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特质

2025-01-10

高考状元的特质(精选6篇)

高考状元的特质 篇1

1、2007年4月,岳阳华能电厂职工子弟熊文涛,以极高的分数,考上美国威廉姆斯学院,获得20万美元奖学金(当时相当160万人民币),一时轰动岳阳。

熊文涛不单成绩好,且爱好广泛,喜欢音乐、篮球、足球、象棋,喜欢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高二高三还是学校学生会主席,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熊文涛的初三班主任张葱告诉记者,熊文涛很聪明,上课也很认真,能把握好课堂上的45分钟,自学能力很强。熊文涛的母亲也告诉记者:“他似乎天生就有很强的记忆力,教他的东西,他很快就能记住。”(详见:长江信息报2007年5月25号)

2、华容县一中谈学诚以663分取得了岳阳市文理科(卷面分)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

这是一个经常看动画片、漫画书、玩电脑游戏,爱玩却不影响学习,能抓好课堂45分钟的学生。(详见:长江信息报2008年6月30号)

3、2010年6月28号,岳阳市一中胡佳胤(女)以高考总分670分的成绩,取得了湖南省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

这是一个课余喜爱弹琵琶、写书法、美术、舞蹈、武术等众多课余爱好,却不影响学习的学生。胡佳胤强调,课堂学习十分重要,抓好课堂45分钟十分重要。(详见:长江信息报,2010年6月28号)

高考状元的明星效应 篇2

索然无味地回家。网络上高考的相关事件也炸开了锅。比早餐店老板精明的人多了去了。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生内裤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绞尽脑汁想,这状元和内裤什么关系,甚至我一度利用了勾股定理、能量守恒、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万有引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后得出的结论无非是状元也是人,也是需要穿内裤滴。

卖内裤?没问题啊,关键是代言这款内裤的人竟是5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看惯了内裤包装盒上俊男靓女的展示,突然看到印上的是几个眼神清澈稚气未脱的学生头像,总觉得怪怪的。可能这广告的意图是:穿状元内裤能沾状元之气,独木桥上能破万甲之兵。穿上这种内裤就能高中?作为天生以利为目标的商家,他们的这种逻辑非你我能懂也。

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状元的感召力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资源,唯利是图的商家岂能放过?千千万万个中小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市场。

相对于明星代言的毒牛奶、假药、有毒化妆品来说,状元代言一条小小的内裤本无可厚非,是啊,牛奶都能喝死人的年代,内裤只要不掉色有什么不能代言?又没招谁惹谁。高考状元们已经成为消费目标,做广告,做代言,无论如何学费是到手了。但在这个宣传营销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的时代里,有些宣传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美、丑、善、恶、疯、狂,为了吸引眼球,总有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英雄总是有感召力,有感召力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利润,钱才是硬道理,在金钱的推动下我总是杞人忧天地觉得商家用或雷事儿年年有,今年大不同。街边的一小早餐店赫然打出一条幅,上书“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来本店采购油条”,一脸烟灰不遮得意之色的老板正撸着袖子用两根半长的竹竿在门口的油锅里翻腾。本来咕噜噜的肚子被这个条幅给塞饱了。

索然无味地回家。网络上高考的相关事件也炸开了锅。比早餐店老板精明的人多了去了。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生内裤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绞尽脑汁想,这状元和内裤什么关系,甚至我一度利用了勾股定理、能量守恒、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万有引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后得出的结论无非是状元也是人,也是需要穿内裤滴。

卖内裤?没问题啊,关键是代言这款内裤的人竟是5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看惯了内裤包装盒上俊男靓女的展示,突然看到印上的是几个眼神清澈稚气未脱的学生头像,总觉得怪怪的。可能这广告的意图是:穿状元内裤能沾状元之气,独木桥上能破万甲之兵。穿上这种内裤就能高中?作为天生以利为目标的商家,他们的这种逻辑非你我能懂也。

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状元的感召力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资源,唯利是图的商家岂能放过?千千万万个中小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市场。

相对于明星代言的毒牛奶、假药、有毒化妆品来说,状元代言一条小小的内裤本无可厚非,是啊,牛奶都能喝死人的年代,内裤只要不掉色有什么不能代言?又没招谁惹谁。高考状元们已经成为消费目标,做广告,做代言,无论如何学费是到手了。但在这个宣传营销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的时代里,有些宣传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美、丑、善、恶、疯、狂,为了吸引眼球,总有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英雄总是有感召力,有感召力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利润,钱才是硬道理,在金钱的推动下我总是杞人忧天地觉得商家用或明或暗的手段侵入社会最干净的领地——校园。状元年年炒,年年新花样,炒冷饭、老手段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在“信春哥,不挂科”的口号下,“卖内裤,靠状元”也未必不能大卖。无可否认,孩子们长大后也要进入社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可能要靠从事商业活动维持生活。但是,大多数人恐怕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受商业和广告的影响。

当然,你可能觉得杞人忧天。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铺天盖地地利用高考状元的商业宣传。高考状元的明星效应和代言的低成本,对于一些拥有超级灵敏嗅觉的宣传公司来说绝对是物美价廉的肥肉。

毋庸置疑,社会商业化大潮注定要渗入校园。高校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主力军,他们是年轻的、有创造力的一代。但是,当商业生产追求的现实利益原则侵入校园时,商业文化的这一特性对高校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他们的价值标准虽不统一,但是大多表现得更为世故与世俗,对社会生活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贿赂等)采取“理解”的态度。

任何一个健康的文明社会,都应该对商业和金钱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克制,小心地划定它的界限,让商业的归商业,让文化的归文化。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原则、精神,如政治领域应追求公正,学术领域应追求真理。因此,我们要有一只有形的手,防止商业活动在不适宜的领域里大行其道。

最后,热烈祝贺本市高考状元有可能看到这篇文章。

明或暗的手段侵入社会最干净的领地——校园。状元年年炒,年年新花样,炒冷饭、老手段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在“信春哥,不挂科”的口号下,“卖内裤,靠状元”也未必不能大卖。无可否认,孩子们长大后也要进入社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可能要靠从事商业活动维持生活。但是,大多数人恐怕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受商业和广告的影响。

当然,你可能觉得杞人忧天。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铺天盖地地利用高考状元的商业宣传。高考状元的明星效应和代言的低成本,对于一些拥有超级灵敏嗅觉的宣传公司来说绝对是物美价廉的肥肉。

毋庸置疑,社会商业化大潮注定要渗入校园。高校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主力军,他们是年轻的、有创造力的一代。但是,当商业生产追求的现实利益原则侵入校园时,商业文化的这一特性对高校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他们的价值标准虽不统一,但是大多表现得更为世故与世俗,对社会生活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贿赂等)采取“理解”的态度。

任何一个健康的文明社会,都应该对商业和金钱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克制,小心地划定它的界限,让商业的归商业,让文化的归文化。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原则、精神,如政治领域应追求公正,学术领域应追求真理。因此,我们要有一只有形的手,防止商业活动在不适宜的领域里大行其道。

高考状元的事迹 篇3

没有优势,只能刻苦努力

河南:范佳琳 高考总分:705分(满分750分)

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范佳琳给出了四个字:听话,刻苦。谈到学习的苦与累时,范佳琳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村娃,没有任何优势,只能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有韧劲,学习刻苦,这是所有认识范佳琳的人的一致评价。学校规定是6:20起床,而范佳琳每天早上6:00就起床,用很短的时间洗漱完毕后就去读英语了,同学们很少能在寝室里见到她。从高一到高三,范佳琳三年如一日。对于能坐到“状元”这个位置,范佳琳谦虚地认为只是个偶然,“平时也只会偶尔考了全校第一,没想到这回不小心就成了全省第一。”

高考状元的特质 篇4

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是我们是否可以沉得住心来学习的关键,毕竟学习过程总是枯燥与乏味的,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我们有时会对一些知识点快速掌握而感到骄傲,但也会因一些知识内容进展缓慢而感到沮丧,这就需要我们拿出一个好的学习心态与态度来进行中和调节了,胜时不骄,败而不馁,才是我们在学习过程的至理名言,学习的积累是漫长的,一时胜负都无法左右我们的学习进程,拿出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每一道难题。

学习计划

每一个人的学习计划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把握自己的学习计划,前期的计划制定过程其实是可以参考他人的学习计划,来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但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来随之改变了,他人的计划终究是他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基础的关键,不管是我们在上课之前的预习还是上课之后的复习过程,都是学习积累的关键所在,课前预习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课堂效率,将所需学习的重点知识先一一确定,再一一的针对性学习,才是我们学习重点所在,课后复习过程是进一步的巩固新学习的知识点内容,以免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遗忘。

2011高考状元妈妈的经验 篇5

莫如胭的历程:培华小学二中七中后以2.8%的比例被香港大学录取 奖学金48万元 之前两次去美国考试出国未如愿。

1、不要打骂孩子

2、做孩子的朋友,少呵斥,多建议

3、学文科不会让人太老实,因为学理科死做题,还有文科的工作不会让人太累,女同志与男的相比不适合搞理科工作

4、博览群书,易经、历史。。。啥书都读,也十分喜欢买书。多读书,可加快阅读速度,对数学、物理等都有作用,可以锻炼脑筋更聪明,可以提高语文能力

5、因为中国是应试教育,语文的提高关键是老师。

6、主张大多数人去外面补课或者家教。即使是知识的反复也有作用

7、每天都有计划,能够完成70%的计划是合理的,否则就太难或者太容易

8、对方自理能力很强,喜欢出去自由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孩子安排酒店、行程、交通等,老妈只是背个包跟着就行了,到美国两次和香港去考试都是自己去,因为为满18岁,不能住正规的酒店,自己就去找小旅馆

9、小升初没有考上7中大哭一场,发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学校,有斗志

10、做作业听音乐,看动漫。。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可以。她很喜欢动漫,通过动漫学会了日语还准备去考级

11、刚开始她做作业慢,她妈给斯了重新做,一定要锻炼速度,这样可以提高思维,即使快点字稍微差点也没有关系,她到高三有手上的肌肉练习字就很好了

12、禁止做作业时间和同学过多大电话,可能是上课没有听仔细

13、有的娃娃逆反心理特别重,她成绩很好,妈妈是高三老师,懂教育,但是有段时间娃娃不愿意和妈妈说话,妈妈就利用去书店坐车的时间和她交流,有个亲戚的娃娃考上7中上课时间看小说,爸爸妈妈十分的失望想放弃。。父母对娃娃要不离不弃

14、不要轻易批评孩子,也不要轻易表杨孩子,因为孩子表扬太多就不知道东南西北

15、好的习惯很重要

16、压力大是正常的,有自己排名差了外部的压力,她成绩好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她很自觉,命知道梳理知识点很痛苦,但知道有作用还是坚持,这是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但再打的压力都没有运动员大,他们在万众瞩目的比赛场紧张万分,这时想的就是完成每个动作

17、初中高中时关键的6年,决定大部分的人生命运

漫谈高考状元的分量差别 篇6

从层级来看,高考状元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状元,有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状元,有地区地级市状元,有县级城市的县级区状元,有校状元。省状元比地市状元分量重是不言而喻的,依此类推。但省级状元内部其分量也是很有差别的。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经济文化不发达省区的高考状元的分量要轻于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区。例如,除广西以外的四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人口众多(5000多万),壮族也大部分被汉化,故广西的高考状元其水平不比各省的低,分量也不轻。人口较少的省市区其高考状元的分量就要轻点。比如海南省青海省和天津市。这是因为天才和神童一般是按人口比例出现的。西藏、新疆、内蒙三个自治区的高考生分汉族考生和民族考生两大类。考试的科目和试卷两大类考生都基本一样,但民族考生要多考民族语文这一科(藏语、维语、蒙古语等)。这样三大自治区每年便会涌现四个高考状元,即两个汉族状元和两个民族状元。因此,他们的状元水平和分量恐怕只相当于内地地区级的状元,甚至还不如他们。

个别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相对先进的直辖市,其人口也不少,但它的高考状元的分量也轻于许多省,如北京和上海比之河南和四川。这是因为京沪两地的名校多,投放的招生指标多,高考升学率高,考生压力相对小,动力也相对小。可以说一般省份的考生只能上重点大学的考分,在京沪可上名牌大学;只能上一般大学的考分,在京沪可上重点大学;只能上大专的考分,在京沪可上一般大学。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省份,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省份不在此列,如前面提到的两省和滇黔两省。因本世纪初以来各省市多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阅卷。不过2000年以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阅卷时的成绩记录和录取记录可以佐证。我们还可以再进行高考的局部改革予以验证。比如实行北京和四川的联考(统一命题),上海和河南的联考(统一命题)。然后由第三省统一阅卷,比如京蜀的高考卷由广东省阅,沪豫的高考卷由湖北省阅,等等。但高考招生指标仍按分省自考时的指标投放。这样可不影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减少改革的阻力。这一建议方案不妨请教育部考虑能否试行一下。

高考分文理两大类,考试科目有不同,恢复高考32年来又有点变化。大体上说,1977~1986年文科考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考语数外、政理化;1987~1993年理科增考一门生物;1994~2001年考试科目又简化为文科考语数外、史地,理科考语数外、理化;2002年至今大多数省市区的考试科目又调整为:文科考语数外、史地政,理科考语数外、理化生。故一省每年的状元一般有两个,偶尔也会出现三四个,如果碰巧有两个或三个考分相同,还会出现并列的冠军。我这里还想说的是,同一省的文理两位冠军是否分量也一样毫无差别呢?我认为其分量从1977~1980年没有差别。因为1966~1976这十一年中由于极左和“文革”,既中断了高考也中断了中考(中考77年还未恢复),广大青少年既不能通过文化考试公平竞争上大学,也不能靠此上高中或中专,半代人被耽搁了。社会上积压了很多青年人才。学文科不做实验便于自学,文科学者需要有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所以这四届考生中许多很有才华天赋的人或年纪偏大的人考了文科。1977年下半年恢复了高考,由此拉动1978年恢复了中考(中专入学考试则由各省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统一管理)。1978开始了研考。1979年又开始初考(小升初)。由于初考使得竞争过于提前和残酷,酿成不少悲剧,90年代初起初考被叫停,小升初改成就近入学,随机抽签(电脑排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1981年以来高考生变成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也有一小部分上届的高考落榜生。所以1981年以来各省高考文理科状元的分量便有差别了,即理科状元的分量要重于文科状元。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考生数量不同。各省每年的考生考理工科的大大多于考文科的,一般是二比一,或者三比一。比如川大附中高中部2009年毕业十个班,理科班有8个,文科班仅两个。按前面提到的天才和神童一般是按人口比例出现的规律,理科状元的桂冠便更加来之不易。第二,考生的整体素质不完全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高中一般到了一年级末就要实行文理分科,以应对高考。在选择分科时,成绩文理都好的或理科成绩好的多选理科班,成绩都不太好的或理科成绩不太好的多选文科班。大多数选文科班的同学及其家长选文科班并非出于爱好,而是出于无奈。也有少数文理成绩都较好的同学选择了文科班。这些同学及其家长也有他们的小算盘。即估摸按选班时的态势发展下去,考文科可能考上名牌大学,而考理科则只能考上重点大学;或考文科可能考上重点大学,而考理科则只能考上非重点大学。文理成绩都好出于兴趣选读文科班的很少。第三,试题的难度不一样。文理两边都要考的数学,理科的数学试卷也是难于文科的。两边都要考的语文外语(一般为英语),则试卷一样,或难度一样。虽说状元是分开出现,但产生的难度不同,由此也可见一斑。

我们还可以做做实验。近十几年来高考状元基本被清华、北大垄断。文科状元多数上北大,理科状元多数上清华,少数上其他名牌大学。我们可在同一省同一年或高中教育水平很相近的两省市,如四川和湖北、北京和上海的同一年,选取一对文理科高考状元,倘找不到状元,榜眼、探花也行。动员他们复读,参加来年的理文科高考,予以他们每人几万元至十万元的补偿。我相信,理科状元来年改考文科也考得上2+7大学中的前七所大学(清华和北大,中科大、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哈工大、西安交大)。而文科状元来年考理科是否考得上985大学都难说(2003年入选的共34所,含2+7)。或许考得上其中较软的学校,如兰州大学,海洋大学等。所以,高考状元的分量是有差别的。我们对高考状元应有清醒的、辩证的认识。

最后,建议媒体在宣传高考状元时要适度,对文科状元的宣传更要适度。同时,提醒和劝慰广大理工科考生及其家长,不必过度羡慕文科状元,不必过度羡慕考上名牌高校的文科考生,更不必羡慕那些已参加了理科高考并考上了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却报考了文理兼收的专业而弃理从文改学了文科的考生。

上一篇:校园安全初中英语作文下一篇:配方管理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