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棚户区改造经验

2024-10-13

信州区棚户区改造经验(共6篇)

信州区棚户区改造经验 篇1

加快棚户区改造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

武绍平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年内基本完成105.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将惠及3.21万户,9.62万人。纳入今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52万户,3.5万人。拆迁过程中,市区3000干部下到棚户区包户拆迁,于7月下旬完成了拆迁工作。为了使广大动迁户早日住上新居,回迁楼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棚户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实现今年棚户区改造回迁,也在铁岭的城市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我市有史以来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拳拳之心,同时是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棚户区现状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我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按地域划分为十趟房、啤酒厂北、铜钟、铁西百货西(精工)、龙翔、橡胶厂6块,占地15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居民3.21万户,人口9.62万人。

我市棚户区历史久远,上述区域的棚户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各家各房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久而久之棚户区就形成了规模。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多数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成为棚户区绝大部分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棚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棚户房又普遍低矮、下窖,有的屋内地面比巷道路面竟低半米左右。下雨天和开春雪化时,水流倒灌,屋内长年阴暗潮湿。这里垃圾点少,公厕又都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山。居住在这里的人无奈地自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爬冰山,雨季把水掏。”棚户区内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这里出租房屋比比皆是,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棚户区,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和房产部门房屋管理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棚户区的居民却始终多年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居住水平反差极大。同时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使大的城市人居环境大打折扣,并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所以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二、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和成果

(一)棚户区改造的决策

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的问题,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受地方财政、就业压力等现实条件制约的原因,但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我市棚户区问题尤其如此。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把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全省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大事之一,市委、市政府更把改造棚户区这件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承诺“改造连片棚户区,让老百姓告别低矮、简陋、潮湿的平房,住上了楼房。”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城市村庄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棚户区改造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政策性之强、人口之多、工程量之大,在我市都是史无前例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制定了此次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标出让,对有条件的地块可以毛地出让。二是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动迁安置,统一政策标准。三是依法运作,严格依照土地、规划、房产、建筑、拆迁、税务等法律法规。四是坚持好事办好的原则。

(二)棚户区改造的规划设计

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在铁岭城市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大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又是政府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城市的极好机会。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达到规划标准高、小区配套齐全、环境和谐优美,使棚户区居民花最少的钱住较好的房。同时,要完善棚户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对医疗、教育、商贸、交通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力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生活。

规划部门十分重视回迁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多次研究了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的规划,科学的确定了回迁楼建设区域和小区位置,包括原址回迁和部分异地回迁新址。在回迁楼户型设计上,建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条件,涉及了35、45、55、65、75平方米的五种户型。35平方米户型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决策者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思想。按照省里的指导性意见,当初确定回迁安置房的设计最小户型是45平方米。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棚户区居民中有一部分居民仍承担不起。考虑这部分居民的利益,最后确定设计35平方米的最小户型,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省领导的肯定。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小区规划设计和户型设计都向市民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棚户区改造回迁楼的规划和设计中,坚持了环境优良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每个小区都设有物业管理办公室、社区办公室,有的小区甚至还有街道办公场所、幼儿园。小区内还建有公厕、自行车棚及车库。住户的电话线配有铁通和网通的两套供选用。小区的中心广场设计成葵花型,暗含”阳光园“的主题,周围配有休闲、健身场地。小区的绿地覆盖率在35%以上,高于一般开发商建的商品住宅小区。小区四周的围墙采用绿化先进城市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树墙,美观、现代,在银州区为首次应用。

(三)棚户区的拆迁

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实现1.52万户、近5万人的拆迁工作,同时又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情拆迁“的理念,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抓好、抓实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市区各单位抽调三千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棚户区当中,做动迁户的拆迁工作。广大动迁户通过包户干部的实际行动,看到了政府做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主动搬迁,同时,还与广大干部结下深厚的友谊。终于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一、二期拆迁任务。

机关干部包户拆迁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工作的一个创举。承担包户任务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认真负责,动真情、使真劲、办实事,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不仅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和谐拆迁“,收到了”百姓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双重效果。省领导对铁岭的干部包户拆迁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批转各市学习借鉴。

(三)棚户区改造回迁工程建设

”回迁将会住上什么样的新楼?“这是每一位棚户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在回迁楼建设工作中,为真正让市民满意,采取了一系列公开透明措施,建设这项”阳光工程“。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更好的实事。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通过项目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采购,选用优秀施工企业、优质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 2 本。回迁建设工程开工前,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召开了建筑工程招标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10位动迁户代表到会监督,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建设工程开工后,全部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置工程均实行了公开招标。由于整个投招标过程运行规范严谨,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施工队伍确定后,为了确保及时向其提供优质价廉的建设用料,对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仅水泥、空心砖、电子对讲门等18个主要项目就节省资金800万元。

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针对回迁楼建设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创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邀请回迁户代表介入监督。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高标准建设,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为此,首先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质检人员、甲方代表、回迁户代表、规划设计单位共同组成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中,对承建单位要求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做好自检工作;对监理单位,要求监理人员实行全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作业程序及时跟踪到位;对质检人员,要求严格检查、巡查,对工程质量有问题的,要曝光、处罚;工程建设还特别聘请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作为甲方代表,实施质量监管,这一作法得到了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组的肯定,并建议在全省推广。

为了尽早完成回迁楼的建设工作,减少回迁户生活上的不便,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强有力的建设指挥系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实现了超常规的建设速度。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6万平方米回迁楼,分为8片,统称为阳光园一至八区,以保证第一批动迁的棚户区居民在明年的7月1日前全部入住新楼。8月初,就有7片共22.5万平方米回迁楼开始施工建设,此后,其余的也陆续开工。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回迁楼的建设速度。常规的六层住宅楼建设,一般需要5-6个月时间,小区的外网建设需要一个半月时间,而在回迁楼建设过程中,两项工程加一起仅用三个半月时间,工期差不多缩短了一半。棚户区首期回迁楼原计划交付使用时间是2006年6月,后来提前到2005年10月25日,提前了至少8个月,创造了铁岭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的几点启示

棚户区改造对我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保证

铁岭城区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对如此大规模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我市历史上是空前的。不言而喻,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此举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城市改造工程,更是扶贫帮困工程;不仅是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实际举措,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市委明确要求”不求政绩求民心,不图形式图满意“,把棚户区改造办成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市委、市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尽快实现优美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二)科学规划、阳光操作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保证

面对浩大的为民造福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棚户区改造回迁工作上,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眼光谋划回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兼顾回迁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确保其住得起、住得上。小区配套设施齐全,除户型外与商品住宅小区没有标准上的差异。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到房间的功能,小到灯具的采买,力求经济合理、环境优化,让动迁户住得舒心、称心,传递着对回迁户的深切关爱。此外,棚户区改造整个过程的阳光操作,也使这个全市瞩目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动迁补偿标准在阳光下公开,拆迁程序在阳光下操作,建筑工程在阳光下施工,回迁安置在阳光下进行,被拆迁居民在阳光下受益。动迁者与被拆迁者的和谐互动,证明一个道理:办事透明,才能有服 3 力;决策公正,才能民心畅通。这对于今后创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的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全社会关注、建设者奉献是棚户区改造的根本保证

棚户区改造全市关注,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为了改尽快完成拆迁任务,市委、市政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的决策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在广大干部共同努力下,包户拆迁创造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奇迹。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高度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四是面对大事难事,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五是必须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关于回迁楼从建设到回迁的速度,可以说是铁岭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来自包括决策者、指挥者和施工人员在内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是指挥系统的科学高效指挥,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夜以继日的顽强奋战。这一切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保证了回迁工程建设优质快速完成。

在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活动中,在创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的实践中,我们迫切需要发扬棚户区改造的精神,实现铁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铁岭市房产局

二00五年十一月一日

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

2006年07月13日 来源:振兴东北办

按: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深入辽宁阜新,考察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形成了《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现印发,供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以来,建设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在2004年下发的《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做好冬季供热采暖的组织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等工作。2005年在两次赴辽宁调研的基础上,建设部又下发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2004年底,省委全委会决定自2005年起,用二至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推动和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对全省棚户区改造进行了统一部署。辽宁省 4 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好评。

为总结辽宁省特别是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经验,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路,2006年6月6-9日建设部调研组对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阜新市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棚户区改造已成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阜新市棚户区在整个辽宁省具有典型性。全市棚户区总面积为387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棚户区283万平方米。阜新市列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27%。涉及居民81820户、22.66万人。2005年初,阜新市启动了城南、高德、平西、新邱四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到2006年5月底,已完成221万平方米的拆除任务,回迁楼开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2%;竣工35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8372户;预计2006年底,约有85%的被拆迁居民可以顺利回迁。

从入户访谈和现场调研的情况看,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正。阜新市棚户区户数占市区总户数的28.68%,人口占市区总人口的28.98%。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占棚户区总户数的比例高达75%。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反而因下岗失业而被日益边缘化。棚户区改造前,棚户区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27平方米,人均9.7平方米,其中,低保户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2平方米,人均7.4平方米;改造后,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50多平方米,人均达16.7平方米,已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的居住水平。在对棚户居民进行回迁住房安置时,阜新市规定原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20元结算结构差价,合理超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650元购买,超过合理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100元购买,从而使绝大多数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众,经过棚户区改造之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拥有了价值数万元的房屋资产,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以在棚户区改造前住房面积为20平方米的三口之家为例,按照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16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这户居民只需支付2.32万元,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8.32万元、面积为52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这户居民支付3.64万元后,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10.24万元、面积为64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

(二)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国家支持辽宁省”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26 亿元资金中,安排给阜新市9.3亿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阜新市结合棚户区改造,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了煤城路的改造工程和细河的城市段治理,一大批市政道路列入改造范围,建设了日处理1500吨能力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日处理10万吨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另外,随着今年改造计划的实施,阜新市将相应地搬迁改造几所学校,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推动将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地质公园的工作。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了矿区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三)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利用。阜新市列入省计划改造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共涉及12块,拆除房屋面积221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改造整合后新建10片回迁楼,总建筑面积为264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0块,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这为阜新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社会就业.阜新市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优化工业结构。目前,阜新市已引进对当地农业生产带动力极强的伊利、双汇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和发展了资讯、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扶持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化工等工业企业,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对参与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新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情况看,两个企业职工的年收入分别由6000元和8000元增加到8000元和10000元。同时,棚户区的改造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5年建筑业产值达25亿,建筑业、建材业、物业管理等行业共吸纳约2万人就业,每月可为每名职工带来约800元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五)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棚户区改造,多数普通群众告别棚户区搬迁上楼,稳定了民心,增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邱西部棚户区 79岁的李柏祥家和75岁的齐曰信家访问时,两位老人都向汪光焘部长表达了即将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楼时的喜悦心情。李柏祥家仅用1.5万元,购买了价值7万多元,面积64平方米的安置用房,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军人激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楼房,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在城南棚户区7 1岁的朱淑霞家访问时,老人向汪光焘部长说:”原来用煤炉子取暖,家里到处是黑的,现在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装修的漂漂亮亮,一进家门就觉得舒坦“。在对棚户区老百姓的随机访谈中,大家对棚户区改造都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许多人反映现在的街道干净了,马路宽敞了,河水清洁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另外,阜新市在棚户区改造中还为 6 每个社区无偿提供 200-300平方米的社区管理用房,加强了社区组织建设。

总的来看,棚户区改造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缩小了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住房差距和生活差距,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支撑条件。另外,棚户区改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阜新市对棚户区改造的实践已经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了一条新路,成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二、棚户区改造的基本经验

(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有效机制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为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2005年阜新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政策,开发企业建设,全社会参与,属地协作“的运作机制。对具备商业开发条件或基本可以实现资金平衡的地块,选择本地具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对棚户区的改造: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拆迁政策、统一建设标准;开发企业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拆迁、建设和回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2005年阜新市共有三家开发企业参与四片棚户区改造,共拆迁棚户区房屋面积121.5万平方米,建设回迁住宅楼80万平方米,竣工35万平方米。

2006年在总结2005年的棚户区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了政府推进力度,对列入全省改造计划的没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八片92.4万平方米棚户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由棚户区所在的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承担棚户区改造任务,具体负责棚户区的拆迁、建设、回迁安置,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程。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对大宗建筑材料进行统一采购。阜新市充分发挥公众在棚户区改造中的作用,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包括:通过危改与房改相结合,按照房屋的寿命和质量,每平方米按30-60元的房改成本价收取售房款;对安置住房按原面积部分、合理超面积部分和超过合理面积部分,分别收取不同标准的购房费用。仅这两项可收取7.4亿元改造资金,占棚户区改造总投资的20%。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聘请32名有工程建设经验的回迁群众进行质量监督,既调动了回迁群众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又有效监督了工程质量。

(二)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棚户区改造纳入考核目标,明确各市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阜新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专题会、调度会,并经常深入棚户区拆迁 现场和工地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各职能部门和各区、各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层层抓落实。全市92个市直单位共同抽取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承担拆迁包户工作,通过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群众充分了解棚户区改造政策,由抵触变为支持,8万多拆迁居民没有一户因为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越级上访、也没有一户实行强拆,有效保证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阜新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四个相结合“,即使棚户区改造与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相结合,与促进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相结合,与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在对棚户区改造进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阜新市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棚户区的底数和居民的可承受能力,了解了棚户区居民对安置住房面积、户型结构等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组织编制了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拟定每天的工作量,按照工期倒排计划,逐个检查、登记各分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建筑施工单位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除按照棚户区新建住房标准进行施工外,还根据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对室内户型和设施进行更改和调整。

(四)明确政策,阳光操作。阜新市为确保国家和棚户区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群众满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实施阳光操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聘资质高、信誉好、能力强的建设队伍;通过监督检查,解决非法转保、分包等违规行为;通过对大宗建筑材料的政府集中采购,确保工程建设的公开透明;通过建立专款专用制度,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安全;通过制定科学的补偿安置方案,及时公布拆迁安置方案和补偿标准,实行先签协议、先缴钱的先选房,所有补偿款、选择的房源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拆迁补偿安置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五)政策落实到群众,使群众享有实惠。在安置房屋设计中,根据被拆迁居民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分别建设了37、45、52、64、68平方米等五种户型的安置住房。为减轻棚户区居民负担,阜新市制定了一系列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一是新旧房屋差价每平方米减收30元;二是所有回迁居民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维修基金按成本价每平方米800元的1%收取;三是棚户区居民在办理产权证时免收所有税费。这三项政策使棚户区居民每户享受了近3000元的优惠。此外,对低保户和低保特困户实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私有产权原面积拆一还一,免收新旧房屋结构差价。除此之外,对于拥有被拆迁房屋产权的低保特困户,合理扩大面积部分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如果确实无能力出资购买合理扩大面积部分,则允许欠款入住,待交够欠款后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如果到期后仍然无能力缴纳欠款,则按廉租住房进行管理。

三、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一)加强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的质量管理。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包含大量的政府优惠,建设标准以 8 小户型为主,因此,在住房户型、环境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各级规划、设计单位的作用,推广高水平的户型设计方案,使户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在较小的面积内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同时,要兼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可改造性。另外,在开发、设计、拆迁、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尽可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纠纷。

(二)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是惠及广大棚户区改造居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数量多、面积广,建成后的房屋管理难度大。建议对安置小区公共部位维修、小区物业管理、供暖等要早作安排,把好事办好、办实。另外,阜新市尚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连片棚户区62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以下的非集中连片棚户区104万平方米需要改造,棚户区居民改造愿望强烈,建议统筹安排、加快改造步伐,防止因互相攀比而引发不必要的上访。

阜新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棚户区改造机制,让利于民、公开透明及落实到人的改造政策,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的改造体制,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全国城市危房改造具有借鉴意义,建设部将加强工作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展开。(建设部调研组供稿)

信州区棚户区改造经验 篇2

一、工程进展情况

1.建设计划情况。

内蒙古森工集团2008年试点及2009年第一、二批棚户区改造的总规模为21 379户, 面积106.9万m2, 其中:2008年试点3 000户, 15万m2;2009年第一批改造1.3万户, 总面积66.7万m2;2009年第二批改造5 045户, 总面积25.2万m2。计划总投资12.98亿元。

2.项目开工和完成情况。

林区棚改工程分布在17个森工公司和牙克石市区, 23个项目, 2009年内完工12项, 12 700户, 面积60.2万m2。阿尔山、阿里河、莫尔道嘎、牙克石由于选址、拆迁等因素, 施工相对较缓, 森工公司共有8 679户棚改工程结转到2010年年中交工。现已累计投资完成7.84亿元。完成计划的60%。

3.资金落实情况。

2008年试点及2009年一、二批新增中央投资补助共计3.2亿元, 自治区配套2.14亿元, 已全部到位。森工集团和各森工公司共需配套3.8亿元, 按进度已到位2.28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 惠民工程, 涉及林区千家万户, 是林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我们在积极安排好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 努力协调自治区政府和属地政府, 在工作中逐步建立地企协作机制, 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开展。

1.成立机构, 积极与属地政府对接。

棚户区改造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性质不同, 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妥善解决林区的棚户区改造问题, 林管局在第一时间里就迅速地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作了汇报, 并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厅、地税局、人防办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了协调和沟通。2008年12月, 我们与呼伦贝尔市召开了地企双方对接会, 呼伦贝尔市相关部门和牙克石市、根河市、阿尔山市、鄂伦春自治旗、额尔古纳市负责人、森工集团各公司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 把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进行对接。森工集团与呼伦贝尔市及其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共同推进机构。呼伦贝尔市及其属地政府本着“同呼吸, 共命运, 一体化, 一条心”的原则, 以共建呼伦贝尔“美丽与发展”双赢为目标, 开通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 尽力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最优越的环境。

2.加强协调, 全力争取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区棚户区改造工作, 在2009年面临金融危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将配套资金2.14亿元纳入当年预算, 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为进一步解决林区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森工集团主管领导多次到呼伦贝尔市协调沟通, 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与属地政府对接, 与呼伦贝尔市共同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推进机构, 随时协商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2009年5月,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政策的通知》 (呼政字[2009]64号) , 把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中的土地使用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 所需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劳调费、人防异地建设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性收入中的供水、供电、供热增容费和中介机构的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在税收、拆迁、落户安置、房屋产权登记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各旗市领导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 并随时协商解决建设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多事情采取特事特办, 如采石问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用地使用许可等。内蒙和呼伦贝尔市各级金融系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建设银行正在办理贷款2亿元。

3.重点突破, 推进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中不包括供热、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 我们做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 取得了较大突破。在森工集团的积极努力下, 自治区水利厅已同意将经过确认的22万林区人口纳入国家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 享受呼伦贝尔市同类项目投资标准, 即国家投资445元/人, 自治区配套150元/人, 该工程有望今年启动。

4.地企协作, 强化棚改工作效果。

内蒙古森工集团17个森工公司、2个营林局有3个在旗市所在地。为推进旗市所在地城镇建设, 推进旗市所在地林业居民享受公共设施均等化, 我们坚持将地企合作、密切配合作为棚户区改造工程主要原则之一。森工集团与属地政府商定:在旗市所在地, 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政府为主, 负责选址、用地规划、拆迁、成本测算、招投标, 企业予以全程参与配合。在乡镇所在地, 以各森工公司为主, 乡镇政府负责统一规划, 并对拆迁等工作给予支持。如根河森工公司在改造过程中, 森工公司与市政府共同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 公司负责与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签订合同。其余工作如项目的选址、用地规划及相应的用地审批手续、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拆迁与回迁安置由市政府为主运作。截止2009年末, 800户已竣工交付使用, 其余800户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异地建设, 探索林区棚户区改造新思路。

森工集团根据林区生态保护需要和生产实际需求, 扩大林区“无人区”面积,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同时考虑职工就医和子女上学等问题, 在棚户区改造工程过程中实施了生态移民异地建设工程。2009年计划异地建设4 845户, 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森工集团与牙克石市政府签订了合同, 委托地方政府组织建设, 森工集团提供异地建设名册和户型及相关资料, 审定乙方提供的户型图, 负责资金筹集和监督工程实施。政府负责完成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规划、拆迁、勘测、设计、招投标及施工管理、产权登记直至竣工验收的全部工作。异地建设的启动, 减少了各项审批程序, 推动了城镇建设, 更重要的是, 迁居到旗市所在地的林业居民, 在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实惠, 也深受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年来, 我们通过与属地政府积极协作, 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具体概括为“三到位、两创新”。

1.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自治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将全额配套资金纳入当年资金预算并全部拨付。森工集团也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配套棚户区改造工程资金近4亿元, 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优惠政策及时到位。

通过森工集团与属地政府的对接沟通, 我们争取到了比照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 减轻了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3.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到位。

各旗市所在地已经将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当地基础设施规划当中, 既推动当地市政建设, 又推动了棚户区改造的规范运行。

4.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我们建立了乡镇所在地由林业为主, 地方政府支持, 旗市所在地以地方为主, 林业配合的新的管理模式, 使地企同心、同向、同步推动棚改工作, 共同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5.项目建设方式创新。

棚户区改造流程 篇3

(1)核实拟拆迁的土地性质,确定适用拆迁的程序。

主要区分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和城市内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以及农村房屋拆迁。

(2)核实拆迁人、拆迁单位的主体资格与资质,核实拆迁工作人员的上岗证并核实拆迁人与拆迁单位签订的委托合同。此时应该注意:① 拆迁主管行政机关不得作为拆迁人,也不得接受委托实施拆迁。② 不得采用恐吓、威胁以及停水、停电、停止供气、供热等非法手段实施拆迁。③提示委托人须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拆迁,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④提示建设项目若在拆迁期限内发生转让,应经拆迁主管行政机关同意,并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变更手续。⑤提示委托人,拆迁方案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地的实际情况。

(3)核实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征收征用批准文件,是否合法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是否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且公示。

(5)调查被拆迁人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拆迁的四至范围、房屋类型、面积、户数、人口、老弱病残特殊对象。

(6)在确定拆迁范围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有无法律不予允许的事情。包括

(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赁房屋。

(四)分户。等行为。(7)参与制定并核实拆迁计划与拆迁方案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可行性。

二、参与评估(1)评估机构的确定。

通过三种方式,一般采取被拆迁人投票的方式,也可以由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或者抽签方式确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应当具有经建设行政主管机关依法核准的相应房地产评估资质。(2)审查拆迁估价委托书

①核实估价机构及估价人员的资质、综合实力、社会信誉。②对估价机构确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核实。

③核实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与拆迁当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否是拆迁当事人。④对估价报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核实。

⑤对估价机构公示初步估价结果和送达分户估价报告的程序性、合法性进行核实。⑥对评估报告有疑问或异议的处理。

三、评估的详细操作(1)何谓房屋拆迁评估

房屋拆迁评估是指在房屋拆迁过程,由有资质的评估公司专业评估人员,遵循房屋拆迁估价原则,选择适宜的估价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该房屋客观合理价格(价值)进行估算和判断的活动。(2)房屋拆迁评估的标准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确定了房屋拆迁评估的标准,是依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Ⅰ 房屋的区位是指房屋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区域发展地位、交通的便捷、重要场所的距离、周边环境等有关。区位是决定房屋价格的主要因素,实质上是土地价值因素。但房屋拆迁补偿考虑区位因素并非是对房屋土地使用权的实际补偿。Ⅱ 房屋的用途是指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书上标明的用途。没有所有权证书或证书上未标明用途时,应界定其实际用途。实际用途的界定以是否依法征得规划、城建部门同意,是否取得合法手续为依据。如原设计为住宅,改为营业用途不但要看是否有营业执照,还要有规划部门批准手续。

Ⅲ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以所有权证书上标明为准。没有所有权证书的房屋以有资质的面积测绘单位测绘结果为准。除上述三个因素外,房屋的成新、权属、结构形式、楼层、朝向等因素均应在评估时一并考虑,采用一定的系数进行换算。

(3)房屋拆迁评估行为的法律性质

Ⅰ 合法性:房屋拆迁评估必须符合《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房地产估价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估价机构做出的《评估报告》才是合法的。Ⅱ 程序性:房屋拆迁评估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完成。

Ⅲ 补充性:房屋拆迁评估不是拆迁过程中必须的程序。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可不经过评估程序,直接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Ⅳ 专业性:从事房屋拆迁评估的机构必须具有三级以上房地产评估资质,从事房屋拆迁估价的人员必须具有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资格。

Ⅴ中立性:评估公司作为拆迁活动中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出现,对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估价,其评估结论可以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但有证据证明评估主体不适格、程序不合法、有串通行为、结论明显背离事实的情况,该评估结论可以被撤销或不予采信。

Ⅵ非强制性:房屋的估价一般不等同于房屋补偿价,在确定房屋拆迁补偿价时,《评估报告》不具有强制适用性。实践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可以依据评估报告确定的估价值协商房屋拆迁补偿价。同时《评估报告》在裁决中仅为证据,没有拘束力。

(4)房屋拆迁评估范围

按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相关规定,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为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不包含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费,以及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的补偿金额。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无法恢复使用设备的补偿金额,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委托其他资产评估公司确定。拆迁估价的价值不考虑房屋租赁、抵押、查封等因素的影响。(5)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的产生

Ⅰ承担房屋拆迁估价机构必须取得建设部拆迁主管机关依法核准的房地产价格评估资格,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估价业务。估价报告必须由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签字。

Ⅱ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均可以从事城市房屋拆迁评估业务,但处于暂定期内的三级估价机构除外。市、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示一批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估价机构,供拆迁当事人选择。

Ⅲ 评估机构按以下程序产生:

⑴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共同选定并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承担。

⑵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不能共同选定委托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组织具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随机抽取或抽签确定。为保护拆迁人利益,应由拆迁管理部门邀请居委会、街道派人监督抽签程序,由被拆迁人代表抽签确定评估机构。⑶公示入选的评估机构。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与拆迁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是拆迁当事人的,应当回避。⑷拆迁估价机构确定后,由拆迁人委托。委托人应当与估价机构签订书面拆迁估价委托合同。评估费用由拆迁人承担。Ⅳ评估机构产生程序的弊端

⑴评估机构出自拆迁的“资源库”,不排除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对评估机构实施评估的影响。

⑵拆迁估价委托合同由拆迁人与评估机构签订,并由拆迁人支付费用。事实上,拆迁人和评估机构建立起一定的利益联系,可能影响评估的公正性。(6)房屋拆迁评估工作流程

Ⅰ评估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应向拆迁当事人出示资格证件,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评估资格或不是通过法定程序选定的评估机构人员不能参加评估工作。

Ⅱ向被拆迁人索取拆迁估价所必需的资料,拆迁当事人有义务向评估机构如实提供。必要时估价人员需查阅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和相关房地产交易信息,房地产管理部门给与协助查阅。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不能协商一致的,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对被拆迁房屋的面积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向依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设立的房屋面积鉴定机构申请鉴定;没有设立房屋面积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格的房产测绘单位测算。Ⅲ现场勘察。评估人员需对被拆迁房屋的各项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查勘,做好实地查勘记录,拍摄反映被拆迁房屋外观和内部状况的影像资料。实地查勘记录由实地查勘的估价人员、拆迁人、被拆迁人签字认可。因被拆迁人的原因不能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拍摄影像资料或者被拆迁人不同意在实地查勘记录上签字的,应当由除拆迁人和估价机构以外的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见证,并在估价报告中作出相应说明。

Ⅳ资料的综合和分析,确定被拆迁房屋作价补偿的基本数据。其中两个数据非常重要,一是拆迁估价时点,拆迁估价时点取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二是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数据。按《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至少每年定期公布一次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不同建筑结构的各类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拆迁估价应当参照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和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定期公布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结合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状况进行。Ⅴ制作评估报告,提出价格评估意见,注册评估师签字盖章。(7)房屋拆迁评估方法

目前我国房地产评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比较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重置法四种。

Ⅰ市场比较法,是将评估对象与在评估时点近期有过拆迁交易的类似房屋进行比较,对这些补偿价格做合理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方法。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在同一供求范围内有着较多的类似交易的情况,如住宅等。市场比较法是一种主要的评估方法。但有两种情况影响该方法的适用:⑴类似交易较少的经营性房屋,有时很难找到参照物进行比较。笔者曾代理一大型饭店、歌厅拆迁,评估时该区域竟然没有一例交易案例可比较;⑵很难获取交易的真实信息,因为拆迁行为本身更多体现在双方协商上,被拆迁人的社会关系、谈判能力、心理素质等等因素决定交易价格。Ⅱ成本法,是估算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重新构建成本,扣除折旧。成本法适宜评估既无收益又很少发生交易的房屋价值。这种方法主要考虑建造成本,对于一些临建房屋适用。

Ⅲ假设开发法,是预计估价对象开发完成后的价值扣除相应的费用。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有:①土地取得费用,包括征地费、拆迁费、出让金等;②前期工程费用,包括场地平整费、项目设计费等;③建筑安装工程费用;④期间费用,指开发经营者在商(pin)品房开发期间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⑤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费(市政配套费);⑥税金;⑦利润。适用该方法时主要扣除第④、⑥、⑦项。

Ⅳ重置法,是按照被拆迁房屋在同区域、用途、面积等因素考虑重新购买安置的计算方法。该评估价保证被拆迁人能够买到一个合适的房屋。如果从合理性考虑,该方法应是最适用的。但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很多地区并没有确立这样的补偿原则,造成无法适用该评估。(8)评估价格应包含土地使用权价值

按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相关规定,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为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理解该条规定,不难看出既然是市场价就应该包括土地使用权在内,而非只是房屋本身的价值。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房屋拆迁行为就是拆迁人通过市场价格将被拆迁的房屋购买,然后进行拆除的行为。拆迁人委托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价值进行评估,评估价应为房屋本身的价值与附着的土地价值之和。(9)被拆迁人对评估机构不配合,应但承担的后果。

被拆迁人应该配合评估机构实施评估,提供相关资料并配合实地查勘,否则,评估机构很难评估。如果被拆迁人不配合,将承担限制举证的后果。裁决机关依据评估报告做出裁决后,被拆迁人提起行政诉讼后再举证来否定原评估报告,人民法院对其举证将会不予采纳。

(10)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争议时如何处理。

被拆迁人对评估结果有争议是最常见的,通常认为该结果不能反映自己房产的真实价值。此时有些被拆迁人干脆置《评估报告》不顾,当起“钉子户”。该做法可以导致裁决程序中出现主张权利程序瑕疵。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争议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解决:

Ⅰ拆迁当事人对估价报告有疑问的,可以向估价机构咨询。估价机构应当向其解释拆迁估价的依据、原则、程序、方法、参数选取和估价结果产生的过程。

Ⅱ拆迁当事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自收到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原估价机构书面申请复核估价,也可以另行委托估价机构评估。

Ⅲ拆迁当事人向原估价机构申请复核估价的,该估价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估价申请之日起5日内给予答复。估价结果改变的,应当重新出具估价报告;估价结果没有改变的,出具书面通知。拆迁当事人另行委托估价机构评估的,受托估价机构应当在10日内出具估价报告。

Ⅳ拆迁当事人对原估价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或者另行委托估价的结果与原估价结果有差异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自收到复核结果或者另行委托估价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估价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Ⅴ估价专家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鉴定的估价报告的估价依据、估价技术路线、估价方法选用、参数选取、估价结果确定方式等估价技术问题出具书面鉴定意见。估价报告不存在技术问题的,应维持估价报告;估价报告存在技术问题的,估价机构应当改正错误,重新出具估价报告。

拆迁补偿 棚户区改造 篇4

一、什么是棚户区?

棚户区只是一个政策上的概念,不是法律上的专有名词,一般是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城市中缺少规划,导致宅院分布凌乱不齐,斜路、死路、圆弧路太多,结构简陋,抗灾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等房屋集中的地方。也就是,地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但是房子简陋,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的地方。

二、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是公益性改造,是为了改善棚户区人民的生活,也就意味着以棚户区改造的名义进行商业开发是不允许的。

三、棚户区改造的流程

因为棚户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棚户区很可能同时存在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两种性质的土地。

1.国有土地上棚户区的改造

(1)征收部门对于此次征收的公益性以及征收的必要性召开论证会进行论证。

(2)征收部门对于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实地调查。(3)对征收补偿方案组织论证,并向公众征求意见。(4)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作评估报告。

(5)落实征收补偿费用,在讨论房屋征收决定时该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2.集体土地上棚户区的改造(1)发布预征地公告

发布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公告内容:拟征地用途、位置、面积、补偿方式、安置途径等。

(2)征地调查

调查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调查内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确认调查结果。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应与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三方共同确认调查结果。

(3)发布征地公告

发布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公告内容: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

(4)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拟订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方案内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等事项。

(5)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实施该方案

确定和批准机关:市、县政府(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组织实施机关: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

四、补偿标准

1、棚户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1)货币补偿:

590号令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十九条的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2)产权置换:

标准是拆一还一。即拆一平米就补偿一平米。因为棚户区改造出于公益,一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原地回迁。

2、棚户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土地补偿标准:(1)货币补偿: 由于棚户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位于城区内,如果完全按照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的话,会大大降低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实践中,补偿标准可以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标准,即可以参考周边的市场房地产价格,但应当扣除已经取得的土地补偿费。

(2)产权置换:可以参照以上分析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产权置换的标准。

如果棚户区的被拆迁人不能因为拆迁而改善生活的话是违背棚户区改造的目的的,虽然棚户区的环境不好,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其带来的更多的好处,比如工作上的资源、教育上的资源等等,因此,棚户区的改造必须按法律的规定的进行,按法定的流程改造,按法定的标准补偿。众成律师提醒大家,在遭遇棚户区改造时,遇到难题一定要求助专业律师。

一、棚户区改造的定义

棚户区只是一个政策上的概念,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定义,一般是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城市中缺少规划,导致宅院分布凌乱不齐,斜路、死路、圆弧路太多,结构简陋,抗灾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等房屋集中的地方。

从定义上看,棚户区的特点主要是,地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但是房子简陋,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

以上就是棚户区的定义和特点。一般情况下,对于符合以上特点的房屋即属于棚户区。但是具体实施项目是否就是棚户区改造,这个要看政府的合法文件才能判断。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棚户区改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益性,如果以棚户区改造的名义进行商业开发是不允许的。

二、棚户区改造的流程

因为棚户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棚户区很可能同时存在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两种性质的土地。

棚户区改造如果同时涉及集体土地的征地和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的话,是采取不一样的征收流程。

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流程主要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简称“590号令”)。

1、征收部门对于此次征收的公益性以及征收的必要性召开论证会进行论证。

2、征收部门对于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实地调查。

3、对征收补偿方案组织论证,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4、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作评估报告。

5、落实征收补偿费用,在讨论房屋征收决定时该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流程主要参考《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并且较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流程更为复杂。

1、发布预征地公告

(1)发布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2)公告内容:拟征地用途、位置、面积、补偿方式、安置途径等。

2、征地调查

(1)调查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2)调查内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

(3)确认调查结果。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应与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三方共同确认调查结果。

3、发布征地公告

(1)发布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2)公告内容: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

这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征收程序了。

4、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1)拟订机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2)方案内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等事项。

5、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实施该方案

(1)确定和批准机关:市、县政府(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2)组织实施机关: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

三、补偿标准

1、棚户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

(1)货币补偿:

590号令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十九条的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2)产权置换:

标准是拆一还一。即拆一平米就补偿一平米。对于棚户区改造,一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原地回迁。

2、棚户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土地补偿标准:

(1)货币补偿:

由于棚户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位于城区内,如果完全按照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的话,会大大降低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实践中,补偿标准可以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标准,即可以参考周边的市场房地产价格,但应当扣除已经取得的土地补偿费。

(2)产权置换:可以参照以上分析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产权置换的标准。

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 篇5

作者:杨绪升

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棚改办全体抽调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棚改工程总体进展情况

(一)项目简介: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4.1726亿元,共计征用土地369.2亩,建筑规模27.3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建设安居房3351套,建设住宅楼76栋,其中六层74栋,五层住宅楼2栋;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儿所、储蓄所、通信站点、洗浴中心、市场和购物中心等,同时包括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通信、供暖、燃气、环卫、管线铺设等工程项目,总数达到10项。目前棚改资金到位1.5466亿元,拨付资金1.3976亿元。工程总进度完成55%。

(二)形象进度:工程项目于4月23日正式开工,到目前,铺设做业道路5条,总长2500米,动用土石方20万立方米;完成暗渠管线铺设550米;回填土石方60万立方米;安装变压器12座。到目前76栋住宅楼房正紧张施工中,其中主体封顶68栋、砌筑至六层的6栋、五层1栋、四层1栋,工程预计于2011年10月30日竣工。

二、棚改工作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高标准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 年初全面完成棚户区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改造要求的棚户区住户全部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臵意愿清”,为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初步统计结果为棚户区总户数为4283户,其中红透山镇及北三家树基沟共计3351户,清原铁北矿山932户,计划拆除面积为143747平方米。

县委、县政府开展棚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棚改规划,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县棚改指挥部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参与棚改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县城建、发改、国土、环保、水务、财政、红透山矿全面参与开展项目筹备,提供各方面参数,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棚改选址进行了变更,委托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初步计设方案》。委托抚顺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推进棚户区改造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依据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县规划设计室、建筑设计室积极开展各项工程设计任务,认真制定了新区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出新区整体布局,包括住宅、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市场、公共服务等大配套设施情况。结合各棚户区特点,因地制宜编制了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坚持棚改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提升城市品位,彻底解决棚户区居民行路、吃水、如厕、用电等难题。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建立健全棚改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于3月初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辉为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及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组,全县抽调骨干20余人,具体负责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实施,召开了指挥部办公室会议,进一步确定相关职责。召开各类协调会议多达50余次,指挥部成员加班加点,没休过一个节假日,全力以赴,努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棚改指挥部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强力推进棚改工作。为切实落实棚改指挥部各项工作指令,制定了各类报表制度、例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一是现场办公提高效率。及时梳理存在问题,随时开展现场办公,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分层次加以解决,明确完成时限。二是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了棚改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建立督办问责机制。加强全程督办,全程考核,全程督查,全程问责,确保棚户区改造按时间节点、进度计划推进。四是建立绿色通道。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审批全部进入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助推棚改工作提速。

(三)攻克难点,突破重点,确保棚户区改造平稳有序 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征收补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指挥部把征收补偿工作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实抓好。一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棚改工作实施以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成为关键环节,经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省、市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结合红透山铜矿棚户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征收安臵补偿办法》、《关于红透山铜矿棚改房屋征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安臵补偿办法补充规定》,为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法律及政策依据。二是依法开展了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发布征收公告九期,签订征收协议3351份,预收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三是认真制定了棚改居民选楼序号抓阄办法,于5月21日至5月22日,完成了选楼序号抓阄工作。四是开展了无照房认定工作,符合条件达 680户,总面积为11059.295平方米,应补偿金额0.023亿元,进行了登记造册。五是全面完成了产权调换协议书的档案核实工作,目前正分四个工作组对签订棚改协议的住户进行了入户核查,同时房照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对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区域内的商业门市房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共计294户,21014平方米。

(四)广开渠道,多元筹措,千方百计破解棚改资金瓶颈 红透山棚户区改造任务,需要改造资金4.1726亿元,先期资金不足是制约棚户区改造的瓶颈。为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的同时,创新理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是县政府积极争取贷款项目,完成了各项贷款手续的报批。二是采取先行借资的方式,向红透山矿业集团借资,先行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三是通过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收取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四积极争取地债资金5500万元尚在办理当中。五是计划近期责成发改、城建、财政等部门向上级申请,积极开展国家对棚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的争取工作。六是加大县财政的投入力度,尽最大范围的免收土地等各项税费,全面保障棚改资金及时到位。

(五)制定政策,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棚改工作新方法 红透山铜矿被确定为全省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后,积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在征收补偿、资金筹措、政策扶持、改造方式、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具有符合清原实际的棚改方式。先后出台了土地出让金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节省工期采取了邀标方式,并对供暖、供水、物业管理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为棚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定期开展好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同时坚持科学长远的原则,力争将好事办好办实。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的原则,对门、窗、电子对讲门、铝合金隔断等实行由指挥部统一监管,掌握标准,各施工企业加工制作、安装结算的方式从速办理。为保证棚改顺利进行,各施工企业在用料时,需由厂家出具提货回执单报指挥部,以避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材料结算由各施工企业负责,指挥部予以全程监管,以增强信誉度。门的保修由厂家负责,窗户由施工企业负责。全面确保棚改工程质量,切实维护住户权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清原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棚户区面积存量大,改造任务繁重;棚改成本高,资金缺口大等问题,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土地使用证急需办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土地使用等相关手续均已报到辽宁省国土部门,但由于省里暂无用地指标,因此土地使用证尚在办理中,因此开工许可证等也尚未办理。急需向上级反映尽快办理。

2、棚改资金供给不足:棚改资金到位1.5466亿元,到目前,主体工程完成近80%,基础工程全部结束,公共建设等附属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经初步计算完成投资已达2.7亿元,指挥部下拨工程建筑资金仅为8900万元,各施工企业垫付资金已达极限,且各项工程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材料采购、机械设备、人员均需支付现金,加之秋收季节已到,人力资源极为紧缺,如果近日拨付资金不到位,则面临施工停滞等危急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工期。鉴于此种紧急形势,为达到省、市、县的棚改工作目标,急需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棚改资金,一是关于5551万元地债资金落实问题。二是开行贷款及时到位。三是尚有1236万元国家补助资金仍未到位,以上资金能否尽早到位成为棚改项目是否如期交工的关键所在。

3、信访稳定仍存在较大压力:特别是棚户区内的门市房业主及翠谷玉小区居民多次到各级政府上访,另外棚户区内情况千差万别,个别问题较多,都将为信访稳定工作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县政府于9月16日召开县长办公会议,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文件,经会议研究决定,修订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办法,取消《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房屋征收安臵补偿办法》第七条第四款。不再将商业门市房纳入征收补偿对象,确保我县的征收补偿办法与上级文件保持一致。对已经签订产权臵换协议的23户门市房,因与上级政策不相符,终止合同,引导门市房产权所有人走诉讼程序,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决定是否兑现合同。

4、工程进度仍需加快:由于前期建筑设计图纸出图较晚等原因,造成各别栋号工程进度滞后,对总体工期将有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督导进一步加快基建工程进度。以上问题均需要在下步工作中及时处理解决。

最后,棚改指挥部全体人员将继续倾注满腔热忱,凝聚全部力量,加强组织领导,破解瓶颈问题。切实加强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使棚改项目实现阳光操作、透明操作,达到让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标。凝心聚力,全面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完成今年棚户区改造任务。

乌马河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于今年全面启动,按照省森工总局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我局切实从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林区职工居住条件入手,坚持依法、依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项目批复及计划下达情况

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省发改委以黑发改投资[2009]414号文批复,同意建设。建设地点是乌马河林业局局址繁荣社区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32,2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644户。项目总投资3,86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66万元,省配套644万元,企业自筹1,288万元,职工集资966万元。但受规划、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实际建设地点未能完全按批复执行,省发改委以黑发改函字[2009]203号文批复,同意变更。实际建设地点由局址繁荣社区和西岭林场全部变更为局址金居花园。

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省发改委以黑发改投资[2009]392号文批复,同意建设。建设地点是乌马河林业局局址峰园小区、金居花园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50,0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1000户。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1,0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职工集资1,500万元。但由于峰园小区的一条通往变电所的备用高压输电线路未按原计划拆迁,按照我局林场所撤并规划,今年需将前进经营所和西岭林场向阳社区撤并到西岭林场,所以实际建设地点变更为局址幸福小区26,000平方米,520户、西岭林场24,000平方米,480户。国家林业局以计计函[2009]10号文批复,同意变更。

二、工程完成情况

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地点是局址金居花园,建设规模是32,2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644户,项目总投资3,864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地点是局址幸福小区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50,000平方米;其中:局址幸福小区26,000平方米、西岭林场24,0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为1000户,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该项目已到位资金4,64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1,000万元,企业自筹1,270万元,职工集资870万元。西岭林场棚改工程已经完成,现居民正在回迁中;幸福小区受前期搬迁及手续等问题,目前工程已完成一楼砌筑。

三、主要做法

在棚改中,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政策,企业建设,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把棚户区改造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全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为棚户区改造提供组织保障。为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讨论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事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计划、财政、建设、监察、信访、资源林政、生产、民政、街道办事处等多个部门参与,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对工作相互交叉的项目,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层层落实工作任务,确定完成时限,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对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任务不具体的年终取消评先选优资格。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各部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规划,确保棚户区改造科学合理。经过通盘考虑,我们按照 “先近后远”、“先集中、后分散”、“先临街、后城区”和“楼平建设相结合”的“三先三后一结合”原则,制定了乌马河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对建设时间较长,经营房与住宅混杂,建筑密度大,而基础设施差的区域先行规划开发,对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街道规整的平房区,先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使更多家庭充分享受到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三)提供政策,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快速启动。在棚户区改造中,我们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建筑商,参与我区棚户区的改造。为了吸引和鼓励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在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市两级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同时,还结合省、市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乌马河区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区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中的动迁、小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建设。为调动居民入住新建小区的积极性,区政府实行“拆一还一”政策,对每个回迁户给予补贴1万元,对大户用钱找齐。同时,广泛征求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对撤并下来的职工群众在就业、入学、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对发展职工自营经济项目的,在物资、场地、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有了优惠政策的强力拉动,形成了“政府少投入,居民得实惠,开发商有利益”的良性发展局面,不但降低了建设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房屋售价,推动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展,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强化宣传,确保棚户区改造顺利开展。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面临着人员多、诉求多、费用多等问题,可以说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打消群众对改造后能否买得起房、住得上房的疑虑,区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和社区干部,分组深入到各家各户,将《棚户改造宣传手册》和《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发到居民手中,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讲政策、讲大局、讲乌马河的发展、讲群众本身得到的好处和实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棚户区改造深得民心、顺应民意,保证了动迁的顺利进行。在开发商与居民在动迁中达不成一致时,我们积极出面进行协调,特别是在前进经营所和向阳村撤并时,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向大家讲解撤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置方向和安置政策,消除职工群众的疑虑。

四、存在问题

我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虽然进展顺利,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占棚户区总户数的比重较大,实施实物补偿和政府廉租房仍不能满足需求,支付不起回迁费用;二是由于棚户区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而乌马河区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棚户区改造资金异常短缺;三是棚户区多数靠近城镇边缘,商业开发价值较低,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四是动迁费用过高,影响开发商的积极性。

五、下步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动迁工作。棚户区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是动迁,为完成动迁任务,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建设,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耐心地做好动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动迁户解决实际困难。对动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对策,事先做好预案,提出解决办法,对动迁政策、搬迁顺序、补偿标准等都张榜公布,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社会监督,让动迁户认可,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阳光、透明。同时,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和相关优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将要求各承建单位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对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控制,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群众放心工程。

棚户区改造进入攻坚阶段 篇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部分城市、工矿、林区、垦区都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的住房结构简易、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居住条件简陋,公共设施不全,生活环境恶劣。实践证明,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助于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并且,棚户区改造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极大作用。

虽然棚户区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面临改造难度大、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线企业较集中的城市。处于中西部地区的棚户区,大多远离城市、县城,即使在城市中心区的棚户区,建筑密度也很大,加之各地一般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待改造的难度更大。此外,资金缺口大是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政府投入,还需大量社会资金和金融的支持,同时还应通过税费减免等,尽可能降低成本。

未来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要加大中央安排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地方各级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资金投入。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符合规定的企业可发行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三是对企业用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扩大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四是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参与棚户区改造。五是加大供地支持,将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六是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居民自愿选择。

上一篇:学校菜园的作文下一篇:整体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