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学习技巧

2024-09-09

高考状元学习技巧(共7篇)

高考状元学习技巧 篇1

高考状元学习技巧

一、学习风俗。

一个好的学习风俗可以资助我们到达事半功倍的结果,也会让学习变得井井有条,不杂稳定。

起首,上课要认真听讲。上课的时间是要充实使用的,由于那是同砚们细致力可以大概高度会合的时间。全部的知识必要当堂明白,并且紧跟老师的思绪,制止开小差。有一个小要领,便是上课时眼光随着老师移动,可以只管即便制止走神,也便于老师监视。特别要提一下,有些老师授课偶然会出现“离题”的状态,同砚们一是可以提示老师,二还可以将适才老师讲的工具牢固一遍,充实使用讲堂时间。

其次,要养成预习和温习的风俗。要是在上课前已预习,乃至只是欣赏过讲义内容,上课时思绪就会更活泼,也有助于明白讲堂内容,加深影象。还可以记下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偏重细致。所谓“温故而知新”,温习天然也是必不行少。在高一、高二时,同砚们每每只在测验到临的几天里抓紧温习作业。但要是每天将学到的内容牢固一遍,结果也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只必要大抵将重点知识记一遍即可。

再者,要与老师交换,好学好问。记得刚上高中时,看到有同砚下课了拿着书去问老师困难,还以为好生稀罕。然而到高年级以后,本身也整天“缠”住老师不放,并由此受益匪浅。只管遇到困难可以问同砚,但向老师提问时,老师会将一些雷同的知识串联起来,进步门生的超过明白本领。因此,请大胆地向老师提问吧!我们的标语是:“不让困惆怅夜!”

末了,器重条记。很多科目都必要记条记,而条记的记法也不尽雷同。比方我们的汗青书上清闲很多,就不消专门的条记本,而是直接写在书上;英语要记的新单词较多,以是要准备特另外条记本。而记条记也是一门学问,看到清楚有层次的条记,心情也会好很多,也可以进步学习服从,比方记英语单词student:studentn. (C.) 门生 is a student.通常记条记可用红蓝黑三色条记,既缓解眼部委顿,又有夺目清楚的结果。

二、学习心态

起首,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变。固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每个门生都不该该从内心讨厌或放弃学习,要是那样,就即是放弃了本身。在这一条里,老师起很大的作用。怎样变枯燥为生动,怎样引起门生的兴趣,怎样让门生喜好,都是很紧张的。只有师生共同默契,才可以大概变学习为快乐的事变。

其次,把学习看成痛楚的事变。毫无疑问,高中学习是痛楚的。正是由于痛楚,才要修业生们必须有刚强的意志力与不平的精力。你可以把学习看成轻松的事变,没有太大的包袱,但是你必须清楚地了解到,学习是很真实的:你支付几多,便会收回几多。高中生就要吃得下这个苦,并且学会苦中求乐。

末了,把学习看本钱身的事变。你为什么要上学?面临这个题目,有几多人可以绝不夷由地说出一个答案,有几多人曾认真思索过?一百小我私家大概有一百个答案。但是我的答案是:人生要活得精美,要有抱负;为了实现我的抱负,我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和款项;为了得到充足的知识和款项,我要进步本身的本领;为了进步本身的本领,我要上学,我要念书。我要实现我的抱负!上学并不但仅是“混日子”“理所固然”那么简朴,受教诲是人生的一个紧张阶段,可以转变一小我私家的运气与门路。因此,请本身细致思索:我为什么要上学?

三、自我鼓励人要明白本身掌握本身的运气,本身要信赖本身的本领,并且永久积极乐观地面临生存。

学习和生存一样,偶然看起来彷佛没有出路,但是你只要向前走几步,试一下,才发明别有洞天。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曩昔数学不停偏科,直到一诊前一个月还考91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一如既往地做数学,老师也没有放弃我,仍旧耐烦地为我解答困难,厥后我平生第一次数学考了140以上,而高考更是考了150。换在三年前,我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但是我做到了,并以此为傲。可见只要有恒心与毅力,就肯定会有回报。

四、目标*抱负人生要有一个为之搏斗的目标。

在高中学习时,也要有近期目标、中远期目标和终纵目标。你要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才会最充实地使用好名贵的时间。树立宏大的抱负,一经确认,便奋掉臂身地向它进步,为它搏斗,这可以成为支持你学习的精力支柱。以上浅谈了几点,只管不是太详细,但简直是三年高中切身所得,盼望与渴望进步的人们一起分享。高中对一小我私家的一生都起着很紧张的作用,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学习各学科时的详细做法:

*语文:

1.早自习:朗读背诵讲义上的紧张篇目,学有余力的同砚可以充实使用好语文读本,既精密联合讲义,又可以拓展知识面。早上的朗读很紧张,对付学习文言文来说,可以加强语感,进步明白本领,并且朗读优美的文章,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与熏陶。早自习时,我就常常拿着一本古诗集,看着窗外绿绿的树叶,或是云飘的天空,时而朗读,时而背诵,也是调解心情的一个好措施。

2.讲堂上:紧跟老师思绪,掌握学习语文的种种本领,可以在测验中运用自若。学习语文必要同砚们端正态度,不要以为是中国人语文都不会差到那边去。上课的时间简直是紧张的,老师的`解说会节省不少本身探索的时间,我以为,高中语文讲授的目标是让门生们掌握并能准确运用本身的母语,而不是造就几个文学怪才或天才,要器重底子。

3.课外:在一样寻常学习中,语文不会占到课外的太多时间。但是,同砚们应该故意识地多看书看报,拓宽眼界,加强明白本领,尤其要充实使用好双休日与长假的时间。学习时准备一个摘手本是必不行少的,把本身心灵有触动的字句摘抄下来,时时朗诵影象,有助于进步本身的作文的程度。

*数学:

1.讲堂上:用心听讲是第一位。不知道同砚们有没有这个觉得:数学书上那些例题,我一看就懂,老师还不是都照着书讲下来,还不如我本身看。究竟证明,自以为是简直是欠好的风俗。同样的例题,本身看懂与听老师讲懂是完全差另外两种结果。因此,数学课上用心听讲是绝对的第一位。

2.课外:数学是一个很紧张的学科,也因此训练为主的学科。

发起同砚们在课外多投入些时间做题,并且要从内心器重数学。还应该准备一个错题本,敦朴实实地将每次错过的题抄在上面,并写上准确的解题思绪,变不懂为醒目。

3.特别提示:请数学稍差的同砚肯定不要放弃这门学科,哪怕到末了一学期,也不克不及放弃。只要根据老师说的去做,只要塌实地支付了,就肯定会有古迹出现。永久不要放弃拼搏,由于古迹只产生在信赖古迹存在的人身上。

*英语:

1.早自习:朗读课文,并背诵此中的紧张段落,以加强语感。我不提倡早自习背单词,这很粉碎语感,也容易让人的英语程度停顿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但是要是肯定要记单词,就背条记,背例句,背短语。只管即便记长一点的工具。

2.讲堂上:只管即便多说英语,只管即便多记一些工具,只管即便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小我私家以为英语课不是很累,但绝对不行以抱着玩的心态。纵然老师在讲相对枯燥的语法,也必须打起精力,逼迫本身听懂。每一分钟,都必须有劳绩,否则便是浪费芳华。

3.课外:多用英语,多听英语,多看英语。课外的英语阅读与听力可以看成消遣,英语歌曲是一个不错的助手。多听英语歌可以提拔听力,并加强明白本领,同时影象短语。关于英语阅读质料的选择,我小我私家不太推许《猖獗英语》,一是由于太贵,二是由于脆而不坚。寻常看点《英语广场》《英语沙龙》之类的就够了,浅近,自制,更深层次的可以尝尝《英语文摘》。

*文综:

这里就只很笼统地说一下:不要以为文综便是去世记硬背。背诵固然是绝对的紧张,但是要背那么多本书,也必须有团体掌握与串联的本领。这些老师都市有详细的要领,本身也要探索得当本身的要领。条记整齐会省不少光阴。由于我是文科生,以是不敢贸然地批评辩说理科的学习要领,但是都必须有毅力、精良的心态与诚实的支付、符合的本领。

高考状元学习技巧 篇2

俗话说,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这种说法, 人人接受, 用的是词典的第二种释义。当今社会, 行业分工日趋精细, 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之才。行业多了, 状元自然也就多。作为教育, 为的是学生终身发展, 责任就是为学生日后成为职场“状元”奠基。追求在各行各业当状元, 是事业发展之需, 也非常值得宣传激励。但是, 我们发现, 媒体宣传更多的是高考状元, 高考成绩一出炉, 顿时就大肆渲染:媒体通栏标题显示, 状元做客报社经验谈, 状元报考学校追踪, 状元巡回演讲……大报小报、电视电台, 名目繁多, 且年年翻新。这实在没有必要!

在科举时代, 全国状元每试只有一名。在封建社会, 读书和做官紧密相连, 状元红袍加身, 从此步入仕途, 开始人生事业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推崇状元自有其道理。如今全国高考, 每省都有状元, 而且地区市县也都热衷于捧出状元来宣传造势。如果说, 以往的高考成绩连接入学和分配, 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 它与事业发展关联较为密切, 有一些热捧还情有可原。而如今, 高考只是达到了升入高校学习之目的, 离职场工作、事业发展之路还远着呢!

高考状元和职场状元是两回事, 二者之间有很大距离。一是时间距离。高考状元到职场状元至少需要四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历练;二是内涵差距, 高考状元只是学习考试能力强的证明, 职场状元才是事业发展的明证。

我们从状元们的接受采访时的表现可知, 他们无比兴奋地谈及的无非是一些学习的技巧, 平时的兴趣爱好等等。对于今后的发展, 无一例外的就是报考清华还是北大或者是报考什么专业, 而对今后的事业发展追求和职业方向选择则无人问及, 即使被问起也都是以一些空泛的套话带过。这正是“状元们”最大的缺憾!过分地宣传高考状元, 只会对社会和家长尤其是对后续的学弟学妹们形成误导。

根据有关方面对高考状元的调查发现, 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几乎全军覆没, 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我省可查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情况又是如何呢?请看下表:

(以上资料源自《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就当年这些状元的职业状况而言, 在职场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当年的风光不再。

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其实还是发展不成熟的孩子。这从他们对就读地区、就读学校以及专业选择可见一斑。有关调查结果显示, 1999—2008年, 北京大学最受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青睐, 就读状元高达385人;清华大学紧随其后, 有255人, 位居第二;其次是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的香港大学有18人, 高居第三。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1999年以来的高考状元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 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2008年, 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这些都充分说明戴上美丽光环的“状元”们, 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还不会规划, 更没有明晰的规划。相当多的“状元”其实只是把高考当成目的, 一旦目的达到, 努力登攀的动力顿减。如果要说优秀的话, “状元”们的人生规划乏善可陈。

2009年高考状元学习真经 篇3

杨改慧认为,学习要有目的,别让自己陷入题海中。她说:“每做一道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一旦真正完成就不要反复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我准备了一个测题本。上面记录了不会做的题,请教老师后。会加深印象。”杨改慧有喜欢提问题的习惯。她认为提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她解释说:“我专门试验过,一个问题自己可能得想老半天。问老师一下就解决了,效果基本一样。”杨改慧还说:“高考快临近时,我养成了晚间跑步的习惯。下晚自习后我就到操场上跑几圈。还自言自语地说一些话来鼓励自己。”

湖南省理科状元柴云子:

柴云子说:“我是一个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特别爱思考是我的最大特点。我常常能在思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柴云子总是会深入探索,究其本质;对于习题的每一种解法,柴云子都不会轻易认可,总是在“深思熟虑”后才接受;遇到疑点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将问题弄明白为止。班主任李新国说:“她喜欢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玩的时候忘乎所以,但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非常地清醒,而且很务实。不懂的问题她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山东省理科状元隋雁云:

为了帮助隋雁云提高效率,她的父母只安排她做作业中不会的。会做的题多数省略。为此,父母还曾经帮着她向老师解释,找理由搪塞未完成的作业。隋雁云的父亲说:“孩子有个好习惯,就是从小就总是把每次考试的试卷保留起来。定期翻看以前试卷中的错题。这样学习,效果非常好。”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技巧经验总结 篇4

我选取了一些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有时候又有一些批注,但并不是他们和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觉得用的上的就用,用不上的就果断抛弃吧,应当以你自己为主。我深信,我们应当“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在实践中不可行,那就换一种方法。此外,把目标刻在石头上,把计划写在沙滩上,以随机应变。我想学好知识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拿到一本新书,不妨把目录多看几遍。此致,问候。望一切安好。

谈物理学习经验

蔡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高考成绩 666 分):

我在高考中物理得了满分,这实在也出乎我的预料.回首前程,不禁为过去的勤奋终有回报而感到欣慰,但想得最多的还是我可亲可敬的物理老师——胡坤英老师.在我觉得自己的力都是白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的时候,她不断提高要求,激励我前行;也正是从她的教育中,我得到了如何使自己的学习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的启示,并使之成为我的另一个成功的学习方法.时至今日,我仍深深地感激她教授与我的一切,并为身为她的学生而自豪.

在高三上学期,因为物理成绩不甚理想,我做了许多题(包括单元训练和综合模拟题),使自己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尽管这种努力在寒假也不曾松懈,但在下学期初的摸底考试中我却只答了 129 分,与同班同学的 142 分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考试后我与胡老师讨论物理的学习方法.她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 120~130 分的分数段,下一步要稳定在 130 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填空已游刃有余,那不妨专门练习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历年来物理高考的最后一道大题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我相信胡老师的分析,回家后立即拿出新买的一本16 套的物理模拟题做起来,当然只做大题.说实话,许多题都让我煞费苦心,伤透脑筋,然而当一一攻克那些坚固的堡垒,一页页翻向最后一道题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虽说 16 套模拟题并不多,但收获却很大.集中精力打攻坚战使我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大量题型,并起到了重复记忆的效果.我在完 16 套大题之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别的学科上,很少再大量做物理题了,然而由于思路已在 16 套题的痛苦磨炼中形成,以后的物理考试都考得很好.这次“物理难题大会战”打得很漂亮,是我高三复习的经典之作之一.我从此抽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已呈下降态势的语文,保持了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走过一年高三,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一是如何做题,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

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 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 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当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它们对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选、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思路分析,又没有定律运用,做对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

么.因此,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谈英语学习经验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英语很不容易学好,这是事实。这毕竟是一个与汉语迥乎不同的新语种,一般初学者总爱将汉语中的惯用语法移用到英语中,结果可能会造成很多笑话。对于学好英语,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强调大量的记忆,认为在中国,英语至今不能算十分普及,是缺乏应用的土壤,因此主张多背多记,只有记熟了才能提高运用能力,这种意见不无道理;另一种并不注重记忆,注重于应用,认为只有运用,才能掌握,况且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种意见也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两种做法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英语中的单词,某些常用语法,常见句型是应该记住。一旦加以运用,印象就会更深刻。英语NMET 试题无非如 语文高考似的,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阅读,150 分中,它占了70 分。由于基础知识题多,而且分又小,一般不易拉开差距,而作文呢,只是简单地写几句限定的话,只要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语法错误就行,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分数悬殊。而阅读题则不然,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达到60 多分直至满分,成绩差的有可能只有十几分、20 多分,况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决非一日一夕之功,不经过大量的阅读,是绝对得不到高分的。因此,我建议广大考生在复习迎考时,一定要把阅读放在第一位,不要由于它不易见效就心灰意冷而轻言放弃,你要有自信心,你要时时刻刻都应该觉得,我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上去的,我的英语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要多做些阅读题,尽量对每一句话都读懂读透,读懂其中很微妙的深藏的东西;碰到生僻的单词也不要轻易去查找字典,以免养成懒惰的习惯。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复习英语,我认为应先把书细读一遍,记下一些语言现象和老师抄的笔记,细到记住每个单词,每个短语。英语高考题量很大,分数极轻,丢一两道选择题常常无关紧要。但也正是这里一分那里两分的积累,才使其总分为150 这么多的分数,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不重视一个个语法点、一个个词和词组,要想考好英语那是很难的。因此基础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基础具有稳定性,因而英语成绩较稳定,一时难以提高,但也不易下降。这并不是说就不要复习英语了,因为强化训练可以使你熟练,提高应试能力。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英语科复习可能是大家倾注时间最多的科目,它和语文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你在一开始学至初中毕业都学得不错,到了高中就会轻松得多。英语的功课如果欠了“债”,也不

要急,要依照积累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对老师上课复习的重要内容和例句等作较详细的笔记,经常抽时间看笔记,把典型例句背下来。其次,将从初中到高中的书上的词组、常用词组、重要句型、重点词的搭配用法等做一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不要怕难,因为它是提高英语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整理完后你必须把它们读熟,能背下来效果更好。第三,把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文全部背诵一遍。听起来吓人,但由于是已学过、读过,大部分背诵过,所以工作量并不算太大,背诵的目的是培养对外国语言的感应能力,即“语感”。一旦形成初步的语感,做题便比较得心应手了,正确率也比较稳定,这是一个有效的速成法,供 大家参考。此外,建议大家每天抽半小时(最好在早上)坚持读读背背课文、词组、习惯用法等,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效果,坚持下来就会有明显的体会。最后,英语和语文一样要做相当数量的题,英语题也是比较容易重复出现的,要大量做题来适应各种题型。其中,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大都可以用上语感结合推断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于新出现的填单词的题型不少同学感到棘手,其实这主要是对单词的熟悉程度问题,你背过的课文和句型在这里会充分显示它的价值。英语作文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占30 分之多。要想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一方面背课文,另一方面可以从造句开始,逐步构造复杂的句子,再发展到写段落、篇章。还有一个办法,称为Free Writing,每天抽10分钟时间,任意写些单词句子,不要过多考虑什么通顺连贯,惟一的要求就是要不停地写出单词来,这种方法成效快,可以试试。千万要防止用“翻译法”写作文,即先写中文底稿,再译为英文,这不但费时,并且对英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好处。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个背单词的小经验,一是背单词要避免“拼字母”式的背法,而是尽量结合读音规则和音标来背;二是背单词最好放到句子、篇章等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背。前一个办法是背词的拼法,后一个则是背词的意义,同时要对词性音标等做到心中有数。

戴云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安徽省蒙城英语状元):

也许你正为你的英语成绩太差而忧心重重,尽管你可能已经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还是收效甚微。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认为自己学得不错,但仍得不了高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就在于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没有真正领会,以及做题时方法不够得当。我自初中一直到高中以来,英语成绩总是高居首位。不过,我的所谓的经验,不一定也适合于你;何况,时代对于英语知识要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地提高。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语境和语感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别人的过去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下面,我综合过去的亲身经历和现在的切身体会,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1.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客观可行的复习计划,统筹合理安排时间,力争尽快加强的薄弱环节,同时保持并提高你的强项和优势所在。

2.要快速进行一次大规模突击战。把书本上的语法、词法等系统整理一下,关键是要心里领会并记住,而不是在笔记本上。同时,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复习书上的课文时,你必须要养成按照句意断句的习惯,不要一字一断或随意断句。记忆单词时也要连着词组或书上的句子来记,孤立地背那些单词,往往效果是很不理想。

(2)在复习语法时,可以参照一本英语语法书,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实中学阶段所学的语法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冠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V-ing 或V-ed、各种时态、语态等。

(3)在复习词法时,你可以借阅那些字迹端正、态度认真的同学的笔记看一下,有时你会发现你存疑或疏漏的地方,仅看你自己的笔记效果不是太好,至多只能巩固,却不能扩大知识面,我认为在治学方而,不应该保守,而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词法主要包括各类词组的固定搭配及电话、问候、致谢、道德等习语,如:put up with,look forward to,with pleasure

和My pleasure fall fast asleep 等等。这些需要你在大规模突击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带着目的地突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这次大规模突击战的目的应很明确,就是要扫除你存疑的地方,弥补你未知的缺憾,巩固你已有的知识,理清你记忆的思路,增强你高考时的判断力。

3.就是要注意解题的方法问题。其实在考场上如果能够抓紧时间,果断而不犹豫,仔细而不马虎就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有一句话:No news is the best news,我想说:No ways is the best ways。如果你真的什么都不会,急中也不可能生出智来。不妨立即着手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好好抓紧时间复习吧。分数总是青睐于那些准备充分思想灵活的人。

当然,有些人可能在阅读理解方面失分很多。我认为,做阅读理解时,要本着抓紧时间,有理有据的原则,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但这不包括合理推断。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的选材通常有说明型和叙述型两类,或严肃或诙谐,而每一段的首、末句又通常是十分重要的。当遇有不理解的词时,可以凭你所学的构词法及它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或逻辑推断来确定它的基本意义,有些无关紧要的词你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推究了。再者就是完形填空,它所考查的内容不外乎有冠词、名词、数词、形容词或副词、V-ing 或V-ed 及各种时态、语态及固定短语、习语搭配等小知识点。

关于做题的顺序,我认为在考场上还按照试卷上出题的顺序去做较好些。至于日常做题目时,我认为未必一定每次都要象大考那样,妄图检测你到底能考多少分。我建议你可以边做题目边看答案,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不致使你忽略那些把握不大而又侥幸做对的题目。何况一次考试也说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最关键的还是那最后的“大决战”。如果你能够充分注意到以上这些,我相信你就已经成功在握了,只不过考试时别忘了签上你的尊姓大名。

谈数学学习经验

袁南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学生,毕业于信阳市高级中学):

(1)认真看课本。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要能准确地背下书上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做到准确,全面很不容易,是个日积月累的硬功夫。第二步,就是学会把“薄书看厚,厚书看薄”。即能够深入到课本中去。前者指看课本时,能够以课本为题纲,一下带起一系列有关的知识。例如,在看代数书时,当读到幂指数时,你是否能立刻反应出它的性质、图象、限制条件以及相应的反函数——指数函数及其一系列内容。当看到y=x 的图象,你能主动地去考虑当指数分别为121241、、、-时对应的图象吗?能想到去列一个表归纳4353

一下它们并设法去寻找它们的规律吗?说到把“厚书看薄”,就是要学会从课本中跳出来,能除掉文中小知识点的迷惑,抓住课文的主脉络,理清思路,帮你从宏观中看问题,把握住大局,这对高考复习是很有意义的,既有利于对综合问题的处理又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状元学习技巧 篇5

状元学习技巧

首先要立定目标。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立定目标,提高成绩就是执行重复的过程。人有志方能成!

善于总结,提炼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最主要的关键。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陷在高考题海中不能自拔,容易出错的考点要总结出来,刻意练习。

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好的同学,思维比较活跃,绝不是趴在桌子上面做钻牛角尖的人。爱好广泛,上课积极参与,下课跑操场角落背知识点。动静适宜我觉得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常常是与一般的同学即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完全脱节的,中等生需要一种专门适用于广大中等生学习方法。以下内容就这样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希望你满意。

讲前说明:

1、以下学习方法是一种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讲解较为详细系统,所以希望同学们将其保存到WORD文档并打印出来,以便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翻阅,并真正落实到整个高三阶段。

2、该方法正好是专门针对学习一般的同学,或者称之为专门适用于中等生(平时成绩在80分左右至110分左右之间的学生)的方法,希望该方法不只是如过眼云烟般仅仅引起你一时的激动,而是让你在整个高三阶段真正能上手、真正能持续运用,并真正能在高考成绩中有效体现。

3、该方法是完全不同于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也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所谓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而是对一种能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学习方法的详细讲解。

4、该方法以数学为例进行讲解,其实它同样也是适用于其他各科的方法;而且由于其他各科的难度相对于数学要低,因此该方法在这些学科中运用效果的显现要更快更好、用时更短,对于侧重于记忆的文科则更是如此。

言归正传。

第一部分 中等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澄清

该部分是对同学们学习思路的澄清与引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

一、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等生同学在平时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将此归结为自己学习和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基础不够扎实,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至少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中等生而言,这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有取得理想成绩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还处于潜藏状态(即由于中等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第一遍学习后对相关内容仅有部分的掌握,但在考场上时常感觉有劲却使不出,尚不能在试卷上体现出来的能力),但这些可观的潜藏的能力由于没有被明确化,因此基本上处于被“废弃”的状态,你的成绩也因此不能常常被 “大打折扣”。 因此要将这部分处于潜藏状态的能力显化,使之在高考中充分体现出来。但潜藏的能力显化即基础的夯实并不是非要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达到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完全与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复习,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且可持续进行的复习,在方法部分详细讲解。

二、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中等生在考场上发挥总是 “平常”甚至“失常”而不是 “超常”

考场上的“超常”发挥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对应试能力扎实学习,你就可以做到“超常”发挥,并且是一种“稳定的超常”发挥。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是基础——也仅仅是基础而已,因为同样的基础体现在高考成绩上会有多样的表现:同样的基础,有的同学能考110多分,有的同学仅能得90几分;有的能考100分,而有的只能得70多分、80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很极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个别同学临场发挥欠佳而有的是超常发挥而已,言下之意即这是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不能排除个别同学确实会偶然性的超常发挥,但我们要说的是每个同学都可以达到所谓“超常发挥”的能力,且是让这种所谓的“超常”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2、所谓的应试能力其实是容易达成的,只是急躁的心态以及过于紧迫短暂的应试能力学习时间阻碍了你对它进行有效的学习

比如,针对选填题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有很多种——特例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一些同学会想:这么多的方法谁能熟练掌握啊?在考场上谁能那么有意识清晰地明白用哪种方法啊?其实选填题的解法不过就那么八九种,而且常用的也不过四五种而已。

如果要说掌握这些很有限的几种方法都觉得是要求过高的话,那复习数学需要你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又有多少?因此要掌握这些方法不存在任何难度,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哪怕很少的时间来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已。大题部分同样如此,需要对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踩题点”就可顺利突破大题关,下面讲解,在此不表。

应试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是在日常繁杂的复习中很大同学都忽视了这个常识,如果说三年时间的学习是“画龙”,那么在三个月的零碎时间中的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就是“点睛”之笔,因为它能让你摆脱让人苦恼的“发挥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发挥”变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状态,它可以使你在“稳定的”发挥下成绩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部分 适用于中等生的学习方法讲解

一、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你是不是常觉得成绩比你的实际水平低20分,甚至更多?潜藏的能力的明确化就能使成绩反映你的实际水平——使你的成绩提高20分,甚至30分,这不是电视购物般的语言,而是切实可以实现的,不是个别体现能实现,而是大部分的中等生都可实现的。当然前提是前两年你曾在数学上努力过,但成绩始终不理想,这部分同学的头脑中才具体客观的潜藏的能力,如果你在该学科未曾付出,那么使本方法也难有效果。

回到正题。

造成潜藏能力不能显化的原因在于广大中等生几乎全是“一遍式的学习”( 即学过一遍的内容和做过一遍的习题以后就不再理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老生常谈的方法就是“总结与反思”,但在此要说明的是“总结与反思”是大多数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企及的,广大中等生需要与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其中能让绝大多数中等生容易上手、且可持续运用的方法是重复,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机械的、不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重复,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可持续进行的复习(“有机的复习”,区别于常规的“机械式复习”)——倒追式复习,在此不表,将在下面详细讲解。

回到“一遍式学习”的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中等生难以掌握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对第一遍学过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那么为什么要复习呢?以下做出有说服力的讲解:

第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个道理,我们用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打比方来说,第一遍学习只是掰玉米“掰”的阶段,而要取得收获,还要将已经掰下来但还扔在地上的玉米最后回头 “捡”起来放到筐子里才算是已经收获了,而这个“捡”的环节就是“复习”的环节。

第二,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弄“懂”以及将题解出来的过程,好比是将附着在玉米秆上的玉米棒子“掰”下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将知识弄“懂”及如何将题解出来上面,好比将玉米掰下来,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付出大部分的精力,也是最终取得收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它毕竟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要取得最终的收获,你还要经历一个“捡”的环节。

第三,如果说“学”需要付出七八成的精力,那“复习”只要付出百分之二三成可,就像收获玉米一样,“掰”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而“捡”却相对容易很多。

第四,“复习”时间只是“学习”所用的时间的20%,但将潜藏能力显性化的效果确是学习所获得的明确效果的几倍,此即说明“复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能使撬动你高考成绩的杠杆。

(二)具体的方法——以真题为框架的倒追式复习

1、以真题为框架

一套真题就是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以真题为框架,即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个小周期(7~10天)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以真题为框架就是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周的周计划,这样每一周就都可以按这一套真题的内容进行固定流程式的复习;8~10套真题下来,整个第二轮复习的三个月左右时间就都可以进行如此有计划、有条理的周而复始的复习了。

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计划,每一套真题就包括了所有的知识板块;而且重点板块的内容会重点命题,且重复率高,因此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就能做到对重点章节的重点命题线索做到多次针对性的复习,就能够形成对数学试题的一种“亲切感觉”——即一种“踩题点”的本领。

2、倒追式复习

对于中等生来说,倒追是夯实基础易行有效的方法;以真题为导索的倒追式复习,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

所谓倒追,其实就是通过真题返回到复习资料这样一种逆向性的题海战术。在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以一道真题为导索,即当你做了一套真题后,然后以其中的题目——比如一道涉及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填空题——为出发点,根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即数列通项公式返回到第一轮或第二轮的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比如等比数列部分的内容。

以一道真题为导索,那就是在解答这道真题时发现自己在该部分知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倒追回复习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时,自然会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尤其关注,这就是激活了思维,对复习的内容有了针对性、有了兴奋点,因此在就会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就更加有效和稳固。

反之,普通的复习是一种机械式的复习,在复习时没有目标,难以产生针对性和兴奋点,一遍复习过后难以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复习方式效率的低下导致同学们对第一轮内容的回头复习失去信心。

(二)以真题为框架倒追式复习的方法示范

1、第一步,以一道真题为导索

在第二轮复习中,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时,根据真题中每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导索(或称之为引子),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知识板块的内容。

例:一道关于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的题目,具体题目略。

讲解:以一道真题为导索,不管一道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是什么,只要知道该题大体上考查哪个宏观知识点即可。如该题,虽然其中具体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中心对称问题,但在倒追时不必具体到如此微观的程度,只要知道该题是关于三角函数图像这个宏观知识点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做的理由有二:一是降低复习的难度,因为宏观知识点的识别比具体的知识点的识别要容易很多,所有同学都能做到;二是倒追这一环节如何做到 “有感觉”的问题。

这就可以克服机械式重复所引起的大脑疲劳,进而引起复习效果欠佳,最终导致对复习失去信心。而倒追式的复习正好可以克服这样的缺点,倒追可以通过那样一道作为导索的真题,引起思维对复习对象产生兴奋感,从而保证有效的复习效果,并保持良好复习的状态。故此,同学们在每次复习中,必须有能使思维产生兴奋感的方法——倒追。

2、第二步,倒追到复习资料中题中所涉及知识点的对应章节

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图像,因此可以返回到第一轮复习时学校统用的复习资料(以及第二轮的对应部分——当然,是在倒追时该部分内容已经学过的前提下)复习三角函数图像部分的知识和习题。

因为每一套真题都能将所有的知识板块包括其中,所以将一套真题中的每一道题都作为一个导索,然后返回到复习资料再次复习相关的内容,这样将一套真题从头到尾过一遍后,复习资料上所有知识板块的内容都可以被部分地复习。

例如上题是一道涉及三角函数图像的题目,那么在复习资料中就只复习三角函数图像的相关内容,而其他的如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就此次就可以不用复习,一是这样可以减少每次复习的内容避免思维疲劳、保证复习效果,二是三角函数变换、正余弦定理等内容自然会在其他年度的真题中涉及到,因此不会被遗漏。

3、如何有效复习对应章节的内容

对题目中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内化是复习对应章节内容的有效方法。

在平时复习中老师经常强调要注重巩固基础,但同学们通常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贯彻之而仅仅将其当做一个口号喊一喊而已,那么有什么有效可行的具体措施真正能将这一口号化作日常复习中具体的行动呢?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是实现夯实基础有效可行的途径。

通过题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总体上的操作方法是对于不会做的题,首先参考着解答部分自己做一遍,然后返回复习资料回顾该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携着“知识点在题目中具体如何运用”的感觉审视该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流程就可以真正做到对知识点的内化,让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感觉注入使得它成为活的知识,即对知识点的巩固与深入理解,而且这样的过程同样也是对该题解题过程在头脑中一个有效的稳定化过程。

下面讲解回顾与内化的具体方法。

倒追时在遇到仍然不会做的题时,需要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内化。倒追时在遇到不会做或者不熟练的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这些题目,在做完后,需要从以下步骤着手:

第一步,对知识的回顾

知识点的回顾是指在参考解答部分做完一道原本不会做的题后,当对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在你脑子中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不能只是大概想一下就过去了,这样根本达不到将头脑中模糊的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个时候一定要“回顾”,要用眼睛看到它,然后才能参照着做到对知识的内化,达到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和更深的理解。首先要翻开书本中该知识点,这样它就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了,然后才能参照着它进行第二步中对知识的内化。

第二步,对知识的内化

如何对知识进行内化,使知识具有活力,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这是所有同学都希望达到的层次,但要说通过何种具体可行的方法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常常让人茫然。

通过具体的题目对知识的内化,其实就是有“观点”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深入的理解。所谓“观点”,并不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刻意地创造出来,而是只要通过题目而后回顾知识时头脑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种感受,是通过题目与知识之间(回顾与内化)相互产生的联系而自然而然产生的。

二、切实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细水长流

1、选填题部分

对选填题的各种间接法的学习需要通过 “细水长流”般的方式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间接方法。

第一,“细水”即在以每套真题为框架的7天的复习周期内,每天只对一两种间接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在每个周期内就对几种常用的方法有了细致深入的学习。

当然,并不排斥,相反倒是很支持在复习周期内为了达到对所学的间接方法的提高和巩固,而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更多的选填题(即在你准备做更多的题目时,一定是为了学习某一种或几种间接方法而做,而不是没有目的的为做而做),这些选填题最好是那十套被选为复习框架的真题之外的高考真题,因为现在很多省都是单独命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题资源作为练习使用。

在这些选填题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间接方法,在遇到一道题时首先思考能否运用间接方法解题,如果一时想不到就先用直接法解答,可以在纵向复习时再次思考该题是否能用间接方法解题。

第二,“长流”即不是奢望仅仅在高考最后一个月应试能力就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是要用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即通过8~10个复习周期来达到对选填题的常用间接方法的多次重复式的学习。也就是说,逐渐地学习体会,但每次学的时候都只用很少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选填题的正确率是方法与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使选填题的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绝非一两个月就能达到的,因此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练习中不要对正确率有过高的期待。不过没关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率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

2、解答题部分

解答题部分的应试能力主要体现为“踩题点”的本领。

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真题框架》一章中对解答题的常考类型及常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平时以真题为框架的复习中参考该部分内容,就能对高考中每一道题都能做到针对性的复习,从而真正做到复习有针对性,真正做到“踩题点”。解答题部分也是通过细水长流的方法学习,在此不做赘述。限于篇幅,方法的具体示范略。

三、该方法专门适用于中等生

1、该方法对于广大中等生而言具有易上手、可持续运用的特点

该方法实质上仅是将“一遍式的学习”通过合理的机制变为“两遍式的学习”,不要求“反思与总结”,是一种与广大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因此几乎没有运用难度,是一种极为容易上手的方法。

在第二轮方法中是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在第一轮复习中是以每一节的6~8道题为框架,在《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中有详细的列示,该书将于8月21日起在“百度有啊”面世,有兴趣的同学到时可以查询。说到底,复习框架就是一种机制,犹如课程表一样的机制,只要跟着现成的流程即可,这就避免了同学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内容但又难以持续的难题。一般的学习方法都只是关注方法的微观细节,恰好缺少支撑其学习方法得以可持续运用的宏观框架,导致很多同学对一些学习方法难以做到持久的运用。而基本方法的复习框架作为一种现成的机制推着学生向前走,从而保证基本方法运用的持久性、易操作性,这正是基本方法的生命力所在。

2、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有主线、有条理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能够使漫长紧张的复习过程有条不紊。由于很多中等生在第一、二轮复习中需要巩固的基础部分不只是若干个点,而是一大片,也就是说基础部分普遍需要再次夯实。但是在第二轮复习的重压下,同学们面对普遍需要夯实的基础部分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无计可施的境地,同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导致第一、二轮复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在这样无计可施与复习进程的双重裹挟下走进高考考场。

有框架的倒追式复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在第一、二轮复习进程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如何有序高效地夯实第一轮内容的途径。这就可以避免个人盲目地、过于理想化地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真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很稳定的计划框架,可以使复习在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

广大高三新生特别是中等生都渴望能有一种适合于自己的高考学习方法,但现实中能获得的要么网络上不胜繁多的几百字短文,要么是一些对各种学习方法抽象描述的书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反思等),要么是“技术含量很高”、看似近乎完美但却严重脱离中等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等)。但广大中等生同学迫切需要的是一种真正适合中等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学习方法,一种专门对单个学习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具体讲解的学习方法,一种易操作可持续运用且能与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无缝对接学习方法。

以上内容选自《中等生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一书,本书是对这一种学习方法的系统讲解,书中对方法有更详细的具体题目示范的讲解,并有帮助同学们对方法切实做到可持续运用的框架,真正感觉该方法确实适合于自己的同学可在208月21日起在“百度有啊”查询本书。如果说此处的讲解限于篇幅仅仅是对方法粗略性的描述,仅仅能引起你一时的兴奋,那么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一定能使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在日常学习中队方法做到切实上手、可持续运用。

跟高考状元学习提高成绩技巧

坚持努力。优秀的学生最大的优点是坚持,做题背知识点都是艰苦的过程,在这些艰苦的过程中苦中作乐,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事情反复做,我们就会有经验;总结着做我们就会有创新;多角度做我们就会举一反三。学霸是靠自己的汗水奋斗出来的。

跟高考状元学习提高成绩技巧

5

高考状元学习心得 篇6

四川理科状元郭怡辰:第一秘诀提前学半个学期知识

提起长期保持成绩领先的秘诀,郭怡辰表示,就是比别人先一步,比别人快一步。“通常开学前的一两周,我就会把半个学期的东西看完,这样就比别人领先了半个学期。”郭怡辰对“第一”的称号并不那么在意,他用射击比赛比喻学习中的竞争,“学习跟射击一样,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按自己的步骤来就是了。”对郭怡辰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他的强项,别人需要1个月完成的作业,他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他高三在校外走读,学习非常自觉,常常自学大学教材。”班主任罗翠平说,郭怡辰的知识面很广,在全班每周两次的综艺节目上,他主讲时政新闻,头头是道,在辩论赛上,语言犀利。“他不是读死书的人。”

“高考状元”再认识 篇7

【关键词】高考状元;应试教育;知识社会学

福柯认为,分析话语的重点不是人们去探讨一个话题本身是否为真,而是她在现实中如何被当做真。[1]人们认定大学文凭是唯一通往好职业和幸福生活的“门票”时,高考就必然会进行下去,“高考状元”的番号也将继续唱响下去。而且,当下的状元已经不在是历史书中所记载的“状元”了,与其说“高考状元”是人们对已有概念的曲解,还不如说是当代社会知识,即祖先的遗愿、高校的荣誉、母校的声誉、家族的期望、媒体的炒作等五个方面结合的一个产物。

一、祖先的遗愿——“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里,做好了学问就可以当官这一条真理已深入人心。“学而优则仕”,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最终模塑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2]“高考状元”作为现代教育领域最为流行的“优”等称号,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维系和继承。先不管“仕途”如何安排,只要跨进大学的校门,人生就成功了一半。然而,当下的“高考状元”,已经被人们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所吞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价值的积极意义。首先“优”的主体不仅仅定位在了“学”上。因个体的差异,每个人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不完全一样的,“学”优,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也优,而社会的发展前进,所需的是各种领域的人才,并非只是学优之人。其次,“优”的结果不一定是“仕”,我们说,即使在古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也绝对不只是“仕”阶层。[3]因此,对于祖先的遗愿,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去继承。

二、高校的荣誉——名校对状元的“优待”

高校的招生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高考来选拔学生,以分数高低为主要依据来录取学生。每年端午前后,随着各省市高考分数相继公布,名校(高等教育)间一场明争暗斗的“生源抢夺大战”就已经悄然展开。据报道:每爆出一位高分考生,清华大学招办老师就开始全力搜索这位幸运儿的联系方式,北京大学也静候考分的公布。复旦大学则将于今日兵分六路,集中宣传,向考生发出邀请。一场生源大战开始拉开帷幕。最为夸张的是,有的高校从高一就开对尖子生进行追踪,明察暗访直至高考提名,某些名校为争夺尖子生不惜承诺高额的奖学金。

对优秀高考生的争夺,特别是“高考状元”的争夺,实际还是名校虚荣心的体现,高考生们用自己的成绩将名校的光芒放大得越来越荣耀。然而,大学教育的品质,不在于谁拥有的状元多,而是看谁培养的人才多。在有些大学每科都抓百分之多少的呆板体制下,必然有一部分人被逼成堕落者,高考状元挂科、留级、缀学及开除等字眼的前面是否应该再加上一个“被”字。

三、母校的声誉——“分数至上”的应试理念

“状元”对于学校声望实在是意义重大,热炒“高考状元”也是教育政绩观的反映。“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而高考正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尺。因此,那些在高考中获得最高分数的学生被称为高考状元也是在这种以分数作为最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的产物。

母校将“高考状元”作为荣誉的招牌,是将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理念推崇的极致。然而,殊不知标准化测试的只是用来衡量学生或考生的单一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而对于人的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反思精神、艺术欣赏、及创造天分等能力的判断无从知晓。因此应试教育下的“高考状元”也并非“实然”的人们所认识到的“佼佼者”。

四、家族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心愿

古时科举考试,高中状元意味着荣华富贵,光宗耀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是读书人自古以来追求的最大梦想。一年一度的高考发榜之后,餐饮业的生意变得格外红火,多少上点档次的酒家热闹地置办着一桌又一桌的“庆功宴”和“谢师宴”,随处可以见到贴着“热烈祝贺”某某某“金榜题名”的红纸金字大牌子。“大户人家”为提名者的标榜亦成大张旗鼓之势,更用提中状元的,那亦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在以“状元县”著称的甘肃会宁,“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的说法已成为无数当地人的信条。[4]会宁人用最为朴实的情结坚守着对孩子的期望,其“状元县”的称号也在其无数勤恳的师生们默默的耕耘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这种期望和耕耘也映射出人们对“中状元”的独到见解。

五、媒体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

不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热衷于关注高考状元已经成为一种媒体现象。[5]据报道,一个省级状元,竟然有可能带来高达百万元的直接经济利益,让状元本身、状元所在中学甚至状元所在县市一夜之间名利双收,至于培养出状元的学校领导及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能由此得以荣升。

然而,炒作的背后总有拉网等着坐收渔利的功利群体:当高考状元成为考前营养品的代言人,获利也许是卖糖水糊弄考生和家长的商家;当状元成为参考书的代言人,带动的是教辅经济的畸形发展;当高考状元成为生源抢夺战中的香饽饽,也意味着这些高校正在功利化的道路上狂飙……

对“高考状元”的批判与热炒,固然源于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潜规则。“高考状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高考状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对“高考状元”的吹捧,也同样与我们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比如课程内容的陈旧僵化、教学形式的强迫灌输、考试形式的过于标准化单一化等等,使得教育不能挑选出真正的人才,也不能甄别出人才的多样性,反而因其形式上的僵硬压制并埋没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再者,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现行高考制度中脱颖而出的很可能只是少数享有充足教育资源的读书能手和考试能手。我们在追逐此类考试中产生的少数状元的过程中,不仅给状元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一定的人生误导,同时,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个体本身也有失公正。因此,对于“高考状元”,我需要走出以往盲目推崇的迷雾和奋力炒作的怪圈,从而站在一个全新的立场上理性的看待其价值的有用性。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3.

[2]刘徐湘.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学”[J].学园,2011(1):72-75.

[3]苏艳红.浅谈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及现实启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82-84.

[4]狄多华.会宁“状元县”是如何创造的[J].校长阅刊,2007(2):62-64.

[5]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EB/OL].中国校友会网,2007.

作者简介:

上一篇:幼儿教育教学教务工作总结下一篇:食品安全意识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