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课堂(共17篇)
国学小课堂 篇1
永恒的国学 -“国学小名士”大赛观后感作文
看完紧张激动的大赛,许多话从心头涌上了笔端。
通过比赛,我听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过的,没有读过的诗、词、成语甚至是元曲。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热,不禁感叹,诗山巍峨,词海浩渺,我知道和了解的`太少了。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国学瑰宝,熠熠生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传承文化的使者,呵护这份璀璨的文明。
为什么现代人很少学国学了呢?为什么守着宝贝而不知珍惜呢?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人们渐渐远离了书籍。对那种淡墨飘香的感觉已经渐渐淡忘。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低着头,弓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的人们,但很少看到手捧一本书,沉浸其中者了。
快速的生活节奏,快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都喜欢快,很难静下心来品读“慢中求道”的国学。“上班族”忙着赚钱,“上学族”忙着考分,都很疲惫,一旦有了少得可怜的空闲时间都想休闲娱乐或者呼呼大睡。要想拿出精力来学国学真是很难。这样下去,真正懂得国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国学的精髓和精神也难以传承下去。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让我们从小学国学,人人读国学,用自己的行动传承我们的国学吧。
国学小课堂 篇2
但是, 同样也要注意, 传统文化与课堂对接将面临层层挑战。国学进课堂到底怎么讲、怎么学、怎样才能更有效果、见实效, 仍然是一个面临探讨的大问题。凡事都要有个度, 国学教育也是如此, 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教, 来不得千篇一律。但是, 现在的情形却是不容乐观的, 突出的现象是赶鸭子上架, 国学进课堂一刀切, 大有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不分学校、班级的情形怎样, 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爱好与否, 都实行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材校本, 统一的背诵内容, 统一的考查方式……这样一刀切, 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 势必还会引起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和反感态势。
一、“一刀切”容易助长形式之风
既然国学传承涉及所有的学校、班级、学生, 那就属于搞得好的要搞, 搞不好的也要搞。有些学校为了创成绩、摆面子, 不顾实效, 只是搞一些形式主义, 将国学传承“运动化”。如有学校聚集学生到操场, 穿自制礼服, 戴用一次性纸杯和竹筷做成的发冠, 摇头晃脑齐声朗诵《弟子规》, 被人笑称为“读书顶个杯具”, 还有的学校实质上没有搞国学研习, 却在材料上做文章, 拍摄假材科, 写虚假总结, 虚张声势, 蒙混过关……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却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如何避免“运动化”的传承国学?笔者认为, 首先要从人或者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去学习, 而不是仅仅为了遵从上级指令式的发动、形式化的宣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原理同样适应国学传承, 只有学生从内心需要之, 满心想学之, 才能乐于接受, 才能兴趣盎然, 学而不倦。所以, 教师的引导、教化显得尤其重要;其次应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让学生学其内涵, 理解实质, 学以致用, 提升自我, 而非开展形式化的表面游戏之所为。国学进课堂不能为赶时髦而进, 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应付差事。要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从行为上逐步改变, 让自身的文明素质得到充分提升。只有坚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机结合, 才能让文化传承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一刀切”容易给教师造成教学压力
校校普及国学研习, 班班开展国学课程, 明摆着的一个问题是, 那些高深的哲学化的“理论”不可能靠学生自学来完成, 这就需要教师来辅导、来讲解。尤其是乡村中小学本来教师资源就非常紧张, 无形之中又给教师增加了负担。大多数学校认为国学是“语文”范畴, 国学进课堂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语文教师的头上。这让本来就课业繁忙的语文教师苦不堪言。那么, 如何才能确保国学传统真正回归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中, 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动力和不竭之源?笔者认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需要首先解决, 在师资方面, 教材出台、发放后, 谁来讲授课程是个首要问题。国学不仅仅是语文课, 它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语文、哲学、历史甚至乐律等均有涉猎。仅仅靠语文教师担当如此重任, 实有不妥。笔者认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要有专职的国学教师。实现教有专攻, 方能更好地落实教学计划, 普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会大大减轻。
三、“一刀切”容易给学生增加学业负担
虽然很多专家提出, 国学进课堂只学习不考试, 但存在的问题是, 如果不考试, 就无法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 他们往往会将国学教材束之高阁, 甚至干脆不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待之。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有些地方就出现一刀切, 硬性规定把国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且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就给“视分为命”的师生注入了兴奋剂, 把眼光盯在了国学上。现如今, 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 现在又开辟新课程讲授国学内容, 这在无形中又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学校则课程安排上进行调整, 或者对现有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造, 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加入国学教育, 或者干脆压缩其他课程的课时, 腾出时间用于国学讲授, 但往往顾此失彼。
再说, 国学内容大都是文言文, 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离现在久远, 读起来文辞艰涩、佶屈聱牙, 别说是中小学生, 就是成年人都觉得生涩难懂。如果照本宣科全书教授, 而不管学生基础如何、程度高低, 不仅要求学习古汉语的运用, 还要全文背诵, 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 尤其是程度较差的学生更会如坠云端, 无所适从, 产生疏远、对抗情绪。
国学是一门厚重而又广博的学问, 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然而, 我们需要明白, 国学进课堂其目的是普及国学知识, 切不可以增加学生负担为代价, 切不可将古文的死记硬背当作宗旨, 更不可将出口之乎者也却不明就里的古文学习当作普及国学的成绩来看。领悟哲学思想的精粹, 引导学生将古代优秀的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 形成善于思辨的思维方式, 才是普及国学的真正意义。国学进课堂应该采取普及加兴趣的方式, 所谓“普及”是对大多数人而言, 了解即可, 如学有余力、学有兴趣, 便可以国学兴趣小组的形式组建团队, 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至于学习内容也不必面面俱到、千篇一律, 要根据各地各学校各人的情况而定, 有关部门更无须将学习内容“一统江湖”, 将考查形式固定模式, 可采取“一校一本”的形式, 百花齐放才能百家争鸣。
国学小讲堂 篇3
释义:痛苦得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形容极苦。
例句:长年的腿痛,令爷爷苦不堪言。
惶恐不安
释义:心中感到惊恐、害怕,心神不宁。惶:害怕。
例句:明思惶恐不安地向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近义词:心神不宁、提心吊胆
反义词: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独一无二
释义:唯一的,没有相同的或可与之相比的。
例句:为了买下那条独一无二的蓝宝石项链,女明星不惜花费了几万元。
近义词:天下无双、绝无仅有
反义词:无独有偶
夜以继日
释义:从夜晚接着到白天。形容日夜不停歇。多用于形容勤奋不懈地学习、工作或致力于某件事。
例句:爸爸夜以继日地赚钱养家,结果累倒了。
近义词:通宵达旦。
足智多谋
释义:形容善于料事、谋划和分析解决问题。谋:计谋。
例句:爸爸足智多谋,为公司提供了许多好点子。
近义词:老谋深算
反义词:无计可施
灵机一动
释义:形容某种灵感涌上心头,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
例句:小哈灵机一动,用回收的电线和空饮料罐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机器人。
争先恐后
释义:大家争着抢先,就怕落后。
例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争抢着上公交车,很容易出危险状况。
近义词:力争上游。
不动声色
释义:不改变说话的声音和脸上的表情。多形容态度镇静、沉着。
例句:球赛一开始,局势就对我方很不利,但教练不动声色,因为他相信我们球队的实力。
民不聊生
释义: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聊:依赖,凭借。
例句:军阀混战时,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近义词:民穷财尽
反义词:丰衣足食
势如破竹
释义:就像劈开竹子一样。比喻乘势前进,节节胜利。
例句:在有奖抢答竞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最终获得了冠军。
落花流水
萨义:凋零的花瓣,随着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也比喻零落、残乱的样子。
例句:这次足球比赛中,我们班的足球队把隔壁班的足球队打得落花流水。
近义词: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反义词!大获全胜
国学经典小故事 篇4
北宋的哲学家杨时(1053-1135)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学者程颢(hào)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为师,这时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小睡。这时,下起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
观《国学小名士》有感 篇5
这次决赛最后以天才少年阚立言夺冠而落下帏幕。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巅峰对决阶段,阚立言和龚裕阳在台上对峙着,台下一片寂静,连头发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当时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台下的我也着实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最后阚立言因为眼疾手快夺冠,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来。台上它们沉着冷静,侃侃而谈。我惊叹它们的大脑简直就是国学知识的海洋,里面的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严重匮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成功一定来自于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崇拜他们,他们是我心目中的真心英雄!
“胜不骄,败不馁”。当龚欲阳以两分之差输给阚立言时,他表现出的那种“败不馁”的从容淡定的状态令人震撼。当主持人问他是否感觉遗憾时,他这样说道:“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我看到了我实力上的一些差距,我将在未来继续爱上国学,继续学习国学,等待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从中我不仅感受到龚欲阳对国学的酷爱,还感受他那种面对挑战不服输的精神!我更佩服阚立言这种“胜不骄”的精神状态。他在获奖感言中说道:“今天的胜利不是我骄傲的理由,而是推动我继续学习,查漏补缺的一个强劲的动力。”他们俩出色地诠释了“胜不骄,败不馁”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涵义。我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他们成了我以后学习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以他们为榜样,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能从容应对,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观《国学小名士》有感 篇6
节目中的几位选手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我们的杰哥,张宇杰,他风度翩翩,平易近人,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他的幽默,他不管什么时候,总能给别人带来欢笑,他拥有一颗平常心,不看重输赢,看重过程,他说:“输赢不重要,过程很重要。”我非常喜欢他。还有一位选手,他叫龚宇阳,他是唯一一位从首发七星的宝座,从未动过,来到我们的亚军宝座的人。这与他平日的积累分不开,他小时候博览群书,现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尊重对手,每一轮都会全力以赴,他认为这就是对对手最好的尊重。我要向他学习,他是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本场节目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我们的朱睿则,他十分谦虚,人送外号“万事通”。他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这所学校是全市第一,全省第一,今年全国第一的中学,他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是自己的学校,是学校的荣誉,在他心中,学校的荣誉千斤重。在第一场,他挑战失败时,他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学校,没有给学校争光,还为学校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第二次他惜败,又为学校道歉,还说:“要好好学习,争取下一次为学校争光添彩!”他这一个鞠躬,一句道歉的话语,令我十分感动,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国学之美,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职业院校国学进课堂现状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 “国学热”不断升温, 国学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投入。然而, 更多以“国学快餐”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国学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国学教育是否在学校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 学生是否真正走进“国学”并从中受益,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旨在调查大连市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学习的相关情况, 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建议, 为职业院校国学教育探索可行的道路。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题为“职业院校学生与国学相关内容的调查”, 问卷共30道题, 均为客观选择题。问卷的题目分为调查题和测试题两大部分, 分别考查了学生对于国学学习的相关态度以及国学知识水平。其中, 调查题分为三大模块, 分别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的关注程度及关注途径、认知程度、认同感以及对国学学习的态度。测试题部分共10道选择题, 每题满分10分, 满分为100分。
三、调查题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100份, 对大专学生发放70份, 对中专学生发放30份。回收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 有效问卷99份, 有效率为99%。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 男生47份, 女生52份。下面针对调查问卷的三大模块分别总结与分析。
1. 对国学的关注程度及关注途径。
(1) 对国学的了解情况。
我们对问卷中的4个选项进行了赋分, 其中A选项“积极”4分, B选项“一般”3分, C选项“无所谓”2分, D选项“不关注”1分, 进而对所有被调查者的选项分数计算平均分。本题的统计情况为:
所有被调查者的选项平均分为2.84分。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接近一般。虽然没有普遍选择“不关注”或“不关心”, 但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
(2) 对《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阅读状况。
66%被调查的职业院校学生读过《论语》《大学》《中庸》等书中的部分语句;21%的学生听说过这些书, 但没有读过;而阅读过其中部分内容与读不懂、也不想去读的学生各占9%和4%。结合对个别学生的深度访谈, 我们了解到, 许多学生只在中小学时读过国学经典的节选部分, 因而对国学经典的了解普遍停留在表面, 仅仅可以背诵一小部分名句, 在理解上仍比较肤浅甚至错误。
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
(3) 对大连市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的关注度。
大连市经常举办各种与国学相关的普及型公益学术讲座。对此, 65%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有此类活动;33%的学生听说过有关国学的学术讲座活动, 但没有参加;另外约2%的学生听说过此类活动并参加过。这说明了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关注度不高, 也不感兴趣。
对此类相关的学术讲座活动应当适当加大宣传力度, 改进宣传方式, 让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并参加此类活动, 以此增加学生对国学的关注和兴趣。
(4) 认为学习国学经典最适宜采取的形式。
职业院校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为朗诵会、歌舞、戏剧欣赏、表演等, 45%的学生认为这些形式最适宜学习国学经典;认为应开展多种形式讲座活动的学生占到了28%;而其他学生认为, 课堂学习或其他形式较为适宜。
当前, 在许多职业院校, 国学教育的开展还处于自发阶段, 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内容较为枯燥,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可以从改变国学学习的形式入手, 让国学教育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及课外活动中,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进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支持和喜爱。
(5) 了解国学的途径。
除社会活动外, 选择其他的了解途径包括“网络、电视等媒体”“学校开设的国学课程”以及“报刊、杂志”的学生数量基本相同, 但选择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人数更多。因此, 职业院校应增强国学教育的开展力度, 充分发挥学校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学。同时, 我们也建议职业院校增加与国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国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 对国学的认知程度及认同感。
(1) 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与“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解程度。
两题的统计结果为:
两题的平均分为6.52和7.53, 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以上两句话的理解程度较好, 对于“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其具有较强的励志作用, 又经常被引用, 接受得更容易些。由此可以看出, 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像许多学生所想的那样生涩难懂, 学好国学重要的是投入和积累。
(2) 对“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的认同感比较。
对国学中有关“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 君臣父子的“纲常、孝道”的认同程度, 数据统计为内侧圆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的认同程度, 数据统计为外侧圆环。比较而言, 学生更加认同后者。
由此可见, 国学经典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根据其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而这种差别,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全面、科学地审视传统文化,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保持民族性, 体现现代性。只有这样, 才能国学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 对孔子及《论语》的认同感。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对于这一观点, 28%的学生表示赞同, 5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认为其故弄玄虚的学生占到了11%, 其他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孔子和《论语》较为认同与推崇。
现今, 国内外建立了许多孔子学院, 又称孔子学堂。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机构, 孔子学堂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3. 对国学学习的态度。
(1) 对国学教育方式的态度。
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适当地增开与国学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在职业院校中举办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等国学教育改革方式比较受欢迎。比较而言, 学生更希望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或增开与国学相关的选修课程。由此可见, 充分利用学校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学生国学学习有极大帮助。
(2) 对解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有43%的学生对解读国学经典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也有43%的学生对其喜爱的程度一般, 另外1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类书籍。这说明解读国学经典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并不是很受欢迎。畏难情绪是主要原因。所以, 进行国学教育, 要根据学生接受的水平, 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做合理的调整, 做到深入浅出。
(3) 对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
56%的学生认为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联系, 15%的学生认为联系紧密, 而其余29%的学生认为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其实, 国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并不遥远, 职业院校的许多专业都与国学有一定联系。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其中的联系, 增强校园的国学文化氛围,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国学素养,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将会有很大帮助。
四、测试题的结果与分析
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国学知识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水平的测试中, 我们对所有被调查者的测试分数进行了统计, 发现基本呈正态分布, 其峰态系数为-0.196, 说明该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但稍微扁平, 数据稍微分散;偏态系数为-0.364, 整体分布稍微左偏。分数呈正态分布体现了本次调查的客观性与代表性, 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若将“85分 (含) 及以上”定为“优秀”, “75分 (含) ~85分”定为“良好”, “60分 (含) ~75分”定为“及格”, “60分以下”定为“不及格”, 那么, 所有的测试者对于国学知识水平测试的优秀率为3%, 及格率为56.6%, 不及格率为43.4%, 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国学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另外, 99位测试者中, 最高分为87.5分, 最低分为22.5分, 极差高达65分, 平均分为59.85分, 没有达到及格水平;中位数为62.5分, 分数的中间位置略高于及格水平, 标准差为13.92。
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整体不高, 相差较大。仅一道“将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进行排序”的题目, 错误率就高达31.3%,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及测试题的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 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
二是国学在职业院校学生中被认同的程度, 根据其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三是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的学习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
四是职业院校学生期待国学传承的形式多样化。
五是国学中的内容繁杂, 良莠不齐, 精华与糟粕并存,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建议:
1.开展国学进课堂活动, 树立国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职业院校应增强国学教育的开展力度和广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学。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水平,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学习《孟子》《庄子》, 学会说话的技巧;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结合中华民俗文化的讲授, 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其专业知识;装潢设计专业的学生, 可通过中华绘画与雕塑、书法与篆刻以及中华建筑等国学内容, 开拓眼界, 完善其知识结构。
2.改革教学形式,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国学教育。
可聘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进行各种国学讲座, 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国学。读而后能悟, 悟而后能用。可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 进行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开展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演唱, 学习京剧表演。利用中华传统节日, 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另外, 还要注重环境育人, 建设与国学相关的校园文化景观, 使学生走在校园中, 就仿佛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3.科学地对待国学教育。
国学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筛选和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国学修养, 对传授给学生的国学内容, 做到融会贯通, 准确把握。
摘要: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 调查显示,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 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他们对国学的学习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 期待国学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关键词:职业院校,国学经典,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加明, 李娥, 李玮, 杨华祥.武汉地区大学生国学教育调查与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2]徐春燕, 吴江.用国学精华推动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2010 (12) .
刍议“国学”迈进中学语文课堂 篇8
在经典滋养中提升人格和智慧。学习国学,传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炼和提升道德品质,这是国学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标。国学修身做人的哲学讲究“诚意、正心、修身”和“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国学普及的核心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可见,二者非但不矛盾,而是非常契合。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博大精深,其至理名句经大浪淘沙已成中华思想文化之瑰宝。特别是当代不少中学生,忘记历史,盲目追新。学习国学,重拾民族遗志,抵御不良风气,尤为迫切而重要。《论语》有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国学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宽度和厚度。萧统的《文选》很早就将经、史、子与文学划分开来,但多元化的时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和阅读写作训练,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文化性和人文性,涉猎了更多的学科领域。台湾早已将《国学概要》纳入语文教学范畴。夏丏尊曾说:“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可以继往开来。”语文课必须具更强的综合性,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便是其不可忽视的研习领地。小学可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初中就品鉴《论语》《孟子》,高中便研习“四书”“五经”。不求专,但求博;不一刀切,兴趣为先。只有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和摇篮。
国学诠释了朴素而经典的语文教学法。对师者,《论语》作出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教师须做到“毋意、毋心、毋固、毋我”。语文教师,应注重学习的民主,课堂的活跃,思想的兼容。孔孟都善于启发思维,提倡“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教师要培养学生“不迁怒,不贰过”(《雍也篇》)的境界修养,止于至善的探索精神,举一反三的思维品质。而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语言的学习,文学的熏染,语感的形成,又注定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提高的漫长过程。荀子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儒学诠释的宝贵的语文教法和学法,无论对师者还是学子,都能获益良多。
国学小讲堂教学计划 篇9
何晶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方面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健康花城小学成为学生真正成长的摇篮,使我校的兴趣小组能得到不断深入发展。特开设国学小讲堂,共招收3-4年级学生36人。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的素养。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2、地点:三二班教室
三、活动形式及内容
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社团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
1、开展趣味小课堂。
我们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为“书生型”,缺乏动脑思考的能力,学生自己可能对于国学常识有所了解,但只是知道点儿皮毛,不能深入理解,与实际建立联系。趣味讲堂上,我会换另外一种方式上课,突出趣味点,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讲。
2、开展学生讲故事活动。
社团活动将学生以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组每周一人上台讲历史故事,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具体的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讲故事中锻炼了学生,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开展户外表演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会在合适的时候编排一些经典的历史剧,历史重现不仅会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更加的加深印象并且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
4、抓好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历史来积累知识,常作笔记、并分享。每节课后回家和家长做以互动,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自己在社团课上的收获。
四、评价、成果展示
1、每次上课前让学生签名,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奖励贴,奖励贴可以换礼品。在学期中、结束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
2、编排节目争取六一展演名额。
五、具体实施内容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新学年开学,学生报名注册
第二周 组建兴趣小组、确定授课教师及社团活动对象 第三周 熟悉了解学生、选班干部。第四周 三纲五常 第五周 三从四德
第六周 “六艺”指的是什么 第七周 五大圣人都有谁
第八周 儒家经典中“三礼”指的是哪“三礼” 第九周 “五行”指的是什么 第十周 “杂家”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一周 茶文化 第十二周 酒的来历 第十三周 汉字文明 第十四周 古典乐器欣赏 第十五周 汉服文化 第十六周 围棋的奥秘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篇10
陈政
寒假里,我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国学小名士》不仅让我看到了许多美妙的诗词,还让我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关:我爱记诗词。评委给出一个字,要求选手们背诵出所含这个字的诗词。第一轮,同学们都脱口而出,对答如流,呈现出一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一开始就让我感受到选手们深厚的国学功底。第二关:舞文弄墨。评委给出提示,要求选手们根据提示写出成语。在这一关的比赛中,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虽然有的没有回答上来,但也让我感受到他们敢于挑战、勤于思考的精神。第三关:国学相对论。要求选手们观看完情景短剧后,根据自己的国学知识,给出自己的选择,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各个都妙语连珠,说的有条有理,可见他们的国学知识多么丰富。
在加广告的过程中,我总是不经意的想起自己,假如我就在赛场上,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沉着应对。比赛的过程中,选手们面对这么多的国学问题并没有眼花缭乱,而是通过自己的“国学大脑”来进行选择。还有,这些国学小名士们通过理解、朗诵这些诗词佳作,都有了一些小诗人的风度,对自己道德、心灵和精神上的感悟与升华起到重要作用,像一盏灯塔指引小名士奔向国学的胜利彼岸。再联想到我自己,虽然我也知道不少诗词,但只能碰巧答对一两个。有的开始自己想不起来,听了场上选手的回答才能想起,这说明自己平时还是积累的少,掌握的不过扎实、牢固。有些诗词我也没能细细品味,理解意思,领略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今后,我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正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一样,只有多多积累才可以到用的时候得心应手,大有可为。
现代教育技术点亮国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国学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
近来国学经典大热,以经典精神和思想浸润心灵,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养,但国学经典具有意义多元、思想高深、精神复杂、内容丰富、结构陌生、语言古奥等特点,既可以是我们通向古代的一座桥梁又可以成为横亘在我们与古人之间的一堵墙垣。这种矛盾需要我们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经典、熟悉经典,帮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浸润传统文化。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挑战
低年段国学涉及回环反复的文言文教学,比较学生的日常语文教学,缺乏生动和直观性。单纯的国学书本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经典古言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创设文言意境,更有一种思维上的碰撞,对没有接触过这种模式的孩子们来说有难言的吸引力。我开始寻找突破,想着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求知欲望。
案例一:二年级的国学课文为《笠翁对韵》,讲究对仗、押韵和格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二年级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韵律,毕竟古言离他们很遥远。课堂上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记下来”,或“跟我读”。诵读是读了不少遍,可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调整了导入部分,先用多媒体系统制作出精美图片,以图配文,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学生瞪大了眼睛关注文中的韵脚和对仗的字句。课文《笠翁对韵》有30个平声韵部,同一个韵部的常用字做韵脚以对句形式编排。句子之中融合韵律规则,暗含典故。当画面出现天与地的壮阔,学生能迅速说出这是“天对地”。甚至有学生说一说关于天地的神话故事。这是学生自己的感知体验,我很高兴总算有效果了,即使拖沓了教学时间,第一课上了三课时,但学生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渗透学科资源整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科工具较为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只体现在国学单个教学环节中,如小组讨论环节、文本欣赏环节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国学教学深度融合,将之应用到国学教学设计、国学教学过程、国学教学反思、国学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甚至可以将后续教师教学反馈活动和学生学习反馈活动结合起来,打包压缩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电子包。
案例二:一开始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渗透到某一教学环节中。渐渐地,只要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图片,学生就能说出对子,慢慢地从一字对到五字对,“山花”对“海树”,“风高秋月白”对“雨霁晚霞红”。接下来的教学都渗透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身影。
第二步品读释疑环节,寻找韵脚,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找的对,各不服气,我引导他们思考:什么叫做韵脚?直到多媒体上出现正确答案,孩子们都还在小组激烈的辩论中。有学生说找到平仄,为什么韵脚不对?我一听很高兴,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打开提前整理的详细的网络文本资料,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又有学生提问题,为什么这些对子和古诗不一样呢?学生很快发现每一句各不关联。我故意吊他们的胃口,打开网络百度平台,让他们搜索故事或欣赏图片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擅长绘画的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图画,如春夏秋冬四季时令,风雨雷电等天文现象,彻底激发学生对词语表意类别的兴趣。
案例三:在熟悉古人用语习惯和词汇之后,学生开始初窥一点古人的诗词语境,开始想办法将更多多媒体资源引用进来。诵读是文本体悟的过程和手段。每一次诵读,我都把大家的音频录下来播放。真的很有意思,学生第一次听到时笑得东倒西歪。我接着播放准备好的国学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地听,有的孩子甚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完成第一课教学任务之后,安排学生在家里上网,搜索有关国学经典诵读的视频和诵读方法,让他们尝试模仿音频视频中的人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个人的诵读音频或者视频录制下来进行比较。当天课堂上,安排小组诵读的时候,学生最高兴。总有意无意地和网络上的优秀视频做比较,有的小组长还安排成员编演各种动作。“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近淡凝脂”。女孩子翘起的兰花指,男孩子深沉的嗓音,再来听孩子们的诵读,实在是一种享受。
课后学习,学生更兴致勃勃。以往国学作业只是在家完成课后练习题或背诵,现在凭借家长的帮助,学生在QQ网络平台相互出题测评韵脚的标注,还上传自己诵读文本中喜欢部分的视频,我也在班级QQ群里送出了鲜花的表情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教学资源整合。
后续中将学生的反馈活动和自己的教学反思都做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包(文件夹),以备教学随时查询。
三、多元化网络平台改变生本教育在国学中的实践
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承载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平台,特别有利于生本教育教学在国学经典中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备课、上课、评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式自主学习活动。
案例四:一时之间到了国学课,班级特别安静。其实学生在课堂起初阶段只是单纯兴趣、知识汲取上有障碍,国学以生为本的学习环节很难展开,学生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现代教学技术提供了重要帮助。生字教学上,国学中的文言句子和生字晦涩难认,有些古今异义的文字,学生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这个字却不读这个音呢?该怎么解释才解释得清楚呢?正确认识生字很重要,因为只有读准字音,才能感受课文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感受回环往复的韵律。学校引进电子白板,上课时我点击网络平台上的资料库,就有古字今字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比如:穹、塞、戊等。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通过交流整理出了好几种识字方法:拆字法、简化法等。
慢慢地,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寻找学习资源,开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让他们带上自家可以上网的4G手机或小平板电脑当堂搜索资料,加强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探究活动。小组长还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协调团队合作及整理个人学习反馈。以前都是我讲解文本中的生字,这回学生依靠家长的帮助制作了PPT,大胆走上讲台介绍生字的变化及含义。
通过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组长或组员领读全体学生诵读。有的小组边读边展示PPT,在诵读中注重断句停顿,都能展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比如: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甚至有的小组诵读的同时讲解文本内容,替代老师讲解。有不同意见,要求同学们在台下举手,畅所欲言,但必须是小组讨论过后得出的结论,否则不准确的答案会倒扣小组的小星星。
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这样有趣的国学课。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国学中的应用和实践不会停止,也不会仅限于语文学科,我们将一直行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之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材《国学·笠翁对韵》二年级.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篇12
在“我爱记诗词”这个比赛环节中,考验的是选手的记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主持人让小选手们依次说出含有“兵器”的诗句,而且不能重复。在前几轮的比赛中,选手们都对答如流,可是经过几轮比赛,渐渐地就有选手开始重复或因无法想出更多的诗句而败下阵来。有两位选手却依然沉着冷静地应对着,这使我知道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这得需要平日里下多少的功夫,才能有今天的出色表现。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平时就背《经典与阅读》里的几首诗,还沾沾自喜呢,我怎么和这些选手们比呢?我暗自下决心:我也要多多学习古诗词,丰富自己的知识,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美德大考验》环节中体现的是选手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解及践行。导演组让选手买电池过程中,有人向选手借钱。看看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传统美德的传承理解和自己的践行情况。我们不能只在书本里学,在脑子里记,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去做,让传统美德一直伴我们成长。
在《国代文人,穿越时空》的比赛环节中,有穿着古装的小朋友为选手们出题。看着比赛也让我仿佛走进了现场,选手们答题时沉着冷静,答对了也表现得非常谦虚,答错的选手也没有气馁,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篇13
吃饭是天天干的事情,也是每人所干的,但是吃饭也有它自己的礼仪,自从看了《国学小名士》,我才知道吃饭的礼仪有多重要。现在,我就告诉你们一些基本礼仪:
1、要尊敬长辈,先让长辈坐下,自己再坐下。
2、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与别人打闹。
3、吃完饭以后,不要把垃圾扔在桌子底下,而是把垃圾带走。
这让我因此变得很注重礼仪起来,成了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小女孩呢!
除了礼仪,还有一件事能让人更关注你,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就是这一个例子:朋友给你钱买东西,正好有人向你借钱,而你身上没带钱,借还是不借?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毫不犹豫把钱借给那个人,因为我觉得帮助人是美德,但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最后,我会把那个人还得钱,再交给朋友,这样,既守信用了,也帮助了其他人。
中学课堂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篇14
[关键词]国学教育 历史 现实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96
国学乃是使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对人类进步作出特殊贡献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坚持优秀传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就要开展和加强国学教育。
一、加强国学教育是历史延续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文化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与积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启迪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有包容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有利于我们塑造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当今世界,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加强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2530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是世界对中国五千年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作为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吸取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的祖国建设者心中扎下根基。
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时曾经总结出了这样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也就是说,让这个国家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认同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就失去了“根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开展并加强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认可及其延续。
二、加强国学教育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如“北大学生硫酸泼熊案”“药家鑫案” “林森浩投毒案”等,个个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这些事件所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人的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忽略了传统文化和精神道德的构建。因此,在给学生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通过传统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培养优秀的祖国建设人才打下基础。
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十分鄙视那种单纯“为谋生而学习”的人,他强调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只有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努力加强国学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保持中国人的自我特征,为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力支撑。
三、加强国学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向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近几年,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将国学教育引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中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并解释《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国学教育逐渐升温。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正式成立,58名学生经过考核成为该国学班首批学生。该校校长曾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建立国学院,不是图一时热闹,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从事一项带有探索性的教育事业,为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国学教育在各地的蓬勃发展,使素质教育不断得以落实。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行为规范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研究国学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挖掘国学在各学科中的潜在资源,推动国学教育向纵深发展。所以,加强国学教育,完全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总之,在中学阶段加强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对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运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观《国学小名士》有感600字 篇15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学小名士》中的第三个环节——美德大考验,考验的便是选手们平常的礼仪。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扶或不扶,捡或不捡都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其结果也不会是怎样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你可曾想过,如果这次听而不闻,下次视而不见,长此以往,无论你的外表是如何的光鲜,但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是“自私自利”、“以小善而不为”的人格。
这时候读读国学经典里的语句,“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会让我们心里充实、愉悦。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 篇16
如今,山东少儿频道推出的一个节目,让诗词又重新地出现在我们青少年的视线中,比现在的无数个舞选秀节目更传播了我国的文化精髓和社会正能量。
今晚,我也按时收看了这个节目,节目中的四位选手个个才华横溢,各种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了解的知识面也很广,涉及了许多我们还未曾学习的文化知识。在第三环节,考“诚信”时,有几位选手却“言而失信”了,在模拟的考场考试中,别人向自己询问答案,果断的将自己的答案给别人抄。当然,这是不对的。这是给我们演绎了一个生动的反面示例。好在他们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叙述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各执一词,各有千秋,却也都是围绕着同一中心“诚信”,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节目虽然是以比赛的形式,有赢有败,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这是这个节目的根本目的。
不过,我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我在玩耍,别人在奋笔疾书,挥毫洒墨;别人在舞台上潇洒自若,容光焕发;却且只能守在电视前看到这一幕幕。
所以,加油吧!少年,知道你站到领奖台上,直到你已然到达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被仰望,被羡慕,那一刻,你真正的成功了。真的从这个节目中学到了东西,一种精神!!
以上内容是大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哦!
国学小课堂 篇17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中职;国学;语文;医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71-02
古人曾说: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中职卫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的医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与质量,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的中职医学道德教育十分缺乏责任、态度、价值、情感等人文内涵的教育课程,在中职卫校,一些公共德育课程如《人际沟通》、《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大而全,涉及了社会各领域的道德问题,系统性强,并不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医德教育在中职卫校的学生德育中是很薄弱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实践中通过做义工、义诊等活动去提升个人的医德修养。
传统文化展示出的是待人接物、 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对帮助中职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很有教育意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任。《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优秀国学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以国学文化经典提升中职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通过经典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历来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即字、词、句的理解。其实,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我们要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医学生领悟诗中的人性美,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人生,如何看待生命,怎样才会胸怀坦荡,不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等等,更要引导他们在古诗中寻找高尚的医德。 如《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超脱于物质之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体只有摆脱世俗的束缚,超越现实的诱惑,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除按教材组织教学外,还坚持每学期在全校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这类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文中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感悟到世间百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如晨读品诗,以班为单位每天利用晨读的前十分钟,请一个学生上台把自己学会的一首诗教给大家,并指导大家朗读。同时,每周五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古诗诵读展示”,还以“品诗学德”为主题,贯以古典诗词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以诗歌为主线,让古诗教育和德育教育和谐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德行素质,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达到以诗品促进人品,人品影响医德修养的目的。
我们在经典古诗词教育中只有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突出其中的人文关怀,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培养他们以人为中心,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从而达到一种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思想境界,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医德修养。
二、通过国学经典教学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如《弟子规》对个人行为规范比较全面,是非性、细节性、操作性明确,我们将其纳入《语文》教材,列入经典诵读内容之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与提升学生医德修养相结合,根据《弟子规》内容日常生活场景强、细节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直接模拟医患角色,模拟扮演病人、医生并角色互换,在模拟过程中,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并结合患者或其家属的就医感受等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问题,要求他们设计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付出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如何为人民健康服务。
再如传统经典著作中常常提及“善”: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论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 “君子以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古文尚书》)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庸言》)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强调待人处事,心存善念,行为向善,善良是做人的标准,也是医学的根本。在教学中可就某句名言展开讨论,让学生对传统经典篇章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善”能。
三、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历史故事等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训练口语的同时受到医德熏陶。
1.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
如讲授《扁鹊传》时,在学生充分理解古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把文章改写成现代版的《扁鹊传》,然后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扁鹊与齐桓侯的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性格突出。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演,学生在提高口语表达的同时,亲身感受到扁鹊高超的医术、对待病人的认真态度、实事求是的做人原则等。表演结束后,还针对医患心理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就扁鹊与齐桓侯两人的对话谈看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相当好。
2.通过比赛讲历史人物故事, 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提到的古今医学界的名人并不多,学生知道的也很少。如果只靠教师向学生讲,带有一定的说教意味,学生不一定能记住这些人物。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以班级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自己讲,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既有气氛,又能了解许多名医的事迹,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篇章对医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医德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医德修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国学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国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各个环节中,是一个长期的、繁复的过程。
【国学小课堂】推荐阅读:
国学课堂11-28
国学走进体育课堂12-27
让国学回归课堂11-02
让国学走进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刘瑞05-26
国学小名士题库05-08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感悟05-24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70011-27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作文600字12-18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000字作文08-11
国学小名士竞赛题小学组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