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2024-06-26

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精选8篇)

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篇1

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达芬奇,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篇2

关键词:中国,古代茶具,造型,种类,审美艺术

我国古代茶具种类繁多, 造型优美, 既有实用价值, 又富艺术美感, 故而驰名中外, 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我国茶具的造型艺术是对我国茶文化的彰显, 讲究简约大气, 崇尚回归自然, 外观协调平和。由于各个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同, 因而不同时代的茶具在艺术造型上也就有所不同, 但亘古不变的是, 茶具造型是一个时代审美理念的反映, 是人们道德素养、生活情趣、品行气质的集中体现。饮茶也早已从简单的解渴提神扩展为社交、放松、休闲、娱乐的代名词, 能够为人们打造出一个更加明净澄澈的精神世界,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开辟出一个安逸悠然的休憩港湾。可见, 饮茶是人们精神境界追求的外化, 是人们处世理念的显现, 因而茶具在造型设计上往往也颇为关注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时代理念进行创新, 逐步演化成为人们价值取向和审美趋向的物质载体。

1 我国古代茶具造型概述

茶具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饮茶品茗、演绎茶道必不可少的器皿。物质文化的进步会带来审美理念的转变, 我国古代茶具造型在每一个时期都呈现出与前朝有所不同的特点。换句话说, 茶具造型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是对一个时代审美艺术的保留与推广, 它的发展历程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一样, 都要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难题, 既要有所创新, 又不能完全背离古风。同时, 茶具造型是一个时代人民群众价值观念、处事原则、喜好偏向、交际规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造型艺术必须置于特定时代中进行分析, 着眼于当时当地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需要, 在发展中求继承, 在继承中谋发展, 以鲜活的形式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茶文化创造性地保留下来。

作为茶叶的故乡, 我国也是茶具的发源地, 茶具的材质多种多样, 造价也相去甚远, 不论是高居权贵还是街头小卒, 均可挑选到符合自己审美水平与支付能力的茶具。茶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 茶文化则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 它以道德为核心, 强调人类的群体价值, 提倡无私奉献, 主张义大于利, 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重视修身养性、和谐共生、心态平和, 等等。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彰显茶叶自身价值的依托, 茶具在造型设计上必须能够体现出茶叶秀雅清丽的本质以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令人们端茶具似赏文化, 观茶具似品人生。

2 茶具造型种类及其审美艺术

2.1 球体造型, 典雅自然

球体造型的茶具借鉴了我国水墨画艺术, 将棱角之间的过度与转接剔除出去, 转接采用流畅自如的似水流线体来构造茶具的骨架, 点、线、面三者浑然一体, 整个茶具呈现为圆润的球形, 宛若自然生成一般, 整体性颇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 以球形为造型的茶具的内部容量通常较其他形状茶具的载水量要大很多, 并且球形茶具自带装饰功能, 能够带给欣赏者以圆润、立体、流动的视觉体验, 也更有利于茶具之上图案、纹理的赏析。球体造型的茶具在设计上追求统一性与简约性, 整体看上去内敛含蓄、婉约低调, 如莲花一般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将世间琐事抛之脑后, 清新而悠长, 宁静而致远, 给饮茶之人带来一种贴近自然、优雅万千的审美感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丰富多彩的审美艺术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缠缠绵绵不曾绝, 浑然天成如一物。茶具的造型之美则在圆润的球体之上见深意, 传统文化的奥秘跃然纸上, 以美学的视角理解文化, 以文化的视角诠释生活, 让饮茶之人同时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现在, 球形茶具仍然是茶具造型设计的主要形式, 它以圆弧承接的方法来构建茶具形体, 通过简单直接的弧形过渡线条将茶具打磨成自然天成的水珠一般, 茶具本体上通常会以起伏的转角和流畅的弧线将茶具整体与局部的融合之感予以呈现。单一的流线型线条并不会让造型设计显得乏味或枯燥, 反而会增添茶具高贵典雅的气质, 静中求动, 动中有静, 实现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刻画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另外, 这种造型还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 让饮茶者的意识流动和情感体验停留在饮茶的那一瞬间, 整个画面平衡而协调, 水墨情怀尽显, 茶之灵气尽露,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意境悠远, 耐人寻味。

2.2 浮雕叠透, 灵秀舒展

我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人们喜欢用圆形或球形的物体来寓意吉祥, 喜欢以吉祥的饰品来装点身边的事物。古代茶具在设计上多采用圆形或球体造型, 圆弧线条配以球体轮廓,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富贵连年的美好寓意, 令饮茶之人在吉祥话语的影响下心境更加开阔, 态度更加积极乐观。设计茶具时, 人们将自身的情感与期望寄托在茶具之上, 让它成为心灵的代言人, 在现实世界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愿望, 实现理想境界与现实空间的有机融合, 茶具设计也因此更加富于内涵性、多样性与多元性。

我国人们自古崇尚装饰艺术, 在造型简单的物品上会辅以雕刻、剪纸、印花、刺绣、编织等, 来增添物品的丰富感与层次感。对于茶具而言, 比较常见的装饰艺术是浮雕与叠透。通过这两种装饰方法, 茶具的形体外观在视觉上会有很大不同, 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无限激发出来, 球体造型敦实、简单、厚重的感觉也会被打破, 给人带来一种灵秀、舒展的感受, 视觉冲击力大幅提升。借助这些外部修饰, 茶具的点、线、面三个元素也会实现多种多样的交织与叠加, 装饰的流动感更加强烈, 装饰物与茶具本身的转折弧度更加切合, 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统一的思想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视觉感受方面则实现了虚与实的结合、沉与浮的对比、近与远的差异, 带给人们全新的饮茶体验。

2.3 单一线条, 意蕴悠长

任何艺术设计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理想意愿的表达, 茶具也不例外。我国古代茶具在造型设计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元素, 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实施了物质层面的延伸与发展。造型以单一弧线为主要设计元素, 简单明了, 落落大方, 打造出一种宁静、泰然的意境, 稳健而优雅, 有力而自然。这种造型设计的美感完全依托于设计者的灵魂与情感, 他们将自然设计元素与人类情感语言有机结合, 积极汲取古代哲人的处世哲学, 并将之转化成为设计元素置于茶具之中, 赋予茶具以灵魂, 让茶具成为设计师情感的视觉表达。

这类茶具在造型上追求线条的简单化、意蕴的深刻化以及意境的悠远化, 以简喻繁, 以少胜多, 这与我国古典哲学观点及东方审美理念完全一致。饮茶之人欣赏这类茶具时, 就好像穿梭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之中, 体会仁、义、礼、智、信的精髓所在, 感受简约、自然的水墨创作原则, 体会简约的线条对于茶具功能的彰显作用, 将道家“有无之辩”的哲学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对人们产生深刻影响。

这类茶具与球体水墨茶具在风格上有些类似, 但是身材更为纤细修长, 整体设计较为高挑, 上部延展的幅度较大, 壶嘴与壶把挺拔向上, 壶身类似于垂直的椭圆形, 重心在茶具中上部, 整个茶具以重心为基准进行上下的整体弧度变化。在精神格局上, 这类茶具会给人一种独立、清冷、孤傲的感受, 这正是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绝佳体现, 也是对君子善于且乐于成人之美的有力展示。这类茶具通常会借助外延部分来打破单一的结构变化, 通过大圆、小圆的叠加套用, 避免使用过多会造成干扰的直线, 使茶具更加简约, 空间更加鲜明。一般而言, 相对于其他茶具造型设计, 这类设计最能够赢得心高致远的文人的推崇, 文人情怀与茶叶的恬淡悠然相互融合, 茶具的简约设计及深远意境与两者相互映衬, 起承转合、迂回跌宕, 艺术美感大幅提升, 忧古思今的文人情怀也被渲染到极致。

2.4 方体配弧线, 新颖独特

历来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相互碰撞、相互借鉴、不断充实、日益完善的过程。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文化进行过频繁交流, 也适当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 体现在茶具造型设计上就是打破了单一弧线的构成方式, 更加注重造型的独特性与新奇性, 外观的简约性与美观性, 在传达艺术美感的同时将审美需求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茶具多小巧精致, 符合西方文化中的精品生活理念。为了避免因茶具体积缩小而导致其视觉冲击力度大打折扣, 设计者往往在茶具的整体组合上下功夫, 进行刻意的缩小或放大。例如, 以厚重敦实的托盘衬托精致小巧的茶杯和茶壶, 在保留各自空间美感的同时形成了整体的一致性, 多中有少, 大中有小, 厚重与轻快兼而有之, 视觉冲击强而不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设计者大胆地将方体与弧线搭配运用, 茶壶主体采用圆柱体, 壶把、壶嘴、壶盖则采用方体, 经过起承转合的处理以后, 弧线与方体之间会形成体块之间的流动与穿插, 转角与硬角之间相互对立而又互为补充, 多种元素之间相互交融、难舍难分, 简单之中求变化, 变化之中求风格。

3 结语

我国古代茶具的造型设计是对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同时, 茶具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载体, 是人们情感诉求和内心期望的艺术表达, 其造型艺术与设计者的精神世界同样是息息相关。在茶具造型设计方面, 我国古代设计师将传统模式与时代新意相融合, 对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衡量, 主张创新与突破, 力求打破传统方式的限制, 在变化中寻求统一, 在差异中寻求和谐, 将茶及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赋予茶具造型之中, 使茶具艺术性、实用性与情感性兼而有之。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造型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8.

[2]谭天, 韦凯.浅谈中国陶瓷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J].美术大观, 2011 (7) :106-106.

[3]徐亮.浅谈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联系[J].美术大观, 2011 (7) :78-79.

解读与“夜”有关的古代诗歌 篇3

在中国古代诗歌当中,有不少佳作是诗人夜中所作。如李白在其所作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中曾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由此可见,古人在夜晚作诗也是十分特别的。那么,学生应该怎么解读与“夜”有关的诗歌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探究诗人夜晚作诗的原因

阮籍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首联中就提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纳兰性德在《长相思》当中也说“聒碎乡心梦不成”,李煜在绝笔之作《虞美人》中谈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苏轼在《水调歌头》的小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由以上几个例子,笔者发现,古人在夜晚作诗往往都是因为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开篇说的那样“心里颇不宁静”。在诗歌当中,有的会像上面几例一样直说,有的则表现得含蓄委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寻找。

二、了解夜景描绘中声音的作用

夜晚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大部分生物都要进入休眠状态,所以环境特别宁静。此时的细微声响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们要重视诗文中关于声音的描写。笔者认为,描写声音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两句表现的是环境寂无人声,桂花的开放与凋谢也无声无息,四周的“人闲”“夜静”,造成了“山空”的错觉,为了取得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诗人还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 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后两句则化静为动,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皎洁的月光洒进山间,使已疲劳入梦的山鸟陡然惊醒,在惺忪蒙眬中误以为天色将晓,于是便疑惑地不时向友邻发出阵阵问讯的鸣叫。这里,诗人抓住“月出”和“鸟鸣”两个富有特征的动态进行描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以动态、音响显静,在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中,让读者从空谷鸟鸣中聆听到了静的“声音”,从疏淡的笔墨中体味出“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从而将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转化为一种富有情趣、幽雅静谧的美感。

2.不同的声音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如“杜鹃啼血猿哀鸣”,通过动物声音描写渲染气氛。除了动物的鸣叫、自然风雨之声,社会环境中的声音也能渲染气氛。如“五更鼓角声悲壮”,这种声音表现出诗人人在异乡的处境,交代国家处于混战之中的时代背景。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是人类生活中的音乐声,诗句当中出现的曲子名称或是乐器名称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关注此夜的月亮和温度

月亮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并且这个意象与夜晚直接相关。因此,在夜景描写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一下诗人有没有写到月亮。如果写到了月亮,教师要分析诗人是注重月的形状,还是注重月的光辉。若是注重月的形状,那么极易让人产生月圆人不圆、月缺人亦缺的伤感,用的正是观月思乡之意;若是注重其光亮,那么也许与诗人纯洁的品质有关联;若是写松风山月,则可能与归隐有关。此外,表明夜晚冷、热等词,可以暗示诗人的心境。因此,诗人会运用这样一些有双关意义的词汇来表达情感。如“夜凉如水”,就常常暗示诗人心中薄薄的悲凉。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在理解与夜有关的诗歌时,能帮助学生较快判断诗人情感的几个切入点。学生如果能关注以上几点,再结合诗句内容,就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判断诗歌的情感。

有关古代民间小故事 篇4

天色尚早,舞娘与留宿的客人们都还是好梦正酣,只有做小买卖的穷人家三三两两的挑着担,提着筐在这秦淮岸边赶脚行路,为的是占个有利的地势,等待着贵人们醒来后的喧嚣。

“姐姐,我们就把摊子摆在这里吧!”男孩子用稚嫩的童音询问着身边布衣荆钗的女子。

“好。”女子笑着点点头,便和男孩一起将两个包袱放在地上。打开来,一个包袱里装着一些胭脂水粉,另一个里裹着几对可爱的瓷娃娃。摆好后,姐弟两个便坐在一旁静静地等着客人光顾。

“阿冬,要是困的话,就靠着我再睡会,反正这么早也不会有人来买的。”女子温柔的摸了摸男孩的头,伸手欲将他搂入怀中。

“我不困!”小男孩站起身来,拍着胸脯道,“姐姐,阿冬长大了,已经是家里的男子汉,将来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好阿冬,你真懂事!”女子宠爱的看着这个因生活困苦而过早成熟的孩子,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酸楚。

眼前的男孩只有十二岁,他口口声声叫她“姐姐”,而事实上他并不是她的弟弟,他是她的丈夫,是她一生的依靠。可那弱小纤瘦的肩膀真的能让她靠上去吗?一生的情意真的可以寄予在这个小小孩童的身上吗?女子微微蹙起了柳眉,她静静地望向远方,一个挺拔的身影再一次填满了她的心。也许她这辈子只能靠着这个影子活下去,不过这样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请问,这对瓷娃娃多少钱?”一个男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神思,有点慌张地答道:“七十文。”

“给,我要一对!”男子小心翼翼的掏出七十文钱,递了过来。

她低下身捧起一对可爱的娃娃,笑着站起来要交到那男人手中。就在抬起头看清那男人面容之时,笑凝在面上,泪无声滴落,手在空中颤抖,娃娃自手中滑落,摔得粉碎。

“萍萍?”男子难掩激动地声音带着莫大的惊喜。

“展大哥!”一直站在旁边的阿冬在认出了这个红衣人便是两年前帮助过他和姐姐的开封府护卫展昭时,兴奋地扑了过去,抱住展昭亲热的叫着。

“阿冬”展昭温和的笑笑,拍拍冬儿的头,可他的眼睛却一刻也未离开过早已泪流满面的水寄萍。

“姐姐,是展大哥耶~”阿冬开心的笑着说,一回头却见姐姐在哭,不禁走了过去,扯着水寄萍的衣袖,疑惑地问道“姐姐,你怎么了?”

没有回答,只是用力甩开牵着自己的孩子,水寄萍哭着往巷子里跑去,踢碎了一地的娃娃,洒落了一地的泪水。

“萍萍……”“姐姐……”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抄起地上的货物,便直直地追了过去。跑在前面的展昭刚要提气运功,却看到后面跟着的阿冬早已气喘吁吁,连脚步也踉跄不已了,于是一边不断的向前张望,一边又不得不回身领着那可怜的孩子。

好不容易来到了水寄萍与阿冬的居所,门却从里面闩住了,两人用力的敲,边敲边喊着里面的女人,却不见有人来开,“咚咚”的敲门声直扰得邻居也好奇地出来观望。

拄着拐杖的房东老婆婆,晃晃悠悠的从隔壁院出来,急声道:“别敲了!别敲了!再敲把我老婆子的心都敲出来了。”说着,她走了过来,抬头看了一眼展昭,便低下头慈祥地问阿冬“阿冬啊,这是怎么回事呀?”

“王婆婆,我也不知道!”阿冬很苦恼的搔了搔头,说:“刚刚碰到展大哥,姐姐就突然哭着跑回来了。”

“哦?”王婆婆再次抬头看了看展昭,展昭恭敬的施了一礼。婆婆点点头,问道“你是他们的亲戚?”

“我……”展昭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面有难色的停了口。

“他是我姐夫!”阿冬在一旁接口道,说完笑着看看展昭,拉住了展昭的手。

“你是水姑娘的丈夫呀!”老婆婆嘴角挂了笑,摇摇头道:“年轻人,不是我说你。他们姐弟俩都搬来快两年了,你才露面,你这个男人是怎么当家的呀!也难怪水姑娘会生你的气,不让你进门喽!”

古代寓言故事:《瓦瓮与美梦》 篇5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瓦瓮与美梦》

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地方,有一个读书人。这个人有些文化,但学问并不高,而且他什么也不会干,靠着祖上留下的一点微薄的家产,整天好吃懒做,异想天开。最后,这个读书人坐吃山空,他身边仅剩下一只瓦瓮了。尽管这样,他依然每天幻想,把瓦瓮当作宝贝,白天把瓮藏起来,晚上拿出来,抱在手上不肯放手,唯恐有人来抢去了似的。

一个晚上,窗外北风呼啸,摇得门窗“吱吱”直响,天气非常寒冷。读书人冻得缩成一团,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又开始做起他的美梦来,他脑海中出现了他平时想得到的一切。他向老天祈求:老天爷,让我得到富贵吧!那时候,我将有很多的钱财,我用钱财买到了一大片田庄,然后又建造起大片富丽堂皇的住宅。于是,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贵族。在我的府上,养着许许多多美丽的女子,她们能歌善舞,每天为我轻歌曼舞。我又娶了漂亮多情的妻子,我们有高大的马车,马车上有巨形的华丽的车盖,我同美丽动人的妻子坐在高贵巨大的马车上到处游览名胜古迹……反正,只要富贵人家所具有的,我全都要有。

他越想越高兴,简直就像身在其中,不知不觉中,竟手舞足蹈起来。得意忘形之中,一脚将他那唯一的宝贝——瓦瓮给蹬破了……

这个读书人好吃懒做,一心幻想着荣华富贵,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有,实在是可悲。

《 秀才的“大志”》

两个穷酸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穑(se),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装模作样,摇头晃脑,自作清高。衣服又旧又破,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他们依旧鄙视劳动。

一个炎炎的夏日,这两个秀才聚到一起了。他们走到村边,坐在一个大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把破旧的大蒲扇,不停地摇着扇,驱赶着蚊虫。他们看着农人正在地头辛苦地干活,颗颗汗珠滴在土地上,两秀才大发感叹。

一个秀才说:“他们真苦啊!这么勤巴苦做的,落得个什么呢?我这一辈子虽说也穷酸,可是我只要吃饱了饭、睡足了觉也就行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像他们这样下地去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太胸无大志了。将来有朝一日我得志了,我就一定先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吃饱了再睡;睡足以后再起来吃,那该是多有福气呀!有了这样的福气,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大志了。老兄,你说不是这样吗?”

另一个秀才不同意前一个秀才说的话。这个秀才说:“哎呀老兄,我和你可不一样啊。我的原则是吃饱了还要再吃,哪来的工夫去睡大觉呢?我要不停地吃,这才是享受人世间最大的乐趣。依我看,这才是我的大志!”

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谈着他们的“大志”,原来只不过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所以到头来也只不过是画饼充饥。

两秀才的“大志”,实在是可悲又可鄙,这种寄生虫的狭隘自私,只能遗人笑柄。

《铁棒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雄鸡与鸿雁》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篇6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有一幢小房子。

在小房子的房顶上,有一个高高站立的小烟囱。当小房子里烧火的时候,小烟囱里就冒出一缕缕的青烟。

冬天到了。大雪覆盖着整个原野。

凄厉的北风也赶来了,他在原野上呼啸着。他折断枯树枝,他抱起雪花儿,四处飞撒。

他还在小房子四周奔跑,他拍打门窗,高声怒吼:“我是凶猛的北风,没有谁不怕我!”

可是,房顶上的小烟囱就是不怕他,依然高高挺立着,冒出一缕缕青烟。

北风气恼极了,他说:“你这么神气干什么?你知道吗?屋里的老头儿和他的小花狗,正在壁炉前烤火取暖。而你呢?却在外面挨冻。你还是别挡我的道,躺下来算了。”

小烟囱沉默地站着,还是吐着一缕缕青烟。

北风吹他、推他,拿雪花掷他,可是小烟囱纹丝不动。

北风无奈了,他坐在小烟囱身边直喘气。

他说:“我算服了你,不过我只想知道一个秘密——是什么力量使你这么顽强地站在这里的?”

小烟囱笑了,他说:“没有秘密。你忘了刚才自己说的话了吗?正因为我顽强地站在这里,房子里的老爷爷和他的小花狗,才能在暖烘烘的壁炉前烤火……”

月亮掉进烟囱里

冬天的夜晚,月亮也冷得受不了啦:突然,他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烟囱。“快去那儿烤烤火吧!”月亮一下趴到小烟囱边上。

这会儿,小烟囱不冒烟了,只冒出暖暖的热气。

月亮鼓着圆圆的身子坐在烟囱边上,这边烤烤,那边烤烤。他觉得比刚才暖和多了。

“我找到了多么好的地方呀!”月亮正在得意,一不留神,掉进烟囱里,把烤火的老奶奶吓了一跳:“哟,该不是雪球掉下来了吧?可别把火压灭了,外面好冷呢!”

老奶奶往灶膛加了一把柴,接着拉起了小风箱。

“呼噜噜,呼噜噜……”

灶膛里吹起了好大的风,火苗儿、火星儿还有星星的烟都被吹了起来。

月亮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一股热气托着升呀,升呀,又跑到了烟囱外面。

月亮没有受伤,可那烟熏火燎的滋味儿也不好受呀!

咕噜噜,咕噜噜!月亮赶紧转着圆圆的身子回家去了。

钻进烟囱的小人

夏天刚刚过去,森林里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天然乐园。清早,凉爽的空气从窗缝中钻进来。

居住在大森林的小女孩蜜莉被冻醒了,她穿着毛绒绒的睡衣,打着哈欠走进厨房。

蜜莉打开豆浆机,想打磨一杯豆浆。

砰!忽然,烟囱里传来一阵巨响。

蜜莉吓得跳起来:“什么声音?”

蜜莉缓缓地抬起头,嘴巴咧得好大:烟囱里,倒立着一个绿眼睛的小人儿!

“你、你,你是谁?”蜜莉吓了一大跳。

小人儿眨眨绿色的眼睛,“我是谁?我是谁呢?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可怜的小人儿被摔晕了。

“啊!我是帕克,帅帅的帕克!”过了一会儿,小人儿眨眨眼,“你好,地球女孩,我来自帕帕拉星球,帕帕拉国帕帕拉城帕帕拉镇……”

“天、天外来客?”蜜莉艰难地吞吞口水。

“我正在做星球旅行。可是,飞船撞到了流星的一角,只好跳船啦!想不到……”帕克看了看拥挤的烟囱。

“星球旅行?”蜜莉的眼前一亮。

“那么,请进来,喝杯豆浆吧!”

“你能帮我一下吗?”帕克努力地动了一下身子。蜜莉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帕克从烟囱里拽出来。

来到客厅,蜜莉端来一杯豆浆和一盘新鲜的水果糕点,还有一些榛子。

咕嘟咕嘟!帕克一口气喝光了豆浆。

“这是什么?”帕克拿起一粒榛子,咔嘣咔嘣,咬得直响。

“榛子壳不能吃呀,要像这样——”蜜莉用一把小锤子敲开。

“谢谢,地球的食物还不错!”帕克大口地嚼着。

“帕克,我带你去森林逛逛吧!”吃过早餐,蜜莉主动当起导游,帕克欣然同意了。

一缕缕阳光洒落下来,帕克和蜜莉在树丛中穿梭。

走到一棵大树下,帕克抬头仰望大树,指着树上一团白色的东西,问道:“这个毛茸茸的东西是什么?”

“它叫猴头,是一种肉嘟嘟的蘑菇。”

“它可以吃吗?”帕克伸手摸了摸,很柔软。

“当然,它既能做药材,又能当食物!味道很鲜美哦!”蜜莉采下来几个猴头,准备给帕克煲汤尝尝。

走着走着,帕克看到脚边有一种长杆儿的野菜,像一个绿色的长音符。

“这个是什么?”

“噢,它叫做猴腿!”

“猴腿?”帕克挠挠头。它好像看到过地球上猴子的照片哦!

“这个名字是有点古怪啦!”蜜莉笑着说,“来,我带你去摘野葡萄!”

一棵绿藤上,野葡萄随风晃动,蜜莉轻轻一跳,就灵巧地摘下一串葡萄。

“尝尝看,甜吗?”蜜莉把葡萄递给帕克。

“甜甜酸酸,真好吃!”帕克咂咂嘴。

鹅黄的落叶铺成了一条松软的地毯,帕克走在森林里,东张西望,十分兴奋。它在松软的地毯上打滚儿,追逐松鼠,爬上树杈荡秋千……

“这里真快活!”帕克对蜜莉高呼。

“嘟嘟嘟——呼叫帕克,呼叫帕克!”这时,帕克腰间的小仪器忽然响起来。同伴们赶来救援它了。

突突突!森林上空飞来一只巨大的飞船。船上缓缓降落了一个梯子,许多绿眼睛的小人儿在招手。

“蜜莉,我该走了。你们地球人真的是很热情,地球环境自然又健康!”帕克依依不舍地说。

“希望外星球朋友多来玩,和我们做朋友,让地球人多多和宇宙人交往吧!”蜜莉笑着说。

“欢迎你来帕帕拉星球做客!”

古代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篇7

其一,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 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 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

其二, 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 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 热爱美的事物。

其三, 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因为,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对环境的表述最终还是为表现人而服务的。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这是一个能发

挥语文的学科特点, 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 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一、引导与调动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 调动学生去想象, 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以“水”为例, 那奔腾不息的大江, 烟波浩渺的大海, 那绚丽的湖光山色, 潺潺的小溪……常常使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因为它是那样的变幻多端, 那样富有生气。李白笔下的“水”, 多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不尽长江天际流”;王维笔下的“水”多清新秀丽,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 美丽如画,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 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 是那样的鲜活, 那样的清明透彻, 那样的可爱。此外, 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 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这里,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 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 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 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 并且让这种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也就会水到渠成, 自然而生。

二、深入探讨

在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 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 在古诗文中, 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 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 缺少了自然环境, 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无“海”, 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没有那亭亭荷花, 惊飞的鸥鹭, 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 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 可以说, 是环境孕育了诗人, 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三、古诗文中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古诗文中, 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 对培养健康的人格, 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 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 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 例如, 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 发出“逝者如斯夫, 木舍昼夜”的感慨, 告诫、自己要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 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而表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 现“巴陵胜状”, 则“心旷神悟”, 达到“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别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 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事分的体现。在这里, 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 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 由“喜爱”到“关注”, 由“关注”到“思考”, 层层递进, 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 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 体会自然与诗人, 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 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 我在讲授 (桃花源记) 一课时, 就组织了一场讨论, 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 你选择桃花源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 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 他们有的喜欢“桃花源”, 说它自然环境好, 无污染, 民风纯朴;有的喜欢城市生活, 说它科技发达, 文明进步。更多的别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 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 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 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 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 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 心态变得浮躁了, 心胸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 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岩宵”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那美景, “绿江深见底, 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那种“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 那种“萧鼓追随眷社近, 衣冠墒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 “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与大唐有关的青春故事 篇8

小四与他的“圈子”

斯海军是一个龙年出生的年轻人,今年只有27岁的他,却已经是大唐电商行业中的一个明星级人物,在电商园人们叫他“小四”。提起小四,同行都会说“他是一个搞电商非常厉害的年轻人”。

小四聊起他做电商的一些经验和成绩时,最常谈起一个词:圈子。“圈”是近几年来最流行的一个概念,任何人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属于自己的圈子,对于小四来说,他的圈子是他的智囊团,是他的信息库。

“我们一群朋友是个圈子,每天都会互相分享自己得到的电商方面的新资讯。新媒体、互联网、电子商务、马云??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瞬息万变,一个人的精力和人脉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信息共享的环境,而大唐的电商园正好给我们这些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组建自己圈子的大环境。”斯海军说。

他认为,大唐的电商气氛是互利共赢、竞争合作的,电商老板之间没有互相隐瞒、恶性竞争的情况,反而是共同进步,寻求双赢的空间。电商企业之间互相避让主推爆款,共同保护网销价格的同时,斯海军还给一些小型袜子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时尚资讯,帮助了很多生产企业在网店推广产品,成功销掉大批产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合作、互利是我们年轻人竞争的新模式,只有在这种良性的环境下,一个产业才能走得更远。”他说。

这里的平均年龄只有23.5岁

“我们这里的创业者,平均年龄23.5岁,在大唐创业是给了我们一次成功的机会。”杨剑说。电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行业,但是对于大唐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做袜子电商是给了年轻人一个证实自己的机会。

“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想要白手起家地闯出一番事业是很困难的。但是大唐对于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杨剑说。

大唐的袜业产业链十分完备,设计、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完全覆盖,发展程度也非常成熟,大唐镇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袜业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做袜业电商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赚取第一桶金。“不甘愿每天朝九晚五地为别人打工,却又没有什么本钱和背景来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选择了来到大唐做电商。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包含一些金融贷款方面的政策,还有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的落成。可以说,大唐给了很多大学生一次白手起家的成功机会。”杨剑说。

梦想还是要有的,我已经实现了

贺军的专业是印刷技术,他放弃了印刷行业每个月七千元的稳定工作,选择了袜业作为他创业的起点。

“我对设计啊、包装啊这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也比较喜欢,当时在企业负责给服装、鞋子等印刷包装袋和包装盒,我突发奇想地想从服装行业切入,自主创业。”他说。

当时的贺军只想选择一个服装行业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小东西,于是他想从袜子生意做起,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和袜子、和大唐之间的缘分有这么长。

贺军在网上搜索了中国的袜业产业集群,最终选择了产业链完备、配套成熟、包容度高的大唐镇作为自己创业的基地,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贺军说,他一开始认为袜子只是个小东西,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时间久了他才发现,越是简单的小东西,越要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他逐渐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其实创业的起步阶段是非常累的,比给人打工的铁饭碗要累得多,但是这份劳累是有价值的,因为我在做的是我自己的事业,再苦再累都感觉是在给自己赌一个明天,累得有价值。”贺军说。

目前,贺军的秀吉针织公司已经走上了正轨,他也从一个对袜子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如数家珍的内行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来到大唐创业的五年,也是大唐转型升级的五年关键期,他与大唐共同成长,共同转型,取得了共同的成功。

“我的弟弟在上海一个大公司里上班,前段时间也辞职了,来大唐跟我一起做袜子生意,与其给别人打工,我们不如趁年轻为自己拼一番事业。”贺军说。

星期袜、盒装袜,都是我们的idea

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变,袜子逐渐从一个不见光的小配件变成了时尚单品,这也对袜子的设计和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剑说,如今的很多袜子方面的设计和销售的新创意,都是从大唐、从电商行业中创造出来的,对于袜业这个传统产业而言,这些创造性的设计有着二次衍生的价值。

“我们电商园做袜子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人会在网上仅仅买一两双袜子的,考虑到邮费的问题,很多在网上买袜子的消费者都是一次性买很多。这就启发我们研发了盒装袜子的销售模式,把不同款式的袜子组成一盒进行销售,提供多种‘套餐’可供选择。同时,我们还顺着这个理念,研发出了星期袜、网络用语袜等新创意,这些创意都对袜子的销售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杨剑说。

nlc202309011618

从阿里巴巴到龙卷风网仓

杨昂统从阿里巴巴离职,带着从事袜业批发的经验和客户,来到大唐,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创建了龙卷风网仓。“我们事先通过流量、销售等方面评估,筛选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网店开展合作,它们当中不乏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优质店铺。”龙卷风网仓总经理杨昂统说,通过“销售众筹”这种方式,能够增加产品曝光度,扩大网上影响力,迅速扩大销量。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筹备,8月8日,投资3000万元的龙卷风网仓正式运营。龙卷风网仓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袜子网络供货平台,经营面积达到1.2万多平方米,旗下拥有tornado等6个自主品牌,同时还整合了情怡、优之靴下、源通、樱之良品等多个网络热销袜子品牌入驻,解决了中小袜业电商企业前端设计、美工和后端库存、物流的压力。

杨昂统说,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合伙人几乎没有双休日,也没有一秒钟可以放松精神的时间,直到8月8日正式运营,一颗悬在空中的心也仅仅放下了一半,虽然销售火爆,但是繁琐工作和后续压力仍然堆积如山。

尽管如此,这些80后的创业者们却感到乐在其中,因为忙得有价值。“镇政府这么信任我们,信任网仓这个新模式,把这么大面积的空间留给我们任意发挥,这是荣耀更是责任,我们要引领大唐袜业严把质量关,用时尚、高品质的产品为大唐袜业赢得口碑,为大唐袜业电商赢取更大的商机。”杨昂统说。

拓宽视野让人变得谦虚

这一代的年轻人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的学习欲望很强,如今的大唐学习气氛很浓,各种培训课程报名都很积极,热门课程场场爆满,大唐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们,不再闭门造车,摒弃了以量取胜的大生产思维,转而向提升设计、注重科技、关注功能性、提升创意、互联网+的大思维转型。

以前的年轻老板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就早早地接手家里的工厂,年轻人却是老思想、老理念。而如今的新一代大唐年轻企业家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开始投入工作他们却仍然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求知欲望很强。

“学习是很重要的,要有创新、有提高,首先要广泛吸收大量新鲜知识和资讯,再从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大唐现在是一个开放、包容、学习、创新型的集群,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的思维转变要比以前快很多。”诸暨市赤足之恋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怀谷说。

另外,徐怀谷也强调,袜子的功能性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抗菌、排汗、抗疲劳的功能性袜子已经逐步打开了市场,袜子的设计生产中越来越多地涉及了科研创新领域,这就更要求大唐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快脚步。

机器的咆哮声,渐渐消失了

大唐的一批85后、90后的年轻企业家们,都是在古老的袜机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们的青春记忆伴着高强度的噪音,他们戏称:这是现代化生产转型的咆哮声。

从家庭作坊到机器大生产,他们的成长见证了大唐的首次转型,而如今进入创业时期的他们,正经历着大唐的二次转型。在方田电商园,当谈起方田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方田现在安静了。

贺军回忆,他刚刚从家乡来到方田的时候,晚上常常被机器的轰鸣声吵得睡不着觉,戴着耳机过了整夜,而当地长大的同行们却说对于这个声音早就已经习惯了。而最近几年,这种巨大的噪音逐渐减小,几乎消失了。“自从电商园开始筹划建立,到正式施工、招商、运营,方田这边的噪音一天比一天小,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比较适合居住的环境了。工厂搬离、现代化电商入驻,减小的噪音是一个最直接最明显的佐证。”贺军说。

上一篇:我总结的课堂小游戏下一篇:卫生院信息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