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

2024-06-22

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通用16篇)

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 篇1

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

自从儿时有记忆开始,就知道了人大代表,那时候,看见大人们用白色的石灰水在墙壁上刷白了,然后用刷子在白色底子上写上“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我还看到父亲把我带到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人山人海,前面有个大的红色箱子。大人都把一张红色的纸片放进去。这是我儿时印象中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只是觉得好玩,因为人多,热闹。

今年,领导的关心与厚爱,同志的支持,我很幸运,当上了江都市人大代表,说句心里话,我既兴奋,同时又感觉到自己似乎不知所措。因为,以前的我都是在学校这样的小环境里,一心教着自己的书,面对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面对家长们期盼的眼神,我时刻告诉自己,认真工作,教好书,上好课,批改好作业。现在,自己是代表,却不知道到怎么做了。幸亏,有在座的领导、各位老总以及上一届的的老代表张老师,更有几位在群众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几位老大姐,说句实在话,有几位领导在座,我感觉到温暖,有几位老总在座,我感觉到塌实,有几位老大姐在座,我又感觉到,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加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在座的领导老总以及其他各位代表的关心。

因此,我觉得有两点要说:一是要看轻自己:二是要看重自己。

一是要看轻自己

看轻自己,因为:毕竟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比起在座的领导老总来说,个人的力量很小很小,想做什么大事情,丰功伟绩,很难,所以,我觉得自己应该团结在各位领导周围,紧跟在各位老总周围,这样让自己做事有信心,说话有底气。

二是要看重自己。

的确,我要关心的不仅仅的我的课堂了,本来觉得当上人民代表,可以风光一点,用老家邻居的话说:为祖上争光。但是参加了培训班,我才深深地感觉到:人大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奉献,她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心里,为群众办事,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尤其是民生问题,生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健康就医问题等等,我觉得一切都围绕两个字:和谐!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几年里所需要关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但是我觉得应该看重自己,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这些事情,所以,我觉得理应看重自己。

想到这里,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因为这是我作为教师工作以外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时候会和我的本职工作产生冲突,我该怎么办?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过程中,因为我是第一次当选,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等等,这样的看似简单但是很复杂的问题,我该怎么办?25日,我参加大会了,在会议期间,我该做什么,怎么做?说什么,怎么说?虽然说: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有言论免责权,但我也不能口无遮拦,我该如何行使好我的代表权利,为人民办事。大会结束以后,我又该如何在各位领导关心与帮助之下,有效地开展工作?等等,这对我来说:高深莫测,但是我相信,学习使人进步,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我想:有在座的领导和老总,有在座的几位老大姐,我一定会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人民的榜样,增强自己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形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和参政议证的素质。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决不辜负在座的领导和老总以及各位对我的关心与厚爱,决不辜负群众对我的期待。

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 篇2

我是一个腿脚有残疾的人,可是上天却让我喜欢上了拳术,这可能是一个机缘。我开始喜欢李小龙,后来慢慢喜欢上了拳术。记得那是2004年,我遇到了一个老师,他教了我一些基本内容:每天压腿,做一些柔软体操,这些对健康人来讲很容易,但对我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事。记得刚开始的几天浑身酸痛,快坚持不下去了,不过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接着慢慢的做一些跳砖、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渐渐好了一点,我的身体不协调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三个月对我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来。后来这个老师走了,我在我们城市中看到了一场泰拳比赛,经过考虑我决定去俱乐部看看。到了俱乐部我看到了当天打拳的两个拳手,他们都是泰国人。出于想深入了解的原因,我一连几天每天都去。认识了拳馆经理和后来合我有着兄弟一般感情的拳手刘飞龙,我叫他龙哥。开始我每天要跳轮胎、打拳靶,他们总是问我:可以吗?受得了吗?我说我可以坚持,没问题。记得我的顶膝动作起初有问题,他就不断的帮我纠正毛病,改错误。对我来说一个普通的顶膝是很艰难的,不过我做到了,这要感谢他的讲解和对我的训练。就这样大概半年左右,我开始了实战训练,初时打实战常常饱尝对手拳脚,慢慢地可以有一点还击的动作。再后来因为认识了我现在的韩宏翔教练,2008年新年过后开始了我的上海之行,跟吴宗耀教练训练。第一天吴教练帮我改正了一些动作,由于身体原因总是做不到位,吴教练非常严厉,说了我两句,当时我非常委屈。过后想想,别人说我也是为了让我更好的训练,训练出真东西。经过吴老师和韩老师的耐心教导,我的动作好了很多。二位老师对我在训练上都很严厉,吴老师对我的动作进行训练,韩教练对我的力量方面进行训练,使我的身体改善了很多。

再和大家说说在上海的生活吧:用我的话说就是训练艰苦,生活更艰苦!我们住在拳馆,每月一百元。吃饭是自己解决的,每天十元钱,生活非常的艰难。十元钱三餐饭,我只能保持中午那餐吃的好一些。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乏味的,除了训练就是睡觉。白天只能去周围走走,买一个二十元的收音机听音乐。这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吧?相反,还要面对很多问题:如拳馆后来出了一些问题,除了训练外,晚上不能住了,我们要出去租房子,我和几个学职业的师兄弟一起在外面租了房子,每月还要为房租担心。还要面对今天失业,明天又要找工作的窘境。训练时间不能保证了,到后期拳击馆的房租出了问题,我们不得不在公园训练。就这样度过了在上海的半年,我回杭州了。这就是我训练中发生的故事,既艰苦又快乐。

代表小组的专业之路 篇3

《中国人大》2016年第3期“地方巡礼”专栏走进陕西,宣传陕西省地方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和宝贵经验,其中西安市人大推出的是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活动成效(详见《专业小组让履职更“专业”》),在此之前,《人民日报》就以“人大代表履职走向专业化”为题予以报道。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并非西安市人大的独创,也不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创新之举,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相关探索和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这一年,深圳市人大在全国首创代表专业小组,《人民日报》以“成立代表专业小组,深圳人大代表监督有力”为题予以报道,笔者当年也曾以此报道为由撰写评论文章发表在《中国人大》上。时隔十余年,又见《人民日报》《中国人大》推出代表专业小组的相关报道,倍感亲切之余又多了一层思考:代表专业小组十多年来何以方兴未艾?

成立代表专业小组合乎法定原则且便于代表作用发挥。代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按专业特长成立的代表专业小组是闭会期间代表小组划分的新形式,是按区域划分代表小组的有益补充。把代表按职业、兴趣、专业分成小组,而不是区域类的划分,代表专业小组开展活动的范围和视角就不再局限于选举产生代表的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因此就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大到城市立法、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等大事,小到建立一个公交高度站、保护一棵树等小事,代表专业小组都可以自主开展专题调研,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对专业问题审议意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09年,重庆南岸区基础教育行业代表小组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关于区中小学校规划与建设情况的报告”的议题,实地视察了该区部分中小学校,其中提出的有关用电设施、长远规划、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均被常委会会议以审议意见采纳,充分发挥了代表专业小组“专业智囊团”的作用。2015年,关于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议案在西安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立案,议案的提出离不开该市教科文卫代表小组的团队努力。由此可见,成立代表专业小组不仅依法遵循了“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也让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中,更能充分发挥其各自专业特长优势,从而提高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质量。

专业小组的优势发挥离不开代表自身的履职自觉。并不是每一项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都会这么顺畅,遇到难点问题,需要代表专业小组的持续跟踪监督。2015年,西安市社会管理代表小组把关注点放在加快经开区公交站建设和改善司乘人员待遇上,八名代表连续三个月深入基层,专门蹲守了解了十个公交场站的运行情况,提交了一份《关于公交车马路停车、马路调头情况调查报告》,得到常委会领导的重视。此后不久,经开区更新改造18个破旧公交

我的人大代表之路的发言稿 篇4

“妈妈,我想学钢琴。”

只因小班时的那句话,我也就自愿地踏上了学琴的路。而这一学,就是九年。儿时幼儿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从教室到琴房的路。那条不知多少回,我抱着琴谱蹦跳着走过的路。至于弹的怎样,却也不记得了。只有以前发黄的本子上,记着老师写的赞美的话语。那时的考级,是没有压力的,因为不知道该怕什么。但是那种艰苦,却是能感觉到的。还记得那把钢琴上的直尺吗?我仿佛还能看到,那个小女孩坐在琴凳上,脸上挂着泪珠,她的妈妈拿着尺,时不时用尺打一下琴键上弹错谱子的手指;我仿佛还能感到,弹得不好的我趴在床上,被妈妈打得发抖的屁股还在隐隐作疼……现在想来,却也是值得的。

从老师家回来的路,是最漫长的路。是我多少次低着头,流着泪,一声不敢吭地跟着气恼的妈妈走过的那条路啊!九年了,身边的事物都在悄悄变化,唯有这条路丝毫没变,一直静静地等在那里。

记忆中,仿佛是没有“放弃”这两个字的。只是都走那么远了,要我放弃,不值得。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去,手发抖的考级,暑假疯狂地练曲,已经把音乐融入到我心了吧。或许是时光照顾我,回回考级都让我通过。而对于我,却已不在乎考级了。那些被逼着学琴的人,都不是真正热爱它,用心灵去弹琴的人。

我的求职之路 篇5

转眼间,大学四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看见班级毕业照片上大家的笑容,又回想起这二十几个人四年前刚进校时候稚嫩的脸庞,而如今大家也都要各自奔东西了。身在材料学院,无论从院长到教授、教师甚至到学生都传承着努力学习的传统,所以在材料学院的考研升学率也在全校本科中也是属于排名较前的,然而我并没有随大流去选择考研或者出国,而是选择了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就业。

我是来自遥远新疆的一名蒙古族同学,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身份进入XXX大学。在高考填选专业时,家人建议我选择与XXX相关的专业,当然我最后也还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XXX学院。低年级期间,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沿袭着高中的学习方式,只知道埋头苦学,但是成绩始终并不是十分理想。突然有一天我理解了在大学,人不能只是读书考试的工具,得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的某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跟大流。慢慢的我开始加入各种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为未来的生活打基础。

大学进入大三年级,大家都慢慢开始变得不安焦躁起来,因为一直埋头苦学大家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哪种未来,到底是就业、考研亦或是出国,大家都变得很迷茫。这时候的我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判断出自己的性格不合适慢条斯理严谨缜密的科研生活。而且在我看来,如果走科研路线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来做潜心研究,就自己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也并不允许。所以大三的我已经下定决心本科毕业选择就业。大三期间,我就开始关注各大高校的就业信息,分析和了解各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适合或者说是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了解具体的就业信息,大致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就业单位。与此同时,我还关注了相关单位的大三暑期实习生岗位,想要增加自己的实习经历,为大四的择业创造更大的空间。但是很遗憾的是,最后因为实习工作时间与学校的考试时间,以及学院组织的生产实习相冲突而不得不放弃。虽然自己寻找的实习机会遗失了,但是在实习岗位的面试过程以及和面试官的交流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宝贵经验还是对大四秋招期间的面试有很大的帮助。

转眼来到大四秋招,在正式的求职之路之前,虽然之前有过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面对真枪实弹的找工作之战,我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被突然来的各种招聘会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一开始的我的状态就是,每天的工作就是前一周提前看好下一周大概的单位具体有哪些,有哪些适合自己专业的。虽然家乡在新疆,但是我并没有局限自己找工作的地点范围,因为毕竟刚刚开始正式进入秋招,而且向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了解的情况是工作不好找。开始的我就是但凡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来学校或者去了附近学校的宣讲会我都会第一时间其参加,并提交相关的简历信息或者参加相关的海选笔试。每天白天奔走于各种宣讲会,晚上回到宿舍就打开电脑查看相关单位信息,提交电子简历。现在回想起来,在找工作的前20天左右,包括纸质版及电子版简历我大概是海投了100份左右。当然,这样的海投战术是不起什么作用的,虽然数量上去了,但是都就这样石沉大海了。这时候身边的找工作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收到了面试通知,我就突然变得很慌张了,开始停下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首先从简历入手,我的简历是从大三找暑期实习时候的简历改的,排版和内容都比较简陋。我就又从新开始进行简历的修改,然后找同学,找老师,找一切可以找的人帮我看看简历的人,让他们从不同方面着手,然后我开始进行简历的一次次修改。但是简历,来来回回修改了不下10次,版本包括偏技术岗位,偏管理岗位,突出实习经历版本,突出校园经历版本等等。关于简历样式,推荐乔布简历,那里面的简历版本还是比较新颖的。

我的成长之路 篇6

我成长之路平坦中不乏坎坷,平静中也带着波浪,或悲或喜,一路走来,都成了甜蜜的回忆。

在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我就很爱哭,妈妈走到哪里都要抱着我,不然我就会嚎啕大哭,当然这些都是妈妈后来告诉我的,我都不记得了。长大一些我上了幼儿园,开始不那么爱哭,一直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在班里,我是受人关注的班干部,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引以为豪的好孩子。可是偏偏每次重大的考试,我都会出纰漏。我的作文一向还好,每次的作文老师都会拿来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而且我也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可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我的作文竟然写跑题了。只因为我没有看清题目,把题目要求看错了。好在其他几门考试都是超长发挥,总算是有惊无险。

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发生过许多不大不小的笑话。小的时候,我是短发,因为妈妈觉得小女孩不应该太臭美了,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也因为我那时不会自己扎辫子,妈妈又懒得帮我弄,所以我的头发一直是和男生一样短的。曾试徒反抗过,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小时我经常头戴着纱巾,身上披着床单扮仙女,有一次正好被手拿相机的爸爸撞到,于是我家的相册里总有一张仙女下凡的傻姑娘的照片。

另外,小时侯常常摔交。每次出去玩,回家的时候就像刚打完平原游击战一样,摔得全身是伤。不想在三岁那年,我竟然从三楼的阳台上摔了下去。听妈妈说,我掉在了一楼的小院里的长凳上的六盆仙人掌的中间的空隙中。真是菩萨保佑,没有被扎成刺猬。然后,我就理所应当地住进了医院。事后我常在想:三岁的时候从三楼掉下来,那么四岁就应该从四楼掉下来,以此类推,等我80岁的时候,就应该爬到世贸大厦顶上往下跳了。

我的从艺之路 篇7

父亲看我太热爱文艺, 1978年我中学毕业后就把我留在所在的单位宣传队里学唱歌。1979年6月的一天, 父亲的一个同事对我说:“响水县淮海剧团招收演员, 你的条件不错, 可以去试试”。我听到这消息飞也似的跑去找我父亲, 可父亲说我太小, 才十六岁, 不放心我一人出去, 想把我就留在身边工作, 我听了当时就哭了起来, 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这么好的机会到哪去找啊!后来, 父亲看我哭的那么伤心就答应我去考试了。我破涕为笑又去找母亲了, 母亲很支持我。在母亲的指导下, 我学了一首歌, 又学了一段淮海戏就跟着几个大哥大姐们一起去报名考试了。

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 我不免心里忐忑起来, 这么多人———看看人家都是漂亮的大姑娘, 而我长得又小又瘦, 心想, 这一回怕是没希望了。

当老师叫到我名字的时候我还是勇敢的进去了, 我稍微调整一下气息和紧张的情绪就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了起来。第一首曲目唱的是《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接下来表演的是跟母亲学的淮海戏《催租》选段, 老师们看到我有模有样的走着台步, 捏着兰花指在考场内扭来扭去都很感兴趣, 表演结束后就见几个老师相互点头交流, 从他们脸上看出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一个老师对我说:“条件不错, 唱的很好、很有灵气, 回去等通知吧。”我激动的差点喘不过气来, 满心喜欢的出了考场。时隔不久, 我就收到了响水县淮海剧团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我终于圆了当演员的梦了。

到了剧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 在老师带领下天天拼命的练功、学唱, 几天下来, 腿肿了, 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上床时要把两腿慢慢的搬上去, 腰就像要断了似的疼痛。躺在床上身体疼痛又很想家, 有几回忍不住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了起来。可身体的疼痛并没有让我退缩, 我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练功,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 等别的学员来的时候我已经练完了, 然后跟着他们又练一遍。平时演出的时候我就在舞台边上认真的看别人表演, 什么戏都看, 什么角色都学, 凡是剧团演过的戏我都会唱, 就这样经过两年的苦练, 剧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都很满意, 开始先让我饰演一些配角, 如《三凤求凰》里的春香、《孟姜女》里的孟春等。我在台上一招一式认真到位, 唱腔、表演和扮相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由于我刻苦好学, 团里领导便重点培养我, 让我到苏昆剧院、盐城艺校、淮安戏校等地学习, 提高表演水平。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 我开始饰演主要人物, 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我在《孟姜女》、《红白鲜娘》《姐妹皇后》《双玉蝉》等多部剧中都担任主要演员, 除了经常在外演出, 还经常参加省市专业剧团汇演。我主演的《南归怨》等剧目在盐城市专业剧团汇演中获得表演一等奖, 《张冠李戴》获得最佳配角奖, 我的唱腔和表演得到了省市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也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淮海戏演员。1984年我参加了江苏省淮海戏青年演员广播演唱会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也得到的著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杨秀英老师、范珍美老师和范玉邦老师的指导。1987年我代表淮海戏剧种参加江苏省春节联欢会的录制, 当时我正怀着身孕在外地演出, 接到文化局的通知后, 我不顾身怀七个多月的身孕, 第二天就到省电视台报道, 由于长途汽车的颠波和长期演出的劳累, 我在演出的当天早产生下了儿子, 为了能有好的演出效果, 我产后第三天又到电视台补镜头, 我的认真精神给同行和电视台的导演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文化局和剧团领导也非常感动, 多次表扬我, 还上报县里主管领导, 我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记大功一次等, 还当选为响水县政协委员、盐城市人大代表、又被评为盐城市先进个人, 1988年被光荣的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了我的心血和汗水, 凝聚了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但荣誉只代表过去, 我没有丝毫的骄傲和满足, 艺无止境, 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 才能让自己不断的进步。1990年我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演员大奖赛, 我表演的《孟姜女》一折《哭城》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当时参加比赛的大都是省市级剧团, 我是为数极少的县级剧团演员。通过比赛, 我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水平。1993年我又报名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中青年演员大奖赛, 我表演的《双玉蝉》一折《悲蝉》获得了表演二等奖。1993年我还参加了首届盐城小姐的评选, 我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舞台经验获得亚军。 (下转92页) (上接80页)

由于多种原因, 1994年我被淮安市钢铁集团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企业工作, 任淮钢艺术团副团长, 从此告别专业戏曲团体, 开始了唱歌、跳舞、小品、相声、快板等多元化的表演, 但对戏曲一天也没丢, 甚至学会了更多的戏曲, 如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淮剧等。并把几个剧种串在一起组成了戏曲联唱, 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团里, 我既是团长又是演员, 在这个岗位上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由于演员较少, 我有时一场演出既要主持又要表演几个节目, 成为真正复合型的演员。经过几年的磨练, 2002年我担任艺术团团长, 兼淮安市双拥艺术团副团长, 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淮钢艺术团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被誉为活跃在大江南北的“钢铁乌南木齐”。此时, 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我们不仅对内演出服务职工, 还要不断排练新节目对外创收, 经常随市领导到到部队慰问演出, 并参加省市大型的重要演出和专业比赛, 我曾获得淮安市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淮安市十佳歌手, 参加省市演讲比赛多次获奖。我和舞蹈演员们参加全国秧歌大赛, 蝉联三次冠军, 2004年两次赴北京参加全国产业工会汇演, 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的接见, 2005年参加全国钢铁行业文艺汇演我演出的小品《历史镜头》获得一等奖。我和艺术团的演员们还曾随淮安市访韩代表团到韩国、香港、深圳等地演出, 所到之处均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我的书法之路 篇8

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妈妈总说我的字写得太难看,就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于是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开始了我的书法学习。

到了那里,老师给了我一本书法书和一本稿纸,让我看着写偏旁部首,每个写十遍。就这样,我练了两张稿纸才练完。

当我将稿纸交给书法老师时,书法老师却微微地皱了皱眉头,用红笔在上面画了好多红圈,并对我说:“圆圈内的都是不规范的,再练一遍吧。”当时我就傻了眼,但我也只能再练一遍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座位旁坐了下来,极不情愿地拿起了钢笔开始写字。

这一次,我可不敢再马虎了,仔细、认真地按照书上的步骤重新写了一遍偏旁部首。

在这一次书写中,我才发现,原来一横、一竖等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笔画都是那么的讲究,写好了这些笔画,那些由一笔一画组成的字自然也就写好了。

每一次书法课结束后,虽然我的手已经发酸了,但是看到自己的字在一点一点地变好,兴奋就一下子掩盖住了那些不适。

从学书法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什么事,只要你付出了认真和辛苦的汗水,它终究会成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我的作文之路 篇9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快板,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快板之路。

自打我三岁记事起,爷爷奶奶就每天都看相声,小品,快板。有一次我对快板心生好奇,便询问了爷爷,爷爷告诉我:“这是快板,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等你长大了就懂了……”我便迷上了这个我并不太懂的东西,模仿起来,连吃饭时都拿着筷子乱敲。

直到五年级,爸爸才发现我对快板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热爱,便让我学快板。

第一次上快板课,大家都能打板说词。看着大家打板,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学会打快板!就这样,我上了老师的快板班。面对着“亮相”“架板”“收版”“大板”“小螺点”这一大堆专业术语,我告诉自己:惟有努力练,才可以完成目标!

从此,我每星期随着老师练快板。我认真地一遍遍看老师示范。起先,我认为这很简单,后来我才发现不容易。快板之路上,有孤独寂寞,有辛勤汗水,有伤痕累累,更有成功喜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不仅跟老师练,每天晚上还要在镜子面前一遍一遍地复习。汗水浸透了我的衣衫,胳膊练得又酸又痛,前额被汗水打湿,嗓子变哑,手被夹肿,这些都不算什么。一次次摔板,一次次拾起,一次次伤痕,一次次隐匿,傲然挺立,继续练习!

为了让我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在暑假汇报演出时,我报名了快板节目。刚听老师说要打至少五种技巧时,我开始质疑自己:你真的可以吗?在这短短一周要学两个技巧,一个技巧你都学了半个月啊!“试一试吧!”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要领后,开始学习起来。几天下来,我的手指被夹红了,但我仍满不在乎地练着。而当节目结束,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我笑了,因为我觉得所做的一切,值得!

我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篇10

那时, 北大附中还没有一台计算机。教师是从北大聘请的教授, 他每次上课都会讲很多内容。作为助教,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按时、独立地完成编程作业, 我跑遍北大的计算机实验室, 最后终于在南阁找到了两台微机。利用这两台微机, 我将学生两两一组, 分为十几个小组上机。每天下午放学后直到晚上八九点钟, 我都守在微机旁, 热情地迎送一组组学生, 进行辅导、测试和记录成绩。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6年, 学校终于有了一间苹果机机房。

那些紧张、繁忙、快乐的时光, 至今还保留在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中。它让我形成了勇于挑战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形成了认真、求实、热爱和服务学生的奉献精神, 初步形成了我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了推动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 从1984年起, 各类竞赛活动在国内蓬勃开展。我除了上课, 还负责全校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和竞赛辅导工作。我不断地学习钻研, 不分昼夜地与学生奋战在机房, 几乎所有的休息日都与学生在教室、机房或赛场上度过。十几年的竞赛辅导岁月, 不仅让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所辅导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大赛中摘得大奖。

1998年, 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我着手创建北大附中校园网。历经4年, 建设了拥有5个网络机房、50多间多媒体教室的千兆校园网。在“非典”时期, 校园网承担了全校30多个班的网上教学任务, 经受住了考验。校园网的建设也让我对网络技术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为新课程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 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从1992年开始,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问题。通过近7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 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的6个原则, 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边学边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任务为主线, 精心设计课程;强调动手实践, 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开展讨论, 营造相互交流的环境;制定评测制度, 把好“上机”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 我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不断探究实践和反思总结的习惯, 撰写了多篇论文、多部教学专著, 编写了多套教材。

2002年, 我有幸参加了高中新课标的研制。随后又投身到了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展, 近年来, 我先后到20多个省市对一线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获得了广泛好评。研制新课标与实践新课程的这段经历, 让我学会了读书、做研究, 对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把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 变为在理论指导下自觉的教学行为。

我的绘画之路 篇11

在我七岁时,曾到小鱼儿画室去上过两年的水彩、版画课。那时,我觉得绘画只是一件好玩的事,经常拿着笔刷蘸一大团颜料,按照心中所想的模样,在纸上大面积地涂抹,自己也不怎么在意一些所谓的细节。有谁规定过每幅画都得中规中矩吗?没有。经过我的涂抹,蝴蝶的翅膀上会开出鲜花,山羊的角上会长出藤蔓,小鸟的飞羽毛会变成一片片雪花……

转眼间就到了三年级,那时我跟杨老师学漫画,因为我是晚报名的,所以漏了几节课。杨老师很耐心地教我先画眼睛:“这里用圆勾起来,这里点一个黑点,把这个部分涂蓝,把旁边留白。”我上第一节课时,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就完成了非常不错的作品:《刀锋宝贝》和《天天酷跑里的人物》。我犹记当时的我捏着马克笔的手一直在不停地抖,勾出来的线就像凌乱摆放的绳子一样,隔一小截就会有一小排剧齿或波浪线,显得特别不美观,但因为是Q版的人物,好象也没什么大碍。后来,杨老师教了我三个月后,去了东塘那边,我的绘画之路又一次中止了。

艺术有许多形式,美术就是其中一种,而我与它之间似乎有着不解的缘分,让我在跌倒之后又与它并肩同行。到了最近两年,我开始接触了一些网上比较热门的漫画,所以开始重握画笔。我会在本子上先照着作者的人物临时摹下来,包括身体比例眼睛大小,头发是飘的还是静的等一连串细节,都得经过我的反复推敲,但线条太生硬了,而且身体比例不是很协调,我便反复擦、描,严重时会把纸给擦出一个窟窿。这也形成了我严重的绘画强迫症,每次平均都得琢磨个两天多才画完一幅画。

我的绘画之路 篇12

自从我还小时,姐姐就刻意培养我的艺术天分。她时不时的带着我去看景,渐渐的,遇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景面,让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想法留在纸上,我便开始学习画画,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

学绘画并非那么简单,用我的话来说:这很难、很难,毕竟我还只是一个初学者,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画,画完几乎都要用上几天。手臂酸痛不说,举手投足都好像看见农民挑起大扁担,好像鸭子撑开了翅膀,常常引起小伙伴们哈哈大笑。服输可不是我本有的个性,我还真就不信我学不好了!

每到周末,我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一幅画。地板上,全是我扔下的纸张和笔;灯光下,连绵不断的纸球飞一般的闪过,好似小鸟急迫飞向天空,又似小草急迫破土而出,更像蝴蝶急迫出卵。经过几周的魔鬼训练,我绘画的技术迅速崭露头角,见证了我点滴的进步。

我的专业化之路 篇13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力求为人师表

“师者, 人之模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可见,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这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能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 “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思品课教师只有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身体力行, 才能说服学生, 感染学生。比如, 要求学生升国旗时肃静, 行注目礼, 唱国歌, 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吸烟, 不酗酒, 教师最好烟酒不沾。所谓“正人必先正己”。作为思品教师, 对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要注意, 思品教师随时随处都可能处于学生成千上百双眼睛的监控之中, 稍有不慎, 就会在学生面前大跌面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亲眼看到教师在各方面都做得好, 才会心服口服, 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二、更新教学观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的思品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满堂灌”, 教学过程基本是教师的单边活动,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新课标明确要求全体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是服务于学生, 帮助、引导学生怎么学习,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为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注重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 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给每个小组及成员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某一部分的学习, 同时又相互帮助与协作, 共同实现其学习目标。划分小组时, 我通常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 力求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分享、接纳他人的见解, 学到了如何去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和相互交往的社会技巧, 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信息素养, 更新知识结构

作为思品教师, 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除了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专业基础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文化艺术素养外, 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素养。否则, 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中的教学任务, 就会被社会无情淘汰。我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 参加了有关Internet、Flash、Photoshop、A uthorware、Powerpoint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培训后, 我充分运用网络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培养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与那些平日在常人眼中遥不可及的专家和学者平等对话, 互不相识的同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同时我们不仅可以在关注他人, 获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的同时畅所欲言, 还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可以积蓄自己工作和生活经历的庞大的保险箱, 在自己为保险箱增加储备时还可以不断获取来源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评论, 那无异于“高额的利息”, 在如此“诱惑”之下, 教研活动不再是极小的被关注和极大的被漠视的载体, 而成为教师本身不断发掘出自己潜力并不断释放能量的磁场, 我们可以凭借网络这一先进的工具点燃自己教研的激情, 释放自己的教育智慧, 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四、勤于教学反思,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美国学者波斯纳在教师成长理论中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何谓“三省”?“省”就是思考、剖析, 用今天的词汇来说叫“反思”, “三”在这里是多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 一个人要时刻剖析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可见, 反思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为此, 我每上完一节课后, 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 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尤其对课堂上的精彩之处, 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的做法, 我都较详细地记录下来, 同时加以完善, 等待下次教学时再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 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 而且还找其他教师交流,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 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比如, 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总喜欢提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以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学困生以照顾其面子为借口, 很少提问, 这样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经过反思, 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于是我有意识地与学困生们聊天, 拉近心理距离, 进行引导提问, 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很快, 学困生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之, 思品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 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善于开拓, 勇于创新, 勤于反思, 不断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 脚踏实地地走教师专业化之路。这条路还很长, 但我们必须走下去。

摘要:本文就自己在专业化成长历程中如何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怎样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提升教育专业素养的点滴感受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师德修养,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素养,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班华, 《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 《人民教育》, 2004

我的滑板之路 篇14

几个星期前,我那可爱的妈妈给我带来了一个新款疾速轮滑,妈妈问我:“是不是这种啊?”我兴高采烈的回答了一句说:“yes”就这样,我开始了学习之路。

我拿这滑板以光速为0.01秒冲到了楼下,可以说是高速逆行加酒后闯红灯。我放下滑板,迫不及待的踏上滑板车,“噗通”一声,我摔了个地朝天,把路旁的弟弟妹妹吓了一跳,还以为“汶川大地震”又来了,我艰难的爬了起来,重新披挂上阵,这次我可没这么笨,眼看就看就要翻车时,我跳下了车,否则就连人带车滚了起来,经过我一次次的总结失败教训和反复练习,我终于可以上车了,心里那个爽啊!旧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他上车后该怎么滑呢?我偶然想起了烟草公司那有人教,我来到烟草公司,躲在了一边,耐心听着阿姨指导,因为我没有交四元钱的指导费,所以那阿姨时不时的`鼓我一眼,看得我胆颤心惊。我为了躲避阿姨那锐利的目光,就假装看我的滑板,有没有哪里的东西坏了。

经过阿姨的一指点,我的脑袋终于开窍了,知道怎么滑和转弯了。我照阿姨的步骤做,上车以后,后半要使出吃奶的劲扭动,给滑板足够的动力,转弯转弯就是要控制滑板的前后,你往左滑,前板就往左偏,后板就往右偏,你往右滑,前板就往右偏,后板就往左偏。我心里想着阿姨教的方法,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在滑板上停留了十几秒钟:“耶!我终于成功了”:“咦?臀部怎么这么疼?原来我兴奋过度,导致我的纤纤玉臀与大地MM亲密接触,我又继续练了起来,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我拍了拍身上的土,扛起轮滑会家了。从这以后,我每天都要练习轮滑,不连得腿酸绝不会起,就这样的摸爬滚打,最终让我成为轮滑高手。

我的校本研修之路 篇15

--我的校本研修之路

在校本研修方面,我是一个起步很晚的学员,第一次想到要进行校本研修,搞样本研修活动是2012年的年底。但,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学习,研修,总结,再研修,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成长是比较快的,但这种进步目前还只是处于单纯的个人成长,还没有力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

从2012年暑假的“国培计划”短期培训开始,我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班级管理中的得与失,他人教学的得与失。对于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也不是照搬,而是经过思考与自己教学风格,教学班级实际情况人分析批判时进行学习和改进;对于自己的得失更是对的加以发扬,错的严格改正,天天如此,日日发此,每天的教学笔记和随笔是我的知己,每天的生活都有载,一段时间后,再去翻翻,发现自己在思想上,理念上,风格上,态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而且教学的效果和班级管理的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我成长的第一步,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成长,让我找到了自我成长的方法。

案例研修方面,我所进行的就是动作舞蹈协助学生记忆,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一年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真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还保留着幼儿园的习惯,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于是,在近三年的一年级教学中,尝试利用课本中的儿歌,自己编排一系列有助于识记的动作,让学生们边做动作,边记忆文章,通过几次有趣的舞蹈,学生们都特别喜欢语文,特别是布置给家长表演的作业后,孩子们对语文课有着很大的期待,慢慢地连最不认真的孩子也开始喜欢上学习了。为了验证舞蹈有助于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我连续要求三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

个人的成长不能总停留在个人欣赏的层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来论证和指导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我一直很想有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再进入校园,开始新的求知之旅,但这个愿望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于是我今年有了这次的网络培训,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进行了网络培训,但这却是最认真的一次,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更是最有效的一次。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理论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有一些理论我暂时还不能消化,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同时,我也希望以后,要经常有类似的网络培训来不断指引自己成长,前进。希望不要通过领导们分配名额也能自主要求地进行某项网络的培训,而且希望本次的培训能一直保留在网络上,让我们随时能再学习,再消化,再体会,从而不断地成长提高。

我的数学应用问题研究之路 篇16

1995年高考数学命题中引入数学应用题, 这一举动影响着全国的基础教育, 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 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开始参与数学应用题的编制与教学研究. 下面与同行谈谈我也被卷在其中的经历, 以期共同探讨研究.

(一) 第一阶段———课堂内外引领学生应用实践, 教学之余编制数学应用问题

1995 ~1999年, 由于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需要, 在数学教育专家引领下, 数学应用问题编制与研究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 许多中学数学杂志在此领域大量发表文章, 尤其是《数学通讯》杂志集中报道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但是, 在中学数学第一线, 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问题教学意识都不强, 教师数学应用问题的知识储备也不足, 再加上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欠缺, 阅读理解力的薄弱, 面对高考数学应用题时, 学生的应试心理一般处于恐惧或放弃状态.

1.编制适合中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 研究中学数学建模问题

此时我开始潜心思考,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信息与资料, 编制具有活生生现实背景的数学应用题, 并发表在《数学通讯》等杂志上, 还将编写的数学应用题分类汇集, 编著《用数学眼光看世界》一书. 如下面例题, 在当时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例1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 某地区准备逐步实现小班化教育, 将学生人均教室面积由1 m2 提升至x (m2) , x≤2, 调整教师人均办公室面积为

如图1,

1确定a, b的值及函数f (x) 值域;

2实行小班化, 对教室改造投资中, 投资额P (万元) 与x之间的关系是P=exf (x) , 探求教室改造投资的最大值;

3对办公室进行改造的投资中, 投资额Q (万元) 与y之间的关系是Q=5y3-3cy2+180, c为正常数, 探求办公室改造投资的最小值及相应c的范围.

2.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开始数学应用实践和实习活动, 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还突出地表现在数学应用实践中. 在周末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应用实践活动, 如利用简易工具测量鉴湖明珠电视塔高度以及与观测点距离问题. 学生不仅创造性实践 (多种测量方式) , 而且撰写了2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 将实习过程、测量方法、测量所使用的数学原理、测量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一一总结记录, 并写下自己的实践感想.

(二) 第二阶段———数学教学加大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力度, 探究数学应用题的教育功能

进入新世纪, 新的课程改革措施出台, 在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总目标形势下, 中学的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有所加强.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数学应用题分值不断增大, 数学应用题命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学生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开始充满自信, 各地高考数学应用题的成绩不断提高. 在这一阶段全国的中学数学杂志上有关数学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 为各地中学教师开展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提供素材.

1.数学应用问题的教育功能开发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提升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开发数学应用的教育功能除了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外, 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活”的数学应用问题, 体会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环境保护、再生资源利用、爱心感恩、资源利用最优化等.

2.开设数学应用问题讲座, 普及中学数学建模方法

为了普及中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除了课堂上的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之外, 利用课外活动或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开设数学应用问题讲座, 使数学应用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给中学生一个数学应用问题全貌.

3.挖掘课堂教学案例, 提升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智慧火花, 开发它, 会引发无限的创造力.

例2利用正方体框图, 请你构造一个面数大于6的多面体. 画出你设计的多面体的直观图, 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棱、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

这个开放性作业布置后的第二天上课时, 有一位同学拿着一个正方体铁丝骨架模型, 如图2, 其中六条面对角线是用橡皮筋连接的, 一位同学将一对面对角线橡皮筋向外拉, 然后问其他同学, 这是不是一个多面体?如图3, 一位同学说这个多面体形成一个12面体. 接着, 另一位同学伸出手将另一对面对角线橡皮筋向外拉, “认为”形成一个18面体.第三位同学将最后一对面对角线橡皮筋向外拉, “认为”形成一个24面体. 在四位同学的共同合作下, 一个生动的多面体诞生了.面对课堂教学中瞬间发生的信息, 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开发, 不仅与欧拉公式发生联系, 而且总结其中的数学模型.

(三) 第三阶段———开发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本质与数学应用意识

2003年新课程改革起步, 新课程标准制定并公布, 2004年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新课程教材进入高中课堂, 各地编写的新课程教材纷纷出版, 新课程数学教材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数学应用问题比原教材增加了许多, 高考中许多数学应用题的情境来自于生活, 深入挖掘出其数学本质,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处在二期课改前线的上海, 开发的数学应用题给人们呈现出的情境新颖, 其数学内涵丰富.

1.关注数学应用建模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素质

中学所涉及的数学应用问题有二类:第一类, 经过精加工后的贴近数学本质的“准”数学应用题;第二类, 经过粗加工的贴近实际的“真”数学应用题.“好”的数学应用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如此好的问题. 把数学应用建模思想方法渗透在教学之中, 充分挖掘问题的数学本质, 把这一过程成为养育中学生数学应用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3以下是面点师一个工作环节的数学模型:如图4, 在数轴上截取与闭区间[0, 1]对应的线段, 对折后 (坐标1所对应的点与原点重合) 再均匀地拉成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 这一过程称为一次操作 (例如在第一次操作完成后, 原来的坐标1/4, 3/4变成1/2, 原来的坐标1/2变成1等) .那么原闭区间[0, 1]上 (除两个端点外) 的点, 在第二次操作完成后,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是_____ ;原闭区间[0, 1]上 (除两个端点外) 的点, 在第n次操作完成后 (n≥1) ,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为_____ .

理解突破:

“均匀地拉”———保证这是一个有规律的数学变换———伸缩变换;

“一次操作”———一次变换所呈现的结果:原来的1/2变到1;原来的1/4, 3/4变到1/2;

第2次操作——第1次操作后由原来的1/4, 3/4, 变到第2次操作前的1/2;第2次操作后的1;

第3次操作———第1次操作后由原来的1/8, 3/8, 5/8, 7/8变到第2次操作前的1/4, 3/4, 第2次操作后变到1/2;第3次操作后变到1;照此下去, ……;

第n次操作———第1次操作后由原来的变到第2次操作前的, 第2次操作后变到第n-1次操作前的1/4, 3/4, 第n-1操作后的1/2;第n次操作后变到1;

因此第二次操作完成后,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是1/4, 3/4;原闭区间[0, 1]上 (除两个端点外) 的点, 在第n次操作完成后 (n≥1) ,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为, 即j/2n, j为[1, 2n]中的所有奇数.

看到此问题情境, 不由联想起古人“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的精美概括;联想到精美的杨辉三角, 那么此问题能否概括为“一尺之面, 对折其拉, 万丝不断”?生活中的“拉面”场景, 抽象为一种数学伸缩变换过程, 检测学生的对应、变换、数列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此问题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世界, 去发现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去探索或总结其数学模型, 去揭示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本质.

2.关注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 从实际问题中挖掘数学模型

例4如图5, 一位花布设计师在边 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设计图案, 他分别以A, B, C, D为圆心, 以b (0≤b≤3) 为半径画圆, 由正方形内的圆弧与正方形边上的线段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形, 则这些图 形中实线 部分总长 度的最大 值为, 最小值为 ________.

当b=1.5时, L达到最小值3π, 当b=3时, L达到最大值6π+12.

花布图案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但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是简洁而美丽的, 由点的运动而产生许多丰富的图案:

学生面对如此问题时, 一方面要学会从“数”角度思考, 写出长度的分段函数, 而后求出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另一方面也应学会从“形”角度思考, 发现其最值点和最值. 但不论是哪一个思路, 都需要学生在“运动”着的图案中发现其数学本质, 为今后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

二、近 20 年来我国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反思

近20年来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重视程度不同, 特别在高考单独命题省份. 数学应用题一般都有一大一小或一大二小. 尤其是上海进行二期课改, 关注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氛围比较浓. 高考数学命题中数学应用题情境新颖、充分挖掘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本质. 但是许多省份的单独命题中, 除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题外, 几乎不涉及数学应用问题.

(一) 数学教学中实际应用意识不强, 对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论是数学课程标准还是考试要求对应用意识都有明确的说明:“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 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 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 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 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构造数学模型, 并加以解决.”实事求是地说, 这一目标要求是比较高的.它至少包括了下列目标:

一是“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方法, 求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探究数学概念与方法的来龙去脉与实际背景的能力;

二是数学建模能力, 为相关学科中涉及数学建模或进一步学习中涉及数学建模奠定基础;

三是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即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培养这一能力;

四是数据处理能力, 在学习概率、统计、算法、金融数学相关知识中所训练的能力.

(二) 数学教学中的功利意识太强, 对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冷热不均, 反复无常

1995年以来,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冷加热, 热中保温, 温度下降的过程. 教师在不同教学思潮的影响下, 缺乏从整体上认识它的功能与素质教育要求. 因此一会儿重视, 一会儿放弃, 表现在对数学教材处理上, 有关“实习作业”“章引言与章头图”“探究与发现”“阅读思考”等内容都忽略不去涉及, 截头去尾只讲一些与“高考应试”有关的数学内容. 课堂上对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不加研究, 不介绍, 导致学生只能了解一些数学解题方法, 不理解数学概念. 由于社会文化中功利意识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时对应用问题的教学中, 如果与高考数学应用题型相关, 就花大量时间或精力去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果与高考数学应用题型无关, 就一带而过, 或者是避而不讲.这样导致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仍是一个盲点.

(三) 新的课程改革促使数学应用再掀高潮

2012年起, 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增大选修课程的学分, 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数学应用教学研究在浙江大地展开, 2014年浙江高考数学中, 一道闪亮的应用题诞生, 可以预见数学应用问题的教与学会再掀高潮!

例5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A点处进行射击训练. 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 某目标点P沿墙面的射线CM移动, 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 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 AC=25m, ∠BCM=30°, 则tanθ的最大值______. (仰角θ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

上一篇:学生会学习部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波谱原理及解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