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学常识(精选8篇)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 篇1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
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
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诗歌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内容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 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手法分为“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二)《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浪漫主义)与《诗经》(现实主义)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还有《九歌》、《九章》、《天 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 风骚:“风”指《诗经》“国风”,骚指《楚辞》中《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
屈宋:屈原、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三、其他
(1)《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故事。
(2)《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虚静”、“无为”。
(3)《晏子春秋》:
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真实反映,文章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秦代篇
(1)李斯:
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采纳。他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2)吕不韦:
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代表作。吕不韦还想出一个宣传该书的办法,“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即“一字千金”的由来。
汉代篇
一、散文
(一)政论散文
(1)贾谊: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洛阳人。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
《新书》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宗首》、《藩强》、《权重》等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2)晁错:
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守边劝农疏》,就抗御匈奴问题深入议论,首次提出屯田戍边的建议,并周密地设计了实施举措:如从罪人至庶民,广泛招募,当免罪的免罪;由官府补偿被匈奴夺去的损失等,以使屯戍者久安其处。此疏奏上后,即被文帝采纳,定为国策。
《论贵粟疏》,提出了“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观点,扭转了“谷贱伤农”的状况振兴了农业生产,增强了国力,对历史上“文景之治”的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历史散文
(1)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 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司马迁与西汉司马相如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称。司马迁与班固有“班马”之称。
(2)班固:
字孟坚,东汉扶风(陕西)人,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以《两都赋》最著名。
《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假想人物东都主人介绍东都洛阳盛况,表明已超过了西都长安。后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都受其影响。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其他
(1)刘安:
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招门客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全书内容庞杂,《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2)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说苑》: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
《新序》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与《说苑》一书性质类似。
(3)王充:
王充是东汉伟大的无神论者。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论衡》, 无神论著作,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 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正因为《论衡》一书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将它视之为“异书”。
《订鬼》,选自《论衡》。王充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危害社会,他着重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论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针对相对的提出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无神论主张。
(4)蔡琰:
东汉杰出的女诗人和书法家。字文姬,,东汉末年人,是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这是《悲愤诗》由来。
二、赋 (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1)贾谊:
《吊屈原赋》,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历屈原放逐之地,遂作此赋。此赋描写了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但他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鵩鸟赋》,人鸟对话形式,开汉赋主客问答体之先河。作者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
(2)枚乘:
西汉辞赋家,代表作《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3)东方朔:
西汉辞赋家,《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贤不肖”没有什么区别,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有诙谐的特点,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
(4)司马相如:
西汉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子虚赋》通过楚国之子虚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乌有先生不服,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
(5)扬雄: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作品《甘泉赋》《羽猎赋》,是仿《子虚》《上林》而作。
(6)张衡:
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归田赋》,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四愁诗》,张衡目睹东汉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而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报效君主,却又忧惧群小用谗,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诗》以泻情怀。
三、乐府民歌
《乐府诗集》:
乐府诗总集名,南朝宋·郭茂倩编写。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是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又与《木兰诗》,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 篇2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或是因为作品年代久远, 学生认为于今无关;或是因为语言文字障碍, 学生认为学之无益;或是因为某些作品篇幅较长, 学生认为借鉴有碍;或是因为古今价值观之差异, 学生认为无从学起。因此, 学生往往对古代文学作品避而远之, 感觉枯燥单调, 有恐惧畏难的心理。而笔者认为选入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岁月的打磨, 是公认的经典, 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特别值得学生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加以吸收。所以,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中外对中国文化精华的传承发展之比较, 引发学生深入的思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举过这样两个例子。一位日本学者曾得到一本用中国古老方法推演《易经》的书。之后, 他据此写了一本预测未来的书, 这本书成功地预测到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的结局以及中日双方最后谈判的结果。在这本备受关注的书的序言中, 引用了《大学》、《论语》、《孟子》中的大量语句, 其主旨就是要告诉日本国人:应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 中药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长, 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有人认为, 现在的中药似乎应该改一下名字, 改成“日药”“韩药”。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中国的中药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份额只占约百分之五, 其余百分之九十五都由日本和韩国占据。但是日本与韩国出口的中药, 种植、生产、加工都在中国, 完全按照中国的古法来炮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一些企业根本不愿意按照古法精益求精地去做, 而日本与韩国却能够认真学习, 严肃对待, 从而在中国人引以为国粹的中药领域取得绝对的优势。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此讲来, 必然能够引起学生深深的思索:连外国都在高度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中国人, 有何理由不奉之若宝, 有何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
二、通过古代与现代的巧妙对接, 引起学生求知的乐趣
笔者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 结合本人的阅读参考, 引导学生做过这样的梳理:在《红楼梦》中, 四大最美风景分别是什么?分别是晴雯撕扇、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在大观园里, 四大名嘴分别是谁?一定是王熙凤、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有名的三剑客分别是谁?当然是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学生在开动脑筋、积极思索课文的同时, 也引发了对原著的浓厚兴趣。
在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的时候,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影视剧中扮演贾宝玉的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经过探究讨论, 总结如下:宝玉首先是非“红”不可, 原因是在服装上多是红色, 喜欢与女孩子沟通, 并且接受女子的价值观;本民族的第一个阳光少年。其次, 眼神像儿童一样纯洁无瑕。原因是看世界没有功利色彩;看女子没有占有之心, 只是把女子当成花一样来欣赏;可以为爱而生, 为爱而死。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索:在红楼梦中, 有几种爱情观?在贾宝玉出现之前, 有几种男人形象?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大观园中的女子与现代职场女性联系起来。王熙凤, 是职场狂人;平儿, 是职场“万能胶”;李纨, 是笑到最后的职场“剩女”;王夫人, 是女经理人;晴雯, 错位的职场人生;刘姥姥, 成功再就业的模范;贾母, 是快乐的董事长……
这样, 必定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古代文学作品, 竟然包含着如此充实的内容, 竟然蕴藏着如此宝贵的财富;原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距离现代是如此之近, 他们又是那样的可触可感可爱可亲;原来古代文学作品, 也可以学得很快乐。
三、通过学生学习经验的沟通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笔者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总结他学习语文的经验:语文的成功全在阅读《论语》。《论语》是他的教科书, 那些秀逸的文字、铿锵的音韵, 那些能读懂的道理、读不懂的道理一次次和现实碰出火花, 让他更好地理解社会, 让他更顺畅地表达自己。文言文读得顺畅, 是《论语》的功劳;作文写得充实, 更是《论语》的功劳。一部《论语》, 竟然让学生有如此巨大的收获。
是啊, 孔子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 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是民族道德文化的发扬者。中华民族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忠、恕, 就源自孔子的思想。有人说:“教育的目的, 就是变化气质, 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变化气质。”一位优秀的教师, 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 有一本书, 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 就是孔子;这本书, 就是《论语》;这个民族, 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 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如此, 不仅是《论语》, 还有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一定要孜孜以求, 深入品读。
最后, 用文化学者于丹的话作结:人在年轻时, 要让自己拥有文化的根基, 需要了解自己的血脉源头在哪里, 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定力和修养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人在年轻时学的东西, 其实不会作为外在的职业方式存在, 而是作为一种思维判断存在, 因为那些言辞已经刻在血液里, 即使不去背, 也不会再忘。
摘要: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通过中外对中国文化精华的传承发展之比较, 引发学生深入的思索;其次, 通过古代与现代的巧妙对接, 引起学生求知的乐趣;最后, 通过学生学习经验的沟通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当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并产生应该学好古代文学作品的动力时, 学习效果自然极佳。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 篇3
一.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不可能全部接触或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例如,古人一般都有名、字、号,如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字号五柳先生。对学生进行名字文化常识教学,可以让明白古人的名、字、号都有具体的规范,与现代人的名字有很大的出入。
2.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古代文言文中很多知识点有时凭借逻辑、语法等知识是不能解决的,有时得从古代文化常识方面来解读。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中的“青庐”,就是一处关于礼俗的文化常识。“青庐”是指用青布搭成的蓬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所以,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准确理解文意。
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实施
1.随文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极其广泛,天文地理、伦理纲常、经济社会等等无不有所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时,可以运用穿插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涉及到“鸡鸣”“黄昏”“人定”等时间信息,就此可以对学生讲解古人的纪时情况。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那么相对应的,文中的“鸡鸣”则相当于后半夜的1-3点,“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21点,“人定”相当于21-23点。对时间的正确理解,能够有效地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背景。
2.专题解读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有必要对相关的常见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编制表格,以便学生学习掌握。例如在对古代称谓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分成国讳、家讳两大块。国讳指的是臣民必须遵循的避讳,其中包括皇帝名,字,谥号、皇帝父祖的名、前代年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秦王指的就是秦始皇,在古代历史记载上,由于秦始皇名政,和“正”同音,所以把“正月”改名为“征月”。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是和国讳相对应的。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祖父的名字叫做僖,所以在史记的创作中,所有有关“僖”的词皆用“厘”代替。
3.方法突破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去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交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也就是答题技巧。高考以及平常考试,都不时出现关于文化常识的试题。例如,对联,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上下两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还需要节奏相应,平仄和谐。在解答对联题时,可以借助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方法把句子进行拆分,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话。例如,上联为“扫千年旧习”,便可以拆分为“扫、千年、旧习”三个词,结合所学知识,与“扫”有关的词有“除、改、树、立”等,与“千年”有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一代”等,与“旧习”有关的词有“陋习、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可为“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教会学生对对联进行有效的拆合分析,既有助于学生答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4.课外扩充
在课改实验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对例如官职、科举、地理、历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课题”研究,即是对相关文化常识进行收集整理,并将“研究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更是积累了知识、积淀了文化,激发了爱国情怀。
5.开展竞赛
通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发地阅读有关古代文化的文献资料积极性。对于竞赛试题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现阶段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内容涵盖面要全,但不能偏、怪、难,不然会事与愿违,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代文学常识 篇4
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4、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5、老子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提出“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6、老子的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7、孙子,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代表作品是(《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8、墨子,明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战争的意愿。
9、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尊称“(亚圣)”。
10、孟子的主张是行“(仁政)”,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
1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其最终的目的任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12、《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具文学特色的散文专辑,常采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如“揠苗助长”等。
13、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不与世争,逍遥无为与天地间。
14、庄子及其后学者著有《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他创作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等等。
15、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时人尊称“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16、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桀亡,不为尧存”的天道观,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其学说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意识和要求。
17、荀子所著《荀子》一书,善用类比和引证的方式论述问题。选入课本的有《劝学》。
18、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一套以 “(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
19、(《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选入课本的有《扁鹊见蔡桓公,五蠹》。
2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21、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著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22、《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四书”。
23、《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诗价值最高。
25、《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26、《左传》相传是春秋鲁国左丘明所著,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先秦两汉时期
27、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28、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29、贾谊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30、贾谊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31、刘安,西汉皇族,淮南王。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32、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3、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4、“两司马“指西汉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二人代表了西汉文学的主要成就,故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35、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著作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36、王充,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的《论衡》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37、班固,东汉杰出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一起称为“前四史”。
3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它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魏晋南北朝
39、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表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精神的《龟虽寿》至今传诵不绝。
40、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41、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42、蔡琰,东汉末年魏晋时期著名女诗人,其五言《悲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叙事诗之一。
4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44、陈寿,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45、干宝,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所著(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
46、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7、陆机,西晋文学家,所著《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48、陶渊明,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其擅写田园生活,以赋《归去来兮辞》和组诗《归园田居》等最具代表性,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晚年所写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安定美好的理想社会。
49、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乐羊子妻》。
50、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他所撰写的《世说新语》,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鲁迅称之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51、刘勰,南朝齐梁间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他所写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
52、钟嵘,南朝梁文学批评家。代表作《诗品》品评汉至梁122位诗人,反对形式主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评专著。
53、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散文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其山水小品佳作《与朱元思书》被选入课本。
54、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水经注》40卷,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学巨著。代表作品《三峡》最为脍炙人口。
55、《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风》并称为“乐府双璧”。
56、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57、西晋陈寿编著的《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分《魏志》、《蜀志》、和《关志》。
58、《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书中有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等。
59、《搜神记》是东晋文学家干宝编著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
60、南朝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
61、“三曹”是汉魏时诗人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的并称。三人皆为当世文坛领袖,尤其是曹操、曹植,诗风遒劲,慷慨悲壮,集中体现了“建安风骨”。
62、“竹林七贤”是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威、王戎、刘伶的并称。此七人崇尚老庄,纵酒交游,游于山阴竹林,号为“七贤”。
隋唐五代时期
63、魏徵,唐代政治家,官至侍中,封郑国公。代表作品是(《谏太宗十思疏》)64、王勃,字子安,唐代初年著名文学家,在文坛上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65、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66、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67、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咏柳》为传诵名篇。
68、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诗皆以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中《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69、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
70、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誉为“七言圣手”。名作《出塞》被选入课本。
71、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选入课本的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
7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雄奇豪迈,想像丰富,感情炽烈,曲调高昂,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品有:《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
73、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被选入课本。
74、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75、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茅屋被秋风所破歌》。76、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其诗以七言见长,风格雄豪奔放,与高适并称“高岑”,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7、张继,唐代诗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有“张祠部”之称。《枫桥夜泊》是至今传诵不衰的名作。
78、张志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被选入课本。
79、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其作诗刻意苦吟,好奇险,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创作以五言诗为主,《游子吟》为传世名篇。
80、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师说》、《马说》被选入课本。
8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8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83、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其中传记文《捕蛇者说》选入课文。
84、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代表作品有:《田家词》、《连昌宫词》。著有《元氏长庆集》。
85、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其诗长于五律,注重词句锤炼,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推敲”的典故即出自于其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86、李贺(790-816)字长吉,人称“诗鬼”。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诗作中颇多警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
87、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善于音律,其诗辞藻华丽,词作多写闺情,成就不高,现存大都收入《花间集》。
88、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其中《阿房宫赋》为唐代辞赋的杰作。
89、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其诗情致婉曲,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以爱情诗成就最高,如《无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90、陆龟蒙,唐代文学家,自号江湖散人,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作品主要是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腐朽有所讽刺和披露,著有《甫里集》。
91、冯延巳,五代南唐词人,其词内容多写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表现士大夫生活情趣,语言清丽,善于以景见情,著有《阳春集》。
92、李煜,字重光,世称李后主,南唐词人,善诗文、音乐和书画,尤工词。前期风格柔糜,后期作品转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其名作有《虞美人》。
93、唐代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最出名的是李朝威《柳毅传》。
94、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被称作《二十四史》,其中司马迁的《史记》、班固《汉书》、欧阳修的《新唐书》。
95、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描写了柳毅助洞庭龙女脱离苦海,有爱慕而成夫妇的故事。96、山水田园诗派是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王维 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
97、高适和岑参都是 边塞诗派 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
98、“新乐府”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最早由 白居易 提出的,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99、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人均能诗擅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作用。
古代文学常识记忆 篇5
一、先秦文学
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1.神话
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2. 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语录体。
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 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C.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叫做汉赋。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三曹”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陶渊明,东晋(公元34)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周处》。
四、唐代文学
唐代(公元618--9)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1.唐诗
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脍炙人口。
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思》《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他的诗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的优美旋律。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昌黎先生集》。韩愈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
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
晚唐的民间文学发展很快。唐代的小说叫做“传奇”,意思就是写离奇的故事。唐代的传奇小说作品很多,中国小说的基本形式已初步完成。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象《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
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独特,极为世人所欣赏。有这样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前面两个是唐朝人,其余的全都是宋朝人。
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王安石,字介甫,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泊船瓜州》,其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句中一个“绿”字将江南春色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是有名的父子文学家,尤以苏轼的水平最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有著名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有一首著名的诗叫《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元曲是元杂剧及散曲的总称,是元代(公元1206--1368年)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
1.元曲四大家
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前人称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十大悲剧
关汉卿的《空头娥冤》 纪君的《赵氏孤儿》 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 洪晟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 冯梦龙的《精忠魂》 孟称舜的《娇红记》 李玉的《精忠谱》 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本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四大小说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清代四大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明代的四大长篇小说:《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中国四大神怪小说:《镜花缘》、《聊斋志异》、《济公传》、《封神演义》
诗人合称: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二李--李益、李贺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其他合称: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班马--班固、司马迁
二圣--王羲之、王献之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陆--陆机、陆云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晋代七位名士
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文学家
三绝--王维、毕庶子、郑广文
饮中八仙--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唐代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文学家
韩柳--韩愈、柳宗元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宋四家--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 书法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画家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宋代学者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四家--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 画家
明四家--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 画家
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刘大櫆
清初四高僧--八大山人、原济(石涛)、弘仁、髡残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
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八位画家
江左三大家--赵翼、袁枚、蒋士铨
三友--清代天文历算家汪莱、焦循、李锐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篇6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武王(一说周文王)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佛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55、《诗经》三体:风、雅、颂。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感悟力 篇7
关键词:文学,古代,创作,感悟力
中国的文学创作向来强调“有感而发”极力抵触“无病呻吟”。尤其是古代的文学创作, 更是凝聚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以及对艺术的灵性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类型, 从诗经到战国的离骚, 再过渡到诗词歌赋、剧本小说演义, 无一不蕴藏着深刻的感悟在其中。
一、古代文学研究中文学感悟力的主要意义
文学研究中的感悟力, 是指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形象的意义和语言艺术的直觉的感应、体验、领悟和判断的能力, 以及对于文学现象的直觉感受和洞察的能力。首先, 感悟是读者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所在, 只有进行了心灵和艺术的感悟, 才能融入到作者创作之初的氛围当中去, 确保情感的准确与适度。其次, 研究人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高超感悟能力, 还可以实现史学的文化价值, 能够带动史学研究的发展, 一定程度的还原历史。
二、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世界的巅峰。古老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古代文学的创作年代久远, 创作背景复杂, 因此对其的研究不能够较深入而且全面。同时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专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缺少相应的具有足够古代文学研究素养的高端人才, 最后受到经济利益的干扰, 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遭受了低迷时期。以上三点原因致使目前的古代文学研究水平不高, 研究止步不前, 难以得到相关的突破, 需要新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古代文学研究中需要文学感悟力
除了上述三点原因制约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之外, 人们还忽视了另外一点尤为重要的因素——文学感悟能力不高。文学感悟能力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在古代文学中充分利用文学感悟力, 才能取得重大的进步, 推动古代文学研究的进程。文学作品首先就是感性的存在, 所有的思想意义, 包蕴于形象之中, 只有通过文学作品的形象, 具体说就是叙事作品里边的人物、故事、情节, 抒情作品里边的情感、意象、意境、音韵、语言, 作品的思想意义才能显现出来。文学史家和批评家进入作品的途径是形象, 进入之后对作品的把握, 则要通过感同身受的体验, 再现作品的内容, 这些都存在着感悟的过程。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以诗文为正宗, 在再现与表现的两种艺术类型中, 偏重于表现。中国文学的这种特征, 使其成为一种重意蕴与艺术灵性的文学。在创作中, 古人讲灵机, 讲兴会, 讲悟入。文学作品是创作者灵感与内心感受的高度融合, 只有将长时间的感悟能力汇聚, 或者是瞬间的感悟迸发, 才能促使文学作品的诞生。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 因为凝结了作者的感悟和感受, 因此就会有中心思想和主旨。在作品中一方面具有文学语言的美轮美奂, 更重要的是具有心灵的高度契合, 具有言外的无限韵味和意境。
五、古代文学诗歌作品研究中感悟力的运用
中国的古代文学基本上以诗歌为核心, 诗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以简短的语言, 和谐的韵律, 为读者缔造无限的精神遐想空间。由于诗歌是情感的高度凝结, 因此, 为了达到最诗歌的全面理解就应该具备足够的洞察力、敏锐力、对事物灵敏的感悟和穿透能力。对于诗歌古代的文豪欧阳修阐述其为, 是作者因为心灵感受的汇聚而进行创作的, 但是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就需要读者的丰富的意念和遐想, 这里的意念主要是指一定的感悟能力。当然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情感经历、甚至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感悟能力也是不同的, 因此, 对于诗歌的研究, 由于感悟能力的差异, 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李商隐《锦瑟》的理解, 由于该诗是一首朦胧诗歌, 因此理解起来的难度就相对高。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描写凄美爱情的诗歌,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感悟人生的诗歌, 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创作背景介绍, 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资料, 所以对其的理解我们只能是按照不同的感悟力来进行, 虽然受到感悟力影响下的诗歌研究没有对与错之分, 但是却有质量优劣之别。研究质量比较低劣的往往具有极少数的认同者。
六、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研究中的感悟力运用
戏剧, 同样也离不开研究者的感悟。而这种感悟与诗文不同, 主要体现为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判断、人物心理的体验、人物命运的推测, 即通过生活的逻辑, 把文学还原为自己熟悉的生活。而这个过程, 因个人的生活经验、阅历以及世界观的不同, 也是十分个性化的, 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即此之谓也。对小说很多人物的不同评价、对小说主题的不同认识多来自于此。比如对《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研究者的认识就颇有出入。一般而言, 都认为刘备是典型的仁君形象, 而曹操是奸雄形象, 诸葛亮是智者的形象。但是, 鲁迅却从刘备的貌似仁厚中看出了伪诈, 从曹操的奸诈中看出了豪爽多智, 从诸葛亮的智谋中看出了近妖。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固然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原因, 或有意写出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 或描写动机与实际结果产生了矛盾, 如鲁迅所评。但是读者和研究者能够看出小说人物性格的多面, 却要靠他们阅读作品的感悟, 进而概括为理性的结论。不仅如此, 这种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甚至会影响到对一部小说思想倾向的整体认知。因此,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研究人员应该适当的结合自身的独特感悟能力进行, 切忌一味的遵循前者的研究方向, 我们允许不同见解, 不同欣赏角度, 不同利益观点的出现。
七、中国的古代小说研究中的感悟力运用
小说研究也颇重灵性。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云:“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 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 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者, 文章之化境也。夫文章至于心手皆不至, 则是其纸上无字、无句、无局、无思者也。”苏轼论文讲心手交至, 而在这里, 还不过是程度稍高的圣境而已。文学创作的最高状态是神境和化境, 它超越了心手交至的临纸状态, 实则就是在进入创作灵感时所呈现出的神思创作状态。那么, 读者又如何才能从这样无字、无句、无局的作品中读出文字、文句、文局和文思来?当然离不开感悟。金圣叹于《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五评点此书时, 即感慨“今人不会看书, 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 转笔处、难转笔处, 趁水生波处, 翻空出奇处, 不得不补处, 不得不省处, 顺添在后处, 倒插在前处, 无数方法, 无数筋节, 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这就是没有或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过。
八、总结
古代文学的研究是对中国文化分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历史资料做参考, 也需要有相应的作者背景的了解, 而关键是研究者应该具备足够的文学感悟能力, 可以对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意境进行精准的剖析和展示, 只有提高文学研究人员的感悟能力, 才能促进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立, 刘季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1]王立, 刘季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古代文化常识 篇8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mǎo、毕、觜、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 “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 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 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09-08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及认识07-27
高中美术说课稿:《外国古代绘画撷英》10-19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08-02
古代文学课06-19
古代文学经典07-05
古代文学教学07-06
高校古代文学09-08
古代文学书目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