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预期成果

2024-11-07

毕业设计预期成果(精选10篇)

毕业设计预期成果 篇1

预期调查成果

1、通过调查、访谈并调查相关资料,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杭州市民对于再生产品的接受程度,将搜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制定调研报告。

2、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案,问卷分析结果、访谈记录以及调查相关图片等,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了解市民对于再生产品的看法,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深入调查民众、企业对于再生产品的认识,加强对于再生产品的了解,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4、我们团队将结合调研分析向民众、企业提出倡议书,大力宣传再生产品,推动再生产品的发展,为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

毕业设计预期成果 篇2

本文中的餐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回到从前”出现后, 曾在整个市区迅速掀起一股风潮, 改写平邑地区原本不够丰富的餐饮生态。餐厅的营业时间是下午5点到凌晨3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晚餐、宵夜市场, 一经推出, 缤纷绚丽的色彩、浓厚复古的风格、激情迸发的乐队、迷乱闪耀的舞台灯光, 再加上绝美创新的食材, 引得无数潮人争相涌入。

随着夜色缓缓降临, 餐厅外立面在内外灯光的交相辉映下就牢牢抓住路上行人的视线, 锈迹斑斑的钢管齿轮、龟裂的仿真熔岩闪现貌似灼热的红光、五彩斑斓的落地玻璃、隐约可见室内闪烁的光影, 一切都预示着它并非是一家单纯的餐厅那么简单。

拾级而上进入室内, 首先迎面而来的是11米的超长吧台。除了能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外, 这个长吧台更是兼具收银、水吧、收纳、灯光及影音控制系统等功能于一身。吧台及背景整体采用对称手法布置, 吧台立面中间为订制2.5米长壁炉, 两侧是圆木段、外附铁丝网, 给这个工业味极浓的餐厅添上一抹原始火光般的温暖情愫;吧台背景四棵水泥原色柱子上的壁灯跳动着若即若离的烛光, 与壁炉相印成趣;吧台背景中间是红砖垒成的“酒柜”, 品类繁多的酒水随性地摆着;最吸睛的可能要数顶面吊架立面上与吧台等长的霓虹灯“GO BACK TO THE PAST”, 超大的体量、复古的材质、经典的字体、高纯度的色彩, 加之其直面大部分就餐区, 使之成为整个餐厅最亮眼的视觉中心。吧台区域为餐厅定下了一个基调——这是一家夜·色餐厅, 原始复古、色彩冲击、酒吧即视感都是它的语言。

来到就餐区, 12米的开间并不算开阔, 设计师在其中设置了很多纵向、横向的高隔断, 铁方管夹铁丝网再辅以横向不规则的细方管构成, 既起到了餐区之间半通透的隔挡作用, 又能通过横向的线条使人的视线在穿梭行走过程中得以延展。餐桌上的铁方管U型吊架既是餐桌照明的电源线通道, 又是丰富空间层次的道具;其上点缀的彩色陶瓷陈设品充满童趣和诙谐意味, 对整体冷艳的“硬汉”空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柔化作用。

位于餐厅纵深空间中段的舞台是就餐区的中心, 其直接由红砖精心组合堆砌而成, 在成本控制的同时与整体空间达成了高度的和谐。舞台周圈围绕着铁方管制成的到顶隔断, 把整个舞台笼罩在其中, 仿似一个巨大的鸟笼或者说一个抽象的亭子, 使得演出者在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不至于太过干扰顾客用餐, 而从形态上又与餐区间的隔断和谐统一, 即使在没有演出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个亮点, 不至于让空荡的舞台显得寡然无味。

闪电蜂超预期服务体验设计 篇3

2014年,百邦集团携手洛可可公司为闪电蜂定义并开发一套关于手机维修的创新服务体验。为了更深入了解手机维修这一行业,洛可可服务设计设计师们先是对市场上的大品牌中手机维修的场景进行实地观察调研,并拍摄了大量的实地场景照片,这其中包括了苹果专卖店和小米维修店,也同时对闪电蜂的维修店进行观察。(如图1)

然后服务设计师们将调研结果整理,总结出它们的环境都存在一样的问题,由于大品牌手机销量高,所以产生的后期维修数量也比较巨大,所以在走访了很多家大品牌的维修店后不难发现店内统一的问题就是拥挤,杂乱,吵闹。

而对于在店内维修手机的人来讲,一般的手机维修大约为2-3小时,在这个时间里,人们脱离了手机,再加上店内混乱的氛围,等待的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显得更加漫长与煎熬。并且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手机娱乐,学习,生活,当没有了手机之后大家都显得很困惑。(如图2)

后来,洛可可服务设计师又对于市场上其他手机维修的环境进行了观察调研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它们也都有相同的问题,杂乱吵闹的环境与层次不齐的设备,显得十分不专业并且散漫没有体系,使人没有安全感,维修过后没有质量保证。(如图3)

在调研了大品牌手机维修店与小店铺式手机维修店后,洛可可服务设计师最后找到对于国内维修店来说比较专业并且口碑较好的百邦维修旗舰店进行情景访谈式的调研,对于店内人群进行分类调研,调研人群包括了顾客,一线服务员与幕后工程师,设计师们观察他们的工作以及顾客在店内的日常行为动作。

在调研后搜集到了很多问题点,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并且成立了焦点小组,焦点小组包括用户研究部门,服务设计部门,交互设计部门等,小组邀请了一名销售人员,一名销售经理,一名IT总监,一名店铺经理,两名工程师,一名工艺经理,就分析出来的问题与设计师们进行讨论。

为了更清楚明确的找到用户痛点与设计点,设计师们一起头脑风暴整理出用户从选择来维修店到离开维修店再到延伸出的服务下的整个历程。从历程中找到用户的动机,并且在历程中找出用户与维修店的接触点,从接触点中总结用户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到每一个环的体验障碍,而每一个点都可能是服务的创新设计点。(如图4)

设计师们再总结了用户体验历程与接触点所对应出的问题后,根据闪电蜂原有的店面做出了模型,将用户在店铺中的体验历程进行模拟并试图找到更好的体验方式。(如图5)

那么,对于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手机维修的店共有的杂乱,拥挤,吵闹,不专业,不标准化,用户无聊的等待等等这些已知存在的问题,什么才是最好的体验历程?闪电蜂将要如何改变?

洛可可的设计师们再通过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与分析在现有手机维修店铺内的用户的行为历程,心理等特点,总结出了三点标准:1.人性化体验2.主动服务模式取代被动服务模式3.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取代以维修手机为中心。(如图6)

根据以上三点,服务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沙发体”。沙发体是让服务有形化的一种概念,沙发是空间中与顾客最贴近的接触点,所以通过这个载体把服务传递给顾客。顾客通过沙发休闲模式,不仅可以接触到店内的服务,也可以对接到O2O平台,从而捕获空间外的无线服务到小小的空间内,顾客只需坐到沙发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所有的服务,增加获得资源和服务的可能性。而后延伸出另一个概念:一座通。一座通就是在店内维修手机的等待中提供多种可能性服务的概念,顾客可以在店内自助式的获取服务,比如在店内喝杯咖啡、听听音乐、看书,甚至可以享受到维修店以外的服务,比如可以悠闲地坐在维修店内订购附近披萨店的一块披萨。此时的手机维修店逐渐形成了以手机维修为中心的平台,闪电蜂利用了顾客在店内停留的2~3小时的空白时间,让顾客享受平台上其他商铺的服务,闪电蜂又能够以平台身份获取利益。(如图7)

随后洛可可服务设计师们用漫画的形式,输出了一份简单易懂的概念体验历程,为帮助设计师建立起增加服务点后的流程,漫画的形式使设计师思维更活跃并且容易发现逻辑错误(如图8)

根据概念体验历程,服务设计师们又以真人版演绎了这个概念历程的用户情景,试图还原整个历程的真实场景与服务,再实地演绎中为寻找细节问题。(如图9)

基于一座通的手机维修服务的概念体系基本建立后,服务设计师们将整个服务体系绘制成服务蓝图,这其中包括顾客的历程图,基于顾客的历程,以顾客为核心的层级接触铺设了前端也就是前台的服务历程,后端工程师与前台的交接,以及后端服务系统与顾客,工程师,前台的接触点。其中服务点包括更换机服务,线下店铺回收二手机,线上回收二手机等。(如图10)

在完成服务蓝图之后,设计师们明确了服务点以及服务流程,开始定义所有与用户接触的产品体验的细节,包括产品的包装效果,物料的效果图,员工的形象设计和实体店的布局以及装修效果。(如图11)

对于顾客在店内等待维修期间所体验到的服务的设备可能有咖啡机,沙发,音乐播放器,图书等,设计师们考虑选择轻体验并且体验时间长,少投入好维护的项目,可以节约店内成本并且达成用户在等待的时间里不无聊不焦虑的效果,让顾客在2到3小时的等待时间内,体验其中两三项就可以把时间打发过去。(如图12)

为了使店内员工更具有专业性,使顾客有安全感,设计师们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使这家手机维修店更加让客户感到放心?其中包含几个维度,环境,员工的服务与维修的专业性,于是基于这几点服务设计师们为店内员工进行了整套设计,包括统一服务型着装,并且配备震动提醒器,快速协调前后台,当工程师完成检修或者需要呼叫受理员商议时,可以通过无线遥控,呼叫受理人员。每个员工都有一个IPAD,上面可以显示顾客信息,以及手机维修进度,从而帮助受理员给出不同顾客适合的服务,并且还可以给顾客提供显示相关有效信息,如,业务内容,价目信息,回报方式等。员工还配有号码袋,号码袋与顾客的取号牌对应,用于确认手机归属,员工再接收了要检测维修的手机后,手机会装入对应的号码袋中,送入维修间,手机取出时装在同一个袋子里,给顾客一种安全感,同时让顾客感受到自己的手机是被重视的。员工还配有电子签字笔以及钱袋,为方便顾客结账使用。(如图13)

最后对于区域的划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设计,主要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域,顾客休息等待区,修理区,员工更衣室和库房,设计师们在此处考虑到各功能之间的联系与以顾客为核心这两个点设立店门口为用户等待区,让用户一进门就可以享受服务,简单明了,按照距离顾客关系远近划分区域,所以中间为工程师办公区域后端为员工更衣室和库房。(如图14)

从前面定义出的门店舒适的风格延伸门店装修的感觉同样以舒适为主,让顾客在店内不再焦虑,苦苦等待手机维修,而是在轻松娱乐的时间里等待手机回到自己手中,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也变快了。(如图15)

闪电蜂还有一项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就是上门维修,顾客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工程师上门检修手机,让手机维修服务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更大程度的方便了顾客。使手机维修服务做到极致化,

而对于上门维修服务洛可可服务设计师们在对于客户,工程师,以及可以延伸,吸引顾客到实体店与了解更多闪电蜂的服务,给出四点设计原则:1.准确性,包括顾客信息的准确性,工程师判断的准确性,维修工艺的准确性,以及确保让顾客明确手机问题出在哪里2.安全性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上门服务的安全性3.专业性体现在工程师的维修技术,工具以及速度和态度上4.可拓展性包括让顾客了解更多关于闪电蜂的服务,以及手机维护的知识等。

随后,对于设计出的四大点原则洛可可设计师们进行了情景再现将原则变现应用于场景中。(如图16)

超预期的闪电蜂体验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原先手机维修用户需要16个流程,今天闪电蜂只需要1步,就是坐在沙发上。它最大限度的优化了用户的体验,并基于用户体验构建商业空间的平台商业模式。闪电蜂服务设计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的团队,他们包含服务设计师、用户研究师、空间设计师、交互体验师共同构建超预期体验团队,帮助闪电蜂打造互联网时代年轻化、趣味化的手机维修服务体验系统。

剪纸教学预期研究成果 篇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一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热潮。90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课程版块。另外,按设置权限又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块,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参与改革,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的氛围,同时使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增强;基于师生水平的提高,各校都致力于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的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

我校虽处城郊结合部,现为拆迁安置户子弟,但是一直以来我校都在努力探索着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践形式。全校教师人人都能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由于具有良好的教师资源,学校从2014年秋季开始以“剪纸兴趣小组活动”为切人口,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尝试,在保持原“剪纸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秋季我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一年级课改实验班有了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因此我们在该年级安排了一课时的剪纸活动课程。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奇葩。学习剪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首先,在价值定位上,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实验班的剪纸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剪纸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其次,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而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课改实验班安排的一课时也仅仅停留在模仿活动阶段,无分段教学目标,无教材,无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

再次,没有课时保障的班级只能按兴趣小组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来组成活动单位,参与与否,在多大程度上的参与,都比较随意。这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往往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我们希望通过新型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剪纸教学预期功能的实现。因此,为了充分实现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学校决定在兴趣小组活动阶段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将“剪纸兴趣小组”的探索和实践引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领域。

二、课题界定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所说的“剪纸活动课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体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剪纸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剪纸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完成剪纸教学由原先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校本课程的构建,进行校本开发。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

(二)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独立创作作品,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开发剪纸活动的校本课程。

包括课程目标设置、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

(二)研究剪纸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条件与保障及主要研究人员: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综合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2月):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师资结构以及教学设施等进行客观分析。

2、成立以学校美术教师为骨干,其他剪纸特长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并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

3、撰写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12月):

1、进行教师培训。

2、编写剪纸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含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排体系、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和低、中、高三册教材,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3、在剪纸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

2、编写低、中、高三册剪纸校本教材。

3、撰写研究报告。

三、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小学剪纸活动校本课程》低、中、高三册

3、《小学剪纸活动案例》丛书

4、优秀剪纸作品展

5、剪纸活动专题校园网

长期以来,学校美术教学侧重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画得像或临摹得和书上一样,就是学好美术的错误导向。这一错误导向也影响到了剪纸教学,一味追求剪纸的技能、技巧训练,这种片面现象在客观上制约了剪纸教育其他功能的发挥,形成“窄化”现象。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来说,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出发,要突破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容忽视,但它绝非教学的全部内容,更不是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历史最普及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可以说,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是民族民间风俗活动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因而剪纸教学必须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不然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从剪纸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②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③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我国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定义由原来的“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改为“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这实际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即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把儿童美术教育定位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来,加强儿童美术教育人文色彩的渗透,让儿童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情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从而更有效地让儿童接受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而,本课题“在农村初中开展剪纸教学的研究”将使剪纸教育的目的更加丰富、完善,对推动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活动必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意义。

二、课题的目标

1、课题的总体目标

①以剪纸课外兴趣活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整合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系统化程序化,逐步形成教材体系,开发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②通过开设剪纸教学校本课程,使全校每个学生都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人人都学会剪刻诸如字样、花卉、鸟兽等传统图案,适应当地风俗习惯需要。

③把部分学生培养成剪纸能手,创作一批既具有民间的传统风格又不失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争取在全国和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为学校赢得社会良好声誉。

④在剪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通过正确引导、扬长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达到开掘学生潜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最终目标。

2、课题的阶段性目标 ①初级阶段。这是指从课外兴趣活动发展到校本课程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人人都掌握剪纸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剪刻字形、花卉等简单图案,每个学生的手的灵巧性和动手能力有较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做事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 ②高级阶段。这是指全校有半数以上学生参加了以剪纸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学习。其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具有扎实的剪纸知识和技能,不但会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剪纸工具,而且还会无工具情况下,徒手创造纸作品;通过扬长迁移,把学生在剪纸中所表现出来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行为习惯,转化为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培养出尖子剪纸能手,而且还创造一批体现时代气息和富有新意的优秀剪纸作品。

三、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剪纸人人都会,只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了,似乎并不难。其实并非如此。看那些民间剪纸艺人,信手剪来,构图巧妙,形象栩栩如生,那是他们几十年的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剪纸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大量的剪刻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体验和琢磨,才能较好地掌握剪纸技能。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到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直至剪纸创作,逐步提高,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循序渐进,马虎不得。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前学习剪纸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只讲其然而不授其所以然。事实上,剪纸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涉及到心理、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有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拓宽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想象、创作等多方面能力、达到开发学生潜质的目标要求。

3、主体性原则。《师说》中有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剪纸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掌握了剪纸基本技能以后,就会有剪纸能手脱颖而出,他们的剪纸的敏捷动作、娴熟手法、丰富的想象和作品的创新,远远超过教师。这种教学的成功,得益于主体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十分强调“体验、琢磨”四个字。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去寻求要领;琢磨是指他们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改进创造适合自己的剪纸方法和风格,发展自己特长。把握了主体性原则。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就寓于教学之中。

四、实验方法

行动研究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相结合。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以为着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其二,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其三,爱真实的、特定的工作(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其四;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2、教育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论证。召开教师会议,商讨课题研究。全校动员,自愿报名,组织校课题组。填写《课题申请书》,起草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并在全校进行公开观摩教学活动。搜集关于本课题的典型课例、典型教案、典型教学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3、总结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等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六、实验组织要求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为此,我校既有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又有以课题组为中心的具体操作机构,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心研究小组,参与研究人员组成。

2、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探究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们 需要。儿童好动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所以,我们课题组提出:立足课堂搞科研,搞好科研为课堂。同时,每学期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展开。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展示课,使课题研究成员得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以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步调一致,共同提高。

4、及时总结,矫正完善方案。

总结是课题研究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结得当,将会拨正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实验铺平道路,总结的形式主要有写教学随笔、撰写论文、评课、教研组会议等。

5、经费投入的保证。学接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将不断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充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

指导思想:

积极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特色建设,继续推进日常化的校本特色研究,充分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建设特色学校,打造活力课堂,使校本特色研究工作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大桥小学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现状分析:

我校早在2004年就进行了剪纸教学的研究,并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在研究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2011年12月份,我们申报了《开发剪纸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本阶段我们要将此课题的研究深入化、系统化,使剪纸艺术这一特色更加彰显。

工作目标:

1.全面启动我校剪纸特色课题研究,在科研引领下促进和优化艺术教学工作。

2.努力做好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教学的相互融合,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教育环境,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3.积极开展我校艺术特色(剪纸)的研究活动,开展剪纸艺术作品展,通过各种媒体,多通道、多途径向外界宣传我校特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4.以特色活动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具有特长的优秀教师。

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搭建特色研讨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特色研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凭借领导支持、政策倾斜的良好特色研讨平台,建立并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特色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特色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校本特色课程研讨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从而促使校内的研讨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形成融教学型、学习型、研究型为一体的教师素质结构。

二、加强对课题的常规管理,促进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校本特色课程研讨的实效性。

课题的立项只是一个开始,课题组成员应该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理清思路、明确步骤、规范操作,有计划有顺序地将课题实施起来,特别应指出的是,研讨必须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本年度我们把课题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将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并形成制度贯彻执行。(1)期初制定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每月参加一次研讨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学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课题教育随笔。(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析。(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6)做好关于课题的学生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三、深入开展剪纸特色的课题研讨工作,不断将我们的研究深化、系统化,真正创造出特色。

1.搭建平台,提供教师参与特色课程研讨的舞台,培养有特长的教师。

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的前提。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有特长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可以说,没有特长教师,就没有学校的特色。为了形成拥有特长的教师,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所长,用人必用其所长,对教师也是如此。要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其展露自己的长处。(2)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教师的特长。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培养一部分剪纸特长教师,从而带动全校的教师,为形成校本课程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将特色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我校的剪纸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仅仅停留在剪纸课堂上,孩子能够剪出规定的作品即可,没有很好地发挥孩子多方面的潜能。本年度我们考虑是否能将剪纸融入到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与语言、音乐、美术等科目有机结合,用剪纸的方式来表现诗歌、故事等;同时在各班建立相对固定的剪纸作品展示区域。

3.拓宽渠道,面向社会,为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校本课程要办出特色,还应该拓宽渠道,面向社会,赢得多种外部力量的支持。本年度打算从家庭和社区入手,通过开展家庭调查、家长交流、社区展示等活动,扩大剪纸在家长心目中的影响及重视程度,争取社区和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为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根据学校教科研考核制度,对教师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给予综合评定,并将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成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之中。

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并学习校本特色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分工,各自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3、向家长发放“剪纸艺术文化研究”实验问卷调查表。4.专题讲座,介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技巧。

四~五月份:

1.开展剪纸课题研讨课;

2.编写剪纸校本特色活动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家长来校开展“剪纸交流活动”,并举行作品展示、宣传活动;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六月份:

1.继续开展剪纸课题研讨;

2.请有剪纸特长的老师辐射全校教师,进行剪纸培训,每位教师完成一幅高质量的剪纸作品; 3.举办剪纸艺术节;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九~十月份:

1、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2.继续开展剪纸课题研讨;

3.举办“我是剪纸小能手”剪纸作品展,评选出优胜学生进行表演;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十一~十二月份: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编写低年级剪纸校本教材; 3.课题研究阶段问卷调查。

2013年1月份

1、收集优秀的教学设计,整理成册;

2、收集典型的活动案例;

毕业设计预期成果 篇5

阶段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成果:

(1)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

(2)建成萨中一小网站;(3)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成果:

(1)建设校园网;

(2)探索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整合教学模式;

(3)积累文字、声像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成果:

(1)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2)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3)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4)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学件光盘,汇编论文;(5)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阶段预期成果

大庆油田教育中心

上海市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于预期 篇6

由于上海全市群策群力,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好于预期。

签约率超过50%同比略低1%部分名校就业率超过90%

◆签约人数超过50%

包括报到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定向委培人数、国家地方项目人数五种

◆就业人数70%

除了签约人数外,还包括签订合同就业人数和灵活就业人数

截至6月2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已实现了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70%的工作目标,由于全市群策群力,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好于预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昨天在出席中欧校友论坛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部分名校就业率超去年

市教委副主任王奇表示,20上海共有毕业生15.8万人,比20增加了9000人,增幅为6%,年初根据市教委的调查,部分上海的财经、金融类、外语外贸类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下减幅度超过30%。后来上海举全市之力,出台了多项措施,截至6月20日,本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已经实现了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70%的工作目标。

下阶段将继续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因为还有30%的学生目前没有工作岗位。

据市教委学生处田磊介绍,上海目前就业率约为70%,与去年基本持平,签约率超过50%,比去年同期略低约一个百分点,根据教育部的口径,签约人数包括报到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定向委培人数、国家地方项目人数五种;就业人数除了签约人数外,还包括签订合同就业人数和灵活就业人数。

此外,上海一些知名的综合类高校的就业率比较高,市教委表示,包括交大、复旦、同济等综合类的名校,就业率都比较好,有的甚至超过去年。

另据上海交大就业中心发布的最新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上海交大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比2008届有明显提高,截至6月26日,2009届研究生就业率达95.32%,2009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2.78%。

上海高校中就业受影响较大的是一些专业类的本科高校,如外语外贸类、财经金融类等。

85%以上大学生9月就业

另据介绍,虽然今年的总体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但高端的就业岗位下降,低端的就业岗位上升,导致今年的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也略有降低,不过市教委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薪酬数额,并表示,就业情况是一个动态的统计过程,目前各类签约、升学的统计仍处于实时变动中,一般到9月份,85%以上的大学生均会落实就业岗位。

另据介绍,去年年底本市有近2000名大学生到劳动部门登记了失业,市教委预计今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还会上升,此外,上海也在积极跟踪未就业大学生的情况,会尽多方努力,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中欧校友已提供上千职位解大学生就业燃眉之急,在昨天同时举行的“中欧校友情系当代大学毕业生”企业职位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1202个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今年下半年,中欧校友会还将再提供700个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明年就业形势可能更难

今年上海设立了3万名大学生的见习计划,一年的见习期结束后,会不会对毕业市场造成新一轮的冲击,市教委副主任王奇表示,上海市教育部门对明年的就业预期并不乐观,甚至做好了明年的就业形势比今年更为严峻的准备。

浅析设计成果展示的教学特点 篇7

经常会有同学提问在设计展示方面有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定与条目, 事实上这种教条规定是不存在的, 因为设计展示的核心是易读性、连贯性、说明性, 重点是图纸内容表达, 评价一个展示设计好坏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有利于设计的沟通。优秀的设计展示对于专业设计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是因为其内容十分繁复杂乱。例如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包括正投影图、三维渲染图、工艺示意图、材料样板甚至空间分析模型等, 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在这些设计内容中找到至少一个共同符号, 从视觉角度进行相互联系, 强调图纸展示的连贯性, 这种设计对不熟悉图纸的用户非常有效。比如主要是强调标题的突出与一致, 可将设计主题图样、标题样式等作为设计共有元素加以强化, 最终形成与方案紧密相关的版式风格。这也是为何在设计企业中将展示的版式模板加以固化, 并形成统一编排格式的原因。这样做不仅能够省去重新设计的工作时间以增加效率, 更可以使图纸在说明设计意图的同时较好地表现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专业象征性。

教学中的设计展示要求和设计企业展示要求区别很大, 企业的设计项目展示中因时间线很长, 且会进行多次成果汇报, 通常是针对某一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展示, 最终会根据需要加入适当超前的概念。而在教学中设计课程根据设计流程被分解为几个阶段的模式, 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和教学侧重点不同, 导致教师基于设计教学评价原则, 要求学生在课业讲评时将最终设计成果和前面的整个设计过程全部呈现。这对于设计专业的同学而言, 在不具备版式与归纳知识的前提下, 一个统一格式的展示设计难度甚至比课题的设计灵感创建还要难。学生的设计成果展示首先要从专业角度进行, 以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把它比拟成“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逻辑严密的故事才会吸引受众的目光,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需要在展示中清晰地表现设计主题, 包括主要设计概念与突出设计元素。另外, 仅展示最终设计结果并不能达到未来专业设计的要求, 可能会导致第一次接触方案的受众产生混乱感且难以理解设计内容, 解决的方法是完整记录自己的设计过程, 将过程文件整理归纳并进行编辑和梳理。

设计过程一般分为概念阶段与深化阶段, 在概念阶段设计师的团队沟通较为频繁, 思路变换很快, 早期的图纸、样板和草图等大多以便签形式张贴。深化阶段是设计已趋近完成, 需要用很规范的图纸语言、正式的装裱格式进行展示。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三维表现图, 在概念设计阶段大多是从空间关系、功能布局、设计理念等角度进行制作, 只需要“素模型”即可满足要求;而在设计深化后的成果展示阶段中, 三维表现图需要表达出材料、光线、质感等具体内容, 需要精心制作和效果完善。学生在概念设计阶段一般用硫酸纸等进行频繁的草图设计和大量的材料样板等资料性内容, 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来修正自己的设计方向, 这当中也涉及到设计过程中的展示方法。这里展示可以借助格式方面的统一来明确设计理念, 随着设计的推进不断进行完善整理, 最终在成果展示中适当体现。

版式的美观和设计内容之间的“冲突”也是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图纸化”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无论版式的外观变化多么丰富, 设计展示的实质仍然是设计图纸, 我们并不需要强烈的视觉特效和花哨的装饰, 内容的明确和直观是第一位。如果因为版式的需要而对设计内容进行省略或表达不完整, 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也有悖设计展示的最终目的。但不能否认的是, 版式设计在设计展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作品的内容多少、各个图纸的幅面尺寸、观众的规模和展示环境甚至印刷数量都会影响到版式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还要考虑到时间和预算成本。大多平面设计版式原则和界面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设计成果展示的。实际工作中使用风格一致的外框来保证系列排版的统一性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比如在不同图版上的相同位置设置题目与说明。将版面“网格化”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特别是对于缺少视觉传达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帮助很大。网格由版面的尺寸大小、四周留白和内容区域组成, 内容区域先被分割为简单的纵列, 将版面划分为几个组团, 有效控制了图面的分布, 然后再根据纵列进行分割和设计, 能够有效地将图面与说明文字整合在一起。版式设计软件中有大量的字体样式和特效, 比如斜体、中下划线、阴影甚至曲线扭曲等, 过度使用这些效果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基于强调版式是为说明图纸服务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适当传递一些关于字体的基本使用原则, 如同一版式中不要过多字体样式, 粗体仅适用于标题系列, 根据版面的尺寸和展示环境设置字体大小, 随句子长度增加应适当增加行距以保持易读性。

目前版式设计是以传统的手工装裱和信息化的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进行输出。手工装裱是早期的设计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 较为简单的是将不同图纸裱到相同的背板上, 对背板边框进行统一风格处理和统一的标题示意;复杂些的会将背板进行镂空处理, 形成多个边框效果, 可以在同一版面展示多个图纸内容时保持版面的整洁。现在采用这种手工装裱方式主要是为了在设计草图阶段便于进行沟通和向客户说明, 形式大多是将零碎的各种草图、样板等用绘图墙统一固定, 优点是迅速有效。“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为信息的公共化和图像化消费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电子化文件是指将手绘图纸输入计算机, 与数字图纸进行统一编辑排版, 然后进行打印或投影播放, 被称为“图像化”展示。正如数字化是智能技术的基础一样, 图像化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形象思维升级。这种方式使展示设计风格更加多样, 也突破了原有装裱方式的材料限制, 并大大减少了预算成本与传输成本, 更符合信息时代读图特性。电子图像在实际排版过程中会使用如Photoshop或Indesign等专业软件进行, 设计文件中会包含大量文字与图片信息, 为便于整合与交流, 大多输出为PDF格式, 更符合读图的需要与整体性。

幻灯片演示是设计成果展示中较为常用的形式, 保持图面的整体性和整洁, 尽量减少文字使用量, 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代替文字阐述设计意图, 是演示文稿在设计方面的应用原则。演示过程本身分为图像和表述两部分, 图像部分以图纸为核心, 从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入手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设计支撑材料方面可以从资料库中收集和编辑一定的数据与图片并进行图解化, 用以说明补充设计图纸的内涵。与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案技术内容相关的部分, 必须是无歧义的和确定的。在设计原则上, 遵从“一切为沟通服务”的核心原则, 使图面简洁有力, 视觉元素可用来帮助理解方案中包含的意义, 表达的是方案中被隐藏和不清晰不明确的信息, 需要达到非专业人员仍旧可以轻易理解的程度。布局方式的目标是使方案展示简洁而美观, 多次使用黄金分割原则, 色彩要与设计概念相关, 随图纸内容变化而变化, 对所有元素进行整合和交叉处理, 做到统一而不雷同。

设计成果保护研究 篇8

关键词:设计;成果保护;知识产权

设计成果保护说到底是保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从国内整体条件来看,做知识产权研究的人没有与设计相关的学术背景;做设计研究的人缺乏知识产权相关学术背景。这样的现状使得这两个互为依托的的关键领域缺乏整体联系,与国家产业整体升级的现状相矛盾。在国外,做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的人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学术背景,(化学、工业等以及相关的设计学术背景);在成果科学转化和成果保护中,设计和知识产权双学术背景的人全程参与有效提高整体的竞争力。我国在2003年把全部的知识产权代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审批全面分离,知识产权代理实行全面市场化,随之设计的成果保护行为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这种保护是针对单一的设计成果,可是整个设计领域普遍缺乏合理的模型来保护设计成果推动设计的再循环,这使设计和知识产权双学术交集型研究显得比较迫切。

一、设计成果保护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时期,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于设计——核心竞争力就是设计力!设计力的力度大小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罗维说,“穷国输出产品,富国输出设计”体现的就是设计力的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剪刀差现象的轴点就是设计力,设计力决定了剪刀差的差距大小和优势一方优势的持续。设计成果保护的前提是设计成果的转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设计成果的转化保证了全部的设计力在企业在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果保护就是尊重设计团队的知识产权保护设计力的不断提升。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科学转化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就是保护对象即“所指”的出现的途径。只停留在图纸上的设计是没有效益的,前期的设计投入得不到合理的收益,只能计入不合理成本,也就没有成果保护可言。

以设计力向现实生产力的科学转化为核心,以保护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一个设计成果保护的模型,用这种模型去不断推动“成果转化——再设计——再转化——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设计力的发展。设计成果保护最主要保护的是产品中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权力主张内涵才是保护的真正对象。权力主张内涵就是设计的创造出的真正成品也就是设计创新点,但是设计创新点却不一定是权力主张内涵。所以,需要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以专利保护为主体的多种保护手段相结合的设计成果保护模型,进一步健全设计成果的保护模式。建立这一模型一是要保护产品的设计创新点——避免出现因为设计成果保护的瑕疵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合理的保护而被合法规避;二是要以成果保护的收益完成新设计的目标激励作用从而促成设计再循环。

二、设计成果保护的对象

设计的成果保护首先要明确具体的保护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了解保护对象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才能理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确定保护的重点。唯有如此,才可以合理界定保护的范围和保护的力度。要明确理解设计成果的价值,必须要对设计行为本身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全程地参与设计活动,冷静分析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行为细节及其该行为细节带来的结果。在每一项设计中,每个合理的设计行为细节都可以提升设计对象的附加值。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活动中,设计行为细节叠加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呈现叠加的状况。所以,这里的“能指”不是单一的,在这些叠加的附加值中不是所有的点都可以是“所指”。要分清主次关系,确定保护重点在于本设计成果与其余类似设计成果最大的差别点和优势点即最大的设计创新点。这个最大设计创新点(包括差别点和优势点)是本设计成果的个性。在参与设计活动中,对设计行为细节的把握决定了保护的成败。保护设计成果不是在设计行为终止时才开始的,设计活动一开始就必须进行保护作为,设计活动的开始就是成果保护行为的开始并且贯穿设计活动的始终,但却不以设计活动结束而终止。成果保护活动是以设计成果的最终退出竞争而结束的。

三、设计成果保护如何开始

设计活动开始的标志就是设计调查,设计调查的分析结果就是设计活动的成果指向。明确了成果指向,再结合对设计活动中每个设计行为细节带来的的附加值指向分析结果,就可以确定设计创新点,以期实现设计成果转化后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确定成果保护重点的方法。

因为每一设计活动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确定保护重点后,需要对成果保护本身的模型进行设计。所有成果保护模型都应该是建立在法律的构架下,所以成果保护的模型具有通性——就是以法律的强制力为保证,这个模型的设计就是在通性的基础上确定保护的具体适用方法和措施。这个模型一直保护设计成果直到该成果退出竞争。设计成果退出竞争就是设计成果保护的终结。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主良编著:《外观设计的司法保护》.法律出版社.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篇9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具体来讲:

1.概述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该课的年级、主要的内容,以及该课学习内容的特征和上课的时间,但缺少教材版本的信息。

2.设计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目标,操作性强。

3.针对本课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设计者简单分析了学习者已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对本课所采用的活动的态度;学习者特征分析比较清晰。

4.设计者虽然列出了本课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不够详细,没有很好地说明具体怎么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策略。

5.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部分,有如下优缺点: 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 运用各种策略使得识字变得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及最后一环节的创新写作,都对课标起着拓展和深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写得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无法预料到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无法判断师生的实际活动,这个课在教学设计流程图中较好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详细情况,建议再描述得详细一些。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除缺少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

二、课件

1.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直观地说明尾巴长短,利于学生的理解。

2.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尤其是一些背景比较花哨,干扰文字,在大屏幕投影下,学生可能很难看清楚。

教学设计成果《In the fast food》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特色。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篇10

第七课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戊戌变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重,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2.3.运用“分组导学”的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本课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加入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资产阶级进行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课。1.教师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生答

师:康、梁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公车上书的内容)2.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生答:(1)创办《万国公报》(2)组织强学会(3)维新派团体形成 3.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得,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间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是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恕。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循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的法里没有,是跟洋人打交道才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佛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历史剧表演创设情境,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老师认真观察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

4.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哪些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1)内容:略

(2)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拥护;(3)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

(4)结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5.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第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小组讨论,展开辩论)6.戊戌变法的内容讲完了,请同学们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7.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①维新派力量小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8.教师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9.总结本课内容,看下面老师的歌谣小结:(学生齐读,记忆知识要点)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存该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开始:1895年,康、梁等组织上书 3.报刊及团体

二、百日维新 1.2.3.4.时间1898.6--------1898.9 内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 “六君子”事件 意义

教学反思:

上一篇: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下一篇:初三下学期期末学生评语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