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共9篇)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 篇1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报告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微弱的力量!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当今社会,高中生实践活动不容小视。在校高中生应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广自己的见识,是自己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做铺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学校党委、团委的相关指示,600班同学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实践之旅。
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又能将大家的努力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同学们兵分几路。我们的同学来到了高龄老人家中,陪他们聊聊天,打扫卫生,虽然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同学们眼里,他们能给老人多一些关怀,多送去一些快乐,就足以。听着老人们讲述他们的往事,看着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一道道无情的沟壑,心中酸楚油然涌上心头。时间总是悄悄流逝,却不留下痕迹,很快,时间就要过去了,老人紧紧抓着我们的手不放:孩子,有时间多来陪陪我们。我笑着点了点头,跨出门槛,眼泪夺眶而出。我们会遵守我们的承诺的。
每一次的实践总会又一次心灵的感触,其实陪他们度过快乐的一天,能让老人们感到自己虽然到了花甲之年里,可是还有许都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关心着他们,其实他们并不孤独。
现在公交站旁、柱子上、小区甚至马路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铺天盖地,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由于乱张贴成本低廉,人工清理成本高,使治“癣”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利用这次寒假我们600班的同学开展清除牛皮鲜活动,回复城市的魅力。我们的同学来到了一环路,这里牛皮鲜铺天盖地,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还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进来,为恢复城市的美丽,让我们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挂灯笼,贴对联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气,我们的同学还特地在大年初一便提着垃圾袋大街小巷的扫鞭炮屑,去养老院做义工,关心老人的健康,贴近他们的生活。
很快,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便结束了。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高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几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通过这次服务活动,我思考了许多,于自己,于父母,于社会......从刚开始的似懂非懂,到现在体验到的真实体会,感慨良多。这次短暂而充实的社区服务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请不要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在这短短的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谢谢学校里面给我们这次机会。
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环境保护
时间:XX年6月20日-XX年7月15日
地点:东莞市塘厦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在东莞市的一条小街道上,一小吃店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并且大部分还没有扔进箱里。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在三中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塘厦镇工商所。工商所的陈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了解到:塘厦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XX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塘厦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0万个左右。当然,那些地方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可能要严重一些,但是,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
4、我去了市区的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塘厦镇环卫所。环卫所的李叔叔告诉我,在他们塘厦镇,每天有500多名环卫工人为塘厦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学长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撰写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 篇2
我镇19个村庄有一半的土地轮作花生, 近几年, 花生在七、八月开花下针及荚果膨大期, 常常发生叶片黄叶现象, 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如不及时防治, 将造成叶片脱落, 植株死亡, 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群众对此也十分着急, 农技部门也深入田间地头查找原因, 另外, 从2002年起我校就成为唐山市丰南区唯一一所使用自编劳动技术教材的学校, 也是劳动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最早的学校, 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鉴于这种情况, 结合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于2006年9月安排了七年级新生共计156名同学历时三年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结题报告放在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二、时间安排
调查开始时间:2006-9-12;汇报时间:每年的暑假开学的第一周;结题时间:九年级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三、具体措施
1. 利用生物校本课程讲解花生种植的相关知识, 从
选种、到种子萌发的条件到出苗后的水肥管理等, 都作了详尽的讲解。
2. 发动全体同学对自家花生地块黄叶病因调查, 与
不发生黄叶病的花生地块的花生品种、土壤土质、花生轮作、播种时间作比较, 通过走访、咨询家长、农技人员、网络查询等措施寻找答案。定期交流汇报, 形成共识, 第二年指导到家长进行花生种植, 然后再观察再汇报交流, 第三年在指导家长进行种植, 中考“三加一”培训期间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第一年汇报中典例调查如下:王磊同学叔叔是市种子公司农技人员, 他在叔叔的指导下调查如下:每年的7-8月份正是我区高温少雨多阴天的季节, 空气湿度小, 土壤盐分随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因为盐碱地土质较粘对土壤盐分的吸附力较强, 而不宜于随水散失到空气中, 而滞留在土壤表层土壤中, 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而使花生吸水困难, 对铁离子的吸收也困难, 从而发生叶片黄化的现象, 严重时干枯死亡。汪金凤同学调查的结果是:自家的花生品种是鲁花12品种黄化病较重, 而与之相邻的同学家的3323品种发生黄花病不明显, 她认为花生黄花病与花生品种有关。王思羽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地膜花生很少发生黄花病, 而不覆膜地花生地块黄花病较轻。
对以上同学的调查报告我没有及时给予正面答复, 而是提示同学对于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结合网络、结合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 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指导第二年自家花生种植, 由于自己的行为与自家的收成挂钩, 学生家长都非常用心。第二年继续观察了解看自己的学习能否给自己带来好的收成, 然后再汇报交流。同学们都有了一大堆的观点, 发言比以前热烈多了, 老师再要求同学们用此次的讨论指导第三年的花生种植。此时同学们将面临九年级中考, 然而, 这样的综合实践已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饭前饭后的三言两语就能完成, 结题报告定在“三加一”培训中, 也是对学生三年来素质能力的一个展示, 避免了上几节课发个证书的形式做法。
四、小结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纮.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风骚[N].海南周刊,2010-7-12.
[5]张 毅.海口将打造“大三巴”牌坊[N].南方都市报,2010-12-11.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实
践
报
告
实践主题:关于改革后乡村环境治理
实践目的: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是我们大学生队社会应有的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对社会的了解还太少,也不够深入。而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积极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做的也不够。因此本人利用这次机会深入了解改革后的乡村的环境治理,以致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与实践之中。并且使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所加强,以便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实践内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
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由风险走向危机,在农村社会治理众多的行动主体中,谁应当承担主要
责任?对此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也是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民应承担更多职责;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气、废水是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推手,而且就社会公共正义来讲,过去农村为了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现在城市发展了应当“反哺”农村,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把污染转嫁给农村带来灾难;还有学者认为,乡镇企业的责任也不可推脱。不可否认,乡镇企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进而导致重复建设、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其风险社会理论中提出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概念,以
说明风险责任界定的困难性。他不无忧虑地指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的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中的危险,然后又建立一套话语来推卸责任。他指出,风险往往被认为是“烫手的山芋”,社会机构往往想方设法否认风险发生、隐藏其根源、阻止赔偿或管理,从而导致了一种有组织的无人承担责任的“总体共谋与责任缺失相伴”的奇怪现象。因此,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新农村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诸多方面。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我乡,历经三年艰苦建设,其新农村建设已经轮廓初现。
实践结果: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公共物品而且还是纯度非常高的公共物品,对于此类公共物品,政府理应承担生产与供给的主要职责。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恶化表明,地方政府在对环境保护公共物品属性的界定上仍然是不明确的,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环境保护更加接近于私人物品,甚至有的地方就将其视为纯粹的私人物品,认为环境问题是当地村民自己的事情,应该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问题界定的模糊性直接导致政府在此类公共物品供给责任上的模糊性,因此,政府往往不仅未能有效消除此类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问题,反而放任市场机制在其不擅长的领地“恣意”失灵,致使环境保护公共物品供给萎缩、环境污染问题
加剧。因此,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责任的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危机形成的制度根源。实践总结:在改革开放以后,虽说伴随工农业的发展,乡村环境被破坏得甚重,但人们慢慢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和政府也更加重视此问题。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前的污水乱排的现象也少见了,池塘里的鱼儿也重拾了往日的欢笑。
此次活动加强了我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环境保护 篇5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保护环境活动,虽然这几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几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给在校园的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实践行动来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环境问题在我县的严重性。
通过调查也了解了许多,我县目前许多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业园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占用耕地导致了大量农民的失业。等严重问题。同时也意思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当今的政府官员应该要深刻意识到这点,同时也要注意工厂的污水及废弃物品的处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业园区周围环境存在严重问题缺少严格的监管,农民的失业导致了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无事可做,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占用耕地那点微薄的补助已经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也体会到了除保护环境外的贫富差距的不段拉大。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来。也明白做任何事的不容易。
在我们亲自上街打扫卫生,分发环保传单时。发现虽然有些人对环保,对低碳并不陌生。可是他们在生活中却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而并未采取什么切实的行动。甚至有些人,在我们上前宣传时,会远远的避开,一脸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或许我们的环保意识的确有待加强,我们并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加强实践,注重树立精神上的榜样。
我们的调查虽然不使很全面,但是也能反映一些问题,松溪是我的家我们应该爱护与保护松溪,这几天的活动,是我们学校第一次集体出行同时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报告 篇6
系别:化学与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实践主题:济宁学院赴曲阜市党的建设、党性教育质量调研。摘要: 本实践活动拟通过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总结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形成富有特色的调研成果,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济宁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团总支积极组织党的建设、党性教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首先与各学校和各村干部进行了交流,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与接收单位负责人座谈,了解当地党员基本情况。
2、发放宣传单、彩页,对路人进行党的新政策宣讲。宣传党的十八以来提出的新政策、新理念。张贴“防四风”条幅。
3、在群众中进行随机调查、采访。了解当地党员建设情况,以及对十八大以来新政策新理念的了解情况。
4、向党员发放问卷调查、组织访谈等。活动后期,我们及时进行经验交流以及活动总结。
关键词:三下乡 党员建设与党性教育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受“官本位”思想腐蚀,群众观念淡化,一些地方、部门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体现在个别党员干部“四风”问题严重,形式主义、官样文章满天飞;好讲排场、官大一级压死人;奢侈浪费、骄奢淫逸拿着国家财产肆意挥霍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作风屡屡出现。在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重视修养的问题。党执政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赴曲阜市党的建设、党性教育质量调研。实践总结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2014年的夏天依旧炎热,依旧平凡,但是对我们济宁学院赴曲阜市党的建设、党性教育质量调研成员们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充满了感动与欢笑。这个夏天我们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我们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实践情况概述: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主题是“曲阜市党的建设、党性教育质量调研”,为更好的服务人民,做好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化学与化工系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奔赴曲阜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活动。
此次我们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主要以亲身实践和访谈为主,以
调查问卷和宣传材料为辅。实践对象主要为曲阜市市政府相关党员和各村党员以及各学校学生及预备、正式党员。活动期间我们与接收单位负责人座谈,了解当地党员基本情况,之后发放宣传单、彩页,对路人进行党的新政策宣讲。宣传党的十八以来提出的新政策、新理念,并张贴“防四风”条幅。
活动具体开展情况:
准备阶段:为顺利开展本次实践活动在我系团总支书记韩西莲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严格选拔,成立了本次三下乡的活动团队小组,成立以后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召开了团队会议,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我们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经过服务团队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方案出炉。之后进行了合理的人员分工,各队员积极进行地点考察、所需物资筹备、联系媒体和实践地等工作,经过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实践前期准备阶段的事情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对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以及意外风险做了充分的估计,并制定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我们还组织团队成员集中学习了“自我安全保障法”。
6月29日、30日,团队成员进行了又一次的小组讨论,进行了具体的人员分工,再一次强调了团队成员的安全问题,以及团队纪律。为7月1日的出发做最后的准备。
活动内容: 活动开展依照计划进行了问卷调查。各位党员和群众很配合我们的工作。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的填写,我们不仅获得了宝
贵的调研资料同时也从大家口中了解到了现代党员的生活现状,对于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说这是一次珍贵的生活体验。在活动期间我们首先向群众发放问卷,以使数据材料来源广泛。在调研地随机向党员和群众分发具有针对性的问卷,可以真实直观的了解到党员建设情况,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当前党性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向党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自身建设情况。我们还调查访谈知名企业,各大院校及周边村庄干部中的党员同志,了解党员建设的现状,将党员建设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个别党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对通过深入采访与交流,了解党性建设现状以及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结尾:
由于资金和条件有限,我们在仅仅待了5天,7月5日晚上为我们聚集在一起对此次活动做了一下总结,队员们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活动感受,经过5天的洗礼,我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只有用战友来描述才来的真切来的恰当。在总结之后我们召开社会实践总结大会及经验交流会,对本次调研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不足一一总结整理,以便在总结中获得提升。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 篇7
一、网络环境下实施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越性
1.网络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一方面, 任何环境问题都是在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综合性强, 如果在环境教育中将各学科截然分开, 显然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它需要多个学科形成合力共同培养才能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无论是要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还是尝试解决环境问题都有赖于获取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如果获取资料的途径仅仅局限在课堂或是图书馆, 势必会出现资料的不全面和时效性差等问题, 网络环境中海量的资源以及很强的时效性等优点, 则使这些问题轻易得到解决;另一方面, 许多环境问题具有分布广甚至全球性等特点, 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全局或全球观念, 网络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资讯平台, 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索相关资源。
2.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首先, 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它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 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 使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变得模糊, 课内与课外难以区分。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其次, 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 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 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示学生个性。再次, 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协同性和交互性。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甚至学生与家长, 与专家之间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互动使交流更加方便迅捷。
二、实施原则
1.网络教学环境要体现自主、协作、开放的特点
为了充分体现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 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多媒体网络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拓展活动空间;建立多种交流平台, 让学生活动没有局限。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材料, 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扩展交流的对象。
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 以综合学习为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 利用网络可以方便的重组知识与扩展学习资源, 所以,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学习一般以综合学习为主, 必要时甚至打破教材体系, 重新建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对学生活动不作过多干涉,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2.网络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同时, 环境教育不局限于环境知识的传授, 重在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促使其自觉的保护环境甚至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 因此, 在网络教学中其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的, 如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班级活动等, 网络所提供的素材尽要可能丰富多彩, 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也要多样化, 如小组协作学习, 远程自主学习, 远程同步协作学习方式。
3.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网络课里较容易走向一个误区, 即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的满堂看 (上网查找资料) , 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很好的体现。课堂上, 教师要适时监控, 使教学氛围活跃而不乱, 教学过程松弛有度, 教学内容多而不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 只有学生自主建构, 才能使知识活化, 赋予新的内涵, 更利于知识的巩固记忆、探究创新。教师知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4.遵循教学评价多元化原则
传统教学注重总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年终评定等, 在网络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反馈及时, 管理方便, 省时省力等优良特性, 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跟踪监控、检测、指导。因此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使评价更加及时迅速, 也更有效果。评价主体也要多样化, 学生本人、同学、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要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评价, 提高评价的说服力, 要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
三、实施流程
该模式的实施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中 (1) ~ (6) 表示该模式的课内实施步骤:
(1) 设疑激趣, 确定主题
创造问题情景, 激发协商探究兴趣, 行成问题系列, 并将学生所提问题共同讨论, 归纳整理。将主题分解形成一个个子课题, 学生自由分组, 选择子课题, 确定人员分工, 组长作好记录。
(2)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
为减少盲目研究, 要设计方案, 初步确定研究顺序, 研究方法等。
(3) 教师指导, 网络探究
教师设计网络主页, 建立资料库, 作好相关网页链接, 建立交流平台, 如Q Q群, B B S论坛, 邮箱等, 介绍资料搜索方法和网址, 如百度、谷歌、搜狗等。
学生分组行动, 收集、整理资料, 老师时时与各小组联系、交流, 了解小组活动情况, 做出指导和评价。学生在网上可以就研究课题向教师提出询问, 或与他人进行商讨, 甚至可以请教专家, 及时便捷的网上交流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展开。
(4) 分析整理, 形成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 各小组成员网上或网下讨论, 形成结论。
(5) 展示成果, 上传发布
各个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题任务, 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充分满足学生表现欲望。成果展示形式多样, 如电子小报、课件、报告、网页等。
(6) 交流讨论, 总结评价
在展示的过程中, 师生共同评价。比如通过网络共享访问其他组的作品, 并请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研究成果和自我评价。或者针对每一组的作品, 请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评议, 指出每一小组作品的优缺点, 提出各自的宝贵建议。还可以将成果上传到相关网站, 得到更多人的评价, 或者与父母共同分享。
四、该模式的应用案例——全球气候变暖 (2课时)
1.课前准备阶段
建立全球气候变暖专题网站, 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教材, 全球气候变暖概说 (现象、影响、危害) , 专家观点, 相关链接, 师生讨论, 给我留言等。
同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 充分了解学情, 有针对性地辅导。要求课前阅读教材。
2.课堂实施阶段 (见表1)
3.课后活动延伸阶段
(1) 启发学生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课后继续就相关问题查找资料, 相互讨论。尝试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2) 调查社区、家庭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知识的了解程度。
(3) 发放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宣传资料。
(4) 开展“走出潇洒, 走向低碳”活动, 倡导人们多乘公交车, 尽量减少以车代步。
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避免放任自流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 但教师不可以任学生自行研究。教师要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许多学生对应用计算机不够熟悉, 教师更要多加指导, 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注意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增多, 网络独特的交流方式和多样的游戏, 以及缺乏监管的网络环境, 使部分意志不够坚强的学生禁不住诱惑, 注意力转移, 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3.注意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 篇8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有在世界生物学界因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而闻名遐迩的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总面积3016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2%,是1978年和九寨沟同时经国务院批准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并且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34年来,管理部门和一大批管护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国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受到亚洲及世界生物学界专家学者们的亲睐,美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等外国生物学家多次到大风顶考察,中科院动物所、植物所,北大、清化、川大、西华师大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都经常安排马边大风顶的研究项目,并且出了很多成果,培养了一批专家。
可是,守护着这么一块瑰丽的宝地,我们马边很多人都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的学生就更不了解了,就更不用说参与保护了。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珍贵的环保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决定于2012年3月启动开展“走进大风顶”系列活动。
活动目的:开展“走进大风顶”系列活动,是为了充分利用保护区科教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对大风顶保护区的探究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通过参与保护大熊猫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长见识,增加才干。通过参加活动的学生来影响他们身边的人,从而唤起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本学年度开展的主题是“走进大风顶,情牵大熊猫”,通过参与认识大熊猫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大风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准备:
1、制订了本学期“走进大风顶,情牵大熊猫”科技实践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开展的时间:2012年3月1日-2012年8月31日,活动参与对象:民建小学五年级三班65名学生。
2、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在民建小学多功能教室,通过课件,雷正慧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大风顶这座自然宝库的概况,讲明了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李根宝带来的MTV《大风顶之恋》,大风顶那秀丽神奇的风光,更是将孩子们想走进大风顶的激情推向高潮。
3、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阅、图书室借阅、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了许多大风顶和熊猫的相关资料,对熊猫的外形、吃、住、繁殖、生长、分布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4、学生自愿组合,成立活动小组,选举组长,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如“黑白中队”、“功夫熊猫队”、“箭竹中队”、“咪咪熊猫队”、“走进熊猫生活队”、“熊猫家族队”、“欢迎你熊猫队”、“黑眼圈队”、“霹雳熊娃队”、“QQ熊猫队”、“四眼小队”……
活动重难点分析:此主题实践活动周期为三年(2012.3-2015.2),该系列活动主要体现三个层次:走近大风顶(初步了解,调动学生参与保护的热情)——认识大风顶(加深了解,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的意识)——走进大风顶(深入了解,激发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的第一阶段“走近大风顶”,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大风顶,调动学生参与保护的热情。
1、活动主题的确定基于学生所处的区域特点,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完全脱离了教材,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活动。
2、从学生的安全考虑,学生外出活动受限制,容易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4、活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需要组织者协调。
活动过程:1、举办“大风顶的熊猫咪咪”小小故事会。
在学生个人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资料的收集,各小组分工合作,主要对“美名远扬的马边大熊猫”、“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的熊猫栖息地”、“默默无闻的熊猫管护员”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再创作,在班级开展了“大风顶的熊猫咪咪”小小故事会。
在“大风顶的熊猫咪咪”小小故事会上,小组队员分工合作,或主持,或旁白,或负责音乐,或表演。“四只眼”小组已经不是在讲熊猫的故事了,他们把熊猫“苏苏”在我县苏坝乡被发现救治的经过表演得惟妙惟肖,肖健同学在扮演村民甲,他特别逗,是用马边话表演的:“快来看哦,这是啥儿哦?”“我晓得了,这是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弄不得的,弄了要犯法。”“快點快点,我去喊乡干部来哈”,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熊猫家族队”表演了一个人想贩卖熊猫,结果被绳之以法的故事。他们创作了剧本《熊猫》。
《熊猫》剧本:
时间:有一天地点:小山区
人物:熊猫悠悠、熊猫豆豆、熊猫贩卖分子鲍力、熊猫贩卖分子阿呆、女警察李云李警官、女警察方梓方警官角色分配:熊猫悠悠(吴君灿)、熊猫豆豆(蒋欣宇)、熊猫贩卖分子鲍力(宋佳韵)、熊猫贩卖分子阿呆(尹杭)、女警察李云李警官(宋瑶)、女警察方梓方警官(康加乐)、旁白彭锐涵。
道具:竹子(真)、灌木丛(假)、灰色望远镜(单边,假)、预防针(假)、小溪(假)、麻袋(真)、木棍(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区,这里阳光明媚,百花盛开,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在这个美如画卷的小山区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熊猫。)
……
(最后,两个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豆豆有回到了小山区。这里,就是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咪咪熊猫队”讲述了一只熊猫因为食物源减少经历的种种历险。
“黑白中队”还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小诗《大熊猫》:
有个小动物啊,黑眼睛白身体。有着两只小耳朵,还有一个大肚子。家住马边大风顶,马边人民爱他们,他们也爱全人民,保护动物靠大家。爱护环境也重要!因为熊猫临灭绝,所以一起保护他。你们猜猜他是谁,他是国宝大熊猫!
“大风顶的熊猫咪咪”小小故事会还邀请了三年级小同学参与,小同学们不但领略了大同学们的风采,还知道了许多大风顶保护区的情况,增加了许多环保知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了解、思考,已经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熊猫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也开始了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大熊猫的理性思考,增长了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唤起了孩子们参与家乡环保工作的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2、开展“大风顶的熊猫咪咪”故事宣讲活动。
在班级故事会基础上,推荐了优秀小组和故事员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低年级班级播讲,小组队员回家宣讲,扩大活动影响,唤起大家对大风顶熊猫的关注,对大风顶的关注。
3、组织“我是小记者”赴大风顶管理局采访活动。
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采访提纲,准备到大风顶管理局参观访问。先各小组讨论拟订本小组要想采访的问题,然后各小组长碰头讨论,剔除重复的问题,确定本小组采访的中心问题,分头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②2012年6月18日下午,民建小学教科室主任雷正慧和大队辅导员刘颖老师带领65名师生来到大风顶管理局开展活动。
首先保护区副局长李祥友为同学们介绍了保护区基本情况和大熊猫相关知识,还向同学们播放了相关的资料片,李局长介绍了今年通过野外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风顶保护区内熊猫野外活动的几组镜头,特别自豪地告诉同学们这是首次拍摄到的保护区熊猫活动资料,有力证明了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存在栖息着大熊猫,也从侧面反映了保护工作的成效。
校园环境实践报告 篇9
调查地点:甘肃政法学院
调查时间:2012-12-9——2102-1215 调查对象:甘肃政法学院师生、校园清洁工人
调查范围:甘肃政法学院校园
调查方法:实践调查和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校园环境状况,保护校园环境
每天不经意地穿梭于我们早已熟悉的校园,从庄严的校门进入,经过一段石子铺满的小路,再顺着松树墙到和谐广场,然后我们去教室,去公寓,去餐厅??因为不在意,似乎总觉得我们的校园整齐干净。但我们是否认真的了解过我们的校园,或许当你在认真填完这份问卷后,你会认真的走一遍我们的校园,然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校园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
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着力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着眼校园
【数据】
关于校园整体环境状况,在我们所做的50份问卷中,大约有2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差,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好,10%的人认为无所谓。
【解读】
我们很惊讶于这组数据表面所反映的情况,如果你填过这份问卷调查后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我们应从数据来源回答你的疑问。
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人绝大多数是大
二、大三的学生,他们早已熟悉了我们的校园,觉得校园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再与其他学校一比,便觉得大学校园基本上都一样。显然占我们数据一半的人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对于10%对校园环境无所谓的人大多数是大四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实习、毕业、找工作、每天脚步匆匆,或许本身无暇去考虑,也不太关心校园环境状况,并且他们和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同学一样,对于早已熟悉的校园,似乎觉得一直都是这个样子。那么25%认为校园环境差的人呢?他们大多数是大一新生和校园清洁工人。大一新生都很难适应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们会发现很多与他们原先高中校园不一样的地方。而每天从早上六点钟就开始清扫校园的清洁工认为校园环境状况很差,“我们每天至少要扫两遍,大家都不自觉维护。”一位清洁工阿姨在填问卷时说。至于那5%认为校园环境好的人,他们是一群“浪漫主义者”甚至认为满校园的枯枝和树叶更能增加情调?? 【发现与解决】
去教室和图书馆
【数据】
关于教室和图书馆内的自习室,6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20%的人则认为差。
【解读】
这组数据非常的简单明了,60%的人认为教室和自习室环境好,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大一新生,对这种无人管理的自我支配时间内的学习充满好奇,而且教室每天都有人打扫,环境本身较好。至于30%认为其环境差的人,则更多是因为每晚占据教室开会或联谊的某 些学生社团。“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根本找不到教室上自习”,一位大二的学姐这样抱怨。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我们学校教室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图书馆的环境状况便受到严重影响。【发现与解决】
餐厅掠影
【数据】
关于餐厅,有大约45%的人认为环境差,25%的人认为较好,10%觉得无所谓。
【解读】
这组数据比较能引起人的注意。大学里的学生餐厅算是最经济的食品消费场所了,而45%的人认为餐厅环境差。究其原因,是餐厅管理不够健全,这45%的人大部分是将我校餐厅与其他学校餐厅进行比较后才这样认为的。我们学校餐厅没有设立餐具回收点,那即意味着,学生吃完饭后便可扬长而去,不用自己将餐具送到餐具回收点,而且我们餐厅每层都有两位年轻小伙子负责收拾餐具,那动作再叫人眼花缭乱,即使这样,餐桌上总还是一片狼藉,而且“那收餐具的人也太粗莽了,汤汁溅了我一身”总是有那女生会这样说。最近我们学校餐厅也设立了餐具回收点,但由于刚开始实施,学生们不太适应,效果不太明显。
而25%认为较好的人则大多数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大学餐厅比高中餐厅好多了,就这样简单。至于10%无所谓的人,他们不是经常到外面去吃,就是托人带到宿舍吃。还有些女生专门跑到离政法学院较近的师范大学的餐厅去吃饭(师范大学的餐厅远近闻名),途中还捎带一份烧烤?? 【发现与解决】
走进我们的宿舍
【数据】
就宿舍而言,主要是宿舍纪律和卫生状况。由40%的人认为环境差,10%的人认为较好,5%的人认为无所谓。篇二: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 课题:怎样看待学校草坪被踩踏问题?
(一)怎样看待学校草坪被踩踏问题?
从一区到四区,或是从三区到二区,你总会看到很多在学校优美的绿化草坪上存在很多突兀的现象——有很多被“开拓”出或是被“拓宽”的道路。为什么我们的校园这么多宽阔的“康庄大道”和密布的“羊肠小道”,还会有那么多人践踏草坪呢?甚至都走成“大路”了呢?鲁迅先生曾说,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路。是不是我们的情况也是这样呢?调查中发现55%的学生认为是“方便,超近道”、28%的学生认为是“跟着别人走”。可见,我们的道路中有很多设计时考虑不够人性化,不够合理,出现一些迂回的现象。特别是学生必经之路上,如南区礼堂左前面的草坪及绿化处,是学生上下学的必经路,由于此时的人多,又赶时间,所以自然会选择“超近道”。同时,此种现象得不到制止和对踩踏的草坪不进行及时的修缮,就如“破窗理论”(即当某种被损坏得到制止或修缮时,会使更多损害发生)一样,学生会“跟着别人走”,自然会被踩成大路。此外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道路不够宽”,如北区逸夫楼右侧则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呢?调查中发现,认为应“增加绿化”和“改成小道”的分别占了36%和37%,可见学生都希望改变此种现象,(“维持现状”的仅占4%),并且希望增加绿化,恢复原貌,改成小道,合理规划道路。同时,应注意到的是认为“扩宽路面”的选项北区学生是最多的,为18%。这可能跟北区的有些道路不够宽原因所致,如上文中提到的逸夫楼右侧的道路等。
当然校园的建设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爱护,自我约束来完成。基于这样的原因,贵州大学学生会曾在一些显著位置安置“小草青青,踏之何忍”之类的警示牌。此次调查中,我们也特对这些警示牌的应如改进设计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标语更加形象”、“放在更加明显的地方”分别为38%和37%,总计占了大多数,这样有利我们下步作类似工作是的改进。
(二)如何解决卫生的死角——厕所卫生问题?
有人说厕所是卫生问题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最根本的卫生问题。所以很多卫生检查组,在检查卫生问题时,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厕所。由厕所卫生可见一斑。可是
那么,我们在校的学生对我们的厕所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是不是同样的已“植入”不好的印象呢?调查结果表明,仅有5%的人对现在的厕所卫生满意,女生中甚至只有3%。认为“较满意,但仍需改进”的最多,达44%。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总结达一半(共计51%)。可见,我们厕所卫生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进行改善。
那么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善呢?除上面提到的那个厕所的问题外,我们学校其他厕所也不同程度的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野广告问题,71%的学生认为他们经常在厕所见到野广告,其中女生中更是高达75%。还有37%学生认为应该解决好厕所卫生问题,42%的学生认为应该解决好毁损的厕所门、窗、锁等问题。其中,厕所的设备没有及时修理的情况更多是北区(37%)和女生(42%);卫生环境更应该改善的是南区(41%)和男生(37%)。
(三)我们的校园清洁吗?
“不要乱扔纸屑”、“把果皮扔到垃圾桶里”,这似乎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贴到墙上、并认真地去做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不是应该更加能够践行呢?我们的校园更应该清洁呢?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校园里几乎见不到垃圾的仅占4%,而认为在“垃圾桶周围”、“卓箱里”、“垃圾池周围”会经常见到垃圾分别为41%、30%、23%。前两者主要是学生的原因造成的,后者则是卫生工作者的工作不到位、不认真造成的。很多学生扔垃圾时总是一个“抛物线”远远的就扔了出去,而不管其结果是否已经达到。正所谓“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如果都做到了这点,可能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了。除垃圾箱以外垃圾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桌箱,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结果,看来学生们的习惯急需要改变,难道就不能做到“轻轻的我走了,不留下一片垃圾”吗?课桌是用来学习的地方,丢垃圾在桌箱里不仅影响校容,对他人的学习也带来不便(有38%的学生认为是自习时最大的问题)。因此,才有41%的学生认为要改善此种现象需要学生们的自觉,其中女生这样认为的高达50%。自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应加大监督力度,有33%的学生就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垃圾池 周围”出现垃圾,则应加强清洁工作者的责任心,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清扫的次数、程度等措施来解决,有23%的学生就是这认为的。同时,很多地方也应增加垃圾桶,在回答“后勤部门在设施的维护更换上存在的问题”时,就有21%的学生应该增设垃圾桶。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垃圾乱扔的一个客观原因之一吧。篇三:关于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关于校园
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氛围。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1壁报栏的管理不够规范,常常被贴得面目全非有些手抄报掉了也没及时粘好。2休闲木椅版的满校园跑。
二、关于教室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同样,安静、卫生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同学安心学习,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反之,乱糟糟的教室只能让同学远离而不想学习。可见教室的卫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了教室卫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随地乱仍纸屑、瓜子皮等现象严重,不能及时打扫卫生。2)桌洞内有较多的杂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洞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因此桌洞内随处可见营养餐、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一大堆,俨然成了废弃日用百货
3)课桌文化”盛行。文化分好的和坏的,看来“课桌文化”只能属于第二种了,有85%的同学表示反感厌恶,10% 的无关紧要,5%的随波逐流。文化的内容无非是打油诗、无聊之语及一些学科答案。试问:为何身为一个县城实验小学竟仍创下“课桌文化?一则无心学习亦或上课无聊,便随手涂鸦;而则本身缺乏环保意识,认为无关紧要,只是画上几笔而已。可见,身为小学生环保意识竟如此缺乏,看来呼唤每一个人保护环境,保护美丽的校园迫在眉睫。4)窗台、窗帘太脏,很多同学往往是什么东西都往窗帘上碰,包括湿手、粉笔灰??而黑板亦是乱涂乱画严重。5)课堂的气氛较差,同学们普遍都比较随意,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吃东西,旷课的较多,而认真听讲的很少,发短信、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现象随处可见,而且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课堂,看来,如何保证上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教育问题不由得人深思。篇四: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青 海 大 学
调
查
报
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11级城市规划 关于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总体设计: 1.调查目的: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帮助理解城市生态系
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及协调。从而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内涵。
2.调查思路: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来获得校园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况从而得出改善校园生态系统的基本意见。3.调查内容:校园绿化面积,校园的垃圾产生与回收,校园周边环境,校园水资源问题,校园噪声问题等
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收回47份)5.工作分配:
朱友学:问卷调查的制作,报告基本内容的书写
王俊:ppt的制作和后期资料的整理 刘柯宏:问卷的统计 全组: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校园基本概况: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省属的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干,其它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6个校区,占地2883亩,固定资产总值8.51亿元,校舍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中心)58个,教学科研医疗设备值2.76亿元;图书馆藏书119.4余万册。
三.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
四.教学服务因素:
学校学科主要涵盖工、农、医、管四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密切相关,并在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藏药、盐湖化工、黄河水电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学校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
五.自然要素:
青海大学校园绿化面积达70万平方米,校园内部绿树环绕。
六.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对校园水质量的意见 2.对校园内绿化分布的意见 3.学校绿化面积的看法 4.对学校噪声的看法 问卷分析:根据以上四方面的统计我们知道,同学们对青海大学校园的绿化分布满意度达到37.5%,持一般满意态度的同学也占到62.5%。对于学校的水质意见有25%的同学满意,有37.5%的同学不满意学校的水质,这个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学校有必要对校园的水质做必要的提高,以达到要求)。50%的同学对学校的噪声持满意态度而25%的同学则认为学校的噪声太大。有62.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绿化面积已经足够,而37.5%的同学则认为学校的绿化面积不足。
七.调查结论与建议:
【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09-13
保护环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1-29
环境保护活动09-09
大班环境保护活动教案10-13
保护水环境活动方案11-02
环评报告环境保护对策06-16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08-27
“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环保活动方案10-24
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总结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