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蔬菜中药材生产形势汇报

2024-05-13

开州区蔬菜中药材生产形势汇报

开州区蔬菜中药材生产形势汇报 篇1

开州区蔬菜中药材生产形势汇报

开州区蔬菜、中药材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为己任,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高质量,壮大蔬菜、中药材产业。

一、全年蔬菜、中药材生产形势

(一)蔬菜生产形势

1、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31.2万亩,较上年增长1.8万亩,增幅6%。几大主要蔬菜品种植面积15.9万亩,其中:黄瓜1.0万亩,南瓜1.0万亩,辣椒1.8万亩,大白菜1.7万亩,莲白1.0万亩,萝卜1.6万亩,豇豆1.2万亩,莴笋1.0万亩,洋芋5.6万亩。

2、蔬菜产量增加明显。今年我区预计蔬菜总产量为51.4万吨,较上年增长7万吨,增幅15.8%。亩产1.7吨,增幅13.3%。由于去年推广了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所以蔬菜的亩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莴笋、辣椒、冬瓜、南瓜的亩产提高较大。

3、蔬菜质量安全可控。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是蔬菜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大事,今年,以城区的3个蔬菜基地为重点,狠抓了蔬菜质量安全工作。以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准入、农残检测、产品标签标识、产品市场准入为重点,从源头抓起,确保了净菜上市场、净菜上餐桌。据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检测,我县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抽检合格率99.8%。

(二)中药材生产形势 1、2016年我区中药材全年种植面积45.18万亩,收获面积18万亩,总产量10.98万吨,总产值3.89亿元。木香、黄连、金银花、玄胡、杜仲、厚朴、蒿本、枳壳、板蓝根、参等传统药材基地面积大,达36.5万亩,占总面积的81.2%,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经济效益较好。杜仲、厚朴、黄柏等生态经济兼用型“三木药材”达16.72万亩,占总面积的37.2%。

2、龙头企业发展基地迅速。到目前为止,康百佳、格瑞林、大巴山、百顺等四个中药材龙头企业新种植中药材品种达12个,总面积6.4万亩。

3、建立优质木香、玄胡国家级种植基地11.2万亩和黄连、杜仲市级生产基地7万亩。

二、气候的影响

(一)霜冻影响

今年年初,重庆大面积遭受霜冻影响,我区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低坝地区,所以受霜冻影响较小,只有竹溪镇的个别蔬菜种植户为了抢早上市提前育苗而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外,全区无大的损失。

(二)雨水灾害影响

今年以来,我区无连续阴雨、特大暴雨灾害天气发生,蔬菜生产平稳。

(三)风暴影响

今年,我区夏季风暴天气较多,但强度不大,故对蔬菜生产没有大的影响。

三、新技术的应用

(一)是推广嫁接育苗技术

大棚蔬菜采用嫁接育苗,可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根病发生,并能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耐低温的能力,从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二)是推广膜下节水滴灌技术

膜下节水滴灌技术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追肥利用率,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侵染,果实商品性好,省工、省时、省地。

(三)是施用石灰氮

石灰氮是药、肥两用的土壤净化剂,具有土壤消毒与培肥地力的双重作用,也具有防止土壤酸化,改良土壤结构,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增加土壤钙素和有机质等作用;防治由病源真菌、细菌及线虫引起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多种设施蔬菜作物的土传病害。

(四)是推广蔬菜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诱杀,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防病防虫,农业防治采取精耕细作提高作物抗病性。

四、增产措施

(一)是大力引进、推广、使用优良品种

茄果类引进了抗性强、丰产性好的黑先锋、黄壳、黄金线、以色列的石头果等;瓜类引进了特耐热的山东秋黄瓜和日本的翡翠玉洁瓜等。

(二)是加强蔬菜田间的水、肥管理。

(三)是合理施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各种病虫害。

(四)是适时喷施稀土液:在茄果类蔬菜的苗期和始花期喷洒浓度为0.2%-0.5%的硝酸稀土液,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五)是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正确选择和使用外源性植物激素,如采用防落素等,促进果实膨大,加速成熟,提高产量.五、惠农政策

2016年蔬菜方面的惠农政策主要是:

(一)是在中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中每亩给予400元的财政补助。主要用于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蔬菜良种、无公害设施、专用农机具等其它生产资料的购买。

(二)是在城区蔬菜基地建设中每亩给予2000元的财政补助。主要用于蔬菜基地的标准钢制大棚、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六、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基础设施薄弱

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扶持,我区蔬菜、中药材基地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很差,栽培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大多是简单的露地生产,靠天吃饭,特别是高山基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更没有保障,造成基地不稳定。

(二)标准化生产难度大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和规模有了很大改变,但大多数菜农仍停留在传统的自发性的粗放生产,生产经营水平低,只能靠天吃饭,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生物肥料及防治病虫害技术,种植大户在育苗环节和培管环节上失败的大有人在,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三)蔬菜缺乏深加工

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发展滞后,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蔬菜深加工企业,产业链难延伸,市场竞争力弱,导致蔬菜产品结构呈现鲜菜比例过高,加工产品少,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区缺乏向下的延伸机构和服务组织,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也没有专门负责指导蔬菜生产的技术人员,不论是技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入户率和普及率低,科技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强。

上一篇:兴中健康促进校创建汇报材料定稿 (串词稿)下一篇:区委宣传部街道宣传工作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