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人民劳动合同

2024-07-08

版人民劳动合同(共8篇)

版人民劳动合同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讲座讲稿

讲解人:邓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4年7月5日通过,到1995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法律的全面实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全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意义。今天我就自己对劳动法的理解跟大家从七个方面进行学习探讨:

一、劳动法简介

1、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重要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是否完备对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一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

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关系

(1)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有关国家机关(如劳动行政部门)、人民法院和工会组织由于调解、仲裁和审理劳动争议而产生的关系。

(2)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机构与企业、事业单位及职工之间因执行社会保险而发生的关系。

(3)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有关国家机关(如劳动行政部门、卫生部门等)、工会组织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因监督、检查劳动法的执行而产生的关系。

(4)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5)劳动管理方面发生的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同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单 位,因管理劳动工作而发生的关系。

4、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具体的适用范围包括:

(1)、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这里的企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混合性企业、港澳台企业、联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个体经济组织是指雇工在7人或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内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工勤人员”是指我国传统人事体制中属于“工人”编制的人员。

(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定义

劳动者,主要是指在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社会劳动、取得合法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公民。我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一般为,男性l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是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劳动法在赋予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劳动者履行相应的义务。(二)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包括: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即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劳动者之间都享有平等就业权、不应受到歧视。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学业及身体状况选择职业,他人不得强制干涉。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根据同工同酬的原则,劳动者有权按个人提供的劳动,要求佣工单位按照法定或约定的时间、方式和款额,以货币支付报酬。

3、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享受休息休假。加班加点不得超出劳动者第41条规定的限度。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当工作岗位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低于法定标准时,劳动者有权要求改善条件,或有权拒绝提供劳动,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劳动者有权参加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举办的有关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法》第70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76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者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申请调解、仲裁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也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如劳动者有组织或参加工会的权利,有参加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与企业签定集体合同的权利等。

(二)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是劳动关系产生的依据,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形式,是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合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其中按照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劳动合同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类,这种分类充分反映了劳动关系的实际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愿。

1、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双方订立的有一定的期限的劳动协议。期限届满后劳动法律关系即行终止。如果双方愿意,可以续订。这种合同形成式是当前最常见和常用的。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双方订立的没有期限规定的劳动合同。双方只约定合同的起始日期,不约定终止日期。如不出现用人单位解散,劳 3 动者达到退休年龄等法律规定情况和合同约定情况,不得擅自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以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来确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如完成某项工程建设的时间为合同的期限。(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1、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我国《劳动法》第l 7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有:(1)平等自愿原则

所谓平等,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订立合同条款,才具有协商的前提条件。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签定劳动合同,凡是采取强迫、欺诈、威胁等手段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对方,或者所订条款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不一致,都不符合自愿原则。(2)协商一致原则

即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进行充分的平等协商,在双方意思表示完全达到一致的基础上,再签订劳动合同。(3)依法订立的原则

指订立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劳动合同有效并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其基本要求有:

①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当事人不得以订立劳动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意图和违法行为的内容,以达到不良企图的目的。

②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如劳动者一方必须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承担合同义务的能力。

③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条款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④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形式、期限等必须合法。

2、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

订立劳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我国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3、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应包括:(1)劳动合同的期限。即合同有效时间,有效期内,当事人双方必须自觉履行合同内容。(2)工作内容。即劳动者从事何种工作、工作要求、劳动定额及质量标准等事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即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进行正常工作劳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安全卫生设施、劳动保护用品等。(4)劳动报酬。完成任务合同约定工作要求,完成劳动任务,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数额。(5)劳动纪律。劳动者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包括国家有关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除劳动合同到期外,合同自行终止的某些特定情况。(7)违反劳动合同的贡任。当事人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违约责任。

此外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如试用期、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其中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但是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不得与法定条款或者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凡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条款都是无效的。(二)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终止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我国一些用人单位随意解雇劳动者的问题经常发生,使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因此,了解劳动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很有必要。

1、双方当事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4条规:“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当事人一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事先向对方提出要求,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才可以解除,双方当事人应签订劳动合同解除的书面协议。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种情形:即时解除,包括:(1)在适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种情形: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解除,包括:(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5(2)劳动者不能胜任,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三种情形:用人单位因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进行裁员的,应当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人员。

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贡献、劳动者本人及家庭的生活状况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同时,劳动法中还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用人单位也不得以女职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3、劳动者单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第一种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其目的是使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人员或招用新人避免因此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种情形;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劳动者可随时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劳动合同自行解除。劳动者被开除、除名、因违纪被辞退劳动合同或被劳动教养、被判刑的,自行解除。

四、劳动基准制度(一)劳动基准的定义

劳动基准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规范,它包括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标准、劳动保护标准。(二)工资

工资是指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履行劳动义务而取得的各种劳动收入。包括: 6(1)工资支配权的保障:工资必须支付给劳动者本人。(2)禁止克扣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3)支付时间保障: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同时,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属于加班;超过标准工作日时数工作属于加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决定加班加点的,应依规定支付加班费:(1)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三)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包括每日工作的小时数、每周工作的小时数。劳动工时制度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一周内工作5天。符合劳动法中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

对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一般为每周2天休息日,不能实行国家标准工时制度的企事业组织,可以根据情况统筹安排,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l天。

劳动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假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年薪休假。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另外劳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婚假、丧假和探亲假的规定。

五、劳动安全卫生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六、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一)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妇女生理特点以及抚育子女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妇女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主要内容包括:④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安排就业,禁止女职工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及有毒有害作业,国家禁生安排女工从事矿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 7 劳动;②对女职工实行‘‘四期’’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③为女职工建立劳动保护设施,如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和幼儿园等。④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基本工资。我国《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均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劳动法中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包括:①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②用人单位应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③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

七、劳动争议的解决

劳动争议是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依法采取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一致后,双方可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调解。依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内部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调解时奉行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调解协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调解程序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劳动争议。

(三)仲裁。我国县、市、市辖区一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均设立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专门负责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裁决。劳动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后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 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诉讼。劳动争议发生后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仲裁,只有当事人对仲裁裁 8 决不服或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内容跟大家进行了共同学习探讨,既然法律在这个社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好好学习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更要懂得既要保护自己又不违反法律,所以学习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版人民劳动合同 篇2

关键词:《人民日报》评论版,转型,党报,新闻评论

信息化社会, 新媒体风起云涌, 这无疑使纸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纸媒排头兵的党报, 如何在多元媒介生态中成功转型, 在众声喧哗中凝聚共识, 继续保持其主流媒体的地位, 是党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重大主题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评论等是党报的“拳头产品”, 具有典型性、权威性、思想性等特点, 只要运用得当, 可以产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巨大影响。那么, 党报该如何打造这些拳头产品, 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评论版或评论的作用,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化整为零, 打造明星品牌

目前, 《人民日报》开设有“社论”“本报评论员”“任仲平”“人民论坛”等评论版块, 并在第五版评论版, 开设有“声音”“人民观点”“大家谈”等栏目, 其观点之鲜明、评论之深刻、剖析之透彻, 总让人拍手称快。评论可以说是《人民日报》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所在, 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让这些亮点借助新媒体熠熠发光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要将这些栏目打造成极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品牌。那么什么是品牌呢?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上海一带, 年纪大的人, 无论手上拿一份什么样的报纸, 他们都统称为“申报纸”, 因为《申报》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当人们提到新闻评论, 必谈《人民日报》评论版, 那么其影响力也就不言自明了。

然而,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评论都分散在各自相对固定的版面, 比如, “声音”多刊发在政治版、“人民时评”和“来论”主要刊发在视点版、“钟声”多刊发在国际版等等。这种各自为战的情形难以适应当前我国的舆论生态。为此, 《人民日报》顺势而为, 主动整合评论, 化危为机。2013年1月4日, 《人民日报》史上首推出新闻评论版, 将这些栏目进行有机整合。有业界人士称:这是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积极尝试, 它带来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中国主流媒介的“化学反应”。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为打造《人民日报》的明星品牌、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同时, 推出评论版能使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长期地或短期地在版面上设置一些固定的栏目, 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创造自己的专版, 无疑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并每每见到自己喜爱的栏目出现, 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此外, 要想真正发挥评论版的核心竞争力, 还要培养专职的评论员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在想发声的时候发出声音。有些评论不是人人都喜欢写, 有的喜欢写也不一定写得好。这就要求党报要培养出一批既懂政治又懂新闻, 高层次、高水平的专职评论员。

二、构建公共话语平台, 传递多元声音

纵观近代以来报纸发展历程, 大凡社会转型相对快速的时期, 人们的“言说”需求必然呈现几何级倍增, 从而导致评论的必然振兴。究其原因在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多元思潮的碰撞, 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报纸只是一张信息纸, 人们更希望透过新闻现象来把握其背后的规律。于是, 新闻评论这一新闻与杂文的“混血儿”应运而生。

从现实层面看, “社会转型期是中国社会现状的最好概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各种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都迫切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表达自己的诉求。

从理论上讲, 20世纪60年代, 哈贝马斯在博士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认为,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第三方力量, 在这个公共空间内, 理性的公民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就曾提出, 新闻媒体本身作为舆论公器, 是社会成员发表观点、对社会事务加以评论的主要途径, 是塑造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新闻媒体构建的公共平台, 能够形成、提升和强化民意, 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这就要求党报新闻评论, 传递多元声音, 创建公共平台, 彰显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胸怀。

以《人民日报》为例, 评论版为公众打造了一个多元的话语空间。人民日报评论版汇聚了记者评论、官员声音、专家意见、百姓看法等, 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多元的议题设置, 四面八方的不同声音, 不仅体现了党报“开门办报”的意识, 凸显了将评论版“打造城干部议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的版面定位。

三、主动设置议程, 引导主流舆论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这是一个观点激荡的时代。多元思潮并存, 多元舆论丛生, 媒体公信力日益弱化的现实背景下, 亟须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 挺身而出, 引导舆论, 抢占舆论制高点。

党报不仅要反映多元声音, 而且也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不仅告诉读者想什么而且也要告诉读者怎么想。评论的议题设置可以包括两种:一种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尤为关切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评论, 因势利导。另外, “新闻评论的题材是广泛的。有许多重要题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党风问题, 道德与理想教育问题, 爱国主义等。这类题材要经常写, 但又不能老生常谈”。

《人民日报》评论的选题, 既高屋建瓴, 引领社会思潮;也紧跟热点, 回应社会关切, 显示出了极强的议程设置能力。比如, 近期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人民日报》连续几日发表评论探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人民日报》头版推出任仲平文章《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些报道无不说明媒体充分发挥了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 实现有效引导舆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

四、牵手新媒体, 展现蓬勃生机

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 尤其是党报新闻评论, 往往是单向传播, “居庙堂之高”, 在内容上多是传达上级精神, 在表达方式上多是灌输式宣传, 这就使党报新闻评论脱离群众“孤芳自赏”。而在新的形势下, 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较之传统的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时效性强, 能在事发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发表意见;平民视角, 平等交流, 善于互动转发, 一呼百应;观点犀利, 直抒胸臆。然而, 其短板也很明显, 缺少理性, 碎片化, 公信力有待提升等。为了改变党报新闻评论这种传统的模式, 《人民日报》顺势而为, 率先试水微博, 微信等, 与新媒体互动, 取长补短, 实现双赢。

总之,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人民日报》评论版顺势而为, 找准定位, 保持自己的特色, 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也奠定了其在新闻评论界的地位。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版还将与时俱进, 不断挖掘新的特色, 只有这样, 才能使党报在多元共生的媒介生态中保持优势, 彰显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伟明.新闻竞争中党报“拳头产品”的创新[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5) .

[2]顾勇华.党报评论的一个重大成果[J].新闻前哨, 2011 (3) .

[3]陈利云.壮大“主流”, 传递更多中国“好声音”“真声音”[J].中国记者, 2013 (3) .

[4]宋兆宽.谈党报“新闻+评论”组合报道的可读性[N].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

[5]徐锋.党报评论的价值和发展趋向[J].传媒, 2013 (4) .

[6]赵振宇, 焦俊波.我国报纸社论现状及发展[J].新闻与写作, 2011 (5) .

[7]丁法章.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应对策略[J].新闻记者, 2012 (12) .

版人民劳动合同 篇3

一、两种版本教材的编写及使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主编是朱汉国,本册经济史的主编是马世力。编者在前言部分写道:“本册教科书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把人类历史和未来比喻成建设中的大楼,学生学习历史就是为将来参与建设这座大楼做好准备,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整个大楼的基础部分。目的就是要告訴学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都做了哪些基础性的工作、人类所取得的成就,从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三个方面的状况和变化,来说明“凡是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时,都同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民版教材在2004年进入实验区使用,教科书的使用范围不是很广。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由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前言部分表述是:“本册书要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整本书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由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第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第三,与各个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变化。本书2004年版的主编是陈梧桐、李伟科。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并经审查通过。

二、两种版本教材的内容比较

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要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总体来看,两版教材都是按照专题史体例编写的。但从目录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内容结构,体现了二者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解读。

人民版教材共二十六节课分为八个专题,在结构安排上是先中国后世界的编排体系,除了第一专题和第五专题编排四节课以外,其他的专题都是三节,教材的编者基本是直接引用了课程标准中的专题标题。

人教版教材共二十四节课分为八个单元,在第二单元编排的是早期世界经济史内容,与第一单元的中国古代经济形成对比。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单元只有两节课,比人民版要少了整整一节课的内容。显然,编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还是做了一定的整合。

三、两种版本教材的共性与差异

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编写的,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世界经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同时采用专题式的编写模式,一个专题介绍一个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

人民版教材是按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建构整本书,趋于“学本”化的结构体系,课前提示与自我测评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形成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课文内容上基本按照课标要求编写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人教版教科书在单元结构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教科书的结构体系上,从模块结构、单元结构和课文结构几方面,建立比较严谨的历史教学体系,并日益趋向“学本”化,从而使教科书利教利学;内容上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历史结论评价客观,简洁明了;文字叙述简单流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中历史教案人民版 篇4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xx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人民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篇5

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

(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去括号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可

(1)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2)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

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过桥)变号

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式化为或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系数化1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的正负性决定。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

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1),则x是正数;(2),则x是负数;

(3),则x是非正数;(4),则x是非负数;

(5),则x大于y;(6),则x小于y;

(7),则x不小于y;(8),则x不大于y;

(9)或,则x,y同号;(10)或,则x,y异号;

(11)x,y都是正数,若,则;若,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篇6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

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

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全文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版人民劳动合同 篇7

一、北魏“怀州刺史”印性质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 在叙述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时, 有一幅插图是北魏“怀州刺史”印, 显然教科书编者认为它的性质是作为北魏监察印信而设置。但此时刺史已经为州行政长官, 不再是监察官。据《魏书》载:“皇始元年, 始建曹省, 备置百官, 封拜五等, 外职则刺史、太守、令长以下有未备者, 随而置之。”可见, 刺史是以行政官员出现于职官志中, 而并非监察官。

二、宋代提点刑狱司是官署名而非官职名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说:“宋朝的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认为“提点刑狱司是官员”。在宋代提点刑狱司是地方行政区, 是路一级司法官署机构。

据《宋史·职官七》:“提点刑狱公事, 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 所至审问囚徒, 详核案牍, 凡禁系淹延而不决, 盗窃逋窜而不获, 皆劾以闻, 及举刺官吏之事…… (熙宁) 六年, 置诸路提刑司检法官。”据此可知, 提点刑狱司长官是提点刑狱公事或提点刑狱检法官。

三、李鸿章是否“避战保船”

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认为“黄海海战后,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避战保船’。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这与传统的观念一脉相承, 其依据主要源于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一书。甲午战争期间, 姚锡光在山东巡抚衙门内做文案工作, 当时李鸿章在天津使用有线电报直接指挥驻威海卫或旅顺口军港的北洋海军, 其指挥之内容详情, 姚锡光不可能知道。若要研究有关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作战指导问题, 仅依据《东方兵事纪略》这类非官方的民间著述, 有失偏颇。

研究此问题, 需依靠官方档案, 特别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的作战指挥往来电报。考察往来电报, 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封电报是李鸿章严令北洋海军“避战保船”的。相反, 他是坚决反对北洋海军待守海港。例如, 1894年11月上旬, 旅顺口军港告急, 而北洋海军停滞于威海卫军港, 李鸿章则发电报斥责丁汝昌, 说“寇在门庭, 汝岂能避处威海, 坐视溃裂?”再如1894年12月下旬, 李鸿章致电丁汝昌:“日兵轮一在龙须岛, 有小火轮欲渡兵上岸……应速带现有师船赴龙须岛、成山一带巡探, 如日船少, 即设法驱逐, 否则, 听其由后路包抄, 则威危, 而兵船无驻足之地, 弟获罪更重矣。”又如在1895年1月下旬, 李鸿章连续多次电令丁汝昌:“我海舰虽少, 而铁甲坚利, 则为彼所无, 与其坐守待敌, 莫若乘间出击, 断其归路”;“此时救急利胜, 舍断其接济、助台 (指海岸炮台) 夹击, 更无别法, 决无株守待攻之理!”[1]甲午战争研究权威戚其章早已指出李鸿章并非避战保船, 近年来学界诸多学者都赞同这个观点。

四、创办发昌机器厂时间

必修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表述为: “1866年, 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依照教材的文本表述逻辑, 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事实上一些权威史论如李侃、李时岳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认为:“1869年在上海成立的发昌机器厂, 是由铁匠作坊主方举赞开始采用车床而出现的。”[2]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一卷) 也认为:“1869年成立的第一家机器修造厂———上海发昌机器厂, 造大小火轮船机器。”[3]可见1869年才是发昌机器厂创办的时间。

五、继昌隆缫丝厂创办时间和创办人

必修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表述: “1872年, 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 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使用机器、雇佣工人, 进行生产, 产品行销欧美, 获利颇丰。”按照教材的逻辑, 它认为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于1873年。然而, 一些权威论著却认为是1872年创办, 如李侃、李时岳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认为:“1872年, 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设立第一家继昌隆机器厂。”[2]郑师渠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认为:“1872年华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 雇女工数百人, 遂获厚利。”[4]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一卷) 、翦伯赞等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近代部分) 等都认定继昌隆缫丝厂是在1872年创办。

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是陈启沅, 非陈启源。很多人会误以为“沅”与“源”二字相通, 其实在《简化字总表》中并无“沅”与“源”二字相通之例。今广东中山图书馆藏《广东蚕桑谱》 (奇和堂药局藏板, 丁酉新刻, 光绪三十四年奇和堂药局发印) 、《理气溯源》 (惜阴草堂藏板, 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刊印) 、《陈启沅算学》 (惜阴草堂藏板, 已丑新刻本) 等三种陈启沅著作, 均印有作者亲笔手书刻板自序, 其署名均为陈启沅。他的儿子陈孺直所编之《陈氏家族谱之象徵式》曰:“第十五传……承继曾祖绮亭公……第十六传缉斋公……第十七传……先君讳如琅、号启沅、字芷馨……”[5]

事实上很早前就有学者指出创办缫丝厂的人是陈启沅, 非陈启源。如政协广东省南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南海文史资料》第十辑《陈启沅与南海县纺织工业史专辑》就明确指出: “中国近代史的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应正名为陈启沅。”

六、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中的《“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一课认为:“1812年6月, 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其实这个叙述值得商榷, 无论是翻译过来的著作还是原文著作, 都认为兵力是60万人。如萧石忠所译《拿破仑日记》的附录中, 有这样的记载:“俄国战役兵力:法军60万人 (50万步兵, 10万骑兵, 1350门大炮) 。俄军43万人, 第一线兵力20万人。”[6]

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也认为是60万人,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Chandler David的《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也认为是这个数字。

七、图片与教科书内容不匹配

必修1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讲明朝内阁制度形成时, 设置了一幅“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颁发的圣旨”图片, 但我们知道, 朱元璋并没有设立内阁, 将此图设置于此, 这与本子目内阁内容毫不匹配。

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第二子目讲牛耕时, 插入了两幅图片“戽斗”和“翻车”, 然而本子目内容却没有提到任何灌溉技术的内容, 这使得两幅图片显得非常的突兀。虽然本节最后子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涉及灌溉技术, 不过也没有涉及到“戽斗”和“翻车”的内容, 与这一目的主题水利技术和工程也不符合。

八、图片命名错误

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中选用了一幅插图命名为“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其实这幅图片并没有反映中葡两方进行政权交接情况, 事实上, 它反映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情景。图片自身内容亦可证明:图片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后面的背景字幕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

九、西方中心论的价值取向叙述中国近 代史

专题二“学习建议”中说近代中国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 使得中国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另一条主线是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抗击侵略, 国家获得独立。在其后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两课中对这两条主线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中心 论的价值取向———“冲击—回应模式”, 它认为19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主要线索是西方入侵。事实上, 这个模式在西方早期史学界中很为显见, 近年来西方史学界早已抛弃了这种陈旧的观念, “中国中心论”早已经盛行, 有的西方史学家强烈要求在对这段历史的表述中注重中国本位论, 非常遗憾的是历史教科书竟然浑然未觉。

十、不同史观下的洋务企业

教材必修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 对待洋务企业是否是民族企业存在表述矛盾情况。“知识链接”栏目认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正文也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很明显, 认为洋务派企业是促进近代民族工业这一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原因或条件, 换句话说, 近代民族工业是不包括洋务派创办企业的。

但是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导语”却表述为:“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正文中也谈到“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条途径”;另外“学习小结与测评”栏目中, 从专题小结导图中也清楚地知道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三种产生途径之一。可见, “导语”、正文和“学习小结与测评”栏目所支持的观点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属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是否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同一教材对此问题有不同表述, 究其原因无不受史观的影响。从革命史观视野看, 洋务运动是被否定的, 认为是封建地主的自救产物, 是失败的, 不属于近代民族企业;对近代民族主义总体上持肯定和同情态度。新课标则从现代化史观出发, 对洋务运动持肯定态度, 认为洋务运动的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然而革命史观“重大缺陷是理论先行, 不是论从史出”。时至今日, 其影响仍然存在, 人民版的矛盾叙述就是一例。所以学者认为“当学术界从史实的角度, 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 结论大相径庭”[7]。学界诸多成果如徐建生的《民族工业发展史话》等都认为洋务运动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人民版教科书编者兢兢业业, 多次修正瑕疵, 这种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佩服。但受多种原因影响, 实然的教材与应然的教材多少存在一定的差距。希望教材编写者能继续多交流、反思, 对教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 及时删改、修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廷龙, 叶亚廉.李鸿章全集·电稿 (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2]李侃,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 1994.

[3]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一卷)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4]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5]袁进.‘绮亭公生祠’质疑.广东史志, 1994 (1) .

[6][法]拿破仑·波拿巴, [美]约翰斯顿.萧石忠, 英译, 许永健, 汉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版人民劳动合同 篇8

一、“素纱褝衣”与“素纱单衣”

人民版必修二第12页(2009年版,下同)和人教版必修二第9页(2007年版,下同)选用了同一件著名的纺织品文物的图片,但在文字说明中却分别标注“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和“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那么,“褝”和“单”是否通用?哪个是对的?推究本源,这件文物出土造册时命名为“素纱褝衣”。

1972年,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考古队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墓中安卧着一位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沉睡了两千年的女子,她就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

“素纱褝衣”是辛追的随葬品,当这件衣服完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的考古队员都惊呆了。用马王堆汉墓的主要发掘者、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的话来说,素纱褝衣“薄得让人难以置信”。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这件文物出土造册时命名为“素纱褝衣”,这是从材料品类和形制特点两个方面着眼的。“素纱”是说制作衣裳的材料是没有染色的白纱;“褝衣”是指无衬里的单层衣,这在古代文献中是有据可循的。《释名·释衣服》中记载:“褝衣,言无里也”;《说文解字》说:“褝,衣不重也。”《礼记·玉藻》:“褝为絅”;东汉郑玄注曰:“絅,有衣裳而无里。”

从表意的角度说,“褝衣”与“单衣”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宋代的《集韵》就直接把“褝”通作“单”。应当说,人教版的化繁为简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读(“褝”是个生僻字,以致于许多人误以为是“褝衣”),但从历史学科的严谨性上说,这是一个专有名词,还是用其本名更为规范。这件文物一出土就被命名为“素纱褝衣”,现在湖南省博物馆该展品旁边的介绍文字就是“素纱褝衣”,在涉及该文物的较为专业的资料中,绝大部分时候也使用这一名称,比如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国宝档案”等栏目,朱绍侯编著的《中国古代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说,“素纱褝衣”比“素纱单衣”一名更能展现这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举之若无”的国宝级文物的厚重历史感。

二、“花机”与“花楼机”

人民版必修二第13页与人教版第10页均选取了同一幅图片,却分别标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和“花楼机”,这幅图应该称为“花机”还是“花楼机”呢?

图片反映的实物是中国古代的手工提花织机,简称花机,因机上有花楼,很多地方也称之为花楼机,两个名字是通用的。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据《西京杂记》记载:“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光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这是关于手工织机的最早记载。经汉唐时期的发展,至宋元时期,手工织机已经走上定型化,宋人已使用提花机。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对其结构作了详细说明,并附有图片。今天,织造蜀锦、云锦依然还在使用这种复杂的人工提花机,它已经成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版本教材选用的这幅图选自《天工开物·乃服》,图的题头就是“花机图”,文字部分说“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笔者以为,人教版用“花楼机”的名字,并不能算错,但既然這幅图有明确的出处,还是用原图的名字“花机”或者加括号注明比较好。

三、五大名窑何所指?

人民版必修二第15页说:“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名闻天下。”这种叙述带来了学生的困惑,有学生专门找笔者询问——这五座窑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大名窑吗?

人教版必修二第9页说:“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曲阳……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官窑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显然,人教版明确提到五大名窑的说法,这也是通常使用的说法,人民版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瓷窑,没有涉及“五大名窑”的说法,但数目恰恰是五个,造成了学生的误会。

据学者考证,宋代几大名窑的说法,可能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当时为宫廷编制藏器目录的《宣德鼎彝谱》中关于宫廷用器的记载说:“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284页)柴窑据传是周世宗柴荣的御窑,虽有多种说法,但至今并没有发现窑址和实物,所以,柴窑的存在与否根本无法确定。另外五座窑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五大名窑的说法。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因烧制时间短促,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宋代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明清品评五大名窑时将之排名第一。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是一个暂时没有发现窑址的瓷窑。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居多。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钧窑之名并不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关于钧窑早期的历史,也还不清楚。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烧成后,钧瓷颜色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千”。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哥窑也不见于宋代文献记载,确切窑场至今也没有发现,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又一大悬案。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也有人认为哥窑在浙江龙泉。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定窑为民窑,主窑址在河北曲阳。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可能是由于五大名窑的历史还有很多问题并不清楚,人民版教材没有专门提及五大名窑,而给出了目前能够确定的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著名的瓷窑,这些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烧制民用瓷器的同时,也为宫廷烧造一定数量的宫廷瓷器。这样尽管容易让学生误会,但从其文字的严谨性和专业的科学性上说,反倒优于人教版。

上一篇:市场推广专员岗位的基本职责下一篇: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