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生态环境(共12篇)
书法生态环境 篇1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 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作为“国粹”之一的书法艺术, 以其广泛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 对于陶冶一个人的性情,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书法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多数高师院校已把书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及公共选修课。在当今高校就业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的大环境下, 探讨书法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教学在高师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书法是培养审美素质的良好教程。由于高师学前专业学生不是书法艺术专业的学生, 开设书法课的目的是通过书法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提高审美素养, 规范、工整书写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 培养学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基本技能和适应多学科教学的能力。
书法的美感来源于自然, 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社会实践, 与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学习书法, 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 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写字。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书法学习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高度的学习热情, 旺盛的进取精神, 科学的思维活动, 切实诚恳的态度来对待。
受到社会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高师学前专业学生对书法理论知之甚少, 书法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系统地领略到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传承。溯源书法发展的脉络, 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书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 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是一个时代美学乃至思想最集中的表现。书法以它独特的方式体现出书法家的审美情思和审美理想。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可以在指导练习时, 渗透一些美学观点, 从笔画中就能看出剑之刚, 风之舞, 水之柔。鲁迅先生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 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 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 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见, 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 培养丰富的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使高师学生不仅具有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能力, 还具有享受现代精神文明的生活能力, 使自己富有时代气息的品味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成为“电脑时代”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学生优秀品德
书者的人格、品行决定着其书法境界的高低。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要想达到一定境界, 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刻苦练习, 更重要的是自身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在书法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小故事, 了解他们如何勤奋学习、钻研书法的一些趣闻轶事, 如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王献之练字用尽八缸水、怀素以蕉叶作书等, 学生以名家为镜, 经常激励对照和鞭策自己。久而久之, 就能培养起他们洁身自好, 爱国爱家的浩然正气和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使其形成逢字不苟, 动笔必矩, 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学生本身的修养对于书法习的提升又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3.书法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艺术教育
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法训练, 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审美教育, 书法教育以其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 呈现为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 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 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现在许多理工科大学都在开设全校书法选修课, 以人文情感来弥补科学理性的单一性, 使学生个人素质的陶冶和塑造在艺术教育审美效应中落实个体素质, 走向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
二、书法教育对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心理环境的影响
书法历来讲究“形”“心”相合, 有“形”、有“意”才是中国的书法艺术, 而书法是凭借独特的“形”态使得人在浸染书法的认知过程中, 对于前人留于笔迹的“心”得到了情感的、身心个性的认知和扩展。
1.书法教育对高师学生人格形成、气质的培养有很多好处
一位心理学家讲, 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个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 这两种练习都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可能有所改变。这种变化不仅包括个体修为而且包括个体心理的平衡。
书法犹如“参禅”, 它能够平息内心。我们知道古人写书法就像练气功一样, “纳天地之正气”于心中, 而书法教育能给人以正能量。书法艺术是超越表象而直指心性的艺术。不同的书体也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 能与艺术家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 情感的共鸣, 情感得到愉悦, 情操得以培养, 精神得以升华。更能通过书法的习练, 使学生在内在的修为、外在的行为谈吐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内外兼修的优秀气质。
2.书法练习与欣赏在艺术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现在高师学校就业压力较大, 因受综合环境影响, 有的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以至个别学生出现极端行为。作为艺术心理治疗的重要形成, 书法练习与欣赏在心理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对于治疗儿童病 (如儿童痴呆症、生理和智力的残疾和发展障碍、学习障碍等)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 ;老年病 (如老年痴呆症) 等都有积极作用。从心理活动方面来看, 练习书法时需要精力集中, 宠辱皆忘, 心正平和, 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 调动全身的气和力, 使全身血气通融, 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整, 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并能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 使他们都可以在书法中获得成功感的体验, 而这种成功感的体验以及自我评价, 对于存在患有心理障碍进行行为干预的辅助作用是明显的。
通过书法艺术来吸取精神食粮, 陶冶人的性情, 排除忧虑和烦恼, 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达到调节人的精神活动、消除疲劳的目的, 这些特点都使得学生通过书法的练习与欣赏,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带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其中蕴含着德、智、体、美等各项元素, 可以促进高师院校各科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书法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书法教育教学功能, 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 努力提高高师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针对高师学生的特点, 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书法课教学的实际出发, 在阐述书法教学在高师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书法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更要注重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书法,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第1版.
[2]潘运告, 张怀.书论[M].北京:美术出版社, 1997年2月第1版.
[3]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书法生态环境 篇2
报考须知
1、考生根据考级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报考级别,评定级别低于或高于报考级别,考级费用均不退补。初次报考者报考级别不能超过6级,6级以上必须逐级报考。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可直接报考8级,报考9级、10级必须具备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10级为入会级,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组织考试,10级考试通过者享受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待遇。
2、清晰准确填写或打印等级考核申报表,每人次一张;近期2寸免冠照片3张,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上姓名、专业和级别。
3、报名后如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者,作弃权处理,恕不办理退费手续。
4、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对考级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宣传及处理权,考级作品一律不退。
5、考生必须按准考证所示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无准考证或准考证与本人身份不符者,均不准进入考场。
6、承办单位提供规定规格考试用纸。
7、考生自备书写用具。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大纲
初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临摹
1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形特征。
3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
2.创作
1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
3章法:基本能完成章法布局。
二、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初级(1-3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中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对临、临摹
1笔法:准确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点,用笔点画生动,熟练自然。
2结构:准确地体现范本的结体风格特征。
3章法:准确地理解范本章法特点,布局合理完整。
2.创作
1笔法:较好地体现书写能力,点画精到自如、美观。
2结构:较好地体现出所用书体的结体规律,特点明显。
3章法:明白书法布局方式,行气贯通,章法完整美观。
二、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题范本中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八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
四尺对裁竖式(136㎝×34㎝)。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中级(4-6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高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对临、临摹
1笔法:准确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意,用笔点画生动,熟练自然。
2结构:准确地体现范本的结体取势特征。
3章法:准确地体现范本章法特点,布局合理完整。
2.创作
1笔法:准确地体现书写能力,点画精到自如、美观。
2结构:准确地体现出所用书体的结体规律,特点明显。
3章法:理解书法布局方式,行气贯通,章法完整美观。
3.理论笔试
1简明书法史。
2简明书论史。
三、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题范本中对临两种书体作品各一件。
2自选给定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八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对裁竖式(136㎝×34㎝)
四尺对裁斗方(68㎝×68㎝)。
四、考试时间:对临创作时间150分钟,理论笔试60分钟。
注:高级(7-9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艺术考级收费标准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艺术考级收费标准是根据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文化部第31号令),以及《国家文化部、发改委关于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收费标准的通知》(文教科发(2003)52号文件)的精神和规定制定,现将参考收费标准公布如下。若各地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与参考收费标准不一致的以各地物价部门核准的价格为准。
注:
1、考级报名费标准,每生每次10元(其中初次报名费为50元,含艺术考级卡制作工本费40元)。
2、考级证书费标准。艺术考级证书的收费标准为每证15元(含文化部考级专用二维条形防伪码技术服务费)。
3、承办单位应按规定到指定的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并严格执行本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书法用人 书法养生 篇3
康熙皇帝一生兴趣广泛,酷爱科学、酷爱编书、酷爱书法。因为自己喜欢书法,康熙皇帝曾大力征求历代法书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对朝廷中的大臣,特别是文官的书法要求非常严格,并以此作为一个官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当时许多官员,因为在书法和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而被重用。
康熙最喜欢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于是就有了三届状元书宗“二王”。不但录取人员如此,在提拔人才上也由书法水平优劣来决定。
康熙十六年,高士奇和张英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被选入南书房办公,常侍左右,讲究文学。尤其是高士奇,擅长图书编纂,写得一手“二王”小楷,作诗写论,还懂收藏。张英后来升到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字如其人。张英在京做官时,邻居吴氏欲占他家的宅边地。家人写信告诉他,想要他凭官威压一压吴氏的气焰。谁知张英只回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深受震动也退后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之说,并成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康熙虽然爱好书法,却丝毫没有玩物丧志。他把书法作为在批阅奏折后闲暇时间的一点乐趣,而非痴迷。
他还把练习书法提到养生的高度,还举例对大臣们说,练习书法可以使人长寿。如柳公权,写出《玄秘塔》,活了88岁;虞世南,写出《天子庙堂碑》,活了99岁;唐朝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也活了85岁的高龄。他鼓励大臣们研习诗文,勤练书法。
康熙喜欢明代董其昌的书法,他十分欣赏董下笔闲适自然,章法布局淡雅平和的风韵,并评价:如微云舒卷,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
书法生态环境 篇4
首先,我们将目光投向浪涌涛卷的国际社会。
常言道:“水无常态,山无常势。”数百年来,始终掌握着世界话语权、一向奉行趋利避害的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新世纪后日渐衰退,逐渐跌入困顿境地。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国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成了全球瞩目的对象,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人类文明面临转型,世界政治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所处的现实国际环境依旧险恶,我们所在的国际社会依然缺少公正公平,世界强权利用文化霸权、网络霸权,对我们的思想文化进行渗透影响。
作为一个曾经领先世界数千年、引领世界潮流数千年的东方大国,作为有着人类近五分之一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民族的振兴、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公平正义,自然要进行合乎常理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经济上的,还是文化、科技、军事上的,我们都有权利进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世界政治的大讲堂里,不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的存在;全球经济的大观园里,不能也不应该只有一色花卉的种植;人类文明的教科书上,不能也不应该只有一样模本的设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我们面对现实国际政治作出的铿然答复。我们要用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华夏智慧、一百多年探索出来的执政模式,用超大型的体量、超坚韧的毅力、超坚强的意志、超艰辛的步履,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用孔子、孟子、庄子、老子以及马、恩、列、毛思想的结晶,表达我们对自身、对人类、对未来看法的不同视角、不同思想、不同观点,要设计创造出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大家的人类社会生活模式。
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书法艺术,在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下,它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担当又在哪里呢?
如今的中国迎面碰上的是一个不赢即输的激烈博弈的大时代。无论怎样,中国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板块位移、碰撞、聚合的焦点。当今残酷的国际竞争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大比拼,是世界诸种文明的大竞争,也是国际政治竞技领域的大争夺。文化作为经济、科技、军事以外重要的政治资源要素,已经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占大国实力的比重亦越来越高。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文化的重要性也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既然我们要代表新文化前进的方向,要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那么我们就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沿,堂堂正正地提出对人类具有某种参照价值或普遍意义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为人类进步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要用我们久远的文明、丰富的传统及深厚的积淀,为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质优品高的公共产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不但要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更要体现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
那么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华夏文明的结晶、中华民族永恒的图腾,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博弈时代,在世界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无疑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泱泱华夏文化崛起的历史重任,要担负起东方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而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五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就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的不竭源泉。但时代竞争残酷激烈,也要求我们对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进行格外的关注。这是大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大要求,也是书法艺术于大时代的大担当,更是这门艺术在当今这个霸权横行的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存在、扩大影响之必要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像推动“汉语热”“孔子热”那样,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动书法艺术的广泛传播。这不仅关乎华夏艺术,关乎美的创造、美的蕴涵,更关乎我们的人文思想、治国理念、相处原则。因为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孔子倡导的中庸思想,讲究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推崇的和平、和谐、和睦的思想理念,这是我们十数亿人大国的立国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
鉴于中国文化与生俱来的魅力和高度,鉴于世界发展正在赋予中国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以崇高的人类使命,也鉴于能够更好地证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思想的内涵,处于此时代的我们,应该像矢志不渝的荒山绿化者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书法艺术的广泛培植;应该像耐劳负重的拓荒牛那样,在世界各地进行书法艺术的大力耕作;应该像奥运圣火传递者那样,将中国书法艺术之圣火传遍我们足迹能够到达的所有地方。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承载的时代重负。
下面,我们把目光和话题转向国内。这个十数亿人的超大型社会,看看我们的书法艺术又在面临着怎样的生存环境,具有如何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担当。
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
在经济高速发展、政治稳步推进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面临着非突出重围不可的困境。——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质量要提升,发展模式要改变,社会要转型,制造业要升级换代,整体科技水平要提高,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要实现。软实力方面:我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长城墙基已遭严重破坏,我们意识形态的山林已遭大面积盗伐,我们的道德水准和思想环境更不容乐观,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还亟待提高,我们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还极不平衡……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切“向钱看”风暴的驱使下,“钱财”这群牛羊多起来的同时,道德、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这片原有的茂密植被已遭严重沙化。发家致富大步快跑,我们的物质生活在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而精神家园却日渐荒芜。
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的书法艺术面临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的呢?
众所周知,书法是个慢熟的活儿,却偏偏撞上了一个急食快餐的时代;书坛本是个清静优雅之地,却遭遇了一场黄尘滚滚的浮躁风暴;艺术本是沾不得铜臭的洁物,却愣是碰上一个处处急功,事事唯利的“钱世”;“大师”“大家”本是人世间高尚之身,却稀里糊涂遇上一个可以随便克隆、轻易制作的年代。
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现代效应;也有人说,这是再标准不过的快餐文化;有人说,那些走捷径从赝品车间、水货作坊匆匆包装出来,又急急奔向社会名利场的“大师”的“大作”,既祸害时代又污染环境;也有人说,既然这是个盛行“包装”、盛产“泡沫”的时代,那么你怎么就单单盯住书家的“包装”、文化的“泡沫”不放呢?
人性百态,价值取向双双进入大展览时代的今天,自然是人言人殊。但中国书坛之乱象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书法艺术在当今中国社会又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又有如何的时代担当呢?
有人说,20世纪是主义之争,21世纪是文化之争。也有人说,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实力的竞争,而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比拼。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真可谓一语中的。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中国领导高层也早已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热切愿望。国际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碰撞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而且,放眼国际国内社会,你会很清楚地发现:我们的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文化实力还很弱,我们十数亿人大国的话语权还时常被压制,我们的综合国力还远没有达到和西方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水平,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还不被大多数国家所看好,我们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大博弈中仍处于弱势,中华民族与对手之间——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世纪大对决”还在激列进行中。更不要说还有亟待健全的国家治理框架、急需提升的政府管理能力、尚欠圆满的中国道路理论体系、还未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等。问题之多,困难之大,均前所未有。
如果说,“三个自信”的提出无异于一场再及时不过的化雨春风——为改变已遭大面积破坏的国民生存环境,为扭转严重失衡的社会生活状态,为精神、文化、思想、道德原野植被的恢复,为我们软硬两方面实力的提升,为我们赢得自身、赢得当下、赢得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的话,那么,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呼声的应运而生,就是惊蛰之后的雷声,在企盼已久的华夏大地上隆隆响起。
这隆隆春之声的喜人之处在于:它的出现——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一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呼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连接——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百姓愿望;既具极大感召力,又有极强鞭策力;既对社会进步、发展、稳定有极强的激励、促进作用,又对民族振兴、文化崛起、整体实力提升,具有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驱动力量。
思想家、教育家、先师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一再叮嘱我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魏征也曾告知天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如果现实是一面镜子,那么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照出的是振兴路上,我们物质大于精神、欲望多于思想的社会;照出的是崛起路上,我们急需提高精神品质、思想内涵、文化素养的民族。而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优良的精神品质、深厚的思想底蕴、丰富的文化养分,就是崛起路上,我们民族、社会及芸芸众生所特别需要的。这也是书法艺术在当下中国这个超大型社会所具有的特殊时代价值和特别的历史意义。
一个社会的物欲太盛,必将导致精神绿洲的大面积荒漠化;一个时代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必将导致价值观的颠覆,道德架构的坍塌。一个想要复兴的大国国民,无论如何是不能生活得好歹不分、是非不辨的;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更不能生活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在这个现实社会里,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选择逃避、选择麻木、选择视而不见,得过且过。在历史进程中,原本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我们不能总是下意识地选择缺位、选择缺席、选择缺失。如果我们生活得太过现实、太过近视、太过功利,我们不但不能拥有世界、拥有未来,甚至能否保持现状都是问题,这样我们不但害己,恐怕还要搭上子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族无远虑,必有近祸;国无远虑,必有近患。应像重视我们的空气质量一样重视文化质量,应像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样关注精神健康,应像关心我们生活的成长一样关心品质的成长。
走在文化崛起的路上,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只顾眼前、享乐当下,而不管长远关怀、自身建设,不顾子孙死活。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却先师教导、先贤教诲,不能忘记他们曾经具有的深远而犀利的目光,以及这目光所抵达的广阔的思想空间和辽远的民族生存的地平线。
大时代,大担当——让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养分,成为滋养我们文化崛起、软实力提升的时代源泉;让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优良的精神品质,成为激励我们昂扬向上、锲而不舍的民族意志;让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思想底蕴,成为孕育我们全球视野、世纪思维的大国胸襟。
大时代,大作为——2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书法艺术既是一种时代向往,又是一种先进文化;既是一种现代文明,又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既代表悠久历史,又是现在与未来的先进代表。书法艺术既然已经辉古,那么就更应该耀今——一个倾心拥抱艺术的民族,一个全身细胞被艺术滋养的民族,在伟大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毫无疑问,应是一个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民族。
莫言的书法及书法观 篇5
作为文学家的莫言所取得的成功是无可争议的,目前为止他是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我们熟悉作为杰出文学家的莫言,却不甚了解钟情于书法艺术的莫言。《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说在文学的世界里,莫言笔力狂放,天马行空,以千言万语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践履知识分子对“道”“德”“仁”的追求,那么在书法的世界里,莫言随心所欲,自由挥洒,构筑了“游于艺”的心灵空间。
古语“字如其人”应该是有道理的。拜读莫言的书法,就像见到其人一样,感觉自然和淡雅,没有丝毫的做作与雕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书体丰富,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而且形制多样,有中堂、斗方、条幅。笔者以为,其行楷横幅堪为佳作。与书法家不同,文学家莫言对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莫言作书,善用左手。历史上以左笔书法闻名于世的书法家有元代的郑遂昌、清代的高凤翰及近代的费新我。他们用左手书写的原因,多是因为右手手疾。莫言却不同。四五年前,毫无书法童子功的他,拿起了毛笔。一两年后,便改用左手用于习书,右手专写小说。之所以如此,莫言独具匠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右手书法,惯性使然,是把钢笔字放大了写,而左手书写,有种陌生感,可以写出古朴、生涩的感觉来。莫言的认识堪称高见。他站在书法艺术的立场,界定了写字与书法的本质区别。其实,他用右手能写出一手遒劲飘亮的钢笔字来,可他不认为那是书法,甚至认为它于学习书法不利。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审美观照总是从艺术的本质出发。他认为左手习书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右手,因为右手承载着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写字,而左手不同。左手是一张白纸,用其习书,一开始行的就是书法之道。所以,莫言善意地建议半路出家的书法家们也都尝试着用左手创作。我以为,莫言是一个清醒的、自觉的书法审美追求者,他为改变程式化的惯性书写而努力,让自己永远处于鲜活的书写状态之中。莫言的尝试也是有效的。他的.每一幅作品都给我们一种不同的审美体验,或古拙宽博、或潇洒秀美、或老辣纵横、或轻松俏丽,毫无油滑之态,全无流俗之弊。“生生之为新”,莫言的这种探索对时下的书法家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莫言之书,注重诗文。书法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一直是书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文学家,莫言重视书写的素材有他特殊的个性。他汲汲追求的是书法与文学的相得益彰。他非常推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认为它是文采、书艺、哲理俱佳的杰作,并以此为效。莫言的书法创作,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特定的环境下,心灵世界的写照。他或以联句放怀,阳春三月,与三五好友泛舟西湖,写下“看山揽锦绣,望湖问子潮”。此情此景,这幅自作的嵌名联,怎不比古时佳句更加适宜?或以打油诗来抒怀,“登上秦岭最高峰,江南塞北一望中。黄风浩荡渭河畔,绿雨朦胧石头城。腰鼓阵阵壮汉舞,丝弦声声佳人容。大好河山成一统,人在分水无友朋”;或以三五字而表明志向,“心境澄明”“书生意气”“无忧即乐”;偶尔也会抄录古人诗句,但绝非机械地抄录,他会沉浸于古人的诗意、文意之中,往往得意忘言、得言忘书。此时在他的眼中,书法的内容即形式,书法的形式即内容,心手双畅、物我两忘,完全陶醉于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之中。
莫言习书,如同文学作品创作,在汲取生活的养料之后,依靠缜密的构思进行字的造型、篇的造型,并十分强调造型之间关系。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莫言巧妙地运用这种构思,指导和完成自己的书法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观念。他把汉字作为文学作品的材料积累,把情感作为艺术发现。于是,汉字改变为书法的符号,情感经历反复的碰撞、解体又重新聚合,然后两者不断地联缀、整合,最终升华为书法作品。莫言的书法,像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内心情感的诠释。明代李贽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益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莫言深知李贽思想,他把书法视为一个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尤其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书法追求,定格于这个过程。
显然,汉字在莫言的笔下,创作文学作品时是实用工具,创作书法作品时是艺术元素;汉字组合出故事,元素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对比关系。因此可以说,莫言书法的切入于形而上,故而出手不凡、不俗。观莫言的书法作品,情感跃然笔下,一任发挥,不在别人藩篱中,也不刻意讲究藏锋露锋,但对浓淡疏密、节奏变化、谋篇布局,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他自然轻松地书写着、极度快乐地书写着、废寝忘食地书写着。然而他的意义,在于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艺术的极致就是自然。以良好的古典文学修为作为滋养,天真率意的书写感觉作为核心,纯朴良善的心性气质作为支撑,正义善感的澎湃激情作为导引,所以他的书法有意味,有格调,耐人寻味。这是莫言成为莫言所独特的,也是不同于任何专业书家的。
如果莫言能专注于书法,拜名师,临碑帖,起堂号,标润格,假以时日,很可能扬名书坛,以书致富,但如果这样,莫言也就不是莫言了。他自言系写着“玩儿”的,而看似轻松的“玩儿”,却往往能达到天真和率性的境界。
书法生态环境 篇6
一、对字的结构有贡献(指创新)者会取得巨大成功
魏碑书法作品的结构内紧外松、剑戟森严,颜真卿的楷书结构外紧内松、宽博厚重,柳公权的楷书结构内紧外松、结体由中心向四周辐射,黄庭坚行书作品的结体呈辐射状、横画一波三折、赵孟頫的行楷书,启功楷书作品的黄金分割率、结字如悬崖置屋牢、于右任沙孟海的碑体行草等等都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他们在书法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欲創新字体(指改变字的书写方式)者影响凸显一时但很难长久
历史上的蝌蚪书、飞白书、游丝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等都是某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在当时风光无限,但对当世或者后世的影响微乎其微,虽不能说其昙花一现,但仍觉是昨日黄花,当代的舒同的七分半书、张海的草隶、韩天衡的草篆、鲍贤伦放大的汉简可能会有这种倾向,不相信,您想想,现在谁在学这些书体? 学这些书体的人,取得点成就的又有几个人呢?
三、在用墨方面有贡献者会取得突出成就
子瞻善浓墨、玄宰善淡墨、觉斯用涨墨、浓墨宰相刘罗锅淡墨探花王梦楼、黄质善积墨、三痴善破墨、它山善焦墨,等等,这些人在书法上无一例外的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有的人则是绘画方面的一代宗师。
四、流传下来的墨迹作品99.99%由浓墨写就
从出土的楼兰残纸到陆机的平复帖、从王右军的兰亭序到王洵的伯远帖,从智永的正草千字文墨迹到释怀素的自叙帖,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从从杨凝式的韭花帖到米元章的蜀素帖,从赵孟頫的三门记到吴老缶的石鼓文,从残转破瓦到汉简遗迹,等等,这些作品皆为浓墨书写,用淡墨书写的经典作品少之又少。
五、书法不是一种专业
历史上也没有一个专业书法家。钟繇任宰相、太傅,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献之任中书令(宰相级),颜真卿任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杨凝式任少傅、少师、太子太保、左仆(宰相)、卒赠太子太傅,苏东坡是吏部尚书,更是大文学家,书法乃余事之余事,赵佶、赵构都是皇帝,搞了一辈子的“行政”、毛泽东是大军事家、大政治家、鲁迅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也都是真正的大书法家;近代以书法著名的沈曾植、康有为、李瑞清、谭延阖、于右任、谢无量等实际上皆不以书法为业,他们是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齐白石、黄宾虹是大画家,启功先生自己也认为自己不是书法家,他们都在书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专业书法家,这一点是令当今众多的书法博士后以及书法博士们非常汗颜的。
六、乱世出英雄
钟太傅生活在三分魏蜀吴的时代,王逸少生活在东晋十六国的时代,颜真卿生活在安史之乱的时代,米芾生活在靖康之变的北宋末期,杨凝式生活在五代时期,赵孟頫生活在南宋灭、元朝兴的时代,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张二水生活在明末清初,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郑孝胥等人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些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怎么太平,但是这些人的书法水平却异样的高超,用郑午昌的话说,“我国每当乱世,美术受其反映,往往呈灿烂之观。”书法创作似乎亦不例外。
七、流传的经典墨迹基本都符合“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原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张旭的古诗四贴、怀素的千字文、李建中的土母帖以及明清诸家法帖,近现代的康有为、沈尹默、谢无量、陆维钊以及赵朴初等人的作品皆符合这个特点,一味追求枯笔、飞白、用笔毛糙、线条中糠、徒具“画皮”之表(郑志刚语)的王镛等人要注意了。
八、碑帖墨迹普及的越广泛,开宗立派的名家则越少
宋代造纸术的改善使得纸质流传的书法作品多了起来,但自从宋元以降,各个朝代出现的书法名家越来越少,大宋两朝接近300年的历史,出现的名家也就宋四家等不多几人,元朝则只有赵孟頫、鲜于枢等人,清朝篆隶中兴,真正开宗立派的也就邓石如、伊秉绶等人,和唐朝楷书方面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草书方面有张旭、怀素、贺知章、孙过庭,篆书方面有李阳冰,行书方面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相比,后世这些人总有些逊色。在当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前人们难得一见的名碑名帖已“飞如寻常百姓家”,13亿中国人,好几亿个家庭,几乎家家有字帖,但是,建国后出现的书法名家是在是少之有少,从1949到现在,已经63年的历史了,这段时间当中出来几个书法名家呢?要知道,王羲之是58岁、王宠是39岁、白蕉是62岁寿终正寝的。这当中有个例外,民国期间,碑帖的普及也很广泛,但是这时期出现的书法名家却比建国后出现的书法名家多的多。
九、太平盛世时期的书法名家比战乱时期的少之又少
一些成就杰出的书法家多数不是生活在政治经济繁荣的盛世,恰恰相反,他们生活在社会动乱的衰世。翻开历史,这类情况随处可见,处于非盛世的环境之下,社会思想容易发生变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容易出现种种不同的遭遇,其人生观也容易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对他们来说,书法可以像音乐和诗歌那样用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且较之音乐和诗歌来得更加隐晦。看了这条,第八条就容易理解了,也就可以理解民国时期出现的书法名家为什么会那么多了。
十、文化修养决定书法作品的创作质量
书法生态环境 篇7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学习书法, 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 还可以进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启蒙教育, 如朴素的辨证统一观等等。
一、书法教学的作用
1. 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传承。
书法艺术的历史同中国汉字一样源远流长。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 群星灿烂, 名家辈出, 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书法的主旋律。
2. 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得到加强。
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应以摹写为主, 书法理论为辅。书法教学中的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 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能促进字形的辨认和记忆。将识字教学与毛笔书法教学有机结合, 对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写字时连贯的动作, 综合了视觉、动作、思维的协调反应, 可促进大脑发育, 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
3.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形成。
俗话说“字如其人”, 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 字写的马虎、潦草, 错别字多的学生, 学习态度往往散漫、松懈。因此, 我们要通过软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 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软笔书法训练, 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 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 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 除了感受软笔书法的美外, 还可通过欣赏优秀的软笔书法作品, 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特别创设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下得到熏陶, 提升艺术感受力。
二、完善书法教学的策略
1. 优化书法教学的师资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教师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写出一手漂亮的板书, 就能对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语文教师尤其不能满足于写好字, 而应具备一定的书法水平。单单靠书法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学的师资队伍, 是实施书法教学的根本。
2. 立规建制, 强化书法教学。
落实课程, 上好每一周的书法课。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教学法与注意“定位中间、兼顾前后”的层次教学法的结合。
严字当头、常抓不懈。实行动态管理方法, 创新课堂, 开展优质书法公开观摩课活动。不断总结经验, 推广优质教学。
落实教师“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过关竞赛活动。严格训练, 练出技法, 练出能力, 练出水平。
3. 用多彩的活动丰富书法教学。
定期举办书法培训班, 请当地的书法名人到校讲学, 到校展示才艺, 切磋技艺, 以彰显书法魅力;举办全校书法竞赛、书法展览活动, 以展示书法成果;定期在举办大型文艺活动中, 展示师生书法才艺及作品, 突显书法地位;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大赛活动, 丰富阅历, 增强书法信心。
4. 营造书香氛围, 提升书法教学
谈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
在书法教学中,如何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是每一位书法教育者,欣赏者包括书法者本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书法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还要指导有方。书法本身除了具有特殊的形体结构外,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者对书法所表达的意境、神韵等的美学观念丰富多彩,值得深思和探索。因此,书法欣赏在书法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书法欣赏的重要性
从书法欣赏方面来看,一件书法作品的展现,其实就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从书法业界来看,无论哪一件优秀书法作品,它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作者运用墨色线条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不同书法作者有不同的情趣爱好及审美观,因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源自于生活,来源于人们内心和情感世界多彩的变化,书法的爱好者也很广泛。一般来说,书法者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基本上会保持同步。一般达到一定高度的书法创作水平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也是不可小看的。而这种既懂书法创作又懂书法欣赏的人,在目前看来还是只局限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而非从事书法爱好与创作的人真正懂欣赏的还不多,大部分人对书法都只是看看而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无法从美学的角度上对书法作品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二、在教学中书法欣赏的作用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面非常广泛,在书法教学中必须抓住侧重点,重点培养书法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如何提高书法欣赏力,对于培养书法创作者的欣赏能力来说,书法创作者应该不断地加深书法的理论研究和书法的实践创作, 其自身的欣赏水平才会随之提高。而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提高书法欣赏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书法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引起书法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书法欣赏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普通的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书法者了解书法,从而对书法进行欣赏和品味。书法都是从了解开始的,当然在了解与欣赏的同时,因欣赏者各自的审美观不同,尤其是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差异,相同的教学方法和书法教育,取得相同的书法水平。
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者“会欣赏书法”的这个点上。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对书法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上。现代书法教学中,除了让学习者掌握书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外,还要通过各种书法教育的方式掌握书法的内在含义,真正领略书法内在的风采。例如,我们自己不会跳孔雀舞或者芭蕾舞,但是照样能欣赏和感觉出舞蹈的高雅和优美,就像领会舞蹈者的每一个故事一样。书法欣赏也有比其他艺术更难的因素,教学中要加强书法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者在教学中必须向学习书法者教授书法的基础内容和知识。例如,什么是书法,书法艺术和创作与一般的钢笔或者铅笔写字有什么区别,书法有哪些基本表现形式,书法的本质和特征及书法美的创造和欣赏等。这些基础或者深入的书法知识都通过教学者在书法教育中进行传授和培养。
在书法教学中,将书法教学和培养艺术素养相结合。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者面对广大的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不能只是停留在写字的阶段概念上。教育书法学习者懂得如何欣赏书法的方法,以及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像培养和教育初学书法的人一样,从基础着手,掌握基本的书法写法和方式,打好书法创作的基础,在让初学者追求基本功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外,去创新和树立自己的风格。教学者在教学中也要区分学习者的层次,对于书法创作者,书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追求文化艺术和本身的鉴赏水平的提升和飞跃。创作者的书法不同于初学者,他们一般会倾向于群体的情感表达和抒发。
一个时代的艺术不能只是为艺术而艺术,而要看作是为满足一代人的需求,为这个时代而服务。同时教学者和书法创作者,更应当积极带动和传递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重视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大众化和普及性。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书法教育使学习者对书法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作水平提高了,也对欣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书法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让教学者在书法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内容去探讨和研究,从而适应更高层次的欣赏水平。
书法生态环境 篇9
湖北日报讯,由湖北省《书法报》和上海《书法》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王冬龄、言恭达、陈洪武、张旭光、陈振濂、毛国典、李远东、胡抗美、韦克义、赵国柱当选。此次活动有55000余人参与网络投票,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216名读者组成大众评选团。《书法报》、上海《书法》杂志等全国10家书法专业报刊的负责人担任评委,参与评委投票。评委投票、大众评选团投票和网络投票各占比例分别为50%、30%、20%,综合得分前十位者当选。
书法生态环境 篇10
一、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 是世界艺术艺囿里的一朵奇葩, 它在国际艺术中地位越来越高。书法早在唐朝时即已流传到海外, 日本称为“书道”, 韩国称为“书艺”, 已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 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热爱它, 作为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汉字。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 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艺术充斥下, 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据报道, 重庆上万所小学, 只有二十所小学开设了书法课。一方面中国书法走出国门, 飘香海外, 另一方面我国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在急剧下降。从明星要人到寻常百姓, 在学习、工作中, 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作为在校学生, 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 对民族情感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中, 出现了不少既是书法大师, 又是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的人物。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 同安禄山等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最终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顿挫有力, 正是他忠贞气节和刚正不阿精神的体现, 后人评鉴“英烈之风, 见于笔端”。当我们拜谒岳飞庙时, 高挂厅堂“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 既显示了他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 也展现了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 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 将军一字击干城”。这些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 我们要学习他的书法, 更要学他的精神。当今台湾的一些政党领导人, 淡化民族文化, 去中国化, 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他们说的是中文, 用的是汉字, 讲自己不是中国人, 为世人所不齿。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培养学生写好字, 并不要求人人都成名成家, 但书法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书写的过程, 学生一方面能体会汉字的美感, 另一方面能学习到祖国的文字、诗词和历史, 培养对本民族语言认同的情感。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 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旅美学者蒋彝有句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 书写是民族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渗透着的是每个书写者民族热情的感情。”
二、一笔一画, 感悟做人道理
“一笔一画练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 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古人说“字如其人”, 一点一画、一撇一捺, 字里行间往往透露出书写者的精神面貌和志趣性格。王羲之能开创出妍美流便的一代书风, 与他飘逸脱俗、心怀旷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颜真卿的书法, 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忠贞凛烈的品行。柳公权曾有对唐穆宗“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 柳书风骨铮铮的书体正是他为人的写照, 史称“颜筋柳骨”。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 又有之以圣哲之学, 书乃可贵。”道德败坏者字写得再好, 民众也不屑一顾。宋朝的宦官蔡京书法水平不低, 但他祸国殃民, 为人奸诈, 被世人所鄙弃, 当时他书写的“元祐党人碑”颁立天下时, 石工中竟有宁死拒刻者, 其书虽有传, 但无人追随。因此学生要记住这条古训:“书以人重, 人以品学重。”
能写一手好字和能写一篇好文章一样, 可以给人很好的印象, 学生的字写得工整、匀称、美观, 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反之, 字写得潦草、怪异, 难以辨认, 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后果。郭沫若说过:“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矩, 比较端正、干净, 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 能够使人细心, 容易集中意志, 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 粗枝大叶, 独断专行, 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克服这些毛病。”
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 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使学生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是书写之理, 亦是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 要规范, 同样, 做人也要守法, 切勿越规。我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曾颇为动情说:“书法名曰法, 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 美丑妍媸, 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 每写一个字, 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 去面对一些人, 那么进退问题, 分寸尺度, 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书法生活化, 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
三、美的熏陶, 艺术的感化
书法, 顾名思义, 就是用我国传统的笔墨形式, 在纸张上书写汉字。中国的汉字是形、声、义的统一体, 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 (鲁迅语)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 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引人欣赏, 心畅神怡。”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 如果说西方美术史是以建筑为主线, 那么中国的美术史, 或者东方美术史, 应该是以书法为主线。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一种独特艺术, 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我国古代称写字为“书”———“书者, 如也”, 写出来的字“如”我们心灵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在对物象的把握中, 同时咏含着心灵情感的反映, 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交融。我国原始之初的书写就已具有了艺术价值, 成为美学对象。别的民族的文字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历朝各代的书法各具特色, “秦碑力劲、汉碑气节厚、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朴”。如“晋尚韵”———晋代书法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 流露出娴静之美;“唐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 气魄雄伟, 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 具有力度之美;“宋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 沉着痛快的书风, 正是国家多难时, 文人墨客的情感的起伏和生活动荡的写照。而当代书法求大、求新、求变, 正是时下多姿多彩, 艺术氛围宽松, 社会快速向前的反映。
书法美有三要素:线条美、形态美、气韵美。有人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追求“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立体感和力度感的线条, 讲究线条的圆润、浑厚、劲挺, 避免线条的扁薄、轻浮、软弱。书写这样的线条, 培养的是一种踏实自信的作风。字的结构形态, 有的仪态端庄而雄伟, 如颜体;有的风姿绰约而飘逸, 如褚体;有的神采严峻而劲挺, 如欧体。不同书体, 各具风采, 我们不应偏爱一家一体而贬低其他, 而应提倡和而不同的审美思想。气韵美是指作品气势连贯, 神采足, 意境高, 格调雅。王羲之书如“谢家子弟, 纵不复端正者, 爽爽有一种风气”, 褚遂良书如“美人婵娟, 似不任罗绮”, 颜真卿书如“忠臣义士, 正色立朝,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中国有王羲之、颜真卿、张旭, 不啻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同为中华民族之精英, 学生多知李、杜者, 不知谁是书圣, 何为篆隶之书, 不在少数。学书法, 识国宝, 当有益于爱国之心”。 (谢稚柳语)
四、常写常练, 达到身心平和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它的含义远远超出简单的文字符号和作为交流工具的范畴。写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左右结构的字讲“相让”, 字之左右, 或多或少, 须彼此互让, 方为尽善;也讲“穿插”, 穿者, 穿其宽处, 插者, 插其虚处, 须相互交流, 方为融洽。每天练习楷书, 可以克服易冲动、少耐心, 缺乏自控力的不良习气, 这对年轻好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 许多人提倡康健慢生活, 练字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张素白的宣纸, 就是你的一方小天地, 写它几十个大楷书, 你就心平气顺了, 心灵的负担就减轻了;洋洋洒洒写一通行草或大草, 非分的物欲抛弃了, 心头无奈和苦闷去除了, 心情平静了, 心态就平和了。心中狂喜时, 写字可以使人冷静下来;心中郁闷时, 写字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学习书法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抒情言志的精神享受, 又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休息, 还是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 对缓解精神压力, 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作用。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 是积极的消遣娱乐, 也是修身健脑健身之法。”
书法作为一种大众文化, 对启迪人们的良知, 促使人追求真、善、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青年学生练习它, 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书写技能, 而且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修炼;不仅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朝阳, 张宜书, 王江平主编.书法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2]凌士欣.书法趣谈[M].档案出版社.
[3]周斌.书法学科德育刍议[J].书法, 2000, (3) :46-47.
带禅意的书法理论与书法作品 篇11
他,江西省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养空法师也是一位僧人。平日里,他除了坐堂讲经、著书立说和从事日常性教务工作之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进行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因此而被人们称之为当代“僧侣书法家”。
最近,他从多年来创作的大量书法作品中选取佳作108幅编撰了一部以中国传统书法为表现形式,以佛教经论、禅宗偈语注释为主要内容的书著——《莲华妙笔——养空法师禅意书法作品释义》,受到宗教界、出版界、书画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试从养空法师习书、创作过程和对书法的感悟入手对这部书著进行必要的解读,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著者的真实意图。
崇尚艺术“命题”创作
养空法师本姓邵,名继明,1961年出生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公职人员的家庭。他自幼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对诗、词、歌、赋及琴、棋、书、画可谓无所不能。十九岁那年,当时还在景德镇念高中的他,与省内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梁光先生邂逅,开始走上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以后,他专程前往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深造,受到朱海良、辛济仁等先生的青睐。1991年,他从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毕业后,曾任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书法讲师,并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出家以还,他曾一度作为侍者,跟随一诚大和尚抄经、诵经;讲经、说法……大和尚去北京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职之前,特意将他安排到被世人看着“清水衙门”的省佛教协会,从事全省佛教教务工作。
起初,他曾以抄写经文,摘录禅句为乐事,为此用去了一刀又一刀的宣纸。后来,他见有友人与居士向他索要作品,则干脆作起了分送经文法语的善事……去年,有人向他提议说:你何不将自己所抄经卷汇编成册,再将它们分发出去,以遂自己的弘法之志呢!他一听,颇觉有理。于是请来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范坚先生为他题词、作序,出版了一部《养空法师书法》集。
一日,我专程前往省佛协拜会养空法师,并与他谈起有关于“命题”创作的问题。记得当时,他拿出那部《养空法师书法》对我说:“你所说的‘命题’,是指书法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吧?我以为,就“命题”本身而言,它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所谓被动命题,是指他人给你出一个题目,让你围绕它去做文章;而主动命题则不同,它是指自己给自己订立题日,自觉地去完成自己的主张……我的这些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以佛陀的法语、法学作为题材;也可以说无一不是一種主动命题的结果。”
听他如此一说,我不由自主拿起他的那部书法集翻阅了起来……翻着,翻着,一个独坐灯前,孜孜不倦地抄写法语、禅句,并毫不吝啬地将它们赠与众人的僧人形象映入我的脑际,使我不由想起范坚先生在书序《般若心灯照,笔点莲花开》中的一段话来:我与法师的交往,感悟颇深的一是他的禅心修为;二是他的慈悲胸怀……试想,作为一个出家人,他如果有任何被强迫之感,哪能耐得了那种寂寞、吃得了那份苦楚?而作为一个书法家,在他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是想着在给予他人快乐的同时,为自己寻找一份享受,而是由人牵着鼻子给你以你本不熟悉、甚至本不欢喜的“命题”去做文章,那将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如果一定要追究养空法师与其他书法家在所谓“命题”创作方面有何区别的话。我想,作为一个不被任何功名、利益驱动的僧人,能够自觉地将弘扬自己所钟爱和熟知的佛教、佛法作为自己的命题指向,并自由自在地将它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之中,这便是他与其他人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随缘放旷自然天成
养空法师早期的书法作品以短句为主。其如《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用笔厚重古拙,极俱禅意;又如《大慈大悲》(四字),充分体现了他的慈悲情怀,非世俗感情可比。后来,他开始把节选经文、摘抄偈诵作为书法创作的主体,由此形成了诸多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他的斗方《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和横幅《是事何因缘》等,统属此列。
最近,我又一次来到养空法师的办公室,并就有关书法的一些技法,如运笔、章法及行法等问题与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这一次,他没有再提起他的那部《养空法师书法》集,而是从橱柜里拿出了一摞上面明显留有墨香的书作对我说:“这是我新近的作品……”
“哟,这么多!”我说。
“多麽?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呢。”看来,养空法师最近又有不少新的作品问世。
“也不知为什么,最近我是越写越想写,越写越有感觉……”
“不会是又一次的‘开悟’吧。”我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开悟不开悟可另当别论。不过,现在我提笔写字,还真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感觉呢!”
“怎么不同以往呢?”我急切地问道。
他指着刚才拿起的那幅字对我说:“你看这幅……”
我凑过身去一看,开始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来,还是让我从电脑中调出来,放大了给你看吧。
他很快打开电脑,调出了那幅字的幻灯片,并放大了其中的一个“气”字对我说:“你看看这幅《气吞山河》的“气”字……”待我再细细一看,倒还真的看出了一点门道来:只见这个“气”字,气度非凡。其中,枯中带湿,浓里见淡,正合中国书画“墨分五色”之说。尤其是收笔的那一弯勾,犹如一巨龙摆尾,大有风卷残云之势……“你再看这幅对联!”养空法师从电脑中调出另一幅对联说:“你注意看这个‘底’字的这一弯勾和这一……”
当我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他用“绞笔”书写出的那一笔时,我着实有些惊呆啦:从这个“底”字的那一竖下来,到用一个弯勾推将上去,直至收尾的那一捺,基本是一推到底、一气呵成的。与其他人的推笔有所不同的是,他这往上一推,竟连续使用了三次转锋,并形成了三个转折,包括由推出的一“点”和带出的一“捺”,最终达到了象一条当空飘舞的彩带一般的特殊效果……
“这不会是你刻意追求的结果吧?”我有些疑惑地问。
“不,绝对不是!它是我所意想不到的。”他坚定地回答说。
啊,什么是“自然天成”?这便是自然天成吧。当一个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既能够不为“命题”所累,又能够随心所欲地调动平日养成的功夫与功力,往往是会得到他想也不曾想到的惊人效果。
所谓“功到自然成”,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澄清妄想任性逍遥
其实,命题创作也好,自然天成也罢,它们对于养空法师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在他看来: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禅”;自内照而不动心为“定”;只有“禅定”才能以智慧而照见事理,达到静观世界的意境。
那么他的这些思绪、情结,是从何而来,与书法艺术有何必然的联系呢?
nlc202309030434
30年前,养空法师涉足书法领域之后,一度进入对书法痴迷的程度:前往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深造五年归来,他曾经将自己关在自家的小阁楼上,三年不曾下得楼梯一步……三年中,他所用去的报纸、毛边纸和一切能够供他书写的纸加在一起,可以堆满他家所在的那栋小楼……按照他当时的想法:只要肯下工夫,不怕成不了大器。但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他突然感到这样下去不会有很大成就,甚至觉得有可能误入一条“死胡洞”……
某一天,他从佛陀的智慧中翻然醒悟:原来,艺术作为世间万法中的一个小道,已然离不开佛陀的智慧,只有从真实智慧的空性中才能显现一切万有;追求解脱成就圆满的智慧,才是人生的最终日的……于是,他毅然放棄了他的笔墨生涯,健步走进了清净庄严的寺院,剃度做了一个僧人。不仅如此,为从佛教中得到智慧、求得解脱,他还曾把自己关进禅堂,试图采取“止语”一年的方式抛弃一切凡心杂念……
一次,寺中一位知道他身世的师兄突然叫住他说:“嗨,书法家,帮写两个字吧!”
许多年不曾提笔的他一听,不觉心里一阵高兴,二话没说,立即应允了下来。谁知师兄让他写的,竟然是厕所的“男”、“女”二字。当时,他象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从头一直凉到了心底。但过后细细一想,却从中顿悟出一个道理:什么书法家?这只不过是一种境界而已;当你执着于它,或者说在乎于它的时候,你会认为书写“男”、“女”二字,是对你的一种侮辱,甚至看成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而当你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即不再执着于它时,你就会心若止水,怎么也不会为它所动心……以后,其他人包括一诚大和尚在内,谁叫他写字,他始终抱定的都是这样一种平常心。
“真的,你可以把我的这些书作看成是‘书法作品’,但你不要以为我这是在搞什么艺术创作,更不要把你对我的这些作品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加以评述……其实,你所看到的这些笔法和作品,都是我在不经意问得到的一种收获,或者说是我当下的一种“意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了和追求得到的,而是属于一种‘神来之笔’。为此,我始终认为:书法之妙在于形神兼备。其中,形者为相,神者为性;性者为体,体者空性也。学书之人,当从形入,入形方可入意;心静方能着意;意定方能贯气;气立方可通神。凡学书之人,能着意立气方合道中之理……”
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感悟,加上已经积累了大量书法作品吧,养空法师决定要编撰一部既有书法作品,又带佛理禅意的书著。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在将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告白于天下的同时,将充满智慧之光的普陀之说广布于人世。
至此,我想起了《金刚经》中的一段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养空法师,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位普通的僧侣,就是这样抱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立足于世间的。而他淌漾于中国书法领域的一切修为则显示出他在对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却是以一种“出世”的观点“为人”、用一种“入世”态度“处事”的。他对中国书道所产生的种种感悟,应该算作是中国当代一个僧侣书法家,通过自己多年的苦修所产生的一种“带禅意的书法理论”。
书法生态环境 篇12
然而, 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 它却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处境。相比较而言, 书法好像总不能是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撩拨着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出手欲。与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频频创出天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不仅当代书法在拍卖场上鲜见, 一批学术和艺术上都很有造诣的当代书坛的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更是在拍卖场上绝迹, 只是在私下交易和礼品经济中艰难进行, 真正把它当作收藏品相对较少。“佳书不如孬画”的潜意识在艺拍市场的作用力不可低估。但毋庸置疑的是书法所需要的时间、工夫、经历、素养等比其他艺术门类要求的更加严格, 所以同样一个级别的画家的书法, 应该比画贵才对。像林散之、启功二位先生为例, 他们都是以其书法名享天下, 虽然他们的书作为收藏家所青睐、所追捧, 然在人们的收藏意识里, 如果面对他们的画作可能会义无反顾地加大筹码去收藏, 甚至在收藏家的潜在心理上, 与其花钱投资其书, 不如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位收藏其画, 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正因为市场因素和人们的“重画轻书”的潜意识作用, 很多原先以书、印名享天下的书法篆刻家也拿起了画笔, 继而又享有画名, 如韩天衡、王镛等。虽然书法的市场现状不容乐观,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多少当代艺术作品是书法中博取的营养,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拨开身边的云雾露出自身的光芒。书法是中国的国粹艺术,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核心。作家韩少功曾说, “唯有灿烂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和景仰。不论哪个国家, 历史博物馆从来不会留给黄金万两之类的财富, 或者显赫一时的爵位和官阶, 只会留给文化创造者们的成果, 哪怕是一页手稿, 一幅壁画, 一件道具, 一座建筑, 也会成为人们记忆中某个
活的博物馆。在文化日渐缺失的现在, 从昆曲中将这些艺术的元素重新提炼出来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提炼只有技术上的技巧, 而对于其精神内涵的神韵, 我们则只能去发掘和继承, 发掘出华夏美学的本来面目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马家钦在对昆舞的韵律把握和风格定位上, 就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她利用舞蹈创作的技巧从昆曲的“唱”和“念”中总结出舞的韵律, 因为昆曲中的“舞”都是为“唱”和“念”服务的。其次, 她牢牢把握住华夏美学的内涵, 将昆舞审美的特征概括:雅、纯、松、飘、轻、柔、美, 认为昆舞动作的特点是:含、沉、顺、连、圆、曲、倾。昆舞的韵律是:上、中、下、入、推、拉、延, 细细观察这二十一个字, 正是组成华夏肢体运动理想国的框架。
高贵时代真正耀眼的皇冠, 成为人类永远的光荣和自豪。博大精神的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我们的光荣与自豪。
如今, 书法艺术搁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不免有人担心书法将会走向消亡。当今社会似乎进入了“文化苦旅”时期, 时世的翻新, 生存状态的渐变, 塑料制品和机器操作大行其道, 艺术产品也忙不迭地向消费靠近, 艺术工具更是力图造成种种方便, 能写几个像样的毛笔字的, 也只是少数罢了, 圆珠笔、签字笔无孔不入。毛笔的时代过去了, 许多人认为毛笔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批执守文学依然神圣观念的作家和认为书法依然美好信念的文人, 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学术的支撑, 也是理性、良知的代表的文人们过去是, 现在是, 将来也必然是书法文化的灵魂和旗帜。记得王镛老师曾经说过, “写字有两个目的:实用和欣赏。这两者各有不同的标准, 在书法史中一直是纠缠在一起的。我觉得古代有成就的书法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体悟到了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 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等。今天随着时代的信息化, 表面上书法退出了大多数人的视野, 但是它更纯粹地变成了一门视觉艺术, 是被人当作美来欣赏的艺术品, 书法艺术不会随着电脑时代的发展而消亡。”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向来被视为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审美素养是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像中国画, 更像音乐, 像舞蹈, 像优美的建筑。给人以美的感受。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一份调查表明, 近年来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第一次超过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别中国的文化符号。据估计, 全国各地的习书人士不少于1亿人之众。种种迹象都表明, 书法不仅不会消亡, 而且依旧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的中国书法艺术, 无疑正处在一个冰火交炙的历史时期。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背后, 正凸显出书法趋向低俗化。对当代书法家而言, 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书法是高雅的艺术, 而不是庸俗的杂耍。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铎认为, 现代生活方式和科技发展固然对古老的书法艺术有造成冲击的一面, 但是, 也有利于其传播的一面。比如,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中国的语言艺术等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开始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和熟悉。像美国已经开办了30多所中文学校;中国的“孔子”跻身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文、武术等传统文化的越来越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声望提高, 书法艺术之美才能被更多人所认识, 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久生命力。总之, 只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 在发展的前提下讲继承, 书法艺术就能永葆蓬勃的生命力。
注释
(1) 朱光潜著.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75
(2) 陈绶祥.国画指要[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眼界第四P32页 (3) 同上, 37页。
(4) 同上, 38页
(5) 朱文相.戏曲表导演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4。
(6) 胡晓明.江南文化札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1—222。
(7) 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8-19。
(8) 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5。 (9)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14。
【书法生态环境】推荐阅读:
书法协会书法考级标准09-24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08-09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07-17
上海书法家协会书法9级理论考试09-30
书法临摹10-21
魏晋书法10-21
书法传承05-20
东晋书法06-10
书法教育07-28
书法素养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