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2024-09-17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共11篇)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1

双莲中学2013年“薄改项目”项目工作汇报

自2010年薄改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我校认真工作,积极配合,顺利完成“薄改项目”相关工作,现就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及图书配备等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积极安排资金做好各项配套设施。

1、自我校接到上级有关文件以来,校长立即召集领导班子研究有关接受国家薄改项目工程的工作,并拟订好工作计划,安排好负责领导、教师,于2011年4月到2012年7月份去参加自治区的薄改项目设备使用等的培训。

2、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安排资金做好各项配套设施。2012年4月下旬到5月初,投入资金2万多元,对学校线路、功能室进行安装改造,将原来陈旧的、不规范的线路全部更新重装,使学校的线路更加安全规范,更符合安装薄改项目设备的要求。7月份,又投入2万多元,更新改装各个教室功能室的锁头,给每个教室安装窗帘,电子备课室、各功能室配置灭火器安装监控设备等,积极做好了项目设备的安全保障和防潮防晒工作。定期做好功能室的安全检查工作。

二、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密切配合,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我校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副校长为主管领导和项目

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联系、协调和施工监理等工作。

三、严密验收项目设备货物。

2011年6月上旬以来,区电教站陆续将项目设备货物运送到我校,项目副校长校验收项目设备货物,接收货物时,按配发清单逐一验货,做到不漏验一件货物,学校将货物分类安置好,安排好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到目前为止,现在一共到校的仪器设备有:34套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一个电子备课室(11台电脑和座椅);一套多用途音响系统;仪器柜46个;安装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各科实验仪器一批;图书册;合计价值80多万元。

四、严格安装,认真配合设备安装队做好项目安装工作。

在安装期间,项目负责人都到场进行安装监督,要求安装人员严格按照设备安装要求进行规范化安装,不得随意改变安装要求,发现不按照要求安装的立即限其整改。设备基本安装完毕,经学校班子进行自查,未发现有设备乱装的现象。

四、认真调试,确保每一项目设备都能运行。

工程完毕后,设备安装工作人员对项目已进行初步调试,学校也派出负责人员进行验查,大部分设备均能运转。对运转不正常设备,我们也能及时做好登记造册、上报更换等工作,确保每一项目设备都能运行。

五、制定制度,加强管理

①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和《多媒体教师管理员岗位职责》,各功能室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和使用教学仪器及图书。

② 做到使用前先申请登记,使用后有记载。

六、人人参与,积极做好校本培训。

在会议室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薄改项目设备的使用培训。功能室人员由罗雪丹老师负责培训。白板教室使用由覃福壮老师担任,全校70多位老师全部到班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电子白板的功能与应用;教学资源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常用办公、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等。经过培训,大部分的老师都能学会了基本的使用技巧,并能在教学中有机运用,使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存在问题与管理措施。

薄改项目设备虽已在我校投入日常的教学,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批仪器设备对我们老师来说是新鲜事物,对其的认识、使用由于年龄、学识不一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些音乐、美术、生物仪器不会用和无法用(没有专业老师或实验室不够)。现在个班级的教学终端的系统出现不正常现象,特别是老教师用得更不上手,这都有待我们去加强培训。经检查,我校现在还有一些班级的电子白板存在屏幕触摸失灵现象。另外,由于设备中有好多接口,其硬件本身的问题导致连接欠牢固,使有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等。

在今后的薄改项目设备管理工作中,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有关工作:

1、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严密的工作方案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按常规管理的要求做好项目设备的登记入帐造册工作,完善相关的档案资料;

3、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发现在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或整改;

4、严格项目设备的管理,免除被盗、破坏或遗失。

5、争取资金建一个实验楼,以便更好服务于教学。

双莲中学

2013年10月20日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2

(宾川县教育局 李会忠)

新平县强化学校后勤队伍建设

本刊讯(通讯员 朱学明) 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新平县县财政每年拨付18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帮助全县学校补充150名从事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新平县自2012年春季学期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来,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单独建立台账,专款专用,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13年全县实施营养餐计划学校有24所,享受营养改善学生31 984人。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由于服务对象增多,为解决食堂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各学校把临近退休、教学有困难的老教师调整到食堂岗位,并让值周教师参加食堂工作。但2013年以来,大批老教师和后勤工人提前退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更加紧缺。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每年拨付18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全县学校补充了150人从事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由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在当地聘请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楚雄州五举措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本刊讯 为进一步提高全州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水平,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依规管理,教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楚雄州教育局纪委对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明确校长责任。各县市教育局、州属各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校长带头先行、教师主体参与的原则,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给予相应的处分。对存在严重师德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对该校当年的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加强学习教育。各县市教育局、州属各学校要把师德教育、培训列入教师进修学习的重点内容常抓不懈。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促进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执行师德规范和“减负提质”的相关规定。要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推荐一批恪守师德、廉洁从教、实干兴教的先进人物,树立廉教表率和廉洁标杆。

三是开展自查自纠。学校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了解学校师德师风状况、教师从教行为、敬业精神以及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学校校长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了解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等。在学校广泛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部分学校进行抽查,一经发现有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和中小学“减负提质”规定的学校和个人,在查清问题的基础上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四是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各县市教育局、州属各学校要,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要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作为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师德考核体系,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五是强化监督。各县市教育局、州属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整治教师打麻将赌博、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违纪违规行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形象,为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保驾护航。

薄改项目学校培训总结 篇3

为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步伐,保持信息畅通,优化教学资源,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拓宽创新的手段,继续发挥远程的作用,我县六位校长在电教站站长胡火应的组织带领下,赴往广州参加了为期5天的江西省教育技术高级研讨班培训学习,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精辟讲座,如《信息时代的学校发展与教学创新应用》、《广州市智慧学校建设案例与经验分享》、《微课与翻转课堂》、《学校信息化推进策略与特色学校建设》、《新技术新媒体催生学习变革》等,参观了国家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验区——佛山南庄三中,观摩了《中学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融合示范课》;参观了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观摩了《电子书包创新应用课》,专家们的讲座和观摩示范课涉及到的主题都是云教育,提倡并推广微课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学生的减负在这得到了体现,孩子们扔掉了繁重的普通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小的平板电脑,这就是所谓的电子书包。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形式,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与我们教学中的新课标要求一致。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一行受益匪浅,我们了解到教育信息化对“薄改项目”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之大。要推广现代化技术教育,必须做到教育信息化,要教育信息化,必须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必须要智能化,这样才能做到教育现代化。因此,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讲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要构建智慧校园,实行智能教学必须要进行新的学习变革。

一、学习思维变革:从传统思维拓展到计算思维。

二、学习观念变革:从书本学习拓展到网络学习,仿真学习。要树立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运用云技术、云教育等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网络课堂学习、远程学习。

三、学习课本变革:从纸质课本拓展到电子课本。电子课本是以数字化、交互化、多媒化将教材内容以科学直观的视频、音频、图形、文本展现出来的课本。电子课本有书签、笔记和标注等功能,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协作、交互学习。

四、学习课程变革:从传统课程拓展到慕课、微课。微课,即是“微 型教学视频课”,时间约几分至十几分钟。它是围绕学科知识点、技能点、重点、难点、关键点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微型教学视频课。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特别适合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新体验。随着网络宽带的加大,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日渐流行,为微课奠定了技术基础。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起来。

五、学习课堂模式变革:从传统课堂拓展到云端、智慧课堂、天地课堂、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如何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重组课内外时间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即颠倒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学生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在学校做作业参加研讨。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宝贵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更加活跃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在课堂里,学生一起协作解决本地或全球面临的挑战。现实世界的应用,以获得对主题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老师利用课堂时间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工作是每个学生课后完成。颠倒课堂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便于教师巡回辅导,个别指导,重点讲解,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颠倒课堂得到了解决。

六、学习校园变革:从传统校园拓展到智慧校园,共同体校园。智慧校园即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与人之间开展各类学习,共享优质资源,学校不再是一个学习孤岛,而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为尽快适应教学新技术新变革,我们必须加快五项转变。

一、要加快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互动式学习。

二、要会加快教与学模式的转变:从批量化、标准化、固定化的教与学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教学与分散合作学习。

三、要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从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育分数”转变为“育人”。

四、要加快教师观的转变:从“传授者”变成“学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五、要加快学习观的转变,充分利用云计算、云教育等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促进人的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

作为一名“薄改项目”学校的校长,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的深远影响,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二、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们提供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把“薄改项目”做好做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此项工作,随着我们学校“薄改项目”的实施和应 用,不仅能使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必将为我校师生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注入鲜活的内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有兄弟学校的经验借鉴,我们 “薄改项目”教育应用工作在来年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4

一、加强师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办学质量、育人效益要持续、优质、高效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一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主要工作有:

1、制订教务、教科工作计划、行事历。部署本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第二周就召开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会议,主要是探讨本学期教研组如何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讲座和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会上还强调了教研组活动的操作要规范,要把重点放在九年级毕业班。不少组长在会上也谈到了公开课的教学创新力度不大,教研活动的特色不强等问题。对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以及期中考试的命题工作作了明确的要求。

2、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学期初制定的研训方案,开展了示范观摩课、新加盟教师汇报课、年轻教师校级主题研讨课、骨干教师学期研讨课、已经备课组内教研活动等。开课有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等形式多样。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做到每人一学期一课,部分老师一学期开课达到2节3节。做到有效,高质量。

备课组活动每月都能正常进行(每月活动4次,有过程有记录有材料),从检查来看个别备课组在某次备课活动中会流走形势,上交材料充数内容空洞。

3、以县发展中心开展培训活动为平台,20xx学年第一学期苏步青学校有三十多位位教师参加第二期平阳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50)学时集中培训,并完满完成培训任务

二、课题引领,统筹安排,提高实效服务教学

1、统筹安排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长带领下,老师们扎实研课、上课及反思,积累资料,搜集物化成果,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了让教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思考、交流,提升科研能力,学校在教师广泛阅读,修炼内功的基础之上,加强深度研讨,继续以智慧论坛为平台,形成共识.

2、切实服务,组织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县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为了能在征文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教科室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布参赛要求及注意事项,教师们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较高,有39撰写论文等文稿,参加温州市民办协会举办的全市中小学论文评比,苏立春等等7位教师论文荣获市一等奖,黄小咏等12位老师获市二等奖,张春雷等20位老师论文获得市三等奖。还有董奇奇和杨文静两位老师也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平阳县社区论文评比。老师们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静下心来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

3、学生参加平阳县第十九届科技节节活动上交的苏意和黄章涛两位同学的科技论文获县一等奖,潘锦桦等2位同学的科技论文获县二等奖,徐杨涛等10位同学的论文获县三等奖。

4、20xx年第一学期学生获奖的共达403人次,教师获奖人次达100人次。

四、成绩与问题共存

1、档案意识不太强,有部分过程性材料未能及时搜集归档。

2、有些工作布置后,检查督导未跟上导致部分工作效果不太好。

3、针对民办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气氛不浓,教科室未能拿出具体的得力措施。

4、教师集体备课环节比较薄弱,需加强管理,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在实处。

顶洞小学”薄改计划“ 篇5

学校名称:从江县西山镇顶洞小学 小学类型:片区完小(非寄宿制)编制单位:从 江 县教 育 局

建设性质:改 扩 建、增添设备

联系电话:

编制时间:2014年3月15日

从江县西山镇顶洞小学“薄改计划”基本建设计划书

一、学校名称:从江县西山镇镇顶洞小学

二、建设性质:改扩建、增添设备

三、学校基本情况

顶洞小学位于西山镇东南5公里处,顶洞小学是片区完小,在校学生195人,专职教师10名。顶洞小学老教学楼于1988年投入使用,三层砖混结构,20多年的老建筑,当时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材料都过于简单,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裂缝,2008年1月5日顶洞村发生火灾,这栋教学楼的左半部也被殃及,教学楼变成了危房。

顶洞小学新教学楼于2003年投入使用,两层砖混结构(有四层楼的建筑基础),有四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和一间图书室,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由省计委拨款15万元;群众集资征地3万元,美国燃灯基金会捐资2万元,共20万元。

2010年,县组织部有一笔6.5万元的资金给我村建村委会办公楼,当时西山镇党委领导决定用这6.5万元在新教学楼上加建两层,以满足学校教室需求。把已是危房的老教学楼划拨给了顶洞村两委作为办公用房,并给盖上瓦檐装饰,办理相关的土地证手续。但村两委迁进老教学楼办公后,给新教学楼加建两层到现在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顶洞小学现在有7个教学班(包括幼儿班),加上实验

室、图书室、仪器室等功能室,至少需要10间教室以上,但新教学楼只有4个教室,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上课需要,学校向村两委提出建议,把三个教学班和营养餐厨房安排在老教学楼(现村两委办公用房)。老教学楼处居民区中间,没有一点学生活动场地,楼梯口就是一条村寨公路,刮风下雨屋上瓦片时有落下,师生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群众经常找村委办事,严重的影响到了我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顶洞小学现有实施设备情况:课桌椅单人160套;教学仪器设备3万元;音体美器材3万元;计算机2台;图书1600册;餐桌椅0(位);厨房设备2万元。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95人(其中幼儿班38人),教职工12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工友2人),专任教师中中级以上职称10人。

四、学校发展规划

根据从江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我校是片区完小,服务范围涉及顶洞村15个村民小组,服务半径在1公里。按照黔教计发„2014‟10号文件要求,根据近年人口出生率测算,结合学龄儿童数量变化,到2018年我校在学学生数将稳定在200人左右,按班额及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需设置7个班,教职工编制13人。力争按照“十有”要求建设成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达到“六化(划)四园”的要求。

五、建设年限

2014-2018年

六、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五)《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六)《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预通知》;

(七)《从江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七、学校现有办学条件

(一)学校用地

校园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460平方米;绿化用地420平方米。

(二)学校校舍

教学楼:建于2003年8月,主体建筑为2层,有1间办公室,1间图书室,4间教室;

教室:7间(其中3间借用村委办公楼);

学生食堂: 48平方米(借用村委办公楼);

学生厕所:蹲位8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

(三)设施设备

现有课桌凳(单人套)195套;教学仪器设备3万元;音体美器材3万元;计算机2台;图书1600册;厨房可用设备价值2万元。

八、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如下:

(一)应有校园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200人×20平方米/人),现有1794平方米,需新征用地2206平方米。

(二)校舍建筑:

1.需新建教学辅助用房362平方米。

2.需新建生活服务用房540平方米,其中:

学生食堂(含餐厅)180平方米;

教师住房320平方米;

卫生室40平方米;

(三)50米跑道1条,乒乓球台2张,跳远沙坑1个。

(四)规划购置设施设备:

课桌椅(单人)200套(200×150元/套=3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6万元;

音体美器材4万元;

计算机12台(12×3500元/台=4.2万元);

“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8套(8×25000元/套=20万元); 图书3600册(3600×10元/册=3.6万元);

餐桌椅200位(200×80元/位=1.6万元);

厨房设备2万元。

九、学校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校园用地。根据规划需要测算结果,学校缺少校园用地1416平方米,必须进行新征用地,以满足学校改扩建项目的需要。因此,计划在学校现教学楼左面和后面新征建设用地1416平方米,用以修建运动场地和新建生活服务用房及卫生室。

(二)校舍建设。根据规划测算的校舍缺额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新建教学辅助用房2层共计362平方米(在原教学楼基础

上加建),共需投资54.3万元,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新建学生食堂、卫生室等生活服务用房540平方米,共需投资81万元。

(三)其他规划设施设备,共投资44.5万元。

1.60米跑道1条,乒乓球台2张,跳远沙坑1个,0.8万元;

2.购置设施设备43.24万元,其中:

课桌椅3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6万元;

音体美器材4万元;

计算机3.5万元;

“校校通”多媒体终端设备20万元;

图书3.6万元;

餐桌椅1.6万元;

厨房设备2万元。

(四)顶洞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总额共需179.8万元(不含征地)。

十、效益分析

顶洞小学基本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后,学校用地面积由现在的1794平方米增加到4000平方米,基本达到《中小学校建设规范》(GB50099—2011)及《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二〇一四年三月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6

一、学校名称:康县太石小学

二、建设性质:改扩建、增添设备

三、学校基本情况

太石小学位于康县北部西汉水的太石乡河口村。学校创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886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881平方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两幢,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547平方米(学生宿舍 218平方米,学生食堂109平方米,厕所150平方米,其它用房7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校长室、教师集体办公室、教务处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少先大队活动室、总务处)116平方米;教师住房15套198平方米。现有实施设备情况:教学仪器设备4万元;音体美器材3万元;计算机23台;图书2660册;餐桌椅48(位);学生用床48(位),厨房设备3万元。2014年春季学期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95人(其中寄宿生110人),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专任教师中中级以上职称13人,本科以上学历4人。

四、学校发展规划

我校是太石乡中心完小,服务范围涉及太石乡11个行政村,服务半径在20公里以上。根据近年人口出生率测算,结合学龄儿童数量变化,到2018年我校在学学生数将稳定在280人左右,按班额及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需设置9个班,教职工编制20人。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力争按照“十有”要求建设成标准化农村全寄宿制学校,达到“六化(划)四园”的要求。

五、建设年限

2014-2018年

六、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五)《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六)《甘肃教育厅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

七、学校现有办学条件

(一)学校用地

校园占地面积188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8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 900平方米;绿化用地 40平方米。

(二)学校校舍

1、教学楼1栋,具体如下:

教学楼,建于1999年8月,主体建筑为3层,有3×3教室17间,3×1办公室3间,共2间。其中功能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办公室5间(教师集体办公室2间,校长办公室1间,教务处及副校长办公室共1间,总务处、党员活动室、少先大队活动室共1间),建筑面积共954平方米;

2、学生宿舍楼1栋:

新建学生宿舍,建于2010年2月,主体建筑3层,有学生宿舍9间,图书室2间,卫生间3间,学生食堂3间,建筑面积共547平方米。

3、教师综合楼1栋:

新建教师综合楼,建于2010年2月,主体建筑3层,有“两基”办公室两间,教师活动室2间,仪器室2间,教师宿舍12间,卫生间3间,建筑面积380共平方米。

(三)设施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4万元;音体美器材3万元;计算机23台;图书2660册;厨房可用设备价值3万元。

八、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如下:

(一)应有校园用地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1886平方米,需新征用地2714平方米。

(二)校舍建筑:

1.需拆除重建校舍面积501平方米。2.需新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680平方米。3.需新建生活服务用房1560平方米,其中: 学生宿舍1160平方米: 学生食堂240平方米;

锅炉房(含开水房)60平方米; 学生洽室60平方米; 卫生室40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房180平方米; 教师住房105平方米。

(三)塑胶运动场1个,面积1500平方米。

(四)规划购置设施设备:

课桌椅(单人)260套(260×150元/套=3.9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4万元; 音体美器材20万元;

计算机50台(50×3000元/台=15万元);

“校校通”多媒体终端设备5套(5×20000元/套=10万元); 图书1540册(1540×10元/册=1.54万元);

学生床位232位(232×300元/位=6.96万元); 餐桌椅232位(232×80元/位=1.856万元); 厨房设备8万元。

九、学校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校园用地。根据规划需要测算结果,学校缺少校园用地2714平方米,必须进行新征用地,以满足学校改扩建项目的需要。因此,计划在学校西侧150处新征地2714平方米,用以修建教学及其发展用房,新建生活服务用房。

(二)校舍建设。根据规划测算的校舍缺额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新建规划建设校舍建筑面积为1181平方米,共需投资295.25万元,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新建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浴室、卫生室等生活服务用房1560平方米,共需投资390万元。

(三)其他规划设施设备,共投资116.256万元。1.新建塑胶运动场1个,投资45万元; 2.购置设施设备71.256万元,其中: 课桌椅3.9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4万元; 音体美器材20万元; 计算机15万元;

“校校通”多媒体终端设备10万元; 图书1.54万元; 学生用床6.96万元; 餐桌椅1.856万元; 厨房设备8万元。

(四)康县太石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总额共需801.51万元(不含征地)。

十、效益分析

康县太石小学基本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后,在校学生数也将由195人增加到280人左右,寄宿生从原来的110人增加到280人左右,学校用地面积由原来的1886平方米增加到4600平方米,基本达到《中小学校建设规范》(GB50099—2011)及《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康县太石小学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7

根据《昌宁县教育局电教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薄改项目”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管理、使用好我校“薄改项目”配发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昌宁县翁堵中学,现有教师43名,学生527名,共设12个教学班。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特别是学校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严重不足,给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随着薄改项目的实施及在薄改项目推动下,加上我校又配置了许多套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如今我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

一、设备配置基本情况

根据薄改项目配套及要求,我校于2013年配置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各一套,实验室多媒体三套,初中图书3套,预算资金共244965万元,该项目设备现已全部到校。我校2012年获得“薄该项目”中的多媒体4套,合计金额达5.2450万元,2013年根标4套,合计金额达5.5500万元,二、学校设备安装及使用情况

1、学校对薄改项目中的配套设备设施的管理及各种工作的落实高度重视,在2013年设备到校后既完成化学、物理、生物、音乐、美术仪器的拆封、安装上架工作,使用面积各300㎡。完成远教多媒体的八九年级教室的安装及使用。配备学校音乐、美 术、教室各一间,使用面积约占120㎡,完成室外体育器材保管室一间。

2、使用情况。我校上述已完善的各实验室及功能室现已基本能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更好的管理和使用,使各种设备发挥出最大作用,我校对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都设了兼职实验员,对数学、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及图书室都设了兼职保管员。对各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清点登记,并如实做了使用记录。对学校普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用,学校派人参加了本县相关培训并对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由学生对各班各学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的登记。

三、存在的问题

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没有体育场地,很多体育器材没有安装.2、我校还缺4台电子白板,初一年级还没能用上电子白板。

3、我校的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桌凳陈旧及数目不够。

4、我校的计算机老化,基本上都是淘汰的老机子,计算机数目不够。

5、我校实验室的电子白板还没有安装。

四、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薄改项目设备管理工作中,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有关工作:

1、根据不同的项目,努力将仪器(器材)进行清理、登记、分 类存放,并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

2、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严密的工作方案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按常规管理的要求做好项目设备的登记入帐造册工作,完善相关的档案资料;

4、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发现在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或整改;

5、各室中的环境卫生要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6、严格项目设备的管理,免除被盗、破坏或遗失。

昌宁县翁堵中学“薄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2014年12月

“薄改计划”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8

编写提纲(试行)

一、项目概述的内容应包括:

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来源及立项依据,承担人,研究目的、用途,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等。

二、项目研究进程与主要工作

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工作过程的描述,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取得的结果。

三、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应合同约定的内容,合同规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和取得的突破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突破等。

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包括财政拨款资金,配套经费,自筹经费的到位情况及支出情况,特别是对市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做必要说明。

六、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项目组成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分工及主要承担并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七、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研究对学科建设、行业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培育及社会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研究产生的变化。

八、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自我整体评价,对项目应用和转化的设想、建议

九、需要重点说明的内容或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注:本提纲适用于市科委(除基础项目)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目验收工作报告编写中应包含以上内容。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技术总结报告

编写提纲(试行)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必要性

国内外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项目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二、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所完成项目的核心内容、技术特征、技术方法和难点;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技术成果先进性、成熟性。

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具体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试验数据与结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点。

四、成果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研究成果的市场推广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五、存在问题、建议及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该领域或专题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科技计划项目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篇9

国内外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项目进一步研究的意义或项目实施的目的。(即目前在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领域存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项目的实施要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要达到某一目的〈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成本,解决危机等〉。)针对问题→提出方案→达到目的

例如:苹果病害严重,品质低价格底→项目实施→品质高,收益好

二、项目任务指标

即合同规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

三、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完成合同约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的实际情况。

四、项目工作总结

即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如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同级各部门、上下级〉、培训、等活动),及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非技术)是怎样解决的。

五、项目关键技术总结

即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关键技术点)和难点;

六、项目效益分析

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果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研究成果的市场推广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七、项目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点

八、存在问题、建议及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该领域或专题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技术规程 项目试验报告

基金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10

一、企业概况

甘肃金桥污泥资源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是甘肃省及西北地区唯一从事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专业化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承担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水专项技术攻关项目课题:“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同期与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科院俣作就国家863计划“污泥处理技术、设备及农业安全利用”导向型课题进行产学研攻关。同年11月在甘肃给排水杂志发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堆肥技术进展,土地利用前景论文。”

公司现有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团队学业专长涉及给排水,机械设计,固废生物处理等,公司主要成员曾在新疆地区长期从事工农业废渣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料生产,对有机物料的堆肥发酵、生物降解积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承担基金项目——污泥好氧发酵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集成配套技术的研发,很快便能进入角色,集中团队骨无所事事战略重点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污泥堆肥处理各项单元技术的实验、配套、组装。与此同时公司承接了第一项污泥处理工程,这是一个小工程,日处理湿污泥20吨,系统建设的总投资仅300万元,而且厂房等构建由业主自理,但对一个污泥治理专业化小微企业来说,机会弥足珍贵,既是检验项目技术的一场大考,又为建设示范工程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和长达半年的技术服务,终于建设成功甘肃省首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处理处置项目——张掖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并且顺利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和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项目投入运营后,由于张掖市污水厂的污泥进入垃圾填埋场造成设施瘫痪的难题迎刃而解;业主五千亩沙漠林地因为土壤贫瘠,大片树木频于可耕地萎的状况由于及时施用污泥有机肥而得到缓解;污水厂周边工业园区常年排放的大量造低废渣,糠醛渣、粉煤灰,成为污泥堆肥的辅助原料得到循环利用。基金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广泛的社会生态效应,体现了在环境保护中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项目基金提供的宝贵机遇,助力我公司有幸进入“十二五”规划项目——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系统技术研究领域,通过协同创新与江苏爱东集团公司、复旦大学合作完成“高效功能菌群生物反应堆好氧发酵污泥处置集成技术”整合。

污泥处理处置是国家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的得点项目,随着新此伏彼起订的《环境保护法》即将实施及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启动,为时不远,因此我公司已做好准备,基金项目执行期的结束之日,便是基金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之时。

二、项目概述 在基金项目执行期内我公司完成以下项目技术主要内容工作:

1、项目申请时预期的项目技术路线创新点,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都已完成,具体情况将在本总结的相关章节中分别详细介绍。

2、专利技术“污水污泥堆肥物料多功能处理机”通过委记加工,实现产品化,已作为关键设备用于张掖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其性能作用在关键技术中介绍)。

3、项目技术:《城镇污水污泥生物堆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集成配套技术》的组成:好氧发酵工艺中的物料调质,含水率C/N比通风量、推温等的参灵敏控制,污染防治措施:除臭、重金属纯化,以及堆肥土地利用技术等,都已达到工程应用的程度,示范项目填补了我省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空白,项目技术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证书,鉴定意见结论: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4、由于项目技术和专利设备的实用、高效,所制作的污泥堆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肥效显著,社会生态效应广泛,为

4、由于项目技术的创新性

5、由于项目研发时的创新点目的明确,专利关键设备实用、高效,所制作的污泥堆肥产品,符合行业标准,肥效显著,社会生态效应广泛,因此,项目技术能够胜任《基金项目指南》提出的“解决当前市场急需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问题”的目标任务。

6、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环境治理项目例外,因为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调控,规划不启动企业只能做好准备,等待机会,这也是本项目未能完成销售收入指标的客观原因。

本项目污泥堆肥好氧发酵处理处置集成配套技术,采用下列关键技术:

1、污泥物料预处理技术

污泥堆肥中物料的破碎、分散、搅拌、混合、均质、水份调节、接种等预处理要占整个污泥处理工作量的60%,因此污泥物料预处理成为污泥堆肥的关键技术。本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物料处理机”将物料预处理的多道工序集中于一台设备内一次完成,不但优化了物料预处理的质量,为其后的微生物高温发酵和堆肥产品的深度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其集成配套技术系统所具有高效、节能、低成本、零排放、全回收特点,为污泥堆肥的普及推广加速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2、堆肥微生物接种技术

传统堆肥法一般都是利用堆料中的土生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但由于堆肥初期土生微生物量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系列起来,因此,传统堆肥往往存在发酵时间长,产生臭气、肥效低等问题。因此在污泥堆肥过程中,接各人工筛选、培育的功能菌群微生物可以大幅增加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堆肥物料的腐熟悉,且高温对杀来病原体,虫卵和杂草种子十分有效,并且能控制氨、硫化氢等产生的臭气,防治环境污染。

3、污泥堆肥除臭技术

(1)物理方法,污泥物料中加入腐熟堆肥,做为过滤层吸附臭气。

(2)化学方法:堆肥物料中添加硫酸亚铁,过磷酸钙,分解氨,硫化氮等臭气。

(3)利用接种微生物的吸附、吸收性能和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恶臭物质分解劝,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重金属钝化技术

(1)污泥经过好氧发酵堆肥化处理,物料中重金属与腐熟堆肥中的腐殖质形成不溶性有机络合物,重金属离子通过络合降低至无毒水平。

(2)堆肥物料中加入环境材料如凹凸样土等降低其生物利用性。

(3)物料中添加粉煤灰,利用其含有的氧化钙、镁的强碱性起到钝化污泥中金属的作用。

项目申请书级定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污泥处理实现好氧发酵分解腐熟,物料预处理、除臭措施确保了污泥堆肥质量发挥了关键技术作用。

堆肥产品达到预期工艺参数:

(1)经过预处理污泥物料含水率达到55%~60%(发酵时的最佳系数)

(2)C/N比达到25~30:1(3)污泥发酵时物料的有机质含量≥50%(计划≥50%)(4)PH值7.02(计划6-8)

(5)发酵周期夏季12-15天

冬季20-25天(计划夏季15-20天冬季25-30天)

(6)每立方米物料通风量超过计划0.05-0.2m3/min

3、污染物削减及防治措施

(1)污泥堆肥产品含水率≤20%达到GB525-2002有机肥标准

(2)堆肥有机物降解率≥40%(3)蛔虫卵死亡率100%超过计划指标的≤95%

4、技术经济适用性

(1)污泥堆肥产品用于沙漠林地大面积土地培肥、实现计划。

(2)示范工程污泥好氧发酵系统投资仅为20万元/吨湿污泥,低于国家额度的35万元-50万元/吨湿污泥,处理费用100元/吨湿污泥低于国家标准150元~200元/吨湿污泥

三、项目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项目申请时提出的污泥堆肥化处理,园林绿化、林地利用技术路线,其堆肥产品含水率、有机物降解率、粪大肠菌群菌值等技术质量,指标符合无害化、稳定化、污泥污染物限值等标准。

2、项目创新点中提出的理论创新预期“利用生物技术不外加能源,零排放,全回收的特点,对污泥进行高效,节能,低成本处理,继而解决污泥处理中地区经济水平与投资门槛技术壁垒与普及推广、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的矛盾,以及项目技术符合国家污染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导向”。通过工程示范产品应用。检测及成果鉴定,都已得到体现。

3、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应用专利设备“物料多功能处理机”解决了污泥堆肥物料料预处理难题,优化了污泥堆肥生化处理时的各项条件,加速了污泥堆肥的腐熟进程。

(2)由于污泥堆肥工艺设计合理,污泥堆肥肥效明显提高用于沙漠林地树木促进迅速、效益显著。

3、预计项目完成时达到的关键技术,本报告前项已作说明。

4、通过本项目实施企业获得的相关证书情况(1)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污泥堆肥检测报告一份;

(3)省科技成果鉴定,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证书一份。

(4)省住建厅上报国家住建部推荐函一份。

5、产品化实施计划完成情况

(1)20111年计划生产污泥堆费产品3000吨,实际完成3000吨

(2)2012年计划生产污泥堆肥5000吨,实际完成6000吨

(3)2011、2012年两年承接污泥堆肥工程8个实际完成1个

6、项目实施期间新增投资预算情况

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40万元,实际完成172.80万元 其中计划新增投资200万元赔礼道歉际完成132.80万元 其中产品开发及试制86.28万元(其中购置仪器、设备17万元)

流动资金40万元 销售费用6.52万元

7、项目产品实现的经济效益预期

(1)累计销售收入1100万元,实际完成39.90万元(2)累计净利润300万元,实际完成0.52万元(3)累计缴税50万元,实际完成0.85万元(4)新增就业人数50人,实际完成0人

8、项目完成时企业发民用工展情况

(1)企业资产规模400万元,实际完成95.84万元(2)企业年营业收入1100万元,实际完成39.90万元(3)企业人员总数:50人,实际8人

四、其他相关问题说明 关于技术转让费10万元的说明

1、上述技术转让费是在建设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处理处置工程向投资单位提供基金项目技术时产生的,其根据是与甲方(受让方)签订的“污泥堆肥生产技术转让及项目延伸开发合作协议”(见附件),技术转让内容包括污泥堆肥配方及调理剂应用,污泥堆肥生产工艺,高温发酵控制技术以及堆肥土地利用形式,企业标准及生产规范编制等,合同第二条技术转让形式及方法各条款也都一一执行,如现场讲解,人员培训提供有关资料,编制文本、技术咨询,为了保证正常生产我公司派去的技术员在现场住了四个多月。

2、关于设备代购发的说明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报告 篇11

一、工程施工概况

FPD(平板用)荧光粉生产线扩建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云埔工业区康达路1号。建筑面积3320.5㎡,地上5层建筑共1栋。

建筑类别二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__年,抗震设防裂度7度,高度为28.4m。主体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砼采用商品混凝土,楼面砼板厚为100~150mm,墙体为180厚,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

二、结构工程施工概况

(一)地基、基础分部工程

基础形式为钻(冲)孔桩基础,桩径φ800、φ1200、φ1600,桩尖(基础)持力层:强风化花岩。桩净长H约30-36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400KN、桩径1.2m/14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000KN、桩径1.6m/9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800KN,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岩,基础桩共计 31 根。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

(二)主体分部工程

主体结构采用现浇商品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工程采用加气砼砌块,结构实体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

(三)其余各个分部工程

各分部、分项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安装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该工程含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共有6个分部,各个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的验收都是在监理单位的严格监督下进行验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验收合格。

三、安全、文明施工

该工程施工前,建立了健全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准备充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所以整个施工过程能控制得力,没有出现任何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经安全监督站的安全评价检查合格,安全、文明施工达到预期目标。

四、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上一篇:银保监会面试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放宽农村考生保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