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2024-05-23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精选6篇)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市人大领导来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沈主任,各位领导:

非常欢迎沈主任以及各位领导莅临滨江区视察、指导工作!我们滨江区位于海滨市区西北翼,是海滨市区四个组成区之一。

现将我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

一、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抓机遇、谋发展,经济量质跃上新台阶。近年来,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性影响和转型升级过渡性减速的双重压力,我们坚持“稳增长、建新城、促和谐”工作主线不动摇,始终做到在稳增长中抓转型,在抓转型中稳增长,不断促进全区经济量质跃上新台阶。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1年实现GDP218.4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1.85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2.32倍;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14.8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1.5倍;完成经营性服务业税收6.9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0%。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8%,比2007年分别提高4.6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1%,比2007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比95%,位居市区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79709元、8771元、12829元,滨江已成功跻身苏南发展水平行列。

(二)抓推进、促转型,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针对产业层次不高,发展较为粗放这一现实,区委六届十次全委会提出转型升级战略,指出要以“1+6”空间布局为依托,着力构建“5+3”产业体系。为此,我们始终突出以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以项目促进转型升级,重点在“招、推、培”三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招大商。我们在2007年打造“三区三园”分类集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研究、重新定位,不断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全力将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将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依托重大项目破解瓶颈制约。2009年,还新组建三个区级招商分局,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重点瞄准体量大、档次高、业态新、对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狠下工夫、盯紧粘牢、促成落户,目前在手的重特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二是强推进。从2008年“五大会战”开始,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三年实施“五大工程”,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健全 “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位领导、一抓到底”的“四个一”运作模式,不断提高项目推进的组织化程度。我们积极发挥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作用,每年排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围绕“开工、建设、运营”等环节对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对责任单位实施节点化考核,有力促进项目建设。中集气瓶、会田冲床、宝钢线材、宝通合金钢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总投资80亿元的江苏海滨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已正式开工。华润苏果、百安谊家已投入运营,以万科、保利品牌为代表的一批地产项目落户开发,尚美家、鸿运装饰城等新建市场年交易额均超亿元,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是重培扶。面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们以“双走进”活动为载体,实施科技“3580”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现场指导,全程服务,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仅2009年,区民发担保中心提供的贷款担保就同比增长122%,区发改委、科技局和外经局分别为企业争取工业发展扶持资金3400万元、科技扶持资金3914万元、外贸扶持资金936.75万元。全区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已由2007年底的188家增加到目前的379家,精华制药、润邦重机成功上市,交运物流成为全区第一家跻身我市大企业集团行列的服务业企业。此外,借助大学大院大所科技资源,一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63项,“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正式成立,奥蓝玻璃等3家院士工作站成功认定;积极推进“一城多园”孵化器建设,紫琅科技园、软件北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牛津科创园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

(三)抓建设、优环境,城市面貌呈现新气象。我们紧抓城建体制调整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走城市引领发展之路,努力以高水平的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和现代生活,集全区之力、全区之智打造北翼新城。一是大力推进拆迁。在市区城建体制调整的机遇带动下,我们掀起了大拆迁、大安置的建设高潮。针对拆迁量逐年加大这一现实,我们在2005年成立拆迁推进办公室的基础上,于2010年更名为拆迁安置办公室,研 究制定全区拆迁补偿政策、拆迁推进机制,有序推进了全区拆迁工作。然而随着拆迁体量增多、任务变重、难度加大,任务繁重的街道(开发区)自行推进拆迁已显得力量单薄,进展不快,为此,我们专门成立拆迁机动大队,从区级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拆迁一线。近年来,为有效加快拆迁扫尾进展,我们又采取区领导挂钩拆迁,联系部门与街道(开发区)捆绑考核等办法,着力解决各种难题,推动重点户、难点户拆迁。2008年以来,累计拆迁民房16646户、非居1145户,不仅拆迁量年年创新高,而且超过区划调整后前十五年的总和。二是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随着我区城建步伐的不断加快,拆迁、安置量逐年增大,我们始终把推进安置房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努力建设成为群众的“安居房”、“舒心房”。针对社会开发商开发建设安置房周期长、矛盾多、难协调等现状,我们果断决策,实行政府主导,区属城镇公司开发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安置房品质。针对拆迁量大、拆迁户过渡期过长的状况,我们于2009年8月提出“大干500天,安置8000户”的要求,加大考核激励,加大统筹推进,安置房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以来,我们累计竣工安置房320.67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2168户。三是大力推进环境打造。着力以打造环境提升城市品位。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城建投入188.74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55个,新增各类道路162公里,新建配套管网167公里,建成市区首座立交、首家农民公园、首家私家园林景区。

(四)抓开发、提功能,板块打造取得新突破。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准确研判宏观大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焦重 点区域,以板块经济的开发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全区板块打造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我们以打造区级经济文化中心为切入点,于2007年着手启动火车站站前区建设(后更名为核心区),将北大街周边9.5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组建专门的管委会,负责各项工作推进,集中资源要素、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打造核心区。目前,新城形象日渐显现。一方面,品牌项目争相进驻。填补滨江星级酒店空白的绿洲假日酒店已建成营业,海滨华强方特城市乐园已开工建设,万科金域蓝湾、嘉御龙庭、纽约时代等商业地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另一方面,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着力推进北城大桥、静海大桥的开工、建设、通车,凭借横跨通吕运河上的数座大桥,促成与老城区无缝对接。着力推进江海大道高架、通宁大道高架建设,以区域内“四横六纵”的路网体系,完全打通城市交通内外循环。着力推进秦灶河、幸福竖河等河道整治,以贯通水系依水造景,全力打造滨水景观带。二是借力打造市北科技城。我们以有效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为抓手,借助外力,跨江合作,与上海市北集团联合开发上海市北高新(海滨)科技城。自2010年8月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以来,全力以赴,强势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搬迁扫尾快。市北科技城共涉及搬迁民房1450户,非居108家,从2011年10月启动搬迁后,目前所有民房已完成拆迁,只剩下3家非居未签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快。科技城内河道整治和水系调整工程已开工建设,9条主次干道正在加紧建设。三是项目入驻快。目前,已有总投资1亿美元的挪信新能源研发运营中心、总投资40亿元的长江智谷、衣谷创意园等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三是快速启动“万顷良 田建设工程”。我们以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为目标,于2010年开始实施全省最大体量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并成为全省当年报批、当年验收的首个工程,2011年年底已通过省国土厅验收。一是搬迁扫尾进展顺利。工程一期共涉及搬迁民房2646户,非居188家,截至目前民房搬迁全部完成,8家非居未拆除,青苗费和附属物补偿全部发放到位。二期347家非居于今年2月已开始启动搬迁。二是整理复垦基本到位。697个挂钩图斑土地复垦整理、550个沟塘回填工作基本到位。三是安置房建设快加紧推进。万顷良田的配套安置房仁和景居和瑞景新居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

(五)抓保障、惠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新成果。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每年组织实施10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重点工程督查范围,确保每项工程都能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我们圆满完成“五城同创”各项任务,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自来水普及先进区”、“省科普示范城区”、“省有线电视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一是老有所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保、新农保、城乡低保、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2009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启动发放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生活补贴,2010年又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回归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对城乡低保、长寿金补助进行提标,2011年开始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衔接转保。2008年以来,用于各类民生保障的财 政资金就达7943.2万元。二是病有所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第六人民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医治。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药品价格和就诊费用分别下降30%和3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增至30元,服务项目扩展到10类41项目。三是学有所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位居全市全列,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大力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0所,内培外引省特级教师4名,学科带头人4名。倾力打造“北城系列”优质教育体系,与海滨中学联办的北城中学已于2010年春季开学,北城高中、北城中学二期、北城小学等建设工程有序推进,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四是贫有所济。落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大力发展社会慈善和社会优抚事业,设立机关事业单位爱心救助基金,2008年以来共发放社会救助基金3200万元,惠及35000人次。2008年,开始重点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实行生活救助,2011年开始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日捐”活动,在全市率先重点对一户多残,依老养残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实行生活救助。五是住有所居。自2005年起,我们投入1500多万元,先后对17个老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投入7亿元,对唐闸、天生港片区的新工房、华能八十间等7个危旧房项目实施改造,惠及老镇居民3000余户、近万人。在加快推进安置房、实施老小区和危旧房改造的同时,于2010年又启动了限价房、公租房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 需求。目前,幸福、秦灶限价房已全面开工建设,陈桥公租房一期已可交付,秦灶公租房一期已封顶,陈桥、秦灶公租房二期年底均可封顶,可提供房源5100多套。六是安全有保障。以“长安滨江”建设为抓手,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社会治安、农村家庭和学校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治安监控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长安工作经验全市推广。

(六)抓廉洁、讲民主,管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效能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一是制度建立到位。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制度,主要表现为“四化”。目标具体化,就是每年初,按照经济优质、功能优越、环境优美、生活优裕的“四优强区”目标,将事关全局的发展重点和关键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每一项工作都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并以考核文件形式予以下发。过程紧控化,就是针对排定的各项工作,每月由分管区长集中会办一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专题推进会,由区纪检监察部门牵头逐项进行督查和考核。此外,分季度重点组织开展拆迁会战、扫尾攻坚战、项目集中开工、项目集中签约、城建项目和安置房建设集中检阅等活动,形成重点工作重点抓、重点突破促全局的工作格局。举措创新化,就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例如,为有效解决“肠梗阻”问题,专门成立城建指挥部,代表区委、区政府统筹各项城建工作。研究出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双置换”政策,先行启动安置房建设,群众利益保 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有效推动产业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二三产业剥离政策,设立生态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激励五大引导基金,资金规模达2.5亿元,更是全市首创。考核严格化,就是明确导向,严格考核。原先的考核只是简单考核个人,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为此,我们从2010年实行绩效考核,进行延伸式、捆绑式考核,科级干部实行公开排名制,这样有效提升了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二是廉政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电子政务平台和监察系统,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监管,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正确把握“为”与“不为”的尺度、“放”与“管”的限度,合理划分、依法界定区各行政机关职能和权限,确保政令畅通、高效快捷。三是民主监督到位。全面实施城市规划、项目招引专家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联系。2008年以来,共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13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累计办理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22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二、全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及重点举措 展望未来五年,滨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突破期、“主城区”地位的确立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沪通铁路规划建设、海滨中心城市建设等独特机遇,充分利用近年来重大项目加快集聚、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所形成的厚积 薄发之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滨江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今后五年,全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锁定一个目标。就是以“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为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八个领先”的要求,坚定不移走城市引领发展之路,以更高水平的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和现代生活,全面展示新城形象和品质魅力,力争到2015年左右,在全市提前三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推进两大转型。就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双转型”。由于我区是由郊区演变而来,以工业企业、老企业居多,低端的产业层次,粗放的经营模式,使我区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步履维艰。随着我区“主城区”定位的确立,迫切需要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发展与主城定位相符合的城市经济,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与主城定位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资源,改变过去不城不乡的城市面貌。因此,我们就是要以转型为突破口,立足主城定位,以“产业层次更高、综合功能更强、人气商气高度集聚、要素流通十分发达、现代气息浓厚、环境形象优美”为方向,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产业强、品质优、功能强的宜居创业新城。

“三”——聚焦三大区域。在发展载体上,重点突出打造三大城市中心,实现“两城一区”互动开发。北翼新城核心区。定位为生活型服务业集聚区,是集商、办、住、游、购、娱、文、教、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在主攻5.5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的同时,深化城市设计,推动核心区向工农北路沿线延伸,拓展发展空间。突出“环境、配套、项目”三大关键因素,在明年全面完成启动区拆迁的同时,加快在建楼盘的建设,2年内基本实现新城“住”的意图;以华强城市乐园2012年年底建成开园为节点,初步形成“游、娱”特色;以城市综合体、美食城、商务城、数码城2012年开工建设、2013-2014年建成运营为节点,初步实现购物、休闲功能;以北城小学、体育中心以及医疗资源整合提升为重点,实现“文教卫”等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确保核心区3年内出形象、出功能。市北科技城。定位为长江以北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引工作同步推进,一方面,加快集贤路、幸余路和水系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2年主干道和水系景观建设全面建成;另一方面,加快挪宝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衣谷创意园暨北极绒区域运营总部、长江智谷、智翔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瞄准IT人才培训基地、云计算数据备份中心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项目集聚和建设,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2018年左右建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滨江经济开发区。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南北分片”的功能定位,永兴大道西北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高地,永兴大道南以通吕运河沿线和江海大道为两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城市组团,重点以永兴商城改造为契机,加大商贸龙头项目的引进推进力度,大力发展商贸、居住等主导产业,力争3年内初步建成人气集聚、商贸集群的北翼新城次中心。

“四”——实施四大方略。“四大方略”,是转型发展的关键 举措。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建引领”方略。把城市建设作为滨江发展的第一抓手,牢牢把握“拆”和“建”两大环节。“拆”的方面,突出北翼新城核心区、市北科技城、万顷良田、开发区等板块,加快重点地块的拆迁;“建”的方面,一方面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保障资金供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和小区“配套标准关”,确保群众满意。另一方面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进一步加大城市综合体、餐饮娱乐综合体等项目引进力度的同时,抓紧挪宝、海滨电厂、吉宝重工、华强城市乐园、北城中学、北城小学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兴三优二”方略。现代新城建设不仅要造城,更要兴业,方能实现人气、商气、财气的集聚。必须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之路,大力推进“兴三优二”,着力构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服务业突出“快”字和“好”字,以房地产、商贸服务、服务外包和软件、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力促服务业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较2010年增长2.5倍,在GDP中的占比达43%,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突出“优”字和“强”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以产业链条的优化整合为支撑,以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力争到2015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突破30%。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园”方略。推进经济转型、城市功能升级,外源性动力仍然是关键。必须大力引进产业链高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推进“三个转变”,一要变引资为引商,淡化街道招商职能,强化开发区、重点园区和区级招商职能,重点围绕功能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开展招商选资。二要变招商为引园,加大造城型、园中园等项目的招引力度,集成引进资本、技术、管理、招商等多种资源,推动开发园区向特色化、基地化转型。三要变招商为引智,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实现人才和项目的优势叠加。四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优先”方略。坚持富民优先,全力推进群众收入倍增,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确保5年内群众收入翻一番。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公共服务优先,进一步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上学等现实问题。坚持社会管理创新优先,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社会矛盾排查和预警、社会矛盾调处、信息资源共享、社会舆情汇聚和分析、应急管理等七大机制,加快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五”——实现五个滨江。通过努力,力争较全市提前三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五个滨江的目标。一是魅力滨江。就是按照现代化主城区的标准,突出功能、品质、环境三大要素,把滨江建设成为海滨综合交通枢纽的门户之区,集商办住游购娱为一体、空间布局合理的海滨城市副中心,功能齐全、生态一流、形象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二是实力滨江。促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把滨江建设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态好、经济结构优、产业层次高、区域特色明、发展后劲足、综合实力强、人均经济水平走在全市前列的经济优质之城。三是创新滨江。创新驱动发展,使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滨江加速转化,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滨江快速成长,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在滨江不断涌现,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在滨江脱颖而出,把滨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富集之区。四是长安滨江。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形成综合治理、有效管理新格局,实现区域长治久安,把滨江建设成为秩序优良、社会安定、人民满意度较高的平安之城、和谐之区。五是幸福滨江。坚持把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更加关注民生改善,确保民生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支出增幅,把滨江建设成为富裕安康、文明祥和、人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美好福地,成为全市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今年的工作打算

2012年是经济形势更为复杂、稳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的一年,更是我区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利用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谋求突破和发展。坚定信心,锁定目标,以“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为统领,突出“城市建设提升年、服务经济加速年”两大主线,着眼于“稳”,立足于“进”,进中求稳、进中求好、进中求快,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确保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 开。重点做到五个“不遗余力”:

一是不遗余力稳增长。我们将始终把服务业跨越发展贯穿于稳增长、促转型之中,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深入开展走进基层、走进企业“双走进”活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确保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二是不遗余力建新城。我们将以北翼新城规划提升为契机,大力打造突出“拓展、畅通、提升、宜居”四大工程,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98个,计划完成投资76亿元。全年拆迁民房6000户、非居335家,拆迁总量146万平方米。加快老镇改造提升,先期实施危旧房改造1000户。力争全年收储经营性土地3000亩,出让经营性土地1600亩。

三是不遗余力攻项目。我们将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并举,推动重大项目向核心区、市北科技城、开发区、火车站北物流园四大载体集聚,着力打造重大项目集聚高地。加大造城型、园中园等领军型项目招引力度,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招商,加快楼宇向楼宇经济转化。着重将服务业项目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加速年的核心来抓,全年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44个,完成投入70亿元。同时,加快海滨电厂、吉宝重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四是不遗余力惠民生。我们将把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工作作为民生第一工程,组织开展“苦干六百天,安置一万户”大会战,力争到2013年8月底前安置拆迁户1万户,其中2012年年底前安置4500户,三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过渡”。积极推进万顷良田建设,积极调整二三期实施步骤,力求做到搬迁一块、复垦一块、验收一块。通过实施群众收入倍增行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五是不遗余力促和谐。我们将把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促和谐之中,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健全基础网络,提高工作实效,在“优化提升、源头管理、化解矛盾”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和谐。

谢谢大家!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2

绝大多数代表或联名或附议每年都提出了建议,代表参与率较高。我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172件,其中10人以上联名建议66件,市人代会确定重点建议10件。

代表的建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建议内容领域较广。如:汤有俊代表提出的“加大本土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力度”,黄巧珠代表提出的“加快新村桥建设”等。

代表的建议,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建议占有率教高。如:蒋长庆等10位代表提出的“对三元北路实施拓宽改造”等。

大多数建议能够体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如蒋成建等10位代表提出的“加快老城区保护改造利用发展”的建议。

2.江都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和议案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代表建议不够规范。代表提出的建议质量的高低,客观上影响着办理效果。调查了解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准确。由于事前调查不够充分,掌握情况不够全面,有的代表所提的建议要求过于宏观、笼统,不能准确反映意见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或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使得承办单位难以落实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影响了建议作用的有效发挥。

把建议当作议案提出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代表对议案和建议的概念没有厘清,把许多属于对具体工作的建议以议案形式提出。一些代表误认为只要是10人联名提的就是议案,少于10人就是建议、批评和意见,或者误认为以议案形式提出比以建议提出更容易得到领导和上级部门的重视,致使领衔代表盲目找代表签名,增加了工作量。

代表建议的收集分办环节还不够规范。有的建议文本撰写不够规范,手写字迹潦草、语句不通,且未形成书面打印稿,影响了收集分办效率;有的代表把议案和建议的概念混淆,往往把具体工作方面建议作为议案提出,给收集分办带来麻烦;有的对政府部门工作职责了解不够,确定建议的承办部门有错位现象。

承办部门重答复轻落实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对办理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办理程序不够规范,尤其是涉及几个部门共同办理的建议,部门之间联系配合不够,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分单位存在重答复轻落实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措施不够有力,落实关系民生的重点、难点建议的力度不够明显,面复态度很好,过后兑现迟缓,造成个别建议年年提而年年落空;少数单位对建议内容缺乏认真研究,与代表沟通不够,答复内容过于简单,复函程序不够规范,代表满意率受到影响。

3.原因分析

就建议以及建议办理过程中问题分析,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代表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人大代表说话办事的愿望和热情还是高的,但由于受自身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修养的影响,一部分代表却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人大代表履职的需要。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现有代表群体的素质还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是有的不会联系群众,不会调查研究,不能为群众代言;有的不会审议发言,不会提出建议、批评、意见,以至辜负选民的信任;有的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有的代表即使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对于如何促使问题的解决,却是全无主意,使群众的意见停留在口头上;有的代表提意见建议只从本单位和个人利益出发,从本区域的角度去看问题,忽视整体工作,缺乏大局观念,影响了人大代表的形象,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代表履职积极性有待提高。积极性之所以不高,固然与代表的基本素质有一定联系,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源于非代表因素。有的代表由于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担心所提建议有损自已身边或一些熟人的切身利益,甘当“哑巴代表”;有的代表建议年年提,但承办单位在办理代表所提的这些建议时,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特别是受资金的制约,很难把代表的建议真正落到实处,办理进度不快、质量不高,没有真正做到积极创造条件办理;有的反馈工作做不到位,代表不知情,建议落实成效不高,挫伤了代表积极性;有的代表,特别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代表,在提了建议之后,政府又把办理任务反交到所提建议的代表身上,形成谁提建议谁办理的一个怪圈,出现这种现象,提建议的代表不搔头才怪,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了。

代表调查研究还需深入。大多数代表因兼职整天忙于事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有的虽调研但不深入,难免提出简单、粗糙的议案、建议。有的只注重面上的情况,不研究深层次的问题,所提议案、建议缺乏可行性。个别代表对议案、建议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导致缺案由、少案据、没方案。

政府协调与部门办理还存在错位现象。对有的代表建议办理的协调不够有力,本来应由政府研究后落实办理措施,却被转到有关部门办理,致使答复意见不全面,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应由两个以上承办部门答复的代表建议,由于协调不够,致使各承办部门答复意见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答复意见,背离了代表提建议的初衷。

4.具体对策

对照人大代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怎样解决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代表素质。写好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一要继续在人大代表培训上求突破。把提高代表的建议水平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代表懂得在会议期间提出属于本级有关机关、组织职权内的建议,不仅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要求代表在提出建议中,把握好职权范围原则、重大事项原则、可行性原则、一事一案原则和文体规范原则。使代表提出的建议案由确实可信,案据充实,方案可行,要求明确。二要加强对代表提出建议的具体指导。各级人大常委会及代表工作机构应加强有关方面指导,帮助代表把握建议内容,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引导代表能够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专题调研是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是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的重要基础;是为代表知情知政,体察民情创造条件。要提出高质量的建议,知情知政是基础,我们采取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政情通报会,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等活动,为代表知情知政,体察民情创造条件。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中心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选准主题,制订调研视察方案,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通过组织代表开展视察、专题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让代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多获取信息,真正摸清当地选民在想什么,要求自己为他们说什么,盼望政府为他们做什么;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精心选定建议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办理“三率”。一是建立议案建议资料库,及时反映和通报情况,促进办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与机关年终考核挂钩,促使各承办单位把它作为全年工作责任制一项内容抓好落实。三是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适时开展承办代表议案建议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在承办单位总结、自荐和代表推荐的基础上,评出先进承办单位,并在下一年度的交办会上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是总结典型做法,推广办理经验。平时各单位都要写出书面总结。对于办理认真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予以奖励,还可以请承办先进单位在交办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同时,可挑选数件能体现办理难度大、反映办理水平和代表作用的典型事例,编写成系列报道进行刊播,扩大影响。五是设立年度最佳代表建议奖,鼓励多出精品,调动代表提议案建议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代表议案建议的及时办结率、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

代表建议公开,实施阳光办理。将代表建议内容、承办单位责任人员、办理进度、解决方案、落实结果等,利用社区公示栏或网络期刊等媒体,把建议办理全过程置于选民监督之下,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代表建议“阳光办理”,促使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务实推进。

强化协调联系,规范办理程序。在督办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协调联系:一是加强与代表的协调联系。要充分听取和吸纳代表对各承办单位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承办单位办理确有困难或因政策一时无法办理的,协同承办单位一起向代表解释沟通,争取代表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加强与承办单位的协调联系。及时掌握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承办单位加快办理工作进度,确保办理工作质量。对于需要由多个单位共同办理的议案建议,要当好“中间人”的角色,并要求各承办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办好代表议案建议是所有承办单位的共同责任,所有承办单位都要主动负起责任、主动提出解决办法,各协办单位要将办理情况按时保质向主办单位回复,由主办单位综合协办单位的办理情况后再向代表答复,从而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确保办理工作效率。三是加强与政府督查部门的协调联系。定期与政府督查部门交换意见,通报情况,及时反馈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满意度测评,并和政府督查部门联合到一些承办大户进行督办。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3

2012年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认真做好区委安排的各项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保障人代会圆满胜利召开

区X届人大一次会议在2012年X月X日至X日召开。区人大常委会提前准备,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会议的文件资料、会场布臵、物质保障、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大会期间,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为大会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证了大会的顺利召开,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

(二)监督工作实效明显

一是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区X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了区政府相关工作的成效,并针对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是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2012年5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在我区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在区安监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区政府的专题汇报,并深入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站和治超点、XX石料厂、XX化工公司、XX乡秸秆禁烧现场等地实地检查了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生产设施建设情况。执法检查组对区政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措施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增强法制意识、确保依法行政等四项建议。

三是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办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上半年,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涉法涉诉类信访积案化解督办年活动”,集中督办了一批信访积案,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开展“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增强了法院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拓展了代表的履职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服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

上半年以来,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重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促进我区经

济社会跨越发展。围绕经济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研、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情况调研、城镇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金海面业等粮食产业推进组重点项目开展了督查,对我区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调研,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事业,组织开展了文艺团体转企改制情况调研、《食品安全法》执法调研、《动物防疫法》执法调研。

(四)人事任免工作规范有序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做到党委推荐、政府两院提请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着重在人事任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做到了任命前,对拟任命人员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任命时,按规定听取供职报告,明确任职要求,增强其公仆意识、人大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半年来,常委会共任命和决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人民陪审员…名,接受辞职…名,免职…名。

(五)代表工作创新务实

一是创新人大代表活动。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开展“参加一次培训、回访一次选民、提出一个建议”活动。…个乡镇的人大主席、…个街道区人大代表,共80余人全部参加了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集中培训。目前,各乡镇的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培训正在进行之中。

二是组建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代表中组建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的方案》,在全区共组建区人大代表小组15个,乡镇人大代表小组20个,推选了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大部分代表小组落实了代表活动阵地,制定了各项制度。

三是认真交办、督办代表建议、意见。区人大、区政府专门召开了代表建议、意见交办会,区X届人大一次会议的8件代表建议和意见得到妥善交办,区人大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作出了明确要求。

(六)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有力

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同时,利用“江淮普法行”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大型法律咨询服务,听众达百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效果。

(七)自身建设富有成效

新的一届常委会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区X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区X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区人

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为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服务大局,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全区招商引资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地开展全区招商引资企业土地使用情况的调研,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招商引资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督查样板区建设,调研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情况;调研全区林业产业化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林木加工业快速发展;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开展全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推动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督促区政府尽快完成XX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修编,落实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相关送达意见。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研,重点对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实物配租方面进行调研,保证惠民政策的落实;开展卫生系统国家项目建设落实情况的

调研,重点调研中医院建设进展情况;对计划外生育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推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二)依法履职,大力增强监督实效

一是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区政府2012年上半年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2011年财政决算和201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2011年财政决算;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2011年同级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2012年预算调整的报告,审查批准2012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区政府关于2012年上半年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和全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二是加强对民生工程的监督。适时听取我区2012年部分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汇报,督促区政府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加大落实力度,及时拨付资金,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重点对采石业治理整顿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进一步贯彻落实区X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采石业的决议》,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围绕司法工作和信访工作加强监督。继续开展“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组织开展区法院、区检察院案件质量情况的调研,促进司法公正;进一步加强人大信访工作,重

点督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加大督办力度,推动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思路,做好人事和代表工作

继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有机统一。规范任免程序,增强和提高国家机关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服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区X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加强与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广泛听取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4

xx年,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市人大代表工委的指导下,围绕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为代表服务,着力做好代表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开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1、坚持开展以代表“学法”为重点的培训活动。为了不断增强代表意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以代表学法活动为重点,采取集中与自学,交流座谈与履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区人大代表学习2部法律法规。今年4月组织开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民法》中的民事赔偿的学习活动,分三片组织代表集中培训、讲座、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做辅导讲解,来提高代表的法律意识,促进代表行权履职能力。11月份,区人大又召开部分区人大代表学习上述“两法”座谈会,参加过“两法”学习培训的30多名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座谈,座谈学法的认识和体会,区司法局局长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今年区人大代表还参加区人民法院庭审10人次。

2、坚持区人大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继续实行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一年早知道办法,根据会议审议议题,按照基层区代表专业组划分,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分组名单于

年初印发给区代表,提前告知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内容,便于代表结合调研视察,做好发言准备。今年有35名大代表分别列席常委会会议。另外,今年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首次实行了公民旁听大会制度,以代表工委为主,组织邀请了10名公民旁听人代会。

3、坚持闭会期间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一是组织区代表参加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项视察活动。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组织20余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对全区防汛工作进行调研视察;7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分别组织20余名区人大代表对城区棋牌室和城区五小行业整治工作进行2次专项视察,并将视察意见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区政府;11月份,区人大常委会组织25余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会前集中视察,视察内容为全区三产旅游项目建设情况。二是组织区代表有序参与常委会各工委的专题调研活动。根据代表专业组划分情况结合代表列席常委会分组名单,例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情况调研,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调研、金塘北部围垦调研,农渔村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残疾人工作情况调研,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等。另外,各代表小组还相继开展就地异地视察考察活动;双桥、小沙、马岙等代表小组赴普陀区、舟山市经济开发区,分别视察考察新农村建设、争创百亿强镇、工业区建设、农家乐,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开阔代表视野。

4、坚持开展代表联系、交流活动。一是继续开展基层区代表联系“一府两院”单位部门活动。今年7月21日—30日,社

情民意、政法、财经经济、社会事业和农资环保等5个专业组,分别联系对口听取区人劳社保局、区监察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经贸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等6个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使广大代表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足方面,扩大代表的知政面,及时向政府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开展“联选民、进家庭”活动月活动。每年12月份作为区代表“联选民、进家庭”活动月已成为制度,并作为代表履职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联选民、进家庭”,深入基层倾听选民的意见建议,搜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区代表联选民进家庭约达到3000人次,收集到意见要求800多件。三是督促指导区人大代表小组开展结对联系交流活动。今年7月前后,xx、xx等5个街道代表小组与长白、岑港等11个乡镇代表小组开展结对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人大代表工作、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履职等情况,为代表行权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小组起到积极的作用。

5、坚持开展代表接访日活动。城区四个街道开展区人大代表接访日活动,定期定点公开代表身份,上街进社区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听取并记录来访选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帮助解决难题,“代表接访日”有效地促进了人大代表工作在城市社区的拓展。如5月,xx街道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了“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接访活动,60多名居民,共提出15条意见建议。今年四个城区街道近100名代表共接访群众280多人次,受理意见建议110余条,一些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

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受到群众好评。同时,城区四个街道设在社区的区代表工作室,为代表方便接待选 民发挥了有效作用。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5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2011年5月27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小组组长,同志们: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今年4月至10月组织区人大代表评议区农委工作。今天,区人大常委会在这里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我觉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下面,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讲三点想法。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评议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大代表评议政府工作,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评议活动,是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充分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被评议部门进一步增强行政意识,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发展事关全局,发展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人大代表评议农委工作,体现了 社会各界对农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是对全体农业工作者的一次大阅兵,也是农业工作者展示自身形象、展示工作成效的一次极好机会。农委系统的全体同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这次评议视作努力工作、创先争优、科学发展、提升效能的契机,并以这次评议为鞭策、为动力,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更好,树立“执行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的意识,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搞好“创先争优、惠农富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做出最满意的答卷向人大代表汇报,向全区人民汇报。近年来我区农业工作围绕优质粮油业、高效园艺业、现代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等产业,突出项目建设、设施建设、基地建设、质量建设,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了显著业绩,为新阶段全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全区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希望和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些同志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认识或出现偏差,这无疑会直接影响甚至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农业部门要虚心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经常与人大代表沟通,及时向人大代表汇报工作,诚恳接受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批评,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切实加以解决。

二、积极作为,奋力推动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大代表对农业工作进行监督,是促进全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评议工作,对于增强农业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法制意识,深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和依法护农以及勤政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农委作为被评议的部门,要将重点工作与人大代表评议工作相结合,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和区人大代表座谈会,上门走访人大代表,定期不定期向区人大代表汇报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要理顺思路,明确重点,采取切实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围绕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断扩大高效规模农业的总量,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一要把握发展方向,瞄准发展目标。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主攻目标。要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村,逐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专业村建设要有目标定位、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在专业村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发挥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和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牵引作用,以少带多,以点带面,提高专业村的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我区特色农业发展有了新亮点、新起色,取得 了可喜业绩,但特色农业的占比仍偏低,特色农业的发展档次仍不高,因此,要在既有特色农业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规模、提升档次,着力培育新的特色农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搞好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臵生产要素,促进资源整合和重组,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资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聚;要全面提升休闲农业层次,提高建设水平,建设特色景点,打造精品线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农业的发展水平,要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拓展农业产业的规模,并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批农产品市场和一支农产品营销队伍,要大力扶持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二要提高服务水平,奋力实现新突破。今年是全省“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要在指导服务效果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增强为农服务主动性、积极性,不但要通过科技指导、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等形式推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且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指导农户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控制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 剂、动物抗生素等投入品,从源头上严把农产品质量关。要在科技成果应用上有新突破,利用联系科研院所多、掌握农业科技信息快等优势,积极引进一批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促进全区农业增产增收。要在农民科技培训上有新突破,扎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致福工程”电脑培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师资水平,创新培训方法,做到深入浅出、灵活多样,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民,更加贴近实际,注重能人示范和现场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三要狠抓重点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园区和产业是重要载体。要突出大项目建设,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项目投入量和规模以上项目个数都纳入考核重点,因此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要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产业中来,以大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规模的新提升,要努力在高效规模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项目上取得显著进展。要突出大园区建设,今年重点创建“一个核心区”、打造“两个产业园”,即创建南通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通州高效农业核心区,打造通州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通州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突出大产业建设,规模产业是我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农业工作重点,要重点发展出口蔬菜产业、鲜食葡萄产业、三黄鸡产业、水生蔬菜产业。要突出现代特色产业 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农业部门和相关镇村要搞好规划,集中力量,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取得显著效果。

三、加强领导,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这次人大代表评议区农委工作,是促进农业系统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部门形象的有利时机。区农委要以这次评议工作为动力,切实增强接受人大代表评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扬“三敢”精神,积极开展“四个年”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使评议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动区人大代表对区农委的评议工作,区政府将加强对农委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加强协调,专题会商,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尽快予以解决。区农委迎评领导小组要切实抓好评议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做好沟通联络,务求取得实效,主要领导担当第一责任人,并落实好有关工作的负责人。要积极主动向人大常委会评议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使评议工作始终臵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争取广大人大代表的支持和认可。

二要深入宣传发动。区农委要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整体安排,制定严密的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农委系统动员大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传媒、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教育引导农委系 统全体干部职工自觉、主动、积极地接受区人大代表的评议。

三要切实转变作风。区农委作为区政府组成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事关政府工作形象,要通过人大代表评议活动,进一步发现问题,查找差距,转变作风。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评议的每一项内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区人大2012年代表工作总结 篇6

活动调研报告

共青团xxxx委员会 2011年12月27日

根据自治区团委《关于开展2012 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工作的通知》部署,哈密地区团委在全地区开展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主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9月7日,地区团委结合工作实际,联合人大、政协研究制订了《关于开展好2012 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工作方案》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选定调研主题“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并成立了由地区团委副书记于建民任组长、各县市团委负责人任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了集中调研工作;9月16月-10月25日,调研组以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哈密重工业园区、地区医院家属院施工现场、哈密市七小等15个重点单位开展了集中调研,共走访了1000余名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发放调查问卷910份,组织开展了“真爱携行快乐,天使伴你成长”志愿者服务队牵手农民工子女等活动;12月16日,利用“哈密共青团”新浪微群,开展话题建言献策,全面征求社会意见建议;12月20日,地区及两县一市集中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地区文明办、地区文化广播体育影视局等部门领导、街道社区干部代表集中开展与新生代农民工代表面对面活动,广泛征求专家人士的意见建议,对哈密地区农民工在文化权利意识、文化自觉程度、基本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能力、文化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新特点、新诉求、新倾向,以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和途径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二、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在集中调研活动中,共发放调查问卷910份,收回有效问卷910份。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本次调研的910名农民工中男性440人,女性470人;非独生子女占到70%;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的占75%;未婚的占63.3%;月收入小于2400元占80%;拥有自己住房的仅占17%;平均每周工作大于40小时占88%;为赚钱养家出来打工的占调查人数的41.7%,为寻找发展机会的占28.3%。在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方面调查中,平时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听音乐、上网、看电影或电视占86%;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小于等于50元占到60%;对目前居住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表示不满意的占49.6%;对当前文化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的占46.7%;认为单位提供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占70%;未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占72.7%;在新生代农民工去过的文化场所中广场占到61.7%;了解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占50%;参加过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的占68.3%。问卷还反映出参加文化活动最大的

困难是时间不充裕的占25%,收入低占17%,活动场所距离居住场所过远占30%,文化活动信息获取途径不畅通占20%;当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占38.3%;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寻求政府帮助的占53.3%;在城市里生活,主要困扰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收入无保障占到46.7%,缺少文化娱乐生活占30%,工作不稳定占50%,生活成本太高占61.7%;希望政府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加强基层政府单位与农民工的联系占70%;是否愿意参加继续再教育愿意的占58.3%。

问卷回收后,我委组织专人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我委认为: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比较单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还出现边缘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分享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资源;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水平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生活追求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只限于对物质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强烈需求,但当前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活压力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在主观感受上对当前精神文化生活表示不满意。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原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是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生产技能,同时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虽然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但是并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社会边缘化严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逐渐形成了边缘带,社会服务资源共享不充分不公平问题凸显,据调查显示,近50%的人表示知道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活动

但没有邀请他们参加、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在调查问卷所提供的业余生活的15种选项中,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上网四种业余生活被选择的比例较大;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

二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强烈,现实与需求存在严重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诞生重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但是他们在为生活劳作的同时,已经有更加高的生活追求,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现实和需求是存在矛盾的。调查表明,约有25%的人表示参加文化活动最大的困难时间不充裕,17%的人表示收入低,约30%的人表示活动场所距离居住场所过远,20%的人表示文化活动信息获取途径不畅通,还有约63.3%人为未婚的青年,正打算买房子结婚,不敢过多的参与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项目。

三是主观感受普遍认为对现状不满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不太丰富”或“很单调”,其中56.7%的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很不满意”,35%的觉得“一般”,而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调查显示,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上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二)原因分析

一是劳动时间长,业余生活时间被侵占。调查显示,平均每周工作大于40小时占88%,参加娱乐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劳动量比较大,工作一天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参与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在当今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考虑到今后的生活而选择不断加班挣钱,而放弃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

二是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调查显示,月收入小于2400元占调研对象的80%,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大于50元仅占40%,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职业、收入稳定的群体,在时间与金钱方面有着更多的支配权,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丰富,可以从事看电影、旅游、健身等消费性的娱乐项目;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对于城市里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娱乐休闲场所,他们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虽然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很少,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三是用工单位未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足够的有力保障。用工单位未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的不同,没有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的特殊性,未提供足够的精神生活空间,只是片面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而缺失了对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未给员工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

四是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

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对策及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家庭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现在不但要注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更要多层次的注重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才可以真正的让他们在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贡献力量。

一是政府予以政策帮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政策帮扶是新生代农民工得到平等待遇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保障,为新生代农民工打造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环境。进一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限制,加快推进配套改革,保障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行业,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实现劳动者安居而乐业,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打破孩子考学地域限制,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能力,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使他们工作趋向稳定化,为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加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精神生活需求。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尽量把城市中的文

化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向农民工开放,在一些建筑工地,设立流动图书室、阅览室等,方便农民工借阅,使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研究农民工的需求特点,为农民工“量身定制”文化服务,就近的演出场所低票价为农民工演出,以正当的娱乐引导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为农民工服务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机制,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农民工的特点,推进电影放映、流动图书馆等重点文化普及工程,广泛开展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工会、计生、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联系,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农民工提供权益维护、文化教育、党团活动、社会关爱和公共管理服务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学习、业余文化生活条件。

三是创新方式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城市社区为载体,将农民工纳入社区管理,依托社区文化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积极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引导用工企业、文化企业、民间公益性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比如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参与加强对有文艺才能的农民工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消除农民工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心理隔膜,积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公共精神,使他们和谐融入社会。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公共参与形式应该不仅仅限制在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时能不能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征求农民工的意见和要求,能不能以一定的比例吸纳农民工进入城市各级人大、政协和某些群体等组织之中。

四是加强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企业应本着“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并通过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还要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问题,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五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充分的娱乐活动时间,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各级团组织要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法制宣传教育等“面对面”主题宣讲活动,让农民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权利,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正常的娱乐活动时间,同时,扩大团组织在企业的覆盖面,由各企业团组织了解所在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常业余娱乐活动时间情况,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内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

上一篇:委托书怎么写下一篇:科质量小组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