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

2024-08-27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通用8篇)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 篇1

关于2021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近年来,XX县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XX建设,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根据XX县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8%;园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林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99%;草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它土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2%。XX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53种,矿床(矿点)400多处,探明储量并列入省储量表的主要矿种有煤炭、铁矿、锰矿、金矿、磷矿、硅灰石、高岭土、玻璃用石英岩、膨润土、珍珠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石料(凝灰岩)、建筑用白云岩、砖瓦用粘土、玄武岩、萤石、花岗岩17种,产地350处。

二、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写入近年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予以推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17—2019年,共出台12个有关生态环境方面文件,对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全社会发动、全领域治理。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开展攻坚战;突出水污染治理,实施牤牛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打造天然环保屏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亲自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反馈的环保方面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是严格遵守土地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切实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土地批、供、用和矿业权审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出现违规征地、违规供地和违规批准设立矿业权等行为。二是严格遵守森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法》,重点整顿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对全县矿山企业、农业及畜牧业项目和毁林开荒等占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翔实档案,随时对占地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发现违法占地行为及时查处。三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积极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执行双随机抽查工作,对50家企业进行双随机抽查,责令存在问题企业限期整改。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小型屠宰场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膨润土企业治理、危化品企业检查等工作,严格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三)主动作为,全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严格用地准入和矿业权设置。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状》,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严格落实。二是认真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有效控制水资源用水总量,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XX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和“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定各级河(段)长489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75个,严格落实河长责任。三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运输监管。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业综合服务窗口,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经营活动。加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和防治力度,有力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侵害。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建立森林防火机制,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四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试点建设工作以及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

(四)强化落实,顺利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一是扎实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xx公顷,基本农田面积xx公顷。2016年以来,共治理生产矿山9座,面积xx公顷,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目前正在实施XX公园第2地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7年以来,治理证外废弃毛堆、采坑500余亩。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近年来,全社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意识大为增强,用水总量得到控制。2017年全县水资源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4%以上,2018年,全县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4%以上。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2017年以来,全县森林、林木采伐量控制在年采伐限额之内。2017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8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9年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四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10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提标改造1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00台;环境空气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达320天,县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均有下降,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2018年,淘汰建成区10吨以下锅炉62台;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467.6吨、23.14吨、432.69吨、539.91吨。2019年,确定8台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承压燃煤锅炉为淘汰重点任务;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8.1%、10%、12%、10%。

(五)主动担当,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一是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对9个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扎实开展多次涉地涉矿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县用地、采矿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矿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2017、2018、2019年分别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36件、39件、32件。二是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2018、2019年,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分别查处各类行政案件37起、30起、19起,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规违法行为。2017年,全县共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68个;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12家企业下达责令整改决定。2018年,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3件;严格日常环境监管,下达责改通知45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1家,责令停建并拆除水源地违建1家。2019年,对全县“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先停后治”原则,对工业园区11家陶瓷企业进行重点整治。

(六)严格程序,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项目监管。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大项目,工程开工前,均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对于占用耕地的,严格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耕地闲置费的通知》要求,收取耕地开垦费。对于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要求,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同时,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规定标准,对到期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用地单位严格征收土地复垦费。此外,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对矿山企业征收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

三、今后工作目标

尽管我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健全、林地管理难度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资源管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化解供需矛盾,扎实做好土地规划修编,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水资源考核和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管。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加大乡土树种造林力度,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二)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加油站、黄标车、老旧车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三)强化生态保护。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要求,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着力补齐农村环保短板,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农田林网、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见空绿化,广栽林木,确保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 篇2

关键词:草原现状,生态问题,治理措施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气象局生态调查项目, 走访了一些单位, 初步了解了巴彦淖尔市生态现状, 现介绍如下, 目的是唤醒人们提高环保意识, 爱护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 草原现状

巴彦淖尔市牧草地面积为52890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81.3%, 主要分布于牧区和山旱区, 河套灌区天然草场面积只有1550km2, 占天然草场的2.8%, 草场可利用面积为47587km2, 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86.41%。随着人口的增加, 人们在经济利益驱使下, 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畜牧业上超载过牧。加上前些年执法力度不够, 一些人滥挖药材, 乱搂发菜, 导致草场破坏严重;滥捕野生动物, 鼠类的天敌锐减, 各类鼠害十分猖獗, 加重了土壤风蚀沙化、草场退化程度。据草原部门监测, 该市牧区草原退化严重, 虽然坚持草原建设, 但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六十年代, 天然草场平均亩产鲜草57.2kg, 每百亩载畜能力为4.5个羊单位, 全市牧区载畜能力为292万个羊单位。到1998年, 全市牧区天然草场平均亩产鲜草28.5kg, 每百亩载畜能力降到2.4个羊单位。全市退化草场已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40%, 退化草场牧草高度下降20%, 盖度下降了30%, 产草量下降了50%, 载畜能力下降了50%。

乌中旗草场退化最为严重, 全旗沙化、退化草场面积高达12946.7km2, 占草原总面积的65%,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草场植被盖度下降, 许多优良牧草减少, 甚至消失, 有毒、有害植物入侵, 给草原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 全旗草原仅以每年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6万亩, 防治草原鼠害2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 这对遏止草原退化无疑是杯水车薪, 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

乌后旗风蚀沙化退化面积10339.87km2, 土地沙化率达58%, 土地的沙化, 导致干旱加剧, 沙尘暴增加, 不仅影响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而且影响到其它地区的环境状况及经济发展, 因此, 改善生态环境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2 生态问题

2.1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巴彦淖尔市境内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在局部范围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但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山区和山旱区, 不但治理力度不够, 而且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治理速度落后于恶化速度, 山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侵蚀沟、冲刷壕纵横交错, 泥石流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目前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3300.7km2。

2.2 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风沙危害逐年加剧

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 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 沙漠化面积和潜在沙化面积分别达到1513.4km2和3200.2km2。154km的乌兰布和东缘防风林带, 由于三十多年的风沙侵袭, 加之树体老化、干旱缺水和病虫鼠害的滋生蔓延, 使林带逐年变窄, 缺口不断增多, 风沙再度肆虐, 流沙每年以5m~7m的速度向东侵入, 年侵吞农田65.34hm2。流沙的东侵, 严重危胁着11 0国道和包兰铁路以及三盛公水利枢纽, 流入黄河的泥沙不断增加。

2.3 天然林资源破坏严重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该市的乌拉特高平原区和山旱区, 乌兰布和沙漠的北缘也有零星的分布、这些地区都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由于财力投入严重不足, 封育和保护措施不能按期落实到位, 加之超载过牧和过度樵采, 还伴随着矿产开发逐年加剧,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使天然林资源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七十年代, 巴彦淖尔市共有天然梭梭林2326.78km2, 现在仅存626.70km2, 平均每年以66.67km2的速度在减少, 乌拉山林区是该市主要的天然次生林区, 由于林牧矛盾日益突出、过度放牧, 使天然林丧失更新条件, 林木日渐老化、减少, 该区退牧还林, 封禁治理不容忽视。

2.4 森林病虫害严重

由于树种结构单一, 林木整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造成110国道以南的河套灌区发生严重的“天牛”危害, 使巴彦淖尔市的生态建设成果受到严重的损失。

2.5 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恶化, 生物的多样性逐年减少

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破坏, 资源数量逐年减少, 有个别物种濒于灭绝, 加快保护区建设进程己成为当务之急。

2.6 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扩大

在该市由于林地面积少、土地利用不合理, 加之排灌体系配套不完善, 在河套平原和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盐渍化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目前巴彦淖尔市共有盐渍化土地4700.2km2。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使地区贫困加剧, 脱贫工作履步维艰, 招商引资受到制约, 产业化进程发展滞后, 高产低收日益明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绝收欠收逐年加重, 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7 乌梁素海水质评价

乌梁素海海面面积为297km2, 它的主要功能是接纳、调节河套灌区的农田灌溉退水, 还兼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也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由于工业废水和农田量施用化肥的影响, 乌梁素海水质日趋恶化, 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乌梁素海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乌梁素海的主要超标物有COD、BOD5、氨氮、挥发酚、总磷和总氮, 超标范围为33%~100%, 其中COD、氨氮、总磷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1.19倍、5.32倍和1.00倍, 是乌梁素海主要的污染物。

3 生态治理措施

(1) 该市地域辽阔, 区域差异较大, 所以,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 宜乔则乔, 宜灌则灌, 宜草则草,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2) 减轻人口压力, 提高人口素质, 在不适宜放牧的地区,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3) 在适宜放牧区实施轮牧制度, 使草场得以修养生息。

(4) 以草定畜, 逐步实现草畜平衡。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 篇3

二、地点: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湿地

三、背景与动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建立了起来,我们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北京市雾霾天气这些年已经变成了常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化。湿地被称为我们地球之肺,于是我们决定走出北京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大型湿地——白洋淀湿地实地考察,去看看那里的生态环境状况如何?也看看能否为现在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找到答案。

四、考察内容

白洋淀湿地动、植物现状及水质情况考察

考察区域:烧车淀和白洋淀

水域周边分布了很多村庄,岸边水中生活垃圾很多 ,湿地中心的水质比稍好一些,淀中生长了大面积的芦苇,还有成片的荷花,到了7~8月份,荷花盛开非常漂亮。考察中我们发现了水鳖、荇菜、菹草、芦苇、茨菰等湿地植物,田鳖、潜蝽等昆虫,金线蛙、沼水蛙、中华大蟾蜍等两栖动物,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等爬行动物,黄颡鱼、麦穗鱼、虾虎鱼等鱼类,须浮鸥、凤头??、夜鹭、苍鹭、杜鹃、红骨顶鸡等鸟类。

五、生态环境分析

1.芦苇是湿地周边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秋天都会把淀中的芦苇全部收割,而芦苇丛是鸟类和很多两栖动物的家园,这种对芦苇的大面积砍伐行为破坏了湿地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正常繁衍和过冬,使得湿地的很多鸟类种群数量不断降低甚至消失,考察过程中发现的凤头??、红骨顶鸡数量已经非常少了!

2.周边居民房屋距离湿地太近,大量的生活垃圾不断污染着湿地的水域。

3.周边的村民和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湿地捕捉野生鸟类、两栖动物和鱼类,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链被不断破坏。

4.周边工厂、企业,它们的废水很多被排放到湿地中,水质变差,水中的动、植物生存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5.湿地周边旅游和商业项目过度开发,甚至有企业大面积抽干湖水造地盖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太多的游人带来了更多的垃圾和对环境的破坏。

六、结论

1.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经过查阅对比湿地以前的资料,现在的水质和湿地动植物种群数量等方面在不断下降。如果我们不去保护她,不久的将来很多湿地动植物可能会慢慢消失。

2.湿地、森林为我们过滤空气和水,我们应该爱护她们就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中来,减少污染,我们的天空才会蓝,我们的水才会清澈,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转作风、履职责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是来自汉中水文局的参赛选手曹苗苗,我目前从事的是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工作。我演讲的题目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转作风、履职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其中的一体就是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市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约在900-1200㎜,但年内分配极为不均,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险,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今年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提出的活动主题。由此可见,水资源状况不单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的主题,也是我国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水文工作的任务是为国家搜集水文资料,为各级政府防汛抢险正确决策提供水雨情信息的科学依据。水文站大多设在沿江河畔、职工常年坚守山涧河道,监测江河水量水质变化,及时发布水文预报和预警预报。可以说是防汛的哨兵,人民群众安全的保护神。2012年7月2到9日,汉江流域喜神坝河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面对倾盆暴雨和咆哮的洪水,三华石水文站两名水文职工,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冒着生命危险抢测快报,把一份份水情信息准确及时报出,2012年,汉中水文局向社会发布雨情水情、洪水预警预报、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公报信息58万余份,为政府防汛正确决策和防汛保安赢得了先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失。

作为一名水资源水环境监测者,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我认为开展 “走转改”的活动很有必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从自己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要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共同创造汉中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具体到我个人的岗位和职责,就是要不断的转变工作作风,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增加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履行水文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科学严谨的做好每一个数据的监测分析,准确及时的报出每一份信息,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工作任务,只有我们转作风,我们的工作质量、工作效能才能提高,只有我们履职责,我们确立的目标、担负的任务才能完成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才能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最终实现最美中国梦。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共同努力,十八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定会不断的提升。

生态环境读书报告 篇5

一、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

二、著者:盛连喜,冯江,王娓

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页数:[7]

五、內容大意:这本书包括十章内容,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面临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生态和资源的匮乏,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观点来说,发展环境生态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高等学校的环境生态教育,是提高新世纪建设者的环境生态意识,向社会输送环境生态保护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生存环境的时代紧迫感和具备应有的新世纪人才环境知识的需求素质。

《环境生态学》主要以人文社会和环境生态学方面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酸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及区域气候的影响”、“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水热输送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讲授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详实地讲授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热点。介绍国际上重大环境生态研究计划的实施,最新的研究模式和结果。启发学生对国际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责任感,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环境生态学”定位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使人们对诸多生态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环境生态学属于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之一,是跨学科且综合性十分明显的新兴学科,其诞生背景和学科定义,决定了除其所涉及的经典生态学的许多基本理论。

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

(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三)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2.污染物在自然环境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5.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预防(环境工程类)。6.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7.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8.环境规划。9.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的这项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系统在人类干扰(侧重于环境污染)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争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所以这些,决定了环境科学的两个明显特征,即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也决定了环境科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于一体的交叉科学,而且在很多领域,与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交叉。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和体系尚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3)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4)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5)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我们食用的牛肉中有朊病毒,蔬菜和水果中有农药残留,玉米和大豆中含有转基因,英国农民去年因口蹄疫爆发成批地停止工作,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对食品安全充满忧虑。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虽然农业科技日益发达,但是仍然有8亿人食不果腹。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比现在增加30亿,如何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是农民和研究人员都需要关心的问题。但是,提供农业用水的蓄水层正在枯竭或被海水倒灌,中国的沙尘暴甚至使北美州的天空变红。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食品从何而来。满足90亿人的粮食需求,需要我们在不破坏雨林和草场的前提条件下改进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农学家kenneth cassman认为,农业需要在50年内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领域,如果不能拥有使环境得到改善的农业生产体系,我们将处于困境。该结论与英国政府的一个调查小组的结论相似。

农业需要作出更大贡献,但是未来的农业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转基因作物、改进了的化学品、电子化的机械等技术产品上,还有一些人则坚定地支持有机农业,认为应拒绝化学品,采用自然技术如堆肥。这两种人互相

争论,使人们觉得应该从两者之中作出选择。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仅仅考虑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我们需要的足够的粮食,那么可以发现第三种选择,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我们生产什么,都不能毁坏用于持续生产的土壤和水资源。因此,有机农业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是,有智慧的农民还应该根据每块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问题不在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在于我们如何对田间的情况作出反应。有机农业拒绝使用化学品,因此不会对土壤和水产生有毒副作用。有机农业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建立,因此受到消费者欢迎,欧洲有机食品的消费量多年来每年至少以50%的速度增长。

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听起来质朴动人,但是也很天真。有机农业需要环境成本,这种成本甚至大于传统农业所需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机-化学之争的焦点问题是错误的。焦点不应是我们向农场投入了什么,而应是我们要从农场获得什么(包括粮食和污染物)、农场的生产条件如何。

例如化肥中含有作物需要的氮、磷、钾,有机农业认为化肥营养不全面,应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肥料。事实上,化肥对环境的主要危害来自化肥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化肥中过量的氮污染地下水,但是有机肥料中的过量的氮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危害。有机农业会使土壤充满生机,使土壤的有机质增加,有利于改善植物根系的状况,保持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有机物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效应。有机农业的产量可以达到传统农业的产量水平。但是上述说法只对了一半。农民不可能在不使用化肥的前提下长期保持土壤肥力并生产粮食。农民需要种植牧草或豆科作物提高土壤肥力。所以,从长远看,大宗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肯定会下降。这就是有机农业的最大代价。加拿大monitoba大学的 vaciav smil认为,如果全世界的农民每年不再使用现有用量的8000万吨化肥,全球粮食产量将至少下降一半。所以说农民需要化肥,否则将有大量的人挨饿,从而产生环境灾难,因为饥饿的人不会考虑未来的环境问题。

但是,农民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例如,富裕农民可以精确地监测地里的肥力状况,按需施肥。农民还可以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制定种植计划。如果天气将使农民难以有好收成,那么农民可以不使用化肥。贫困地区的农民也许更适合采用有机方法保持土壤肥力,或通过间套种的方法提高产量。

应该承认,有机农业尤其对贫困农民有好处,但是禁止使用某些技术的同时允许使用其它技术的严格的有机农业并不总是有益于环境。例如少量使用阿特拉津除草剂就会使青蛙蝌蚪不能正常发育。但是如果农民不使用除草剂,采用犁地的方法除草,将会产生更大的环境危害。不断的犁地使土壤疏松程度减低,自从1970年以来欧洲和北美的拖拉机重量增加了2倍,因此使深层土壤板结、产

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美国免耕农业已占美国可耕地面积的35%。农民还可以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虽然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但是当生态系统无法控制有害生物的爆发时,很多农民仍然不得不使用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及其副作用的最好办法就是为农民提供专家咨询,但是由于政府缺乏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农民常常只能从有些大的农药公司的代表那里获得咨询,而农药代表肯定会鼓励农民使用农药。

因此,关于未来农业的有机-化学之争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已经清楚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田间的条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清楚必须利用我们的智慧、经验和信息,因地因时地最少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最高产的粮食,我们缺少的是政治意愿。

人类与环境生态的关系 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生态学。该学科主要研究人的吃、穿、居和行等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结构功能体。这种复合关系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要根本改造和优化环境条件,必须实施大型生态建设工程。例如,2 2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学科分类讲,自然界还存在着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环境工程系统、生态工程系统等,由于分布在本书相关内容中,这里不作具体介绍。

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抑或是光、热、水、土、气等各种环境因子,它们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其意义都很重大。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必须保持环境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生态关系的良性化。此外,各种生物还有着重要的科研、经济、产业和社会意义。例如,只有发展动物饲养业,才能发展动物加工等多样化的产业;只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才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环境生态要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例如,具有自然生产力的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生态生产力可分为生物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说生态具有生产力,实际上是指生物与环境的有机组合才具有更强大的生产力。生物生产力的实质是生物的生命活力与环境诸要素优化配置的合力。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一定的生物要素、环境要素以及生物与环境诸要素之间的自然组合,是最优的生态组合与配置。例如,产量最

高、品质最优的茶叶必然生长在酸性土壤,并且有云雾缭绕、湿润凉爽的自然环境与之相配合,再加上科学管理,才能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环境生态”代表着一种关系,即生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是开放系统,它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同时生物必须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中。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曾描述过猫→田鼠→野蜂→三叶草的捕食关系,直接讨论了食物链的关系。但是真正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的是从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开始的。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一词,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生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所以,生态学一经提出,就不仅仅限于生物本身,而是将生物与环境联系在一起,这正是它与生物学其他分科的区别。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无机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其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之,生态学研究生物与所有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远意义

在关于全球问题的科学探索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在总结了人类以往处理环境与发展相互关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首先同流行一时的、认为保护环境必须放弃发展的“社会生态悲观论”划清了界限,也与对世界环境盲目乐观者的论调泾渭分明。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与发展、一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结合起来,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关系,相互影响。当今世界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归根结底都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因为它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三者结合、整体优化,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必然会导致非持续发展。另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一种提倡和追求“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模式,用它取代人类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发达国家迄今难以放弃而其诱惑力又使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效仿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的非持续发展模篇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信息: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m].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2-55.曹胜亮1 黄学里2.城镇化进程与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中 南 财经 政 法 大 学 学

报.2011 年第 4 期

文献报告:

生态环境即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一 水污染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水污染就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大量工业废水无限制排除和农业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将加重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难。垃圾渗出水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会增加水体中之浮游物或溶解物 大量水域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必须要有及时且有效的解决方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研究该系统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避免和减少水域生态灾害发生,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西江的开发建设在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 产生了影响保护区生态功能、占用或破坏水生生物关键生境、局部水域荒漠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西江开发建设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能妥善处理, 关系到西江黄金水道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保护水资源 要把节能降耗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放在首位把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将节能降耗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放在首位。要把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结合起来。

二 土地资源的保护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是各种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占总面积53.8%的西部地区其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产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并且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土地污染严重,则土地资源的保护成为亟不可待的任务。

(1)增加土地资源可以进行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将未直接利用的未利用地转变为直接利用的农用地或建设用地,也指提高已利用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本区虽然绝对数量多,但土层较薄,总体水平较差,需进行土地开发,农用地开发是将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用地或是对已利用农用地的开发,前者称之为开垦,后者即通常所指的中低产田改造。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的未利用地总面积为2.26亿公顷,约是当地土地总面积的33.5%;全国其余省市区的未利用地总面积则只约为0.49亿公顷,约占当地总面积12%。可见,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在水资源供给与管理不足的条件下,西部土地的开发要十分谨慎。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调整产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像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像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3)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从长远看,通过土地保护政策,可以维持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

三 大气环境的保护

我国大气污染早已“走到世界的前列”,1999年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七个。由于大气污染类型多变,移动性强以及可预测性低,造成大气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保护大气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2.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3.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4.控制燃煤污染。①采用原煤脱硫技术,②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5.加强工艺措施。①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②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发生。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例如电厂排出的大量煤灰可制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又可回收氮,制造氮肥等。6.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尤其是将热电厂、供热站设在郊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来说,是消除烟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7.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8.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转化和城市自身扩大发展的过程。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

题有对城市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城市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压力,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紧张

要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在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时,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考虑的重中之重,科学的规划城市建设。根据城市所能承载的能力,合理的布局,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做到区域共享,合理有效地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此外,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尽量保证人与环境、资源三者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因此政府应加强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同时提高和改善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染。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如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的专业化,有效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此外,环境保护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要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节约用水,将垃圾分类回收等,从小事做起,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城市的压力。

(3)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提倡集约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绿色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其次,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劝导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浪费性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环保型的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城市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然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如何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要长足的探索和努力。

五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水污染严重,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和农药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二)土壤污染严重,蔬菜中农药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产品缺乏安全保障。(三)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垃圾向城郊和农村转移,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二、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原因(一)污染型产业由城市向农村快速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位于城区的污染排放企业搬迁至农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隐患。有些地方根本不考虑国家的环保政策,违法违规建设。由此对村民造成的危害是长远的。(二)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大量使用化肥已经引发全方位立体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逆转,还导致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现象。(三)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一)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1、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治理。

2、在立法中应强调预防体系的健全,并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

3、在立法上应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确立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公民个人、ngo等环保组织以及社区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污染防治工作中来。

4、建立污染整治基金制度、污染整治市场体系和环境污染风险责任保险制度,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整治向市场化发展。(二)强化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政府应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健全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的长效保护机制,用制度来监督环境。环保系统应该实行环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2、建立宏观综合决策机制,健全中央———地方协商制度。

3、进行有效管理,促使环境外部性内在化。(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和秸秆还田,鼓励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四)增强科技对生态环境管理的贡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关键和适用技术。篇三:马克思主义观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论读书报告感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论文题目: 课程论文及读书报告 姓 名:

学 号: 任课老师: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读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而两者主客体关系的产生,是由社会实践劳动来确定的,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性原则是认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性原则,也是我们认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人是主体,那么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就应当自觉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肩负起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重任。人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保护人类社会发展赖以需要的物质资源,更是为了人与自然能够更好地和谐相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环境 持续发展 实践方法

当今世界主要有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近年来人们为了发展农业或为其他目的砍伐森林,造成世界范围的森林面积骤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的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1-10万公顷的森林被 毁。伴随着森林的砍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全球沙漠化面积己达40亿公顷,100多个国家受到影响。全球的草原约占陆地表面积的20%左右,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各大洲均有分布。由于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开垦,引起草场退化,发生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并进一步荒漠化,并严重损害了草原

动物的生存。世界上的濒临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有的物种还没有被人认识就灭绝了。物种的减少给生物圈和人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要知道,目前人类还不能做或做得很艰难的事情,可能在远古就被某个生物用效率更高的方式做到了。而我们将可能失去许多向生物学习或利用生物资源的机会。同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等问题已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谈及环境危机,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社会问题或者经济问题,甚至将其原因归结于科技的进步。这些说法都只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生态危机做出的理解,均未触及到其深层原因。究其本质,生态危机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哲 学对其都十分关注。

1.马克思主义解读生态问题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自然的运动并非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应该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并且尊重自然规律。马恩通过对19 世纪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人类单纯的追求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长此以往下去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代价所造成的结果。因此,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来进行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时,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要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首先,人在自然界中具有自然属性。马恩指出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受破坏。其次,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自 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要解决生态问题,需要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把握,而不能抛开社会单纯地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对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工业文明时代属于典型的“资本霸权逻辑”时代,多数企业和组织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基本都忽略了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选择滥用环境的手段,向外部转移成本,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久而久之,生产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在环境中集聚起来,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现代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索取太多,已远远超出环境的承载限度,并且是用一种有害的方式进行索取,造成大量物种消失,使人类日益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窘境;第二,社会产品生产需要的能源太多,每天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生产所烧掉的能量是我们这个星球用一万年时间才能创造积累出来的,且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和污染物过多;第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产品本身也产生超量的废物,有些甚至是地球需要经过万余年才能降解的废弃物,这严重危害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现实安全

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安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规定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和“天然自然”共同构成了我们常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大自然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场所。因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某些方面,更重要的前提是,人类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改造利用大自然,并使其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2.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生态问题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环境问题远不如今天严重,但两位伟人以辩证的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指出了正是资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相容性,带来了对人生存的威胁和伤害。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大中心的城市人日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 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根源的最深处挖掘导致上述丑陋现象产生的原因。他们指出,在“出售时要获得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具有了超级霸权话语,它对于利润的天然偏好,必然导致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中疯狂地掠夺性使用资源,带来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损害环境的责任并尽力改善环境;除有法定和约定的情形,任何主体不能被人强加环境费用和环境负担:任何主体的环境权利都有可靠保障,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给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发展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调适人际关系,调整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使社会转型期与社会和谐时期的社会控制显得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针对当前中国出现的环境公正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环境

保护是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类生态文明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将失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机会,势必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享受先进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成为一纸空谈,甚至连绵延数千年的人类文明都将断送。保护环境有助于夯实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根基。

3.如何依据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今生态问题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阐述,人与自然对立状态的消弭最终将取决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塑。当社会利益被一部分人凭借资本所“强制和垄断”,而另一部分人不得不为此丧失自己利益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可能是合理的,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满目疮痍的生态景象已经觉悟了一部分人的生态意识,一些国家和民族为了抑制资本逻辑的霸权话语,开始陆续引入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手段对现有的生产体制、流通模式、消费方式等进行调整。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对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21 世纪一开始,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指出和谐社会建设要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在这六点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关系。如果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建立和谐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追溯,表明两位伟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已经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内蕴的特点和规律,指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对立同解决人与人之间对立的内在关联性,这些都将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提供宝贵的精神启示与实践指导。4.结论

伴随着人类社会面临全球性问题,人们在全面批判反省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观历经多次演变,最终产生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篇四:园林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因子的概况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摘要: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通过自然选择把适宜环境的性状保留下来从而表现同环

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表现出稳定的遗传特性。关键词:生态因子环境适应抗性 正文: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即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植物的生存环境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性质和强度上不同,对生物的作用强弱也不尽相同。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在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称为生境。生态因子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的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每个生态因子都对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产生影响。各个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非等价性

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不同其作用也并非等价,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变化将引起其他因子的明显变化。同时主导因子的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虽然生态因子都不等价,但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无法被其他因子替代。同时,某些生态因子数量变化而产生的效果也能由其他因子的变化而得以补偿。4.阶段性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因子的强度随植物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变化。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直接或间接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生态因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生态因子按照是否具有生命力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按照其稳定性和作用特点可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通常,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如下五类: 1.气候因子

为变动的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因子。2.土壤因子

为稳定的因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生物、土壤保水透水性、土壤中无机离子等。3.地形因子

是间接因子,间接影响气候、土壤特性等 4.生物因子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5.人为因子

即人类在开发、利用、改造大自然的时候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二.适应性

(一)、生物适应性即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现象。

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通过自然选择把适宜环境的性状保留下来从而表现同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表现出稳定的遗传特性。植物的适应性包

括茎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叶片呈针形等。根据植物表现的适应性也可大致推断生物体所处的生态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但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

(二)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某些单性花的雌雄蕊分别长在不同的花朵上,则需要媒介进行传粉,这类花常常借助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前来授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杨柳等,其果实或种子上常常生长着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三)生态幅

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对于某种生态因子而言,单个植物个体都有其最适宜点。由于其最适宜点难以确定,玩玩可以确定植物的最适区,该区植物的生命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生长繁殖均不受限制。超出最适区一定范围但植物仍能生长,但繁殖受到限制,则称为适宜区。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其耐性范围。

(四)生物适应性的应用

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深受所在地方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环境在空间上发生变化,植物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种类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见到某种植物出现,就可以据此推断它所在地方的环境性质,这种作用叫做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应用植物的指示作用可以判断植物生存环境的气候,水文,温度,光照情况。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判断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存在,根据这种线索就可能找到某种矿床。植物和它们的群落还具有指示岩石、矿体的所谓地质指示现象。在表示地质构造方面,最简单的联系是植被常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因此,充分利用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植物适应性的环境的过程。

植物在自然界中常常遇到环境的剧烈变化,其幅度超过了植物正常生长的范围,则将这种变化称为逆境或者胁迫。植物受到胁迫后,一些植物会死亡,另一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存活下来。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胁迫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有利性状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加强,不利性状被淘汰。这样,在植物长期的进化和适应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就会形成对某些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即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抵抗各种胁迫因子。植物对各种胁迫因子的抵御能力,成为抗逆性,简称抗性。植物的抗逆性分为避逆性和耐逆性。

(一)避逆性

避逆性指在环境胁迫和它们所要作用的活体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设置某种障碍从而完全或部分避开不亮环境胁迫的作用,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只在雨季生长,夏天生长的植物不会遭遇结冰的天气等。

(二)耐逆性

耐逆性指植物活体承受了全部或者部分不良环境胁迫的作用,但没有或只引起相对较小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

四、植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机理

(一)、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

植物的盐适应主要分为排盐、积盐和拒盐三种。盐生植物一般为排盐或积盐型,淡土植

物通常为拒盐型。因此其对盐适应的过程也不同。1.细胞的渗透调节

当植物根系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盐分含量过高,而植物根细胞中的盐分含量相对较少时,外渗透压大于内渗透压,必将导致植物根系脱水,水分由植物体内向体外排放。植物受到渗透胁迫时,通常在细胞内积累渗透保护物质以降低细胞的渗透势。2.耐盐机理

植物在确保吸收其他离子的情况下,植物细胞选择性的排斥na+,不让其透过质膜。耐盐植物在盐胁迫下质膜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运输活力下降,以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某些植物能通过降低地上部分的盐分浓度从而达到拒盐的效果。耐盐植物将根系吸收到的钠离子留在根系和根茎部位,减少向茎和叶片部位的运输。使根系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增加渗透压,达到拒盐的目的。

3.盐分外排和细胞内区隔化。

钠离子从细胞内排出需要逆着电化学势转运,这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植物通过水解atp驱动钠离子向细胞外运输。盐生植物细胞吸收的na+和cl-主要分布在液泡内作为渗压素,通过水解atp将钠离子汞入液泡,减小钠离子对蛋白质的毒害,缓解水分胁迫。4.调节钾离子的运输体系

钠离子在植物茎和叶柄中滞留,会促使钾离子向上运输,以维持较高的k+/na+,因此提高编码高亲和性钾离子运输体系和钾通道基因的表达量,增加钾离子的含量,把过多的盐分排除细胞外,会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

(二)植物对光损害作用的防御及适应。

太阳一时不停的向地球辐射大量的电磁破,这些具有能量的电磁波带来了光和热,滋润着地球万物的生长。但是,当太阳辐射超出植物承受的限度将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甚至是对植物造成损伤。植物较长时间的暴露在强度过高的可见光下,就会产生光抑制现象。光抑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光能过剩,光抑制将导致植物叶片表面温度升高,灼伤植物叶片表层细胞,植物气孔关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活性降低,最终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甚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在长期的高光照条件下的植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防护光损害的保护反应和避免或减轻光损害的机理。

1.植物对高强度可见光的防护

某些阴生植物受到强光照时,叶片能迅速运动调节叶片的角度,使它们始终处在一种隐蔽的位置,避免强光照的伤害。通过调节代谢,例如膜的高能态引起膜构象改变,使叶绿素和玉米黄质分子相互靠近,能量得以耗散。2.植物对局部辐射状态的适应

植物对太阳辐射变化的适应可分为环境适应和遗传适应,而环境适应又可分为调节适应和诱交适应。

调节适应发生快,作用显著。例如,乔本科植物叶中泡状细胞能根据不同光强对叶片的卷折程度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叶片被灼伤。但调节作用消失很快,往往环境改善,其适应行为很快消失。诱交适应持久而稳定,植物一旦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特征形成之后便会保持下去,但这种适应不遗传。例如,适应荫蔽的植株,生有扩展的叶表面,其叶绿体内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和辅助色素,而曝露在较强辐射下的植株则发育有较好的水分疏导系统。3.遗传适应

遗传适应是建立在基因基础上的可利用辐射的适应,由于环境不同,因而种间和种内形成了对太阳辐射强度需求和抗性不同的基因型分化,显示出不同的遗传适应。

五、结语

通过对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和对植物适应性的研究,我们在进行植物的栽培,引种和园林小品设计时做出正确积极的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然而,植物又是自然环境中的主要生产者,其对在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于植物,特别是园林植物抗性的研究将会对小区域气候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的需要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研究人、植物、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为服务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武吉华,张绅.植物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冷平生.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造福庚,何龙飞,罗庆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蒋高明.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阮成江,何祯祥,何长芳.植物分子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篇五:环境保护与健康生活读书报告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而环境污染也给我们的健康与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以下就是我的读书报告与相关的实例相合来说明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研究的对象,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生物的物质。空气、水体、土壤、家居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在20世纪,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

1.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2.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3.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

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万居民逃难。5.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6.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在面对这些世界性突发性污染事件之后,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20世纪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三大宣言。1.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郑重申明:人类有权享有良好的环境,也有责任为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2.1982年,《内罗毕宣言》:指出了进行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必要性,和环境、发展、人口与资源之间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3.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它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一次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拥有发展权力的同时,制定了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

接下来,我将总结一下主要影响我们健康的具体的环境污染物。由无机物构成的污染物。如各种有毒金属及其氧化物、酸、碱、盐类、硫化物和卤化物等。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染物中大量为无机污染物,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无机污染物。各种酸、碱和盐类的排放,会引起水体污染,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如铅、镉、汞、铜会在沉积物或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与生物。无机元素不同价态或以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其环境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大不相同,这是

当今无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可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大类。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噪声污染的危害有:

(一)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他们的心脑功能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

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建筑物有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也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对人体的非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免疫系统:我国有有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到显著影响。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缺陷,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光污染令全球五分之一的人看不见银河 噪光污染正在损害你我的眼睛,近视与环境有关 ,人们都知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没有发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噪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

《关于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于1985年在维也纳签署,《公约》明确指出大气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合作行动,保护臭氧层,并首次提出氟氯烃类物质作为被监控的化学品。

微生物污染是空气的微生物污染和水的微生物污染。空气虽然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自然环境,没有细菌和其它形式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水分和可利用的养料,但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空气中可存在某些微生物,包括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葡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可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病原。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篇6

在当今世界里,科技发展迅速。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对其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地,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 物质基础;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然而,随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就拿柳州来说,它是广西省的一个工业城市。自然会出现一些关于环境的问题,但究竟该问题有多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如下调查:

时间20xx年8月7日星期日。

地点: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柳州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柳州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环境质量: 柳州市工业废气污染行业为造纸,食品,化工,有色治炼 废气。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酸雨污染仍是我市空气污染主要问题。柳州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面环山的壶形丘陵盆地;逆温层出现频率大,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垂直逸散和水平稀释;加之柳州市工业布局不合理,柳北工业区处于冬季风主导风上风向;工业和民用燃料以煤为主废气排放量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尚缺少根本的治理措施,大量的烟尘也难以治理彻底,从而造成煤烟型的空气。

2.水环境质量: 柳州市工业废水主要污染行业为造纸,食品,化工,有色治炼和黑色治炼。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化工,黑色治炼和食品。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

3. 声环境质量:柳州市区域和交通道路噪声污染正在逐步改善,但局部或点源污染明显,主要是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扰民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柳州是座工业城市,又是西南交通要道,除了工矿企业产生噪声外,更多的受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如商场、迪吧、歌舞厅等)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住宅小区的兴建势必会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屡屡发生。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 篇7

与学生摆谈使我们对学生状态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为了再深入一点,我们在网络上对更多学生情况作了了解,这里略举一二。

陈瑛:2005-2009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9年至今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参展情况:2007年参加川美油画系年展。地点:重庆美术馆。参2006-2007照相写实展。地点:坦克库艺术空间。参加2006-2007风景写生基础教学展。2009年参加川美09毕业展。地点:重庆美术馆。2010川美油画系17届年展,地点:川美当代艺术文献库CAEA艺术空间。2010年参加“亚健康”作品展。地点:川美艺术沙龙。参加2010川美70年校庆师生作品展,地点:川美大学城校区新建艺术家工作室。2011年参加川美油画系18届年展。地点:川美当代艺术文献库CAEA艺术空间。等等。陈瑛还在网站上卖画:《演》[艺术·新生]尺寸:140*120cm价格:16250。《诈失绿色》[艺术·新生]尺寸:210*180cm价格:18750。《秋千的梦》[艺术·新生]尺寸:210*180cm价格:25000。

庹梦倩:女, 1989年7月生于中国重庆,2008年至今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9年入选并从事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艺术教育文献库。2010年被授予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艺术教育文献库第一批“志愿者”称号。作品参展:2008年多幅作品入选四川美术学院全院风景写生大展,作品《水口农家》获优秀奖。2009年参加四川美术学院风景写生汇报展并获奖。2010年入选四川美术学院70周年校庆展。2010年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校园风景油画写生大赛,作品《荷塘印楼》获第三名。2010年多幅作品入选四川美术学院全院风景写生大展,作品《灰墙》获优秀奖,同年该作品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庹梦倩:参加网拍作品标价《农舍野院》:起拍价1, 500.00元,当前价:1, 500.00元。《台上的谁谁》起拍价:3, 000.00元,当前价:3, 000.00元。《这不是记忆之一》起拍价:1, 600.00元,当前价:1, 600.00元。《三角链》起拍价:5, 000.00元,当前价:5, 000.00元

收集信息期间,陈瑛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庹梦倩也是大三学生。二人参与艺术活动的资料都比较丰富,都有网拍卖画经历。

在川美,老师言传身教,学生耳闻目睹。在课堂上他们双向交流,在工作室他们勤奋探索,在艺术活动中他们都体验与成长。学生们就像他们的老师那样,在学校起就开始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熟悉艺术领域,积累艺术人脉并从中汲取营养,开始了创作的人生。他们已经是当代艺术探索与发展的生力军。学生毕业后,有些人就留在美院所在地黄桷坪艺术区搞创作,成为自由的青年艺术家——“黄漂”。

考察视点(五):在川美反馈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与回落

历史回顾:2007年北京嘉宝国际拍卖公司秋拍会上,川美艺术家罗中立的油画《过河》以1760万元成交,创下其作品成交新记录。11月6日,在嘉德2007首场秋拍会上,川美艺术家程丛林的油画《华工船》以2296万元天价成交。3天之内,两位川美艺术家的作品相继跨越千万元大关。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就在社会上引发了地震。随其后又有了2008年胡润当代艺术排行榜2007年拍卖成交价前100位名单。在排行榜中,川美艺术家作品表现突出。在上榜100位作品名单中竟然占据了23个,并且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成交价都在千万元以上,最低的也在七佰万以上。(见下表摘自胡润排行榜)再度引起社会和艺术圈内的激裂震荡和反响。

(单位:元) 前100位名单中川美艺术家作品名次

2007年当代艺术品在市场里的火爆过去了,近几年好像少了这样的火爆。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代艺术在下滑?当年的火爆对近几年当代艺术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成为我们在川美的考察中的一个探讨话题。在我们的考察中,常提到以上回顾的情况,得到的反馈是多样的:

“川美艺术家这回算是发了,一幅画一辈子都花不完。”说起当年的事,人们仍保持着这样的印象。当代艺术品天价拍卖留在社会上的误解总是挥之不去。据了解,当年当代艺作品暴出天价是不假。然而,让人觉得意外的是,作品卖天价却很少有艺术家的份。因为很多画家的作品都是由画廊作为代理,作品一经出售就与画家无关。以后在拍卖市场上无论成交价多高,对画家来说都没什么意义。画家能得到实惠的,最多是间接带动其作品现在的市场价。天价收入只是卖画的收藏家、中介人的事。川美艺术家何多苓早期代表作《第三代人》(合作作品)曾被人以300多万元拍走,但10多年前何多苓最初卖出时,只得了几千块钱。张晓刚也一样,今天他的作品动辄卖出千万天价,可在10多年前一幅画才卖几万元。

“艺术品拍卖里面有玄机,水深得很。要警惕机构恶炒带来泡沫。”这也是社会中一种普遍的议论。经历了2007年的火爆,人们对艺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总是在关注中多了几分怀疑、忧虑和警惕。

“我就想不明白,那些画也看不出有哪些好,怎么卖这么高的价?”不少人对作品的价值表示难以理解和质疑。

“中国艺术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运作还不规范,问题是难免的,必须加强管理。”文化艺术管理职能部门也在思考并有了相应的行动。

报考川美的学生更多了,针对报考艺术院校考生的各类培训班更火了。在其中,不乏一些没有艺术特长与没有兴趣的考生只是被父母强迫着。因为家长和考生都怀着一个“梦”。

……社会的评价千姿百态。

然而川美艺术圈却表现出更多的客观和理性。

“长期关注艺术品市场的收藏家赵申漓指出,像张晓刚这样的川美‘明星’成员作品,已经被机构推到一个高位,成为炒作工具,以目前动辄百万千万的价位介入,风险巨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还有一大批川美‘明星’成员的优秀作品被低估。”这是艺术圈内人士有代表性的分析和比较。

“天价拍卖”只是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更深层的背景:艺术的转型、艺术的商品化、市场化……这已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思考与探索的新课题。

“2007年艺术市场火爆后出现的所谓下‘下滑’,应该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是当代艺术市场正由‘异态’趋向‘常态’成熟发展的过程。它会让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和经营商以更冷静、更严肃的心态看待当代艺术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投资与收藏。市场流通的路还会走下去。一种正常的、规范的市场流通渠道也会受到真正的艺术家们的欢迎!当代艺术仍在曲折中探索与发展。”大批的川美艺术家持有这样的观点。

虽然近几年收入下滑到2008年前的一半以上、一年中的展览从原有的十几个减到五六个。年轻的雕塑艺术家刘佳仍然认为:“现在的生活才是回归到正常状态,反而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思考。当年刚上大学时最原始、本真的热情又出来了。”

一些青年艺术家说:“艺术品交易就像股票有时暴涨有时暴跌一样,火爆后的回落这是一个调整与筛选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当前年火爆的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得心虚,因为知道总有一天会滑下来的。”

一批青年艺术家和学生却有着另一种看法。他们认为:“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能被炒上去。川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被炒成天价,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拍卖机构充分利用了知名艺术家‘品牌’、‘实力’‘作品’三大资源的综合优势是重要原因。”他们认为:“象罗中立、程丛林、张晓刚、曾梵志、周春芽等川美知名艺术家的名字本身就是品牌,有很大的知名度,人气很高,放到哪里就响到哪里。他们的名气就是价值。知名艺术家们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们之成名靠的就是实力,不是浪得虚名。他们的艺术作品确实也是一些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内涵深厚、探索创新、别居一格,不是低俗之作。作品也凝聚了知名艺术家的品牌和实力,产生综合效益。”于是天价艺术家成为众多青年艺术家们的楷模,更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大家更从他们那里看到成功之路和希望之光。

也有的艺术家更关注分析经济对艺术影响的脉络。并梳理出经济→社会心理→社会风尚→社会审美趣味→艺术。这样的流程路线图。更关注社会心理和市场的需求,以市场确定创作的方向。

人们都不否认,现有的艺术市场导向影响着学生的创作风格和学生发展之路。

学生中有人坦诚地说:“一种对市场的关注与敏感,也让很多学生在选择时迷失了自己本来的方向。”他们认为:“很多学生在本科时,辨别能力本来不高,对画的了解也少,容易随着市场导向随波逐流。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没有头脑的话,很容易迷失。”

还有学生说:“风格的坚持并非易事,有时包括老师在内,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的时候,甚至感到是一个人在和一个群体或一个潮流对峙。”

但无论见解如何,所有的人创作更勤奋了,他们带着一种兴奋。所有的艺术家都更关心策展、参展。一个学生说:“在美院里,不但要学画画,还要学会如何让人看到你的画。”这也许是学生普遍的体会。他们不仅这样看,也付之于行动。现在网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学生作品以及他们参展及获奖经历。学生与成名艺术家、批评家、经纪人、画廊经营商的关系更近乎了,他们更深知艺术人脉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比过去更成熟了,这应该是一种进步。

“天价效应”的影响是复杂的。一面引导艺术家更勤奋、更冷静、更执着。又不免引发一种急功近利、浮燥涌动的情绪。然而“市场之路还得走下去,当代艺术仍会在探索中发展。面对艺术市场,艺术家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众多清醒的川美艺术家和川美学生给出了一份好的答案。

考察视点(六):川美与黄桷坪当代艺术区

考察川美当代艺术生态,不能不考察黄桷坪当代艺术区。黄桷坪当代艺术区包括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102艺术基地、11间艺术基地、视美动漫产业基地和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园区。在这里有数量众多的艺术工作室、画廊、展览厅、茶楼、酒店、娱乐场所及居民与艺术家住宅,汇聚了几百名艺术家,是重庆最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区之一。

黄桷坪当代艺术区属于九龙坡区的一个街道。它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川美的存在,长期受到川美艺术的巨大影响和幅射。同时黄桷坪城乡结合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工业遗存、零散的田园风光、三教九流各类人员杂混的人群、汇集交流中的各种经验和信息,闲散自由的生活方式,对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或许是黄桷坪最大的魅力与艺术活力所在吧!以至于总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

黄桷坪当代艺术区应该说是已具备了当代艺术生产与加工、展示与交流、流通与收藏等综合功能,如与北京、上海等地大型艺术区比较它有这样一些特点:

1、黄桷坪当代艺术区的自由艺术家们自已戏称为“黄漂”。“黄漂”队伍又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他们大部分来自川美毕业生或与川美有着密切联系的人。“黄漂”结构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黄漂还执着于艺术创作,他们还坚持着理想、风格、责任等信念。这类人已属少数。二类黄漂在发展方向上还悬而未决,处于不断分化之中。三类黄漂被称为“菜画艺术家”,也是“黄漂”为数量较多的艺术群体。因为生活的窘困,逼迫他们放弃了艺术信念的坚持,大步地走向了市场,开始迎合市场导向。他们或画一些比较通俗化的作品,或经常参加一些艺术商务活动,或办艺术培训班获取收入。他们已经步入那个媚俗的时尚艺术之中了。对作品的市场性高于艺术性的追求,这也体现出这批“黄漂”们与川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

2、由于黄桷坪地处郊区,相对封闭。而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还十分有限,至使黄桷坪当代艺术品市场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导致该地当代艺术品价值处于低端。有数据显示,在重庆市场,四川美术学院优秀学生的画每一平方尺的收购价只有1万元,但在北京、上海的价格却是三四万元,差价很大。所以出现一些“黄漂”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一旦创作完成,作品就被送往效益增值的北京、上海甚至海外。这是由于市场主体的缺位和市场流通的不顺,使得该区只是艺术的原始加工地,而附加值、增长值却在外地。

3、黄桷坪当代艺术区虽然规模大、密度大,也有一些特色建筑,但总体层次不高,布局杂乱,综合效益不高。实有规划、整合、提升的必要。据了解,相关部们已作出具体规划。按照规划,重庆黄桷坪艺术区将依托四川美术学院,以黄桷坪为中心3平方公里内建设两个基地、两条创意街、3个厂、4个仓库、10个艺术中心、60个艺术工坊,形成艺术品交易拍卖平台、原创艺术品生产制作基地、文化艺术品展示和推广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文化艺术品中介服务体系、文化艺术品投资交易体系、中小文化企业孵化培育平台,推动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不过政府的介入、川美主体的搬迁、前两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上涨的物价都给自由发展的黄桷坪当代艺术区带来各种变数,也引发出各种忧虑与担心。川美虽然主体搬迁,但仍有部他系科和教师住宅留在黄桷坪,纳入统一规划,在新的条件下,川美与黄桷坪艺术区如何互动必成为新的课题。

摘要:中国艺术高校在创作怎样的艺术?中国艺术高校当代艺术生态是怎样的状况?以四川美术学院及其周围的艺术生态环境为例, 分解就艺术品、教育家和艺术家、学生、当代艺术市场的缩影、当代艺术区等几个方面结合实地调查展现中国艺术高校当代艺术生态的实况。由于篇幅关系, 本考察报告分为上下两篇。

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报告 篇8

日前,四川省绵阳市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离任时,将对其任职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考评,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

相比于早已出台并已着手实施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生态环境审计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但离任生态审计各地仍在探索之中。

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其他离任审计一样,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相比于以往多在纸面上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离任生态审计无疑为官员多加了一道紧箍咒,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有效防止领导干部只顾追求短期政绩而不顾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然而,离任经济审计运行多年,虽然有不少官员因此而受到查处,但其局限性依旧十分明显。离任生态审计难免也会面临类似问题。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谁来审计”这一问题。如果说如何审计决定审计科学与否,谁来审计则事关审计独立公正与否。从绵阳出台的通知来看,该市审计主要由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专项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不难看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依旧是“自己审自己”的老套路。虽然被冠上生态审计的时髦名称,但与平时的管理机制其实并无二致。

要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县市区与市级层面在利益上其实是同构的,县市区领导因牺牲环境而得来的经济数据同样是上级领导政绩的主要构成。这种情形之下,“上级审下级”的审计模式能否独立发挥作用,不能不让人担忧。更重要的是,让一向弱势的环保局等行政部门来担当此事,却未匹配同等强度的审计权力,在对离任领导普遍存有放一马心态的情况下,离任审计的效力又该如何保证?

这又关系到审计问责问题。以往诸多审计,看似雷厉风行、声势浩大,但最终到了问责环节,却多是不痛不痒,罚酒三杯了事。绵阳的离任生态审计同样存在此类问题。虽然该通知详细地列举了32个小项的内容,而且都附有评分标准,看似事无巨细,但在问责上却少有着墨。

四川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审计结果为生态环境恶化,市委市政府可对离任干部进行约谈,促使其认识到在任期间的生态业绩不佳,在新岗位上应重视提高生态业绩。组织部门对离任干部另有任用时,要将其生态业绩纳入考虑。由此不难看出,即便审计发现生态环境恶化,所谓的惩处也只是“约谈”,至于“在新岗位上应重视提高生态业绩”更像是一种呵护,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所提到的“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显然还有很远距离。

无论指标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如果没有严厉的问责机制,离任生态审计最终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何况在“自己审自己”、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的前提下,所谓的生态审计,最终可能会变成一场纸面上的游戏。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倒逼环境生态保护的制度善意恐怕也将遭到杯葛。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央之所以提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正是基于目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有的放矢。粗放型发展模式,背后的症结正是社会诟病已久的“唯GDP论”的考核模式,在GDP考核之下,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牺牲品。

然而,情况正在改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不以GDP论英雄”越来越成为各界共识。这意味着,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与新型考核体系相适应的环境生态考核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着力于离任生态审计考核,更要着眼于日常的生态环境考核,如此,离任生态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作者系《新快报》首席评论员)

上一篇:清明节应提倡文明祭祖下一篇:企业运营状态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