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的论文(精选6篇)
关于易经的论文 篇1
关于学习《易经》的体会
姓名:冯文玉
学校:山西大同大学
学院:医学院
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号:101005091107
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中只用短短的几个字,便将宇宙以及人世界的变化阐述殆尽。人的出生以及万事万物的开始,可以说都是一个太极,正是因为这个太极,才有了后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缤纷绚烂的人生。
曾几何时,我对那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钦慕不已;曾几何时,我对那洞彻天机的刘伯温心怀神往;曾几何时,我对那掐指一算的预测师感觉神奇不已,由衷敬佩;而他们都是易学大师,正是抱着这种好奇的心理,我开始学习《易经》。
《易经》又称《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这六十四卦几乎包括了宇宙以及人世的所有类象。《易经》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开头,因为乾坤乃易之门户,天地立则万物生。正因为有了乾坤,才有了人世界纷繁复杂而又极富规律的其他六十二卦的卦象。也包含极为丰富的宇宙人生的哲理。这个道乃宇宙的原动力,说到底,便是阴阳之道。这个道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也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我们有时候感觉到很疑惑,觉得在生产力水平那么低的情况下,怎么会产生如此精辟而又极富哲理的著作呢?我一直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自从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易经》的很多道理以后,我的内心对此才稍有所悟,可以这么去想,那个时候,所有很精辟的东西都是想出来的,他们都很单纯,内心毫无杂念,他们能够将
其欲望减到最小,而使自己的智慧去朝正当的方向去想,将想到的东西便称作天机。正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完全在于自己!传说是伏羲创立的《易经》八卦,伏羲怎么会写出那么精辟的东西呢?因为他想的很单纯,他的想法与宇宙的原始状态很接近,他心无杂念,而他想的又是人世界最根本的问题,万物从哪里来?答案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是纷繁复杂的,也是乱中有序的。老子说:“道法自然,法即等于道,道即等于自然”。《易经》可以说是将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伦理道德是从自然来的,这阴阳的互动,自然的孕育,才是宇宙的主宰,而并不是什么上帝。阴阳是从太极中生出来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互动合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来源于自然的孕育,自然的变化便是阴阳之道。
宇宙是一个动态的不平衡,正是因为动态的不平衡,所以才有前进,才有发展。学《易经》我认为首先要读懂八卦,其实六十四卦也是八卦,在六爻中,便是将六十四卦分属八个宫,而每一宫里又含有不同的八个卦,八卦即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八种元素: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天地乃是一切的根本,而水火又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乾代表天,代表刚健,不但刚强,而且持久,刚乃刚强,健便是能经得起考验。坤代表柔顺。震代表雷。巽代表风,代表无孔不入。坎代表水,代表危险。离代表火。艮代表山,代表止,适可而止。兑代表泽,代表喜悦。而每一卦又有六个爻,均是由阳爻与阴爻组成,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以前我一直理解不了这个问题,直到
上了老师的课,才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九与六也是极富道理的。在河图洛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为水的生数,二为火的生数,三为木的生数,四为金的生数,五为土的生数,五行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和为九,阴数和为六,九代表阳累积的最大状态,阴代表处于中间的能力。所以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这六个爻可以是六种层次,也可以是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在这六个阶段中循环往复。
接下来,老师给我们讲了五行的生克制化,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阴阳的两个方面,所以说五行里含有阴阳。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也是相对的,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地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失元气走向衰败或灭亡。只有当生克达到相对平衡时,才有利于事物的稳步发展。五行相生的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又分为真生与假生,真生是指主生者有力量生受生者,同时受生者也有力量吸纳主生者的施与。木能生火,必须是木与火皆有气,这样的木生火才是真生,如果火太弱接近熄灭,火就无力吸纳木之气而使火旺。主生者力量太弱无力生受生者或受生者力量太弱无力吸纳主生者之气的两行之间的生称为假生,即人们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受生者相对太弱而不受生者按五行归类则为:木赖水生,水
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窒。主生者太弱,受生者太旺,则又表现为:木能生火,木多火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五行相克的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又分为正克,反克与重克,正克是指主克者力量克制受克者,反克是指主克者本身力量太小根本不足以克制对方,而反被对方所制约。例如水是克火的,如果水很少,不但止不住火势,水也会被烧干,化为乌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强敌弱的道理。木本克土,土重木折;土本克水,水多土流;水本克火,火多水干;火本克金,金多火熄;金本克木,木坚金缺。重克是指主克者太强而受克者太弱,克的结果使受克者遭到极其严重的损伤,造成毁灭性的结局。因为太弱的五行,好似风中残烛,遇上狂风席卷,岂有不灭之理。重克归纳起来为:木弱逢金,必被砍折;金弱逢火,必见消熔;火弱逢水,必至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弱逢木,必遭倾陷。
直到现在,我已经明确了《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是一部总结预测规律的书。学习它,人们可以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使事物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所谓“生生之谓易”这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易就是生,而生生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在《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
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所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就在于生。
《易经》为什么要用卦象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呢?在《周易》系辞中孔子与其徒弟的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因为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圣人才会用形象的东西来表达思想,于是设计出卦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最后,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六爻预测的一些基本知识,我认为卦由心生,心动信息则发,人体所发射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能力的电磁波,借助某种工具就能以某种形式反映出这种信息。铜钱卦预测各种信息,其原理就在于此。我认为人的心有多大,卦内所包含的信息就有多大。《易传》说:“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可见精通《易经》就能知道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力量的推动之下,就能知道宇宙的所有现象都被概括在八卦五行的理论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学习《易经》并非是一个简单而短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日积月累。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绝非一时之功。贵有恒,何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啊!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在易学浩瀚的海洋中树起自己的航帆!
关于易经的论文 篇2
杨力教授,国学大家、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学会会员。1946年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熟读诗书,十二岁即开始研究《易经》至今已五十年,精通文、史、哲、医。八十年代,即以一部百万字巨著《周易与中医学》蜚声海内外。更以《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奠定了她在中医学术界的地位。文化文学著作有六百万字的“中华五千年系列”,八部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并且已成为品牌著作而深受读者好评。
《易经》是中国人智慧的宝藏,它不是一人所写,也非成书于一个朝代,而是“历更三圣”千千万万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易经》和《诗经》、《书经》一样,是中国传统的“五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它是以易学为核心的儒学、经学,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包含的哲理、事理和物理,令人叹为观止。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一部易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的奋发精神,积累了中国从奴隶制到封建社会崛起的治国智慧,它是中国早期治国经验的集大成。
《易经》是一部治国的书
一部《易经》治天下。
西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时代,就是以《易经》治天下的;汉代: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易经》就成为儒家的元典、治国的经典;宋代:亚圣朱熹(皇帝的顾问)把《易经》作为理学的经典,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易学成为官方理朝治国的圭臬;明清:康熙、雍正、乾隆,同样把《易经》奉为治国之宝。那么,《易经》治国有哪些法宝呢?
(一)《易经》主张变革。
我们大概不敢相信,三千年前的《易经》就会有这样先进的思想,但这是千真万确的,《易经》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
汤武革命指成汤灭了夏,建立了殷商盛世,周武王灭了商纣,开创了西周盛世,中国历史上这两场革命,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的变革。
《易经》认为这两场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是顺天意、合民意的,所以坚决支持和拥护,这充分证实了《易经》是支持社会变革、主张革命的。
《易经》的变革还主张改革,如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易经·序卦》)
这就是破旧立新,因为鼎是权力的象征,革鼎意味着改朝换代,推翻旧制度,重立新纲纪。这一先进革新思想是《论语》和孔子都无法相比的。
(二)《易经》强调以德治国,以德立人。
如说:“君子以振民育德。”《易经》尤其强调要任贤,古代有一段历史说的是:商代武丁即位,想复兴殷商,苦于无贤助,于是闷闷不乐,政事都交给太宰去处理。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得一圣人名说。次日他暗察宫中无一个是梦中之贤,于是派画工去暗访,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他作为刑奴在这里当建筑工人,武丁见了这个人,是梦中贤人,一交谈,果然如圣人,就把他封为宰相,殷商果然得治。于是给他起名傅说。这个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任人唯贤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易经》强调创新。
创新是《易经》最突出的精神,即:“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
《易经》主张变革、反对保守,这是《易经》治国最宝贵的经验,因为没有创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四)《易经》强调居安思危。
《易经》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就是说,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这对后世的忧国忧民思想有重大影响。
《易经》还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矣。”可见,早警惕、早察觉是居安思危的精髓。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管理的灵魂。《易经》之所以称为《易经》,就是因为它主张贵新,在变化中出新,而《易经》最早提出市场经济。
《易经》的管理智慧
三千年前的《易经》中的“日中之为市”,提出了市场经济的雏形,这是很了不起的,是中国人的智慧!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在经营理念上,《易经》强调商人要讲信义。
《易经》中的中孚卦说:“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就是说办事要守信用。《易经》更重视商人的义利观。认为义是一种道德规范,利是获得的经济效益,二者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是不可偏废的。
《易经》的易简观对商业经营的启示很大。
因为市场是纷繁杂乱的,商业经营又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事物既可把它高度复杂化,也可高度简化,易简正是指出执简驭繁地驾驭复杂市场。那么,如何才能执简驭繁?第一,产品的设计必须精简方便,切忌烦琐复杂。第二,机构要精简,人要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杂。第三,手续简化。
《易经》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讲的就是要执简驭繁的智慧。“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之善配至德。”都说明执简是管理的重要原则。
《易经》对公司人才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启示。
一个公司的人员组合应该是简而精,组合原则可以参考《易经》的“八卦人”。
领导者、决策者应选择什么气质的人?
作为一个领导者、组织者,应该挑选像《易经》乾卦一样的人,因为乾卦像天,秉天之金气,故性刚健坚正。这类人多心胸宽广,富于远见,且稳重自持,组织力强,具有领导者的素质。但这一类型人往往有虚伪、虚荣心、自尊心强的一面,甚至以我独尊,非我莫属,又应加以注意。这类人的外表特征多是宽额面白,骨大体魁,个头中等。
公关、外交人士应选择什么气质的人?
搞外交和公关的人应选像巽卦一样气质的人。因为巽卦气质的人像风,秉天之风气,风性属阳主动,所以该型人好动性急,敏捷能干、思维灵敏、善于外交、善于商务谈判,有外交家的素质。但风性善变,不稳定,时而柔顺,时而又刚犟,而且此类人的弊端是多疑善妒,心胸偏窄。这类人的外表多为面青体瘦,身稍长,或小巧玲珑。
出谋划策者应选什么样的人?
给公司出谋划策的人应选像坎卦气质一样的人,因为坎为水,水性下沉,故坎卦人高度内向。这类人特点是多阴而沉静,城府较深,且善谋,长于心计。他们的耳朵特别灵敏,善于暗中聆听、观风向。所以,用他们出谋划策最好。此型人还有易消沉、抑郁或阴险、诡秘的弊端。这类人外表特征是面黑、体瘦、个中等,目深耳大。
实干者应选什么样的人?
一个公司应有一些实干的人,这样的人应选像坤卦一样的人,坤为地、为母、柔顺利贞。《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明坤卦质人多宽容厚道,勤恳实干,安详谦虚,具有实干家的素质,他们的气质比较稳定。但这类人反应较慢,言行较迟缓,对新鲜事物欠敏感,有时会出现与世无争、安于现状的缺点。他们的外形多为面黄、头大,个矮敦实,脉缓,唇厚鼻大。
《易经》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做到合和,才能万国咸宁,才能国泰民安。
《易经》的和谐智慧
《易经》强调合和观与社会和谐。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其最早发祥于《易经》,《易经》合和观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影响甚大。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名就是来自《易经》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可见在封建时代的君主们就已经意识到合和思想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了。
中国自古强调礼治、德治重于法治,这也是合和思想的反映。孔子强调“和为贵”,《易经》突出“保合大和”,都是一个目的:希望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历史上,大凡社会和谐则国泰民安,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反之,矛盾尖锐,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战争,引起分裂,人民则苦不堪言。
所以我们党目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保合大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易经》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做到合和,才能万国咸宁,才能国泰民安。那么,《易经》的“保合大和”是什么意思呢?保合一词按《易经》解释是博大、包容,由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当然,《易经》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更重要的是人和。
战国时期,赵惠文得了一件稀世珍宝——和氏璧,秦王强以五十座城池交换,赵王得知其实诈,却不敢不换。舍人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且不惧生死,大义责秦王,并举璧欲撞柱,誓与璧共存亡。秦王慑于蔺相如的正义,只好作罢。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宰相。老将廉颇居功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容忍谦让。廉颇终于悔悟,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将相和睦,共同辅国。秦不敢侵赵,赵国得保平安。
《易经》是一部立人之书
《论语》教我们怎样做人,《易经》不但教我们怎样做人,更教我们怎样做事。《易经》告诉人们,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
做好人意味着什么?《易经》强调以德立人。
《易经》提出“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高度强调仁义道德为做人之本,德之基础。
什么叫仁?《易经》说:“守仁曰仁”。就是说,正守其本位,不谋夺非位,谓之仁。
什么叫义?《易经·系辞》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就是说,不贪财,能正行利义关系是谓义。
《易经》强调敬德,就是指要行仁义、仁爱
关于仁义,我认为应该赋予时代的内涵。怎样使仁义更有价值,我们当然不能做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但是,当我们面临穷途末路之时,我们就应该应变。当我们需要换一个单位或者换一个环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面临仁义考验,东方人往往会陷于仁义的束缚。但是,如果我们暂时离开我们的仁朋义友,等我们重新发展了,再回过头来资助原来的企业,这才是仁义价值,才是仁义的高境界。反之,如果我们死死地抱住仁义,不能一起生,大家就都一起困死,那就显得太迂腐了。我举个刘备的例子:关羽被孙权杀了,他不顾一切地去为关羽报仇,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郁死于白帝城,因为当时他并不具备打败孙权的实力,但是他恪守不能同年同日生,也要同年同日死的仁义,结果他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其实他完全可以冷静下来,待时机成熟时再去报仇。当然,也不是说要大家去做不仁不义之徒,而是说,既要重仁义,但又不能被仁义所缚。
做好人还意味强调自强不息。《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突出要相信自己,要发愤图强。
民国时期,戊戌变法之一的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经引用的《易经》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此以后,清华大学的校碑就刻上了这两句格言,至今未变。
所以,我们说《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最生动的立人之书、励志之书。
《易经》的哲理,尤其是它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理的杰出代表,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易经》体现哲学思维
第一,《易经》的世界观是唯物的。当同时代的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时,我们东方的《易经》早已确信宇宙运动诞生了生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阴阳有体”。《易经》唯物的世界观,决定了《易经》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易经》的辩证法是唯物的,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矛盾法则。我们知道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易经》的世界观决定了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有为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易经》的思维特色主要是形象思维。
中国人最早就是通过形象思维来探索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比如《易经》有一个卦叫做小畜卦,其中有一句话叫做“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说天上的云层集中到一起了,即使当时未下雨,也要考虑到它有可能下雨,并且要考虑可能从哪个方向下雨。小畜卦又说:“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就是说夫妻失和,男子不能规正妻室,那么妻子的正位就有可能保不住。上述说明《易经》的形象思维主张从形象、现象联系到未来,并预测未来。
第四,《易经》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变化着的,《易经》的易,就是变易,变易的目的是革命,是创新。“革命”二字最早就出自于《易经》。
第五,《易经》的整体观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三位一体”,我们强调的是人与天、地、社会相应,而非天人感应。这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
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最光辉的命题,其精髓在于通过阴阳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揭示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矛盾法则的最早源头。对我国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卓越的方法论方面,《易经》提出了五大法宝。这就是:
中行观——走中行、中和、中正的道路可以不犯左、右倾的错误。
易简观——执简驭繁,反对极烦琐臃肿,这在管理学中有重大意义。
时偕行观——与自然合拍及与社会同步。
强调预测先知——这是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生活方式。
突出取象比类——善于触类旁通,要会举一反三。
《易经》预测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从纵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和推测事物的吉凶顺逆。第二,以横向的相关依存关系进行推测。
《易经》神秘的预测思维
预测,是《易经》最神秘的部分,也是《易经》最智慧的内容。其实,《易经》的预测是研究忧患意识及未卜先知,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智慧,而不是去算某个人的命运,更不是去迷信算命先生。
全息的原理是《易经》预测的基本原理。全息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就是说一个小的局部包含着一个大的整体,一个大的整体包含着若干小的局部。
那么,什么叫全息预测?任何事物都可以从它的一个断层面,或者一个小的局部窥测出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比如《易经》里坤卦的“履霜坚冰至”就是最早的全息原理,意思是你的脚刚踩着霜,就意味着冰天雪地的日子将要来到。
历史上有一个故事,殷商时期,纣王命令工匠为他打造一双象牙筷子,大臣箕子在旁边听后忧虑地想到:纣王打造象牙筷子之后,肯定要配备银碗,有了银碗又要配锦衣,有了锦衣又要配宫殿,这样一定会造成征战,去掠夺,从此将天下无宁日,于是箕子就逃走,得以幸存。而比干却没有逃走,而是对纣王直谏,结果被纣王挖去了心。这就说明箕子善于预测。
《易经》为什么能包罗万象?为什么能触类旁通?原因就在于《易经》是一部大全息书,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六爻辞都是一个个小全息窗口。
《易经》为什么可以趋吉避凶
第一,把握事物的转化规律才能转危为安。《易经》的太极蕴涵着事物转化的规律,即凡事盛极必衰,衰极必盛,否极泰来,这就启示了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转机。
第二,预见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居安思危。《易经》的开门两大卦涵盖的就是事物的转化规律。
《易经》中高度强调忧患意识,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这就是“防患于未然”,也就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第三,要善变才能趋吉避凶。
第四,《易经》中有许多卦教我们怎样趋吉避凶。比如《易经》著名的遁卦,遁,即隐遁,其中就蕴涵趋吉避凶的智慧,《易经》说:“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该避开的时候就要避开,不该避时就不避,何时避开,能否把握好避与不避的度,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易经》在坎卦中告诫人们,一旦陷入陷阱或险境要掌握几个脱离凶境的原则:首先要避免陷入;一旦陷入险境,要会静待时机,就是冷静分析,寻找脱险办法,把握脱险的最佳时机。
预测的最高境界是掌握事物的转化规律,把握有利时机,从而促进事物的更新,即创新。
《易经》预测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从纵向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测。就是通过纵向的因果联系分析和推测事物的吉凶顺逆。第二,以横向的相关依存关系进行推测。主要包括预兆预测及类推预测、感应预测法等。
其中,预兆预测方法在疾病预测中应用很多。如中医的面诊、舌诊,就是通过舌象、面象判断疾病。另外,占卜中的面相法,就是能通过观象进行预测,也叫观象取象预测。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利用龟卜往往被刻意作为规谏君主或是决定国家大事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一个叫作“卜立国君”的故事,很有名。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因晋惠公回国后背信弃义而兴兵讨伐,晋国占卜,卜官禀告秦穆公占卜结果为蛊卦,卦辞提示:晋师必三败,三败之后,其君父被获。因为蛊卦内卦是风,外卦为山,时值秋天,山上起风,风起枝落,树木被伐,故蛊卦示晋君必然被擒,后果然如此。
晋惠公被擒,将押往秦国,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是晋惠公的妹妹,得知其兄被擒将至,为救其兄,于是领着太子、公子、公主等足踩柴薪,站在秦国都土城墙上准备自焚,并令国人穿丧服以待。还叫人告诉秦穆公说:上天降下了灾难,使我秦晋两国不能以礼相见却大动干戈,如果晋君早晨被虏进秦,我们母子早晨就死;晚上进来,我们晚上死。秦穆公顾及儿女只好将晋惠公安置于灵台,后来又释放了。
晋惠公回国后,为收买人心,而演出了卜龟另择君的闹剧,即假意要占卜让太子圉即位,晋臣们都被感动得哭了,晋惠公也因此保住了他的君位。
关于易经的论文 篇3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01. 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02.孔子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而《易经》就是理想的翅膀。
03.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04.0和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互联网络,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
05.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的科学,让它协助我们人类过幸福的生活。
06.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阴阳。
07.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08.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09.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仁”字,单人旁为阳,右边两横为阴)。
10.“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东西就叫“太极”。(“太”字 “点”代表“小”)。
11.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12.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13.一切合自然的,就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迟早一定是错误的。(一切都以自然作为评判的标准。)
14.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
15.时已到,要当机立断;时未到,守时待命才是合理的因应。(不要认为拖就是不好的。真正的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
16.三画卦的意义,就是为人类在天地之间做了明确的定位。(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
17.从拔河的过程,我们明白了做事有三点最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定位,三是行动。
18.没有矛盾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就叫智慧。
19.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因为过去不会变,未来不可测)。
20.变化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就是自然规律。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与不变是同时存在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外圆内方的人才是可贵的。能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
21.到底怎样变?提出三个原则:一是权不离经,二是权不损人,三是权不多用。
22.《易经》有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23.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多一种参考。
24.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
25.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
26.孔子给自己画的卦:
第一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又五而志于学),
第二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十而立),
第三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十而不惑),
第四爻——发愤忘食(五十而知天命),
第五爻——乐以忘忧(六十而耳顺),
第六爻——不知老之将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27.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28.乾卦六爻之“辞眼”:潜,见,惕,跃,飞,亢。坤卦六爻之“辞眼”:履霜,不习,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乾卦和坤卦共有、《易经》中多次出现的四个字: “元,亨,利,贞”。《易经》还讲四个字:时(时机),位(场合),中(合适),应(反应)。《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有一个通例,叫做“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
29.所以人分三种:一种人认为吉凶是命在定,这是最差的;一种人认为吉凶是自己在定,这还不错;一种人认为根本没有吉凶,做任何事只问应该不应该,如果应该,就算是死也很愉快。
1、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都不算家庭。
2、凡是常常被推翻的东西,就是不成熟的。
3、成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创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
4、我们的学问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展开的,不想他们(西方人)是一点一滴摸索着去整合,到现在还整不齐。
5、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就一辈子读那几本书,什么都通了。我们现在读太多太多书,最后还是读不通,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是读西方的东西,而没有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6、《易经》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7、只要我们不忘记《易经》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们再倒霉,我们还是会起来的。
8、越有学问的人,越是不敢回答问题,就好像稻子一样,越成熟就越往下垂。
9、阴就是阳,阳就使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
10、西方人的信仰只要宗教为止,我们的信仰比宗教更高,叫做道。
11、《易经》是经由宇宙万象,讲出人生的道理。
12、《易经》本来就是从自然里面萃取出来的一些道理。
13、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14、有例行就有例外。
15、宇宙一切都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人的命运也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
16、《易经》它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
17、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18、任何事情,你用得合理,它都有价值。
19、算命是说你算算看,我听听看,如果对我有利的,我就尽量去达成;如果对我无利的,那我尽量去避免。这才是《易经》告诉我们的趋吉避凶的道理。
20、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炼,你才会成熟。
21、不可以完全相信占卜的结果。
22、每个人都要有方法来了解自己,因为了解别人很容易,了解自己很难。
23、《易经》里面是没有好坏的,好会变坏,坏会变好,意思就是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因为好的里面有坏的因素,随时会发生的;坏的里面,它也有很多好的因素,它会随时翻过来,把所有坏的成分统统取代掉。
24、《易经》给我们的启示:不要只看眼前,要知道未来的变化。
25、我们很习惯于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上级的领导。我们中国人不会去跟上级领导抢功劳。
26、一个人如果做到没有人把他当做对手,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价值。
27、人没有名,人没有赚到钱,自我报废的机会比较小;人有名,人有钱,人有势,这个人就快要自我爆破了。
28、西方人是专门讲能力的。中国人不讲能力,不是不重视能力,而是讲一种比能力还深一层的东西,叫做本事。
29、什么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还要加上你表现得让人家很欢迎你,很接受你,对你心服口服。
30、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先安静下来,了解了解当地的状况,了解了解领导的个性,然后再熟悉一下环境,跟其他人打打交道,等到大家都支持你,你才放心地表现。如果你没有把握大家会支持你,最好不要表现,否则稳定出丑。
31、上面看你顺眼,你就表现得好;上面看你不顺眼,你再好也是不行的。
32、当你得到机会,当你受到上面的提拔,当你得到很多人的赏识,你要特别小心,不能表现过度。
33、人生最难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分在哪里,读《易经》就是告诉我们,你的分在哪里。
34、贞操是男的女的都要守的,男人的贞操的表现方式跟女人的贞操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这叫做男女有别。
35、我们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取。
36、赚钱不是凭能力,赚钱其实是靠机会,可是用钱那是靠智慧。所以一个人要赚钱之前,最好先学一学怎么样去花钱。
37、《易经》告诉我们怎么样去用钱,八个字——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38、上天用金钱和财富来考验我们每一个人,钱财是工具,不是目的。
关于易经的论文 篇4
《易经》是中国人智慧的宝藏,它不是一人所写,也非成书于一个朝代,而是“历更三圣”千千万万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易经》和《诗经》、《书经》一样,是中国传统的“五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它是以易学为核心的儒学、经学,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包含的哲理、事理和物理,令人叹为观止。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一部易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的奋发精神,积累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智慧,它是中国早期治国经验的集大成。
一部《易经》治天下。
西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时代,就是以《易经》治天下的;汉代: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易经》就成为儒家的元典、治国的经典;宋代:亚圣朱熹(皇帝的顾问)把《易经》作为理学的经典,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易学成为了官方理朝治国的圭臬;明清:康熙、雍正、乾隆,同样把《易经》奉为治国之宝。那么,《易经》治国有哪些法宝呢?
(一)《易经》主张变革
我们大概不敢相信,三千年前的《易经》就会有这样先进的思想,但这是千真万确的,《易经》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
汤武革命指成汤灭了夏,建立了殷商盛世,周武王灭了商纣,开创了西周盛世,中国历史上这两场革命,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的变革。《易经》认为这两场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是顺天意、合民意的,所以坚决支持和拥护,这充分证实了《易经》是支持社会变革、主张革命的。
《易经》的变革还主张改革,如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易经·序卦》)
这就是破旧立新,因为鼎是权力的象征,革鼎意味着改朝换代,推翻旧制度,重立新纲纪。这一先进革新思想是《论语》和孔子都无法相比的。
(二)《易经》强调以德治国,以德立人。如说:“君子以振民育德。”
《易经》尤其强调要任贤,古代有一段历史说的是:商代武丁即位,想复兴殷商,苦于无贤助,于是闷闷不乐,政事都交给太宰去处理。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得一圣人名说。次日他暗察宫中无一个是梦中之贤,于是派画工去暗访,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他作为刑奴在这里当建筑工人,武丁见了这个人,是梦中贤人,一交谈,果然如圣人,就把他封为宰相,殷商果然得治。于是给他起名傅说。这个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任人唯贤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易经》强调创新
创新是《易经》最突出的精神,即:“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
《易经》主张变革、反对保守,这是《易经》治国最宝贵的经验,因为没有创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四)《易经》强调居安思危
《易经》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就是说,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这对后世的忧国忧民思想有重大影响。
出自易经的成语 篇5
1否极泰来 2乱极必治3 防微杜渐4弟子舆尸5 物极必反 6易更三圣 7周流六虚 8何天之衢 9参伍错综 10革面洗心 11承乘比应12 类族辨物
13朋友讲习14涤诮鹉灸15 两派六宗16 承筐圭羊 17治历明时 18舍尔灵龟 19制器尚象 20参天两地21丧牛于易 22官衙南向 23系于金木 24颐以养正
乾坤交媾涣奔其杌羝羊触藩帝乙归妹革故鼎新 结绳而治诲淫诲盗弧矢之利幽独之贤威名相济 枯杨生秭南杭北尚取坎填离比类取象洗心退藏 原始要终晋角之躁陷必有丽载鬼一车枯杨生华 谋事在人谦谦君子随时变通童牛之牯惩忿窒欲 感而遂通雉飞矢亡遁世无闷箕子明夷隔八相生
1.否 极 泰 来 :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 极 必 治 :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 微 杜 渐 :“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4.弟 子 舆 尸 :“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 ;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
5.物 极 必 反:“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封之象说明之。剥封上昆下,五阴又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定向它的反面,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大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
6.易 更 三 圣:就是指伏羲画封,文王作势辞、文盲,孔于作家、象、系辞及易传。后来又有易为“四圣”之书,则加上周公作又辞。
7.周 流 六 虚:语出《周易.系辞下传.七章》。六虚,指封六位,六位无固定之物,如虚的空套于;周流,指阴阳刚柔,往来变化于爻位之中。《易例》说:“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天地,有乾坤之象也;设立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指日月),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8.何 天 之 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又辞.上九又辞说:“何天之衢,亨。”何音荷,有担负、肩姚之义;衡,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曰“何天之衡,道大行也。”
9.参 伍 错 综:参,指用参天之法,即取奇数一、三、五;参伍,即取一、五之数而三之,以为十五之数。错,指洛书之图皆三三纵横,可以罗络而数,其数皆十五,这就是错;综,会三个五以为十五,而又三其十五以为四十五,这就是综。《易原》说:“若其错综所及,功用不胜其广矣。„„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变五矣,已而为参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卦者悉有其象矣。
10.革 面 洗 心:见《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小人,在此指百姓;革面,言百姓旧日屈从于暴政,面从而心不从,今则革除其表面之假意屈人,而真正心悦诚服,拥护新政,故日“革面洗心”,也就是顺以从君意。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11.承 乘 比 应: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在六爻顺序中,凡阴爻对上一爻的阳爻关系,称为承。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爻承九五爻等。乘,当阳爻在上时,阴爻对阳爻称为乘。如泰卦,**乘九三等。比,指阴爻与阳爻的相邻关系。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都呈比的关系。如观卦,**比九五等。应,指六爻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否卦,初六应九四,六二应九五,六三应上九等。
12.类 族 辨 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言天生万物,各类殊分,此法乾天之无私,于殊分之族中,而类聚其所同,这就是“异中求同”的方法。辨物,言火之所及,凡物必照,此法离火之普照,而辨析其义,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方法。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刚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15.两 派 六 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太 L遗法,二为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陈持、邵雍穷造化,四为王粥黜象数,五为胡援、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宋),六为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人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援、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地、杨万里,又参证史实,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源六宗,已互相攻驳。”
16.承 筐 圭 羊:语出《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无攸利。”本卦上震下兑,兑为女,震为士。古者新婚夫妇祭祀,女妇提竹筐以采苹蘩之类,男子宰羊而盛于鼎俎,若筐中空空无物,屠羊无血,空筐死羊,意味着夫妇之礼不成,故日“无攸利”。
17.治 历 明 时:语出《周易.革卦》。如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之”,指水火不能相容,即自然界相互革命之象。“治历明时”,指治世的大从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如昼夜不同为一日之革,晦朔不同为一月之革,分至不同为一季之革,四时不同为一年之革等。但古代帝王,改朝换代,必须改历,这亦取“治历明时”之义。《周易玩辞》说:“凡改世者必治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岁、六十甲子之相革。”
18.舍 尔 灵 龟:语出《周易.颐卦》初九爻辞。本卦上艮下震,上下皆为阳爻,中为阴爻,大象为离,有灵龟之象。阳刚之爻,本以能养人为贵,但其位卑,无养人之功,有待正应之四以养之,故日“舍尔灵龟”。
20.参 天 两 地:古人以五行数为基数,按奇阳偶阴的原则,所以“参天”则用天数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两地”则用地数的二、四而成其为六。推之则不仅乾阳用九,坤阴用六,举凡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故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易原》说:“参天云者,并天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也,阳主进九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阳进而极也,故圣从画奇以象乎天,而名其爻为九,命其卦为乾也。两地云者,并地之二、四而成其为六也,阴主减六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阴退而极者也,故圣人画耦以象乎地,而名其爻为六,命其卦为坤也,此其倚数以成九六之初也,„„则卦数在易,无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数者也”。
21.丧 牛 于 易:语出《周易•旅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因本卦上九当羁旅穷极之时,在上而过于高亢,故无守卫之人,而丧牛于田边之地,造成了欲行无资的境地,祸生于所忽而不自觉,故日“终莫之闻也。”
22.官 衙 南 向:从历史上的帝王宫室,到府县衙门,都一律南向。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各省、市、县的衙门,都是南向的,所以有“小小衙门向南开”之俚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起源于盖天派的古天文,南向以立圭表测日影,或南向立竿见影以测晷景。南向有方向为正,目标光明和纪念南向测日影所取得的伟大发现,因为前人在古天文的观测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由此可见官衙南向的意义了。
23.系 于 金 木: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其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革故鼎新
答:“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释文》说:“烹,煮也;饪,熟也。”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后来引伸到社会上,以革除旧政,建立新政,拆去旧房,建成新房之象,称为革故鼎新。
制器尚象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类族辨物
答:“类族辨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言天生万物,各类殊分,此法乾天之无私,于殊分之族中,而类聚其所同,这就是“异中求同”的方法。辨物,言火之所及,凡物必照,此法离火之普照,而辨析其义,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方法。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刚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制器尚象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
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
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帝乙归妹
“帝乙归妹”,语出《周易-归妹》六五爻辞。因本卦六五柔中居尊,有德而贵
上应九二,故以帝乙归妹为喻。帝乙,指始制帝女下嫁之礼的人;归,出嫁;妹:帝女,即以帝王之礼出嫁帝女,这是既地位尊贵,而又很有德行之象。
羝羊触藩
答:“羝羊触藩”,语出《周易.大壮》九三爻辞。九三爻辞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本卦上震下乾,中爻为兑有羊象,震为木有藩象,藩指藩篱,罔言冒昧而进,羸为瘦为病。九三当乾体之终,交震动之际,有阳刚冒进之象。但小人用壮,多以血气之强,轻率妄进以取困,如羊之以角触其藩篱,角反出其藩篱外,易去而难反,不能用其力,是角之壮者,反为藩篱所困,故得贞厉。此恃壮反得厉,乃戒君子勿学小人用壮,而当以义理为勇,不能冒进以取困,着就是羝羊触藩之义。
涣奔其杌
答:“涣奔其杌”,语出《周易.涣卦》九二爻卦。九二爻卦说:“涣奔其杌,悔亡。”本卦上巽下兑,中爻坎互震,为足为动,有奔象;中爻震木,应爻巽木,有杌(音侮)象。杌,木凳。比喻天下人心涣散之时,二居坎陷之中,本有险难不足以济涣,但能脱险出奔,以应九五中正之君,则悔可亡而愿可遂,不仅有脱险就杌之安,而且可遂其济涣之志愿。
乾坤交媾
答:“乾坤交媾”,见泰卦。泰卦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只有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才能乾坤交媾,交媾则上下气机通泰,故万物化生,这就是泰之象。地天泰则上下通,国运泰则民安乐,这都取乾坤交媾之象。
威名相济
答:“威名相济”义出《周易.噬嗑》卦。本卦上离下震,其卦上下两阳而中虚象口,只九四一阳间于其中,乃象腮中有物,所以必咬而后合。引申到人事上,天下事有强梗谗邪参于其中,则须纯之以法乃能除之,所以全卦以治狱之事为喻,治狱则提出“威名相济”一词。上离为电,下震为雷,用刑狱治化,若明不如电则不能察秋毫,动不如雷之威则不能当机立断,电耀雷震,一切是非曲直,无不使之光明昭著,这就是威名相济之义。
幽独之贤
答:“幽独之贤”,语出《周易履卦》九二爻辞。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因本爻以刚居柔而处中,有坦途之象。九二在下,与九五不相应,有幽独之象,而幽独之贤,多惊世骇俗,索引行怪。此种幽独之贤,必坦率恬静,不受外界干扰,才能得到好结果,故曰惟贞乃吉。
弧矢之利
《周易.睽卦》上九说:“睽弧,„„先张之弧,后说之弧。”睽卦上离下兑,有火炎上而水润下,二体相违,睽为弓矢,弧指弓。“弧矢之利”,取弧矢相反相成,以武力推翻暴政,巩固新政,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就是的弧矢之利意思。
诲淫诲盗
答:“诲淫诲盗”,语出〈周易.系辞传〉释“解卦六三爻辞”。爻辞说:“负且乘,致寇至。”有人问孔子说,研究易经的人,能知道强盗会来袭击吗?孔子即举本卦辞为例,说明其理。孔子指出:“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漫下暴,盗思伐之矣。漫藏海盗,治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诲淫诲盗”,是说如有珍贵之物而漫不经心,保存于不妥当的地方,这等于教人家老盗窃;妆饰妖艳,态度轻浮,这等于教人家来玷辱。前者将了诲盗,后者讲了诲淫,诲,有教诲、招惹之意。这都说明“负且乘”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必然导致“致寇至”的结果。
结绳而治
答:“结绳而治”,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央”。结绳,以结绳两头,其结的形式大小相同,然后从中割断,长短相等,各持其一,以为他日对验的证据。在上者,亦本此结绳为信之俗,以判断其欺伪和真理来治理之,故取央卦,央,有以刚决柔,以君子决小人之象。
洗心退藏
问:“洗心退藏”?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洗心退藏”,语出《周易.辞传》。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无一毫私意;退藏,即不仅无一毫私意,亦不产生任何欲念。来知德说:“洗心者,心之本然,圣人之心无一毫私欲,如江汉以濯之矣。„„退藏于密者,此心未发也。”
比类取象
问:何谓“比类取象”?
答:“比类取象”,是易学五行学说的一个重大研究方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无形的项目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这种事物属性的归纳方法,称为比类取象。
取坎填离
问:何谓“取坎填离”?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坎离两卦,是由乾坤两卦中间一爻呼唤位置而变成的。炼丹家认为。人成胎儿后,即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变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则形成火上水下的未济局面,但如果通过练功,则可返还本原的先天八卦图形,使水上火下,坎离既济,达到心肾之气相交的局面,就可以延年益寿。
南杭北尚
问:何谓“南杭北尚”?
答:“南杭北尚”,即指南方的杭辛斋,北方的尚秉和,这是近代两位杰出的易学家。他们都有专著和自己独特学术观点和创造性的见解,所以获此美称。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枯杨生秭
问:何谓“枯杨生秭”?
答:“枯杨生秭”,语出《周易.大过》九二爻辞。大过,下巽上兑,巽为木,兑为泽,有巽木为杨生于泽下之象。但木过老,故曰枯杨;秭,指根之荣茂于下者,以喻下卦巽错震,为长男,有老夫之象,应爻兑,为少女,有女妻之象。由此可见,本爻“枯杨生秭”是指古老的杨树又从根上发出了嫩芽,老头子又娶了一个小媳妇,这是老阳合少阴,可以遂其生育之功能;但阳盛而老,阴弱而小,双方虽然匹配,却很不协调,故一方面说“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一方面又说“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枯杨生华
问:何谓“枯杨生华”?
答:“枯杨生华”,语出《周易.大过》九五爻辞。因本卦兑错艮,为少男,有士夫象,指未婚少男;应爻巽,指上六,为长女,有老妇之象,指已嫁而老者。杨指杨树,华同花,有花生于枯杨之上,不会结子,无益于杨树。如小伙子与老太婆结婚,这是少阳合老阴,这种匹配虽然象枯树开花,但也只能新鲜一时,长久不了,只是勉强凑合而已。假设一个机构,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冗员充斥,勉强凑合,必然不能把事办好,故曰“老妇得其士夫,„„亦可丑也。”
载鬼一车
问:请解释一下“载鬼一车”。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载鬼一车”,语出《周易.睽卦》上九爻辞。睽卦上离下兑。离错坎。坎为隐伏,为舆,隐伏为鬼,舆为车,故有载鬼一车之象。睽卦火炎上而泽润下,二体相违,人鬼殊途,亦是睽的意思,故以载鬼一车相喻。
陷必有丽
问:何谓“陷必有丽”?
答:“陷必有丽”,语出《周易.序卦传》。《序卦传》说:“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坎水中实而暗,离火中虚而明,有暗必有明,有夜必有昼,陷于险难,必有所附丽,度过艰难,便是光明,由此可见,陷必有丽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
晋角之躁
问:何谓“晋角之躁”?
答:“晋角之躁”,语出《周易.晋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晋角其,维用伐邑,利吉无咎,贞吝。”角,刚而居上;伐,此作治理;邑,私有领地。上九刚劲之极,前无所进,若刚以上进,必有悔吝之事,所以虽有光被天下之才,亦不敢躁动,只好去智力自己私邑了。来知德说:“前无所进,不能成康侯光明之业,反系恋其私以伐邑,虽邑所当伐,其事固贞,亦可羞矣。
原始要终
问:何谓:“原始要终”?
答:,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原始要终,以为质也。”画卦之法,必始于初爻,终于上爻,然后成一卦之体,质,即指卦体。来知德说:“初者,卦之始,原其始,则二三在其中矣;上者,卦之终,要其终,则四五在其中矣。卦必原始要终以为体,故文王之辞,亦必原始要终以为辞,如屯曰元亨利贞,蒙曰童蒙求我,皆合其始终二体言之也。”后来则发展成为研究事物的始终学说。
谋事在人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问:何谓“谋事在人”?
答:虽然古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关键还是在人。易学论天(包括天地),主要是讲自然界的规律,易学论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与其事物不一样,他有复杂的思维能力,他有智慧,所以只有人才能与天、地配成三才。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所谓要“推天道以明人事”。如谦卦有“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教人效法天道,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好的品性。旅卦说:“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这是教人效法,谨严礼仪法度,正大光明,治理好国家。由于天人之间有共通规律,所以人道可以效法天道,如人的道德行为,生活习俗,以至于社会制度,治国方法,用兵原则等等,都可以效法天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但八卦在效法天道的同时,大量论述的是人谋之事,讲人的地位和作用,讲人的成就,讲人的努力,即所谓谋事在人。人的努力表现在几方面:第一,乾卦强带哦“自强不息”。第二,系辞还强调“穷神知化”。第三,系辞还指出“裁成相辅”。即言要有所作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与天地协调;又要在遵循固有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节制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要求。当然,卦辞、爻辞只体现了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可能性,每一卦辞和爻辞都不把问题表示得绝对,都是大概如此。必须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要触类引申,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善于归纳出原因,以便于去改变环境,趋吉避凶,这就是谋事在人。
谦谦君子
问:何谓“谦谦君子”?
答:“谦谦君子”,语出《周易.谦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初六,以柔处下,有谦而又谦之象;君子如能效法此德,则称“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就是老子“卑弱以自持”的意思,平时自养谦德,居柔而处下,则愈无人能超越他,若当危难之时,若非深自屈折,则不足以济险难。由此可见,自觉修养谦虚之德的重大意义。
随时变通
问:何谓“随时变通”?
答:“随时变通”,语出《周易.随卦》卦辞。卦辞说:“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顺时以动,人必随之,动皆走正道,故上下悦从,这说明大亨通,也会发生错误,要“大亨通无咎”,则必准之于理,随时变通。理在于上之随下,则随其下;理在于下之随上,则随其上;理在于泰,则随其时之泰;理在于否,则随其时之否,总之,要随其时之所宜而变通。
童牛之牯
问:何谓“童牛之牯”?
答:“童牛之牯”,语出《周易.大畜》**爻辞。**变离有牛象,艮为少有童象,于小牛角上系以横木有牯象,因中爻变震有手持施于角之象。于小牛角上系一横木,使无法以角顶人,逐渐改变其习性。借喻当禁止为恶于未行之先,防患未然,安分自养,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故爻辞赞其结果有元吉之象。
惩忿窒欲
问:何谓“惩忿窒欲”?
答:“惩忿窒欲”,语出《周易.损卦》。本卦上艮下兑,艮为山,兑为泽,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此言君子观山之象以惩忿,因愤怒之发,气涌如山,易发难只,惩怒必如摧山,惩于今而杜绝于后;观泽之象以窒欲,欲之起甚微,不易觉察,如泽之使人沉溺,思想顾虑很多,故防欲当防止陷于沼泽之中,必遏止堵塞,使不再产生此种念头,这就是惩忿窒欲的意义。
24.颐以养正:
语出《周易.杂卦传》。养之道,以养人畜贤为正,就颐卦六爻言之,下震动,多言求人之养,求人之养者多不正,故多凶;上艮止,多言养人,养人者多得正,故多吉。吴慎说:“养之为道,以养人为公,养己为私。自养之道,以养德为大,养体为小。”这些都讲的是颐以养正之理。
感而遂通
问:何谓“感而遂通”?
答:“感而遂通”,语出《周易.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何以能“感而遂通”呢?因本卦上兑下艮,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因男女相感,莫若少者,所以感而遂通。咸有感义,何以不曰感而曰咸,古人认为,咸字去掉感下面的心,以有心之感多出自私意,只有无心之感,才感之至公,才能感而遂通。
雉飞矢亡
问:何谓“雉飞矢亡”?
答:“雉飞矢亡”,语出《周易.旅卦》六五爻辞。六五爻辞说:“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因六五阴柔,当旅之时,故有射雉而“雉飞矢亡”之象。如果能依赖上下二刚爻,则文明得中,就可始凶而终得誉命之吉。本卦上离下坎,离为雉,错坎为矢,变乾为一,故有雉飞矢亡之断。
遁世无闷
问:何谓“遁世无闷”?
答:“遁世无闷”,语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从人事上说,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祸之义。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阴从下增长,阳当退避之象,若人们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则当审时度势,毅然隐退,如此则身虽隐退,而功与名反得以保存,所谓身虽遁而道亨,故心情舒畅而无遗憾。若眷恋禄位,苟且留连,必然遭祸,故曰遁世无闷。
箕子明夷
问:何谓“箕子明夷”?
答:“箕子明夷”,语出《周易.明夷》六五爻辞。本卦坤上离下,坤为地,离为日,日在地下,光明当然受到损伤,夷,伤也,明夷,就是光明受到损伤的意思。箕子明夷箕子接近至昏之君殷纣,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殷纣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其才智,授以《洪范.九畴》,这好象晚上太阳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来,以保证天在东方得以再显光明之象一样,故曰箕子明夷。
隔八相生
问:何谓“隔八相生”?
答:“隔八相生”,是古人从律数大小次序中发现的最谐和音的方法。律数大小次序的排列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将黄钟从十二宫子位起排成圆图,则谐和音的位置都在第八位上。如黄钟的谐和音为林钟,从黄钟、大吕的次序数,则恰在第八位。依次,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声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又生黄钟,皆相隔八位(见《易学图解》图49 所示)。
篾首酱翁
问:何谓“篾首酱翁”?
答:“篾首酱翁”,乃宋儒程子之逸闻。《易图明辩》说:“程颐之父向,尝守广汉,颐与兄灏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兄弟焕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入洛问易于颐,颐曰: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篾首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这段记载,已清楚说明篾首酱翁的由来,学者可不解自明了。
辨物居方
问:何谓“辨物居方”?
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篇6
相传, 中国独有的象形文字是由昌颉所创造。而中国文字的发明, 与《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 太极图被当作东方文化的标志大行于世, 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既表现了事物阴阳平衡的观念, 又揭示了自然界阴气、阳气的运行、消长与转化。道家认为, 人体是阴阳之合体。“人”字左撇为阳, 右捺为阴。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也是左阳右阴。 “人”字的写法不但代表了道家所讲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观念, 同时也说明人是由男女组成。
另外。“人”字左撇压着右捺, 有男尊女卑之意。
在先天八卦图中, 乾为上, 坤为下。 乾代表日, 坤代表月。而《易经》中最根本是讲阴阳之哲理。所以“易”字即代表了日月合璧, 也蕴含阴阳相交, “周易”的精髓全在一个“易”字。易《说文》曰:“日月为易, 象阴阳也。”
易文化素来以左为尊, 河图法天道以左旋。左日右月合成一个“明”字, 恰是日月交辉之状。日月亮也, 所故成明。《易·乾卦·文言》曰: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我们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 是先左后右, 先上后下。另外字体讲究结构均衡。而所有中国汉语中的每一个字, 无不体现“易”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 太平经 》 云: “ 道乃万物之师也, 得之者明, 失之者迷。”《易经·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为道。 ” 阴阳是万物之源, 而道为阴阳之首。《易经》让我们“静心自身, 同宇宙秩序保持一致”, 要求我们遵循自然之法则, 随“道”去观察我们自身和周围的阴阳平衡, 指明行动的路线。故“道”字写成走字上面加首。邵子曰:“是以开物者为先天, 成物者为后天, 无极者而太极者先天。 ” 无极者又称 “ 道” , 故 “ 道” 应为万物之首。
《淮南子·原道》云:“ 天无形者, 物之大祖也。 ” 《 易 · 系辞 》 曰: “ 乾知大始, 坤化为物。”乾为天, 天为大。在伏羲八卦图中, 乾卦为上, 坤卦在下。老子有言:“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可见天之大也。乾卦在《易经》中为一, 是首卦。故大字上面加个一成为“天”字。有始与大之意。
华夏文化中的汉语词汇是十分丰富的。如“阴阳”、“天地”、“南北”、“和气”、“东西”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词语不要认为都是随意简单的排列, 它们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朴素的科学道理。 同样也深受 《 易经 》 哲学思想的启迪和影响。
易理认为:宇宙在朦胧混沌之初称谓无极。而在混沌未开之前, 虚无缥缈的世界是由阴性组成。这个世界没有粒子, 处在恍兮惚兮的状态, 是由无穷小的虚子构成的能海。 能海无边无际, 故称“无”。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 阴性的虚子凝聚成粒子, 派生出有形之物, 这就是《易经》一书中讲的“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因最初时间是由阴性的虚子组成, 所以在论述“阴阳”一词时, 就将“阴”至于前, 而将“阳”置于后。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 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是以《易》为圭臬。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就是“周易”的注文。老子有曰:“天下之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老子在宇宙的演化中又曰:“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周行而不殆, 以为天下母。”母为坤, 为阴。这里讲的是太极生前无极之状, 故“阴”应在前。《易经》草创于五千年前的圣人伏羲时代, 完善于三千二百年前的周文王时期, 远后于母系社会。我们从先天八卦图顺序得知:乾卦排在首位。即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乾卦定为首, 体现了古人“天尊地卑”的思想观念。可见在当时父权已成为社会的伦理支柱。
《说卦传》曰:“乾为天, 故称乎为父, 坤为地, 故称乎为母。”乾为阳, 应为左。坤为阴, 应置于右。所以, 在汉语的习惯用词中将“男”放到了前面, 故称“男女”。
《序卦传》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然后有礼仪。”这就是“天地”、“男女”、“夫妇”、“上下”等反属汉语词句排列顺序的由来。
“东西”、“南北”一般是指地理方位, 但为什么将“东”和“南”排在前面?又为什么将世界上有形的物体统称为“东西”呢?
东方在先天八卦中属阳, 为左。西方则属阴, 为右。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西方落下。所以, 不论是从自然规律, 还是从哲理, “东”都应在前。俗话说:人死为归西天。因西天属阴, 阴间也。有生则死随之, 有始则终随之。故将“西”排在右。古人认为:先天八卦图应竖着看, 后天文王八卦图应横着看。在先天八卦中乾为南、为上、为天、为首。故在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南天门”之说。而北则为坤。坤为地、为下、为右。所以, “北”就为后。这样就有了“南北”一词的排列。
《河洛原理》中讲:“太极一气讲阴阳, 阴阳化合生五行, 五形既萌随含万物。”老子有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先天八卦太极图中可看出“东”属全阳, “西”属全阴。阴阳二气交合则生成万物。万物为有形之体, 所以我们一般将锅、碗、瓢、勺等物称谓“东西”。这里也讲阴阳不可逆之物。
南北方向在太极八卦图中处于阴阳过渡点, 这两个位置在一定外界条件触发或推动下, 有转化可逆性。所以, 我们练功打坐都讲“背北面南”。《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向明而治, 盖取诸此也。”按此方向练功, 经长时间静思打坐, 不但可以打通经脉, 长功益智, 还可悟道得道, 诱发出阴性的潜在功能。在太极图中, 阴阳各占一半。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易经》中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阴阳平衡的观念。阴气和阳气均等就是“和气”, 和气即是阴阳相交。《泰卦》中讲“天地交而万物通。”如果我们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办事则畅通无阻。这就是“和气”一词的由来。也是儒家极力提倡的中庸之道。
在先天八卦中, 象征着火与水的“离”、“坎”二卦放到东西两个方向。它们又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我们常说的“骄阳似火”、“月光如水”, 这两句话准确无误地道出了“离”、“坎”二卦属性的含意。由此可见,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并且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哲学、艺术等, 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传说中, 大米是男子生殖器的象征, 而麦子是女子生殖器的象征。北方属阳少阴, 故多食麦。男方属阴少阳, 故多食米。以上虽为传说, 但不难看出《易经》中“阴盛补阳, 阳盛补阴”的平衡道理, 在中国文化影响之大。
按照中国封建传统的思维方式, 帝国基业的京都应是顺天承运。明清两代北京城皇宫、祭坛、城门的设计就是遵循先天八卦的分布而建造。京城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所处之位, 正好与八卦中乾、坤、坎、离方向相符。《系辞上传》谓:“八卦相当,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 一寒一署。”先天八卦是古人本自然之法理研究天体运行的周期图。《老子章句》有曰:“天道与人道同, 天人相通, 精气相贯。”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 建筑也是这样。按帝王之想, 如顺从天意, 就可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但只是在建筑和形式上顺从是不可能达到的。自宋朝后, 塔在庙宇中的位置大多在西北。这个方向是先天八卦中的“艮”位, 有山之意。而塔是高耸的建筑, 似山。所以置于“艮”位, 建于西北。
《周易》中讲:“耆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我们知道, 天坛的建筑是圆的, 而地坛的建筑是方形, 天安门的门洞是圆的, 但地安门的门洞是方的。中国历代铸造的铜钱也几乎都是外圆内方。从陕西出土的“秦铜马车”也是这样。车体是典型的圆顶方身。“天圆地方”这个朴素的科学观点, 是我国古老“盖天学说”的最早雏形。
我们居住的房舍大多是“坐北朝南。”南在八卦中是乾卦, 属阳, 属正。所以我们也称此房为正房。正房除采光好外, 更主要的是冬暖夏凉。房屋的建造不但符合八卦之方位, 也顺从大自然之法理。这也是我们遵循天道而直接受益的最好例证。
道家和民间拜神与祝福都是双手抱拳作揖。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个标准的太极形象。左手为阳, 右手为阴, 而右手又抱于左手大拇指于内。此谓阳中包阴, 阴中有阳, 恰如太极。手拱两仪, 有平衡、协调、感谢、尊重、祝福之意。也是道家崇拜太极的一个表示形式。
《易·系辞》曰:“负者也, 小人之事也。”《易·恒·彖》又曰:“不恒其德, 无所容也。”我们有些人犯法, 一般要低头认罪。犯法就是负天, 负天就要低头, 犯法者小人也。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句至理名言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小人不讲道德, 触犯法律, 就是古人讲的“大逆不道”, 严重者“天理难容”。这些成语与习俗, 无不受“易”之影响。
【关于易经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学习易经的体会08-27
对《易经》的理解分析09-24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11-29
《易经的奥秘》的精华部分08-03
读易经,论成功--学习易经有感07-04
《易经》中的管理变革智慧10-11
易经讲解:保密的最高原则12-06
易经的优质演讲稿12-25
《易经的奥秘》观后感12-29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