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留守事迹材料

2024-09-07

三留守事迹材料(共10篇)

三留守事迹材料 篇1

优秀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在她身上,看不到留守儿童惯有的孤僻和胆怯,更多的是乐观、勤奋、坚强,她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年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还获县首届十佳少先队员、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一、“我学习,我快乐”

马甜甜每次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95分以上,在全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是个人人羡慕的“特优生”。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有让老师和家长担过心。在学习上,她踏踏实实,勤奋刻苦,“我学习,我快乐!”是马甜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同龄孩子相比,马甜甜显得格外懂事和乖巧。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她主动做好各科的预习;课堂上,总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业非常认真,字迹端正清楚,从不轻易放过一个错字。碰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她爱好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每期的《小学生周报》、《中国少年报》一到,她都抢着看,《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和《故事大王》,也是她爱看的读物。

二、家庭变故让她更坚强

马甜甜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到上海打工,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母亲继续留在上海打工,一直把她留在汤沟镇支沟村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仅没有击垮甜甜,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和懂事。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她六岁就自己洗碗、洗衣、整理房间,八岁就开始做饭。怕远在外地的妈妈担心,她经常主动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有时还会讲讲身边的趣事,让妈妈开心。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和学习。”马甜甜真诚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金壮壮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不仅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还揪女同学辫子,跟男同学打架。马甜甜决心帮助金壮壮改掉坏毛病,主动提出将他调到自己座位前面。起初,金壮壮豪不领情。马甜甜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感化金壮壮。看到金壮壮没有学习用具,马甜甜主动将自己的借给他用;看到壮壮上课做小动作,就小声提醒他注意听课;课外时间,还主动给他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在和老师的配合下,金壮壮不仅学习取得很大进步,还很少违反纪律。

三、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邓坚的眼里,马甜甜是自己的好帮手。由于学校92%以上为留

守儿童,学校就利用下午的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她在少先队各项活动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班里,马甜甜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管好班级,并在学生中起到带动作用。她经常组织同学出黑板报,从确定主题到版面设计,都要查阅大量资料,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学校从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和日语课,除了每周正常的外语课外,马甜甜每天晚上都坚持收听学校的“英语时空”和“日语时空”节目,努力提高口语水平。对于未来,马甜甜自信地说:“我要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和帮助身边的人,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篇二:先进事迹材料——关注留守儿童

先进事迹材料——关注留守儿童

2012年6月30日上午,我们纺织服装学院数名学生在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滨海县坎南小学,进行一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向部分留守儿童捐赠新书包、图书、文具盒等文体用品,与孩子们做游戏,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向孩子们发放联系卡。本次实践我收获颇多,同情为了生活而选择留守自己孩子在家的那些父母们。

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孩子的周围无处不在,由于农村中年青年的外出打工,家里的小孩子就交由老人或者亲戚帮看或隔胎抚养,不少的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重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的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

这些留守儿童一年中见父母的此时不多,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我建议学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修身养性的学园,成为同伴交流、亲情交融和娱乐健身的“乐园”。

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近年来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列仍然比较大,政府高度重视,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觉得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校园之家”,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事务,丰富留守儿童生活,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应当与留守儿童家长的交流,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还可以定期给外出打工的家长发校信通,告知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为留守儿童家长送温暖。

我校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

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和管理先进事迹材料

大庙乡王沈中心小学

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我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成立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日常事务,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资料建设等事务,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机制运行、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我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我校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我校还把教学楼三楼原校长室确定为留

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其次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并使留守儿童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通过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爱心心理咨询和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导航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稳步推进

我校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理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我校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推荐优秀家教读物等,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他们答疑解难。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理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理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理

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学校所有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还要求各班级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主题班队会,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民生工程,我们要把关爱行动

落实到每个留守学生身上,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修身养性的学园,成为同伴交流、亲情交融和娱乐健身的“乐园”。篇四:0104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事迹材料(3改稿)重庆市垫江县申报

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

事迹材料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属农业大县,农村外出务工者多。全县有小学生63735人,初中生38006人。目前有留守儿童41350人,其中小学生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有26560人,占全县小学生的41.7%,初中生留守儿童有14790人,占全县初中生的38.9%。近年来,垫江县按照中央、市委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拓展思路,创新载体,努力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有效途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市取得了广泛影响。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委、财政局等24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垫江县“关爱留守儿童”

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建设规划(2009--2020)》等文件,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乡镇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基金,制定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和留守儿童爱心人士奖励扶持政策,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规范长效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氛围

近年来,我县充分采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精心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各种宣传活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专题会、现场会,总结部署、专题研究留守儿童教管工作,广泛开展教管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县内各媒体通过制作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题节目,开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专栏,营造了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引起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更多部门、单位、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关爱活动的热情,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争取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三、强化载体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垫江县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以县府牵头,乡镇组织,村社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由县政府统一制定托管家园建设指导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指导托管家园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签订协议,对托管家园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创造性地建立了由学校在8小时内教育管理和由退休教师协会在8小时外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半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低有偿的全托式教育管理服务。三是在行政村(社区)活动室、留守儿童聚居的小区、大湾大院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同时,在村活动室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聘请有教育经验的老师给服务站村社干部、留守儿童监护人传授教育管理方法。四是针对“问题留守儿童”,在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辖区老师、“五老”队伍中选定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履行家长职责,辅导学习,教育管理。

四、强化工作效果,确保留守儿童得实惠

截止目前,我县已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园”22 所,“半寄宿制”学校14所,“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102所,有“代理家长”813人,“爱心妈妈”28人,“牵手结对”561对,冠名单位3个,助学帮扶2万人次。每年用于奖励扶持托管家园和爱心人士的经费不低于5万元。我县获得了市家教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题为《努力探索,创新模式,不断推动留守儿童教管理工作上台阶》的经验材料在全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会上交流发言。重庆市妇联、市教委、市关工委曾多次到垫江对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考察、调研、指导、检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华龙网等媒体记者也对垫江县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了全面、深入的报道。篇五:留守儿童之家事迹材料

关注留守儿童 培养合格人才

——霍邱县宋店中心学校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县教育局的统一规划部署,2010 年以来全乡建设校内留守儿童之家16个。我校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工作中不断创新,全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今年四月全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整体推进动员会之后,中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安排部署,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了解现状。

全乡留守儿童2000多名,其中男生1200多名、女生800多名。单亲外出近千名。留守儿童占全乡学生人数百分之四十以上。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恒中为组长、副校长尹良俊、陈信初为副组长,中层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全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

三、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学校制订完善了各类工作制度、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安排专人负责协调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留守儿童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配合。

3、建立“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制度,完善关爱体系。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

“三个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课任老师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 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

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学生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除以上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活动以外全乡各校及中心校本

部每年上半年举行广播操比赛,“红五月”艺术节。下半年举行读书演讲比赛,秋季运动会。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同学都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兴趣特长,不失时机的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温暖与关爱。

五、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

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

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街道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我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与乡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在各类学科竞赛、县四运会、市二运会等比赛中捷报频传,收到实效。此外,我们还聘请乡村领导、知名人士担任志愿者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构筑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管理网络。

六、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七、创办寄宿制班级、营造全方位关爱。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2

20xx年获得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个人;20xx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20xx年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 20xx年9月获义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20xx年1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锦州市基础建设年先进个人”,20xx年9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教师”;20xx年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

无怨无悔 甘于奉献

每一个假期,小李老师都向学校、教育局报备为留守儿童无偿补课。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假期为200余人次留守儿童义务无偿辅导功课。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她叫池子怡,一年级入班时,其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奶奶监护,由于隔辈人的溺爱,这个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就连整理书包都不会。每天下班后,李老师就去她家看看,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沟通,在李老师的劝说下,母亲放弃了打工赚钱,回家看护孩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到寒暑假,李老师让所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去,为孩子们免费补习15天功课。这样做,能使家长腾出时间干一些农活,减少了补课的开支,孩子又学到了知识。刚开始有的家长补完课给李老师发红包,李老师婉言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放心,她会努力教好你们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不忘初心 拼搏进取

20xx年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李老师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并作为典型在班主任大会上作了题为“师德铸师魂”的报告。报告后,全镇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班主任承担一份职责,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全体班主任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由于学校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问题学生”发生着的巨大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奖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关爱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xx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xx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

心理健康 持续护航

李老师所在班的家校共育范例,是学校以至于全县的典型。针对家长和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李老师及时把脉问诊。商浩松是班里的一名特殊儿童,坐不住板凳,不咋爱学习,经过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是非打即骂,孩子不愿意学习,有时候不愿意回家。李老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指导给家长一些养育工具(和善而坚定、花时间训练、陪伴式倾听、特别时光等),并且定期发给家长学习资料,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进一步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了,在家也与妈妈少了“战争”。家长体验到有方法的教育带来的喜悦,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5月份,学校“家校共育研讨课堂”将在全县做示范展示。

人大代表履职 示范引导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篇3

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事执着,有毅力,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一个文静且聪慧的女孩。入学以来,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一、家境贫苦,自强不息

苗**同学还在三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为精神异常,丢下了三岁的她和几个月的弟弟,而天灾人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她的奶奶也因儿媳的走失一病不起,常年卧病在床。而她的爸爸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在苗**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五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她的爸爸出门工作以后,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一个五岁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她们每月的生活来源主要就靠奶奶每月领用的低保来维持生活。每天她都会早早的起来照看生病卧床的奶奶,每天早上她都搀扶着年迈的奶奶去解手,一个幼小和一位体弱多病的弓背老人身影常常让人心酸。每天帮奶奶弄好以后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她们一家三口的早饭,早饭就是简单的白米粥,馒头,自己家里种的小青菜,做好简单的早饭还要去帮年幼的弟弟穿衣服,喂弟弟吃饭,然后她才会去吃饭,吃好饭,开始了收拾家务,刷碗洗衣服,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个年仅五岁的女孩每天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又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从她口中从未听到过任何怨言,夏日的炎热、冬季的寒冷也未曾压垮她一双稚嫩的肩膀。

元旦,她被选拔参加中心校“激扬青春、励志前行”元旦文艺汇演,为了增强舞台效果,校长要求她们穿好一点,但是当她给奶奶说起,奶奶给她总算找了一件较新的衣服。但是却没有靴子,总不能穿一双烂靴子上台呀。奶奶留着泪说:“孩子,奶奶对不起你呀!”小文慧宽慰奶奶:“奶奶,没关系,我好好练就行了。”后来,老师借同学一双靴子给她穿。

中午,老师带着苗**同学去吃了一次饭,给她买了两个烧饼。老师看着她吃的很香,很快把一个烧饼吃完了,她又拿起了第二个烧饼可她却没有吃而是小心翼翼的用袋子包裹了起来,当时老师很是费解,问:“小慧你怎么不吃了呀?你吃饱了吗?”.小慧说:“没有,可是我不舍得吃,烧饼太好吃了我要带回去给弟弟也尝尝,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烧饼,这对我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美味。”老师当时就哽咽了,在我们来说一个在简单不过的烧饼在她眼里却成了宝,老师什么也没说又给她买了几个让她带了回去。

结果,她和张毛毛同学的快板书获得了中心校二等奖。小文慧高兴急了。

二、品德高尚,讲究文明

苗**是个关心班集体,热心参与班级活动的好同学。热爱祖国,遵守公德,讲究文明,懂礼貌、习礼仪。在家里,孝敬老人,关心她人,听话懂事;在学校,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合作创新精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中,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具有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她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同同学合作学习,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与所有的不文明行为告别,从不讲脏话,不买零食,不乱扔乱吐,并能帮助同学们改正一些缺点或不良行为。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老师有意安排几个不想学习,作业拖欠,不自觉的学生轮流跟她同桌,在她的感染、帮助下,她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在同学中威信高,年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她班有个学生叫杨晨润,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作业很少做,老师把他安排和苗**同学同位后,苗**同学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在学习上认真帮助她,不是把作业给他抄,而是细心地给他讲解,从基础开始。逐渐地,他的成绩跟上来了,同时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苗**同学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热爱读书,勇于质疑,注重总结学习方法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境不好,奶奶有病,但是苗**同学学习一直没有落下。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及时完成。白天没时间做家庭作业,每天她都在晚上做到很晚。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当堂的当堂学会,不会的及时问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把知识领会,课下及时处理当堂的作业。在教师提问时是最积极发言的一个,而且声音是那么的响亮、清晰。同学们常常忍不住为她鼓掌。她更是老师的小助手,帮教师管理班级、检查作业,深得教师的青睐。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总成绩获年级前茅。

四、兴趣广泛,素质全面

三留守事迹材料 篇4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我校地处乡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家长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一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正在上学的子女不得不托付给亲人照顾。这些子女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第一老师、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富有经验的教师开

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周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我校每期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留守儿童占总人数比例高达35%,有的班级甚至高达45%,这为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困难。通过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利用

节日开展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10、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子女的事迹困难。针对留守子女中,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学校免除他

们的生活费,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近年来,学校为困难留守子女免除生活费共计三千多元。学校还组织教职工为困难留守子女捐款捐物,为留守子女解决更多的困难。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留守事迹材料 篇5

——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先进集体”山丹县妇联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山丹县妇联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妇女儿童实际问题的重点,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共享蓝天”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共创建1个全国和2个省级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建成14个省级和6个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创建1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为全市乃至全省留守儿童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认同和支持。

探索形成社会化工作机制

自2007年开始,县妇联牵头与教育、民政等14个部门共同联动开展了“共享蓝天”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县妇联成立了8个乡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组建了20多支志愿者队伍,指导各乡镇妇联和学校扎实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研,摸清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具体家庭情况、学习成长状况、生活思想问题,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留守儿童个性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2010年1月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家教宣讲团,制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留守儿童之家结对制度、“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制度等多项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经常性的身心健康教育;为家庭困难的孩子赠送衣物、学习用品,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工作机制。

示范带动创建工作规范开展

结合“省级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创建工作,县妇联在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总结、有工作重点、有档案资料、有明显成效),各示范学校都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老师、爱心人士、家教专家、志愿者、村干部及家长代表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健康心理指导小组和爱心队伍,制定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监护人职责》、《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制度》等9项管理制度,开辟了亲子园地、“我的家”绘画天地、专题研讨等栏目,真正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关爱网络。

争取项目建设留守儿童专门活动场所

2008年县妇联在陈户乡范营小学建成全县第一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全市第一个留守儿童专用的网络视频电话,实现了家长和孩子“远在千里能相见”的美好愿望,视频联络做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新工作已在全省进行推广。目前全县已开通管理规范、联络方便的“亲情热线”、“师长热线”电话20余部,各学校建成希望书屋11个、亲子阅览室8个、心理咨询中心6个、多功能活动室8个。我们邀请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专家以及市、县有关专家,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讲座46期,发放材料25000多份,培训家长3800人,家教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争取全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28万元,在全县8个乡镇的14所学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并配备电视、电脑、DVD机、电子钢琴以及书籍和各种文化体育用品,使“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寄托情感、学习娱乐、健康成长的新乐园,成为老师们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和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整合力量促进关爱活动大力开展

县、乡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爱心助学”、“大手拉小手”等爱心结对活动。全县3名县级女领导和28名正副科级女领导率先行动,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她们奉献无私的爱心,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组织联欢晚会、经常与孩子们通话,时刻关注结对孩子的成长。通过多项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缺失的亲情得到了弥补,成长的困惑得到了引导帮助,社会活动面和参与面得到了拓展。天津泰达志愿者协会、天津宝邸区国税局爱心人士每年为留守学生提供助学金3万多元。14个县直单位和18个城区妇委会与14所省级留守儿童之家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250多名志愿者担任了“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和“校外辅导员”,积极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照顾,通过举办“两地书母子情”书信交流、“沐浴阳光共成长”主题班会、“同一片蓝天”演讲比赛等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亲情有慰、学业有促、安全有护。县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和县妇联合力支持大学生朱莉创办了全县第一个民办留守儿童之家,监护管理从借读的留守儿童326人。

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增强全社会的关爱意识,我们精心筹划、整合资源,通过活动宣传、媒体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了以“亲子团聚叙亲情、心手相牵促成长”为主题的“三个一”活动,即: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一起看一部家庭教育宣传片;发挥家教组织的作用,举办一场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家庭教育报告会;组织留守儿童家长与其子女就读的学校签订一份协议(让家长们留一个外出电话,经常与学校联系;让家长们每月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增进亲情沟通;让家长们每年至少与孩子见一次面,参加一次家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同时,及时编发留守儿童工作信息,加强工作交流联络,搭建全社会了解、关注、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桥梁。两年来,在县电视台开设了“成长起跑线”栏目,制作《关爱山丹留守儿童》专题节目3期并在省市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多次;《中国妇女报》、《甘肃法制日报》、《甘肃农民报》在重要版面对山丹县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

小学三年级文明事迹材料 篇6

她热爱劳动、工作尽责,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身为班长的她,在劳动中总是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脏、不怕累。平时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老师不在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班级里的小事、杂事她也总是积极主动地帮老师去办,一会儿去文印室复印学习资料,一会儿去教学楼取教具……她都毫无怨言,以极大的热情在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极力做好老师最得力的助手。

她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开阔视野。小小年纪的她,在学习上从不懈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就问,课后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作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次考试,每次考试她都名列前茅。

000同志三争三好事迹材料 篇7

服务地税全局

——

我叫×××,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地税局征收计会科科长,是个有15年党龄的老税务。多年来在计会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立足本职,兢兢业业,用辛劳和汗水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所在的计会科多次被评为地税系统先进单位,我个人也先后三次被评为国家优秀公务员并给予嘉奖记功,多次被授予市级优秀会计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一、与时俱进,抓好规范化管理

随着新时期税收形势的变化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计会工作逐渐由常规性向综合性转变,成为地税系统中的“全活”。为此,我把日常工作定位在规范管理上,一是抓好岗位职责规范。自成立征收计会科以来,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河北省地税系统税收执法体系规定,设立了税务登记、咨询服务、申报征收、发票发售、代开发票、税收计划、税收票证、税收会统、征收计会科长岗等9个岗位,对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进行了科学量化,使之更加合理、更具可操作性,规范了科室人员的行为,有效地保证了计会征收业务和系统软件的通畅运行。二是抓好票证管理规范。按照省市局要求和《税收业务规程》,主持修订和完善了票证管理制度,坚持“一清三禁四专六防”,从票证的领发、保管、使用、缴销到票证的盘点,核算、归档 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对我县地税实行税收电算化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坚持定期指导基层所互审制度,进行持票单位、人员逐份检查和票证汇审,2004年填开完税证43557份,定额完税证13975 份,税收通用缴款书2991份,未出现任何事故。三是抓好财务管理规范。按照“两统一”标准,严格审批、严格把关、合理支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今年仅信息化建设一项就投资 20 多万元,购买微机及配套设备28台(套)。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合理配置的原则和推广固定资产软件要求,带领清理小组对全系统资产进行了盘点、核实、处理,保证了资产帐实、帐卡、帐帐“三相符”。

二、务实创新,认真抓好本职业务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新征管软件应用后,我带领全科人员不断确定先进目标,开创新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税源监控方面,坚持以新征管信息系统为载体,通过实施网络动态监控、系统查询分析和重点税源层层监控等一系列新举措,建立了重点税源数据库,使全县总体税源的有效监控面达到了62%以上。铸造、建筑安装和房地产开发等特色产业、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的监控面达到了100%。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和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有效整合,机关电脑配备率达到了80%,基层所也平均达到了60%以上,全系统基本实现了“业务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基层所机打票据、上传数据和帐目报解质量及征收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各所征期内业户的申报率、上站率也平均均达到了95%以上。

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北山三年级徐银事迹材料 篇8

徐银她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家里,她虽然是女孩,但为了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常常干整房间、扫地、擦桌子、拖地等家务活,是爸妈的小助手。懂事的她为了不给父母在金钱上增加任何负担,她似乎没有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也没有最喜欢的礼物,但她说她很幸福,除了缺知识,什么也不缺,她生活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妈妈经常教导她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她这样严格要求过自己,所以在学校班里一直是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她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同同学合作学习,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与所有的不文明行为告别,从不讲脏话,不买零食,不乱扔乱吐,并能帮助同学们改正一些缺点或不良行为。

她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少年,别看她年纪不大,但她却非常懂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她与同学友好相处并受到同学的尊敬,当同学们有困难时,她会尽力帮助他们,同时也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在班级中,每当有什么最脏、最累的活儿,冲在最前面的有她的身影,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同学们把班级打扫得干净彻底,总是让老师十分放心。同学们都愿与她交朋友,因为她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团结他人。

她的这种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集体中的每一员,她也成为了集体中的领头雁。能给老师减轻负担。在学习上不断超越自我是一项目标,她秉持着勤奋踏实的精神,坚信只要努力了,就算问题出现了,也会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每天较小的进步汇聚成了庞大的能量,使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虽然学习优秀,但从不骄傲,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她正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着自己美好的理想。虽然,她脚下的路还很漫长,她还需要经受更多的磨练与考验,但是,她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留守事迹材料 篇9

五带头三先行优秀党员教师事迹材料

z老师是苏州达立学校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作为一名80后教师,z老师开朗乐观,将年轻的热情和活力全部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工作服务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学校肯定、家长信任、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一、教学中钻研求新

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z来到达立学校,成为了一名初二物理教师。随后的三年里,作为第一个教学循环,她努力钻研教材,为了更好了解和把握中考出题规律,几乎将市面上有的物理教辅材料全数买回,逐一翻阅、精简、整理,提取出最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第一个教学循环中,要求自己每个教案都必须听课后再上,听课也不局限于物理学科。她认为“听课学习到的不只是上课的内容和编排,更主要的是学习各个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与对学生、课堂的掌控”。为了弥补与90后学生的代沟,她积极关注学生们喜爱的各类歌曲动漫小说游戏资讯,并将一些流行语、娱乐形式加入了教学中,改变了物理课在学生们心中枯燥繁琐的印象。

在摸索中前行,靠的是坚持不懈。在三年的努力后,z老师迎来了第一届学生的中考。最终两个毕业班均分和,优秀率%和%,合格率100%的分数单是对她努力的最好肯定。

接下来的第二、第三轮教学中,z老师并没有自满于曾经的成绩。她清楚

地了解“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如果就躺在现有的经验上不更新,是无法获得学生们的认同的。”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所以,在备课的同时,她增加了备学生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也开始不断尝试新的方式。以《望远镜与显微镜》参加达立学校举办的“现代化教学能手”比赛荣获二等奖,开设市级双语公开课《TheApplicationofRay(光的折射)》,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和《教学电子白板的使用》。随着教学经历的积累,她的教学理念逐步明确,“如何上一堂让学生觉得时间飞快的课,一堂让学生在愉快心境下牢固掌握知识的课,一堂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所应用的课。”是每次备课时都必须反复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下,z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二轮教学也取得了合格率100%,优秀率92%的中考成果。

在教学外,z老师还积极参加各项

教学赛事。2009年获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初中组一等奖。《光的色彩》教案获得2009年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案二等奖。2010年获得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物理学科市区一等奖。论文《物理概念的有效化理解》获江苏省“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与教学有效性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德育中真诚得法

从2007年起至今,z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任课老师到班主任的转换,多的是一份责任感。但做好班主任则需要更多的真诚和热情来面对学生和家长。经验缺乏,那就多观察其他班主任的做法来取长补短,将别人的好方法变成自己的好方法,再进一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好方法,在不断提升带班能力同时,“想他人想不到,做他人完不成”的拼劲也是顺利实现班主任身份定位的好助力。

担任班主任的四年间,每日撰写班

级博客累积30余万字,将学生、家长和班主任通过网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很多其他班级的家长也通过班级博客来关注子女动态,交流教育方法。现在的班级博客已经稳定于每天200人的点击率,家长们也将关注班级博客作为日常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对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来制定班级管理方案。积分兑换制引入班级管理后,班级的常规管理完全形成学生积极自主管理模式。每位学生都能从周五收到的“一周反馈单”上看到班主任对他一周表现的点评和鼓励。将单一的成绩管理转变为品德教育为主,成绩教育为辅的德育模式。从小事入手,每天做到“成为最后一个离开班级的人。”,关注学生们的言语和细微变化,拉近了与班级学生的关系。

由于在班级博客方面的实践探究,z老师参与了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十一

五”课题《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所带的09届班级德智体多方面在年级中领跑,荣获四次校级优秀班主任。并于09年接手初一时问题多多的新班级。接手班级后,她并没有抱怨消极,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的班级已经可以稳定于年级中游水平,班级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习风气良好。

驻村三送工作队员事迹材料 篇10

--记***同志典型事迹

“绿水青山长依傍,鸟语花香绕其中”。这是炉迳村委会周围环境的最好写照。从今年3月20日开始,在这风景秀丽的炉迳村委会里,长住着一位50多岁的“三送”干部。他就是县疾控中心宣教科长、中级健康教育师***同志。

自从***担任驻村“三送”工作队员以来,他经常起早摸黑,深入农户家中,挨家挨户,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常常迈步田间地头、山林茶地调解民事纠纷;不分白天黑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甘当百姓的咨询员、服务员和调解员;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和受灾群众解决困难。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起驻村的兰同志,村民无不赞扬他是百姓的“贴心人”、“三送”的好干部!

熟悉政策民情,明确责任目标。为尽快推动“三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到炉迳驻村的第一天晚上,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群众,走访村“两委”干部;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乡规民约、计划生育、低保医保、土地流转、林业等方面的国家惠农政策,熟悉涉农相关法律法规。

很快,他就调研到炉迳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山林田地纠纷多,村民出乡路难行;农田灌溉常缺水,农副产品难销售”等主要矛盾;掌握了炉迳村的基本情况,明确了2013年驻村“三送”工作队需要帮扶炉迳村解决哪些实际困难。为做好“三送”工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入户听诉,为民排忧解难。按照“五个一”(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办好一件实事、化解一个矛盾纠纷、解决一个问题和收集一条好的建议)工作要求,他经常深入村小组和农户家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掌握民情民意,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他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深刻含义。只有辛勤耕耘,沉下身去、深入农户家中第一线,了解民情,熟悉民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到“送政策解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忧”。为此,他采取预约走访、上门夜访、定期回访等形式,对联系户保证做到每月走访三次以上,每月写走访记录二次以上;真正做到“找到门、见到人、说上话”,详细了解每个村民的所需、所盼、所想,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在炉迳村,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兰同志”。他多次起早摸黑地和犁彩英、谢长古、曾二妹等受灾群众一起,克服困难,战胜灾害,尽最大能力帮助灾民解决困难和问题。

甘当百姓的咨询员、服务员和调解员。***同志,在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历史)、法律、医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宣教科长的特长和职业习惯,甘当群众的宣传员、咨询员、服务员和调解员。曾为钟太阳妹、谌祖风、刘代华、钟行扬、曾二妹、曾繁胜、犁彩英、蔡茂胜等几十名老人接受过“老人社保”、“医疗保险”、“老人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曾为廖桂连、黄长娣、谢长古、犁彩英、曾纪胜、钟细妹、钟过房等十几名低保户解答危旧土坯房改建政策及在改建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调解好了蔡茂胜与蔡德思,曾福胜与刘彩忠,钟义辉与刘代华,钟太阳妹与彭根风,谢天标与钟佳传等30多起民事纠纷。使炉迳村多年累积的民事纠纷,基本得到了化解。并为很多村民百姓解答了各式各样的提问和疑惑。

无私奉献,坚守“三送”岗位。***从到炉迳驻村那天开始,就以炉迳村“三送”工作岗位为家,无特殊工作需要,从来没有离开过“三送”岗位。无论是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还是五·一节假日和国庆节假日,他都一直坚守在驻村工作岗位上。由于长期忙于驻村“三送”工作岗位上,10个多月了没有和妻子女儿团聚过,5个多月了没有回过全南县城,导致他在全南居住的多间房门被盗贼撬开,把他全南家中的电脑、电风扇、菜刀、锅铲、米缸、插座、电线、书报、纸箱等等所有东西,全部洗劫一空。但他毫无怨言,仍然坚守在“三送”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把“三送”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尤其是把“三送”工作“十大”台帐做得科学、规范、详细、整洁,多次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民情日记160篇,上传赣州民情网160篇,是全乡“三送”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和上网数量最多的“三送”干部。不仅得到了社迳乡“三送”办的肯定和表扬,而且他撰写的民情日记还得到了县委薛强书记的肯定和表扬。

他坚守“三送”岗位,情系百姓,真情服务,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全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科普宣传周工作总结下一篇:文化节策划书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