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展望

2024-06-08

毕业设计展望(精选10篇)

毕业设计展望 篇1

全文总结

客户关系管理改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方法,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对客户进行营销服务,投诉管理等,并可结合多种技术(如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从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发现隐含信息,为企业发展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提供支持,使得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客服关系,对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使顾客的利益得到优化。

农村合作银行业属于金融服务业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农村合作银行业也是与客户接触面比较广泛的行业,银行可以在不侵犯私人隐私的情况下快速得到与顾客相关的信息,并且还可以采用各种技术对客户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隐含的信息。

做好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对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某农村合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案。

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农村合作银行实施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对银行来说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各个环节的实施都需要不断摸索、反复实践,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工作进行检验,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

研究展望

(1)本论文的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本论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专门针对农村合作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与建议,但是事实上该方案与建议并没有得到严格意义上的实施与验证,也就是说,本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案并不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因而无法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现实性的验证。

(2)客户关系管理涉及很多知识领域,然而,结合某农村合作银行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数据挖掘的应用角度出发进行了阐述,但数据挖掘和其他的知识领域有着紧密和广泛联系,这种联系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对其他客户关系管理知识领域,特别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的联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综合研究是将成为某农村合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继续研究方向。

(3)某农村合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各方面的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这为数据与原始资料的收集提出了很的高要求。

因此,应该在真实参与该银行的基础上,数据才更具有代表性,才更能接近某农村合作银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此种方法算出的结果才更具有代表性。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我理解到这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运用过程,它还需要有紧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次设计查阅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以及运用了老师所教的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做任何分析要基于一定的理论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的去做。

这次毕业设计收获最大的就是对农村合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还提高了我对问题的分析思维能力,为今后工作创造了一个新的适应能力。

由于本人资历尚浅,加之时间和资料有限,本文未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毕业设计展望 篇2

一、发展历程

我院成立于1979年,成立之初,即充分发挥依托高校人材资源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在高层建筑设计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80年代,先后设计了广州文化中心假日酒店(地下2层,地上25层,地面以上高度97.4m,总建筑面积45792㎡),广州金鹰大厦(地下1层,地上36层,地面以上高度118.4m,总建筑面积56506㎡),广州外经贸大厦(地下1层,地上33层,地面以上高度99.8m,总建筑面积59357㎡),广州黄埔商业一号楼((地下1层,地上15层,地面以上高度54.75m,总建筑面积33031㎡)等。90年代,先后设计了广州海关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34层,地面以上高度110.4m,总建筑面积69243㎡),京光广场(地下3层,地上55层,地面以上高度220.0m,总建筑面积23.0h㎡),大都会广场及中国市长大厦(地下3层,地上48层,地面以上高度190.0m,总建筑面积9.87h㎡),中诚广场(地下3层,地上54层,地面以上高度187.0m,总建筑面积25.0h㎡),江南中心(地下3层,地上57层,地面以上高度210.0m,总建筑面积10.0h㎡),佛山国际商业中心(地下3层,地上52层,地面以上高度228.0m,总建筑面积10.8h㎡)等。2000年代,先后设计了东莞黄河中心大厦(地下2层,地上60层,地面以上高度247.8m,总建筑面积10.0h㎡),佛山电力大厦(地下1层,地上36层,地面以上高度151.0m,总建筑面积3.7h㎡),华源办公大厦(地下2层,地上52层,地面以上高度182.6m,总建筑面积8.0h㎡),富力盈隆广场(地下4层,地上41层,地面以上高度160.0m,总建筑面积11.5h㎡),东莞厚街文化中心(地下1层,地上42层,地面以上高度162.5m,总建筑面积8.7h㎡),广州华标涛景湾(地下5层,地上48层,地面以上高度178.0m,总建筑面积13.0h㎡),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地下4层,地上103层,地面以上高度432.0m,总建筑面积44.8h㎡),广州利通广场(地下5层,地上64层,地面以上高度302.0m,总建筑面积15.0h㎡),天津富力小白楼(地下4层,地上56层,地面以上高度200.0m,总建筑面积18.0h㎡),珠海仁恒滨海中心(地下4层,地上45层,地面以上高度180.0m,总建筑面积30.0h㎡),珠江新城B2-10项目(地下4层,地上68层,地面以上高度295.2m,总建筑面积21.0h㎡)等。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我院设计高度超过150m的超高层建筑达20多栋,其中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为国内目前已建成的第二高超高层建筑,使高层建筑设计成为我院一个品牌。

二、经验总结

建院30年来,我院设计了一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这些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既有办公建筑、酒店建筑,也有居住建筑,这些项目基本上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通过设计这些超高层建筑,锻炼了我院的设计队伍,使我院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该项目地面以上103层,高度432m,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第二高的超高层建筑,在该项目设计中,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垂直交通、结构体系、风荷载作用、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等问题,并取得了成功,也应用了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院方针。在完成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同时,我院发挥高校设计院人才资源、研究氛围的优势,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高层建筑结构的试验研究,发表了学术论文10多篇,取得专利2项,是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的参编单位,是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主编单位。在高层建筑设计与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兄弟设计单位常来我院交流高层建筑设计经验,我院设计的部分高层建筑项目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三、高层建筑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国内外的高层建筑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国外,700多米高的迪拜塔已在迪拜建成,迪拜正在规划建设一座高度超过1000m的超高层建筑。在国内,高度632m的上海中心正在建设,天津、重庆、武汉、南京、广州、深圳已在建或在规划建设高度超过500m的超高层建筑。层数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体形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越来越新颖,材料、技术及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将是今后高层建筑发展的特点。高层建筑的这种发展趋势,对高层建筑设计将会提出新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消防、垂直交通组织、节能、环保等将是建筑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新结构体系、新材料的应用,建筑的抗灾能力、安全性及舒适性等将是结构工程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新设备系统、新技术、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将是设备工程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努力,不断研究和创新,为推动高层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

6珠江新城B2-10地块

7珠江新城J1-4地块

8珠江新城西塔

9珠江新城盈隆广场

智能医疗产品设计展望 篇3

本文从个人医疗产品设计的角度,站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视觉,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探索和展望。首先,从医疗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现有智能医疗产品进行分析,寻找设计缺口。其次,在人机关系、用户体验、信息化设计的角度对设计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创新设计的展望方向。搭建由智能医疗产品构建的绿色医疗体系,营造医疗新格局。

关键词:

智能医疗产品 交互设计 绿色医疗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78-02

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针对医疗产品的设计将会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医疗的脚步,通过互联网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目的都是围绕患者,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医疗服务,达到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智能医疗的过快发展造成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不能满足消费人群需求细化的趋势。同时产品个性服务不突出,局限了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也减慢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如此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医疗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 医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系欠发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临的医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发生变化,人们的保健防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疗模式由传统的住院就医向个人医疗产品转型,同时依附于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医疗产品正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医疗”应运而生。

作为设计师理应对针对社会问题和产品诉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能医疗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思考怎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人性化与多元化;让患者也能够在家中使用医疗产品进行自查、康复,享受到医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护的帮助下,完成临床治疗前的检测、预防、观察与病后的反馈、康复和保健等护理措施。因此,智能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多角度的系统整合设计,将成为满足广大家庭新的诉求点,同时也意味着对智能医疗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 智能医疗产品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已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更加重视智能医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未来的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上将会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化、移动化趋势。预计,到201 5年将会有约50%的用户通过手机或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智能医疗应用。

三 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各种具有前瞻意识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上的智能医疗产品还都停留在数据测量,保健记录的功能层面,没有将智能医疗产品与信息化的公共医疗系统接轨,导致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其功能效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监测工具的智能医疗产品不能满足信息医疗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家庭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与就医系统结合,完善系统设计中各环节的信息架构,才能激活智能医疗的价值。

四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关系的体现。二、产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三、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体验,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家用智能医疗产品的共性功能中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更加注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五、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五 注重人机关系

由于医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针对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营造良好的人机关系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不容小觑。信息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缓解就医过程中检测过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设计时更加需重视信息的易读性。其针对的用户是医疗知识或经验欠缺的普通用户,此类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和使用上应本着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人机操作界面简化,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普通用户群体的需要。

六 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是人通过经历或尝试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领域的建立,正是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视一个人在使用某个事物或系统时候的体会。其研究重点在于内心产生的愉悦度和价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愈加重视用户体驗的感受,无论是从信息界面还是使用流程,用户体验成为未来智能医疗产品探索的中心。

七 注重产品的信息化设计

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个人医疗产品,需要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使“家庭”、“医院”、“医疗”、“服务”构成相互作用的个体。使“产品、患者、医院”在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信息化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医疗产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护理、保健的范畴。家庭中个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作为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源头”,起到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医疗产品的信息共享,使医生能够直观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建立起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图1为智能医疗产品信息架构图)

nlc202309040908

八 发展条件

智能医疗产品目前还处于事物发展的新生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成熟,走进干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医疗产品的建设和推广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政策上开辟通道,还需在公共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支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重视智能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针对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由政府出面进行资源整合,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同时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信息化的医疗产品进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通力合作为构建信息化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纽带。通过信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患者、社区医院、各级专科医院串联起来,推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实现信息陕速分享和搜索。同时重视社区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大型专科医院分担基础患者的治疗。

最后,医疗器械产商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刺激着医疗器械产商的生产动力,传统家用医疗产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利用医疗产品实现实时通讯,获取数据、图像,声音等已经成为基本诉求。随着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新的就医方式,医疗产品开始增加视频通讯功能并向移动、可穿戴设备转型。医疗器械产商应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以适应市场。

九 結语

随着网络的数字化发展,科学技术的革命推动着医疗领域变革。智能化终端在公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疗产品向智能化终端的形式发展也成为一种可以被清晰预见的趋势。医疗信息云端化也必将成为家庭医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智能医疗产品的创新设计趋向信息化、透明化,承担着对患者日常健康状态的监测任务。有效利用医疗产品及网络信息共享,对于响应低碳医疗的理念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构建新型家用智能医疗产品能够填补目前所普遍使用的上一代家用医疗产品的功能空白。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的潜伏症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助和健康咨询,实现“治未病”的效果。另外,由于信息化的医疗平台理念的建立,整合了医疗资源,对患者实现“分流”救治的作用,对于消除盲目就医,简化就医流程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由此可见,智能家用医疗产品系统的创新设计能够缓解现有医疗系统存在的就医流程繁复和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就当前我国急需建立的新型医疗模式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医疗进程。

毕业设计展望 篇4

朱时光

近年来,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受到建筑师、规划师的重视,也成为人们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一种追求。不仅如此,光环境还受到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如城市的亮化工程、夜景照明、绿色照明、光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随着城市建设和建筑规模日趋宏大,建筑技术日趋复杂,照明工程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例如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航站楼建筑面积28.65万 m2,安装了上百种、共62962套灯具(平均4.5m2一套)、94864只灯(约3 m2一只灯),照明总功率4678千瓦(16.3W/ m2);并在屋顶设105条天窗(3600 m2)供白天采光。如此庞大的照明工程,有关光环境营造的各方将不能按传统的思维,应该尽量提前介入。

一、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现状 建筑师、规划师已经意识到“光”是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在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构想着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照明技术表现建筑艺术。建筑师的一些创意应在建筑设计中为日后的光环境工程提供条件,如建筑夜景照明中的内透光、穹顶照明、立柱的地灯照明等。因此建筑师、规划师的提前介入和对光环境艺术的设计创意十分重要。

据说柏林德国议会大厦透明的宏大玻璃穹顶,顶级的采光照明技术与屋顶结构融为一体,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力。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这一高技作品在使用现代科技表现建筑艺术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荣获了第22届普利茨凯奖。说明在光环境艺术的营造方面建筑师、规划师的作

用,但目前国内的建筑师、规划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往往太单一了,不能顾此及彼。

业主、用户正在逐步认识到“光”是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很多项目在委托设计时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任务同时落实,使工程较早地取得各方面的沟通,光环境艺术的创作实现了用户的期望。但也有一些项目业主寄希望于设计单位,但很少有胜任的设计师,例如景观设计单位仅有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根本没有配套的照明设计师。

除此之外,很多项目业主通常只重视土建设计、施工,他们总认为光环境艺术的创作等到建筑结顶时不迟,延误了最佳的设计时机。例如浙江某个地区的行政中心,高层办公大楼的顶部是一个多边形的玻璃幕墙装饰体,施工完毕之后才立面照明方案还在评说之中,使之成为一个难题,虽多次聘请专家献技献策,仍难圆满解决。

照明设计师是光环境艺术营造的工匠。优秀的照明设计概念一定要及早进入建筑方案,融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使“光”成为建筑和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并演现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意,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要求。为此,照明设计师与业主、用户、建筑师、规划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这种合作已经日趋密切。

但目前在照明设计领域存在着二大问题:

1、建筑设计院的照明设计由电气工程师完成。电气工程师擅长于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确定设计方案,但对于环境工

程过于古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照明配电设计,但缺乏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的创意。

2、社会上照明设计专业队伍缺乏,知识片面,不能胜任建筑环境照明工程的需求。它表现在:

①许多建筑环境照明工程方案设计以照明渲染图代替照明设计,且常常使用虚构的效果、一组不实的指标取得业主、领导、“专家”的赞赏。中标之后,深化设计和施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②照明方案设计在深化阶段失控。照明灯具的选型偏离设计指标,照明灯具的造型任意改变,照明灯具无法在建筑物上合理安装。鉴于专业队伍的技术配备,通常深化阶段的设计图纸缺少技术审核和确认;

③照明平面和系统设计很不规范。专业照明设计师缺乏照明计算、供配电、防雷接地和控制的知识,对规范了解肤浅。因此导致很多环境照明工程的灯具安装和管线敷设粗制滥造,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现状,还有诸如下面的表现:

1)建筑环境照明设计招投标环境并不理想。有些地区,环境照明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由行政首长一手操办,他说谁好就谁好,专家的评审走过场;

2)环境照明工程的评标队伍不理想。招投标中,召集关键的专家和业主或用户组成的小组审查很有必要,而且这种会议应该是与设计小组面对面的进行。但应该记住,由于专家本人的经历或目前的职业或二者都有,他们的意见总带有片面性。目前称职的专家可以说寥寥无几。

3)全国或地区的环境照明工程在技术支持上缺乏。这一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不健全,缺少这一领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原因。

二、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动向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关的报道,按我的观点引用如下:

(1)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在国际上有着淡化、简化照度指标的趋向,强调全面评估照明质量。

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册—第9版》,它的主编Mark S Rea在《手册》前言中写道:“…过去二十年来在照明实践中有从照明工程(illuminating engineering)到照明设计(Lighting design)的动向,从照度计算到美学评价的动向,从数量到质量的动向。”

IESNA的执

William H.Hanly 认为:“这一方法(即《手册》中提出的包含全面质量要素的IESNA照明设计指南——作者注)被称为通往21世纪的桥梁”。

IESNA主张,全面评估照明质量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人的需求—— 可见度,作业功效,视觉舒适,社会交往,心情和气氛,健康、安全和愉悦,美的鉴赏;

建筑—— 形式,构图,风格,标准和法规;

经济与环境—— 装置,维护,运行,能量,环境。

对于第一方面的因素,IESNA提出了包含照度水平在内的19个因子,并对各类建与空间分别指出这些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同时把照度标准简化为7级,即:定向与简单视觉作业30、50、100 lx;普通视觉作业300、500、1000 lx;特殊视觉作业3000~10000 lx。

作者认为,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层次:明亮,舒适,有艺术表现力。当然,三者融为一体的照明是最佳的照明。

明亮——合适的工作面照度和均匀度,作业对象和背景有良好对比,适宜的环境亮度;

舒适——没有眩光和频闪,人和物的造型立体感自然、悦目,作业面与周围环境表面的亮度比适当,照明控制灵活方便;艺术表现力——光形成特定的情调和氛围,环境亮度图式富有吸引力,照明装置外观优美,生动变化的天然光和室外景观。(2)关注节能、环保和健康

1991年美国环保署倡导的绿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对照明设计有深刻影响。1996年国家经贸委制定印发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该项工程。绿色照明的基本宗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积极采用高效照明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环境。

绿色照明以节能为中心推动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的开发应用;

制订“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和“建筑照明节能标准”并且立法,引导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美国ASHRAE/ IESNA联合制订以单位功率密度UPD限值(瓦/平方米)为指标的建筑照明节能标准迄今已更新三次,UPD逐次减小; 我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规定了照明功率密度(简称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规定了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和目标值,对于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强制执行。绿色照明的实施已有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数据库,节能效益分析软件,咨询服务等,给照明设计提供便利。从环保和健康角度,近年特别关注照明造成的负面影响: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扰。

(3)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的革新对照明质量的全面理解与照明新技术的涌现促成了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革新。以人为本,个性化的设计——普及照明调控,关怀个人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

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非均匀照明,动态照明,在需要光的时间,把适量的光送到需要的地点;室内、室外照明手法的互补和交叉;舞台照明手法的应用——彩色灯光、动感照明、刻画重点、隐蔽光源。

三、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展望

(1)“光”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将走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溶入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脑海。也就是说光环境和照明设计领域的设计团队应该有建筑师和规划师、照明工程师和电气设计师、厂商和工程商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大的交流服务平台。(2)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提高,技术进步,照明将以人文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丰富的照明手段将创造新颖的照明方式;人们的身心和视力健康将因优良的照明而获益。(3)欢迎有志于照明事业的建筑专业年青人走进建筑环境照明的设计队伍,加快我国照明设计专业化的进程,最终实现照明设计的职业化,规范化。只有这样,建筑环境照明的设计队伍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成就与展望 篇5

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成就与展望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根据未来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其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作 者:YU Houman 范含林 YU Houman FAN Hanlin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年,卷(期):17(4)分类号:V4关键词:航天器 总体设计 展望

毕业设计展望 篇6

6月9日,国际照明界盛事——第十五届广州照明展览会(业界称广州展)格外热闹,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余位观众参观了2千多家厂商展位,相比去年,总参观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海外观众增幅更达四成,而其特别设置的“照明设计廊”板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由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CLDA)、国际灯光城市协会(LUCI)、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及专业照明设计师协会联合举办(PLDA)联合举办的推广活动,再一次把照明设计师这个全中国不到5000人的专业群体推到媒体聚光灯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照明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0年,不仅形成一条规模2000亿的产、销、研一体化产业链,而且推动了照明设计在建筑装饰大行业中地位的迅速提升。近年来,光环境、光空间、光艺术等概念日趋火热,照明设计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升城市光环境方面的意义不断凸显。

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照明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詹庆旋向记者表示:“本世纪以来,中国照明发展非常快,中国城市改造和建设活跃,基础设施和建筑投资庞大,对照明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回顾中国照明设计发展历程,智美照明首席照明设计师任见介绍,仅仅还在8年前,2002年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建筑为什么需要专业照明设计师。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灯光艺术大放光芒之后,中国城市夜景亮化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催熟了照明这个新生行当。专业照明设计师供不应求

迅猛发展的照明设计渐成显学,对照明设计师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据全国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我国照明电器企业数为8792个,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专业照明工程公司和企业对专业照明设计师的缺口至少在15000 名以上,企业百万年薪寻找照明设计师的新闻也频现报端。

尽管如此,专业设计师还是供不应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杜异指出:“我国照明行业缺少专业人员,国内培养照明设计师的院校也非常少,许多从事照明设计的人员都是从其他方面转过来的,比如营销。而真正专业的照明设计人员数量非常少,他们大多还处于技术层面,这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相比起来,照明设计师这一职业在发达国家确立较早,其专业价值已被普遍承认,从业人员水平很高。在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照明设计逐渐从建筑、室内设计等行业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行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照明设计师郑见伟认为,我国照明设计起步较晚,现在可能还称不上一个独立的照明设计行业。

尤其关键的是,优秀的照明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灯具、光源,运用什么材料创造出好的作品,在哪种情况下该用哪种灯,又怎样将这灯光亮度运用得恰到好处,目前能完美地做到这一点的照明设计师在国内尚属寥寥。

照明设计圈三江并流

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短缺的供需形态,使照明设计作为朝阳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加,大批人才正源源不断进入,新兴的照明设计力量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市场格局。在中国照明设计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三大体系,六大流派已初现端倪。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肖辉乾教授介绍,中国最早专业的照明设计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国外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建筑师都有相应的专业照明设计师合作,他们在中国设计了许多前卫的建筑,同时就把合作的照明设计师和他们的工作模式带进来了,促进了中国照明设计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这些国外的照明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并未在中国扎下根来,随着项目结束,他们也就离开了中国,他们的影响通过随后一批留学归来的海归派还在持续。真正影响中国照明设计格局的,是来自学院、照明工程公司和独立照明设计公司这三股力量,他们形成了三江并流,共同发展的气势。

照明设计六派同台精彩纷呈

随着时间推移,上述照明设计三大体系更分出六大流派,共同推动了中国照明设计圈的繁荣发展,演绎出照明设计舞台上的精彩剧目。

流派之一:学院派。

学院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学会为代表的学派,和研究院、设计院为代表的院派。学院派的特点是权威和专业,其代表包括清华大学的詹庆旋教授、荣浩磊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肖辉乾教授以及以北京建筑设计院的郑见伟等。

学院派足够专业、权威,但数量极少,通常学院派设计师非常忙碌,但仍难以满足高端项目照明设计的巨大需求,因此一般项目也不一定能够落入学院派专家法眼。

流派二,市场派。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市场派就是在没有权威官方背景,凭借自身实力在照明设计市场中摸爬滚打,一路成长。智美照明首席照明设计师任见指出:“市场派照明设计师没有官方的光环,我们的生存之本就是为业主服务,为受众服务,以优秀的设计实力打天下,这也是智美照明多年来赢得全国260多个重要项目业主认可的关键所在。”

流派三,海归派。

境外照明设计公司的影响力通过海归回国的众多设计师予以持续,有英国归来的莱亭迪赛丁平,有港澳台地区的袁宗南等等,他们所具备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素质,使其成为中国高端照明设计项目中的一支非常活跃的重要力量。

流派四,本土派。

与海归对应的是本土,本土照明设计公司一般由独立设计师成长而来,具备相当的专业性和能力,同时对业主情况和灯具产品十分熟悉。本土照明设计公司相对性价比较高,拥有一大批本土客户群体,北京光景照明设计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并不必然意味着土鳖,光景照明设计、深圳索氏等照明设计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视野和专业水准上,日益向国际同行们看齐。流派五,附属派。

中国照明设计界还活跃着一支来自灯具厂商、照明工程公司的设计力量,较大的工程公司如北京良业、豪尔赛以及雷士照明等厂商都成立了自己的照明设计部门,其设计团队的主要工作是辅助产品销售,设计师一般由电气设计师兼任,其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产品选择和现场施工经验,不足在于一方面其人均专业性较独立照明设计师稍低,另一方面不容易保持中立,其为销售服务的设计立场会让业主担忧他们能否真正为用户考虑。

流派六,独立派。

与工程公司和灯具厂商设计部门相对应,独立的照明设计公司也正纷纷发展起来,上海牧恒设计师事务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对此,詹庆旋教授认为,专业照明设计师借鉴外国经验,独立开办照明设计咨询公司,力图摆脱照明产品和照明工程利益的影响,专心致力于照明设计精品的创作,有利于促进照明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照明设计同舟共济共赢未来

中国照明设计正在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从政府、企业到私人业主,市场已经开始逐渐重视照明设计,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案都是由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和照明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完成。

而中国照明设计师群体虽然暂时还相对较小,但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照明设计也已经脱离了纯粹谈技术的层面,上升到设计理念的层次。照明设计师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造出新的照明艺术,并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的征程。

在即将到来的亚太地区建筑设计界最高端的盛会——“2010亚太空间设计师协会北京年会”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们将专门开辟一个以光和设计为主题的“光空间与照明设计国际论坛”,这是亚太空间设计师年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把照明设计纳入大会议程,充分体现了光与照明对建筑的重要价值。

群落生态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篇7

生态规划设计一直是推动景观规划设计在新时期发展的动力之一。在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世界趋势中, 可持续景观设计成为近年来广泛探索的一个领域和新技术, 它以维持生命系统关系、生态过程与功能的持续性为核心, 超越传统景观设计中以减少场地破坏为出发点的保守目标, 通过重建必要的生态过程, 促进场地的恢复 (Carol Franklin, 1997) 。对自然过程的模仿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式。而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各种类型中, 植物一直是景观的主体, 也是景观多样化的重要体现, 更是自然生态过程最直接的载体和可持续景观设计的重要切入点和依据。

二、国内外群落设计研究进展与不足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9世纪后期生态学的兴起为种植设计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人们从自然中发掘植物构成类型, 将一些植物种类科学地组成一个群体。19世纪后期美国的詹士·詹森 (Jens Jensen) 提出了以自然的生态学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1937年詹森 (Jens Jensen) 和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在美国春田城附近建造了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19世纪德国的浮士特·鲍克勒 (Fuerst Puekler) 也按自然群落的结构, 采用不同的树种设计了一批著名的公园。20世纪20年代, 西方有些生物学家和园艺学家因见到迅猛的都市化趋势将很快吞没大量自然景观, 于是考虑在城市园林中建造模仿自然的植物群落及其生境 (林源祥, 2002) 。荷兰的一些生态学家还在布罗克辛根 (Broekhungen) 建造了一座实验性生态园 (刘滨谊, 2001;达良俊, 2004;孔杨勇, 2004) 。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 (Txen) 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 按“顶极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他的学生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900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 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 (王晓俊, 2000;封云, 2004) 。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从国内群落研究的现状来看, 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1) 实例研究与分析较为全面彻底, 但研究分析所得结果应用于实际的甚少。 (2) 群落设计方法与原则的研究过于笼统化, 以至于在实践中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3) 实例应用见于文献的甚少。一方面, 缺乏自然化植物群落构建的理论和技术规程;另一方面, 缺乏城市生态化植物群落景观的构建工艺, 城市绿地景观仍停留在植物配置阶段, 这样的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功能不强, 缺乏自然气息。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重视食物链、网和生态系统之间复杂的关系[3,4]。

三、群落生态设计的核心

(一) 群落生态关系设计。

群落生态关系主要包括生境与最适宜的生物物种、个体生态量与群落生态效应、群落食物链设计、植物的种间关系与相生相克四个主要关系体系。 (1) 生境与最适宜的生物物种主要包括生境决定最基本的物种构成、乡土植物与地带性植物、入侵植物与群落生态。 (2) 个体生态量与群落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个体生物量最大化、生态效能最大化两个系统内涵, 群落内部相互适宜的结果, 具有系统功能最优化的平衡, 也是群落整体性生态效能最大化。 (3) 群落食物链设计主要包括基本食物链关系和突出蜜源植物与结实植物的两重关系。由于鸟类和昆虫的重要性, 在植物群落设计中对吸引鸟类和昆虫集聚和生存的条件九成为食物链设计的关键。 (4) 植物的种间关系与相生相克主要包括植物的种间关系和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二) 植物序列选择。

植物序列选择主要包括植物生长序列选择、季相序列选择、群落传播序列三个序列特征。 (1) 植物生长序列选择主要确定先锋树种、优势树种和建群种。由于优势种和建群种对这个群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能力, 对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破坏会导致群落性质和群落环境发生变化, 是保护群落生态稳定性的关键, 也是群落生态设计中群落设计的关键。同时, 由于建群种通常占据群落空间的绝对优势, 往往株体高大, 是林冠层的主要构成, 其树冠形态、叶色的变化、花形和花期的特点等都直接决定群落的观赏性, 成为群落设计重要控制的环节之一。 (2) 季相序列选择主要确定观花序列、观果序列、观叶序列和观形序列。 (3) 群落传播序列主要确定自播植物和人工播种序列。

(三) 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主要包括林地、灌丛、草地与地被层的设计。据城市所属的气候带和地理条件, 选择林地树种, 并确定构成比例, 需要对当地传统园林或历史性的林地开展调查先锋树种。主要树种和观赏树种的选择对林地的建立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四) 栖息地设计与保护。

主要包括栖息地类型多样性和栖息地设计。要点在于: (1) 创造丰富的生境类型。 (2) 尽可能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3) 人为设计栖息地设施。在绿地设计中应明确设计安全区, 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灌木丛对于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都具有吸引力。

(五) 人工群落生态功能设计。

人工群落生态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服务于动植物生存的人工群落功能和服务于人群活动的绿地群落功能两种类型。 (1) 服务于动植物生存的群落是人工模仿的自然、半自然群落, 在群落形成初期人工痕迹比较明显, 但随着群落的生长和演变, 群落更接近于自然和半自然的群落环境。 (2) 服务于人群活动的绿地群落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有防蚊虫性群落、抗污染性群落 (防粉尘污染、防重金属污染、防有害气体污染等) 、保健治疗性群落、调节和改善小气候群落、文化性群落以及主要满足人们林间休息的群落功能等等。

四、群落生态设计的逻辑可能性树

面对特有的环境和特有的多样化的生境系统, 到底选取什么植物来构建群落体系成为群落生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点。一种生境可能面对着许多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 哪些是最适宜的?哪些又是比较适宜的?同时, 群落设计是否又兼顾了“最适宜植物”目标以外的其它因素?也就是说, 群落生态设计面临着许多选择, 这些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每个因子对选择决策的影响有多大?正是在这种决策选择的过程中, 尝试性应用“生境适应的逻辑可能性树”的方法来建立群落植物的选择过程, 使选择在条件和目标之间进行平衡。“逻辑可能性树”方法的核心有: (1) 建立生境生态因子特征及条件。 (2) 对地方性物种的生境适宜性进行初步判定, 建立待选植物种类。 (3) 依据生境因子的属性, 由最基本的限制性因子到附带限制性, 在因子与植物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逐步进行植物种类选择。 (4) 只有全部满足或绝大多数条件满足的植物才是“生境适应的植物”, 是群落设计最主要的构成。 (5) 建立起来的选择体系成为逻辑可能性树, 是植物系统选择的决策树。在此基础上, 依据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与结构、坡向与受光条件、湿润度等因子建立适宜于该生境内的植物生长体系和物种类型, 完成群落设计的关键环境。

参考文献

[1].Brian Clouston;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王云才, 韩丽莹, 王春平.群落生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达良俊, 方和俊, 李艳艳.上海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诊断和协调性评价[J].中国园林, 2008, 3:87~90

浅议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技术展望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计理念;技术创新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行业,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生产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大,机械设计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现代机械设计巧妙的结合电子计算机、数学、力学、工程实践理论等领域,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人工或生硬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给现代工业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改革。机械工具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方式,其奠基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国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很好体现,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现代化建设的急切脚步都让工业机械的市场需求大大提高,在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将有着更好的前景。现代机械设计应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相结合,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1.现代机械设计内涵与设计理念

1.1现代机械设计概述

现代机械设计就是巧妙的结合电子计算机、数学、力学、工程实践理论等领域,按照具体的使用要求,分析、计算、构思机械的结构、原理、运动、能量和力的传递、零件的形状、大小、润滑等不同的方面,并最终予以制作的全过程。

1.2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

传统的机械设计一般是按照目标和任务,制定一个方案,甚或制造出具体的样机,而后予以考核评定,在考核评定的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形成第二方案,循环反复进行这一过程一直等到满意为止。具体的流程是:市场需求调查;归纳相关问题;综合分析问题;优化方案;修改方案;绘制图样。在传统机械设计中,由于受到设计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条件的限制,设计要借助于大量的静止化和简化假设,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精确度,设计中过度依靠主观灵感和经验,高效、准确和科学合理性受到了影响。现代机械设计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设计针对的是实体化对象的整个过程,狭义设计针对的是图样完成的设计。现代机械设计的基本特征是智能化、经济性、集成化、并行、精确、动态运行。现代机械设计一般有几种分类,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法有:CAD、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最优化的机械设计方法、有限元的机械设计方法等等。正在发展中的新颖设计包括:智能、生命周期、创新、并行、稳健、虚拟等不同的类型。

1.3现代机械设计的理念

设计过程要遵循一些理性的、科学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包括逻辑关系的确定,物理关系的确定,结构关系的确定,总体层面设计的最终确定。现代机械设计的理念是把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智能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融合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学、化工学、人体心理学、测量学等学科知识,从形象思维开始,综合运行各种思维方式,经过逻辑推理和判断及相应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产生设计创意,经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操作,反复操作循环,最终完成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设计任务,清晰设计目标,充分收集资料和数据,要设计出新结构和新方案,还要和客户进行讨论,注重各专业知识的配合,力求方案的科学性,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设计图,不断修改方案,直到最佳,最后,现代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将设计的过程贯彻于机械制造的始终,即使是草图结束以后也要动态进行调整。现代机械设计的理念秉承创新精神,注重逻辑和思维方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结合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性、稳定性、精确性、智能性等相关因素,充分融合环保设计、人性化设计、高性能设计、低能耗设计等理念,并且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实现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2.现代机械设计相关技术分析

2.1节能环保设计技术

该技术充分考虑到了低耗能、高效益、环境保护等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节能机械设计技术。设计中要求将能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化,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布局、加工工艺以及重复使用性和材料选择,以满足节能要求。

(2)环保机械设计技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是否可以回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没有损害,要兼顾产品质量。

(3)材料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材料本身,实现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4)人性化设计技术。要考虑到人机统一,机械设计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兼顾到科学技术,实现人机合一。

2.2优良性能设计技术

现代机械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综合性能,主要包括:

(1)实验技术和可靠性的设计。监测产品和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对故障进行检测分析,研究预防故障和处治故障的方法,保证性能的可靠性。

(2)防断裂技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机械设计的材料和结构能否在载荷、温度和电场等外力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破坏能力。

(3)系统动态设计技术。为了保证能够全过程监测机械的运行,对频率、动态响应、运动和振动等结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进行研究,研究机械是否有磨损等情况,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

(4)防腐蚀设计技术。保证产品不被腐蚀,要在选择材料、防腐蚀结合和强度设计上着手。此外还包括状态检测补偿和控制技术。

2.3创建竞争优势设计技术

这是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的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创新技术。在结合产品实际功能和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出客户满意度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低成本设计技术。设计时为保持竞争力,要充分降低成本,当然要兼顾现代机械设计投放市场的速度,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

(3)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化是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传统的CAD自动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机械自动化的要求,就要求比如ICAD这样的能够满足图形处理,数值计算,具备知识处理能力和能够为设计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支持的技术。

3.实现不断创新理念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机械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就要做到:一是要有着大胆的挑战权威精神,要常存质疑,充分利用各种假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突破传统的束缚创新的理念。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受风险,机械设计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循环的过程,周而复始,备尝艰辛,要在失败中不断奋斗,不畏惧风险。三是要正确认识机械设计的特点,掌握科学的理论,合理实践,不断突破机械设计创新的理论,可以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进行创新,可以在原有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可以吸收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创新。

4.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望 篇9

铁外壳开模件,其中涉及到折边的建模问题,在外观公司设计好外观方案后,交给我们的是stp格式,用SolidWorks软件很难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折边的三维处理,最后不得不借助于设计公司的力量,让他们用Alias软件完成制作,但即使是对方这么专业的人来做,也做了2整天才做完。其次,在零件初样制作完成后,和其它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很难保证,导致了进入小批阶段后,适配了很多次,导致生产节奏变慢,甚至要手工打磨。前期低估了此零件的设计难度和制作难度,导致问题不断。>>>对于设计公司给出的设计模型,要会用Alias,或者UG,进行简单修改。对于大型复杂钣金开模件,要会判断其开模方向,了解其制作公差范围。对于折边工艺,要大概了解其制作步骤、问题产生点。对于此类零件,要充分和制作商沟通,必须在对方制作现场反复确认,找出问题点,并逐个解决。

在事件中,体现了对标准深刻理解的重要性。我们设计的车子,大部分都是安全标准,只有对其一点一点研读,一点一点理解,才可以间接地降低成本。>>>研读标准,掌握标准。

在进入小批前的各个阶段,发现问题必须解决,不能视而不见。出现的小毛病,一定要重视,探究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再小的问题,进入小批后,肯定会放大,问题不会自行消失,如果忽视,那只是自欺欺人。

在设计方案时,尽量用简单的方法;尽量让零件的制作公差放大,便于加工;尽量统一螺栓规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关键节点为完成时间,倒逼严格按照时间完成项目的计划方法,统筹安排一系列工作。分清主次,切记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充分保持主人翁意识,充分沟通,充分折磨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020

尽早运用时间管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阅读专利文献,丰富设计知识。

掌握SolidWorks Motion分析,对双提升机构进行定量分析和设计。

初步学习Ansys静力学分析,掌握基本步骤。

熟读堆垛车相关安全标准,掌握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梳理脉络。

2014工作展望 篇10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一年一度的冬休即将开始。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指导下,在各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修井70队圆满地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来年的工作,队上领导班子及时对今年的各项工作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也对2014年的工作重点做了一下设想。

一、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竞争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之源。人具有强大的潜在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管理问题。企业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凭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而且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恰当地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个体与团队的最大潜能。

1、以情感人

人是重感情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知心是感情融洽、牢固的重要标志。管理者要使自己成为员工的知心人,就必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主动与员工打成一片,对员工以诚相待,千方百计地加强与他们的感情沟通,如见面时热情地问声好,有空时多拉拉家常,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一起娱乐,节假日找机会串串门等,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管理者视作知心人,主动敞开心扉诉说工作的顺逆、生活的烦恼和处事的态度,从而真正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

准他们的思想脉搏。同时,对待员工,一定要有诚意,让他明白管理者很在乎他、很重视他。尤其当他不愿做某件事,而管理者又觉得非他莫属时,就必须表现出诚意,让他觉得再要推脱就会有一种内疚感。这样,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其所能地把事情办好,而管理者所花费的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也许就是一个显著的成果。

关爱自己的员工是管理者之本。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对困境中得到的及时帮助又尤为感激。明白这个道理,作为管理者,就必须用心体察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时刻留意其情绪变化及其家庭动态,急员工之所急,忧员工之所忧,帮员工之所需,解员工之所难,满腔热情地为员工办实事,将关爱送到实处。

2、以法管人

有句管理格言是这样说的:“效率是激励出来的,好的员工是表扬出来的。”因此,企业在制度设计时应让激励的成分比惩处的成分高,让员工明白劳动纪律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扣奖金,而是一种管理手段,重要的是激励,激励是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主基调。劳动纪律管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员工创造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问,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人。

3、以理服人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提出的某些东西不

合理,或者吹毛求疵。面对这些人。最好不要反驳,更不要大发雷霆,可以通过诱导的办法达到让其心服口服的目的。这就像钓鱼不能让鱼察觉到鱼饵在钩上,捕兽不能让兽发现浮土下的陷阱一样,诱其就范是指把对方陷入自己事先设好的圈套内,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地将其引入圈套之中,使其无法反驳,心服口服。作为队上领导,无论是在同上级还是在同职工交往的过程中,正面的冲突总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那样会搞得双方不欢而散,矛盾会不断加深。而利用诱导的方法,既可以避免正面的冲突,又可以不伤和气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说服职工,而且不伤其自尊心,取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工作,优化人员配臵。

修井的工作量是根据公司下达的任务而定,并不是每天一成不变的干多少活。队上领导班子应根据每天工作量的大小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较重时,应安排较多人员上岗,防止工作人员体力不支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因过度工作造成事故。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白天工作时间,提高白天工作量,白天能完成的工作尽可能的不要拖到晚上去做,坚决杜绝苦战就必须熬夜的形式主义的看法。当然,在工作任务特别紧张,需要临时突击时,搞几次夜战,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作法应尽可能避免采用。我相信只要工作计划安排得当,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在白天做好的。

劳逸结合,确保员工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有的人认为劳逸结合就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要完成任务就只有发动员工拼体力,拼干劲,拼劳动强度,加班加点,搞夜战,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时间。事实证明

这种看法和作法是错误的,它只能得到相反的桔果。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劳动过度,休息不足,较长时间工作就会疲劳不已,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也必然不高,甚至在工作中出现打睹睡,发生安全事故,给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带来沉重的打击,给企业带来重大财产损失。

因此,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人员配臵,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臵。

三、做好安全生产,坚定工作信心。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是基于企业安全的基础上,因此安全工作如何开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安全平稳地运行,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深入开展HSE活动,强化监督检查。

阶段性地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警示日”、“119消防日”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持续开展每天安全生产会议、举办安全生产辩论赛和“一站到底”安全知识竞答等话动,制定奖惩办法,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奖励安个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

2、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管理作用。

班组长既是班组的管理者,又直接从事生产,并且所处岗位又是生产的关键部位,因此,班组长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能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管理作用,那么安全工作将会有巨大的保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班组长的管理作用,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

制度,班组成员如有违章违纪或班组安全发生问题,班组长都应有相应的责任。其次,在班组长的选拔上,要选择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精、会管理的职工。最后,要加强班组长的安全教育,提高班组长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四、加强班组建设,提高作战能力。

对于企业来讲,班组是最基层的团队组织,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新时期企业发展中,班组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只有基层班组凝心聚力,团队合作,整个企业内部才能形成合力,打造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要强化班组的团队作战能力,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称职的班组长。班组建设中,班组长的推选有好几种方法,至今也还有些企业仍然是以上级领导直接任命为主,但这样产生的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有些班组长只对上级负责,不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在群众中没有威信,难以带领大家一起发挥更大效能;二是有些班组长虽然自身很过硬,但由于并非群众选举出来的,在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群众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他的指挥。所以,建议对班组长实行民主选拔和任期制,严格按照班组长的选拔条件,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选出他们心目中称职的、有威信的班组长。任期满后,便进行改选,如原班组长继续当选则可连任。

2、强化团队学习的理念。如今的班组,老黄牛式的埋头苦干人物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的则是能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并将学来的知识

娴熟运用于实践之中的学习能手。因此,个人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果是必要的,但在班组这个团队中,团队学习显得更为重要。班组长要引导大家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多采用讨论、研究的形式,就一个专题展开讨论,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以团队的智慧来攻克难题,以团队的力量来开拓每个人的视野,从而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所以,班组长要经常组织班组成员一起学习,使整个团队的知识更新速度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开展技能协作。每个班组都有技术骨干,班组长要充分发挥这些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同样,班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班组长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特长,用好每个人的长处。只要班组长能将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发挥好,经常开展技能协作,倡导能者为师,让每个人的长处都有施展的用武之地,那么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4、思想政治工作还是要加强。主动学习要抓,提高技能也要抓,但班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不能放松,尤其在强调团队作战的今天,让班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心情舒畅、精神抖擞,让班组的氛围始终是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便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中,对先进的典型及时予以总结、表扬,对问题的苗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使每个人都能愉悦、快乐地工作。

修井70队

上一篇:鸟啼的语文教学课件下一篇:唐寅的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