎宾路小学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学习环保方面的科学知识,主动增强环保意识,人人争当环保知识宣传员。

2.保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积极倡导废旧纸再利用,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3.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4、不随意践踏或攀折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生命,保护学校和社区的公共设施。

5、不乱扔废旧电池,少用一次性制品,积极进行再生资源分类回收。

6、保护水资源,使用节能用具,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美化环境、再造环境,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凤泉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绿色主题教育总结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根据上级下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全面开展了“保护环境 绿色寄语”环保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并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保护环境 绿色寄语”环保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节约纸张”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此次绿色主题教育的开展,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把环境教育列入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小组,由吴志民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王丽环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冯丽娟校长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大队辅导员张立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组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环境教育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因此,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因地制宜,课堂渗透,切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环保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宣传,因势利导,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少先队大队部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小百灵”广播站开设了“环保在我身边”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12月6日,学校组织了 “保护环境 绿色寄语”环保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以纸换卡活动,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共捐废旧报纸3000多斤。换得500多张贺卡。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很好地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五)自觉环保,从小做起,创建绿色环保和谐校园。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全校师生尽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纸杯盒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快板)

爱山爱水爱花鸟,爱护自然很重要。护林护花护木草,草木胜过金元宝。

自觉保护大自然,污染水源是凶兆。然而不少大工厂,垃圾废水河里倒。

减少废气排放量,莫让废气闹云霄。少开汽车多走路,别让灰尘来舞蹈。

排放废气要减少,臭氧空洞是警告。放出甲烷氟利昂,好比地球穿棉袄。

节约用电应提倡,少交电费又环保。约有煤炭千万吨,每年发电做燃料。

能源日益在减少,石油消耗创新高。源源不断石油来,油田总会变空窖。

从古至今空气好,莫让地球毁容貌。我们都是青少年,环保思想别动摇。

做到爱护大自然,节约能源少消耗。起到作用可不小,山清水秀花鸟俏。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快板)

爱山爱水爱花鸟,爱护自然很重要。护林护花护木草,草木胜过金元宝。

自觉保护大自然,污染水源是凶兆。然而不少大工厂,垃圾废水河里倒。

减少废气排放量,莫让废气闹云霄。少开汽车多走路,别让灰尘来舞蹈。

排放废气要减少,臭氧空洞是警告。放出甲烷氟利昂,好比地球穿棉袄。

节约用电应提倡,少交电费又环保。约有煤炭千万吨,每年发电做燃料。

能源日益在减少,石油消耗创新高。源源不断石油来,油田总会变空窖。

从古至今空气好,莫让地球毁容貌。我们都是青少年,环保思想别动摇。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范文 篇5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 1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针对当下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会议精神,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争当依法治国的推进器。

京润律所张志同主任认为,作为承办征地拆迁业务的专业律师,所代理的诉讼基本上都是行政诉讼,被告基本上涵盖了与土地开发及项目建设的各个行政机关。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因此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依法治国任务,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比起其他专业的律师,我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律师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司法性审查,监督并促使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拆迁,督促行政机关能够加强自身建设,自觉依法行政。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律师是行政机关自我审视的铜镜,通过律师直接折射出是否做到了依法行政。我们代理的诸多案件,诉讼后行政机关主动撤销行政行为,让拆迁户看到了一个知错就改的好政府。如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村的房屋征收决定、花溪区竹林村丫河寨的强拆决定,都是在复议后自行撤销的。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律师尽是在和行政机关找碴”的质疑,合伙人李海霞律师表示,这是他们对律师在征地拆迁中作用的认识不足。她认为,征地拆迁的矛盾主要来源于行政审批不透明、征地补偿立法严重滞后、一线工作人员官僚主义太严重等原因,当然也有个别违纪官员官商勾结侵害老百姓的拆迁利益。如果政府部门以及法律工作者能积极的去引导拆迁户合理的表达诉求,采用诉讼维权,将矛盾的化解集中到司法机关,而不是采用盲目、盲从的上访。从而通过律师的引导采用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补偿问题,这对于建立有序的法治国家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律师还是解决征地拆迁矛盾的润滑剂,是矛盾双方的缓冲器。

“我认为律师是依法行政推进的排头兵”。合伙人默立贤律师律师说:“在座的每个人每年代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有200多件。行政机关通过一场场的诉讼,法律意识大为增强,法律知识也大幅提高。某种意义上讲,律师以及行政诉讼案件,是政府公务人员很好的法律老师。”

其他律师也纷纷表示,在征地拆迁业务代理过程中,一定积极的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引导他们依法维权,放弃不合理的维权方式,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做到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秩序,做好本职工作,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打击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作为专业承办征地拆迁的法律工作者,律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依法治国的推进器。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__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这不仅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实信用等属性,必然从客观上要求法治。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否则就会成为无政府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实施市场经济法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直至权钱交易,腐败现象猖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要求按国际经贸和民商事领域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办事。而这些惯例和通行规则已成为各成员国制定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因此中国的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法律还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这样才能平等地参与竞争,不至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判罚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说,没有依法治国,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不可能有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选进国家机关作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公务人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真正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中国落实,都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不能想象,社会主义不是文明的,是野蛮的;不是进步的,是落后的;不是发达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就需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荡涤利己主义的浊水;培植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无序状态;繁荣催人奋进的文学艺术,扫除精神垃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和取缔腐朽没落的吸毒贩毒,卖_嫖娼,拐卖妇女儿童活动,这一切都需要加强法治。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别是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上对我们搞颠覆、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最具有权威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易左右党和国家的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很容易演变成最高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挥领导者的个人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好的制度、稳定的、连续的制度,才能使好人,使英明的领导人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我们当然不能排斥和低估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在治国方面的作用,尤其要看到其中的佼佼者、杰出者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所带来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然而我们也不能据此把个人作用神圣化、绝对化、迷信化,夸大拔高到不适当的地步。要知道,在治国方面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作用毕竟是短暂的,即使是佼佼者和杰出者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其中潜伏的问题和危机。人在政兴,人去政息则是其一;没有制约,个人权力膨胀失控,可能导致民族和国家的动荡和灾害是其二。因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应依靠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只靠国家领导人的贤明。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央适度集中权力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把集中到中央的权力和地方应有的权力制度化、法律化了,利用法律本身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才能使中央集中的权力很好地得以实现,地方所拥有的权力也能够很好地发挥。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 3

十八届四中全会无论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来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来看,都具有突破性意义。从长远看,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目前看,其对于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三中全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中全会则着力为公平正义构筑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四中全会则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延伸。

落实公平正义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对于实现公平正义而言,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便是法治。法治的实质意义,是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最高准则和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活动。公正与法治相辅相成,法治是公正的必要条件。公正既是法治的目标,也是法治的生命。

法治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法治既是善治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活动和治理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状态,民主和法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途径。

对于实现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必须将民主与法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法律要以民意为基础,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健康的民主。敬畏民意,就要崇尚法治;崇尚法治,则必须敬畏民意。离开法治对待民意,就有导致民粹主义的危险;离开民意对待法治,则有导致精英主义的危险。

第二,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因此要建立科学而完备的国家法律体系。一方面,对于重要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都要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通过民主和科学的程序制订国家的法律规范,使国家的法律充分体现民意,并且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在国家治理中,树立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运行,这也是宪法与党章的基本要求。

第四,实现司法公正,通过司法公正来促进和保障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那样,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正确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党必须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在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事业中始终起着引领作用,要坚决遵循国家事务中“宪法至上”原则和党内事务中“党章至上”原则,以党在依法执政中的模范作用来带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总之,依法治国既是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 4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反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__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只能是依据法律。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厂“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国法学家培根所说:“一次不公平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如果专门的执法机关尚且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怎么能够要求广大公民、社会团体严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更需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执行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由于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这些部门的公信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司法行为。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是我们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政法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几乎每天都在与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政法干警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法、知法、懂法,是对每一个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对于政法干警来说,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二是对与自己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当前,从总体上来说,广大政法干警学习法律的风气很浓,政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严格执法是法治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执法不严,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而不能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任意适用法律。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的“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认真加以整改。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程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在现实当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缺乏程序意识,不重视、不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应当履行通知的手续而不通知,应当告知相对人的权利而不告知,应当举行听证的而不举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执法不公、引起执法相对人不满的重要原因。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切实增强程序意识,自觉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执法。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比如,罚款作为一项行政处罚,其目的本来是维护某一方面或者领域的社会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却将罚款作为创收谋利的手段,甚至强行制定并分配罚款指标,这就背离了法律设定罚款处罚的初衷。类似这种目的不正当的执法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加以克服和纠正。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是模范守法的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同时,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就是在行使执法司法权力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并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绝不能认为监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接受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证,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帮助、支持和关爱。一些干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监督,结果是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损失。因此,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督就是爱护”、“严是爱、宽是害”道理,真诚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督,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实际上,政法各部门对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很强,比如,有的政法机关就曾作出过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规定,有的政法机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强化接受监督的意识。与此同时,我们所主张和实行的监督,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预,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对办案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纠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机关具体处理案件。因此,监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当监督与不正当、非法干预之间的界限,严格依法监督。总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是有机统一的,共同目标是正确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公正。

政法各部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忠实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实践中重配合、轻制约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加强监督,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

最新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肩负起人民法院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没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工作就会举步维艰。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要让群众守法,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要让群众信任,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的责任。各级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斗堡垒。要切实把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的工作机制,让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贯穿到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篇6

1831工程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建立全省共享的大型环境保护物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建设1个全省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系统, 监控饮用水源地、流域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污染源、机动车尾气、辐射环境、危险废品、应急风险源等8个环境数据, 组建省、市、县3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统一归口管理自动监测系统, 对监控数据质量实施“全生命周期”控制, 出台1套环境监控管理办法, 实现对全省10.26万平方公里、 2773个生态环境监控点进行现代化监管。“1831”工程将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整合, 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施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 是江苏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文明工程的重要成果。

信息安全是保障“1831”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只有 “1831”系统自身安全有了充分保障, 才能担当起监控生态环境安全的重任。“1831”工程的安全设计充分理解GB/T 25070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提出的核心思想, 从4个层面即: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 结合“1831”工程的实际情况, 通过3个思路来设计、建设、维护“1831”工程的安全, 分别是: (1) 灵活、贴身的区域防护结构是 “1831”工程安全的基础; (2) 有效的风险监测和实时处理是1831工程安全的核心; (3) 持续预防自学习系统是 “1831”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这3个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实现与维护过程保障, 构建“1831”工程的整体安全系统。

1 “1831”工程的区域防护结构

“1831”工程在设计上跨越了互联网、专网、内部网, 由多个功能模块、多种应用系统共同组成, 因此在整体工作的安全保障设计上必须脱离常规的安全技术堆砌, 避免里三层外三层的 “铁桶阵”, 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安全设备投入, 又能大大增强系统应用的灵活性。设计的目标是按照以整体系统的数据流向为基础, 区分系统的组成模块进行结构化设计, 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护, 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做成贴身、 灵活的“软猬甲”。因此, “1831”工程整体的安全设计以区域结构为基础。在划分区域结构时需从3个方面考虑: (1) 区域结构能清晰地反映出工程的组成元素, 便于后期维护管理与系统扩展; (2) 区域内组件有类同的安全需求, 便于统一实施、集中防御; (3) 区域内面临的安全威胁类同, 可控制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影响范围。“1831”工程的区域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

2 “1831”工程的风险监测和实时处理

可以把“1831”安全监管平台看成是一个大脑, 通过统一架构体系将安全思想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神经细胞, 通过各个神经细胞将反映安全的信息感知到大脑中枢系统, 一旦监测到风险, 按照高、中、 低的危害程度, 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护。因此, 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安全监管平台是安全体系的核心和重点, 对各种风险、威胁、脆弱性能进行深度分析, 作出最佳判断, 既不会反应迟钝, 掉以轻心, 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乱用猛药。

单一的各自为营的安全建设和安全服务具有阶段性的局限性, 而安全监管平台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整合为客户带来很多收益。风险管理、IT治理 (IT资产管理) 各个关键服务中的关系要素与平台可以达到互补。

信息安全服务的对象和所处的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阶段, 往往与机构的相关岗位和职能紧密相关。安全服务的需求来源也与各个不同层面的岗位和岗位职能密不可分, 用三观论就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不同层面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三观安全包括:微观安全、宏观安全和中观安全。

三观安全的一个典型模型就是图2的执行模型。上面的执行模型分为:底层的实现层, 体现为安全部件, 即安全产品和规范化的安全服务;中间的运营层, 体现为对于安全产品的集成管理和各种安全任务的流程管理, 安全管理系统位于中间层; 顶层的决策层, 包括决策支持、残余风险确认, 以及顶尖上的 “使命”。

任何安全系统、安全项目、安全工作都要在3个层次体现和实现:都要上传到决策层, 以确保决策层的支持和指导, 并且能够保证对于机构真正使命的支撑和达成;都要下达到实现层, 以确保所有问题都落实得非常具体, 达成安全要求;而且还要通过运营层, 协调、控制、反馈、管理实现层的安全要素, 以达成决策层的安全使命和决策。从微观到中观是协调管理的过程, 从中观到宏观是总体监控的过程, 从宏观到中观是全局指导的过程, 从中观到微观是控制和配置的过程。

3 “1831”工程的持续安全预防自学习系统

建设一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也要重在预防。持续安全预防自学习系统靠自身的学习功能来认识控制对象和外界环境的特性, 通过输入最新各种风险情况, 相应地改变自身特性以改善控制性能的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记忆和自行调整的能力。通过自学习系统和安全监管平台的对接, 可以建立风险知识库, 借鉴各种安全事件, 最大限度地提升防护能力, 从“有求必应”到“有应备求”。

4结语

上一篇:装备科工作职责下一篇:曙光初级中学校八年级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