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精选6篇)
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 篇1
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读《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有感
今天读了《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这本书,我对于此书的理解以及针对公司发展总结为一句话: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首先说感恩是什么: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那么公司给了我们工作、待遇、保险和荣誉,我们当然应该对公司感恩;其次谈到责任,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我们一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两者是相随的。那么感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什么?该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简单说明:感恩是责任的内在部分,责任是感恩的外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如果缺少感恩,仅仅是负责,那么工作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如果缺少责任感,却只是呼吁感恩,那么明显感恩仅仅只是口号,流于形式,毫无效果。
公司要发展,尤其在当前这种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的情况下,公司要全面的面对市场,面对社会,也许将来有一天公司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那么,公司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立足,能不能做到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公司发展需要什么?是设备还是人才?都需要却又缺少了什么,公司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设备、人才、资金“这些硬件,同时也需要公司所有人的那种对公司的责任和热忱,因为只有人带着感恩的心,做事负责,才能真正将设备、人才和资金都利用好,如果有人责任感缺失,那么必然影响公司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影响公司的前进。
我对于责任感得理解就是,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能做的工作。如果我们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那么公司就能够为我们提供家庭般得温暖和动力。
假如公司的每个人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那么大家就会理所当然的尽可能的降低公司在各方面的成本,包括材料的成本、信息的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都可以下降,那么明显公司效益要上升,公司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说道最后,我想说的是让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变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涉及到企业文化的问题。诚然,我们公司还是一个中小型公司,没有海尔、长虹的规模,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只需要五个字“主人翁精神”!
徐小威
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 篇2
一、美国宪法对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在美国, 宪法是至高无上的, 宪法的作用就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即赋予公民享有何种权利以及自由。书中也曾提及到《权利法案》的核心就是防止美国政府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在美国, 如果警察未持有搜捕状进行搜查和逮捕, 那就是违宪, 即使拿到天大的证据, 也只有一个结果:证据作废, 放案犯回家。美国人只认宪法, 因为宪法是整体人民的自然保障。他们已经习惯于为此支付代价, 当然, 也包括在明知辛普森极有可能是杀人犯的情况下, 判其无罪的这种代价。那么让我们来简单地概括一下, 美国宪法究赋予刑事被告人多少权利呢?
在该书中, 林达向我们介绍了在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中, 明确了被告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 ①被告人享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②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获得迅速、公开审判的权利。③被告人有与对方证人对质的权利。④有权要求以强制手段促使对被告有利的证人出庭作证; 并要求律师协助辩护。当然, 美国宪法对于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不仅限于此。
此外, 书中还提及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 一个人哪怕他从来也没有穿过西装, 在当上被告上法庭的时候, 肯定会考虑要去买一套。因为在判决之前, 对被告是“无罪假定”, 因此哪怕是最危险的被告, 美国政府没有权利强迫被告在法庭上穿囚服, 更不能带刑具, 以免陪审团在判决之前对被告有“犯罪形象”的先入之见。这一现象被称为“无罪推定”, 即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 都应被视作为无罪, 其强调的是对于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 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 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 就应推定其无罪。无罪推定是西方国家在否定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它与刑法上的“罪刑法定”的原则相配合, 成为西方国家刑事法律的基础, 亦是美国宪法对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的体现之一, 其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提及到“无罪推定”原则, 不得不让我不禁联想到我国刚刚出台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判决, 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条规定是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所没有规定的, 对于切实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我国在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大突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辛普森杀妻案”, 我阅读了《合理的怀疑——从辛普森案批判美国司法体系》一书, 虽然还未能完全读完, 但是对于帮助理解这一世纪大审判还是相当有帮助的。在该书中提及到了在美国, 对于刑事审判对被告人一定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也就是事实上, 他可能是犯案了, 但是如果未能够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 那么在法律上, 他就是没有做。这一点与民事诉讼中的要求显然不太相同。概括整理书中关于这一观点的含义即为在剥夺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时, 所应当具备的证据条件标准是不一样的, 显然, 前者的标准必须高于后者。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抉择
在整个“辛普森杀妻案”中, 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也是本案的关键之一就是大量的“铁证如山”摆在辛普森梦之队的律师团面前, 却最终被一一排除在法庭之外, 几乎都未能进入陪审团的视线之中, 辛普森的律师团运用了美国审判制度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这也是使得辛普森无罪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的一个结局, 似乎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 用林达的原话来说就是为在遥远的东方的我们所不能接受和理解的。辛普森杀妻案使得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美国与我国社会公众法律观念的差异, 在美国公众的法律观念之中, 似乎程序公正远胜于实体公正。在美国人看来, 只要司法程序没问题, 他们就必须维护这个虽然不完美却行之有效的司法体系。其实有关于这一点, 近些年来, 在我国也引起了一些激烈的讨论, 实体公正是指诉讼结果的公正, 程序公正是指诉讼过程的公正。究竟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哪一个更重要呢?笔者认为, 虽然两者都很重要, 在司法实践中, 也一直在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真当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冲突的时候, 忽视程序公正的价值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可以发现的所谓真相就一定是事情的本质, 但是程序的公正即有序进行审判活动的手段是大家彼此看得清、摸得着的, 所以, 在不能确保我们所得到的事实一定是案件原本的真相时, 唯有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 才能保障审判活动的公正。
就如本案一样, 没有人知道辛普森究竟有没有杀人, 虽然很多美国人在事后都表示, 他们相信 (但不是确信, 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谁也没有看到辛普森杀人) 辛普森的确杀了他的前妻, 但是为了维护这个体系的法治原则, 保障程序公正, 最终陪审团一致认定判辛普森一级谋杀罪不成立。足以见得, 保障诉讼实体公正是保证这个体系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公正的唯一途径。
三、美国人强烈的自由意识
除了以上两点, 使得辛普森最终逃脱法律制裁的原因还包括美国人潜移默化而却又强烈的自由意识。虽然不是本案的决定因素, 但其作用绝对不容小觑。在整本书的前几章, 林达夫妇也曾经向我们介绍过, 关于美国的言论自由问题, 从林达夫妇的字里行间, 不难读出, 美国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重视, 当然, 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并且继续愉悦地承担着这样的代价。美国人民为了最大范围地保护自己的自由以及权利, 甚至曾在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把握国家机器之前, 宁可选择不要联邦政府。而且迄今为止, 在安全和自由的面前, 美国人还是选择支付代价, 以保留自由。可见美国人强烈的自由意识。
所以, 在美国这样一个把公民自由看的高于一切的国家, 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一个无辜的人失去自由, 这是美国人认为最不可容忍的事情了。他们对于刑事案件的审判从来不持有完全的“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态度, 取而代之的是“宁可放过一千, 不可错杀一个”的态度。这也是笔者认为, 辛普森能够逃脱制裁的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原因。
并且, 在美国判决本身一定要陪审团全体一致通过才能算数, 这也进一步表现了美国司法制度“宁可放过一千, 不可错杀一个”的原则。
摘要:对于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 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耳闻, 林达夫妇以一个初移居美国的草根阶层的视角, 完完整整地向大家介绍了案件的审判经过。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 最具有正义的地方在于, 辛普森的杀妻证据如此之多, 最终确因种种原因 (主要是由于证据取得的非法性, 引用“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以及证人个人品格存疑导致证言不可信这两点) , 所有的证据都被排除案件审理过程之外, 未能成为判决辛普森有罪的有利证据, 这样的规定导致有些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都未有呈现到陪审团眼前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制度, 有极少部分人极其赞赏其合理、公正, 也有抱怨不公, 不能伸张正义, 达到法律原有的功能的。
关于《不顾诸神》一书的对话 篇3
“不顾诸神”的现代印度
——致作者爱德华•卢斯
翟 崑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尊敬的卢斯先生: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读文章喜欢顾名思义。理解了书名,也就理解了这本书的旨趣。此读书法对您的作品或许同样适用。本书英文书名是In spite of Gods,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不顾诸神”、“现代印度”以及“奇怪崛起”。三个关键词又产生不同的组合、等式或逻辑关系:
不顾诸神=现代印度+奇怪崛起
现代印度=不顾诸神+奇怪崛起
奇怪崛起=现代印度+不顾诸神
所以,我想请教您两个问题:首先,您能不能以最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三个关键词的意思;其次,上面的哪一个组合更能体现您在本书中想表达的旨趣?这样的话,中国读者就会按照他们的阅读习惯,在五分钟内明白您所想表达的意思。
从奈保尔到爱德华•卢斯
中国人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眼见着喜马拉雅山南面又崛起一个大国,中国人渴望更细致深刻地理解这个与自己充满恩怨情仇的巨人。但是,当下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并不比其他国家多。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理解印度,就要深入印度社会,体察它方方面面的细节。一般而言,忙碌的现代中国人对过于学术化的抽象和概括没兴趣,他们喜欢看充满细节、现场感或娱乐精神的书籍。这就是奈保尔、爱德华•卢斯比阿马迪亚•森更受普通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
通过大量经历和访谈来描绘当代印度,奈保尔和卢斯也许是最具代表性的。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格外吸引人,当然部分原因是他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并且被翻译成中文。但是,奈保尔描述的是一个从独立后到崛起前的混乱得化不开的印度。读奈保尔,我们会陷于深不见底的印度底层社会网络而无法自拔,无法想象印度会有崛起之日。
您的著作流行中国,也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您的奇特经历,比如您曾是克林顿时期美国财长的演讲撰稿人。其次,您曾在新德里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一呆五年,而且娶了位印度太太。也许,了解一个社会的最好办法是娶个当地的太太。第三,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老牌的英国《金融时报》的认可,以及该报内容丰富的中文网站和中信出版社的品牌。最后,就是那些大量全面深入细致的采访,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从世行和IMF的数据,到各路印度专家的观点。我的一位年轻记者朋友非常赞叹您的深厚功力和刻苦精神。她说,也想做出这样成功的采访。
与读奈保尔的幽暗不同,您似乎延续了奈保尔对印度的叙述,但从心态上则是对奈保尔的超越,对“现代印度奇怪而复杂的崛起”的感受,是半乐半悲、半信半疑,但总的来看,是乐大于悲、信大于疑,这很符合我们对当下印度的想象和揣测。感谢《世界知识》的邀请,使我能有幸跟您做一次纸上的对话。我最想知道您本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著作。
还是中印比较
如今,中印比较的话题方兴未艾,有关研究材料多到了几乎令人生厌的地步,尽管这种比较才刚刚开始,还很初步。在您的著作中,也始终贯穿着中印比较。我仔细看了您引用的相关材料,发现您更重视印度崛起对大格局的影响,比如中印美关系,但您好像没有提及一个令人瞩目的小国家,以及这个小国家的大人物——新加坡的李光耀父子。当然,李光耀父子开始发表有关中印比较的言论,大体都在2005年之后,那时您已经在华盛顿任职了。
李氏父子是新加坡的舵手和指挥。他们的中印比较观,更值得重视。请允许我简单提一下李氏父子对中印崛起的观察、比较和对策。
李光耀在上世纪50年代从政时就开始观察中国和印度。他曾热切地预测这两个庞大的经济体哪个会先成功。他最初相信是奉行民主的印度,但80年代后,他逐渐改变看法,因为中国迎头赶上,后来居上,走在了印度前头。而现在以至将来,中印崛起是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如何研究和应对这些挑战,李光耀把它们甩给了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以及该学院的院长、著名的印度裔外交官和思想家Kishore Mahabubani。最近,这个学院获得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巨额资助。Kishore本人也因为他一贯习惯于激怒西方的观点而成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
最近,李显龙在伦敦经济学院亚洲论坛上做了一个有关中印知识经济比较的演讲。事实上,李显龙时代的新加坡,正在积极应对中印崛起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全方位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关系,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敦促东盟与印度签署自贸协定,并将印度拉入东亚合作的进程。通过崛起的印度制衡崛起的中国,体现了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基本战略。新加坡是本地区最关注中印崛起的国家之一,也是成功搭上中印崛起快车的国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明新加坡的“攀龙附象”战略。
东南亚地处中印之间,最先感受中印崛起,也必须最先应对中印崛起。因此,我很想知道您对此问题的灼见。谢谢。翟 崑
不顾诸神,印度已经崛起
——爱德华•卢斯复信翟崑
爱德华•卢斯
《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评论员
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的演讲撰稿人。1995年以来一直就职于《金融时报》,2001年~2005年驻印度新德里,任南亚局主任,目前为《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评论员。
尊敬的翟崑先生: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以及对我书的肯定。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表明了我对中国的兴趣,现在它已经被翻译出来。实际上,现代印度与中国彼此并不了解,这一现实常常激起我莫大的兴趣。直到最近几年,两国才开通直航。在此之前,每年只有几千人在两国出入,而且一个国家的记者在另一个国家也并不多见。现在这种状况虽有改善,但仍不显著。这就好比夜航中两艘巨船相遇,但并没有彼此注意。不过,我们仍要感谢这种变化。
您表示希望更多地了解我这本书的题目。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解释,因此我可以想象翻译成中文它又该多么的晦涩。这个题目主要传递的是“不顾诸神,印度已经崛起”,或者说是,印度许多著名的宗教传统并不是印度得以崛起的原因。我之所以将此放入我的书名中是为了抵消现在颇为流行的“东方通”对印度的看法,因为西方人常说印度的力量之源来自其宗教传统,但我对此并不赞同。当我们在赞赏印度教的隐忍及多样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特有的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此外,限定词“strange”是指奇怪、反常、印度崛起的顺序(sequence)(不是指印度崛起这一事实而是其崛起的性质),借此表述印度发展的反常顺序。在工业体制建立之前,印度已经存在民主,印度的发展是由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带来的。印度的崛起离不开第三方(而不仅仅是美国),离不开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成员国的支持与推动。我希望这些能够解释书的标题与副标题。
您也提到了我写关于印度的书的背景。对一个外国记者来说,娶一个印度妻子确实很有利,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印度社会。一些外国记者只是与其他外国记者熟悉,在我看来这是有局限的。这一经历也有助于我在《金融时报》的工作,因为《金融时报》不会限制你去的地方,你可以去印度(或是中国)。《金融时报》确实是一份全球性报纸,在英国本土的发行量只占其总发行量的1/4,所以它不会将你的观点局限于一个地方。这就是说,我们则是完全自由的,不受制于本国。
我完全赞同您对东盟尤其是新加坡的主要观点。几个月前,我有幸在新德里的一个晚宴上,坐在李光耀先生旁边,他的观点与您在信中提到的基本相同。他说,新加坡需要印度强大,不单是为了弥补中国的崛起(他并没有使用“制衡”一词,尽管我认为他就是这个意思),还是对美国国力渐衰的补偿。人们过多地关注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破坏了美国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但却常常忘记布什政府不经意或偶尔的行为也已经破坏了美国与东南亚乃至东亚的关系。如您所知,赖斯最近谢绝出席一个东盟会议,这被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严重的怠慢行为。李光耀先生向我表示:亚洲不再依赖美国的长期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印度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并在经济上成为中国竞争对手的原因。人们确实害怕中国。我认为中国政治体制不论是何种类型,他们都会恐惧中国,因为这种恐惧主要来自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当然,印度也与中国一样属人口大国。
不知答案是否让您满意。如有问题,尽管提。谢谢您的关注。
爱德华•卢斯
(标题为编者所加)
“世界读书日”座谈《亲历与见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合作与交流委员会、世界知识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协会承办的《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座谈会在西城区文化中心举行。
与黄华同志共事最久的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凌青首先发言。他回顾了延安时期黄华同志如何陪同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赴陕北访问,及对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所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接待“美军观察组”和在中央外事组的工作情况。从1949年起,在开创我党最早的外交工作中,黄华同志所起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下,黄华同志参与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唯一留在国外的大使,抵制“极左”思潮,坚持正确路线,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张再大使从1958年黄华担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顾问讲起,1971年黄华又作为中央三人小组成员,接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判尼克松访华事宜,以及中美建交的艰苦历程。张再还介绍了黄华同志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多次找有关同志谈话,核实情况,取得最翔实材料的事例。所以我们说《亲历与见闻》是一本新中国的外交史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尹承德讲述了黄老前往莫斯科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的背景情况。黄老赴苏是中苏关系冻结20年后的一次破冰之旅,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的会晤,是两国外长20年来首次正式接触。黄老以外交家的过人智慧、才识和经验,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精神,在与苏方的多次接触和会谈中,使中国在大三角博弈中,争得了更加主动的地位,对促进世界战略格局的均衡与稳定更加有利。他还讲述了黄老为节约国家开支不坐专机,而乘普通客机前往莫斯科的经历,反映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
田长松大使讲述了黄老60年代出使加纳和埃及,与非洲民族主义国家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打开了中国对非洲国家关系大门的外交生涯。他说,黄老坚定地执行中央的政策,用灵活的策略对待新独立的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同时也理解他们的困难,使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信服,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他还谈到“文革”期间,黄老在国外如何抵制“极左”风潮、坚持工作、维护国家关系的感人事迹。
日本问题专家江培柱谈了中日两国谈判、签署和平友好条约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表现了黄老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问题的外交家风范。
北京市社科联主席姚恕和中国图书馆协会会长郭斌发言,盛赞在“世界读书日”举办座谈会意义深远。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高树茂介绍了此书的出版情况。
关于感恩的读后感600字 篇4
因为工作关系我很少与女儿共同做一些事情,作业我也从来没给她检查并指导过,但她很优秀。今天是母亲节,我作为一位母亲答应了女儿今天的要求,我很少读书,她为我找了一本《感恩的心》,让我读完接着写,也许是巧合,这本书是去年暑假我为女儿挑选并买的,买来后我断断续续读过,今天又重温了一下。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改变中国人心态的和谐人生读本。“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这是它的题记,对这句话我感悟深切。今天我牺牲了我的休息时间为女儿完成学校交给父母的工作,所以我感谢学校给了我感恩女儿的机会,因为她带给了我幸福与快乐,儿女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深感恩。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领导、感恩朋友……,一个人在社会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论角色如何变换,那必须有一颗善待别人和善良的心。
今天是母亲节,通过读《感恩的心》,首先感恩我的父母,愿全天下做儿女的都要感恩我们的父母,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东西——生命!因为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追寻自己梦想,品尝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当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之后,请不要忘记了头发斑白的父母,他们在期盼我们能抽出一点点时间与他们共吃一顿饭,即使他们忙活了大半天我们仅仅品尝几口,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行动、甚至他们的唠叨都充满着对孩子无尽的关爱和眷恋。所以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当我与女儿聊天时,我常说,一个人要善良,对待朋友要真诚,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她已经是非分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一个人事业做的大还是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好了,你就会觉得你是最幸福的,幸福没有标尺,幸福是一种感觉,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你,所以要感恩朋友,你只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你困惑的时候,朋友会给你指引方向。
感恩的人很多,现在我们还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我们从最简单的0开始,学会了无穷无尽的知识,懂得了如何品味人生,利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学会了如何奋斗,没有一个老师不想把全部的知识交给学生,当你长大成人、事业发达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了还在那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的老师们,他们不是不能发达,而是国家赋予他们培养一代代国之骄子的重担,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所以我们要感恩老师!
我们要感恩社会,是社会给了我们发展自己的平台,让我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感恩大自然,阳光、雨露和春风滋润着我们;山川、河流和草原孕育这我们;土地、草木和五谷喂养这我们;生物、矿产和资源陪伴着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对于这么多丰厚的礼物,难道我们不感恩大自然吗!所以我们要热爱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美好的生存空间。
关于感恩讲座的心得观后感精选 篇5
感恩是什么,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感恩是要懂得孝顺父母,感恩是要回报父母,不要惹他们生气,感恩不是在嘴上说说罢了,而是要做到。
星期五下午在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我深受鼓舞,感恩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们要学会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报告会的老师说,今天的报告会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报告会的老师还说:“无论你在那个角落,自信比成绩更重要,你们要学会微笑生活。人生道路有很多坎坷,有人会嘲笑你,有人会讽刺你,有人会打击你,但你要学会用微笑对待生活。人需要梦想,人更需要精神,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精神,这个国家就不会成熟,人若没有精神,就不会完成人生梦想。
报告会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马拉松比赛中,所有的人都鄙视非洲人,为了参加这个比赛,非洲的选手整整准备了5年,在比赛前,他的队员对他说:“你一定要努力,拿到冠军。”在距比赛终点还有米时,不知谁扔了一个玻璃瓶,非洲的男孩脚流血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坚持跑到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磨难,我们都要从容面对,信息百倍坚持到最好一刻。
从这场报告会中,我知道了,我们不但要有信心、勇气,还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我们的人生会精彩。
关于感恩讲座的心得观后感精选2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收看了于丹教授讲的《感恩教育》,无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都被瞬间激发出来。
节目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二、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建立自理、自信和自强不息。四、如何培养我们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所讲的话出口成章,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她精炼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我叹为观止。
一则极其平凡的事件,却蕴含着真正的道理。生鸡蛋、胡萝卜和干茶叶,用相等的温度与相同的时间煮。过了一段时间,生鸡蛋的蛋清变软了,可蛋黄还是硬的,这就说明在社会的磨练中,虽然艰苦,可心却是坚强的。胡萝卜成了胡萝卜泥,胡萝卜是指听领导和大家的老好人。而干茶叶在水的煮下,变得特别丰美,成了一杯味道好的茶叶水。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着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生命呈现的结果不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中勇敢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
有一则感人的故事,他使我懂得了感恩。这个人叫田世国,他的母亲长了重病,需要肾,田世国竟瞒着母亲偷偷为母亲捐肾。俗话说:“正为本,孝为先。”这就是孝。一声亲切的问候,一碗孝顺的水,这都是感恩。要学会感恩,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看了这些,使我想起了我自己。和这相比,我做的太少了,我要继续努力,来孝敬我的父母,来感恩我的父母。
感恩与孝敬,并不是一种外在要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生命呈现的结果不同,一个孩子也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让我们学会感恩与孝敬,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一个灿烂夺目的人生!
关于感恩讲座的心得观后感精选3
在黑龙江七台,由于丹老师为我们讲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培养孝心;第二段,培养爱心;第三段,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第四段,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在讲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树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们,不断的依靠父母。大树好像不断被依赖的父母。它为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树枝,付出了所有。
我们也应该为父母付出些,就像汉文帝刘恒那样。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他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这也是感恩。
还有鸡蛋、胡萝卜、干茶叶的故事我也倍受启发。
在故事中,锅中的沸水是我们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们是经历挫折的人。
鸡蛋它虽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壳保护了自己,但它乐观向上,并没有被挫折打败,而是经过了受挫的过程,使自己变得强大了。
胡萝卜刚开始也坚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并没有保持下来,直到最后,它被挫折打败了,变成了一滩软塌塌的胡萝卜泥。由于它半途而废,所以我们不能像它这样。
而干茶叶与它们都不同,它不仅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终改变了逆境,使沸水变成了茶水。
我们应该学习鸡蛋或干茶叶,没有被沸水改变。在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人应该坚持不懈,改变逆境。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两个蕴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师精彩的讲说,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学习,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实。
关于感恩讲座的心得观后感精选4
早上八点,我早早的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视,收看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这一堂课,分了四个部分:1、怎样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应如何引导;3、怎样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懂得感恩;4、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个主题:学会感恩。
在一开始,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男孩与苹果树》。虽然这已不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可这却是第一次在听完后有如此之深的感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怎样,父母永远会在那里,尽一切力量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却无他求,唯一的希望,就是看到我们快乐。文中的苹果树,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各位父母的一个化形:当我们年幼时,只喜欢和爸爸妈妈黏在一起,可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了父母,只在有需要或遇到麻烦时才回到他们身边,而他们则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我们,直至像苹果树一样,只剩下一个木桩。虽然如此,他们却也心甘情愿。
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中,学习其实并不是重要的,在学习之上,还有人格。古人曾说过:“百善孝为先”,在众多道德品行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懂得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没有当年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的父母,也就不会有如今的我们。俗语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而我们人类呢?难道我们还不如这些自然界的动物吗?但反过来想一想,我们都做了什么?是在父母下班后泡上一杯浓浓的热茶,还是在与父母有争端时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或者是在他们生病时,如同他们照顾我们一般用自己的`心去照顾卧病在床的他们?细细回想,其实我们做到的很少很少,如今父母将我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加惯养的呵护着我们,而我们真心为父母换位思考的太少太少,以至于我们自己都难以回忆。在脑海中浮现的,只有与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望着父母无奈眼神的快感,而这些,应该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有意的顶撞,如今细品泪却千行。年少的我们未免轻狂,望着父母逐渐衰老的容颜,愧疚,以无处可藏;感恩,应由心底绽放。
“孝”只是感恩中的一小部分,这大千世界中,感恩无处不在,从感恩父母到感恩世界,我们还有很长很广的漫漫人生路要去独自品味。
今天,于丹老师无疑是给我上了一堂令我感触颇深的一课,感恩,是要从小事做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会使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看遍人间体会真情,珍惜生活。正如同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关于感恩讲座的心得观后感精选5
今天上午八点,我和孩子一同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讲是: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首先人生目标必须是长期的,没有长期的目标,你也许就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所击倒。设定了长期的目标后,起初不要试图去克服所有的阻碍。其次你的目标必须是特定的。然后目标一定要远大,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会被微小的成绩冲的昏昏然,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最后自己的的人生目标必须由自己来实践。
第二讲是: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我认为孩子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等方面息息相关。首先有认识到孩子发脾气的缘由,不外乎不受重视、不受理解、意愿得不到满足和因知识量的原因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认识缺陷和片面造成的理解误区,另外家长不能以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常以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问题并伴以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沟通出现与孩子之间的所谓“代沟”也是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记得有一个实例是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场,孩子莫名去秒的发脾气,妈妈蹲下去哄孩子时发现孩子看到的不是色彩斑斓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通过该实例我们要以孩子的视角去读懂孩子的内心,再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课题,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在学校应当感谢老师的批评,因为正是这些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和后悔。对于老师无私的帮助,利用点滴时间辅导你,应当用实际行动来对老师感恩,老师从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们身上,无非是让你们能够成人、成才,能够自立于社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通过自己对老师的关爱言行,在不知不觉地中慢慢影响着、感染着孩子,这些关爱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中。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让孩子有挫折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意识,让孩子认识到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会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很多次的挫折作为基础的,挫折也是孩子今后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通过和孩子一同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我也深受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灵恰似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步入快车道工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执行》一书的读后感 篇6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执行
许多公司不论是在建立初始还是在运行过程中,总会有很多重大的决策,并且这些决策在建立初始,都经过了很多详细的规划,调查以及咨询,都认为是一个正确并且非常有潜力的决定,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悲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问题都出在了一个关键的点上,那就是——执行。
第二部分:执行的要素
执行的要素一:领导者的七条基本行为。作为领导者,很多都希望自己只需要制定决策,具体的实施由下面忠实的骨干进行执行。这样做经常会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实际做的东西与当时决策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作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以下七条基本行为,贯穿于从决策的制定与最终项目的完成: 了解你的企业和你的员工
员工是公司开展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因此领导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员工,了解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所能做的事情,了解自己的员工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是否能力都得到了全力的发挥,每一个员工是否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公司决策的制定,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的,公司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公司的领导者以及公司的员工,都必须确实了解事实,了解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决策中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决策,并且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决策是合理的,可行的。
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公司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往往有很多逐步完成的目标,在这些目标制定过程中,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先后顺序。明确的决定哪些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工作是可以外包出去的,哪些工作是可以节约成本的,哪些工作是核心的。 跟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一个计划项目的实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各种问题的存在,大都是由于配合的失调所带来的。因此在跟进过程中,领导者必须了解项目所在的状态,以及项目当前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修正以及指导,清除各种阻碍项目的问题,从而促进项目的具体实施。 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项目的奖励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促进员工完成项目的关键因素。如果员工得到的奖励与他们的表现没什么关系,就会扼杀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公司需要在奖金的数额以及公司的股票期权方面,对完成任务与未完成任务的员工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别,并且这些,要作为公司的一种文化继承下来。
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在任何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不断的提高员工的能力与素质,在实际的工作
中进行培养,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进行不断的学习。对于下属员工的优点,必须明确的表扬,对于下属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应该点出来,使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发展,否则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了解你自己
每一个领导者必须了解自己,具有自己的韧性。哪些需要做,怎么做必须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采取容忍的态度。努力的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在自己感情强度的上有四个核心特质:真诚、自我意识、自我超越、谦虚。
执行的要素二:建立文化变革的框架。当一家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领导者的第一个反应是公司的文化需要进行变革,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公司的文化决定了公司员工的向心力,从而可以作为公司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只有公司的软件部分(人们的信念和行为习惯)以及公司硬件部分(战略与结构)都发展起来,公司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在这里公司文化变革的框架,就是指的要强化发展公司的软件部分。这种框架,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就是需要改变那些能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员工行为。清楚的告诉他们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公司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执行过程中,要对完成目标的做出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要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取消奖励、调换工作等。
执行的要素三:绝对不能托付给他人的工作---人员的配置。员工是企业的根本。也是真正在第一线奋力拼搏的主体。所以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员工的培养与选拔。领导者需要有能够在关键问题上的正确果断的决定的能力,有激励员工的方法,能够指挥员工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有对项目进行跟进的能力,这些都体现在执行过程中的人员配置上。找到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
第三部分:执行的三个核心流程
人员流程:在战略和运营之间建立联系。人员流程比战略或者运营流程都更为重要。如果人员流程出现问题,则永远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企业的潜力。一个运营有效的人员流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个人进行深入而且准确的评估;为培养新的领导层提供指导性框架;填充领导传输管道。随时发现那些具有很高潜力以及可以提拔的人员,可以帮助公司避免人员组织上的惰性以及那些升迁过快但是能力不足的人给公司带来的潜在性危险。建立充分的领导传输管道,可以有效的帮助公司避免那些由于人员流动所带来的危险。并且能够及时的保证公司组织结构上的完整性。
战略流程:将人员与运营结合起来。任何一项战略的制定,其目标都是非常简单的:为企业赢得跟多的客户,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争取更多的丰厚回报。但是这些目标的实施,都需要有强大的执行作为后盾,才可以顺利成功的执行下去。任何一个战略的制定,都需要基于公司内部实际的人员情况为前提条件,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否满足,是否有多个方案可以考虑,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有能力将计划付诸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哪些短期,中期长期的行动,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都需要进行明确详细的思考。并且对于外部环境,如现有的客户以及市场的理解,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判定,从而才可以确定当前的战略的真确性以及可行性。
运营流程:在战略和人员之间建立联系。在任何一个以执行为文化的企业中,领导者在制定计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司运营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制定一份可以将战略、人员以及结果联系起来的运营计划。战略流程通常只是定义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人员流程定义的则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因素,而运营计划则为这些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在公司同步协调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以及外部的情况,设立符合实际目标的关键所在。并且根据该目标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明确指出企业准备在一年之内完成的项目,所需要的资本支出以及产品在收益、销售和现金流方面所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同时将这个目标分解成多个不同的阶段从而来对公司内部的每一个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促进公司整体的不断发展。
思考
1、公司的建立,应该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任何决策的制定,任何计划的实施,都必
须以事实为基础。公司的现状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公司的员工是一个什么情况,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都到了什么样的层次,我们可以进行哪些工作,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通过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哪些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的。哪些是出于研究中的,公司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子,都必须有确定的判定。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决策,才是有效的。
2、任何具体的实施工作,必须得到在路径上的人的肯定,公司的所有人应该知道。任何一
个项目的实施,都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至少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几个人在不同阶段配合完成,因此在执行开始前,需要参与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件工作,并且在每一个人开始具体参与前,应该得到明确的通知,并且知道该工作到了哪一个状态。公司内部的其他人,也应该知道公司现在开展了多少个工作,大概都到了什么状态。这样一种无形的鼓励就会产生。从而促进优秀员工的斗志。
3、作为领导者,要了解整个产品的现状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个部门有每一个部门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需要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哪些是已经完成的,哪些是正在完成的,哪些是将要开展的。哪些是暂时不需要的。哪些员工正在做那部分工作。这些都是需要领导者明确知道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的开展工作。才可以有效的发现问题从而保证公司项目的顺利实施。
4、明确产品功能,确定产品周期。在产品的确立过程中,必须有效的避免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的划分哪些是必须要完成的功能,哪些是可以滞后完成的,哪些是现在还由于各种原因所不能开始的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产品的周期。因为周期的拖沓带来的是公司潜在的各种危机,所以明确的产品目标以及确定的产品周期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5、产品梯队的建立。公司在制定产品策略的时候,需要有长期、中期、近期策略,从而来
确保公司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目标的明确性。根据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策略,公司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内为下一个时间段做充分的技术储备。因此必要的多层次的产品梯队也是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而能够让公司的主线产品有充分的功能以及质量保证。从而也使得公司将研发与产品分离开来,确保产品的开发周期。
6、公司领导者的培养与选拔。公司需要有一定的员工培养计划,有的员工希望自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有的员工希望自己可以安静的工作。因此公司需要明确的区分这些不同的员工,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养,挑选以及培养公司合适的领导者,从而不断的推进公司的发展。并且公司应该明确的知道,我们在进行人才引进的时候,是需要一个未来的领导者还是需要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7、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必须存在。激励机制的存在并不是表示公司需要多花费资金,而是
【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推荐阅读:
长征一书读后感09-20
《玫瑰与教育》一书读后感06-20
后知后觉一书读后感05-10
《论人的欲求与社会的疏导》一书之读后感05-09
学会感恩的读后感08-09
感恩父爱读后感作文08-16
《爱心 感恩》-读后感500字05-26
感恩父母读后感700字08-25
《学会感恩》读后感300字10-07
感恩读后感的作文600字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