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2024-11-07

生态环境(共9篇)

生态环境 篇1

某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生态环境工作

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HN省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某市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要求,认真对照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任务交办书,突出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夏季攻势”为目标,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积极推动我县污染防治工作,现将我县2022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向好趋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22年元月至十月PM2.5、PM10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除因PM10监测仪长时间待机造成的仪器死机一天外,截至目前我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

(二)水环境质量持续优良。

我县纳入地表水考核断面的蒋家溪和白水滩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Ⅱ类比例达100%,无劣Ⅴ类水体,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姚文田大坝(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比例均保持100%;持续保持我县无黑臭水体。全县无水污染事故。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创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工作。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当前环境问题的重点难点,按照“动员所有力量开展攻坚、集中解决一批重点难点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思路,制定《2022年卡拉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夏季攻势”行动方案》及《2022年卡拉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夏季攻势”行动方案考核细则》,《2022年卡拉县创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工作方案》及《创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工作考核细则》,细化分解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目标指标,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夯实环保基础,方案已通过第四十五次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第二十一次县委常委会对此项工作再次进行部署推进,县生态环委会迅速将2022工作方案及夏季攻势清单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乡镇。

6月15日,县委绩效与督查室对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创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并全县并予以全县通报,多管齐下推进生态环境工作。

(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严防环境污染事故。

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明确环保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组织人员对企业环境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自查,尽快完善应急救援设备贮备,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帮扶措施,明确专人指导企业落实整改,而不是“一刀切”进行处罚,指导企业开展整改,整改通知书45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对县区内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进行重点监管、监测,按要求及时对县人民医院、县污水处理厂水质进行监测及每天一次的巡查,督促指导全县2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安装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查处3起非法处置废电池环境违法案件,并将案件移送公安,罚款5万元。今年接到群众投诉和12345县长热线24个,全部予以回复并及时办结。

(三)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污染治理。

城区及周边建筑工地,建设车辆冲洗平台、降尘喷淋设施、设置工地围挡、场内湿法作业、大部分工地已完成裸土覆盖、密闭运输,使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道路机扫率,做到全方位、全时段路面保洁,有效完成了“六个100%”。

(四)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

(五)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按要求重新划分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并报请县人民政府进行了发布。

(六)全面推行排法许可制度。

按照《某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全县以核发许可证124个行业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加大排法许可环境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督促排污单位依法申领,依证排污,自觉守法。上半年完成我县“33+91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完成排污许可证有31家,备案登记企业115家,全面完成任务。

三、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督察交办任务完成情况

省整改办挂牌督办的“工业集中区(酒店塘片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于4月27日解除挂牌督办。2018年省环保督察反馈和移交重点问题22项。其中共性问题21项,个性问题1项。于2019年8月30日前,已完成整改销号18项,其余4项问题按全市统一部署整改期限为2022年12月底完成整改销号。一是“某市中小河流水资源开发没有规划环评,小水电无序开发问题比较突出,“两区三园”内还有49个小水电站。

”问题。该问题属于超期未完成项,全省统一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前期,县水利局对全县小水电站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对全县小水电站进行分类整治,编制了《卡拉卡拉县小水电站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报告》,2019年8月底通过专家评审,完成评估,销号资料已向市突改办呈报。二是“某市医院发展较快,部分医院病床数成倍增加,但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却没有相应增加。”问题。县卫健局通过对全县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机构病床数进行摸底,按照县直医疗机构1500张床位、乡镇卫生院900张床位进行设计,以县直医疗单位按照日均处理600吨/天的能力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对县中医院、县妇幼中心污水处理项目纳入县健康医疗集团西院区附属工程项目进行同步建设完工,各乡镇卫生院也均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正常运行。2022年6月1日,已向市突改办呈报整改销号资料。三是“大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简陋,主要是通过化粪池和消毒处理医疗废水,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未按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少数已建成的也因为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不能正常运行”问题。截至2019年12月,我县22家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已安装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能正常运行,县中医院已整体搬迁。四是“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的现象普遍,已建成的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无经费保障和人员管理,不能正常运行,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成为摆设

”。现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为:编制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项目建设计划》,完成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可研编制,2019年初启动卡拉县鱼市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土建主体工程及管网配套工程。

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我县已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规划》已颁布实施,并获得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目前正进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申报工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登记工作进展缓慢,5月底完成33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但剩余91个行业的进展缓慢,急需加快工作进度,确保8月底前完成所有审核发放工作。

二是督察整改销号问题进度滞后的问题,特别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牵头单位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销号。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政治站位,落实领导责任。深刻认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

”的工作要求,切实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配合省生态环境督察“回头看”,按时按质完成交办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涉重涉危重点企业监管、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建筑施工“六个10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地表水水质、市区空气质量指标改善等为抓手,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全力抓好水、土、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重点工作落实,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工作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防止问题反弹。对督察组和上级领导要求立查、立改、立报的环境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查明情况,按规定时限上报查处情况,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相关事宜。目前收到并办理2件交办任务:一是步头降乡涞溪村村部有村民违法占用耕地做水泥砖,并将做好的砖堆放在路边,影响民众的交办事项,经现场调查与核实,该标砖厂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办理临时用地手续,该标砖厂临时用地经某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并严格按照审批红线范围内规定用途使用,未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未改变审批临时用地用途。经走访周边群众及村支两委了解到该水泥砖厂并未影响群众出行和过往车辆通行。属不实件。二是鱼市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未安装计量装置,雨污分流不彻底,进水浓度值差别大,总排口建设不规范事项。鱼市镇污水处理厂正在采购进水流量计,鱼市镇污水厂雨污分流配套管网正已实施,完成施工总量的85%,今年12月底前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可解决雨污分流不彻底,晴、雨天进水浓度值差别大的问题。并将在总排口处新建一座出水调节井,可解决总排口建设不规范的问题。

3.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大排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HN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县将对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尾矿库及重点流域开展危险废物专项大调查大排查,以此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环境保护历史欠账问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能力。

4.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问责。强化督查督办机制,让各级各部门始终带着责任和压力抓生态环境保护、抓污染防治攻坚战。对进度滞后的治理任务,拉条挂账,严格按照整改时限和要求,督促整改到位。同时,坚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纳入绩效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调度督办,跟踪问责。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县各项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夏季攻势”重点任务及整治项目。

生态环境 篇2

近年来,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强度开发利用、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一) 农业资源逐渐减少和退化

我国虽然国土辽阔, 但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且耕地质量不断衰退。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分布也极不均衡, 人均占有量少, 且受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森林覆盖率仅为13.4%, 远远低于能够维持良性循环的指标, 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草原生态目前仍呈“局部改善, 总体恶化”的趋势。

(二) 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 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逐年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绝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 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使用, 加上畜禽粪便没有经过处理, 进入了环境, 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如上所述,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种类繁多, 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大, 它已不是农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早重视, 防范和治理, 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调整控制污染, 制订政策, 研究措施, 落实目标责任, 促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实现良性循环。

(一)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有的则是由于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例如乡镇企业发展中, 什么经济效益高就建什么厂, 不管对环境的影响和人体的危害, 农业生产中不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因此, 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 而且应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使公众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广泛和严重的威胁;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逐步营造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荣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 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

为了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应积极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为此, 要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 尽力避免或淘汰那些有害于生态平衡和良好环境的农业措施, 以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要求, 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续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 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兼顾的前提下, 探索最少投入、最大产出的各种构成模式, 提高综合效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逐步对主要农业土地、水资源、森林、草地、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并形成科学的监测管理系统, 把开发利用、保护治理、资源增值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使有限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使可再生效益获得更多的增值。

(三) 健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或者即使产生也可以采取治理措施把问题减少到最小限度,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与农村生态环保有关的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设计, 在宏观政策层面做到有的放矢。首先, 要逐步推动环保机构向农村延伸, 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体系, 加强农村环境能力建设,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从政策源头上把关, 控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其次, 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制度, 控制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过程中污染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 还应科学地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安全体系,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灾害的应急能力, 减轻灾难的损失。

(四) 加强科技创新, 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因为科技的发展, 可以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手段, 并且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也是科技问题, 今后许多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将更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思路应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指导, 以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 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 尤为迫切的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 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 促进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的应用, 相对减少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需求, 从而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

农村各级领导, 尤其是县、乡镇领导要重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将生态环保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统筹规划, 充分考虑本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制定有关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及组织、管理、考评等一系列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农村生态不断地得到改善,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 把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此, 应当通过探索, 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 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等, 使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这是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可见,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所以,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是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 而且将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农村的环境形势, 明确我们面临的任务,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1.

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概念;基本原理;发展趋势

生态林业工程为了能够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其研究和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绿化造林,还包含利用各种新科技研究出更完善的造林技术。要想培养出一个纯天然的森林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物种经过漫长的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最后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一旦外界的各种干扰因素超过了森林系统自身能承受的极限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对生态林业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基础上,掌握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将森林中各种生物物种进行人工匹配,从而形成稳定的人工合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主要是以木本植物的生长为主,创造其高效的生长环境。林业生态系统工程有着极大的存在价值,因为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将三者并抓,达到多赢的结果。

区域生态环境工程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其潜力也是无限的,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林业培养基地及树种的选择,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林木的种植密度,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解决水土流失做好水源的涵养问题,如何更好地恢复灾害地植被,对河岸道路进行严密防护、海岸防护的配置与构建技术等。

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1系统论原理

生态系统论原理主要具有,结构的有序性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这两个特征。结构的有序性是系统理论原理中很是典型的一个特征,因为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明显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是系统本身划分的也可以是认为划分的,在所规划的这个边界内,其间的功能是相对对立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组成部分所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有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人工的林生态系统,包括了森林的各种生物以及森林环境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自身又包括了许多组成分。

系统的整体性是显而易见的,稳定高效的系统各组分之间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分工,但是又能够相互协调,这才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也只有具备整体性的系统才能够顺利转换各种能量和信息,实现整体的稳定有序的运作。对于一个整体而言,如果其中某部分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它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

2.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的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能够对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每个因子的影响作用,更应该将众多因子对生物群落所起到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是不同于单因子影响的,而日后林业生态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进行多因子的综合影响评价。

2.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被称为生产者,在林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是有着捕食与被捕的关系的。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被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

2.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鸡鸭鹅猪类的畜养,林业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都拒之门外,这是极为不利我国林业的发展的。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3.对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未来的展望

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加强是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的突出特点,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 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 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 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一些发达国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上,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发展了工程绿化的快速化技术和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从而为以森林为主进行森林工程的流域治理。因此,水资源的改良、保护及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间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更充分和有效地发展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生态安全。此外,森林的多种经营之间成为各个国家林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多年来的研究,使得我国获得了举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性,但是,在工程的生态稳定、高效和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随之提出来更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难点和重点:人工防护林的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维持和完善;干旱区域林木水分的分布与调整,尤其是土壤与植被水文的生态过程;区域间的森林植被在建设过行程中的生态用水与其适宜度之间的关系;抗性植物的材料繁育和选择;对地区性的防护林重建和恢复进行合理、科学的生态经济评价。

4.结语

对生态林业工程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生态林业工程能够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又能够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秉承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大自然环境,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展,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正是当代林业发展所必须的,积极宣传和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地和谐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集优质建材、纸材、环保、绿化于一身的新型速生树种—美国实心竹柳[J].农村新技术,2013(01).

[2]闵学文,崔星,赵辉.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区的探索[J].河北林业科技,2010(05).

生态环境 篇4

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的区别与计算问题

针对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与环境概念分析入手,对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对其内涵和计算关键问题进行评述.文章认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环境用水是其“实际用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其“需求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达到某一水平时的“用水量”.文章还介绍了生态环境用(需)水的分类及计算方法,指出生态环境用(需)水计算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尺度问题和阈值问题,认为生态环境用(需)水总量不是分类或分区生态环境用(需)水量的`简单相加;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的生态环境用(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初步思想.

作 者:左其亭 ZUO Qi-ting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生态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14(4) 分类号:X143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   生态环境需水   生态与环境   计算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 篇5

以前,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美好的,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蓝的,河水是清澈的,鸟语花香。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天空不再是蔚蓝色的,而变成了灰色。即使天空是蓝色的,但也失去了昔日的绚丽,涝灾、旱灾、冰山加速消融接踵而来。朋友们,我们就只有这么一个家园——地球,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请从现在开始保护她吧!

我原以为二氧化碳的产生源自于煤炭燃烧、秸秆焚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现在确知道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微“碳”存在。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和生态环境,我们首先应从过“低碳生活”开始。“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现代生活的享受,而是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既节约又不浪费。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积极地倡导和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如在吃饭洗手时,只要洗净了手,就要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在写作业时,只要写完了,没必要再开灯时,就要把灯关掉,不浪费电。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小时后,就把它关掉,带环保购物袋购物,少乘坐电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

平时在家中,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例如:将将那些废弃的肥皂盒,奶盒等,稍加裁剪,就可以将其制成储物盒;不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焚烧秸秆等,这些都是减少碳排放量的途径,只需我们稍稍改一下习惯,就是在为“低碳”做贡献。

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些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众所周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正式开始,它倡导的理念是“低碳、绿色、环保”。那么,什么是低碳?为什么低碳生活方式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时尚生活方式呢?我们又怎样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呢?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可能地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不断的自然灾害。从太湖蓝藻到云贵大旱,从美洲的四月飞雪到亚洲的沙尘暴,一切都让人们不得不对人类的行为做出深刻的反思:我们还能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吗?我们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呢?我们如何做才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呢?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低碳生活也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有人说,低碳生活就是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嘛。其实不然,低碳生活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日光灯彻夜不熄、水龙头滴水不停、夏天开着空调裹着被子冬天开着空调穿着单衣,这些显然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都是需要我们改进的。要记牢:“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也有人说,低碳是大人的事,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还远着点。其实也不然,在我的倡导下,我家的生活就慢慢低碳了:淘米水留着洗菜,洗衣水留着冲厕所,照明灯全部换成节能灯,纸张正反面使用,无人房间不开灯,电脑用完及时关闭„„这些,不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么。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经过我们DIY的不同的减碳方案,都会让我们过着舒适的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很简单,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负责任的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的呵护,携起手来,共同节能、减排,做低碳生活的小使者吧!

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朋友,当你过着快乐祥和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正一步步的恶化?当你打扫自己的美丽的庭院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当你充分享受春日里和煦阳光的时候,可曾想到南极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的庇护?曾几何时,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就在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人类同样在向大自然索取并不应得的东西…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说道::“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1998年,流经中国大地的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将大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咆哮的江水卷起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吞噬了一个个村庄,一片片良田,一个个市县,一座座工厂,一所所学校。肆虐的洪水像一只只无情的魔爪,几千万亩良田被淹,几百万人痛失家园。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暴戾的烘魔,酿造大大小小的险情。暴戾的烘魔,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给水以家园,给万物生灵以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的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的家园;给水以活路,给万物生灵以活路,人类才会能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教育 篇6

地球是我们人类、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大家庭.可是现在,地球已经不再是那个洁净而美丽的地球了,它正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正在独自地哭泣着,不知向谁述说自己已面临的不幸。目前,生态环境正日益恶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大量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也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万亿吨的淡水。看到这一个个触人惊心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呢?没错,这就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下场,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啊!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呢?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呢?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道:“谁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历史的车轮正轰隆隆地驶向22世纪,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一个小公民,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缓的地步,我们责无旁货!谁希望看到自古以来辛勤哺育我们人类的地球母亲即将变成一个欲哭无泪的黑色地球呢?不,谁都不愿意看到!是啊,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对森林乱砍滥伐,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致使许多森林遭到了毁坏;小鸟没有家了,再也不会欢歌笑语;大地也没有漂亮的绿衣裳,不再生机勃勃了。但是,有些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家园正在慢慢地被毁坏着呢~大地拥有和谐美丽的绿色,花儿才显得娇艳动人;心中拥有纯洁的绿色,心灵才显得更加红彤灿烂。人类需要绿色,地球母亲更加需要绿色,那就 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绿色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更加生机勃勃吧!补充: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运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

生态环境 篇7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但形势依然严峻, 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总体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由于人口负载过多, 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以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必要保护和建设, 大片原始森林因过度砍伐而消失, 草原因过度放牧而退化, 湖泊、江河、湿地在缩小, 沙漠化、石漠化和荒漠化在加剧, 海洋生态系统急剧衰弱,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深受影响, 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 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 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 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 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 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林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1 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即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的整体性。

2.2 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 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生态环境 篇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日益恶劣,原本可以改善环境的园林植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当代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状态,从而分析其树势衰弱原因之一是由于土壤环境问题,针对此,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土壤改良措施———“土壤平衡法”,用以改良园林土壤,改善植物根系环境,以此来解决部分园林植物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改善土壤;密度棒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62

在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中楼宇越建越高、密度越来越大,道路越建越宽,铺装路面材质越来越高级、耐压度越来越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工业化程度高速发展,钢筋混凝土越来越多,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1]、温室效应逐年加剧。

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地下水位下降,国内多座城市出现地表下沉,海水倒灌。城镇居民除了每天都要忍受到大型机械的工作噪音,还要防止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的入侵,PM2.5指标被关注,甚至“霾”都已经成为了天气预报里面的常用语。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节节攀升。

1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园林绿化是唯一的有生命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是绿色植物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载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降噪、除尘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它是城镇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决定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它决定着市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面对城市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作用。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规定》说明时的重要讲话中诠释了山、水、林、田、人的关系。他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他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园林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弱扬沙扬尘提高空气质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而且植物根系在土壤内伸展,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降低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并能缓解暴雨给城市排水带来的压力。

城市园林树木能够遮挡紫外线,避免阳光直射地面,可以有效减低地表温度3℃~4℃,从而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进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因此国家将植树绿化定位基本国策,制定了城镇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的标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不断植树造林。我们国家树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绿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2城市园林土壤存在的问题

但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部分的绿地被硬覆盖替代,而由于铺装工艺的限制,硬覆盖下土壤出现一系列问题。

2.1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硬覆盖下土壤,经过夯实,土壤密度骤然加大、孔隙度锐减,土壤含水量减少,失去了土壤气体与大气的交换通道,从而导致了二氧化碳大量积累,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致使植物根系无法生存利用,直接威胁了绿化植物生长与发育。

2.2土壤环境变差

近年来,由于城市缺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园林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盐分增加,各种弱寄生病虫害频繁发生。风雨天气大树倒伏,落叶树深秋不落叶、早春不发芽,生长季节叶片早期黄化、早春生理干旱现象随处可见。如夏文胜[2]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改善园林土壤环境的措施

面对我国城镇园林绿化植物日益衰弱问题,老一辈园林工作者早就意识到土壤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的影响,并开始探索和实践对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3],钻孔技术[4],并应用了加强肥水管理、复壮沟和复壮井的技术实践[5]。

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吉林省森茂绿化生态技术发展公司研发的“土壤平衡法快速改善恢复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03127175.8)。

這项技术是针对古树名木的复壮问题的前提下开发出来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城市园林土壤的改良。是在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学、微生物学基础指导下研发,并经过多年实践,已趋于完善的一整套技术。它具有快捷,省工,省力,低成本,一工多效,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有效期长的特点。也是一项低影响(低冲击模式)[6]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成功实践。

此项技术的几项基本环节是,定位,打孔,放置密度棒,灌水,扣盖,日常管理。

3.1定位

在对象周围选择打孔的最佳位置,树木在生长势衰弱后根系生长特点是由离心生长转为向心生长,所以有活性的根系不会离根茎很远。树木衰弱程度越高活性根离根茎越近,一般在1.5米以内三年后可向远处延长一米,一次打孔数量在四个为宜。

3.2打孔

孔径在12厘米,孔深为1.5米(可垂直),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倾斜45度。孔径不易过大和过小。

3.3放置密度棒

密度棒是有机的,其分解后应能补充树木的营养,但密度棒必须具备的特性是能够快速大量吸水,吸水量应在四倍以上,吸水后能够迅速膨胀,一般要在五倍以上,分解的速度越慢越好。密度棒在加工过程中适当脱热,避免分解过程发生烧根,密度棒可吸水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良好的生根基质且不能炭化。密度棒使用量可在已知的空洞容积与吸水后的膨胀比计算得出。

3.4灌水加伴生菌

空洞放置密度棒后要在半小时内两次向添加了密度棒的孔洞内灌满清水,密度棒充分吸水膨胀。由于土壤环境的恶劣,土壤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气体交换不畅,导致好氧细菌减少,厌氧菌增加,土壤微生物减少,因此,在加水的同时,拌入同种植物根系的伴生菌,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

3.5加盖

在路面打的复壮孔完成其他环节后要加盖:一是保障行人安全;二是保障孔洞发挥作用的寿命。其盖材质不限只要求作用,其盖应有多小孔,其小孔的直径不应大于1厘米。可开启便于添加密度棒。在干旱季节可向孔洞内灌水。特殊情况可在灌水时加入适量肥料。但在打孔灌水1月内切不可施肥。

3.6检测

在进入生长季节60天后开盖检查,检测密度棒变小,根系生长明显。

2015年4月3日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同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然要强化绿化意识,加强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比作一个圈或者一个链条,那么绿化这一段就出现了不足和断裂。这是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普遍出現的新问题。园林工作者要遵从总书记的指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的态度,与时俱进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山,肖洁生,郑雨苹.论城市热岛效应[J].福建,1996,11(2):1-5.

[2]夏文胜,董立坤,刘超,蒋太平.武汉市行道樟树黄化的原因分析[J].园林科技,2009,(4):1-3.

[3]张广增,史伟,李守备.城市行道树养护中的土壤生态问题[J].现代园林,2006,(7).

[4]侯晓丽,丁蕴铮,王焕新,关香元,张广增.土壤钻孔通气法对行道树生长的改善[J].中国城市林业,2005,3(5):48-50.

[5]王晓英,王玉山,陶娟,张志玲,郭善基,杨波.古树保护、维持及复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2):77-79.

[6]胡传伟,高雪孙冰,陈勇.园林景观低冲击开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园艺文摘,2014,(7):101-102.

生态环境问题 篇9

全国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地质量下降的重要方面。由于利用和管理上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106 km2,1997年已增到1.826×106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109t。结果使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人均耕地仅约为778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在世界上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占倒数第三位,仅略高于盂加拉国和日本。严重的是对稀缺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和浪费的现象十分惊人。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7×l05hm2。1983年--1985年,耕地平均每年减少约7.6×105hm2,1986年--1990年平均减少4.74×l05hm2。实施《土地管理法》以来,情况有所好转,耕地减少速度趋缓,1991年--1995年平均每年仍减少4.433×105hm2。

3、土地沙漠化加剧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脆弱生态平衡条件下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活动,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现象。

4、森林资源缺乏且正在减少

我国为世界上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在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按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计算,分别为第120位和128位,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距离覆盖率30%还相差很远:但过量采伐惊人,由于采伐地区过于集中,可采资源日益枯竭.加上毁林开垦、烧柴、火灾和病虫害等等原因.使森林总面积正在逐渐减少.相应的生态灾难和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5、草原退化严重

草原质量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人均草地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30%: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场约占1 /3,鼠虫害面积约占30%--50%,且优质草减少,毒害草增多。

6、湖泊泥沙淤积,调蓄抗灾能力减弱

湖泊泥沙淤积,过度围垦,造成湖区生态系统功能失调。使湖泊的调蓄抗灾能力减弱。例如,建国以来,洞庭湖湖区经历了2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近1.9×103km2,人口从290万增至目前的1000万。在1998年洪灾中,湖区溃决堤垸142个,灾民近4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

7、生物栖息地消失,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例如,新疆虎、野马、毛脉蕨等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在我国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又如,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胡杨林、北疆的梭梭林等都大量减少;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锁阳、雪莲、贝母等的数量也在大量减少。

8、地质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日益加大

由于森林过度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加上不合理地开采矿藏,而引发的雨后泥石流、地质下陷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9、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量为2.8×1012m3,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径流量为2 6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中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国家,全国57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个,严重缺水的达50个,日缺水量达1.6×107m3。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正在不断下降。同时节水措施不力,用水浪费,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短缺。

10、污染严重

我国大气、水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日趋恶化,1995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全国土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了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保护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实施绿色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保护长江黄河源头,严禁在江河源头采金、挖草(甘草、虫草、发菜);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严格实施生态脆弱区的禁采禁伐、禁渔、禁猎,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海,封山育林、风沙区造林植草。

建立适合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然保护区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了典型的生态,保护了动植物种质遗传资源。截至1997年底。中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6.98万kO,占国土面积的7.64%。其中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网络,6个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因此,进一步加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绿色经济。

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比所得回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付出,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态灾难。为此,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无偿占有、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经济模式。承认并正视生态环境资源的资本的属性,在经济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旧”费,要提生态资源税,还要分得相应红利――即利润中的台理分额,以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经济基础。

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

上一篇:大一个人年度成长计划下一篇: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