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2024-08-24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精选11篇)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篇1

苗**, 女,9岁,傈僳族,徐宅小学三年级学生,少先队员。

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事执着,有毅力,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一个文静且聪慧的女孩。入学以来,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一、家境贫苦,自强不息

苗**同学还在三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为精神异常,丢下了三岁的她和几个月的弟弟,而天灾人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她的奶奶也因儿媳的走失一病不起,常年卧病在床。而她的爸爸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在苗**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五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她的爸爸出门工作以后,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一个五岁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她们每月的生活来源主要就靠奶奶每月领用的低保来维持生活。每天她都会早早的起来照看生病卧床的奶奶,每天早上她都搀扶着年迈的奶奶去解手,一个幼小和一位体弱多病的弓背老人身影常常让人心酸。每天帮奶奶弄好以后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她们一家三口的早饭,早饭就是简单的白米粥,馒头,自己家里种的小青菜,做好简单的早饭还要去帮年幼的弟弟穿衣服,喂弟弟吃饭,然后她才会去吃饭,吃好饭,开始了收拾家务,刷碗洗衣服,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个年仅五岁的女孩每天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又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从她口中从未听到过任何怨言,夏日的炎热、冬季的寒冷也未曾压垮她一双稚嫩的肩膀。

元旦,她被选拔参加中心校“激扬青春、励志前行”元旦文艺汇演,为了增强舞台效果,校长要求她们穿好一点,但是当她给奶奶说起,奶奶给她总算找了一件较新的衣服。但是却没有靴子,总不能穿一双烂靴子上台呀。奶奶留着泪说:“孩子,奶奶对不起你呀!”小文慧宽慰奶奶:“奶奶,没关系,我好好练就行了。”后来,老师借同学一双靴子给她穿。

中午,老师带着苗**同学去吃了一次饭,给她买了两个烧饼。老师看着她吃的很香,很快把一个烧饼吃完了,她又拿起了第二个烧饼可她却没有吃而是小心翼翼的用袋子包裹了起来,当时老师很是费解,问:“小慧你怎么不吃了呀?你吃饱了吗?”.小慧说:“没有,可是我不舍得吃,烧饼太好吃了我要带回去给弟弟也尝尝,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烧饼,这对我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美味。”老师当时就哽咽了,在我们来说一个在简单不过的烧饼在她眼里却成了宝,老师什么也没说又给她买了几个让她带了回去。

结果,她和张毛毛同学的快板书获得了中心校二等奖。小文慧高兴急了。

二、品德高尚,讲究文明

苗**是个关心班集体,热心参与班级活动的好同学。热爱祖国,遵守公德,讲究文明,懂礼貌、习礼仪。在家里,孝敬老人,关心她人,听话懂事;在学校,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合作创新精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中,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具有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她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同同学合作学习,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与所有的不文明行为告别,从不讲脏话,不买零食,不乱扔乱吐,并能帮助同学们改正一些缺点或不良行为。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老师有意安排几个不想学习,作业拖欠,不自觉的学生轮流跟她同桌,在她的感染、帮助下,她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在同学中威信高,年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她班有个学生叫杨晨润,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作业很少做,老师把他安排和苗**同学同位后,苗**同学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在学习上认真帮助她,不是把作业给他抄,而是细心地给他讲解,从基础开始。逐渐地,他的成绩跟上来了,同时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苗**同学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热爱读书,勇于质疑,注重总结学习方法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境不好,奶奶有病,但是苗**同学学习一直没有落下。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及时完成。白天没时间做家庭作业,每天她都在晚上做到很晚。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当堂的当堂学会,不会的及时问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把知识领会,课下及时处理当堂的作业。在教师提问时是最积极发言的一个,而且声音是那么的响亮、清晰。同学们常常忍不住为她鼓掌。她更是老师的小助手,帮教师管理班级、检查作业,深得教师的青睐。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总成绩获年级前茅。

四、兴趣广泛,素质全面

苗**同学性格开朗活泼,虽然在家庭的重压之下,仍能以较好的心态生活、学习。她兴趣广泛,课外活动更是积极主动。学校每次组织运动会,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开展各类活动,她总是踊跃带领同学为老师献计献策。就在今年十月份在我校举办的朗诵比赛上,苗**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全校朗诵比赛第一名,在20元旦晚会上苗**同学在陈集中心学校的快板表演上又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篇2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医疗支持,性别分工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这些城市移民主要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 劳务经济直接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 催生了大量留守老年人这一农村社会特殊群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使得农村的生育率下降, 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我国的人口流动就由原来分散性的个人型流动逐渐向家庭型流动转变。在对待养老方面, Rempel and Lobell的研究发现, 家庭迁移后, 由于配偶和子女都在城市的缘故, 迁移的家庭比迁移的个人在经济上给父母更少的支持。

无论是依靠儿子、女儿还是儿媳、女婿进行照顾或经济支持, 也无论是留守的还是外出务工的, 照顾者角色分工更呈多样化趋势。在中国农村, “男主外、女主内”为特征的父系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 那么农村留守老年人支持者在社会性别角色的划分上呈现的特征, 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二、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引用2004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组织的“来京人口就业、权益保障及其子女就学状况的调查”数据。调查地点为有大量流动人口的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的太阳宫乡。本研究旨在探寻当留守在家的老人生病时, 提供照顾支持与医疗费用支持的社会性别角色主体。提出如下假设:

1. 当留守老人生病时, 在生活照料方面, 提供服务的以女性、在家留守者为主;

2. 当留守老人生病时, 支付医疗费用的, 以男性、在外打工者为主。

(二) 数据分析

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了305人, 获得有效问卷303份。其中, 男性居多, 有164人, 占总数的54.1%;女性139人, 占总数的45.9%。平均年龄为32.9岁, 以青年为主。已婚有配偶的259人, 占调查总体的85.5%。来京人口的职业以商业工作人员和服务性工作人员为主。

2. 照顾支持分析:

在有效作答186人中, 38.3%的人觉得在留守老年人生病时的生活照料上, 父母相互照顾的最多, 占29.6%;其次是依赖留守在家的儿子, 占27.4%;依赖留守女儿和外出儿子的相差不大;而依赖留守、外出的儿媳妇所占比例非常小。

这说明, 核心家庭的增多使老人依赖老伴的现象最突出。此外, 而农村的传统观念—“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女儿赔钱货”的封建观念, 呈现了社会性别造成社会地位不平等, 表明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是很强;而外出打工的儿子因工作地点和探亲时间的约束, 并不能成为照料第一人选。所以, 数据验证了照料者为留守者, 而不能证明照料者以女性为主。

3. 经济支持分析:

在有效作答190人中, 当留守父母生病时医疗费用最主要由谁支付, 大多是由所有子女平摊, 这部分家庭占到27.4%;其次由父母自己支付和外出打工儿子支付占据绝大部分, 二者分别占23%左右;而在支付医疗费方面不重要的支付人为在家留守儿女以及外出女儿和其他。

虽然传统的多子女平摊医疗费的方式还是居于主导, 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渐覆盖, 留守老人生病后自行担负费用的比例也不小;而部分子女支持方面, 以外出儿子为主, 主要是因为留守子女在以上论述的生活照料方面已经倾以较大帮助, 在经济支持方面, 以外出打工, 即收入较好的男性为主要支持者, 验证了第二个假设。

三、结果与建议

可见, 来京人口具有很强的“孝行”观念。子女来京后, 对老人的经济供养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家庭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当农村家庭空巢现象突显, 应当大力发展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力量———农村社区, 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对农村养老的干预。

参考文献

[1]杜鹏, 丁志宏, 李全棉, 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人口研究, 2004, (6)

[2]宋璐, 李树茁.劳动力外流下农村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研究.人口学刊, 2008, (3)

[3]张丽珍;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96年02期

[4]杜娟, 杜夏;乡城迁移对移出地家庭养老影响的探讨[J];人口研究;2002年02期

浅析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篇3

关键词: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委托监护;亲权;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 G913.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2-0065-05

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概述

(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概念

留守未成年人相关概念提出的最早时间还得追溯到1994年。上官木子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中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概念[1]。目前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概念问题,学界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认识便是段成荣和周福林的主张。他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因外出打工而离开户籍所在地,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因此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2]。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界定。一方面,是对“留守”状态和时间的界定;另一方面,是对“未成年”人的界定。

“留守”的前提是指一个家庭中,未成年人的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家庭,到外地打工谋生,留下他们未成年的孩子在家中由其他亲属进行照看。但是,对于父母离开多久才能称得上是“留守”,社会各界也存在争议。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当未成年人离开其父母的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他们的成长状态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即无论是在心理上的成长还是在生理上的成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当未成年人离开父母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便具备了“留守”的时间要件。我们可以将处于以上情况之下的未成年人称为“留守”未成年人。

“未成年”的概念已经很明确。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1)。

综上可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是对在农村中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其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家庭到外地打工谋生,留下他们在家中由其他亲属进行照看,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这一类人总称。

(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群体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这样一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留守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监护、犯罪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纵观留守未成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08年3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3]。而2013年5月10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提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4]。

2.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力度薄弱

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由其父母委托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进行照看,而这些所谓的“监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有些情况下,他们自身的照料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提及他们对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就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3.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问题愈加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例如抚养问题、监护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和犯罪问题等不断暴露出来,加之家庭和社会对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导致问题的严重性不断积累,这势必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

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现状

我国《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民通意见》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规定了未成年监护制度的相关内容,并且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框架基本上已经搭建。但是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现行有关立法已满足不了实践的需要,其中对于未成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远远不够。原因主要在于以上法律及司法解释中有关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实际操作性偏弱、相关内容规定得也过于简单、粗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护制度覆盖亲权制度的立法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我国理论界对于亲权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均认为“亲权系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以教养保护为目的之权利义务之集合。”[5]而一般来说,监护指的是对于不在亲权照护之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民事行为能力不充分的老人、连体人、植物人等,为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照护而设置的民事法律制度[6]。亲权和监护是两个不一样的法律制度,这一点从它们的概念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体不同。亲权制度的主体仅为父母;监护制度则还涉及亲友、组织机构。第二,客体不同。未成年人是亲权针对的唯一对象,而精神病人、连体人、老人等却还是监护制度的范畴。第三,内容不同。亲权的内容是关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而监护强调被监护人人身、财产的监督和保护。

从上面的比较可知,监护和亲权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在我国立法中却采取监护制度覆盖亲权制度的方式,这势必造成实践中对两者的混淆和认知错误。因此,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之一就是将监护和亲权不区别立法。endprint

(二)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和委托监护在立法上过于笼统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监护权委托转移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和《民通意见》第22条的规定(1)。但是该内容只是给未成年人委托监护权提供了合法依据,而对于委托监护的法律性质、父母与受委托监护人在监护事务中的权限、受委托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受委托监护人违反监护职责或要求提前辞去委托是否需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等问题,都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而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7]。目前,以口头形式设立委托监护是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委托监护的通常做法,这种非要式合同的行为将导致委托权限不明、委托事项含糊的结果,再加上委托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一旦父母与受委托监护人在监护事务中的分工不明确,就必定导致受委托监护人不能全面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并且部分留守未成年人还频繁更换受委托监护人,这对于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来说都相当不利。

(三)我国关于监护人职责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了监护人职责,《民通意见》第10条对其进行了补充。从法条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监护人职责上,我国立法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这在实践中可能会产生监护人对其职责片面履行的情况。此外,部分委托监护人自身监护能力的欠缺也造成他们履行监护职责的缺失。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留守未成年人”数量超过5800万人,其中的79.7%由祖辈抚养。这种隔辈监护对于留守未成年人来说,加大了其健康成长的风险性。理由如下:

首先,从监护的内容上看,由于监护人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健康状况不佳以及教育方式传统滞后,导致隔辈监护通常情况下只能照护留守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而对于未成年人的文化课学习、心理需求满足、法制教育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留守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他们与自己的父母聚少离多,自身心理状况跟正常未成年人肯定不同,此时如果监护人不能够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价值观、社会观的良好培育的话,很容易使其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严重的还会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此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监护人在性教育方面几乎是缺失的,这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一大隐患。据法制网报道,留守女童被性侵的比例高达94%。

其次,逆向监护使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也十分不利。在一些经济落后且资源不足的农村,因生活所迫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守未成年人此时交由祖辈照顾。但是由于一些老人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他们不仅无法尽到自己身为临时监护人的职责,甚至还需要留守未成年人来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在此种情况下,留守未成年人是否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实在令人担忧。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护监督制度

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3条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2条是我国监护监督制度的主要法规(1)。但是,在这些法规条文中都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在实施程序和要求上都模糊不清。这对于实践的应用来说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个成熟完善的制度,必须配备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我国在监护监督制度上的缺失必然增加留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机率,同时也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全面成长十分不利。

三、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区分亲权与监护权

亲权与监护权概念的混淆导致了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失,将亲权与监护权区别开,明确亲权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保护,而监护主体不限定为父母,保护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利。这能消除社会上存在的“父母健在,别人都不能为监护人”的错误认识。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对亲权与监护权分别作出规定,即在有亲权人存在的情况下不适用监护制度,因为亲人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相比于监护人而言,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维护留守未成年人的利益。这样的一个立法体例有利于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使我国的监护制度更加完善。我国可以在法律中分别规定亲权和监护制度,在亲权方面可以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未成年人在亲权方面的人身权具体可以分为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和惩戒权,而在财产权上可以分为财产管理权、使用收益权、处分权和财产代管权[8]。在设立亲权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亲权制度的使用优先于监护制度,只有当亲权人无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时候,我们才可以使用监护制度。而对于那些不能由委托监护人行使的权利,如受教育权、惩戒权、生命健康权等,必须由亲权人亲自行使,不得委托于其他监护人。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委托监护制度

众所周知,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身心成长的决定性时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为子女创造更好生活条件的初衷下,应提高认识,清楚子女最本质的需求是父母的关爱。权衡利弊,父母应尽量将子女带在身边抚养和接受教育。没有条件的,应该从子女的最大利益出发,为留守在农村的子女选择合格的委托监护人,明确约定委托监护人应尽的职责和享有的权利。在定期给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经常通过网络视频、电话或书信与他们进行沟通,对子女进行精神上的教育,在精神层面上确保亲情到位。节假日时,进城务工人员应常回家看看,或将子女接到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增加与孩子面对面生活的时间,缩短父母与子女分离的期限。对于留守的未成年人来说,委托监护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委托监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三个问题:首先,监护人的形式问题,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一般是不存在书面合同的,但是在处理留守未成年人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订立书面合同,这样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遇到纠纷时也能依据条款解决问题,不会伤害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维持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委托监护都需要订立书面合同,例如短期的委托监护就不需要订立书面合同,而且如果是留守未成年人的近亲属也不需要订立书面合同。其次,委托监护人的资格问题。亲权人在选择监护人的时候,不仅应考虑监护人的道德品质,还应对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笔者认为,我国法律应为留守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资格设定一定条件限制。例如,可以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宜作为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是下落不明满6个月以上的人不适合作为监护人,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等等。最后,监护人的权利问题。委托监护毕竟只是亲权的一个补充,我国法律应允许其有权辞去监护人的资格。同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委托监护是无偿的,这其实不利于更好地保护留守未成年人的权益。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给予监护人一定的报酬,这样能促进监护人更好地维护留守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让留守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endprint

(三)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职责

针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监护人职责的规定操作性不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结合实际,以维护儿童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原则,改革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具体规定监护人及代理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违反监护制度的惩处措施,并且规定对监护人进行监督的相关制度。目前我国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权利问题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义务规定却相对较少。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职责义务方面法律规定应更加明确。例如,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可以适当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承担部分责任等。并且,在监护人违反监护制度的相关规定的情形出现的时候,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惩罚条款,不能让监护成为监护人不承担自己责任的借口。最后,笔者还认为,应制定监护制度的监督制度,无论是从公众个人角度监督,还是从国家社会新闻媒体的角度监督,我们应当在法律上先完善这种监督制度,并将其付诸于实践。

(四)建立监护监督机构,为保护留守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监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对于监护人的监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在法律上建立一个至上而下的体系,从国家层面说,可建立一个专门的留守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要负责监护成立的登记管理,监护人、监护监督人的选任、更换与撤销,被监护人财产目录制作与移交的审查,监护人报酬的确定等工作[7];在基层,我们可以要求居(村)民委员会定期对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情况进行登记,这样定期的登记能够起到对监护人的监督作用,促使监护人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而且居(村)民委员会也可以将孩子的近况和监护人的监护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孩子的家长,能够使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解决。这样更加有利于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对监护人进行监督,例如我们可以让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监督,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对监护人进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护留守未成年人的权益。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出现许多新问题。这种局面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特性,导致当前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不力,难以行之有效地保护留守未成年人的权益。因此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现状,配之以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分析,适度考量国外相关方面的立法,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利于保护留守未成年人权利的监护制度。希望此研究能够完善和丰富我国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参考文献:

[1]上官木子.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J].神州学人,1994,(6):15-16.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18.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OL](2008-03-05)[2014-05-1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31/09/983037-30437383.shtml.

[4]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OL].(2013-05-18)[2014-05-18].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3-05/18/content-28862083-2.htm.

[5]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58.

[6]杨立新.民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1.

[7]孔东菊.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问题的民法研究—以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为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8,(4):33,89.

[8]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64.

Analysis of Rural Staying Minors Guardianship System

LUO Yanyuan

(School of Law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17,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continues to grow, the corresponding minors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due to the lack of necessary care, rural staying minors with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growing, for example, stay minors support issues, education issues, custody issues, crime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have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rural staying minors from starting, by staying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Minors analysis to identify at which deficiencie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minors left in rural areas; guardianship system; delegate custody;parental rights; system improvement.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4

正值春寒之时,王家河中心小学却暖意浓浓。2月27日,在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二年级班会课上,出现了平凡又暖心的一幕——一名孩子拿着崭新的棉衣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起身时眼里已满是泪水。这个孩子是王家河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他叫黎诗彰,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贫困。虽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特殊,但是孩子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班主任小燕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常常关心诗彰的生活学习,及时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次又为孩子买了一件棉衣。孩子说“我们燕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她很严厉但更温暖”。

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教师又何尝不是太阳底下最无私的职业。面对王家河中心小学占总人数近一半的留守儿童现状,看着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老师妈妈”的事迹正在一幕幕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妇女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5

xx,女,现年49岁,任新堰村蔬菜营销合作社社长,全家三口人,年纯收入1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蔬菜,是本村本社的致富带头人,是留守妇女的知心人,贴心人,致富引路人。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xx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常年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勤劳致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发展、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倡导村民热爱科学、依靠科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帮助和指导留守妇女运用农业科技发展经济,带领留守妇女致富,为所在村的留守妇女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xx同志是一名留守妇女,她不但自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还带领本村留守妇女共同致富。她先后帮助了多户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比如留守妇女张溪碧,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儿子女儿也不在家,家里的大小事情仅靠张溪碧一人处理,xx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主动上门为张溪碧指导种菜技术和帮助她搞好农业生产,以及为她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生活困难。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篇6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我校地处乡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家长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一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正在上学的子女不得不托付给亲人照顾。这些子女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第一老师、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富有经验的教师开

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周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我校每期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留守儿童占总人数比例高达35%,有的班级甚至高达45%,这为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困难。通过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利用

节日开展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10、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子女的事迹困难。针对留守子女中,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学校免除他

们的生活费,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近年来,学校为困难留守子女免除生活费共计三千多元。学校还组织教职工为困难留守子女捐款捐物,为留守子女解决更多的困难。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留守未成年人事迹材料 篇7

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 徐 亮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我们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市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就个人在此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从教十多年来,我凭着一颗热忱、执着的心默默坚守在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修养,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下努力工作。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为确保德育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并取得成效,我校十分重视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每学期及年度工作计划中,实现管理育人。

首先是完善德育体系的建设。其一是德育领导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一支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真抓实干的以德团为中心、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团支部和学生会干部为骨干的德育队伍。成立了以校长负责、党支部书记齐抓共管、德育副校长主抓的德育领导小组,定期收集各种信息,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编写了《班级文明公约》、《一小

小学生奖惩处罚条例》等系列规章制度。其二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本着全员育人的宗旨,长期坚持对全体教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地区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若干意见》的重大意义。通过反复学习,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在德育师资配备上,从严出发,精挑细选,把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选拔为德教、团委、年级组长,把德才兼备、大胆管理、言传身教的优秀教师聘为班主任,并定期开展研讨会,集中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能力。其三是德育内容的建设。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规定了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规格。学校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键,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纠正“重智不重德、重才不重人”的错误观念,坚持全面发展。重点抓好建设德育室建设,将学校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界首发展史等内容在德育室中展示出来,定期对学生进行校情、区情、国情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其三是加强德育阵地建,形成“三结合”德育体系。在校内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成立了家长学校,选聘了家长委员会,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校外与武警中队建立了“新生军训基地”,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的立体德育网络体系。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原来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开学初进我们班的时候,我看过他的各科成绩,都很差。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课内外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而且有时还有抄袭现象。于是我找他谈话,他说他在上学期的时候,因为不喜欢某科老师,上课的时候根本没有听讲,导致他现在好多基础的题都不会做,所以破罐子破摔。索性上课不听讲,下课抄抄别人的。听了他的讲叙后,我明白了他成绩不好的原因,并不是他的智商低,而是他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我相信我能帮他一下。于是我和他有个约定,要求他各科上课的时候都要认真听讲,不懂的我可以帮助他,我也安排了班上的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他的小老师,主动地帮他解决学习上的疑问。上课的时候,我也经常特意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上来演示,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在班上表扬他。后来我慢慢的发现,每个早自习,读书声最洪亮的是那位同学,他在做作业的时候也没有了抄袭现象,老师每讲完一个小节,他总能主动的完成本节的训练题,而不是在老师布置后完成,遇到不懂的题他还会主动的到办公室去问老师。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他的自信,他被老师认可时的自豪。而且在班级的活动中,他变得更积极,更主动了,看见教室里有纸屑,他马上会弯弯腰把它拾起,并扔进垃圾桶;看见教室的黑板忘记擦,他会主动地把黑板擦干净。他变了,成绩进步了,思想上进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三、用心去关爱学生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崇高的思德的内涵,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没有爱心的老师,绝不是一位好老师。我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每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我都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比如,学生病了,我会给她倒上一杯热茶,询问病因,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四、做学生的表率,做好引路人

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无疑不在给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自己的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才能信服,才会效仿,才会激发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了使我的学生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我每天会提前赶到学校,看看学生是否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助的;顺便也

可以监督那些爱抄袭的学生,让他们没有机会抄袭作业,让他们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没有迟到的现象了,抄袭的也少了。因为班主任总是和他们一样早到校,每天陪着他们一起早读,他们也习惯了,没有迟到的,即使有时我因有事没能及时到校,他们照样是书书声朗朗,而不是吵吵嚷嚷了。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无论在学校的任何地方,看见任何地方有纸屑,我都会弯弯腰拾起,扔进垃圾桶;上课后,我会把讲台收拾的干干净净。现在走进我们的教室,看不见一片纸屑,他们每天会把草稿纸放进自制的垃圾袋中,然后在放学的时候带出教室外。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正是这种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使得我们班在每个月的学校评定中都是名列前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影响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班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忠心于教育事业

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将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践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开创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从行为习惯、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三个方面入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三结合”教育为主要形式,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和特点,多方联手加强和改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已在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了十三个年头,经历这么多年的积累,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 的提高,在学生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我觉得教书育人对我来讲,是一种乐趣,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回报。我要用爱和学生进行沟通,用心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我要把我的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社会,去回报人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自信青年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8

---同志主要事迹

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使全州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禽饲养模式正在由“散养模式”向“规模场(户)、小区模式”发展,不断从州外引进优良的畜禽品种,同时在动物疫病防控防疫带来了一定的防控隐患。在工作中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工作,通过科研实验为探索动物疫病新的防控新机制提供最基础材料支撑。在工作中,凭着一颗热爱动物疫病防控事业的之心和工作责任感,努力学习,务实求新,勤奋工作,不断更新知识,逐步成长为一个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技术性人员。该同志在工作中参加了国家在北京、广州华南农大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还到华中农业大学跟班学习了新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技术。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地动物疫病防治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动物疫病防控及检测诊断技术经验。该同志的优秀在于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刻苦钻研、集思广益、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全州动物疫病检测诊断队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小立志为农民服务

该同志,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较多,生活条件艰苦,家里生活的主要营养来源于自家饲养的猪和禽,如果一旦有动物疫病的发生,造成畜禽的发病或死亡,一家人就失去了主要的营养来源。从小就尝到了生活中的辛苦,在学习上特别认真,树立了长大后一定要尽自己的所学为生活在农村的人民服务。在高考的自愿上,未征得家人和老师的同意,毅然的填写了“动物医学”专业的自愿。

二、刻苦钻研、成绩斐然

在近10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刻苦钻研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新技术,探索研究新的疫病防控方法,用自己不断努力,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所学,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生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作为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实现畜禽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来抓。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该同志,一直为改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技术状况努力着。在2008年前,全州县(市)级动物疫病监测诊断设施基本配备到位,但是工作开展状况不佳,人员配置不够,在工作中一直为改善工作状况努力着。在农业部提出要求,各兽医实验室必须通过统一的建设规划和考核,才能开展兽医 2

实验室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加强该项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该同志利用工作契机,组织全州动物疫病监测队伍到高校跟班学习,在全州建立了一支规范的队伍,强化了全州动物疫病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掌握全州动物疫病防控的状况,真正做到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数据,为全州人民提供了安全的畜产品。

四、勤奋好学,善于思考

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篇9

——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小故事

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60%。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通过互联网,让学校留守儿童能经常和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视频谈心,连接他们的亲情,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苦,让留守儿童更开朗活泼。

张姓同学是我校的一名学生,他就是数改项目中受益的一员。他的父母远在外省工作,回到老家的次数很少。他平常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相比同龄的孩子,他显得很沉闷,有些自卑,不爱与人交流。每每听别人说起父母时,他的眼里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可见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深。自从学校有了“留守儿童之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互联网,让每个留守儿童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家长视频谈心时,张同学就常常在放学后给父母发起视频,聊聊学校的生活,学习上的收货,倾诉对父母的思念,慢慢地,他变得爱笑了,开朗了,跟同学的交流也多了。

优秀留守儿童主要事迹 篇10

吴长星,男,现年12岁,新晃县二完小学生,六一班班长,是个勤劳俭朴、自立自强、充满爱心、全面发展的女孩。她学习勤奋,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典范;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爱护家人,成为父母夸赞的好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人人称赞的小天使。

在家中,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来自矾山镇中的汤雪晴,住在大山脚下,家里有六口人,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哥哥在读大学,爷爷是她最尊敬的人,他做豆腐已二十多年了,家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是爷爷做豆腐一分一分攒起来的,奶奶身体不好,也是爷爷照顾.她,经常清扫家中卫生,洗碗,洗衣服,给奶奶倒痰盂,洗澡,帮爷爷做豆腐.奶奶疼爱她,怕影响她读书,她耐心地安慰奶奶:奶奶我现在长大了,不会影响学习的,这些事都让爷爷一个人做,我在课堂上读书也不安心呀,再说,爸妈在外打工也不塌实.”在农忙时节,家务劳动就自然落在了这个少年的身上,如煮饭、扫地、喂猪,还要到田间地头帮爷爷干一些农活,尽量减轻爷爷的负担,黝黑的皮肤,以及与一位14岁少年不相称的粗糙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见证。叔叔家的孩子出生不到一岁,叔叔夫妇也外出务工,汤雪晴又多了一件工作,那就是照看这位小弟弟。有人问他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我是一个大孩子,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爷爷照看好这个家。”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在家中塑造了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的形象,向自立自强之路迈进。

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汤雪晴同学酷爱学习,在学习上苦下功夫,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就问,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每一门功课,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尤其是她的数学成绩更加突出。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好学的头脑,一有时间就会徜徉在更加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奥数的天地中!因为,有着虚心好学的求学精神,把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最大的快乐!进入初中后,学习更加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前茅,三次考试,数学均取得了满分的良好成绩。她钟爱数学,却从不偏科,在学习上一直追求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体育、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成绩同样优秀。他组织排练演出的英语情景剧更是风靡校园;作文课上,老师总要把他的习作推荐给全班,甚至作为全年级的范文,他的习作多次发表于校刊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越来越广泛,爱好也越来越多。他是学校美术小组、科技小组、写作小组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的成员之一。

在学校,汤雪晴同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员,到屡次在校演讲比赛中获奖,他成了同学最佩服、最感动的榜样。汤雪晴同学还是学校““文明监督哨”等小组成员。她把每一个课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用自己的言行来净化美化校园,使校园里没有了痰迹、灰尘和纸屑,只有歌声、笑声和读书声。在她的带动下,校园里掀起了“讲文明礼貌、做环保新人”的活动高潮。作为一名班长,她能够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老师不在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坚持主动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这方面,得到了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家都夸她有同情心、有爱心。在本学期,她组织“留守生小分队”,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多项有益的活动,如关心特困生、帮助社会上的老人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她衣着朴素,生活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利用平时捡废品得来的钱和父母给的压岁钱为班级置办图书,在班级办起了一个小图书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同学们的情趣。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购买图书。现在七(1)班的图书已达两百多本,成了名符其实的小小图书馆。

在社会,是一个充满爱心、人人赞誉的小天使

优秀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篇11

张澳,男,现年12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张澳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能很好的适应独立的生活,在家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坚强地为家庭撑起一片天,是一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诚实正直,做讲道德的中学生。

在学校,他乐于助人,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抢在前面;在家里,他除了做好自己的事,还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在社会上,他总是会利用假期与同学结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因此,他总是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同学加入了“讲道德”的队伍中。

二、刻苦学习,做爱学习的中学生。

小学时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学后,他又积极调整学习态度,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中学学习中。无论是主科还是副科,他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他并不畏惧,还总是笑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受过压力的弹簧才能弹得更高!”正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在各科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

三、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张澳同学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会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斗。他不仅自己成绩优异,还想方设法让全班一起进步,一切都为了班级考虑。有时候早自习,他会主动带领大家,高声朗读课文。遇到难题,都是勇于面对,努力解决,从不逃避。他会给自己定期制定生活计划或者学习计划,力争每段时期都有所进步。

上一篇:政府信息资源目录表下一篇:第三节 诱导式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