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2024-08-06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通用8篇)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篇1

环境保护意识报告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相对而言,破坏环境愈来愈多,并且在一种金钱至上的畸形心态的驱使下,许多不法分子不顾一切不计任何后果的破坏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比较严重的问题,以及现在仍不明显的的种种问题,每个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其行为将决定大家赖以生存环境,只有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而又健康的生存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次实践的背后是有很多益处的。我们一直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之中,对外面的世界来接仅限于书本上的东西,尽管近些年来有所改观,但实际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大大的束缚了我们的思想与观点,我们努力的学习接受新的知识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为社会为人民最大限度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尽管我们在学校很好的得到了知识的滋养,但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只是九牛一毛,这份安逸使得我们渐渐的与社会相脱离,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来

更多的来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把我们的知识学以致用,让我们的所学不再空洞,不切实际,并且,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它能够教给我们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能够锻炼我们自己,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善自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现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相比从前有了较大的改变,毕竟现在的人们素质有了一定得提高,媒体的宣传力度也较大,一些政策的实施较彻底。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它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的不断改善。也因为如今环境与过去相比差之甚远,我们更要竭尽全力的爱护我们的环境。

人们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其本质上都是人类自身所导致的。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得大自然的生态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严重的沙漠化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地震海啸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大自然的报复开始警醒人类要开始保护环境,梅水溪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最朴素的真理之一。人类不顾一切的破坏自然,那么大自然也将不再庇护人类。98洪水,08冰灾与地震,这都是大自然的警示。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得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濒临灭绝。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可是却屡屡发生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偷猎的屡禁不止,一些黑心餐馆里的野生动物,金钱的诱惑使得这些东西始终得不到好的解决。甚至,还发生了大学生伤熊事件,多么的令人震惊。在感慨人们素质低下的同时,又觉得是如此无知,实乃悲哀。大自然对此也有它自己的行动,比如那次使得人心慌慌的“非典”,就是因为人们滥吃的果子狸造成的。

曾几何时,人类家园一片祥和,人们好不容易处在这个和平年代,可是有些地方却开始爆发战争,人类美好的家园经过炮火的洗礼变得满目疮痍,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虽然已经消散,可是造成的污染却很难变好,人们心中的创伤也久久不能痊愈。战争永远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和平,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因此人们要对这些问题负责,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可是通过这次的调查不难发现,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存在以下几个较为明显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乱丢乱扔现象较为严重,人们对此习以为常

走在本应干净的大街上,在看到绿化进步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垃圾随处可见。也许许多人都没注意到,每天清晨,都有许多勤劳的环卫工在帮助我们美化这座城市,他们总是很小心的扫起每一片落叶,每一个废弃的纸袋。他们因何而劳动,又为何总是那么疲倦?这一切都是那些随手丢弃垃圾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举手之间的方便却换来了城市的脏乱,要知道在美丽的公园里,豪华的大楼前如果见到垃圾的话就像吃饭吃出苍蝇,也许可以将其拿出但人们的食欲已经不在了。等候在马路的某处,观察着过往的行人,很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却经常发生——垃圾桶

近在咫尺却遭到冷落与离弃。

一个好的环境意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一座城市的形象的体现,而深入其内的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于人我们可以得到干净的生活环境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于城体现精神风貌宜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在这样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的世界,但却有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制造着垃圾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随手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养成放入垃圾桶的好的环保习惯,事无大小,为之为大,不为则小。这也是素质的一种体现,在国外,国人的形象在一直不是很好,许多公共场合的垃圾桶旁都用中文标示,这无疑是对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口号的我们的一种讽刺与批评,我们必须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二.缺乏垃圾分类、回收意识

细心的人能够发现现在的许多垃圾桶是有明确的分类盛放的,可回收、不可回收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人们这种意识很是薄弱,只要是垃圾就随便一丢。当然养成垃圾入桶的习惯很好,但如果不注意分类的话,也会给社会带来不便的。比如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经过回收加工处理后能够再一次的服务于社会,从而减少资源的开发,既保护的环境还减少了生产的成本;不可回收的垃圾通常是对环境不利的,这类垃圾需要专门的处理减害,否则不但污染了环境也有损大家的健康。也许受以前的习惯的影响吧,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但我相信随着政府相

关部门以及我们媒体的大力宣传,人们肯定会在这方面有所认识的。当然作为环境的调查者,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学习垃圾分类,以身作则,造福社会。

三.缺乏节能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注重于外表的堂皇,而不从实际需要出发节能的角度出发去生活。例如:仍然有许多地方没有安装声光控开关,导致数十瓦的大灯通宵明亮。也许这点电费对于现代的人们算不了什么,但却充斥着百分之百的资源浪费,此处一点点,彼处一点点,处处一点点,很难想象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我们将会有多少的浪费。电能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无谓的浪费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说电能的浪费并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水资源的浪费则是令人心寒呀!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水的浪费,粗犷的用干净的淡水洗车,忘记关闭的水龙头等等随处可见,每天无谓的浪费许多的水资源。要这点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失去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再生的,而人体离开水的滋润的话,只需几个小时就会死亡,可想如果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的话那将会是什么样的悲惨的情况!

但是,还是有着一些可喜的变化的:

人们由过去的破坏环境到现在的环境保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换进通过保护意识已经开始向现实转变,不在停留在空想阶段,已然进入实践时代。

一方式方法的更新

人们开始从基础做起,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更好地做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有的人们甚至为自己制定了保护环境要做的100件小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人们开始吧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实施的有效性增强

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推广,例如“限塑令”的实施,国家对此监督力度相当之大,使得此规定有效实施,有效减少了白色污染

还有许许多多的变化,大家都可以看在眼中,但是对于现如今的环境来说,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应该:

一.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篇2

作此调查是想借此机会剖析这些大学生意外事故发生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直面剖析失事原因, 给广大学生以及相关部门自省与防范之用, 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率。

一、在调查对象自我保护意识认知,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抽样调查的500 名学生群体中, 49%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安全意识一般, 20%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强的安全意识, 18%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较强, 13%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不怎么强, 需要在今后生活中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由此可见, 在本次调查中, 接近九成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但实际情况中是否能够及时采取相关的自我保护的相关技能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在调查对象中, 有50% 的大学生表示看到相关的安全方面的知识会留意, 31% 的大学生觉关注安全方面的知识, 而仅有5% 的大学生不关心安全知识。由此可见, 被调查的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 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情况, 在信息交流异常便捷的时代, 手机无疑成为媒介交流中的主力军。但是日常生活中, 很少有学生能够注意到电子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通过调查发现, 有将近95% 的大学生在手机的充电过程中使用手机, 而仅有5% 的大学生在手机充电过程中从不使用手机。

寝室的财产安全问题, 是校方和学生个人集中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里, 曾发生数起寝室电脑被盗事件, 由此校方加强管理学生寝室安全问题。在调查中, 近九成的大学生在每次出门前都会仔细检查房门上锁的情况,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十分重视寝室财产安全问题。

放置在橱柜的消防器材, 是大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务, 调查显示, 29% 的学生会关注放在橱柜里消防器材的使用说明, 71% 的学生并不会关注消防器材的使用说明。由此不难得出, 大多数大学生对消防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关注不够, 如若发生火灾, 不利于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大学生财产安全知识情况, 在盗窃案件多发的今天, 财产安全值得每个人的关注。在此次调查中, 64% 的大学生在节假日外出或在拥挤的场所选择将现金和贵重物品放置在提报或背包里; 近25% 的大学生将现金放在衣袋里; 5% 的大学生将现金和贵重物品拿在手里。同时发现近61% 的大学生有将信用卡, 汇款单和重要证件放在一起的习惯, 这反映如果发生盗窃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失主的财产损失程度。

四、大学生人身安全知识情况, 近年来, 大学生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群体, 住宿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学生外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调查结果显示, 近50% 的大学生优先考虑旅店周围的治安, 同时调查发现, 在出行时, 30% 的大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 从不关注车主信息和车牌号, 40% 的大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 偶尔关注车主信息和车牌号, 28% 的大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会主动关注车主信息和车牌号。在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多种叫车日益方便的今天, 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少违法的黑车, 而主动关注车主信息和车牌号有利于保护自己。

根据部分大学生受害原因的分析, 有86% 的大学生在和陌生人交流时, 不会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仅有5%的大学生会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9% 的大学生会无意识透露给他人。并且23% 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可能遭到侵害的自身原因是无警戒心理, 安全意识薄弱, 24% 的大学生认为是遭遇困境时, 欠缺自我保护能力; 16% 的大学生认为是轻易相信陌生人, 缺乏法律教育; 15% 的大学生认为贪图小便宜, 面对搭讪、邀请不拒绝; 14% 的大学生认为不善周旋, 触怒犯罪嫌疑人。造成大学生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 参与调查者认为主要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社会上部分大学生的遇害, 因此现阶段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 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的欠缺, 也成为大学遭到侵害的原因之一。

五、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情况。从调查数据来看, 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就人身安全问题展开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是有必要的; 仅4% 的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由此不难得出, 开设相应的应急讲座、培训迎合了大学生想要增强安全知识的需要。同时46% 的大学生希望以面授加网络的形式参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理论课程, 通过现场指导、实操技能的机会、讲授防身技能的视频和推送课程资源等方式学习法律维权基础知识、防身技能、防范技巧、谈判技巧等一些实用性知识, 这为以后开设安全课设提供了方向。调查显示, 53% 的大学生认为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安全培训课程比较合适, 25% 的大学生认为长期开设安全培训课程比较合适, 11% 的大学生认为在实习、毕业离校前进行安全培训课程较适宜。

综上知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开展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它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面对危险时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苑长军.学生宿舍突然起火千余学生急忙疏散[N].南国早报, 2014-10-10.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环境意识 调查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生成了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环境意识的高低将对我国环境、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思想基础,环境保护是环境意识的体现。

为了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真实环境意识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笔者结合环境相关知识及在校园所见到的一些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现象自编问卷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环境知识掌握情况、环境认识水平、环境保护行为(以下简称环保行为)。为了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可靠性,本次调查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农业、行政管理、护理、旅游管理5个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为对象随机选择。各专业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学前教育(91人)25.07%、农业(85人)23.42%、行政管理(63人)17.36%、护理(75人)20.66%、旅游管理(49人)13.49%;调查者中,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72人)占19.83%、农村的(291人)占80.17%;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人数和比例为男生(138人)38.02%、女生(225人)61.98%。调查问卷随机发放,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并提交。共发放问卷370份,收回问卷363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11%。详见表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环境知识

简单的环境知识调查反映出高职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模糊与欠缺。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学生仅仅约占总人数的15%,少得让人吃惊;对于“环境问题”有23%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竟然有62%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对“环境保护”这个问题,有56%的学生选择“知道一点”, 28%的学生选择“不知道”;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有28%的学生选择“知道”,7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你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吗?”这一问题,可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了解”,58%的学生选择“不了解”,42%的学生选择“了解一点”;关于“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校园宣传占有率为零、新闻媒体为75%、书本教材为25%(绝大部分是农业专业的学生,约占23%)。调查者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约为80%,城市学生约为20%,可是在统计调查数据时发现:选择“知道”“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水体富营养化”的学生中,城市学生分别占调查者的13%、14%、11%、11%,也就是说选择“知道”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城市学生;回答“你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吗?”这一问题时,回答“不了解”的全部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城市学生都选择 “了解一点”。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环境知识薄弱,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单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宣传所起作用甚微;农村学生环境知识比城市学生要贫乏得多。

2.环境认识水平

在考查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时发现,有30.3%的学生对“我国政府在环保方面推行政策的成效性”持否定态度,51.2%的同学“不知道”有没有成效,说明有一半的学生不关心此事;31.7%的高职生认为“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会考虑环保问题”,5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以上两项调查中漠不关心的这些学生恰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9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一般,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很高,结合前面调查的环境知识,从客观角度看,高职生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问到“购买电器时会不会选择价格更高更节能的电器时”,有7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这些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而城市学生都选择“会”;“有没有必要实行垃圾分类”的问题,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有必要”,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学生在某些环境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 “如果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会降低你的生活质量你愿意吗?” 有56.8%的人选择“不愿意”,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农村学生。

调查表明,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3.环保行为

在日常环保行为调查中,高职学生的环保行为与其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调查结果如下,问到“一日三餐中使用最多的就餐工具”时,有73%的人“使用一次性碗筷”,其中,有85%的城市学生,80%的男生;有68%的学生表示“不会节约用纸”,包括了65%的男生和85%的城市学生;对于“你平时使用环保购物袋吗?”71%的学生选择不使用,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男生和城市学生,29%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其中,绝大部分是女生;对“宿舍、教学楼的长流水,教室的长明灯、不停转动的电风扇”,30%的学生选择会关掉,70%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掉,这组数据包括了约88%的男生和85%的城市学生。

从上可知,与学生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相比,学生的总体环保行为滞后,这与姚红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农村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明显超前,相反,城市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又明显的滞后;女生的环保行为明显的高于男生。与支援对“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所得的结论不一致,支援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知识、环境观念与环保行为呈显著正相关。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4]邵凤娈等.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4]邵凤娈等.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endprint

对以上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院对学生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了解,学院各个系下设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专业课到公共课,只有农业系的相关专业开设了一门环境类课程,因此对上述调查内容选择“知道”“会”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可见,高职生环境意识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是否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校园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却没有与环境、环境保护有关的社团,校园看不到任何关于环境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更没有做过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二)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宣传不到位。作为环保职能部门,没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环境意识及相关法律进行宣传。

(三)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单一。校园媒体效能低,校园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对环境知识也不进行校园宣传,宿舍更没有电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资讯了解环境知识,了解的只是新闻报道,不会深入浅出的分析原因,所以学生对环境知识只有表层的认识。调查完对部分学生做过访谈,发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基本概念的了解比较肤浅、局限,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

(四)成长环境影响环境意识。经济情况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可因经济遭到破坏,也可因经济再受到保护。例如我国城市的环保活动就较农村为活跃。更何况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农村学生在生活压力大时,环境就无暇顾及。但随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追求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社会普遍的要求。因此城市学生掌握的环境知识较农村学生要更多、更丰富,环境认识水平也较高,这与邵凤娈等对济南市高校大学生所做的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环保行为较农村学生要差,由于城市相对农村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学生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等日常环保行为上普遍表现不理想,环境行为滞后。

(五)性别影响环境行为。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心理、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了其环保行为的不同。这种性别的影响往往使得男性对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不细心,他们更喜欢宏观上的把控。而女性正好相反。所以男生的环境行为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更好。

(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对环保行为差的学生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在自己家里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这些学生属于“见钱眼开”型的。他们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产生的费用又不需要他们缴,节约得多或少对他们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院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缺失。调查还发现如果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有偿使用,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使用。说明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距离环境保护相差甚远,还处在公与私、个人利益冲突的较量中,把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这部分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重点引导,把他们争取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性别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学院能否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环境类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其次,学院能否构建一个环保的大氛围,以利于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学院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建设做起,从教师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环保行为。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讲座,禁止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者要求学生有偿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姚红等.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

[2]支援. 贵州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6):48-53.

[3]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1.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篇4

新闻一班

X X xx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严重公害之一。此时,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力有限,仅仅依靠国家保护不足以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群策群力,搞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因而是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

调查发现,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他们 并未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加大 宣传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开始对环境问题的忽视,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而如今 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 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使人们陷入忧郁不安之中。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状况的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尽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整治力度,但是由于 一些 人为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还不容乐观。为此,我 利用这次暑假的机会对我 们 凉城岱海镇 的居民 展开 了一次 居民环保意识 和行为 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 并宣传环保。

本次调查 主要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的,通过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的结果。

一、环保意识调查结果:1 . 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达到 85.6 %,但是对于 某些 简单题目,只有 9.3 %。的答对。

大部分 的居民认为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大 的问题,这说明 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2 . 但是 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

%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 4.2 %的人选择 “ 坚决不用 ”。

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3.有 有 62.2 %的人表示如果有环保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愿意参加;有 有 27.8 %的人表示看时间而定不过会一直支持环保事业。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 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总体 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二、环保行为调查结果: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如 “ 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 ”63.4 %的人 “ 能注意节约用水 ”,18 %的人 “ 有时注意 ”。“ 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 ”61 %的人 “ 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 ”。看来,大多数人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但是 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如 “ 发现别 人浪费水 ”,只有 5 5 %的人会制止; “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 ”,只有 2.5 %的人去制止;这说明公众 还 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三、建议: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使我对部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透露出 石牛 镇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其环保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再加上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下面谈谈我的 一些 建议:1 . 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的新风气,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

2.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另外,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 时 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3.加大惩罚力度 ,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

用惩罚这种方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

5.

要在法律上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加制定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和战略的机制和程序;建立民间环保团体参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和程序。

以上是我个人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可以明确地反应出 时 下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 良好 的生活环境。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 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相信,通过 石牛 镇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大力配合,我们会拥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根据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内容,本次调查从公众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人行为参与、环评参与和诉讼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二)调查对象

自己家所在小区居民以及凉城几个人口密集的小区居民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针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拟定研究课题,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组织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如我们进行了街头拦访面谈调查、中心地点入户访问调查、深访环保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等。而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料,并且对其调查结果,由现象深入本质进行研究。从公众自身环境意识及受其影响的参与行为着手收集资料,筛选典型的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时期。将各成员筛选出的典型的材料加以重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各种方法 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观点。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公众环境意识

1.环境知识

问卷题目涵盖了资源、能源、大气、水体、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普通环境知识、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三大部分。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达到80.2 %,但是对于 “ 世界环境日是哪天? ” 这一简单题目,只有8.2 %的答对。另外,公众对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了解不多,比,如,“ 对因化工厂的废水和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河流而使水草生长茂盛的看法 ”,公众中回答是 “ 好现象 ”占 的占 12.5 %,选择是 “ 富营养化现象 ” 的占 39.6 %,答是 “ 不好现象 ”占 占 21.6 %,答 “ 不知道 ”的占 26.3 %。

2.环境态度

(1 1)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如对 “ 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污染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 这,一问题的看法,90 %的公众选择 “ 不同意 ” ;对农业烧荒问题的看法,62 %的人认为 “ 污染大气 ”,38 %的人认为 “ 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应当还田 ”。

p;

(2 2)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如塑料 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

%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4.2 %的人选择 “ 坚决不用 ”,因为 “ 塑料餐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

再比如,对 “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因为人类的利用而存在的 ” 这一论述,32.8 %的人 “ 不同意 ”,62 %的人认为 “ 它们是和人类平等的 ”,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另外,我们询问了接受产品价格因企业治理污染而上涨的意愿,78 %的人接受价格上涨,其中,认为 价格上涨率不宜超过 3 3 %和可在 3 3 %~5 5 %之间的人,分别占 61.5 %和 26.3 %,认为价格上涨率可在 5 5 %~ 10 %之间和超过 10 %的,分别占 6.7 %和 5.5 %。由此可见,公众的环境价值观还会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当自身经济条件允许时,以保护环境为重;当自身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就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环论保护现 状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如 “ 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 ”63.4 %的人 “ 能注意节约用水 ”,18 %的人 “ 有时注意 ”。“ 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 ”61 %的人 “ 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 ”。看来,大多数人能自有 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 18.6 %的人 “ 不太注意节约用水 ”,31 %的人 “ 在僻静无人处偷偷地把垃圾扔掉 ”,如何提高公众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看来是很重要的事。

2.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如 “ 发现别人浪 费水 ”,只有 5 5 %的人会制止; “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 ”,只有 2.5 %的人去制止; “ 看到某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 ”,只有 6 6 %的人愿意去举报。这说明公众受 “ 事不关

心,高高挂起 ”,“ 自扫门前雪 ” 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3.公众自身受到环境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人不。

多。

“ 当发生环境民事纠纷时 ”,84.5 %的公众选择了到环保局投诉,10 %的公众选择忍气吞声,5.5 %的公众选择 “ 提起环境诉讼 ”。而在 “ 环境诉讼 ” 中,其中 86 %是环境民事诉讼,另外 14 %是环境行政诉讼。4..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情况。绿色之友协会是南京市最大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该组织主要的工作是为环境保护而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偶尔协助江苏省环保厅搞些环境调查工作。绿色之友协会在 3 2003 年 年 8 8 月份组织了一次 “ 徒步秦淮河 —— 保护母亲河 ” 活动,我们调查小组参与了他们的部分工作。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徒步考察,了解秦淮河的污染情况,向当地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向政府提出治理秦淮河污染的一些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次活动搞得比较成功,社会影响很大,金陵晚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这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 要是活动经费不足导致有些宣传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

六..几点建议

(一)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

环保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推广环保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要增长公民的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一个重要的手段就

是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要帮助人们掌握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知识等。

环境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将环境教育列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大纲中,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现在视频媒体高度发 达,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也更加立体、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在电视的一些热点栏目播出的前后多播出一些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让人们目之所及都会看到人类的环境问题,从而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是监督他人的行为,使环保意识由教育强化成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环境利益造成侵害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当公众的环境权益遭受损害,特别是因为国家怠于行使职权造成公共 环境利益遭受损害或对于公共环境利益的保护不利时,倘若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提起诉讼,不仅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也不符合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公民权利要求。另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弥补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的漏洞。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政府的公共事务也日趋繁多,这使得政府的环境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漏之处。为了保证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借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力量来补充国家力量的不足在现代社会就显得很必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还有助于监督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环境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环境行 政公开制度

环境行政公开制度是指国家环境行政机关,法律规章授权行使行政环境职权的企事业组织和公务员依法主动或者依法申请将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其他事项予以公开的制度。环境行政公开制度是实现公民环境知情权的需要。环境知情权又称环境信息权,是国民对本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状况,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国家的环境管理状况以及自身的环境状况等有关信息获得的权利。这一权利既是国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民主程序。

环境行政公开制度要求政府公开各种环境信息。这里的环境信息包括公共信 息和个别信息,前者是指向全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日)报等,后者指只有在公众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才提供的个别信息,如某个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我国虽然在 2 2002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没有很好地落实。项目建设前不向公众公布,也不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不召开听证会。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较完善的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规则,通常的做法是:(1 1)通过新闻媒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或张贴广告发布拟建项目 的厂址、内容,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的情况;(2 2)政府主管部门可应公众的要求通过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并进行答辩和解释,同时

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3 3)在拟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中设专门章节,用广大公众看得懂的文字论述公众的意见,并将环评报告书在当地图书馆等场所公布一段时间(如 3 3 个月),供公众随时进行查阅。国外公众参与在环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项目投资者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同公众进行磋商已是环评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一些涉及移民的建设项目。

为了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充分利用当 地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在环评大纲阶段预先发布建设项目信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公众什么是环评、在环评公众参与中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帮助公众避免孤立地看待问题,既要让他们了解不利的一面,也要让他们了解有利的一面,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对当地发展经济的意义。为了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尽快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对公众参与的方式、对象、步骤、内容、时间阶段、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或建议,并落到实处。

(五)完善环保 社会团体制度

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环保社会团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学术交流、环境保护科技推广等环境保护活动,促使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环保社团 0 1500 余个,其中不少已较具规模,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文化村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保社会团体,在经过了一个从小到

大、从松散的组织形式到定型化的组织形式甚至政党组织形式,从简单的活动方式到现代化的活动方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后,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各种绿色团体或绿党为代表的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引发了一场 “ 绿色革命 ”。

而与此相比,我国的环保,大都有政府支持、赞助和发动,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一般规模较小,声势不大。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制定有关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的制度;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与发展管理的机制和程序。

要在法律上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加制定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和战略的机制和程序;建立民间环保团体参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应该鼓励民间环保团体以该组织的名义或代表该组织成员,就环境与 发展事务,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向司法机关依法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环境民事诉讼。另外在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环境。

标志等环境管理活动中,应该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的环节和程序。

七. 结束语

公民对环境保护意识形态调查 篇5

导语(概况分析):近年来,景芝镇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明显。临近春节,马路两边的小商贩遗留大量垃圾并没有及时清扫,到处可见垃圾成堆现象,非常影响整个镇的形象。那么,如今景芝镇居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寒假社会调查报告,我针对景芝镇的环境情况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自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1、提高公民环保的自觉性;

2、让政府工作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 3,提高景芝镇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

二、调查时间:

2016年2月15日—2016年2月18日。

三、调查地点:

山东省潍坊市景芝镇

四、调查对象:

景芝镇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广大人民群众

五、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六、调查经过: 1、2016年2月15日上午走访景芝镇街道并取景拍照; 2、2016年2月15日下午设计调查问卷,打印300份以备发放; 3、2016年2月15日—2月17日在景芝镇阳春路,阜康街,以及阳光花园,御景园等小区进行发放调查问卷,一部分人表示很忙拒绝了做调查问卷,但还是有很多人看在我们是大学生的份上很热情的帮助了我们。4、2016年2月17日下午整理问卷调查结果; 5、2016年2月18日上午访问景芝镇环保局; 6、2016年2月18日下午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七、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有49%的人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气愤,而且69.9 %人对自己乱扔垃圾感到惭愧,如此看来,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居民的重视。

有89.1%的人认为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必须加强;另有10.9%的人认为目前状况无需加强。由此可见,景芝镇人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有84.6%的人表示景芝镇的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有15.4%的人表示还可以,但仍需不断改进。

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78.5%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另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64.5%的居民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

有68.2%的居民买东西经常使用塑料袋,而且有37.5%的居民是用了之后就乱扔,但还是有86.4%的居民知道,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己带着布袋去购物。

有67.3%的人认为与过去相比,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有32.7%的人坚持认为并没有很好的提高。由此可见,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个别人或企业为了一己之利蓄意破坏环境的问题。

有81.3%的居民认为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严峻问题,可见环境问题已经被广大人民所关注,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有64.6%的人表示如果有环保组织招募志愿者愿意参加;有35.4%的人表示看时间而定不过会一直支持环保事业。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颗责任心。

在如何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上有61%的人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有82.4%的人表示要加强相应的教育,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环保教育;另外有64.4%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对一些因环境问题所导致的自然灾害有54.7%的人认为应该及时整治处理,例如加快植树造林等方法;74.8%的人认为要增强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对于以后景芝镇环境的发展有54.7%的人表示很有信心,相信将来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有22.6%的人表示中立;另有22.7%的人表示对于将来环境的发展没有信心,因为景芝镇周边企业的发展会不断地对环境造成危害。经调查,人民群众对景芝镇环保情况了解程度一般,73.2%的居民认为自己对景芝镇环保情况了解属于一般,20.1%认为不太了解,只有6.7%的居民认为非常熟悉,当问及景芝镇环保情况处于哪个程度时,46.4%的居民回答一般,50.1%的居民认为很差,只有3.5%的居民认为较好。

当前景芝镇环保情况基本保持原样,但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当问及景芝镇环保是否到位时,74%的居民认为景芝镇环保情况不到位,18%的居民回答不清楚,只有8%的居民认为景芝镇环保情况保持原样,没有变化。当问及当前景芝镇环保情况对个人的影响时,49.1%的居民认为影响不大,10.1%认为无影响,5.6%说不清楚,35.2%认为影响很大。

在调查“当您在没有垃圾桶的公交车上时,你会将垃圾怎样处理?”这一问题中,选择随手扔在车内的占总人数的5.6%;选择随手扔向窗外的占总人数的2.7%;选择等下车后再扔的占78.6%;选择放在自己准备的垃圾袋中的占总人数的13.1 %。

在调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提倡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比如放弃纸巾改用手帕,在公共场所用餐不用一次性筷子等。对此您持什么态度?”这一问题中,选择支持并做到的占总人数的57.3%;选择支持但不一定能做到的占总人数的42.7%。

八、看法和意见:

从调查结果可见景芝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虽有进步,但仍需改进,虽然总体来看我镇人民环境意识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政府的提倡和居民的自觉性,那么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干净而又美丽的乡镇。通过此次调查使我们对景芝镇部分居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就调查结果来看,居民有着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但是其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境生态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就当前的情况,在此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我们认为,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景芝镇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居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第三,作好城市环境工作必须要遵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实际行动出发,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处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不是单独存在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例如环境污染,就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全局,也不能只看到片面,因为那样是解决不了矛盾的,对待矛盾唯有采取辩证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环境污染的演进变化、分清污染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从实际问题出发,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结果,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纠正其不完全性和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我们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推移到理性认识,造成某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用来指导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比如说我们面对环境污染,必须把曾经的治理污染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理论的缺点和优点,然后完善治理的方法,只有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方法,才能得到治理污染的良性结果。

九、实践总结:

以上便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这次调查可以反映出景芝镇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当然,在实践结束后,对于环境和马列思想我也颇有感触。马列思想的伟大不止于哲学上的成就,也在于他们哲学所创造的世界,一个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才是可探索的世界,他们的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是对于科学还是社会。

环境意识调查问卷[范文模版] 篇6

亲爱的同学:

您好!

这份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您对环境相关问题所持的看法,为公民环境意识决策提供参考请在理解题意后,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 在适当的选项上打“” 恳请逐题填答,不要有所遗漏 本问卷各项答案无所谓好坏对错,且问卷所得的结果只做团体性的分析,不做任何个别呈现,所以请您依据自己的看法放心地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协助

年龄:性别:专业:籍贯:所在学校年级生源地

1.对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所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您:

A很支持B支持 C有点支持 D 有点不支持 E不支持 F反对

2.您认为本地空气质量:

A污染很严重B 污染严重 C有点严重 D 轻微污染E 无污染F 非常好

3.您认为增加保护“母亲河”方面的资金投入:

A非常必要B必要C有点必要D不太必要E不必要F反对

4.您认为环境保护:

A离自己很遥远B与自己没多大关系C与自己有一点关系D与自己关系密切

5.了解周围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对健康的影响,您认为:

A非常必要B很必要C必要D不太必要E不必要F与我无关

6.您认为您周围人的环保意识:

A非常好B比较好C可以D不太好E不好F非常差

7.您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小E很小F几乎没有作用

8.您认为您的环保意识:

A非常好B比较好C可以D不太好E不好F非常差

9.您认为自己环保方面的知识:

A非常丰富B比较丰富C可以D不丰富E较贫乏F非常贫乏

10.您是否重复使用纸张:

A经常B偶尔C从不

11.您是否注意避免那些可能的致癌物,如石棉,汞,苯等:

A非常注意B很注意 C注意 D 不太注意 E不注意 F从不

12.您出去野营时,是否会将生活垃圾带回:

A肯定会B经常会C偶尔会D从未带回

13.对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您是:

A一定参加B尽可能参加C尽可能不参加 D绝不参加

14.您是否重复使用塑料袋或纸袋:

A一直是B经常是C偶尔会D从不使用

15.遇到环境问题您会首先反映给:

A环保部门B污染企业领导C告诉污染区的人D自己离开污染的地方

16.对于力所能及的环保事业捐款,您会:

A积极主动捐 B勉强捐 C不捐 D反对捐

17.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节水节能:

A非常注意B很注意 C注意 D 不太注意 E不注意 F与我无关

18.您到名胜古迹观光时,是否会在上面涂写,以作记念

A绝对不会B不会 C想留,没机会 D 没想留

19.如果为保护环境,你需要购买的物品价格升高,你情愿出更多的钱吗: A非常愿意B很愿意 C愿意 D 不太愿意 E不愿意 F反对

20.对你手中刚吃过的冷饮的包装,你会:

A一定扔进垃圾筒B尽可能扔进垃圾筒C方便的话就扔进垃圾筒 D扔哪儿都行

21.你在购物时偏好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吗?

A只购买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B价格合适会优先考虑

C不知道什么是绿色环保标志D有无绿色环保标志不是重要因素

22.对于校园内的草坪,你是:

A经常走 B偶尔走C不走

23.参于交纳环境保护费你所持的态度是:

A非常支持B很支持 C支持 D 不太支持 E不支持 F反对

24.对于各种新闻媒体的环保宣传你的态度是:

A非常支持B很支持 C支持 D 不太支持 E不支持 F反对

25.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你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获得的:

A学校教育B周围C他人的影响D互联网

26.你知道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A知道 B知道一点C不知道 D不想知道

27.国家教委把环境教育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你认为:

A非常必要 B有必要 C没必要 D反对

28.你是否注意收看新闻媒介的环保宣传内容是:

A经常收看B偶尔 C从不

29.你最乐意接受的环境教育方式是:

A新闻媒介B课堂讲座C活动参与式D阅读环境保护书籍

30.你认为社会上最需要进行环保教育的群体是:

A普通百姓B学生C企业领导D干部

31.你认为环境教育最宜在那个阶段开始:

A幼儿园B中小学C大专院校D参加工作后

32.你认为当前最严重的污染的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废气污染C生活污染D城市噪音E物种灭绝

33.下列哪些现象与环境污染关系最密切:

A人口增加B经济发展,消费增加C企业利润D人口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34.你对目前环保宣传的看法是:

A非常满意B满意C有点满意D不太满意E不满意F很失望

35.如果你周围的人不爱护环境,你会:

A以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们B不管别人严格要求自己

C不会限制自己的行为,随波逐流.D与自己无关,是政府的事.

36.对未来环境问题的改善你是:

A充满信心B 有一点信心C 有点悲观D感到绝望

37.你对日常垃圾的收集状况:

A非常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E不满意F非常不满意

38.在环境教育的方式上,你认为最有效的是:

A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B阅读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 C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环境方面的知识;D系统讲授

39.如果有关部门对家庭产生日常垃圾进行适当收费,你认为合理吗? A积极支持合理收费B可以 C.不赞成也不反对 D完全不合理

40.你知道《京都议定书》是针对什么而签定的协议?

A 水土流失B 森林破坏 C 全球气候变暖D 保护野生动物

41.一天,街上有两男子在争吵,原因是甲花钱买了一条娃娃鱼,准备给不慎骨折的儿子治病。乙见状,劝甲:“娃娃鱼是国家保护动物,公民有义务响应

国家的号召,将娃娃鱼放归大自然。”你的看法是:

A 支持甲,因为甲的动机是善良的B 支持乙,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42.你和家人去游玩,但所到之处竟没有一个存放垃圾的地点,而这时你们手里尽是果皮、瓜子皮及喝完的饮料瓶,你和你的家人一般会:

A 找一个没人看见的地方,丢掉B继续寻找垃圾存放处43.你们日常生活中用一次性餐具吗?

A常用B偶尔C不用

44.你的环保知识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的?

A课堂B电视、广播、报纸等C网络

D讲座E图书F板报、宣传栏等G其它______________

45.你看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籍吗?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地理、人文等各种因素,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最近几年,省委和省政府对皖北地区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悉心指导与支持,很快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社会经济趋势日益良好。但与此同时,皖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和全省尤其是皖江地区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此次调查选取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蚌埠市和阜阳市,目的是通过调查两地公众的环境知识掌握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进而了解当地民众目前在环境保护的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建立健全公众环保机制,不断激发民众参与环保的潜力,从而为皖北地区环境保护事业的合理有序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2.1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包含30个题目,涉及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最后根据问卷的问答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分析民众环保知识掌握水平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2.2调查对象

本调查在安徽省蚌埠市4个主城区、阜阳市3个主城区展开,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共选取了300个家庭,在入户访问阶段,在每个家庭随机地选择1名年龄在10岁以上 ( 因考虑到10岁以下的儿童接受的环境教育较少, 环境常识掌握不全面,在反映公众环保的普遍情况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没有将此列为调查对象) 的家庭成员作为样本; 另外,还在街头对100人进行了随机的拦访。入户采访的300人和街头采访的100人共同构成了本次调查的400个样本。

2.3调查方法与步骤

第一阶段: 根据目前掌握的调查资料,确定本次调查研究的主题,成立调查小组,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分工与合作, 初步拟定调查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将问卷以入户调查和街头拦访的方式,发放给被调查的民众,从而收集民众环境知识掌握水平和参与环保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 将各成员收集的调查材料加以筛选和重组, 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开展由表面到本质的研究,进而归纳观点,撰写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被调查者背景信息分析

考虑到调查结果会与被调查民众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我们依据调查问卷的问答情况,从年龄和文化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被调查民众的背景信息 ( 见表1和表2) 。

根据表1和表2,从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 ( 15 ~35岁) 占受访民众总数的65% ,中老年人 ( > 36岁) 占了35% , 约1 /3; 从文化程度来看,被调查者的学历层次中等,高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5. 5% ,大专或本科及以上的民众占20. 75% ,初中及以下的为33. 75% 。

3.2公众环保基本知识掌握度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基本知识问题,包括空气、水体、噪声、白色污染和垃圾分类等内容。根据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为差、良、优3个等级,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半以上 ( 51% ) 的公众正确率达到了70% ~ 100% ,反映了蚌埠市和阜阳市公众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有较好的了解。

表4和表5分别反映了公众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与环境保护基础知识问答正确率的关系。由表4不难看出,5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共有6人,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注意的是,正确率在40% 以上民众中,26 ~ 35岁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例最高; 由表5可以得出,学历越高,环境保护基本常识的回答正确率越高,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回答对了问卷中的所有问题。

3.3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本组共包含20个问题,涵盖了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行为,如塑料袋、餐具、洗涤用品的使用、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等问题,利用加权统计的方法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 见表6) 。

表6中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者中,至少有46. 5% 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是环保主义者,不过仅有8. 25% 的民众是主动环保者,此外还有44. 25% 的民众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被动环保者的特点,1% 的民众甚至是对环境保护不屑一顾。

表7和表8分别体现了公众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与环境保护态度的关系。通过表7,很明显看出,年龄与民众环境保护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46 ~ 55岁年龄段的民众相对最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而老年人 ( > 55岁) 则在环境保护中处于被动。通过表8,不难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态度与行为越主动。

4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4.1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机制

环保意识具有引领与调控人们环保行为的重要作用。要丰富环保意识宣传和教育的形式,比如依托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将环境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列入学校的教学安排中,作为必修内容加以培养和教育,不断激发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育手段和途径上,多渠道、各形式、宽领域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新闻媒介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并把环保意识逐渐培养成一种日常习惯。

4.2塑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励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弱,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要先从改变日常行为习惯开始,引导市民逐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另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适当奖励对环境保护做有优秀事迹和积极贡献的民众,从而有效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身边更多人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4. 3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约束破坏环境行为的制约机制

当下,要有效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环保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环保执法的力度和强度,才能进一步确保在环境保护领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 此外, 还应建立健全约束破坏环境行为的制约机制,正确引导与规范民众的环保思想和环保行为,不断壮大环保监管的队伍, 对监督或举报违反环保行为的市民实行奖励,使污染和破坏环境者受到制约和惩罚。

4.4完善民间环保社会团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整体力量,大力号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而不是一味地把环境保护视为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毕竟如果环保工作缺少政府有关部门和民众参与的良好结合是很难取得显著效果的。鉴于一些发达国家已在长期的环保工作中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我国可以吸收借鉴它们发展民间环保社团的经验,不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开展环保教育、交流、推广等一系列活动,为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宽广的平台,使民间社团在推动民众参与环保事业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5结论

让环境保护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8

环境伦理道德,是我们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这个概念涵盖了三方面内容,首先,尊重与善待自然,其次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第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为了使学生对这个概念既能理解好,又能将这个观念贯彻到生活中去,我就举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事情,比如说鸟儿从天空飞过,我们欣赏它的美,决不去破坏这种美,这就是人对动物的环境伦理,即尊重与善待自然。讲到这点,再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我们讲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学生自然就对这个概念有了最直观的感觉。说到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我让学生说他们如何关心同学,如何处理与老师的关系,从最直接的人际关系扩大到关心全人类的大局。我告诉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具备较高的环境伦理道德的人必然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尊重。

讲到世界八大环境公害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如果环境出了问题会有多可怕,我放了一个水俣病患者的短片,我在学生的脸上看到了痛苦的表情。我告诉学生八次环境公害,其中四次发生在日本,日本是用惨痛的教训换来了现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趁这个机会向学生灌输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

首先要确定环境立国发展战略,谋万世之基。日本是“小国”大战略,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的云南省相当。但是,近代以来,日本能够从本国实际出发谋划自己的发展战略。江户时代,日本提出教育为本;明治维新,强调贸易立国;二战以后,重视科技立国;进入21世纪,又提出环境立国。每个阶段都抓住了重点,顺应了潮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讲到这里,我再次联系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我们尽管提出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但普遍执行得不够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污水排放量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农村有8000多万人口饮水困难,工业固体废物量达到10年前的2倍,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接近国土总面积的1/5,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持续发展的瓶颈。

其次要培养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在不同年级开展清理滩涂、回收废品、上街宣传等环保体验活动,使学生们从小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真正做到了环保从娃娃抓起。水俣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4R理念,我们非常熟悉的有三个,recycle、reuse、re-duce,他们又增加了refuse,即拒绝垃圾,市民将垃圾分类为24种,便于循环再利用。我给学生讲到垃圾分类,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学生相当踊跃地告诉我他们在收集废品获得收入过程中的快乐心情。

我一直觉得讲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是一次特别愉快的经历。我列举了我们周边地区在生产粉丝,加工黄金,生产果汁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特别是对水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等一系列例子之后,然后讲到如果实现了循环经济之后会出现的惊人的变化。我原来只是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经济如果真正实现的话会带来多大的的效益,重要的是真正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学生居然把这部分内容跟他们学习的《创业》结合起来,向我勾画出一幅幅他们成为成功企业家的蓝图,并且说要坚决做到无污染,零排放。我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伟大的环境保护先驱者。1962年她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该书从环境污染角度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轰动了美国和世界。我向学生介绍这个人和这本书的时候,对学生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学生会因为这本书而记住这个人,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地理方面偶像的话,我希望这个人是——蕾切尔·卡逊。

我鼓励学生在上网或看电视的时候,多找一些有关环保的小知识小窍门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居然告诉我这样费电,不环保,他们要从书上找。我感觉到了教育的力量。

上一篇:大学生十一月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下一篇:以爱心为主题的演讲稿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