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借景抒情(共13篇)
高考诗词鉴赏借景抒情 篇1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
(六)抒情方式之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
(六)抒情方式之借景抒情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规律探究,掌握借抒情的抒情方式和答题模式。
2、能够运用规律探究中的答题模式答进行训练,并熟练掌握。
一、规律探究
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答题的模式一般为:景物的描述+意境的概括(一般为地点、时令、意境特征)+情感,如是赏析题目在前面或后面加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表明手法的词语。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二、通关训练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②
③①【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3.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②① 2
二、1、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2、一个人独坐在空堂上,陷于人生的悲哀,看到自己两鬓花白,此夜又将二更,时光无法挽留。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听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透过灯下,可以听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空荡荡的堂室没有人的声响,独坐书床,灯下夜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就连打更声也没有听见。门外不知什么时候雪已经停了,遥望一轮残月挂在远峰半腰,近看门外一溪流水已悄然成冰。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小雨如丝像是要轻轻网
住暮春,落花狼藉满地将近黄昏。车马之尘到不了门可罗雀之地,宿鸟声中自顾自掩上门。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4、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诗歌“雨中黄叶”和“白发”“孤灯”相互映衬,表达内心的孤苦凄凉之情。
高考诗词鉴赏借景抒情 篇2
一、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要表达的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并不直接抒写感情, 而是寄托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越发使人体会到真情实感。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梅、兰、竹、菊、溪流、沙漠、细雨和梧桐等, 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意象。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故乡明月”多用于表达“乡思情”, “中秋圆月”多表达诗人的“相思情苦”, 而“长亭折柳”则表达的是“惜别情”等等。这些景物传达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 因此平时做题时应注意多总结。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送走了好友, 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 江面上一只载着故人东去的船, 渐行渐远, 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逝。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 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 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二、托物言志: 也叫咏物抒怀, 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 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如李清照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 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中的“桂花”色“淡”、体“轻”、性“柔”, 在人们不经意处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不比一般鲜花的娇媚鲜艳, 却独傲群芳, 如同外表美丽而更兼品格高贵的君子。作者借对桂花的赞叹与欣赏, 同时也是作者高洁品性的写照。
三、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因此可见古典诗词中借古是为了讽今, 以表达诗的题旨。
四、用典抒情:包括用事和引用前人诗文句两种, 一般侧重指前者。理解用典,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博物志》中:“南海外有鲛人, 水居如鱼, 不废绩织, 其眼能泣珠。”诗人借鲛人泣珠的民间神话传说, 塑造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意在说明自己梦想与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怅然与哀怨。
五、叙事抒情:就是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作者情感的手法。作者的情感往往曲折地蕴含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之中。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通过写母亲给要去远方的游子缝衣这件事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
谈谈诗歌鉴赏之借景抒情 篇3
先说意象,意象是包含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像我们学过的诗歌《再别康桥》中的“金柳”“青荇”“潭水”,《雨巷》中的“雨巷”“丁香”,散文《听听那冷雨》中的“冷雨”等。它们没有进入作者视野之前,都是客观事物,没有情感,而进入作者视野之后,便成为作者的表情达意的寄托,这就是意象。古诗词中一些意象的代表意义是固定的,如“夕阳”,它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它来抒发念古、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图”等诗句就是如此。又比方说梧桐,它代表着凄凉、悲伤、愁苦。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都是一种悲苦心情的写照。因此,读懂诗歌先要把握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再说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由一连串的意象组成。作者在创作诗词时,意象选择只是第一步,把意象连串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氛围来表情达意,就是意境。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凄美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组合而成,它们连缀在一起勾画出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在理解了意象与意境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借景抒情的两种表达方式。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往往有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关系即正相关与负相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与以景衬情两种模式。每种模式在答题时都有一定的规律,下面举例说明。
一、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西厢记·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黄花”“西风”“雁”,这些是古诗词中描写秋景常见的意象,“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笔下秋天就是一幅肃杀的景色,它不像春天万象更新,不像夏天生机勃勃,也不像冬天纯白无瑕,秋天是“天凉未寒”的季节,似凉非凉,似冷非冷,这种感觉最是恼人,所以一般文人都用秋景营造一种凄冷、萧瑟的氛围,表现一种或痛苦或压抑的感情。此时莺莺和张生刚刚新婚,本来应该开始一段幸福快乐的生活,结果却因崔母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迫使张生新婚第二天就要去赴京赶考,就这样新婚燕尔面临分别,心中的无奈、痛苦不言而喻,因而此景正应此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离别的无奈通过凄清的景物全然表现出来。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这些意象组成的幽寂冷清的氛围中,客子又听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一种羁旅的孤寂袭上心头;而同时,又从这清寥幽美的风物中,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
因此我们在赏析此类诗歌时应遵循这样一种思路模式,即作者用怎样的景物(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 以景衬情
如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此处出现的意象是“春风”“花”“月”“车”“马”,通过它们描绘出一幅春暖花开、热闹繁庶的图景,然而引导全诗情感的却是“恨”,此情与此景全然无关,绝不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景情切合,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根据词的内容我们知道这是李煜在被浮后作为阶下囚的他晚来入梦,梦到当年为人君时的幸福生活,用现实与梦里生活的差异来凸显如今的没落,所以梦中景物描写愈是美好,面对现实的心理落差愈大,愈能表现作者的“恨”。在修辞学上,这是一种反衬的修辞方式,在抒情方式上,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表情手段。因此同学们在答此类题时应遵照“何景渲染何种气氛,衬托何种情感”的答题模式作答。
古人云“诗言志”,作者的每次创作都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简单附会,字字句句、一草一木都饱含着作者情感的描述,而这种情感很少有人能像李白那样从胸中喷薄而出,而是含蓄地假借他物表现出来。因此咏诵诗歌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读出意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意境与情感寄托。
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理解
四、教学时数:一教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结合《雪》理解“触景生情”
师:景物能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那么,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假如我们有了某种感情,反过来就可以通过景物来抒发。高考基础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借助景物将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是达到“感情真挚”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借景抒情”文章的写法。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分发资料(附后)
我给大家发下了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点击),抒发了真挚的感情,请大家研究研究这几篇文章各抒发了怎样真挚感情?
(三)方法指导:
1.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
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看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
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
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2.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反衬的手法是改造景物的最好方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A;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
——《诗.小雅.采薇》
(注):A往:指出征时。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B来思:指归来时。思:动词词尾。雨(旧读(уù):下雪。雨:动词。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讲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中都写到了枫叶,但它所代表的感情却大相径庭。杜牧看了一路风景,陶醉在美好景物中产生了愉快的感情,而经霜的枫叶,层林尽染,如火如霞,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作者愉快的感情相一致。
但是,这一派美景在莺莺的眼里就不那么可爱了。《西厢记》里有一折戏叫“长亭送别”,讲的是相国夫人找藉口要张生赴京赶考,想以此来拆散张生与莺莺小姐的美满姻缘,莺莺送张生上路,在莺莺的唱词中有这么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打枫叶,红得那么醉人,这是可喜的景物,而莺莺只有悲情,哪有喜悦;也就是说,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人的哀情,情景不一致,怎么办?改造一下,把枫叶说成是“点滴离人泪”,这样情与景就一致了。
怎么改造景物呢?告诉大家一个秘诀,运用反衬的手法(点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同学们对这首诗作简要的分析。
兵士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诗人写道:“昔我往昔,杨柳依依”,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反衬了兵士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兵士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显得加倍愁苦。兵士回来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风雪交加的冬天赶路是艰苦的,用苦来反衬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兵士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加倍显出心情的愉快。可见,反衬在表达感情上很有力量,可收到加倍的效果。顺便提一下,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典型事例。3.
酝酿真挚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结合《与朱元思书》进一步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四)注意
1、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五)写作
一、以“阳光下”或“月光下”为话题,写一个或几个片段景色,题目可自拟 导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应注意如下几点:
1、应抓住阳光下或月光下的最典型景色特征来写。
2、写作时可变换立足点,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另外动景、静景可结合写,也可移步换景。
3、写景和写人要结合,写景和抒情要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夜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情、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夜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注意情、景、理的结合。②600字左右。③不用诗歌形式。
导思: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不过在题目以外,加了一些启发性的文字,借以引发考生的思路罢了。
1、从命题要求看,写作这道文题,应该在文章的内容上包含情、景、理这三项要素。既要描写出夏夜的景色,要触景而生情,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进一步因景因情而发出议论,作一些理性上的思考与探讨。而情、景、理这三者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写好这样题目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
2、这类文章的写作,景是基础,因景才能生情,所以要有简洁的写景文字;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所以抒情既要充分,但又要落到理性的思索,不能有情无理。
(六)互评
我 喜 欢 秋 天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点评〗 面对秋天,作者有独特的眼光:纵然有几分肃杀,有几分萧条,但从秋的成熟中,从丰收的喜悦里,作者读出了美。作者巧妙地把对秋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秋景的描绘之中。
飘落心灵的秋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到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虽将那秋日里和煦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
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们那颗还是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步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们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作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得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借景抒情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景物描写。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重点:
在新的文章中能够找出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难点:
1、学生能够由特定的景物描写,把握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能够体会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和意境所体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探究】
1、唐诗 《静夜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获知的?
2、诗人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下抒发了这种情感?
3、大家找出这首诗歌中的最重要一个景物?
4、这个景物具有什么特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复习交流】
1、《天净 沙秋思》这首诗歌中,那些景象可以被称之为意象?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的特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哪些具体存在的景物,即作者确实看到的景物?
4、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你从诗中所列出的景物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感知到了什么?
【互助提升】
1、你觉得什么是借景抒情?
2、在朱自清先生的现代优美抒情散文《春》里面。分别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写作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 【强化训练】 野菊花 作者: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③花朵不过一分镍(niè)币大小,密密匝匝(zā),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lù)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chàn)。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yǎo)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mōu)咩(miē),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xiè)玩——这就是野菊花!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项,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lín)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轮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pǔ)。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在6自然段作者认为“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具体指怎么样性格和气质?
3.作者想要表达对野菊花怎么样的情感? 4.本文的写作手法是?
借景抒情唯美句子 篇6
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缠绵着的无尽的爱如水般流淌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那梦中的江南。
繁花似锦的芳菲,依依伫立纤舟之首,任一杆长篙划进碧波盎漾,划过心海滔滔,掀起阵阵莲漪,琴音依然,似游走了千年,模糊里穿越宿命一切世俗的远离。
纷飞的细雨飘湿心韵更润透了心花片片,古风盎然满眸帧卷卷,千载的唐朝诗韵,刻在旧时门扉,门内女子的素手笔砚迷离雾般一片。
卉草萋萋间,闲云鹤雅,静若处子,一路追随任由灵思流转千层山,在浓墨处,分明有那清溪流荡,心中未知的感觉不由自主的被那如水的琴声所唤醒。
梦回烟雨江南小桥流水,眼前飘忽的一切那般清雅,拂来的微风,吹乱了青丝,红叶萧萧,独影流离,清寒尘处世间,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依依的垂柳,那蜿蜒盘旋的小巷以及走在小巷里缓缓而行的悠然,都让我心旌摇荡,沉醉难醒。
梦那一把油纸伞漫步雨中,紫气飘飘,笼罩烟雾细雨,书香半卷淡墨,一湖烟雨,芳菲依旧,微笑街媚,皎洁如月,喜雨,喜江南的细雨,缠缠绵绵,如烟似雾,如诗如画,让人目眩神迷,心飘神荡。
千里烟波,倒垂的柳枝,一叶浮萍,白衣落落风尘,烟波浩渺,十里长堤,水墨轻洒薄雾凝,小船微荡浆声稀,风中雨帘,垂柳依依,粼粼波光笼清影,层层浊浪抚淡琴,琴声清冽,在一个个音符的滑落中,灵魂早已幻化而去。
如盈盈透过千年飘渺的烟雨,一湖静水溅出几案墨砚文字,而渐渐隐默就如你泼墨时,墨色深处隐去了身影,去了的永远不曾回眸只剩下暮色缓缓。
飒飒的风细细的雨,似翩翩落花,随无垠浮萍随波逐流;淡泊的风,任雨无声潜入梦中,寒意,低缓寂寂,浓浓淡淡的愁思,紧锁眉间。
时空千年,欲滴欲诉,柔柔心间,欲笺的心情,漫舞风中,在梦回烟雨蒙蒙,醉柳嫣红,笑靥里惊断炫然,世间苍茫一片,美景落人间。
水墨江南的那一泓清水所承载的,不仅是似水流年的痕迹,更是世事的沧桑无奈和离人的眼泪串串。
水雾浮动,两岸姹紫嫣红,两岸绿荷碧柳,燕儿婉转吟唱,烟雨俏丽雾里,那黑白相间的瓦房,百转千回的流芳溢香,迷醉了心神。
素衣如仙的仙子,长亭缥缈的琴声,似古风萧萧,似溪水潺潺悠悠环绕飘渺,红尘如梦,盛世繁华,演绎了多少似水流年的故事。
为你赌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有的千古,只因那一瞬的凝眸便弃了溺水三千,千年等一梦-江南。
烟袅袅波上寒烟起,隔江千万里醉欲烟雨伴湖舟,薄雾如纱,细细密密的雨丝,宛若织女的巧手,绘制出一幅如梦仙幻的水墨画。
一草一叶细数,缱绻一缕缕轻烟,望不尽的过眼千帆,再现旧时风满袖,无处低帘卷,水波般的眼神,长绢秀妙,彩袖善舞,浅紫深蓝,缤纷妖娆,宛若凝固了千年的眼泪,凝眸中悄然烟烟。
一首古曲,悠扬声声梦伴青藤缠,隔山瑶琴弹,送去相思点点,一醉到千年。
曾到过小桥流水,迷雾般烟雨江南,萦萦烟雨时节,忆梦回烟雨江南。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篇7
关键词:意境;交融;相辅相成;和谐;相异;辩证统一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语”。散文中的情与景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情是景的魂,景是情的形。古诗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借景抒情是写景类文章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绚丽多姿,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枝一叶,时时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古人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时如果把景物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深远的意境。那么怎样使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也就是“情以物兴”,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感,发出感叹抒怀的方法。《故乡的榕树》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引出故乡的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的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乡,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哪里是对榕树说的,分明是呼唤着故乡的亲人,作者面对榕树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抒发感人肺腑之情。又如茅盾《风景谈》中有这样一个写景片段:“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的活动,接着作者借这一特定景抒发内心的感受;“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借风景的描绘赞颂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动。
二、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描写景物时,句句流露出感情,将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即作者在描绘景物时,不直接抒情,而是借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来渗透自己的主观感情。如苏雪林的《溪水》:“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溪水的快乐,融入的其实是作者的快乐。再如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于梅雨潭绿的描写:“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借写景传达出作者对梅雨潭绿色的无比喜爱之情。又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抓住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中的景物特征来写,写景之中流露出一种不满现实,幻想超越现实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内心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辅相成,清单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哀愁紧紧的融为一体。
三、寓情于景法
“寓情于景法”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到景物中去,以景衬情的写法。即作者带着自己的某种主观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等)去描写客观景物,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达到景与情的和谐统一。朱自清的《绿》,通过描绘梅雨潭的绿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全文依次写了瀑——亭——潭,处处流露出狂喜之情,把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寄托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融情于景,还常常直接赞叹:“那醉人的绿啊”、“那满是奇异的绿啊”,抒发出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悦之情。茅盾的《风景谈》描写北国清晨,朝霞粉红,喇叭嘹亮,两个战士如雕像一般站在岗位上的情景,则烘托了作者对这些英雄战士的由衷敬仰之情。
四、情景相异法
“情景相异法”就是指作者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似乎是相异的,或是景美情悲,或景丑情美,然而却是一种自然的反衬,辩证的统一,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茅盾的《风景谈》,写沙漠风光的单调、平板,反衬了人类活动创造“风景”的庄严、妩媚;石洞雨景画面,写了一个沉闷的雨天,在寂寞荒山的原始洞里,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自然界的贫乏,却反衬了人的精神生活的高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应充分体现“融”字,由景生情,由景入情,融情入景,都应该是非常自然和谐的,不能有丝毫的牵强附会,虚情假意。只有真情实意地写景,才能打动读者,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总而言之,完成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要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绝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只要掌握了方法,再多下点工夫,就必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借景抒情中学散文 篇8
迎春花开了,小家碧玉一样满面含笑;玉兰花开了,大家闺秀一样端庄美好;杏花开了,点点醉人点点飘摇,桃花开了,几分妩媚几分妖娆;丁香花开了,细雨中结了满腔的忧愁;鸟雀欢呼着,转着灵动的小眼睛左看右瞧;蜜蜂飞来了,忙碌的拥抱轻吻着花朵;蝴蝶飞来了,兴奋的围着一朵朵花儿在舞蹈;微风处,柳丝在烟色里随风飞扬,闪弄着自己嫩绿的姿色……
四月一个值的期待的花事的时节,四月一个虽然有几许的淡淡的忧伤但也充满着希望的时节。四月一个闲云淡淡阳光暖暖的时节,四月一个能入诗可入画的时节。四月一个好美的时节。
沏一壶青茶,在四月斜阳满地的院落,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静静地聆听落花穿过枝叶的叹息。流光辗转,岁月有痕。“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生有时候就像是茶杯里的茶叶,在滚热的水中上下漂浮,而终会大多都沉淀下去,而只有几片会浮出水面,飘荡在淡绿的杯沿,让清香蔓延,也吸引了饮茶者的欲望。而回首伫息,才发现走在沧沧凉凉的匆匆流淌的时光里,追寻的足迹散落在曲径通幽处曾经走失的风景中。其实今生我只愿做一缕春风,去轻抚那些娇颜的花蕾,留住四月永恒的芳菲。去萦绕淡淡花香,沉醉在清雅的芳香岁月里。于淡淡的生活中品一杯香茗,品人生的甘甜苦涩,淡薄名利,寻一清幽之地,寻一份安宁。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慢慢感悟人生!
也许当人间四月天繁华落幕时再过不久这里的春天将会华丽登场了,也许近日来某个黄昏会降得一场春雨,随后便会唤醒沉睡的小草。
韶华易逝,光阴不逮。我们匆匆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熙来攘往,有谁真正去留意路过的风景?其实,人生得失也不过在一念之隔,佛经说: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其中.
借景抒情作文 篇9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落叶是多彩的,菊花,也是多彩的。落叶有:绿的、黄的、还有红的,各种各样,五彩缤纷。菊花,更是美丽,有:粉的、黄的、蓝的、紫的、红的……漂亮极了!我常常把它们收集起来,粘在纸上,做我的植物标本,可有趣啦!
秋天,还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特别是在我们新疆,这个被称之为“瓜果之乡”的地方,水果多得数不清!有:哈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香梨……每次到秋天,爸爸就会买许多水果回来,让我吃个够!
借景抒情作文 篇10
植物们沉睡了一个冬天也都苏醒了——抽芽吐绿,舒展摇曳,尽显生机!瞧,柳树又抽出了新的枝条,小小的芽儿都长成了小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小巧玲珑,好不惹人喜爱!金灿灿的迎春花已经开过了。这个时节绽放笑脸的是桃花。一团团、一簇簇、粉粉的,很是引人注目。那些深深浅浅的粉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争奇斗艳。一朵比一朵漂亮!这种美的粉,毫不逊色于在调色板上调出的色彩。它美得自然,美得特别。海棠也随着桃花绽放了可爱的笑脸,一朵朵桔红色的小花,那么秀气,那么鲜亮,释放出咄咄逼人的魅力,使人忍不住地再多看几眼才肯离开。
田野里的麦苗生机勃勃,绿油油的,那翠绿的绿仿佛要滴下来了一般。爱玩的孩子们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瞧!漫天飞舞的风筝急切诠释着孩子们的快乐。可爱的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的奔跑,你追我赶,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爽朗愉悦的笑声徜徉在暖暖的春日里。春暖花开,三月的春风,万物皆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轻轻地仰起头,任和煦的春风轻抚着脸颊,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还像爸爸温暖的怀抱。那么舒适,那么温和,好不惬意!
月亮作文借景抒情 篇11
“嫦娥一定很幸福吧,能独享这轮优美的月。”我想。
长大一些后,当我和朋友们晚上在河边散步时,偶尔抬头望见这月——晶莹透亮,清纯隽永。月亮无私地把她银白的光洒在大地上,它代替了路灯的光。指引着赶路回家的人儿,陪伴了旅途劳累的游子,安抚了远在他乡的亲人。月亮用那皎洁的光辉轻抚着大地上沉睡的山川,让大地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分梦幻。篝火旁、炉灶边欢声笑语的人们,绕膝俏皮的孩子,远方归来的游子,微笑的脸,欢笑的言语,悦耳的歌声,畅快的心情,处处流露出人生的美好与快意。
“嫦娥一定很满足吧,能为这么多人带去宽慰。”我想,高挂夜空的圆月,欣赏着人间优美的景致,恣意地露出了笑脸。
放下手中的笔,探出头望了望今天的月,月缺。此时心头不由得涌出一股孤独愁绪。是呀,苏轼在看见圆月时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更何况是这残月、弯月呢!这弯弯的月儿可真让人心生怜惜,是什么这么残忍地累弯了它的腰?弯月就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在那又怎能经得起旷宇中的惊涛骇浪呢?举头望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再仔细看了眼那在高空中悬挂的明月,忽然发现她似乎不如平时那般活泼爱动。缓缓的漫无目的地在夜空中徘徊。
广寒宫里的嫦娥呀,此刻的你在干什么呢?玉兔在你身旁伴你吗?你是否还在思念后羿呢?当初的你是何等的幸福,而现在却天各一方,彼此承受着相思之苦,你后悔过吗?仔细想想,是否你在那孤独的月宫上不甘心,所以才控制着月亮的圆缺,让人们注意到你呢?
“嫦娥她一定很孤独吧,没人在她身边听她把故事娓娓道来。”我想。
月儿是美的,是优美亦是幽美。月儿呀,请你尽情洒下你的柔光吧,让还未归家的人们看清道路。
借景抒情作文 篇12
所以对于膨胀的欲望,人应该有“放下”的智慧。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借景抒情作文 篇13
回头展望,生活和学习了6年的校园是多么的温馨。仿佛往日的嬉戏,打闹,哭泣,都如同昨日的天真活泼与无知,就在这样的昨日与今天中品味了6个春夏秋冬。记得当初站在花坛甬道上认真的学习着间操,每次的运动会我都只是最后一名,在足球赛里拼命的为运发动们助威……一切的美好的回忆都来自我的母校,来自这熟悉的操场。而今天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将挥手告别这个里。
在这6年里我有规律的换了3位老师。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孩,在梁老师的辅助下我已经融入到了这个群体。而在我贪玩,不上进的时候,迟老师给教诲我是我变得更加优秀,我顺利的从疯丫头,变成听老师话,勤奋学习的少先队员,也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一步步踏上了班长的职位。
而当我骄傲自满的时候,杨老师给我敲了一个响钟。使从自我满足中醒来,不再骄傲。我没有在最关键的一刻失足。题海,书山已不再成为我的障碍。
在我得意的时候老师一次次的打击我,这一次次的打击培养了我不服输的性格,我也开始变得更加坚韧。已经习惯了看书,写作,考试;离开了书,我会低落,不会写作我变得彷徨。可能这就是这几年奋斗的成绩,我现在可以自信的交上考试卷,和其他同学说我是杨老师的学生,而且杨老师也可以骄傲的对别人,6-1班的学生也不逊色。而如今我们面临离别之时,两位老师却先离开了我,特别是迟老师让我一直留恋,至于杨老师他是不会离开我们的,我只要来到这里我就可以看见他。
雨一直下着,离别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淅淅沥沥的小雨湿润着大地,也湿润了我的双眼……
在这雨季里我哭泣着,为了离别而哭泣,因为在这个大群体里,您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您永远都会保守着我们共同的秘密,您永远都是暗夜中的灯塔,在我迷惘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而且只有您永远都会默默的支持者我!在您的支持下就算风雨覆盖我也不怕重来。
人无完人,是的我也是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才是成人,成功的基本……
所以我每天学会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待与关怀,我每天都努力着,当我用友谊的成绩来回报大家的时候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慈爱的笑容……
在这片土地上我还有一群依依不舍的同学们,虽然我们之间有过摩擦和猜疑,但是在这离别之际,最伤心的还是我们,没有经过锤炼的不能称作友谊;在摩擦中认识大家,在猜疑中了解大家。我们能够彼此沟通,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对于这些时间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6年这么长的时间的验证,才能体现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爱着对方,只不过都不善于表达,而以另一种方式吵架,因为我们互相在乎对方,所以才会吵得如此轰轰烈烈,因为我们互相在乎对方,所以吵架后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着对方。这样美好,天真,烂漫只有我们这个群体才能够表现出来。即使现在要分别,也依旧不忘6年友谊。
我们在雨中离别,雨水洗净了我们的心!洗净了一切的不愉快!却保存下来了,最逼真地眼泪,每个人的真情,在雨中纵情的挥洒。我们不再惧怕因流泪而被讥笑,因为在雨水中的我们永远最愉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呀,我默默的来到了这里,而今天我也在朦胧的雨天离开这。虽然我没有带走任何一片云彩,但是我却留下了一段最值得珍藏的回忆。
最后挥挥手,虽然这里没有我的花季雨季,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新鲜与惊奇。但这里是我的童年痕迹,我的天真只属于这里。我记忆的萌芽发自这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是今天的花朵,也将成为明天春泥。
【高考诗词鉴赏借景抒情】推荐阅读:
名家借景抒情的古诗词11-03
高考古诗词鉴赏09-07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教案09-11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07-14
高考常考诗词05-08
古诗词高考名句08-28
江苏高考诗词语境题10-21
高考古诗词鉴赏导学案06-19
高考古诗词归类整理09-13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明诗鉴赏100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