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1教案单元(共5篇)
必修1复1教案单元 篇1
必修1
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识记。
2、默写部分的识记。
3、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4、体会两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5、理解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熟读课文,1课时。
二、字词积累(要求会读、会写)
橘子洲头
百舸争流(gě)
怅寥廓(liáo)
峥嵘岁月(zhēng)(rïng)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â)
彷徨(páng)(huáng)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篱墙(lí)
长篙(gāo)青荇(xìng)荆棘(jí)虱子(shī)纽扣(niǔ)
钵(bō)团箕(jī)箕踞(jī)(jū)蹂躏(rïu)(lìn)凌辱(líng)叱骂(chì)斥骂(chì)咒语(zhîu)忸怩(niǔ)(ní)巷道(hàng)小巷(xiàng)
携手(xiã)
镌刻(juān)
隽永(juàn)
隽秀(jùn)(同“俊秀”)漫溯(sù)墁地(màn)
帷幔(màn)
蔓延(màn)
蔓生(wàn)
斑斓(bān)(lán)
春意阑珊(lán)波澜壮阔(lán)
笙箫(shēng)(xiāo)
潇潇风雨(xiāo)海啸(xiào)
落木萧萧(xiāo)
云彩(cǎi)
风采(cǎi)
兴高采烈
彩彻区明
悄悄(qiāo)
悄然(qiǎo)
堤堰(yàn)揠苗助长(yà)
偃旗息鼓(yǎn)
宴席(yàn)
筵席(yán)晏子(yàn)掐死(qiā)
露馅(xiàn)
谄笑(chǎn)
陷阱(xiàn)贝壳(kã)
花生壳(kã)外壳(kã)
甲壳虫(qiào)地壳(qiào)
土炕(kàng)
沆瀣一气(hàng)(xiâ)
伉俪(kàng)(lì)引吭高歌(háng)
吭声(kēng)
力能扛鼎(gāng)扛起(káng)
数不尽(shǔ)
数落(shǔ)
数见不鲜(shuî)
数量(shù)
埋葬(mái)
埋怨(mán)漂泊(bï)淡泊(bï)湖泊(pō)水泊梁山(pō)
三、默写部分
1、请默写《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背诵并默写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背诵并默写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怕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背诵并默写《雨巷》《再别康桥》。
四、想象扩展训练
复习方法提示: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讲授参考答案。
1、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有一段写景的文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展开你的想象,改写成散文诗。100字左右。参考答案:
站在橘子洲头,眺望远方,两岸群山层层叠叠,火红一片。碧绿的江水流向远方,无数的船只竞相扬帆进发。雄鹰在搏击长空,鱼儿在浅水里自由的游动,啊,在这秋霜时节,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展现自由的自我。
2、你读了戴望舒的《雨巷》,请依据这首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1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提示:抓住丁香姑娘的几个特点,愁怨、白颜色、芳香、彷徨、彳亍独行、惆怅、冷漠等。参考答案:
撑着雨伞彷徨在雨巷之中,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白色的大襟衫、黑色的齐膝裙、齐肩的短发、整齐的刘海,她时而抄着手,时而背着手,时而低下头,时而仰起脸,她冷漠的脸庞上挂着惆怅,默默地彳亍像我一样;她从我的身边飘过,像一片白云,留下了沁人的芬芳。啊,丁香一样的姑娘!
3、大堰河——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形象。她高尚的品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为这位伟大而普通的妇女写一段颁奖词。请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100字。提示: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来写。她的贫穷、勤劳、善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等。参考答案:
大堰河,一个没有名字的农村妇女,用乳汁养育了“我”,一个地主的儿子。她用宽厚的手掌将“我”拥抱与抚慰,她为儿子们缝补扯破的衣裳。她为自己深爱着的乳儿切冬米糖、贴关云长。她带着人世生活的凌侮、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儿子们没有长大成人的遗憾含泪而去。你是这世上的一棵野草,中国社会下层妇女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心中永远流淌着的一条河!
五、表现手法的使用与作用的理解
复习方法提示:读课文,反复阅读解析内容,体味解析方法。
1、回环往复之法
请问:在《雨巷》和《再别康桥》中均使用到了这种手法,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1)《雨巷》中的首尾两节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首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尾节在首节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个词变“逢着”为“飘过”。首尾两节的语意相似,都表达了“我”内心的惆怅和希望,只是尾节的希望的情感更加强烈。这种表现手法的使用在内容上看,它营造了一种幽深的意境,使诗人的情感得以外化,又显得含蓄蕴藉;从结构上看,一唱三叹,强化了作者内心惆怅、无奈的情感。
(2)《再别康桥》的首节与尾节同样使用了这种手法。“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语意相似,都表达了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是相思中又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在末节改成“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
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在内容上,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设了深邃的意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与景物和谐融合,诗人将自我热烈的情感深深地压抑起来,以淡淡起头,以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结构上,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之情始终萦绕在心头。
2、《雨巷》一诗中的重复和反复手法的运用又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本诗中多处运用了重复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了“逢着”“飘过”外,其他的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复和反复,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歌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六、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
复习方法提示:读课文,反复阅读解析内容,体味解析方法。
1、理解《再别康桥》的形式美。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的主张: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1)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节构成2、4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2)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之中见整齐。
(3)绘画美:表现为世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2、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特点
参考答案: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雨巷》中的意象“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
这首诗几乎通篇运用的是描述意象,它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一幅的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必修1 第一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寥廓(ɡuò) 挥斥方遒(qiú)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峥嵘(zhēnɡ) 百舸(ɡě)争流
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 火钵(bō) 忸怩不安(niè)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百侣(lǚ) 碾了三番(n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 意气 主宰 风华正茂
B.斑斓 笙萧 废墟 激浊扬清
C.惆怅 冰屑 荆棘 鱼翔浅底
D.榆阴 苍茫 星辰 天纶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真正的 ,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蚀时,作为朋友必定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蜷缩在某个角落。
③在 逶迤的大凉山深处,邮递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走在寂寞的山路上,为千家万户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消息。
A.品位 义气 苍茫
B.品位 义气 苍莽
C.品味 意气 苍茫
D.品味 意气 苍莽
4.下列对诗词的分析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饱含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B.《再别康桥》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C.《雨巷》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诗中用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对大堰河的称代,有时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B.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主要诗人有郭沫若、朱自清、胡适等。
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一生留有四部诗集,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收于《猛虎集》。
D.戴望舒因《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他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二、阅读理解(共33分,共7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6.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4分)
nlc2023090203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4分)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一年一度秋风劲, 。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nlc202309020326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题,每小题4分)
14.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综合运用各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壮阔博大、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请借鉴《沁园春·长沙》中的描写方法,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描绘一幅活泼柔美的山村春光图。
要求:①以描写为主,想象合理,情景交融;②使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堰河——我的保姆》第7小节用6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堂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好的课堂导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请你在所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课堂导语。要求:与所选课文有关,语言有文采,100字左右。
《再别康桥》 《雨巷》 《大堰河——我的保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莫拉莱斯辍学到矿场干苦力。他干得很卖力。老板请当地记者采访他。看见自己的照片上了报,莫拉莱斯感到很自豪,决心这辈子也要把采矿坚持下去!
当时,邻省搞种植很赚钱。有人邀请他,他依旧留在矿场。一天,他筋疲力尽地爬出矿井,一位妇女,端着个相机正准备抓拍自己。莫拉莱斯对她说:“如果你想替我拍照登在报上,我很乐意合作。”
妇女说:“真对不起!我有个儿子,也像你一样从小不爱念书,我偷拍你的狼狈相,是想用来提醒他要发愤图强,不然,就会落得像你这样的下场!”
不久,他也到邻省搞种植发了财,还参加了垦殖者工会组织。2006年1月当选为玻利维亚总统,是该国历史上首位印第安土著人总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必修1复1教案单元 篇3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方案” 【设计特点】
1、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可以执行操作。
2、体现整合思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诊断评价有机结合,突出学生作为。
3、抓住本单元“诗歌”这个文体特点,整个教学设想,处处不离“诗”,单纯而精练。
4、打破“单篇组接”式教学,而以本单元的学习核心——“情感与意象”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四首诗的阅读鉴赏活动。力争让学生在诗歌的“情感与意象”这一方面学实、学透。
5、单元学习诊断,也紧扣“诗歌”的读赏和切近的知识做文章,突出了本单元的核心与重点,绝不旁逸斜出,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聚焦”意识和积累意识。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品味、鉴赏《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歌。
《沁园春 长沙》为“略读”,《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精读”。
2、背诵《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明确单元学习核心 聚焦于“情感与意象”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明确单元学法
①解 意——初读知意——初读初感,疏通句意,概述内容,质疑问难
②悟 情——知人通情——了解作者经历,结合经历找到情感生发点,并辨析情感类型
③识 象——认识意象——勾画意象,把握意象特点,能说出意象构成的氛围 ④品 语——品味语言——勾画喜欢的诗句,结合语言,展开想象,说出美点(用词、句式、修辞、艺术手法等)
⑤践 读——诵读通悟——整体诵读感悟,开展朗读比赛(结合“表达交流”中的【朗诵】进行)⑥活 写——联系实际、思考人生、诗写真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结合“表达交流”中的【心音共鸣】进行),并在班上交流。⑦积 得——梳理小结、测试巩固——单元反馈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文学中的奇葩——诗
二、明确学习任务(投影片)
三、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提问:根据过去学诗经验,我们如何学诗?抓住哪些关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投影片归纳)
四、依据学法,具体实施
学生结合注释,初读初感四首诗,完成解意。
1、初读初感,疏通句意,概述大意。教师根据需求点拨,形成基本认识。诗歌大意:(投影片)
《沁园春 长沙》:写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的壮丽秋景以及所引发的联想,表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雨巷》:写了在细雨蒙蒙中,“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以及心中的惆怅和微茫的希望。
《再别康桥》:写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康桥的所见所想和离开康桥的情景。《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了“我”与大堰河之间的亲情关系,用大量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表达对大堰河的怀念。
2、质疑问难。
先问自己,形成问题。再同学间相互询问,交换问题与看法。不能解答或不信服的问题,提交老师,或者延于后面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课时
一、导入:情——诗之魂。情动于衷,有感而发。
二、齐读《沁园春 长沙》,知人悟情,找到“情感生发点”
(一)抽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者毛泽东的情况,教师补充背景材料(投影片)。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展望革命前景,表达雄心壮志。正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因此,他不像一般文人那样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二)找到“情感生发点”后,结合诗句讨论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师点拨归纳(投影片)
【找到“情感生发点”,其实是引导学生明白:诗歌(文章),是作者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的结果,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 《沁园春 长沙》——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
三、自由诵读《雨巷》,知人悟情,“情感生发点”
(一)抽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戴望舒的情况,教师补充(投影片)。
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还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成为一个对政治和爱情苦苦追求的理想主义者。然而,为他所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革命的低潮,使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失望。《雨巷》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二)找到“情感生发点”后,结合诗句讨论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师点拨归纳(投影片)
《雨巷》——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情感复杂、朦胧,可以多元解读)
——对理想追求而不得的抑郁之情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四、自由诵读《再别康桥》,知人悟情,“情感生发点”
(一)抽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徐志摩,教师补充写作背景(投影片)。
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在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这首诗。志摩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二)找到“情感生发点”后,结合诗句讨论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师点拨归纳(投影片)
《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五、自由诵读《再别康桥》,知人悟情,“情感生发点”
(一)教师介绍艾青、大堰河的有关情况(投影片)。
1、艾 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以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住了五年,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狱中一日他见牢房窗外飘起了大雪,联系自己的身世,想起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2、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二)找到“情感生发点”后,结合诗句讨论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师点拨归纳(投影片)
作者回忆说:“《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诗歌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感情也可以借助诗歌来表达。提问: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之处?(引出“意象”)
二、认识意象
1、结合学诗经验,谈谈什么是意象。老师补充(投影片)。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作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作者)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歌,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2、认识《沁园春 长沙》《雨巷》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勾画意象,把握意象特点,能说出意象构成的氛围。同学们交流后,归纳总结: 《沁园春 长沙》
(1)上片通过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投影片)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儿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诗人以“看”总领上阕,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也使首句的“独立”具有沉着、镇静、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英雄气概。上阕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
(2)下片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投影片)
《雨巷》
(1)知道丁香吗?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
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2)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投影片)
雨巷————幽深、寂静
意象: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油纸伞————迷蒙 篱墙————凄凉、衰败
第四课时
一、导入:继续认识诗歌的意象。
二、认识《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再别康桥》
同学们先交流,后教师点拨。
(1)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投影片)
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投影片)
这些意象都是远高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3)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片)
联系诗歌标题分析,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抓住一个“别”字。因此,作者运用这些意象,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离别气氛;同时,再联系正文中“作别”“不带走”这样的词语分析,可以肯定,作者在这些意象中寄托了对康桥深深的依恋和惜别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 同学们先交流,后教师点拨。
(1)师导: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投影片)本诗几乎通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2)用笔画下自己感受最深的诗节,并写下你的理解:(投影片)这是一位 的大堰河。如,第①节:这是一位身世悲苦的大堰河
第④节:这是一位辛苦劳累,深爱乳儿的大堰河。
第⑦节:这是一位生活负担沉重,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大堰河。第⑧节:这是一位深爱着乳儿,淳朴善良的大堰河。第⑩、⑾节:这是一位命运悲惨的大堰河。
第⑿节:这是一位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值得深情赞美的大堰河。
三、熟读并争取背诵前三首诗歌。
第五课时
一、导入品味语言活动。
二、学生勾画喜欢的诗句,结合语言,展开想象,说出美点(用词、句式、修辞、艺术手法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做一些关键点的点拨。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毛泽东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我们来探究几个问题:(投影片)
1、“独立”能否改成“站立”、“直立”?
(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坦荡从容,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击”改成“飞”好吗?
(“击”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4、“翔”改成“游”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秋水共长天一色”。)
5、“中流击水”这幅画面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以设问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这不是一般的游水嬉戏,而是用中流击水的气魄豪情给同伴以期许和鼓励,体现词人乘风破浪、振兴中华的豪情。
《雨巷》
(1)探讨象征
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
(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 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2)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探讨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读出感觉。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诗歌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再别康桥》(1)诗的意境
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感情,浓缩在凝练链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由于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融合为一体,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
(2)诗的画面美(“新月派”主张的诗歌三美: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全诗共八节,几乎每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这就是诗的“画面美”。画面美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着浮藻的清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诗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的体验等。(3)回环呼应的结构
本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音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难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但相似并非相同,“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变成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轻轻地招手”,是向彩云告别;“挥一挥衣袖”似乎是“彩云”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挥之而去。首节写“彩云”告别,尾节斩钉截铁地宣告“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诗人个人的自由天性,诗意又深了一层。
《大堰河——我的保姆》
(1)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品味细节描写。(投影片)
诗的感染力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4节一口气用8个排比句,这就是8个生活细节,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再如第8节,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和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2)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品味反复和排比。(投影片)找出诗中运用反复和排比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排比的作用: 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反复的作用: 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第六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读教材P69页“表达交流”中的《朗诵》,指导学生读诗技巧。
二、诵读通悟四首诗。
自己整体诵读,感悟情意,提升对诗歌的“融合性理解”。注意读出诗歌的情味。
提问:四首诗歌我们应该分别读出怎样的情味呢? 师生先讨论,达成共识(投影片):
《沁园春 长沙》:读出博大的气势、豪迈的气概。《雨巷》:读出落寞、惆怅、朦胧恍惚的情味。《再别康桥》:读出一种淡淡的离情别绪。
《大堰河——我的保姆》:读出敬爱、感恩、怀念之情。
同时,要注意区别《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与《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三首现代诗歌在形式和诵读上的不同。
三、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
1、组织:先小组内进行,然后推选代表进行,最后分成四个大组比拼。
2、内容:可以读教材中的四首诗,也可以读“研讨与练习”中提供的诗,还可以读课外自选诗。
3、核心要求:读出诗歌本有的“诗味”。
4、功效:学生既做朗诵者,又做听众,还做评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诗歌的朗诵,提高朗诵技艺。
第七、八课时
内容:思考人生,书写真情,交流成果。
一、引导学生自读教材P57页“表达交流”中的《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指导学生作文。
二、活写——联系实际、思考人生、书写真情,并在班上交流。
可以完成“写作练习”中提供的题目,也可以写成诗歌。并在班上评阅、交流。
第九课时
内容:梳理小结,测试巩固,实现单元反馈。
一、由同学们快速独自或小组进行本单元梳理小结。反思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好的,找到补救办法。核心:
能够理解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能够品味典型的语言; 能够赏析诗歌“美点”;
能够背诵《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
必修1复1教案单元 篇4
http://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除了商业银行提供的储蓄存款外,还有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供人们选择。本节我们要学习这些投资选择的有关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股票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教材53页材料材料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展示了股票投资的两个镜头,根据上述实例,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思考股票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2、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投资,但是,股票是可以流通的,股东可以将股票转卖给第三者。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使股票充满了活力。
3、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教师活动:从教材展示的两个镜头中我们看到,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
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4、股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意义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思考,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经济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债券
1、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点评: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
2、债券的种类
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发行过什么债券?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根据发行者不同,目前我国的债券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为重大建设项目、特殊经济政策、战争等筹集资金。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国债有没有风险?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国债也有风险,只不过它以国家税收作保证,风险较低,但是,它的收益也较低,一般来说,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低于其他投资收益。
(2)金融债券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金融债券与国债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金融债券风险高于国债,但收益也高于国债。因为国债以国家税收作保证,其信用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企业债券与国债、金融债券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企业债券风险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但收益也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因为企业主要以自身经营利润作保证,企业债券的风险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相关。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连续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就可能无力支付本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有什么异同?对投资者认识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发行者不同,偿还本息的来源不同,受益多少不同,风险大小不同;都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到期还本付息;一般来说,风险越大,受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三、保险
教师活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自然的、人为的,财产的、人身的等等。某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个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与风险相对应,产生了保险业,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我们的表现。
1、保险的含义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出现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2、保险机构与保险类型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
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人身保险。
教师活动: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解了它们利弊、功能,为我们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合理安排手中的闲散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对股票、债券的理解不正确地是()A. 它们是筹资者向投资者出具的投资凭证或债务凭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B. 发行股票、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行为 C. 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投资行为 D. 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盈利行为 答案:D [例2] 下列不属于股票投资收入的是()
A.股票本金 B.股息 C.红利 D.股价上涨差额 答案:A [例3]企业债券与金融债券的不同在于()
A.它是一种债务凭证 B.它有较大风险,安全性小 C.它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作保证 D.它到期还本付息 答案:C [例4] 下列对保险的认识正确地是()
A、它可以为投保人转移风险 B、它可以使投保人免受风险
C、保险机构的盈利没有保障 D、保险公司是社会公益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答案 A ★课余作业
假如你家里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你根据家庭实际,设计一套你最中意的投资方案。★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投资活动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亿库教育网
必修1复1教案单元 篇5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精心的选材,组织巧妙的结构。
2、感受冰心与巴金的纯真友谊,学做真人。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链接阅读】
一、诗词赏析: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友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做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①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②①②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③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简析]
这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春,杜甫到长安不久所作。杜甫和李白于天宝四载秋在鲁郡分别,就再未见面。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深挚情谊和对他的文学才能的极高评价。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陈彝语:“‘飘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此诗颈联亦颇得前人赞赏。《唐宋诗醇》称其“情景双关,一何蕴藉”。《唐诗别裁》称其“写景而离情自见”。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①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边的白鹤山。
②北山:当指万山。隐者:指作者自己。③薄暮:日将落之时。“薄暮”句:说忧愁由薄暮引起,其实是本身忧愁,见天色昏暗而触景生情。兴:秋兴。
④“时见”句:由山下看,见归村行人,有的还在沙道上行走,有的已在渡口休息。⑤荠:一种野菜,形容远望所见无边树木的细小。
⑥何当:何时能够。重阳节:古代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简析]
这首诗名为寄,实为隔山遥望,不能相见,由清秋登高,日暮归雁,唤起愁心,来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朋友重阳佳节携酒登高而欢聚。语意亲切自然,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怀念之情。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感情飘逸真挚、情景清淡优美、语言淳朴隽永。[鉴赏问答] 1.本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朋友重阳佳节携酒登高而欢聚。语意亲切自然,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怀念之情。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名为寄,实为隔山遥望,不能相见,由清秋登高,日暮归雁,唤起愁心,来抒发情感。全诗感情飘逸真挚、情景清淡优美、语言淳朴隽永。
梦元九 酬乐天频梦微之 白居易 元稹
⑤
⑥
③
④
②
①晨起临风一惆怅,山水万重书断绝,通川湓水断相闻。念君怜我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我今因病魂颠倒,昨夜三更梦见君。惟梦闲人不梦君。
[简析]
写作这两首诗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诗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元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现在,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昨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第二句乃说:“念君怜我梦相闻。”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鉴赏问答]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之情。2.“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元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内容更为深广。
二、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僖藻尹汲靳笃
2、介绍古代一些表现友谊的诗歌。
赠汪伦
问刘十九
别董大 李白
白居易
高适
李白乘舟将欲行,绿蚁新醅酒,千里黄云白日曛,忽闻岸上踏歌声。
红泥小火炉。
北风吹雁雪纷纷。桃花潭水深千尺,晚来天欲雪,莫愁前路无知己,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饮一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3、请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三、简介冰心、巴金的生平事迹。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冰心文集》等。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四、整体感知:
1、如:淡交如水。语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学生讨论,课文中写了冰心和巴金哪些典型事例。(自由发言。)
再讨论,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例,而不写冰心参加过“五四”运动;巴金勤奋写作,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启发学生应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选,不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不选。)
3、概括文章的主题。
本文选取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4、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用典型事例说出一个人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1、平时我们看电影、电视放松自己,娱乐身心,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影视呢? 生答:《香樟树》、《山鸡故事》、《不能没有你》、《难兄难弟》、《兄弟连》、《红苹果乐园》。(3分钟)
2、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感人的名人友情故事呢?(5分钟)
生答:桃园三结义、高山流水、歌德席勒、鲁迅瞿秋白、马克思恩格斯。
3、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与好朋友之间又感人的故事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5分钟)
4、(真情告白)也许,为了追求理想,我们不能与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如今新年到了,你想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呢?请用笔写下来。(5分钟)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寄语:相识是缘,相知是福,成为挚友是幸,我愿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共同谱写一曲人间至真至纯的友情之歌。
【必修1复1教案单元】推荐阅读:
语文必修1教案08-12
化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07-04
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09-30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07-09
【数学】1-1.2《数列的函数特性》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05-29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1 苏教版必修09-04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备课资料)06-19
人教新课标必修1精品教案(4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10-23
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