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精选12篇)
保护生态环境 篇1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与自然基础, 它被人们誉为地球的“肺”。森林覆盖率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不仅因为森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有时可更新资源, 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1 农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 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 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氧, 则生物生存失去保障。森林具有较强的贮水量, 可以防止土砂流失, 保护栖息鸟类, 供给氧气, 还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1.2 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森林能阻滞酸雨, 降尘, 还可以衰减噪音, 降低风速, 减弱风力。森林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以净化空气。
1.3 森林可以调节水分,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森林可以通过对风力的减弱临近农田的水分蒸发量, 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1.4 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 缩小年温差与日温差, 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与蒸发水分, 消耗了大量热能。森林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 改善小气候, 增加降水量。
1.5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 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 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 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 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据估计进热带雨林中就有数万种生物。这些生物遗传库已给现代农作物与药草提供了许多物种, 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2 我国森林资源与特点
2.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思念林生态系统的类型齐全, 包括有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各种类型。1949年我国森林面积为1.87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3.0%。20世纪70年代减少到1.8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2.7%。到20世纪80年代末, 覆盖率上升到12.98%, 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1991年森林面积达到12963万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为13.4%, 森林蓄积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立方米“赤字”, 增加到现在的0.38亿立方米盈余, 这表明中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 但是, 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 森林质量不高, 郁闭度偏低 (全国平均为0.52%) , 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 任意改作耕及其他用途, 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要消灭用材料的“赤字”与森林的破环的退化, 则要求采取一致紧急行动, 退耕换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使公众了解森林的重大影响, 并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各种活动。
2.2 森林资源特点
2.2.1 据统计, 全国乔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
其中乔木约2000种, 包括1000多种优良用材及特用经济树种;中国森林类型众多, 拥有各类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季林, 雨林以及他们的各种此生类型。2.2.2人均森林面积1.3亿平方公里, 进占国土面积的13.92%, 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4%, 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2.2.3森林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一半, 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3/4。2.2.4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性表现为林种结构与林龄结构的不合理。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面积过大, 发护林与经济林面积偏少, 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林龄结构中幼龄占33.8%, 中龄占35.2%, 成熟林占31%, 成熟林比例少, 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足。2.2.5森林地生产力低。我国森林地生产力低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与生长率不高。
3 森林资源破环环境的影响
3.1 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3.1.1 生态平衡失调。
森林面积的锐减, 使复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 原有的功能消失或减弱, 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大片林地被砍杀, 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 也使地表截蓄径流能力的减弱, 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 扩大了水土流失区。3.1.2环境质量退化。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决定作用, 有人认为环境中的林业问题、玩平方公里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土壤问题等, 其中心是林业问题。森林破坏必然会引起环境质量退化, 引起水土流失, 土质沙化, 对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3.1.3造成野生动植物种减少。森林面积的缩小, 使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与繁衍场所, 使2.5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3.1.4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化二氮与甲烷对地球温度与臭氧层破坏产生主要影响的三种气体。具有关资料表明, 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卫视效应的严重性, 热带森林的土壤与人林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原始森林地区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此生地区多, 同时吸收消耗的甲烷更多。森林砍杀后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减少, 同时因光合作用减少, 也较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3.1.5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森林的减少使这种功能大大减弱。如我国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5%降到13%, 有46个县的年降水量减少了10~20%, 历史罕见的春旱也年年出现。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 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 今年来变的三年二旱。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森林减少的趋势都非常一致。
3.2 我国森林资源破环的原因
3.2.1 集中过伐, 消化量大于生长量。
目前国家的木材85%以上集中在林业局, 过量采伐现象十分严重, 有些林业句由于建设不上去, 林业资源面临枯竭, 集体林区情况更严重。过量的采伐主要集中在沿海 (路) 的林区, 不少沿海 (路) 的成熟林资源已被砍光, 只有靠砍中龄材, 有些已无林可采。由于集中过伐, 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量远远小于消耗量。3.2.2计划外伐采量大, 难以控制。由于居民烧柴, 城乡工业烧柴以及一些地方用材等非国家计划用材, 加速了林业资源的消耗量, 全国林区每年烧掉木柴约6500万平方米, 超过国家计划的全部用材量。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的35%。3.2.3森林火灾几病虫害。火灾是森林的大敌。1987年发生的大兴安岭大森林火灾, 受害林木总蓄积量3960玩平方米, 使该地区森林后备资源至少7~10年才能恢复。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全球森林斌虫害有100多种, 危害面积达66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的森林生长量至少达1000万平方米。3.2.4毁林开荒与滥伐现象。由于片面追求粮食生产, 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的现象。由于毁林开垦, 不仅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 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 森林资源的保护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 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 此外还要做好一下工作:
4.1 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 首先要建立与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计划;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 加强森林管护。
4.2 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 一定要合理采伐, 伐后即使更新, 使木材生长量与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与综合利用率。
4.3 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应分期分阶段与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4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点星星火, 可毁大年林”要是森林
4.5 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 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法杖。
4.6 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的伤害, 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与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 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 篇2
大家好!
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湾畔,我们为杭州湾湿地而感到自豪!从小,我们就伴着波涛澎湃的钱塘江涌潮,捡拾滩涂上蛤蜊泥螺长大。我常常和小伙伴们采下堤岸雪白的芦苇,尽情地玩耍着,在滩涂上抛下一串串欢快的小脚印。那时候的我,感觉杭州湾湿地真美!
这学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杭州湾湿地:用仪器测量她的水质,用彩笔描绘她绚丽,用歌声赞美她的富饶,用双手保护她的身躯……咱们用小公民的行动,美化着这片绿色的湿地——杭州湾变得更美了!
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来到即将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游览,共同关注着大桥下一片宝贵的湿地资源。“世界银行赠款500万美元支持杭州湾湿地保护,到明年大桥通车时,游客在大桥上,能看到海鸟起飞、鱼虾成群的美景。”这多么令人欣喜万分哪!作为家乡未来的主人翁,今天,我们还想用我稚嫩的声音,向全市的红领巾,向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地爱护湿地里的每一种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2、无论您从事什么工作,希望您都能成为一名杭州湾湿地保护的义务宣传员。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相信咱们的杭州湾湿地一定会成为最美的“湿地公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慈溪观光游览!
有您的支持和参与,您才可以看见人与自然和谐的动人场景:人们在岸边垂钓,芦苇在和风中恣意生长,白鹭在水草中安宁的栖息,跳鱼在滩涂上跳跃,鱼虾在清水中畅游……
xxx小学“xxx”环保小社团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篇3
改善生态有赖制度和法律
此次会议至少有三次提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且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划定生态红线。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看来,意义十分重大。潘家华认为,中国由于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环境破坏、污染程度已经比较高,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始终没有达到期望效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制度建设不到位。他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尚未建立起合理的补偿制度和资源上的有偿使用制度,调动不起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上的积极性。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认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涵盖考核评价制度,基本的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市场化机制,责任追究和赔偿制等五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更把解决中国空气污染问题提高到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个层面,他希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目前,生态方面的立法工作已经提上日程。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高法、高检出台的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2013年6月也已正式施行。
治理污染的路还很长
继去冬今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后,2013年第三季度京津冀地区13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达62.5%。雾霾不散深刻警示中国环境之痛,也引起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高度关注。他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而事实上,中国近年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字,在2006-2010年,中国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2011-2012年又进一步减少了近4亿吨二氧化碳。目前中国是世界水电利用最多的国家,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在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以来,中国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安排了50亿元用于专项治污,碳交易市场也开始启动。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交易市场上市;今年年底,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也有望开始启动实际交易。
根据瑞士绿十字会发布的2013年环境毒素报告,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地方已经没有中国,而2012年中国有2个重污染区上榜。这说明中国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环境形势还未见根本好转,还有很多事要做。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以PM2.5防治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领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转型发展是治污的关键
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还得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中国39个行业中就有21个产能过剩。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认为:“表面看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竞争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新一届中国政府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积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近,北京、上海、广东纷纷调低经济增速目标,主动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大空间和余地;未来数年,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将大幅削减钢铁、水泥、焦炭等产能,以加快大气污染治理。这些行动彰显了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
转型发展另一方面的要义,就是以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此基础上,此次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两个“加快”体现了迫切的要求和未来清晰的政策指向。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2012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74%来自企业;截至2012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稳居世界第一;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从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篇4
我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它们, 可我们却偏把废纸扔的满地都是, 多可恶哇!
我从网上查资料得知:臭氧层被称为大地的保护伞, 因为它可以挡住大部分紫外线, 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 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污染了空气, 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一个臭氧层空洞, 想想真可怕。
如果设立了这个节日, 那么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一定会爱护起环境来。垃圾入箱了, 空气清新了,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 个个都会身强体壮、精力充沛。他们会把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知道, 没有健康的环境, 他们就不能生存。
我想把这个节日设立在6月1日, 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在过六一儿童节的同时也学会爱护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篇5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 ”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是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江海岸线372km ,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总体规划纲要》、《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南通港总体规划》和《南通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总规划和分类规划先后编制,对江海岸线的利用与后延陆域的布局进行刚性约束和控制,统筹港口、园区、产业、城镇建设[1-2]。南通市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是江苏沿海地区“两纵六横多节点”生态廊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通过研究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探索南
通沿海开发环境保护的新道路,为南通沿海开发奠定环境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南通市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南通市下辖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3个区和
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5个县(市,陆域面积8001km 2,海域面积约1万km 2,人口766.1万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510.1亿元,同比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南通沿海开发的重点区域是沿海前沿区域,即南通沿海至规划中的海(安启(东高速公路沿线地区,范围
收稿日期:2010-06-30
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09454。作者简介:黄夏银(1976-,女,浙江绍兴人,大学,硕士学位,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黄夏银,李 冰,王 水,高 鸣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36 摘要:通过分析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南通市的沿海开发战略问题。南通市需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重点实施生态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保障南通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确保生态安全。关键词:南通市;沿海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略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009-0036-05 Th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Nantong Coastal Development
Huang Xiayin ,Li Bing ,Wang Shui ,Gao Ming(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 :Nantong coastal develo pment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current deficiencies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tong City ,tak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pacity and potential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te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s the fundamental focus to implement the eco-space control ,ecological protec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moting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tection of coastal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ntong.Meanwhil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gradually improv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guarante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Keywords :nantong city;coast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trategy 环境保护36 ●
包括海安县、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4个沿海县(市。南通沿海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把沿海地区建设成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优、集聚辐射力强、功能配套全、生态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1.1空间布局
按照“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空间开发理念,以海岸带开发为核心,以沿海前沿区域开发为重点,与沿江开发相呼应,实现港口、产业、城镇的联运发展,并沿交通干线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加速发展,逐步形成网络化开发格局。其中,前沿区域形成以洋口、吕
四、冷家沙为中心,以重要交通线(临海公路、铁路、港口、临港工业区、滨海产业园、临海重点城镇为依托的“三港三带三基地”空间总体构架。
1.2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
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形成多组式江海港群分布格局,建成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大力开发洋口港,加快开发吕四港,积极推进冷家沙海域的研究与开发,发挥江港的海港功能,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在沿海沿江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走廊,沿海重点发展石化、能源、冶金产业,沿江重点发展船舶、机械、电子新材料和轻工食品等产业。
1.3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与完善,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点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修复渔场环境,加强珍稀生物资源、海洋自然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海堤及滩涂地区建设生态林、观赏林和经济林带,形成沿海自然生态保护屏障,在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周围留有开敞式的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生态隔离带或生态廊道。
加强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着重抓好沿海陆域、近岸海域、河口附近海域的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统筹布局沿江、沿海达标水排放区及设施建设,实施环境治理江海联动,整体提升南通水环境质量。加强城镇污染治理,到2015年,城市污染集中处理率应达到90%。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控制SO2和颗粒物排放总量,逐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2生态环境现状与环境压力分析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水环境质量
2008年,南通市4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数为30个,水质达标率为66.7%,水体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生化需氧量。主要河流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37,水质最好的数长江南通段,水质状况为优;污染最重的是如泰运河,综合污染指数为0.60;通扬运河、通吕运河、焦港河、九圩港运河、新通扬运河和如海运河等6条河流水质状况为“良”。
2.1.2大气环境质量
2008年南通市降水中,阴离子中含量最高的是硫酸根离子,其次是硝酸根离子,阳离子中含量最高的是铵离子和钙离子,年均pH值为4.73,低于酸雨临界值(pH值5.6,酸雨频率为44.4%,高于江苏省35.7%的平均水平。与2007年相比,酸雨发生率下降了6.1%。从降水主要化学组分情况来看,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均值大于硝酸根离子浓度均值,二氧化硫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外部源对南通SO2浓度的贡献率为30.5%,南通的酸雨污染与其外部源所造成的影响有较大的联系。
2.1.3海洋环境质量
2008年,南通市入海河口水域水质类别处于Ⅲ~Ⅳ类之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MO4-等。吕四渔场、启东贝类增养殖区、如东紫菜增养殖区3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养殖区水体中主要受氮、磷污染。8月在南通外海海域、南通吕四港外曾发现赤潮。
近年来,南通沿海贝体等海洋生物受到铅、镉等重金属及砷、滴滴涕的污染,蛎蚜山海洋特别保护区水质受到无机氮的污染[3-5]。
2.1.4生态环境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
黄夏银等: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环境保护第9期 37--●
苏省第一个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咸淡水河口湿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生物,维持长江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沿海滩涂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域,总面积达200km2。近海海域分布有海门蛎岈山牡蛎礁1个海洋特别保护区,37个养殖区,11个增殖区;有190种近海浮游植物、98种近海浮游动物、150种鱼类。长江口北支海域分布有重要的渔业水域,其中吕四渔场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是大、小黄鱼、鲳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6]。
2.2环境现状问题 2.2.1产业结构不合理
南通部分地区现有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化工、印染、电镀等产业布局趋同现象严重,资源环境利用同质化,结构性、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调轻、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任务艰巨。2.2.2土地利用功能区混杂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期以来处于城市远郊的产业基地与居住、商业、文教混合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造成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区与城市建设区交错混杂,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增加了发生环境风险与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2.3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南通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规模不能满足处理需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处理能力的发挥。现有17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有6家尾水超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重点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2.2.4生态服务功能有所退化
由于开发活动的加强,排污量的上升,南通滨江临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渔业过度捕捞导致吕四和长江口两大渔场的鱼类资源数量锐减、品质下降。长江河口区浮游生物的物种数量大幅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长江和滨海岸线开发速度加快,滩涂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鸟类数量与种类也不断下降。2004年以来,南通境内海域相继发生大面积贝类死亡和紫菜烂苗事件,导致南通两大海水养殖品种文蛤和紫菜遭受重大损失[5]。
2.2.5酸雨问题突出
南通市多年来受酸雨问题的困扰,近年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酸雨问题有所缓解,但酸雨频率依然偏高,局部地区酸雨问题依然突出。
2.3面临的环境压力 2.3.1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南通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密集。滩涂围垦、港口及其临港产业建设不仅使大量滩涂湿地功能丧失,影响滩涂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占用近海滩涂养殖区和重要渔业水域,与海洋功能区划存在一定冲突。港口开发、航道建设涉及占用或穿越海洋特别保护区、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如何协调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是首要问题。
2.3.2经济快速增长加重污染物减排压力
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南通现有污染物总量基数较低。随着南通沿海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等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将大幅增加,难以满足国家未来节能减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南通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实施生态空间管制
南通市沿海开发必须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用地[7],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11大类、3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应达到江苏省环保厅对南通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占比要求,对特别重要和较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分别实施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
3.1.1禁止开发区域
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的珍稀鱼类种质繁保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第9期38--●
区和资源恢复区等特别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已经存在的工矿企业必须搬迁,并开展生态恢复建设。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组织重建与恢复,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1.2限制开发区域
对生态功能相对脆弱、环境敏感性较高、环境容量较小、具有较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非核心景区、森林公园非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的二级和准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非生态保护区和资源恢复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公益林等实施强制性保护。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限制性开发;在适度开发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引导人口有序外迁,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生态旅游、倡导可持续消费,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改善和提高[8]。
3.1.3优化配置海洋生态资源
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和引导,优化新增投资计划项目用海的优化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为科学用海提供依据。
3.2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3.2.1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南通市沿海地区及长江口物种资源调查,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并有计划地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生动物,尤其是长江口北支水域中多种珍稀水生动物及珍稀鸟类的救护和繁育。到2020年,所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应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示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实验区严格控制不恰当的开发行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生产设施。根据保护区内滩涂和沙洲湿地淤涨扩大的自然规律,采取动态保护的科学策略,处理好淤涨、种青、圈围三者关系。
3.2.2生态廊道建设
以滩涂湿地、物种保护、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构建“两纵两横多节点”的生态廊道体系,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物种传输通道,增加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流。其中,“两纵”为沿海湿地保育(南通段、新通扬河—泰东河—通榆河水源保护(南通段生态廊道;“两横”为里下河湿地—海安老坝港滩涂保护、长江口北支生态廊道;“节点”主要为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吕四沿海重要渔业水域、如东沿海滩涂湿地、长青沙及周围沙洲、狼山风景名胜区。严格控制影响和破坏生态廊道的各类建设项目,确保生态廊道不被分割和破碎化,保证各节点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3.2.3滩涂湿地保护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建立长江口北支湿地、沿海滩涂湿地、沿江滩涂湿地等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里下河内陆湿地以及潮间带、潮下带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
坚持集约高效、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导向,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科学论证滩涂围垦对泥沙冲淤、海岸演变、岸滩稳定的影响,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依法、科学确定滩涂围垦的范围、时序和规模。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以综合开发为导向,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
3.2.4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在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栟茶运河等主要入海河口种植海底及潮间带植物,利用入海河口湿地的净化功能,吸收降解污染物,并逐步恢复和重构海岸带生态系统。
根据近海资源的种类、资源量和资源补充水平,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和利用强度。对吕四渔场、长江口等重点海域、临港产业区以及滩涂围垦、航道、港口码头
附近海域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南通国家级紫菜、文蛤等水产种质库,建设多功能人工鱼礁群,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实施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保护近海和长江口鱼、虾、蟹、贝等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
黄夏银等: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环境保护第9期 39----●凤阳投资5亿元建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
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凤阳县刘府镇依托资源、区位、效能等优势,积极推进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凤阳县刘府镇“汽车拆解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优势明显,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就坐落于刘府镇工业集中区,以现有的滁州市洪武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有限公司为基础投资进行建设,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主要建立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废旧汽车零部件利用市场和再制造基地等,建设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
占地450亩,工期一年,将投入2亿元人民币。
目前,凤阳县通过积极争取,产业园已被列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认定为首批“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项目,近期将赴京提交申请报告和示范项目建设方案;按照相关要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已完成了用地预审、选址意向性意见的申报审批工作,正在落实项目用地。
(再 协
3.2.5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等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和技术改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到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所有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技术改造。提升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到2012年,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70%和45%。全面推广氮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分段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废膜的回收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集约化养殖,加强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大现有污染源整治削减力度,开展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控制,科学推进深海排放。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环境应急能力等的建设。
4结论与建议
针对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
目前存在的不足,今后南通市沿海开发应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重点实施生
态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南通沿海开发构筑生态屏障和环保支撑。
参 考 文 献
1周仕凭.沿海涌动开发潮环境保护成焦点———江苏沿海连云港、盐城、南通14县(市、区调查[J ].环境保护,2009,(23:59-62.2季建林.南通沿海开发若干问题研究[J ].江海纵横,2009,(5:4-8.3张卫兵,王成钢,周颖,等.南通沿岸贝类体内重金属含 量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90-1491.4简慧兰,黄
强.浅议南通市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 ].海洋环境科学,2009,28(A01:102-104.5简慧兰.关于南通生态海洋建设的思考[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8:37-40.6黄夏银,李冰,周家艳,等.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J ].环境科技,2009,22(5:53-56.7 吴海锁,李
冰.江苏沿海开发环境保护研究[A ].江苏省环
境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284-287.8王惠中,刘伟京,陈婷,等.江苏沿海开发与环境保护战 略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4:50-53,56.(责任编辑/陈军
环境保护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第9期 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篇6
关键词恶化;保护;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2—0098—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也愈演愈烈,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人们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生态环境这个给我们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这个地球的生态资源人类不可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实现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同进步,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思想。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必须从国家宏观层面管理上来进行指导。
1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生态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的生态失衡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后果:
1)气候失常。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适应自然、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而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带来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引起海啸、冰川融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生存灾难,海平面上升、许多港口城市将变为汪洋大海,地震、海啸等灾害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物质财富遭受极大损失。
2)土壤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许多矿产遭受掠夺性开采,在矿五冶炼的同时也造成了大气污染。排出的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害物质和过量植物营养元素。这些有害元素进入土壤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大量“毒土”。土壤污染会造成农作物中有大量有毒物质残留,进入能量循环后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3)水源污染。工厂的工业废水和农业的农药残留、特别是有害矿物质的侵入严重污染了水源。水源污染包括原油泄漏造成的海水污染、有害物质侵入造成的江河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水源遭到污染首先威胁的是人类生命健康,对动植物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大量鱼虾出现死亡或者变异,体内的毒素又造成了二次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灾难。
2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和政策。加强环境监管治理
人类生态环境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来监管、保护。具体说来,关于环境的相关政策有以下几点:
1)政策措施。环境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保护环境,遏制对环境进行污染和破坏的人。利用经济杠杆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政策。国家对高耗能产业、高污染产业征收用于环境保护的能源税、碳税、化肥农药税、汽车购置税等等。环境税的征收即能遏制人类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能收取资金用于环境治理,用来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目前,发达国家对环境税收政策较为严格,能用经济杠杆防止环境犯罪。发展中国家也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纷纷参加世界环境大会尽自己的义务来保护生态环境。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全球生态,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对高耗能产业和高污染行业开始增收环境税,利用税收政策来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留下碧水蓝天。 2)法律手段。要保护生态环境,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作为执法准绳是行不通的。环境立法重在惩治环境犯罪、打击环境破坏者,引导和鼓励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二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国际化趋势、成为国际组织会议的重要议程。国际组织通过了国际环境法和区域环境法,以此来通过国际间的监督与合作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环境保护法律十一部、自然资源法十五部。这些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禁区和惩治措施,有力地保护了我国生态环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利用执法力量强有力地打击生态犯罪。同时,我国还相继出台了环保行政法规五十多项、环保规章制度二百多条、国家环境标准五百多项,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力地遏制了环境破坏势头、保护了我国生态环境。
3)管理措施。有了法律法规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量,环境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常规性行为,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环境管理不单单把事后环境治理作为重要任务,也不仅仅将征收环境税作为更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行为指南。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成为环境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并制定了相关环境保护机制来履行神圣使命。联合国也督促相关行业建立环境保护体制,来规范和制约企业以及社会集团等的:[业生产、集团活动等行为,这个行为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这将大大完善世界以及各国地区的环境管理体系。
3着眼全局、加强国际合作保护生态环境
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引导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制定一系列保护生态资源的政策。具体说来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环境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建立崭新的生态环境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是非常必要的。新的环境观倡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于经济建设的始终,在追求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型城市生态环境。当今社会,倡导全人类树立健康的环境观念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首要条件。
2)强化国际合作,完善国际环境法律法规。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地震海啸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提醒人们环境问题已经日趋国际化,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是非常必要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为环境保护国际化提供了运作的平台,世界环境大会也是全球性的环保大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国际环境法的出台为各个国家协调环境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逐步完善国际环境法律法规也是当务之急。
保护生态环境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加强,措施
1 概述
园林植物作为整个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对园林植物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园林植物的破坏, 会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环境恶化问题, 因此我们在研究环境保护 (水、大气、固废) 的同时, 也有必要做好对园林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园林绿化成为了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 同时也是改善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所以必须要做好对生态园林破坏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2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中所针对的对象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空间等。在研究环境保护的同时, 有必要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义。在上世纪环境保护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人们的生存环境而言, 而当前所指的环境保护更多的则是针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来说。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完善和改进自我生存的空间, 并且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从而更好的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 环境保护也更好的降低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而换来的社会活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长远发展。而在环境保护概念提出后, 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人们的共识, 同时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环境的恶化, 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而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同时也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积极有效的做好这项工作, 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园林植物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
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同时, 园林植物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在生态园林中, 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多, 并且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出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当前, 生态园林中的病虫害已经成了破坏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因素。从研究中可以看出, 病虫害的种类不仅对, 而且分布较广, 对于生态园林的破坏性也相对较大,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理, 未来也必然会出现严重污染问题。而在以往治理病虫害的主要方式都是通过农药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园林病虫害的繁殖, 但是对水、大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很多地区由于农药的过量喷洒, 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 甚至地下水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周边的生态物种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较严重地破坏了整个生态平衡,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治理方式。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生态园林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还需要找出新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同时, 为了更好的保证园林生态环境的发展, 必须要减少药物污染的使用, 以保证减少对园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利用园林植物净化大气污染
园林植物能够通过吸收、累积、降解以及排放等作用, 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植物种类及其生态功能的不同, 其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也有所差别。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特点, 选取相对应的园林植物实行综合治理。比如, 城市街道的污染物多是粉尘类物质或者汽车排放的尾气, 因而可选取樟树、国槐、桂花、楝树以及银杏等乔木, 或大叶黄杨、海桐等灌木种植, 以利于净化城市街道的污染环境。至于在工厂污染气体比较集中的地区, 可选取种植能净化多种污染气体的抗污染树种, 例如白桦、大叶黄杨、国槐及枣树等。这些树种不仅能有效吸收大气中的SO2, 还能净化空气中的HF, 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4.2 农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据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得知, 对植物喷洒农药, 是人为干预生态环境的表现。利用农药杀灭害虫, 起效快, 作用强, 应用普遍。因而, 通过化学防治措施清除园林病害虫, 有助于保护园林植物。但化学农药的过分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其在杀灭害虫的同时, 也可能会导致有益生物或害虫的天敌死亡, 最后反而造成害虫更加猖狂。可见化学农药的合理安全利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针对城市人口众多, 园林植物群类多样, 气候变化复杂等特征, 可选取较新的无毒、无气味且无污染的高效化学农药;其次, 按照防治对象的不同, 选取针对性的化学农药;再者, 在施放农药时应选择有益于天敌生存、防治害虫效果较好的时机。最后, 农药最好进行混合或交替使用, 以有效抑制病害虫的抗药性, 延长农药的药性, 从而实现以最少农药来更好保护园林植物, 减少环境污染。除此之外, 合理掌握正确的农药施放方法与技术, 尽可能的通过浇灌或根部等方式进行喷洒农药。或者在绿地施放农药时, 应选取静电喷雾或者低容量的施放技术, 以减少天敌的死亡, 减少环境的污染, 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4.3 利用园林植物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及水源
据有关的实验研究表明, 部分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可将重金属吸收并转运至地表, 能有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美人蕉、构树等园林植物, 能高效清除土壤中的铜、铅等重金属, 因而可作为修复和重建环境污染区的首选植物。而对已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 少数草坪植被比如高羊茅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其能彻底去除土壤中的芘或菲等有机污染物。另外, 通过最新研究的人工浮床工艺, 也能有效促进园林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进程。比如睡莲、黄菖蒲、黑麦草、绿萝等各种植物, 均适合用来治理生活中已污染的水体, 且均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确保生态环境的综合平衡。就必须尽早发现与分析园林景观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园林生态中的各种植物来净化与修复环境污染, 同时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防止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多破坏, 这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顺, 苏德利.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2]王博.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9.
保护生态环境 篇8
环境保护的概念存在多年, 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这也就导致也如今环境的一再恶化。对于环境保护而言, 单靠人们自身的自觉性比较困难, 因此基于这一点, 国家相关部门应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规定, 根据规定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社会转型也随之展开, 而在整个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 不顾环境的承受力, 凌驾于环境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 直到近年来环境发出了不同的警告, 才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了确保环境保护的效果, 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很重要, 其中不仅需要依赖国家的环保政策, 更重要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在平常生活中, 人们应该从小事出发, 立足于生活细节, 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及环境。环境保护涉及面很广, 而人们随手的小事都是保护环境的一部分, 都应得到重视。
2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增强公众自主参与意识
随着的城市不断快速发展, 如若不提供有效的环保措施, 环境污染的问题势必会愈发严重, 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关联。在城市发展中, 城市管理者不应该只关注经济的增长, 还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城市管理者的对环境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态度, 因而管理者应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并作出良好的榜样。首先,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工作, 以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然后, 呼吁公众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公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通过公众的自主协助, 针对污染企业要不留情面的惩戒;最后, 政府应集合企业力量, 通过教育和建议, 在长远发展的目标下, 促使企业从自身出发, 加强环保意识, 因为实际上任何监督都不如企业从根本上断绝以环境换发展的想法。政府应倡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公开生产信息, 从而增强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所谓的环保意识指的其实是一种价值观, 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灌输、教育才能使人们充分了解, 这就意味着在环境保护措施中, 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2.2 建立健全环保法律制度
首先, 针对土壤、空气、资源等污染以及生态保护、大气保护等方面,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只有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和完善, 才能确保环保工作的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然后, 加强对各地各区环境监管体制的建立健全, 从而在此基础上加大国家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监察力度;最后, 完善环境污染企业、个人的惩戒机制, 通过对环境民事以及行政公诉制度的了解和分析, 基于法律形式针对一些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进行不同程度的惩戒, 从而达到大惩小戒的警示作用。
2.3 加强建设环境保护队伍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性、系统性, 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环保队伍十分必要, 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还能从根本上全面提升环保队伍的监管效果。建设环境保护队伍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基于国家的建设标准, 配备合适的环保监督人员, 并加强对其专业性的培训;环保部门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 配置相关先进的技术装备, 在提高自身设备的条件下, 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环境信息监督机制, 这样不仅有利于对相关网络、数据、服务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还能有利于环境信息基础体系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从而进一步实现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环境信息决策的科学性、环境保护信息的及时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中, 系统化、科学化的保护措施十分重要, 在基础上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也必不可少, 这样才能让公众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及最终目的。环境保护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 而是一个需要国家、大众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此外, 更需要明确的是, 环境保护的作用和目的在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只有让公众自主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正常化、有序化进行, 才能确保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范.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7) .
[2]关菁.浅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3) .
[3]李占营.浅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技展望, 2014 (09) .
保护生态环境 篇9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已引起人类共同的关注。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显示,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是全世界面临的头号危机。为解决危机, 世界各国各尽其能。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各国共同探讨气候环境问题, 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环境生态危机,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 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作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组织, 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 (CRS) 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对CRS社会已达成共识, 即企业除了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以外, 还应该考虑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如员工、客户、供应商、所在社区、政府、以及环境的责任。因此,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还应当承担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和要求, 也同时赋予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更重要的地位。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构建的“四位一体” (即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中, 把环境责任作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如果把企业承担的对股东的经济责任、员工健康与安全等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承担的最低限度责任的话, 那么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最高目标的追求。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1.1 节约资源能源
企业在各类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尽量减少不可再生、不可回收资源的使用率, 同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企业要想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就要节约原材料及能源, 改进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更替消耗量大的旧设备。
1.2 控制污染
污染对人类及整个环境的危害极大, 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来控制污染。企业要改进技术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防止有毒物质和致病因子进入环境, 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物要积极投入设备予以净化,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3 减少排放
企业在生产中可以排放多种有害物质, 即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 废气、废液和废渣。这些有害物质, 若不经妥善处理, 如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而排放到大气、水域、土壤中, 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中国政府为了表示环境治理的决心, 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目标的实现, 必然有赖于各类企业有效控制排放, 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由来已久, 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才有学者开始提出企业的环境责任。Frederick在企业社会响应中添加了价值和伦理维度, 提出企业不仅要有效而准确地处理公共关系, 更应全力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Zenisek描述了连续的、不断增强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阶段, 提出第三个阶段即是环境责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不能销售不安全的产品, 企业必须投入财力并努力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 企业不能使环境恶化。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 不少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大会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 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 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念, 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93年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以规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到目前位置, 已制定出ISO14000 (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认证) 系列标准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欧盟2001年公布了一份文件《推广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绿皮书》, 成为近年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文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 “管理环境与资源”成为重要的内部维度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推动下, 众多企业开始响应持续发展号召, 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3.1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兰州石化工厂爆炸事故、江苏大丰电池企业铅污染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 不仅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 而且对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形象受损、企业信誉受到社会拷问。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下, 牺牲公众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是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 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因此, 企业只有顺应潮流, 不断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融,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高速发展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态透支为代价的。据中科院测算,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 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即绿色GDP为负值。面对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 企业就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因此,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3.3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新时期赋予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后, 中国成功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目前,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 社会进步与环境和谐之间的矛盾也会愈加凸显。因此, 企业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历史角色: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 也是维护和谐的社会组织, 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近来, 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界正在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即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绿色消费的策略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而且能促进企业健康长期有效的发展。绿色营销活动, 说明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已由消极的应付转变为积极的参与。
4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单凭企业自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需要内外兼修来培育、监督、促进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
4.1 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教育
通过教育与培训, 帮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树立一种新的企业发展观, 即企业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是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那么企业的社会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 只有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后, 企业才能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来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
4.2 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设, 让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目前, 对企业环境保护实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总体看来, 这些法律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只有《环境保护法》一部国家基本法律, 其他大多是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律, 法律效力较差。其次, 上述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久远, 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对现代企业的环保要求, 如《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再次修订的, 距离最近的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是2005年修订的, 所以加快对相关环境保护立法的修订, 制定符合现代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要求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
4.3 推行适当的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弥补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付出的经济成本, 从而极大的鼓舞企业自觉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奥尔森在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时指出, 集体行动的激励可以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 实行“有选择性激励”来解决。他同时指出, 经济激励并不是唯一的激励, 声望、尊敬、友谊等方面的“社会激励”同样有效。依据这一理论,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等物质激励和给企业提供荣誉、地位、社会声誉等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4.4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督促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公开财务报告、网络媒体和其他方式向外界说明企业环境政策、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等相关信息。它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 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企业向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披露, 而且只要求披露重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信息, 对非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是自愿披露, 披露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 在实际的执行中, 只有少数业绩较好的企业有一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相关环境信息。总体说来, 现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还很不规范, 缺乏相关的法律的规定。为此, 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建立环境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美大学评出当今世界十大最紧迫问题[N].科学时报, 2008-7-15
[2].林仲豪, 高红贵.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及践行途径统计与决策[J].2008.269, (17) :172~174
[3].Frederick WC.Moving to CSR4[J].Business and Society, 1998, 37 (1) :40~60
[4].Zenisek T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n-ceptualization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3) :359
[5].European Commission.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Green Paper[EB].European Commission Employment&social affairs, 2001, http://europa.eu.int/comm/employment-social/publica-tions/2004/ke1103002-en.html
保护生态环境 篇10
环境保护的概念一直都有, 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很难做到的, 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定, 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社会也出现了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企业只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着很多年, 环境被破坏以后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保护而言, 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 人们的日常行为也能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 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对平时使用的一些东西进行更好的处理, 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电池的分解也要经过很多年, 在使用完电池以后可以将电池放到专业的回收地点。在平时购物的时候, 可以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也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环境保护上, 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人们综合素质的体现,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受教育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此, 在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时候, 可以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下手, 在人群密集的地区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 使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人们会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是非常广的, 不仅仅要保护动植物, 还要进行森林的保护, 同时还要保护水资源和大气资源。环境保护也是为了治理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对资源匮乏的一种保护。环境保护理念在不断宣传过程中, 已经使人们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环境保护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会影响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 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使经济社会可以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多的, 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建设者关心的只是经济的发展速度, 而企业追求的只是经济效益, 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人们是不会去在意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乡镇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乡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城市是有大的不同的, 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定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 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 有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 这些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问题根本就不重视, 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带来破坏, 又因为地处偏远地区, 政府的监管根本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样就会出现污染更加严重的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公开, 这样居民就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环境保护意识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观, 在不断的进行培养才会使人们逐渐积累。环境保护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才会出现, 因此, 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 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 环境也不会受到影响。
2.2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 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 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 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 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 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
2.3 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 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 责令其停建或者停产, 补办环评手续, 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 完善强制淘汰制度,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 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 责令其停产整治。完善环境监察制度, 强化现场执法检查。
2.4 健全机构,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为确保环保工作实现统一监督管理, 必须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高水平的环保队伍,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主要包括:要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配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 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实现持证上岗。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配置相关技术装备, 提高装备水平, 加强现场执法能力, 完善日常环境执法手段, 全面提升环保执法水平。要通过远程视频、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远程监控。改善环境管理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要在环境信息支撑、环境宣教支撑、环境科技支撑等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 特别是要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要建立一套适合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管理机制, 创新环境信息管理体制, 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 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 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 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发布和共享, 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3 结束语
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 要制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同时要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保护的目的。环境保护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 要有长期工作的准备。同时, 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这样可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珊, 裴顺宁, 陈义明.浅析公路环境的保护[J].商品与质量, 2009 (S5) .
[2]项京华.论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8) .
加快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篇11
制度具有规范、监督、约束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根本性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得以明确。以此为基点,逐步落实完善,可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聚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系统、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中越来越近。
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篇12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措施
化学农药在挽回病、虫、草、害对农、林、草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测算,每投资1元,可挽回经济损失5~10元。因此,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许多危害,最突出的是影响人身健康,尤其是不少农户因缺乏环保意识和正确的农药使用知识,长期、大量使用一些巨毒、化学性质较稳定的高残留农药,盲目、甚至滥用农药,导致人畜中毒、作物受害、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生物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减少农药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农药的危害
1.1 农药对人、畜、作物及其它生物产生直接危害
农药对人畜的危害产生于三个环节,即农药生产、田间使用和农产品上的残留。这三个环节都是通过人、畜的呼吸或体表接触,或通过进入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引起“积累中毒”。
另外,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除对靶标植物产生直接影响外,对靶标周围的生物群落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杀伤天敌昆虫,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及鸟类,青蛙等有益生物。
1.2 污染环境
1.2.1 污染土壤:
化学农药在环境中活动的最终归宿是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0~20cm的表土层。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除与农药的使用次数,用药量有关外,还取决于农药的毒性,农药本身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如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期只有7~15天,而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施用1年后,土壤中残留仍高达26%~80%。
1.2.2 污染空气:
农药通过田间喷撒直接污染大气。据测试,在田间喷粉只有10%~25%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喷雾时也只有30%左右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另有40%~60%降落在地面,10%~30%飘浮在空气中,最后又经过降雨冲刷到土壤中。
1.2.3 污染水源:
农田喷洒农药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农田灌溉,雨水冲刷,土壤淋溶等途径污染地下水或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源污染。
1.3 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害虫种群再猖獗
一些广谱性农药在田间大面积、高浓度使用,可直接刺激某些害虫使其繁殖力增强,或生育期缩短。也可改变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条件而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消弱此类害虫的竞争者而间接地促使其种群再次兴盛,更主要的是杀死此类害虫的天敌,从而引起此类害虫种群更猖獗。
1.4 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在大田防治时由于不严格遵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防治;不能正确对症下药;不注意农药的混合使用和交替使用;而盲目、长时间地使用某一种或几种农药进行高浓度防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1.5 污染农、畜产品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附着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或通过被污染的灌水、土壤被植物吸收使农产品遭受污染,以后又转移进入农、畜产品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 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
2.1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搞好健身控害栽培
合理轮作,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虫浸染。调整播期,调整密度,实行间、套、带复种植,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恶化病、虫、害繁衍条件,使其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使作物易感阶段避过病、虫、害易发期,为天敌创造栖息,繁衍场所。选用抗病虫、品种,精耕细作,配方施肥,适时灌水,实施健身栽培,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作物能够有效地抵抗或躲过病虫危害。
2.2 优化化学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农药
化学防治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防效高,见效快,能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和虫害的猖獗。遗憾的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仍有不少农户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及用药次数,以致盲目用药,甚至滥用农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很多,但从防治技术的角度看就缺乏过硬的作物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优化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防效,即可控制病、虫、草、害危害,又可控制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超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搞好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生产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的意义及相关技术。
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瓜果等作物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浓度、使用剂型、作用次数、使用方式,引导农户自觉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施药、采收农产品。积极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尤其是对瓜果、蔬菜上农药残留的监管,禁止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培育和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努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热情。
2.2.2 加强病、虫测报,掌握好防治适期。
以病、虫测报为基础,以田间病、虫指数为依据,根据防治指标决定施药时间。提倡最好在植物的低茎期,病害初发期,虫害的幼龄阶段防治。突出防治重点,注意保护天敌,适当放松对次要病虫的防治。
2.2.3 科学用药,合理配比。
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与特性选用对口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提倡采用低容量喷雾,种子处理,点片喷洒,投放毒饵,涂茎等施药方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特别是从保护天敌的角度考虑,精确用药浓度和用药量,科学混配,交替或轮换使用农药。尤其是选择作用方式不同的农药交替或混合施用。提倡农药与增放剂结合施用,农药与肥料混合施用。
2.3 强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2.3.1 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地球上已发现的昆虫有200余万种,其中有25~30万种是以其它害虫为食的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中,默默无闻地充当着“农田卫士”。就拿酒泉地区来说:天敌的优势种群就有飘虫类、食蚜蝇类、草晴蛉类、寄生蝇类、蜘蛛类等20多类。它们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以保护、充分利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免盲目、滥施化学农药杀伤天敌,大力推广施用生物制剂,物理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发生、蔓延。积极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天敌,认真做好天敌的人工繁育、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
2.3.2 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物理防治技术。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杀螟杆菌、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内疗素等数十种,这些生物制剂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杀伤有益生物,应大力推广施用。此外,逐如喷洒昆虫体浸出液以虫治虫;喷洒韭菜汁防治棉蚜、红蜘蛛,利用苦瓜汁加石灰水灌根防治地老虎,喷洒番茄叶汁防治蚜虫,以植治虫;喷洒2%的尿素或1%的碳铵拟制红蜘蛛蛛、蚜虫和蓟马危害,喷洒2%的过磷酸钙拟制棉铃虫孵化,喷洒草木灰或草木灰浸出液控制蚜虫、红蜘蛛蛛危害,以肥治虫;以及利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利用防虫网、特种膜防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防虫、防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部分技术可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施用。今后要充分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成果,努力挖掘、开发推广新型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促进无公害农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光好,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06).16-18
[2]王雪芳,农药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J].广西农学报,2004,(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