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教案2.1.1 平面(通用13篇)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1
§2.1.1平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想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师: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平面含义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画)
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点B在平面α外,记作:B
3、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教材P43 例1 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的正确使用。
5、课堂练习:课本P44 练习1、2、3、4
6、课时小结:(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7、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预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2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区唯一一家定点的犬咬伤门诊, 承担着整个区的犬伤预防处理工作, 年门诊量达到10000人以上, 且以10%递增, 2012年至今月平均已达1200人。医院设立独立犬咬伤门诊, 有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5名、护士8人, 以上人员定期到区疾控中心进行专门培训并取得犬伤治疗和疫苗接种的专业资格才能上岗。
2“2-1-1”免疫程序优势
2.1 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减轻接种者负担
(1) 我国医师护士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担,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每千人执业医师人数为1.5;每千人口护士人数仅为1人, 这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 排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国家之后。 (2) 每次暴露后免疫, 医师减少2次接诊, 护士减少1次接种,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 使患者由过去的5针次就诊减少为4针3次就诊, 接种者减少了两次误工、交通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2.2 依从性性更高
接种周期从28d缩短至21d, 仅三次就诊, 可提高依从性20%左右, 减少未完全接种而导致发病的人数[2]。
2.3 免疫保护更早, 对于短潜伏期的病例更加有效
“2-1-1”早期产生抗体的速度快, 水平高。首针接种后第七天70%接种者抗体阳性, 第14天抗体阳性达100%。对于部分短潜伏期的暴露人群保护效果更好, 如头面部咬伤、各种原因未注射被动免疫制剂者、暴露后接诊较迟者、免疫反应较慢的患者。
3“2-1-1”免疫程序使用方法
3.1 注射时间和剂量
第0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 严禁两剂混合后在一侧三角肌接种, 第7、21天各注射一剂。剂量为0.5mL。
3.2 注射部位
根据情况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或大腿前外侧肌, 婴幼儿于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4 注意事项
4.1“2-1-1”方案第一次注射两针, 只能通过在两侧分别注射一剂,
疫苗中的抗原才会激发左右两侧的淋巴系统, 产生更多的抗体, 免疫效果更好。因此如果只在一个部位接种, 则达不到效果。
4.2“2-1-1”是暴露后预防接种方案, 不需要加强针。
但接种后再次暴露的患者, 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要求处理。即如果半年内再次被咬伤, 若伤口较小, 较表浅, 可仅行伤口清洗、消毒, 不需再接种疫苗。如半年至一年间再次被咬伤, 需在处理伤口的基础上补注两针疫苗;一年至三年间, 需在处理伤口的基础上补注三针疫苗。
4.3 第一次接种2针狂犬疫苗, 同时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要求规定:不能把被动免疫和狂犬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因为这两种成分可能在同一部位发生中和反应。具体方法如下: (1) 如果咬伤在上肢, 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多余剂量可注射在患者上臂三角肌, 狂犬疫苗一剂注射在患侧大腿前外侧肌, 另一剂注射在对侧上臂三角肌。 (2) 如果伤在上臂三角肌部位, 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狂犬疫苗一剂注射在患侧大腿前外侧肌, 另一剂注射在对侧上臂三角肌。 (3) 如果咬伤在下肢, 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狂犬疫苗, 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多余剂量注射在患侧大腿前外侧肌或臀部注射。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3
“9679-2-1-1”是陇东学院农学系选育的亚麻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
特征特性 9679-2-1-1属中熟品种,生育期为85~127天,株高52.4~73.0厘米,工艺长度16.0~49.0厘米,幼苗淡绿色,花蓝色、梅花状,株型为紧凑扫帚型。有效分茎数4.0个,有效分枝数7.6个,每株结果数24.7个,每果着粒数6.6个,单株生产力0.92克,千粒重7.50~8.65克,籽粒褐色,为大粒亚麻。据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9679-2-1-1对枯萎病表现中抗,平均枯死株率为16.94%。籽粒品质据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含粗脂肪382.9克/公斤,其脂肪具体成分为棕榈酸7.34%、硬脂酸1.88%、油酸32.49%、亚油酸14.86%、亚麻酸43.46%。品质优良,综合性状好,抗旱、耐寒,生育期适中,籽粒饱满、光泽度好,且生长整齐、成熟期一致。适宜甘肃省环县、镇源、西峰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栽培要点 宜选用豆类、小麦、玉米、高粱、洋芋等茬口种植,切忌连作或迎茬种植。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3000~45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农家肥最好在秋季结合翻地施入,化肥最好在播前耕地时作基肥一次施入。庆阳地区北部于4月上旬播种,中南部于3月下旬播种,667平方米播种量4.5~5公斤,保苗20万~30万株。(甘肃省陇东学院 李科等 邮编:745000)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4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第1页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知识运用
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四)归纳小结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
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第2页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
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
(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
(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 预习74——76页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
3.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4.向量的减法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即:a b = a +(b)5.差向量的意义: OA= a, OB= b, 则BA= a b
即a 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6.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1)|λ=0时λ
(2)λ>0时λa与a方向相同;λ<0时λa与a方向相反;λa|=|λ||a|;
a
a=0
7.运算定律 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 8.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λa
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
1e1+λ2e2
(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λ1,λ2是被a,e1,e2唯一确定的数量 10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于直线CD吗?
解:∵AB=(1-(-1), 3-(-1))=(2, 4), CD=(2-1,7-5)=(1,2)又 ∵2×2-4×1=0 ∴AB∥CD
又 ∵ AC=(1-(-1), 5-(-1))=(2,6)AB=(2, 4)2×4-2×60 ∴AC与AB不平行
∴A,B,C不共线 ∴AB与CD不重合 ∴AB∥CD
四、课堂练习:
1若a=(2,3),b=(4,-1+y),且a∥b,则y=()
A6 B5 C7 D8 2若A(x,-1),B(1,3),C(2,5)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 A-3 B-1 C1 D3 3若AB=i+2j, DC=(3-x)i+(4-y)j(其中i、j的方向分别与x、y轴正方向相同且为单位向量)AB与DC共线,则x、y的值可能分别为()
A1,2 B2,2 C3,2 D2,4 4已知a=(4,2),b=(6,y),且a∥b,则y= 5已知a=(1,2),b=(x,1),若a+2b与2a-b平行,则x的值为
6已知□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5,7),B(3,x),C(2,3),D(4,x),则x= 参考答案:1C 2B 3B 4 3 5 6 5
2五、小结 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坐标表示)
六、课后作业:
1若a=(x1,y1),b=(x2,y2),且a∥b,则坐标满足的条件为() Ax1x2-y1y2=0 Bx1y1-x2y2=0 Cx1y2+x2y1=0 Dx1y2-x2y1=0 2设a=(31,sinα),b=(cosα,),且a∥b,则锐角α为()23A30° B60° C45° D75°
3设k∈R,下列向量中,与向量a=(1,-1)一定不平行的向量是() A(k,k)B(-k,-k)2222C(k+1,k+1)D(k-1,k-1)4若A(-1,-1),B(1,3),C(x,5)三点共线,则x= 5已知a=(3,2),b=(2,-1),若λa+b与a+λb(λ∈R)平行,则λ= 6若a=(-1,x)与b=(-x,2)共线且方向相同,则x= 7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ka+b与a-3b平行?
8已知A、B、C、D四点坐标分别为A(1,0),B(4,3),C(2,4),D(0,2),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梯形
9已知A、B、C三点坐标分别为(-1,0)、(3,-1)、(1,2),AE=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
2.明确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 3.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ab |a||b|cos.2.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abx1x2y1y2.3.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a//bx1y2x2y10.abx1x2y1y20.4.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5.求模:
(x1x2)2(y1y2)2
aaa
a
二、讲解新课: 例
x2y a(x1x2)2(y1y2)2
1.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AC ABAD,DB ABAD,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DABC
思考1:
如果不用向量方法,你能证明上述结论吗?
练习1.已知AC为⊙O的一条直径,∠ABC为圆周角.求证:∠ABC=90o.(用向量方法证明)
思考2: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例2.如图,□ 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FD
E RT
A B
三、课堂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四、课后作业
习题2.5 A组第1题
C 2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教学目的:
1.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模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模型,掌握利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中相关问题 的步骤,明了向量在物理中应用的基本题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向量的概念和向量运算的认识;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对物理中的力的作用、速度分解进行相关分析来计算.教学难点:将物理中有关矢量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向量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讲解上节作业题.已知A(1,0),直线l:y2x6,点R是直线l上的一点,若RA2AP,求点P的轨迹方程.2.你能掌握物理中的哪些矢量?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什么?
二、讲解新课:
例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形象吗?
探究1.设两人拉力分别为F1,F2,其夹角为,旅行包的重力为G。(1)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3
(2)| F1|能等于|G|吗?为什么? 探究2: 你能总结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吗?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决相关物理现象.例2.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500 m,一艘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1|=10 km/h,水流速度|v2|=2 km/h,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 min)?
思考
3、: “行驶最短航程”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使航程最短?
三、课堂小结
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1)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决相关物理现象.四、课后作业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2010年11月被狗、猫、鼠等动物咬 (抓) , 来我院全程接种瑞必补尔狂犬病疫苗的850例病人;其中男395例, 女455例;年龄3岁~75岁。
1.2 接种方法
①四针法接种程序:暴露后免疫, 第1天, 在左右三角肌各接种1剂次, 第7天、第21天分别接种1剂次。②接种剂量:病人不分体质量和年龄, 每剂次均接种1个剂量 (1 mL) 。③接种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发育尚不完全, 无法注射疫苗时, 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被动物咬 (抓) 伤后, 由于缺乏对狂犬病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易造成紧张的心理情绪, 因此向病人及患儿家属宣教狂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让病人及患儿家属明白疫苗接种的目的和意义[3]。向病人介绍狂犬病的预防知识, 鼓励和安慰伤者, 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年龄小的患儿要注意转移对注射针的恐惧感, 拉近和患儿的距离, 便于实施接种。
2.2 疫苗接种的护理
在暴露后立即接种,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是预防狂犬病的最重要措施和最有效的措施。注射狂犬疫苗前要仔细查对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 检查药品的质量。为了调动机体左右两侧的淋巴系统, 达到充分的保护效果。第1次接种即暴露后第0天, 两剂次疫苗不能吸入同一支注射器, 必须分注射器, 在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分别接种在两侧上臂三角肌的肌内。当某一剂次出现延迟1 d或者数天接种时, 其后续剂次的接种时间应按原免疫程序的间隔时间相应顺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部分人在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 严重者甚至出现荨麻疹、神经性皮下水肿等严重副反应。接种前, 要告知病人可能出现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在注射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反应, 并且在疫苗接种注射完毕后, 病人要静坐15 min~20 min, 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去[4,5,6,7]。
2.3 健康宣教
接种疫苗前, 告知病人及患儿家属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如低热、瘙痒、硬结形成等。出现瘙痒时, 避免抓搔局部, 以免引起皮肤破损, 症状加剧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就医。注射部位的皮肤注射后忌碰水2 h, 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在整个疫苗接种程序中, 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 忌吃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咖啡、酒等, 以免引起变态反应。按照接种的程序按时、全程进行接种, 不可随意延迟接种日期。如果按“四针法”方案接种后发生严重变态反应, 则需要换用其他品牌的狂犬病疫苗, 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完整的四针接种程序。一般情况下,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 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不需要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1年内再次暴露者, 应当于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年~3年内再次暴露者, 应于第0天、第3天、第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四针法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3 结果
850例病人接种瑞必补尔狂犬病疫苗后, 未发生严重的变态反应。
4 讨论
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 而人们却缺乏相关的防范意识, 因此被犬、猫、鼠等动物咬伤、抓伤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 伤口暴露后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7]。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295.
[2]李华.宋禹.高云.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6) :85.
[3]冯发翠.犬咬伤儿童伤口处理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8) :1081.
[4]王辉.狂犬病病人的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88-89.
[5]胡霞, 宋小平, 徐金明.狂犬病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9, 23 (2B) :405-407.
[6]李硕.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护措施[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141-1143.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8
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北大附中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组
2013.9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a2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5x0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2.1
六、教学设计反思
(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
(二)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
(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9
广告设计师(三级)一体化鉴定
试题单 2.1.1
试题名称:招贴设计A
规定用时:210 分钟
1、操作条件
(1)PC机
(2)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软件
(3)素材文件位于《广告设计师》(三级)一体化题库素材/211文件下
2、操作内容
一个大型商场名为“香港新世界”20周年的庆祝活动。它要包括以下的部分或全部的内容:
(1)香港新世界20周年庆的请柬
时间:9月1日
地点:上海市延安东路3000号A座2012号
(2)上海印刷设计师协会招贴
3、操作要求
(1)设计该商场的请柬(内外),并撰写请柬内容,并注明印刷纸张类型
(2)写100~200字设计构思
(3)手绘招贴设计草图,并注明印刷纸张类型,用A4纸绘制保留
(4)设计1份香港新世界20周年庆招贴,规格为大度4开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10
一、类比教学法的思想
类比法是方法论中的基本方法之一, 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 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数学发展史上充满了类比, 通过类比人们把自然数的加法法则、算律推广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通过类比, 人们从线段的性质推测出直线的性质, 把有限个自然数的性质推广到所有自然数; 通过类比, 人们把正方形面积概念顺理成章地类推到三角形、一般四边形、多边形和区边封闭图形; 通过类比, 人们把平面图形的研究引向空间, 甚至高维空间. 如果从阿基米德智鉴金王冠的简单共存类比算起, 人们应用类比方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类比曾激起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丰富多彩的想象, 结出累累硕果. 类比法是一种及具启发性、创造性、灵活性的推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 教师恰当地运用类比法, 能够有效的将知识点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由此达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中职数学类比教学法的特点
中职数学类比教学法可归属于讲授法. 讲授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语言, 适当辅以其他手段 ( 利用数学模型、几何画板、类比、动手实验操作等) , 使学生掌握知识, 启发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能力. 中职数学类比教学法的特点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理解, 将数学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类比法分析
1. 概念教学的类比法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 能运用类比思想对概念进行辨析, 前后知识点互相对应, 温故而知新, 这对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概念间的联系, 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 记忆,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 在中职数学《2. 1. 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中学习椭圆的定义, 可以类比圆的定义进行教学.
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 或集合) 叫做圆.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 大于| F1F2| ) 的点的轨迹 ( 或集合) 叫做椭圆.
2. 曲线方程、公式推导教学的类比法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有许多数学曲线方程、公式的推导, 有些方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繁琐难懂, 如果使用类比教学法, 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推导, 就会变得简单易懂,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在中职数学《2. 1. 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中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可以类比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行教学.
( 1) 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与方法:
四个步骤:①建系;②设点;③列式;④化简.
①建系:
2设点: 设点P ( x, y) 为圆C上任一点.
③列式:由|PC|=r可知.
④化简:将上式两边平方得: (x-a) 2+ (y-b) 2=r2.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与方法:
四个步骤:①建系;②设点;③列式;④化简.
①建系:
以过焦点F1, F2的直线为x轴, 线段F1, 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设点: 设M ( x, y )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椭圆的焦距为2c ( c > 0) , 椭圆上的点与两个定点F1, F2的距离之和为2a ( a > 0) .
则F1, F2的坐标分别为F1 (-c, 0) , F2 (c, 0) .
③列式:
椭圆上的点满足|MF1|+|MF2|=2a,
④化简:
两边平方, 得
3. 知识点归纳的类比法
例如: 在中职数学《2. 1. 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中, 椭圆的两个标准方程的类比.
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应用类比教学法
结合中职数学课程理念和类比教学法的特点,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科学应用类比教学法,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梳理清晰教材的知识网络;
2. 加强各知识点与专业课及生活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
3.善用类比教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4.切忌滥用类比教学法.
在用类比教学法讲授、学习数学二知识时, 务必要注意相类比的知识之间的相似处, 这是类比的基础, 但是更需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差异, 因为差异限制了类比的结论, 忽视这一方面会造成知识的混乱.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都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也就是说, 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 把某一种方法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方法, 过分地强调其作用, 或把某一种教学方法说得一无是处, 过分贬低其作用, 都是错误的. 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效果, 尤其是中职数学类比教学法的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能达到中职数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数学 (拓展模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必修2教案2.1.1 平面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 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1)|λa|=|λ||a|;(2)λ>0时,λa与a方向相同;λ<0时,λa与a方向相反;λ=0时,λa=0.2.运算定律 aaaaaa结合律:λ(μ)=(λμ);分配律:(λ+μ)=λ+μ,λ(+b)=λa+λb.3.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λa.新授课阶段
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探究:
(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λ1,λ2是被a,e1,e2唯一确定的数量.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 1
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 axiyj…………○1○我们把(x,y)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标,记作 2 a(x,y)…………○2○
2其中x叫做a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x,y).特别地,i(1,0),j(0,1),0(0,0).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起点作OAa,则点A的位置由a唯一确定.设OAxiyj,则向量OA的坐标(x,y)就是点A的坐标;反过来,点A的坐标(x,y)也就是向量OA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ab(x1x2,y1y2).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i、j,则ab(x1iy1j)(x2iy2j)(x1x2)i(y1y2)j,即ab(x1x2,y1y2),同理可得ab(x1x2,y1y2).(2)若A(x1,y1),B(x2,y2),则ABx2x1,y2y1.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AB=OBOA=(x2,y2)-(x1,y1)=(x2 x1,y2 y1).(3)若a(x,y)和实数,则a(x,y).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i、j,则a(xiyj)xiyj,即a(x,y).2
例1 已知A(x1,y1),B(x2,y2),求AB的坐标.例2 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例3 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3,4),求点D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解: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时,由ABDC,得D1=(2,2).当平行四边形为ACDB时,得D2=(4,6),当平行四边形为DACB时,得D3=(6,0).例4 已知三个力F1(3,4),F2(2,5),F3(x,y)的合力F1+F2+F3=0,求F3的坐标.解:由题设F1+F2+F3=0,得:(3,4)+(2,5)+(x,y)=(0,0),即:32x0,x5, ∴ ∴F3(5,1).45y0,y1.例5 已知a=(2,1), b=(-3,4),求a+b,a-b,3a+4b的坐标.解:a+b=(2,1)+(-3,4)=(-1,5),a-b=(2,1)-(-3,4)=(5,-3),3a+4b=3(2,1)+4(-3,4)=(6,3)+(-12,16)=(-6,19).点评: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直接求解.例6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的坐标.解:设点D的坐标为(x,y), AB(1,3)(2,1)(1,2),DC(3,4)(x,y)(3x,4y),且ABDC,(1,2)(3x,4 y).即 3-x=1,4-y=2.解得x=2,y=2.所以顶点D的坐标为(2,2).3
另解: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
BDBABC
(2(1),13)(3(1),43)
(3,1), ODOBBD (1,3)(3,1)(2,2).例7 经过点M(2,3)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且|AB|3|AM|,求点A,B的坐标.解:由题设知,A,B,M三点共线,且|AB|3|AM|,设A(x,0),B(0,y),①点M在A,B之间,则有AB3AM,∴(x,y)3(2x,3).解之得:x3,y3,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3).②点M不在A,B之间,则有AB3AM,同理,可求得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9).综上,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3)或(3,0),(0,9).2例8.已知三点A(2,3),B(5,4),C(7,10),若AMABAC,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M落在第四象限.解:设点M(x,y),由题设得(x2,y3)(3,)(5,7)(35,7),∴x33,y4,要使M落在第四象限,则x330,y40,解之得14.例8 已知向量a(8,2),b(3,3),c(6,12),p(6,4),问是否存在实数x,y,z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pxaybzc;(2)xyz1?如果存在,求出x,y,z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1x,28x3y6z6,1解:假设满足条件的实数x,y,z存在,则有2x3y12z4,解之得:y,3xyz1.1z.6∴满足条件的实数x课堂小结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作业 见同步练习拓展提升
1.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不能以下各组向量中作为基底的是()A.e1,e2 B.e1+e2,e2 C.e1,2e2 D.e1,e1+e2 2.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以下各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A.e1+e2和e1-e2 B.3e1-2e2和4e1-6e2 C.e1+2e2和2e1+e2 D.e1+e2和e2
111,y,z.2363.已知e1,e2不共线,a =1e1+e2,b=4 e1+2e2,并且a,b共线,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1=1,B.1=2,C.1=3,D.1=4 4.设AB=a+5b,BC=-2a+8b,CD=3a-3b,那么下列各组的点中三点一定共线的是()
A.A,B,C B.A,C,D C.A,B,D D.B,C,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一个平面内只有一对不共线的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
②一个平面内有无数多对不共线的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
③零向量不可作为基底中的向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已知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下列两个结论中正确的是()①1e1+2e2(1,2为实数)可以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
②若有实数1,2使1e1+2e2=0,则1=2=0.A.①
B.②
C.①②
D.以上都不对
7.已知AM=△ABC的BC边上的中线,若AB=a,AC=b,则AM=()11aaA.(- b)
B. -(- b)2211C.-(a+b)
D.(a+b)
228.已知ABCDEF是正六边形,AB=a,AE=b,则BC=()11A.(a- b)
B. -(a- b)
2211C.a+b
D.(a+b)
229.如果3e1+4e2=a,2e1+3e2=b,其中a,b为已知向量,则e1=,e2=
.10.已知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2e1+ke2,CB=e1+3e2,CD=2e1-e2,如果A,B,D三点共线,则k的值为
.11.当k为何值时,向量a=4e1+2e2,b=ke1+e2共线,其中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12.已知:e1、e2是不共线的向量,当k为何值时,向量a=ke1+e2与b=e1+ke2共线? 6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C 7.D 8.D 9.-2a3b,11.②③⑤ 12.k=2
必修2英语同步教案 篇12
必修2英语同步教案
必修2英语同步教案 Unit 5 Music Part One: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1: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reading (THE BAND THAT WASN’T) Aims ◆To learn to talk about kinds of music ◆To learn to read about bands ◆To study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n/ for/ with/ by+which/ whom) ◆To learn to write an e-mail Procedures I. Warming up Warming up by describing Good morning, class.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an interesting topic --- music. As we know, music is a kind of art of making pleasing combinations of sounds in rhythm, harmony and counterpoint. Music can produce a lively and happy atmosphere and bring people relaxation after hard work, which can reduce the tiredness. Listening to music also makes people feel happy and nice. How many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Now turn to page 33, look at the pictures, read the captions and listen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See if you can guess which music matches with which picture. Warming up by discussing Hi, everyone. Do you like music?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Please turn to page 33. Look at the pictures. Let’s listen to some music. Let’s see if you can guess which music matches with which picture. Classical music Country music Rock ‘n’ Roll Rap Orchestra Folk music Yes, you are right. I’m sure you will really enjoy yourselves after listening to all these beautiful music.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tter, Chinese or Western, classical or modern? Why? How does music make you feel? Why do you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Let’s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Try to share your opinions with one another. II. Pre-reading 1.Thinking and saying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of the famous bands in the world? List some if you can. For reference: I’ve heard about “The Beatles”, “Back Street Boys”, “The Eagles”, “West life” and “Pink Floyd”. 2.Listening, talking and sharing Let’s listen to some pieces of music from different band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ell your group mates which band you like best. Why? Then the group leader is to stand up and share the group idea with the class. For reference: I am from Group 1. Our group likes “The Beatles” best. We like their style of performances. Listening to their performances, we will feel relaxed, amuse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make us think a lot about life.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onkees”? For reference: “The Monkees” is a band that was first popular in the 1960s in America. Unlike most bands of the time, the Monkees were not formed by its members but rather by TV producers. They were a fictional band in the TV show of the same name. The band was composed of Mike Nesmith, Mickey Dolenz, Davy Jones, and Peter Tork. All the members had some musical experience. Let’s come to the reading --- The Band That Wasn’t and find more about them. III. Reading 1.Reading aloud to the recording Now please listen and read aloud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text THE BAND THAT WASN’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ach word and the pauses within each sentence. I will play the tape twice and you shall read aloud twice, too. 2.Reading and underlining Next you are to read and underline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r collocations in the passage. Copy them to your notebook after class as homework. Collocations from THE BAND THAT WASN’T dream of doing , at a concert , with sb. clapping and enjoying …, sing karaoke , be honest with oneself, get to form a b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practice one’s music, play to passers-by, in the subway, earn some extra money, begin as a TV show, play jokes on…, be based loosely on…, the TV organizers, make good music,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a newspaper, look for rock musicians, pretend to do sth., the attractive performances, be copied by…, support them fiercely, become more serious about…, play their own instruments, produce one’s own records, start touring, break up, in the mid-1980s, a celebration of one’s time as a real band 3.Reading to identify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Skim the text and identify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You may find it either at the beginning, the middle or the end of the paragraph. 全文地址: www.edujq.com/htm/jingpinjiaoan/yingyujiaoan/gaoeryingyujiaoan//0513/90870.html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 篇1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引导学生探究线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化归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转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良好品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线与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P62习题2.2A组:5,6.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必修2教案2.1.1 平面】推荐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10-23
高中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09-13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05-15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10-25
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0-19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教案2.4等比数列10-22
2022高中政治 2.1感受文化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0-06
【河东教育】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章第2节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