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协议书

2024-06-26

竞业限制协议书(通用10篇)

竞业限制协议书 篇1

竞业限制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前言

1、乙方在其工作岗位上能够掌握甲方的某些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甲方以及甲方的产品、技术、生产工艺、财务、客户、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资料,以下简称“商业秘密”);

2、乙方认识到其在公司工作期间,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和了解甲方的商业秘密;

3、乙方理解并确认:对甲方保密信息的任何公开、泄露,将会严重损害甲方的经济利益或使甲方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本协议,共同遵照执行。

二 竞业限制

第一条 竞业限制期限为乙方与甲方任何一方与对方终止或解除

劳动合同(不论终止或解除的理由,亦不论终止或者解除是否有理由)之日起的12个月内,乙方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甲方有竞争的业务。

第二条 乙方不得在甲方业务所在地为与甲方有业务竞争关系的单位工作或任职。(甲方业务所在地包括但不限于廊坊地区)

第三条 乙方在竞业限制期不得进行下列行为:

1、与甲方的客户发生商业接触。该种商业接触包括为其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收取订单、直接或间接转移甲方的业务的行为以及其他各种对甲方的业务产生或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不论是否获得利益;

2、乙方本人或与他人合作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

3、直接或间接引诱、要求、劝说、雇用或鼓励任何甲方的其他员工离职,或试图引诱、要求、劝说、雇用、鼓励或带走甲方的其他员工,不论何种理由或有无理由,不论是否为自身或任何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不得以其个人名义或以任何第三方名义怂恿或诱使任何甲方员工在其他单位任职;

4、向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单位直接或间接提供任何形式的咨询服务、合作或劳务。

第四条 不论乙方因何种原因离开公司,乙方均应在进入新用人单位就职前向甲方书面说明新的用人单位的名称、性质和主营业务。

三 义务的履行和解除

第五条 乙方离职时即承担竞业限制义务,本协议所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自上述通知指定之日起解除,同时公司将不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此种解除不能理解为解除保密义务。

第六条 在员工完全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况下,公司未按本协议约定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且经员工书面要求仍未支付的,员工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双方如因竞业限制补偿金发生争议的,在争议解决期间,员工不得主张免除竞业限制义务。

四 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第七条 乙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与甲方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在竞业限制期间内,乙方均应严格遵守本协议有关竞业限制的规定,甲方向乙方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第八条 竞业限制补偿金为员工离职前月平均工资的20%(税前),公司按月支付,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第九条 员工应当在每季第一个月以亲自送达或挂号邮寄的方式向公司提供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证明,该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其所就职单位的证明以及员工作出的保证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书面承诺。

第十条 员工应在离职前向公司书面提供其本人的银行账户用于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员工未提供账户、提供账户错误、账户注销等各种原因导致公司无法支付该等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行承担,且在此期间不免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

第十一条 员工拒绝接受、自行放弃、不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或因员工原因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行承担,且不免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

五 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如员工违反本协议约定,公司将停止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并有权利要求员工纠正违约行为。

第十三条 乙方如违反本协议,甲方将停止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并有权要求乙方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本协议第八条约定的竞业限制补偿金总额2倍。如违约金不足弥补公司实际损失的,公司还有权要求员工按照实际损失向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甲方的实际损失包括由于乙方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所遭受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以及甲方为了因调查、处理、纠正乙方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评估费、调查取证费等。

第十五条 乙方依照本协议约定承担赔偿损失和其他民事责任后,甲方仍保留提请司法途径追究员工刑事及行政责任的权利。

六 争议处理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如果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注册登记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五 其他

第十六条 本协议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本协议继续有效。

第十七条 协议一式二份,员工持一份,公司持一份,经公司与员工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每份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 方:(盖章)乙 方:

法定代表人:

日期:日 期:

竞业限制协议书 篇2

探讨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区别,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本人都尤为重要。我国法律规定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构成商业秘密要有一定的条件: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或者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法定条件,才能构成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特点是:

(1)无法从正常的渠道获取。除了所有者或掌握者之外,其他人无从知晓,一旦成为公知,也就失去了秘密最基本的特点。(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3)具有实用性。也就是应有可应用性。即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必然可以应用于制造或使用,且一旦应用就必然地取得经济利益。正由于商业秘密的实用性,谁掌握了商业秘密,谁就必然可以将之用于实践,所以在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侵权才变得如此容易和广泛。(4)权利人必须采取了保密措施。商业秘密与专利、商标的区别就是它不是通过法律手段或国家执法机关以及民间组织加以保护的,而是秘密所有者本身采取保密措施来保护的。其受保护的重任全部由权利人自身把握和行使,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就要承受秘密泄漏或被他人侵犯的后果。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在权利人因自身因素造成秘密流失后使用该秘密并不违法。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订立保密协议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直接约定保密条款,也可以与有关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合订为一个合同,也可以单独签订保密协议。对拒不签订保密协议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有权不予聘用。保密协议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保密的内容和范围。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所持的商业秘密是不一样的,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此外,当商业秘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双重性质时,例如广告公司策划人员的创意工作、IT公司技术人员完成的编程、数据库等,应当特别注意明确其性质属于个人著作权还是公司商业秘密,当事人是否要承担保密义务等。(2)保密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方要充分地考虑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的义务与权利要基本对等,在约定劳动者保密义务的同时,给予劳动者相应的权利。明确协议义务与权利的终止条件。(3)保密协议的期限。虽然法律规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此外,保密主体在用人单位授权、司法调查或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商业秘密的,均可不视为违约。(4)违约责任。需明确违约的情形及法律责任。违约金数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所知悉的公司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价格。

保密协议除包含以上条款外,还应当约定脱密期的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可采取调换岗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等措施,对有关人员做脱密处理。但在时间问题上,应当参照《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等规定,一般不得超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6个月。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的书面协议。竞业限制是保密的手段,保密是竞业限制的目的。通过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可以减少和限制商业秘密被泄露的概率。订立竞业限制协议最终的目的是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竞业限制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劳动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在法律及实践中广泛采取的做法。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一份完备的竞业限制协议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披露公司秘密,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竞业限制仅限于以下三种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实际上限于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人员,并不适用于每个劳动者;一般员工是不需要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单位把部分劳动者界定为“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此类人员常见的主要是销售人员。

(2)竞业限制的地域范围。竞业限制协议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因此不能任意扩大竞业限制的范围,原则上,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应当以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

(3)竞业限制期限。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各地对于竞业限制的最长期限有不同的规定。一般为2—5年。但从2008年1月1日起,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约定超过两年的部分无效,劳动者可以不予履行。

(4)竞业限制补偿。由于竞业限制合同限制了公民劳动的权利,因此,根据公平原则,企业必须给员工相应经济补偿,否则竞业限制协议无效。我国《劳动合同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但对补偿金的数额并没有具体规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

(5)违约责任。约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法律对违约金的标准、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标准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着协商确定。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一般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年度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2/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制订保密协议时,如未同时制订竞业限制协议,不能约定违约金,虽可主张损害赔偿,但举证难度大,不易于操作。因此,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在与劳动者制订保密协议时,建议同时制订竞业限制协议,这样可以在协议中约定违约金。职工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违约金一般不超过补偿金的1至2倍。

10个问题帮你弄懂竞业限制协议 篇3

差不多时间,社交软件陌陌的CEO唐岩也牵涉到了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纠纷中。唐岩的老东家网易在陌陌赴美上市之前发布声明称,唐岩在任职网易期间私创“陌陌”,窃取商业、技术资源,违反竞业禁止条例。

至截稿前,两起争议暂时都还没有定论。

除了这两个事件,在员工流动频繁的互联网企业,围绕竞业禁止问题而引发的争议纠纷也屡见不鲜,不仅是公司高管,一些财务、研发、销售岗位的高级员工都有可能被要求签署这类协议。去年,一位名为“光明左使—杨逍”的用户在其新浪微博中称,腾讯从2013年8月起要求员工签署竞业禁止(限制)协议。该协议要求腾讯员工一旦离职,两年内不得在规定的54家互联网行业任职或创业,否则将面临腾讯的诉讼和索赔。

对于企业来说,竞业禁止(限制)协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自身利益,其中,竞业禁止针对董事及经理级别,而与普通公司人相关的则被称为竞业限制—前者是法定义务,后者是约定义务。因此一些隐含在约定协议下的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应该被更多公司人了解。首先,并不是所有员工都必须签署协议,只有一些工作内容涉及商业机密的人可被要求签订;其次,竞业限制不是公司人的当然义务,而是在获得公司相应补偿下,才需要在离职后的协议限制期内遵守协议内容。通常,补偿由公司按月支付。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通过10个问题帮你弄懂竞业限制协议,当你已经面对或将要面对这类问题时,你得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01 什么是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起源于公司法中的董事、经理竞业禁止制度。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与竞业禁止只针对董事经理级别不同,公司员工都可能成为竞业限制的对象。

02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最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在竞业限制协议中,最关键的就是限制的范围。内容包括今后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的行业、业务及具体禁止服务的企业名单。

其次是限制期限,从员工离职日算起,企业和员工可以协商具体时间长短,最多不超过两年。

不同企业会对地域提出限制,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涉及全球范围,也有企业会具体到某个地域或城市。

协议中的补偿条款对于公司人来说很重要。竞业限制不是一项纯粹的员工义务,公司如果想要员工履行协议,就必须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法务总监俞斌提醒说,既然称为协议,说明每份协议中所提及的内容都需得到用人方和员工双方的认可,如果对条款有意见,公司人可以主动协商。当然,公司在设计竞业限制协议的内容时也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03 如何界定竞业限制协议中的竞争对手?

赵星海律师表示,《劳动合同法》中对于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只以“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同类产品或同类业务”来定义,因此具体范围应当由公司和员工进行协商。

据俞斌介绍,合理的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竞争对手的界定必须是在经营范围和经营产品上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可根据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和公司实际生产的产品来判断。

“通常来说如果有相似产品存在的话,基本可以被认定为竞争关系,”俞斌说,“但如果只是营业执照上的范围有重合,但没有类似产品,那么不一定会被认为有竞争关系。”他举例说,像GE、IBM这样业务覆盖非常广泛的企业通常会有一个内部的规定,不根据公司总体的经营范围,而是根据员工具体负责的业务领域进行限制。比如对于做技术研发的员工,就不会在咨询行业上对他做出竞业限制。

04 企业可以自己决定协议的适用范围吗?

企业可以自己决定其适用范围。“由于竞争对手的范围可能过于庞大或是比较难以界定,因此有些公司会在制定协议时会具体罗列一些竞争对手的名单,写入到协议中进行明确。”俞斌说。

赵星海表示,竞业禁止的地域、领域应仅限于与商业秘密竞争利益有关的地域、领域范围,而不应扩大至整个行业领域或者专业领域。

如果列出的名单范围远远超出这家公司的竞争关系范围,那么未来就可以以“不存在竞争关系”作为不履行的理由。“这种情况大部分发生在离职后。双方产生分歧时,就需要员工与公司就这件事先自行协商、沟通和澄清。如果公司坚持认定违反,那么就提交给第三方,即劳动仲裁院和人民法院。”俞斌说。

05 哪些人需要签竞业限制协议?

竞业限制协议并非适用于所有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

“竞业限制是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目的,遏制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因此必须有商业秘密的存在,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能确实接触到商业秘密的员工才有必要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不能泛泛地无原则地针对全体雇员。”赵星海说。

一般来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核心的研究与技术人员、市场企划、级别比较高的销售部门领导、高级秘书等可能较多接触到商业秘密的岗位会被要求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06 公司人能拒签吗?

对于一般员工来说,可以拒绝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赵星海表示,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需要建立在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不过对于公司董事、高管、合伙人,竞业禁止是其法定义务,无论是否签订协议,均应遵守竞业禁止的义务。

不过据俞斌的观察,大部分员工还是会选择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因为如果员工拒绝签署,一些公司会拒绝员工接触核心数据、信息,或是不为这些员工提供晋升机会,以避免让他们接触到这些数据。

当然,赵星海也提醒道,如果用人单位以员工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为理由对员工进行威胁或者造成不利影响,员工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07 要员工遵守协议?公司得先给出补偿

《劳动合同法》对于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多少并无明确规定,只是在第23条第2款做出两个限制,其一,只能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支付;其二,应当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支付。

赵星海介绍,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各有不同。以深圳和珠海为例,补偿金的数额须不少于该员工年收入的2/3和1/2以保持其原有的生活水准;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的规定则是在双方没有约定或者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每月补偿原收入的20%至30%。

而据俞斌介绍,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对赔偿范围有了明确的标准,即在双方对赔偿金额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时,按照劳动合同履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可以说,这是竞业限制经济赔偿的底线。

08 已签署协议的公司人在离职前后要注意什么?

俞斌说,如果公司人有可能去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那么在离职前,应该跟原公司做个确认。因为有可能你的新公司和原公司只是竞争关系,但不存在竞争威胁,这种前提下,可以向原公司申请提前解除协议。

一般来说,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员工在离职后应该要定期反馈新工作的情况,让原公司知晓其是否存在竞争关系。“现在在国内,公司是无权单方面对员工做信息调查的。所以要求员工定期给到反馈。”俞斌说,随后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也可能会致电对方公司进行抽查。由于竞业协议中的经济补偿是按月支付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员工定期前去汇报。

09 违反协议,需要支付天价违约金吗?

如果员工违反协议,那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要依据是协议中的约定,比如明确承担的违约金数额或是计算公式。

但交违约金本质上并没有解决问题,竞业禁止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不正当竞争。因此,赵星海表示,违反协议的公司人不仅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甚至在禁业期内,原东家可以要求新公司停止雇佣你—否则新公司也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至于天价违约金,只有在比如飞行员这样的岗位上会出现。俞斌表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数额的最高上限,但法院在审理实际案件时也会公平地判断违约金数额,如果数额远远超出公司人的承担能力,法院也有权下调至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

10 如果公司没有及时支付补偿金,员工能怎么办?

竞业限制协议书新版 篇4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电话:

为保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就乙方竞业限制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一、定义

1、竞业限制或竞业禁止:指用人单位有条件的要求劳动者不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自己存在竞争的业务,具体以本合同约定为准。

2、甲方公司:包括甲方及其所有分支机构、子公司、办事处和关联单位。

3、任职期间:是指乙方与甲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之日开始到双方劳动关系结束(或消灭)为止的期间。如乙方到达退休年龄之后继续为甲方所聘用,则任职期间包括聘用期间,至聘用关系终止之日截止。

4、个人或组织:包括任何个人、公司、企业、合伙、协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即各类形式的个人或组织。

5、竞争性单位:指与甲方公司生产、经营、从事类似产品或提供类似服务的或对甲方公司业务构成现实或潜在竞争的个人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

(1)从事下列业务的个人或组织;

(2)下列公司或与下列公司经营范围存在重合的组织或个人:

(3)为上述竞争性单位提供支持,例如提供专业咨询或顾问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4)上述个人或组织的关联企业及机构。

6、竞争性业务:与甲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从事的服务相同或类似的业务。

7、竞业行为:自己或与其它个人或组织合作,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竞争性业务;或为竞争性单位提供服务或劳务,包括但不限于担任竞争性单位的合伙人、董事、监事、股东、管理人员或一般职员、代理人、顾问等。

上述行为之一即为XX行为;此外本协议可另外对XX行为作出补充。

8、乙方关联人:包括但不限于:

(1)乙方近亲属,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年满18周岁的子女、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配偶;

(2)乙方担任管理人员或合伙人或直接或间接拥有10%或以上权益的机构。

二、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

1、未经甲方事先书面许可,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不得从事竞业行为。

2、除本协议中约定的XX行为以外,在职期间的下列行为将视为乙方从事竞业行为:

乙方及乙方关联人从竞争性单位处直接或间接获得好处,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性利益、旅游、消费、宴请,无正当理由的。

3、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甲方无需向乙方支付额外补偿。

三、离职后的竞业限制

1、离职后的竞业限制期间内,乙方不得从事竞业行为。

2、离职后竞业限制期间:自乙方离职之日起两年。但是,甲方仍可通过下列方式之一缩短XX限制期间:

(1)乙方离职后,如果甲方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即视为甲方自动放弃要求乙方履行XX限制义务的权利,乙方同时免除甲方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的义务;

(2)离职之日前(含当日),甲方书面通知乙方缩短直至取消竞业限制义务;

(3)离职后竞业限制期间内,甲方至少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终止竞业限制义务。

如有多次通知,则以最近的一次通知为准。

XX限制义务到期或终止后甲方无需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

甲方无需支付提前终止XX限制义务的额外补偿。

3、XX限制补偿:每月XX限制补偿金标准为乙方离职前12个月内的月平均工资的30%。

(1)计算月平均工资时,以乙方实发工资收入为准。与股权激励相关的分红、期权、股权等不计算在内。

(2)发放时间:按月发放。

(3)发放方式:甲方向乙方领取工资的银行卡(或双方书面确认的其它帐户)内支付。如因任何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储蓄卡被注销、银行系统故障等原因)未支付成功,不视为逾期未支付,乙方不得以此为由主张不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此时乙方可以到甲方处现金领取XX限制补偿金,或书面确认乙方名下的其它收款帐户之后甲方再行发放。

4、在XX限制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乙方违反竞业限制义务:

(1)从竞争性单位处领取任何报酬(包括但不限于以薪酬、报酬、劳务费用、分红等任何名义),或获得旅游、实物、购物卡、消费卡、报销等好处;

(2)在竞争性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

(3)乙方关联人从竞争性单位处领取任何报酬(包括但不限于以薪酬、报酬、劳务费用、分红、报销、服务费用、购买等任何名义)或获得旅游、实物、购物卡、消费卡、报销等好处,而乙方不能提供合理说明的;

(4)乙方不能按本协议约定向甲方说明当下工作情况或所说明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5)其它违反XX限制义务的情形的。

5、特别要求:

(1)如甲方提出要求,则乙方应在一周内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书面形式向甲方说明当下的工作单位与工作情况。

(2)乙方如新入职、变化工作单位、自己创业等,应在一周内主动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书面形式向甲方说明当下的工作单位与工作情况。

6、无论乙方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均不影响本协议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

7、特别说明: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通知乙方暂停支付竞业限制补偿:

(1)乙方从事XX行为时;

(2)乙方未按本协议要求说明当下工作情况时;

(3)甲方有证据证明乙方有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形时;此种情形下,乙方仍应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四、违约责任

1、乙方在职期间,如有竞业行为,均视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甲方有权同时要求乙方承担下列责任:

(1)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任何补偿;

(2)乙方从事竞业行为所获利益应归甲方所有;

(3)赔偿竞业行为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4)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标准为:乙方当时12个月内月平均工资的十倍。

2、乙方离职后,未履行双方约定的XX限制义务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标准为:双方约定的竞业限制补偿金月标准*双方约定的离职后竞业限制期间的月份数*十倍。同时,乙方应将甲方在离职后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全部返还给甲方。

如甲方要求乙方改正违反XX限制的行为,而乙方收到甲方通知后在一个月内仍未改正的,继续从事竞业行为的,则甲方有权再次要求乙方按上款约定承担违约金。

3、乙方支付的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甲方损失的,还应赔偿甲方损失。甲方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直接或间接的利润损失、商誉损失、业务机会损失及为制止违约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律师费、诉讼费、调查费用、公证费用等)。

4、本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是同时并列的,甲方可以要求乙方承担全部违约责任,同时,甲方向乙方主张其中的部分违约责任的,不视为甲方放弃追究其它违约责任的权利。

五、通知

1、在职期间,就本协议相关事宜,甲方可通过劳动合同或其它文件中乙方提供的地址进行送达。

2、离职后,甲方可通过下列方式之一向乙方进行通知或送达:

(1)乙方电子邮箱:

(2)通信地址:

(3)手机短信。手机号为:

无论乙方是否实际查阅或拒收,甲方通过上述方式之一向乙方发出通知时,即视为乙方已经查阅。如乙方联系方式有变更,应立即书面告知甲方。

3、甲方的送达地址为:甲方办公场所。

4、双方同意本协议中所确认联系地址与联系方式作为有效司法送达地址。

六、争议解决

双方同意,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纠纷,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应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

七、附则

1、甲乙双方建立的关系性质(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劳务派遗关系、聘用关系等)以双方签署的其它协议为准,但无论何种关系性质,本协议一经签署,即发生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自双方签署后生效。

签署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签章):

本人已经详细阅读上述协议,特别是其中的违约责任、违约金条款,并同意履行上述协议。

技术人员竞业限制协议书 篇5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身份证号:

合同签订地:

风险提示:

竞业限制合同只能适用于居于单位比较重要岗位、掌握企业商业秘密人员,而不是企业所有员工,针对企业所有员工而适应的;竞业限制;条款是无效的。鉴于乙方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为保护甲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甲乙双方经协商达成下列条款,以资信守:

一、竞业限制指甲方或其关联企业从事或计划从事的业务和与甲方或其关联企业所经营的业务相同、相近或相竞争的其他业务。

二、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期限为员工与公司任何一方与对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的____个月内,员工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风险提示:

虽然竞业限制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约定的时限可以随心所欲不受限制。竞业限制期限的约定可根据商业秘密的价值、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以及员工掌握秘密的程度协商确定,但应注意最长期限不得超过。

三、竞业限制的区域指甲方或其关联企业从事或计划从事其各自业务的地理范围。

四、乙方的义务

1、与公司的客户发生商业接触。该种商业接触包括为其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收取订单、直接或间接转移公司的业务的行为以及其他各种对公司的业务产生或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不论是否获得利益。

2、直接或间接引诱、要求、劝说、雇用或鼓励公司的其他员工离职,或试图引诱、要求、劝说、雇用、鼓励或带走公司的其他员工,不论何种理由或有无理由,不论是否为自身或任何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不得以其个人名义或以任何第三方名义怂恿或诱使公司的任何员工在其他单位任职。

3、向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单位直接或间接提供任何形式的咨询服务、合作或劳务。

4、不论员工因何种原因离开公司,员工均应在进入新用人单位就职前向公司书面说明新的`用人单位的名称、性质和主营业务。

五、义务的履行和解除

1、在离开公司时即承担竞业限制义务,但公司可在员工离职前或离职后通过书面通知的形式解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本协议所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自上述通知指定之日起解除,同时公司将不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2、在员工完全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况下,公司未按本协议约定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超过三个月的,员工可以依法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双方如因竞业限制补偿金发生争议的,在争议解决期间,员工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六、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与公司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在竞业限制期间内,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协议有关竞业限制的规定,公司则向员工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风险提示: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的合同,用人单位则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也是公平合理原则的具体体现。若双方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相应补偿金或是没有如期支付补偿金,则员工可依据先履行抗辩权,不履行同业竞业限制的义务。

用人单位在约定竞业禁止补偿金时,补偿应当与员工的收入情况相一致,还应综合考虑到这一商业秘密带给用人单位的利益,竞业禁止的时间长短,区域范围的大小等情况。

七、违约责任风险提示:

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应当在竞业禁止协议里约定违约金。如果劳动者违约了,则可要求其按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合同中可直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也可约定违约金的计算公式。具体数额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约定违约金时不宜过高,以避免员工以违约金过高而请求法院降低违约金,增加麻烦。

1、员工违反本协议约定,公司将停止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并有权利要求员工纠正违约行为。

2、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如违反本协议,应当一次性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如违约金不足弥补公司实际损失的,公司还有权要求员工按照实际损失向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3、员工依照本协议约定承担赔偿损失和其他民事责任后,公司仍保留提请司法途径追究员工刑事及行政责任的权利。

七、其他因履行本合发生的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可以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竞业限制协议 篇6

法院对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梳理时候,发现其中涉及竞业限制的案件时有发生。

所谓竞业限制,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用人单位限制并禁止本单位特定从业人员在离职后从事与本单位竞争的业务,包括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业务单位任职,不得自行建立与本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不得自己生产、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

竞业限制协议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竞业限制协议不仅仅包含了劳动者需要承担的相关义务,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的义务。

一、如何对竞业限制进行限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对竞业限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上述规定从主体、地域、期限三个方面对竞业限制条款进行了限定。因此,适用竞业限制追究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支付劳动者保密费或竞业限制补偿费。

2、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3、竞业限制必须有合理的期限。

二、员工不愿签《竞业限制协议书》怎么办

员工不愿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情形。一类是协议书的内容对员工的要求过多、过高,员工对协议书产生了“恐惧感”。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认真协商协议书的内容,以求达成一份公平、对等的协议书。另一类则是员工另有所图,不希望为自己增加任何义务。对这类员工的处理难度可能要大很多,而且不仅仅是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就能够解决的。此时需要明确一点,竞业限制协议是与保密岗位同步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保密岗位也就不存在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的问题了。所以,如果员工坚持不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员工流动带来不正当竞争,企业必须明确告知员工,职业生涯中面临必须的抉择:要么签署协议书,要么离开保密岗位。

三、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竞业禁止补偿金标准既有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地方,也有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内容,有些时候还可以通过司法裁定解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在支付时间上法定。

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即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16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我们认为,这里“并约定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已经对当事人约定经济补偿的支付时间给予了强制界定。

第二、支付标准和支付形式属于约定内容。

当事人可以约定的是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标准和支付形式。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二)的规定,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支付形式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什么是支付形式?支付时间属于支付形式吗?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属于不同的概念。这里支付形式主要包括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次支付,是现金支付还是票据支付等。

第三、对支付标准无约定的,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裁量确定。

对经济补偿金支付形式无约定的,支付形式为一次性支付。《通知(二)》中规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确认的标准及双方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约定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确认的标准以及双方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来确定最终支付数额。这种情况下的支付形式则明确为一次性支付。

竞业限制制度的司法完善 篇7

明确竞业限制制度的本质, 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相关法律。但在司法实践中发现, 对于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主体和义务履行的次序性等问题上存在着不足和偏差, 需予以完善。

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主体过于宽泛化。

出于保护自身利益需要或者贪图工作便利, 实践中不少企业存在滥用竞业限制制度的冲动, 不区分对象, 与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都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者将竞业限制条款固定的设置在劳动合同中, 概括地要求全体员工承担竞业限制义务。这种做法不符合设立竞业限制制度的初衷, 违背立法本意, 也在客观上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竞业限制主体宽泛化会削弱该项制度的严肃性, 也不必要地增加了企业负担。竞业限制制度的本质特点在于保护商业秘密和限制不当竞争, 以此为出发点来界定竞业限制的适用主体才符合劳动法律和合法竞争的要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竞业限制的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即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赋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除了“高级管理人员”及“高级技术人员”之外的劳动者, 立法采取了兜底的规定, 将不宜或无法归为“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 但又可能因竞业而致使用人单位受损的其它劳动者概括归纳为“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该兜底条款可能会在司法实践中导致宽泛化理解, 但鉴于我国目前总体上社会诚信度较低, 对企业确定的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范围不宜作过分严格的限定, 我们认为, 只要劳动者具备利用企业特定经营信息和特定技术来从事与企业相互竞争的条件的, 都可以纳入竞业限制适用主体范畴。

竞业限制义务承担的次序性

当劳动者按照约定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时, 用人单位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对价。但在现实中存在最大争议的是, 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和给付经济补偿金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先履行问题, 抑或二者是否应为同时履行?此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相互辩驳, 各地方的司法实践也始终未能统一。在《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中规定, 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在实践中的做法则是企业与劳动者订立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后, 劳动者是否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需要看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其行为的前提既包含合同依据也包含事实依据, 二者缺一都不构成当然的竞业限制义务。但由于条例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未作限定, 事实上给了企业更为机动的条件, 如企业可以在协议中要求劳动者提供未从事竞争行业的依据后付款, 或者约定付款方式为半年支付一次, 这很容易将劳动者置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毕竟劳动者无法确知企业是否愿意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先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话, 有可能得不到相应补偿。另一方面, 从设立竞业限制制度的目的来看, 该制度应更加有利于保护企业利益, 但企业在此问题上同样存在疑虑, 也就是说, 企业在按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 却无法确认劳动者是否真正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由于部分劳动者个人诚信度的缺失, 以及我国目前劳动管理的手段落后, 部分劳动者可能采取不作用工登记或者间接持股的方式, 从事与原企业相竞争的活动, 同时又向原企业要求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在用工实践和司法实践中防范上述现象的出现, 仍然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措施, 这也容易导致竞业限制制度虚无化, 缺少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的强制力。

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 》力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破解, 《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 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 除另有约定外,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八条又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 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解释》较以往的法律和地方规章强调了竞业限制约定的强制力, 并试图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就竞业限制问题建立新的利益平衡。《解释》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最长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否则劳动者有权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但《解释》没能有效解决前面所说的用人单位的顾虑, 即企业如何确认劳动者已经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 毕竟法律无法要求劳动者为自己未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进行举证。因此, 我们只能认为《解释》第七条在目前仅为原则性和指示性的规范, 其实用操作性的发挥还有赖于我国社会管理的规范性和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提高。

保密津贴≠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篇8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无形财产,劳动者在职期间依据企业的保密规定和保密协议,应该负有保密义务。为了慎重起见,企业往往在员工入职订立劳动合同或签署保密协议时,对员工在职和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的保密义务进行约定。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补偿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一些人对此规定理解的偏差,造成很多人对“保密费”“保密补贴”“保密津贴”“竞业限制补偿”等问题不能达成共识产生纠纷。因此,笔者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对保密费及竞业限制补偿费问题给予明确的探讨和分析,以减少大家对保密协议中竞业限制补偿理解的偏差和困惑。

案情简介

李先生于2007年9月进入某软件公司,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从事研发工作,并担任研发经理。在李先生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双方做如下约定:劳动薪酬包括:基本工资3200元、绩效工资2000元、保密费600元以及各项津贴和补贴。公司于每月10日以银行转账形式将工资划至李先生个人账户。在工作中,李先生与其几名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新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保证新产品的顺利开发,2008年1月15日公司与李先生等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此外,李先生还与公司签订了一份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约定,李先生无论何种原因从公司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相竞争的行业。2010年8月,李先生劳动合同即将届满,公司为了强化产品开发力度,早已从竞争对手公司挖来了新的研发经理,公司书面通知李先生的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李先生只能按期办理了相关离职手续,结算工资时,李先生要求公司给予竞业限制补偿金,但公司表示以后看情况考虑。

后来,李先生迟迟未拿到竞业限制补偿,故将软件公司诉至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当于3个月工资的竞业限制期间的经济补偿。而公司则认为公司已于每月工资中以“保密费”的名义作为竞业限制协议的补偿,李先生应当承担解除合同后履行两年的竞业限制义务,李先生要求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理由不能成立。

争议焦点

李先生认为:自己与公司之间存在一个竞业限制的协议,自己遵守协议的同时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公司应当支付补偿金或赔偿经济损失。公司认为:公司与李先生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公司已于每月工资中以“保密津贴”的名义作为竞业限制协议的补偿,李先生应当承担解除合同后履行两年的竞业限制义务,李先生要求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理由不成立。

案例分析

企业与劳动者约定的竞业该限制协议因要支付经济补偿发生争议如何处理?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承担保密义务,签署《保密协议》,企业是否应给予员工“保密费”或“保密补贴”?“保密费”“保密补贴或津贴”等同于“竞业限制补偿”吗?二者可以相互代替吗?

所谓竞业限制,是指企业与员工通过聘用合同中的专门条款或者采用单独订立合同的形式,约定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在其在职期间或者离职后的一定期间内,不得从业于有竞争业务的公司或者进行竞争性营业活动。竞业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随着职员的流动流向有竞争性的企业,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义务与离职后的保密义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义务。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产生方式不同。保密是一种法定义务,不管当事人之间是否有明示的约定,劳动者在职期间和离职以后均承担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而劳动者的竞业限制义务则是一种约定义务,则是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无约定则无义务。(2)期限不同。保密义务的存在没有期限,只要商业秘密存在,义务人的保密义务就永远存在;而竞业限制则存在着不超过两年的一个期限。(3)费用的支付不同。保密可以支付保密费也可以不支付,竞业限制约定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用人单位应当就此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此外,保密费是劳动者在职期间发放,而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则是在劳动者离职后发放。

结合本案来看,李先生在职期间,公司向其支付的保密费并非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公司如果要李先生履行竞业限制义务,需要向其另行支付经济补偿。

由此可见,企业限制员工离职后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原企业构成竞争的业务,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维护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员工离职后仍然保守原企业的商业秘密,对于为此目的付出的费用称之为“保密费”似乎不无道理。但把竞业限制补偿费当成“保密费”是错误的。竞业限制补偿费是对员工的劳动就业权利被限制,经济上遭受损失给予的弥补。离职后员工在合理期限内承担的保密义务,有约定的属于明示义务,没有约定的,重要商业秘密部分承担默示义务,该义务的承担,企业不必额外支付对价。员工可以以企业没有支付合理的竞业限制补偿费为由拒绝承担竞业限制义务,但不得以企业没有支付“保密费”为由免除自己的保密义务。保密津贴不等同于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问情提示

1.劳动权利的被限制与补偿费是一种对价关系。竞业限制对公司是一种权利,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义务,对于公司来说,权利可以放弃。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竞业限制做了要求,就应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2.法律对竞业限制适用对象、期限及经济补偿做了明确规定:1)竞业限制适用的对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2)竞业限制的期限。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3)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我国《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对竞业限制的员工应支付的补偿标准,而只是规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散见于一些地方性法规中,且各地规定的标准差别较大。

3.用人单位设计竞业限制制度,应遵循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竞业限制条款不仅应当包括竞业限制的具体范围、期限、违约责任等,还应当包括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法等内容。 另外条款应合理、可行,并且不得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

相关法律链条

1.《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协议通知书 篇9

员工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你于

****年**月**日与公司办理离职手续。你所负有的竞业限制义务自

****年**月**日开始生效。

竞业限制协议履行期间的竞业补偿自本通知书通知之日起算,计算与发放方式按照双方签订的《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公司

****年**月**日

《竞业限制开始通知书》签收回执

本人已收到 公司于___ _ __年_ ___月____日发出的《竞业限制开始通知书》。该回执自执行之日起作为《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的附件。

离职人签名:

__ ___年____月____日

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

经公司决定,离职员工: 身份证号码为:

自 年 月 日起终止其在离职期间所履行的竞业限制义务。公司无须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

公司

年 月 日

《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签收回执

本人已收到 公司于___ _ __年_ ___月____日发出的《竞业限制终止通知书》。自回执收到之日,公司无须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

离职人签名: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1、竞 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应明确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的期限做了新的规定,该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 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受竞业限制的人员到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 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2、根 据权利和义务的相对性,若要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制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否则竞业限制的条款对劳动者不产生法律上的 约束力。对于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此前正常工资的20~50%支付。

3、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对普通员工随意约定竞业限制义务。

4、法律对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金的上限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应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确认。

竞业限制,作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有效手段,曾广泛应用于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中引 进这一概念较晚,且规定比较笼统,对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办法保守商业秘密,很多企业并不熟悉。也有的企业在运用这一条款时因没有遵循公平原则而引起协议无 效。律师提醒用人双方,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须依法而行才有效。

为了确保竞业限制合同的有效性,用人单位在制订竞业限制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义务主体范围应明确。只有实际接触、了解或掌握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或独特经营模式、生产方法的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才应被确定为竞业限制义务主体。

二是应在合同中写明商业秘密的具体范围,且不得将这一行业的一般知识、技能或劳动者因工作而累积的专业技能都归入商业秘密的范围。尤其对劳动者创造并享有的知识产权,不能单纯作为单位的商业秘密,而应双方协商,确定归属,不具有可保利益而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

三是限制从事的竞争性行业或单位及限制从业的地域应在合同中列出,限制从业的范围越窄,竞业限制条款越容易被法院认定为有效。

四是协议中不仅必须约定竞业限制补偿费,还应该明确补偿费的数额或计算方式、支付方式等内容,并且补偿费应实际支付,否则,竞业限制协议无效。

五是聘用新的劳动者工作时,应在聘用协议中明确规定:劳动者没有违反与原用人单位

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规定的行为,不在新用人单位中使用原用人单 位的商业秘密、独特经营模式、生产方法等,且劳动者的近亲属没有在竞争行业或单位中任职等情况,否则,用人单位可能会卷入不必要的商业纠纷中。

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有时为了能在用人单位任职而不得已接受用人单位的竞业限制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应学会在被动的情况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求用人单位明确自己是否属于应限制主体,并在合同中注明。

二是要求明确限制从业的时间、行业或单位、地域范围等,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要求有权拒绝。

三是要求明确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并在协议中注明,用人单位不按时足额支付补偿费的,竞业限制协议自动失效。

四是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应诉,敢于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要求提出抗辩,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资福利待遇中已经包含竞业限制补偿金”不合法

员工:企业不可以工资包含保密费为由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吴润洲

市场经济下刺激了人才的频繁流动,这使得企业对于掌握了企业商业秘密人才的流动相当头疼,于是企业一般都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条款”。去年 《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了“竞业限制”,明确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责关系。但是,也有部分企业违背公平原则,片面强调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而声称 “工资福利待遇中已经包含竞业限制补偿金”,拒绝对限制就业的员工在离职后支付补偿金。对此,离职员工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

【案例】

2005年3月,某公司与李某建立劳动关系,聘任其担任公司开发部经理。公司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李某应当保 守公司商业秘密,且在劳动合同解除后的两年内不得到有竞争关系的其它公司任职,如果李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公司支付违约金60000元。公司的内 部员工手册规定了职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保密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各项津贴和补贴。根据李某的工资表,李某的月工资为:基本工资5000元、保密工 资500元、加班工资800元和绩效工资2000元。

2005年11月份,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次年3月李某入职一家与某公司开发同类

产品的公司。某公司申请劳动仲裁,认为公司每月支付了保密费500元,李某应当承担竞业限制义务,要求李某支付违约金60000元,并在两年内不得到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任职。

经过审理,仲裁庭认为:某公司与李某在《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没有公司需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的约定,公司虽每月支付李某保密费500元,但 该费用是保密费而非竞业限制补偿金,某公司未支付李某竞业限制期间的补偿金,双方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裁决驳回申诉人的仲裁请求。

专家点评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山大学劳动法专家黄巧燕认为,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时,将某一部分专门列出,称其为对 劳动者作离职后竞业限制的补偿,将来真正面对竞业限制时则不再支付。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看,该种支付方式不被法律承认。因为这样的支付 方式对双方均可能产生不公平的结果。对劳动者而言,其实际获得的经济补偿金可能无法弥补其利益损失,如果工作时间短,其实际获得的补偿与被限制的期限可能 不对应;对用人单位而言,如果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其给付的补偿金可能远远超过其需要给付的幅度。该种支付方式太不灵活。也有专家认为两种支付性质和依据完 全不同。劳动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期间参加劳动的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竞业限制补偿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以 后,不能就业或限制从业期间的补偿,其属于补偿金性质。混淆二者,就如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不能约定包含在工资中一样,竞业限制补偿金也不能包含在 工资中。

雇主须知

竞业限制补偿金应该发多少 黄巧燕介绍,参照国际惯例,用人单位对禁止劳动者同业竞争的年补偿费,不应低于离职前一年各种形式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如50%;而限制的行业、地域范 围越广,限制的期限越长,经济补偿金就应越高。《劳动合同法》一审稿曾经出现“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其数额不得少于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年工资收入”的条 款,后因其无法适应不同竞业限制条款的不同需要而被取消。因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竞业限制的最长期限为2年,如果将该被取消的规定理解为竞业限制期限为 2年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倒非常符合国际惯例。

保密协议不等于竞业限制协议。保密义务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劳动合同的随附义务,不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劳动者均有义务 保守商业秘密。而竞业限制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产生,没有约定的,无须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再者,保密义务一般期限较长,只要商业秘密存在,劳动者 的保密义务就存在,而竞业限制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两年。

支付经济补偿可以短于2年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由用人单位按月给予给劳动者。一旦用人单位停止支付补偿,劳动者即不受竞业限制条款约束;从 另一角度看,《劳动合同法》只是规定了竞业限制不得超过2年,只要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再对劳动者作竞业限制,也可以即时停止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关法律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上一篇:写丽江的游记作文700字下一篇:高三年级作文那年属于我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