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篇1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小教研,由我执教《卧薪尝胆》一课,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一些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
要学习第4自然段了,我问学生: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兴趣。学生自由读了一遍后,我又让大家齐读,当大家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这句话时,我就告诉学生这就叫“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尝胆”。接着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我又问:“仅仅卧薪尝胆就能报仇雪恨吗?”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要报仇雪恨,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时,再让学生谈谈“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学生都能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可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是年龄小,对历史的了解甚少,其次是善读课文却不善品悟课文,难以从字面走进文中。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动容。如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我要求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将朗读品悟变为学生主动乐为的过程。
课尾设计写话: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教育他几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生硬讲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是不太可能的,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个小小的写话练习,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自己道出课文中的道理。最后,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
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反应活跃、兴趣盎然,学生在读中,写中,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主要教材是, “跳上成蹲撑, 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 (水平二) ”。根据第一课时的要求——进行提膝收腹和双脚踏板动作的教学。笔者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 让学生理解支撑跳跃的动
作特点——双脚起跳、顶肩锁肘等, 并理解跳上成蹲撑的动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学习中展示自我, 并获得乐趣。
2. 通过教学, 使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跳
上成蹲撑, 并能正确地运用推手、提膝、收腹的动作;少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动作。此外, 个别学生能够较完美地完成动作, 并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能够帮助其他学生。
3. 通过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使学生克服胆怯畏难的心理, 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本课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的手段
教学重点:提膝收腹;教学难点:踏跳与提膝收腹的衔接。
针对“跳上成蹲撑, 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内容的特点, 笔者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 本次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进行提膝收腹和双脚踏板动作的教学;第二课时主要进行决动作协调性与连贯性的问题。在本次课中, 在课的开始部分笔者设计了两个“渗透”环节, 实践证明, 这两个教学环节对于解决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较为有效:
1. 游戏:
“种萝卜”。即, 全体学生围绕长方形场地慢跑, 当听到哨子声音时, 每个学生迅速抢到一块小垫子, 并在小垫子上做好蹲撑动作——“种萝卜”。“种萝卜”动作要求:双手撑垫、双脚并拢、双腿贴胸成蹲撑姿势。其目的在于, 让学生在平地上做会、做好提膝收腹的静止动作, 为主要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而起到突破课的重点的目的。
2. 立卧撑练习。
该练习分为3个环节进行, 即原地立卧撑、一块小垫子上的立卧撑、两块小垫子上的立卧撑。通过上述3个环节的练习,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体会提膝收腹的动作方法和过程, 从而为基本部分的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的基本部分中, 笔者主要安排了3个环节, 分别是上板踏跳、提膝收腹、上箱练习。这3个环节是根据教材的动作过程设计的, 把完整的动作进行拆分, 有利于学生克服“害怕、紧张”的心理,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 是解决本堂课难点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争议
本次活动中出现的最大争议是:完成跳上成蹲撑、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动作时, 到底是采用横箱还是纵箱。在活动中, 两位授课教师采用了横箱, 一位授课教师采用了纵箱, 大家对器材的选择和布置各有理由:
1. 采用横箱的原因:
首先, 如果采用纵箱, 教学内容就应该是“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走几步——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这样看来, 就多了“向前走几步”这个环节, 而该环节就将成为这一组动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显然与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不符。其次, “跳上成蹲撑, 用各种姿势前跳下”, 是为了学生以后学习“屈腿腾跃横双手应该撑在跳箱的前方, 身体上箱后就成蹲立姿势, 而不是蹲撑姿势。因此, 笔者认为, 在此采用横箱进行教学更为合理。
2. 采用纵箱的原因:
采用纵箱更能让学生掌握踏跳后支撑提臀的教学重点。提臀高, 能更加方便学生掌握提膝屈体的动作, 便于让学生跳上跳箱;同时, 纵箱的使用, 能让学生找到双手支撑的位置, 防止学生支撑跳起后, 由于顶肩锁肘不充分或重心前移发生危险。
四、活动启示
1. 处理好课堂细节, 是上好课的关键。
“抢垫子”是体操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个游戏, 其能活跃课堂气氛, 预热学生身心。但有一个问题是, 游戏中没抢到垫子的学生怎么办?对此, 教师们的通常做法是, 请该学生做一定动作或表演节目, 该方法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对此, 针对这个细节, 笔者让没有抢到垫子的学生当“小教师”, 请他们对抢到垫子的学生所做的规定动作进行检查指正。这样一来, 没抢到垫子的学生心理就不会产生落差, 同时, 这也有利于督促其他学生做好“蹲撑”动作, 为学生们参与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应抓住教材特点,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每个教材都有其特点,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 就能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之道。从本次教研活动的三节课来看, 风格、过程、特点各有不同, 其中, 第一节课采用了“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各环节逐一突破”的方法;第二节课采用了“从尝试到学习再到提高”的倒序教学模式;第三节课采用了“寓教于乐, 乐中学习”的方法。虽然过程和手段不同, 但三节课都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 场地器材的布置, 应先满足主教材的教学, 应适用于所有学生。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篇3
一、词语训练,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提倡有效教学。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五个词语,在旁人看来,我也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学生再次运用词语进行复述。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二、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能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
但是整篇文章在重点段落的讲解上不够透彻。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理解一个中心句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然后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层含义。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因为太强调“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结果导致朗读不到位,教学环节还出现了一次反复,现在想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是文明小导游教研反思 篇4
自古到今,我国就是文明礼仪之邦,我们的先辈们一直将讲文明懂礼貌作为我们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而今,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公民,我们不仅要恪守先辈们的伟大传承——文明礼貌,更要将这美丽之花继续播种下去,让它开遍每一个角落。
本次园部开展了中大班“文明礼仪”的教案设计,每个老师都根据戴老师的主题设计一个“文明小导游”的教案。该主题设计范围是中大班的社会领域,我们都发挥所能设计教案。设计教案后大家进行了集体备课,再推选出本次教研活动的执教老师,然而我很有幸成为了这次教研活动的执教老师。
在全体老师的集体备课下第一篇的教案顺利出章。在教学活动前我准备了PPT、帽子、导游牌、景点图。在第一研的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刚开始PPT我放入了多张导游的图片,导致孩子们的视线混淆,虽然都能知道是导游,但是目光似乎都有所疑惑。在视频播放中,我由于在网上没有找到完全能体现出文明导游的视频素材,因此孩子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是模糊的,当我提问的时候也都是很含糊,基本都说不上来文明导游的做法。导致后面的整个过程孩子们都不敢说,不敢做,不敢表现。我的话语组织的也不够精炼,过于啰嗦反复。由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极少接触过“导游”这个人物,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还有之前视频没有做到好的铺垫,孩子们在争做文明小导游时都没有了方向,没有体现出文明的重点,从开始的选择争做小导游的时候也不够自主,自我介绍到中间的环节过渡,孩子们都不在状态,特别是在地点转换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文明语言,拿在手中的小旗帜也没有真正的派上用场,最后的结尾也很仓促。最后文明小导游是选出来了,但是整个过程没有体现出“文明小导游”的主题特点。各种环节在研讨过程中我都一一摘录,为第二次的教研做好准备。
经过第一次的研讨我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在图片导入的过程中,选择了一张导游的图片,更明确的让孩子们看得到了导游的样子,显得更加直观。在视频播放的素材中,通过几个老师的帮忙我们自己拍摄了一个文明导游的录像。整个录像十分清楚的表现出了文明导游的形象,由于是我们自己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拍摄的,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也是兴致勃勃,都非常亲切。在录像中清晰的提炼出了文明导游的动作,语言以及行为。孩子们在叙述的时候都能抓到重点,有礼貌的介绍自己,拿着小旗帜温柔的提醒游客不要走丢跟牢旗帜。但由于我的不仔细,只观察到了掌握重点的小朋友导致把其他没掌握重点给忽视了,以至于视频只播放了一遍,应该再进行第二遍的跟进,孩子们会掌握的更好,让全部孩子都参与讨论进来。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比第一次更大胆,语言也组织的更加明确清晰,孩子们也不再手足无措。都自主的选择导游跟随导游。文明小导游从自我介绍到整个过渡一直到结束语都说的很到位。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但是我在第四个环节交代要求的时候做的不够好,没有完全的交代清楚孩子们需要怎么做,导致有些孩子都站在前面等待。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清楚,没有抓住要点,这是我往后都必须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最后的文明小导游评选也很顺利,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成功推选出了最佳“文明小导游”。
通过这次一课二研,我接收到了教师们的很多宝贵建议和意见,也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不管是语言的组织还是整体教学活动的组织,我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作为还是第二年新教师的我,这次机会无疑是十分珍贵的。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能有所进步。
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篇5
首先,从整体上看,《散步》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教学反思《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再次,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设置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也是我选取的一个教学重点。《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作为一个新老师第一次在多媒体开课有不免有些紧张,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可以这样解释: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之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篇6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篇7
一、揭示课题,说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这些词语都表示了课文中的意思,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四个词,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二、直奔重点,精读第4节师,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6页,快速找一找。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那么哪个同学来告诉大家哪句话写的是“卧薪尝胆”?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师:好,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卧薪。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尝胆。理解:薪,胆,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师: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可谓是九五之尊,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他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他要报仇雪恨)生:他是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他是在提醒自己,虽然是一国的国王,却也可以睡柴草,尝苦胆。那你们对勾践的印象如何? 生:他很厉害。生:他很了不起。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对勾践的这种印象来读一读这段话。
三、激发探究,感悟第2节。、师:让我们联系上文,回到会稽一战后的越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和耻辱让勾践这样一个国家的国王放弃所有的荣华富贵而每天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品尝苦胆呢?在书中找一找。
(稍做思考)生:是勾践和他的夫人到吴国当奴仆。、师: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奴仆是什么?----祀奉主人的人,低着头,哈着腰,虽然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师:他甘心情愿做你奴仆吗?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万般无奈”“只好”,读词,“万般无奈”“只好”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读句子,师: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怎么能去给仇人当奴仆? 你能把万般无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对于这一举动,吴王和他的大臣们是都是什么态度呢?
生:谋臣们纷纷要求杀掉勾践。生:谋臣们都建议杀掉勾践,免除后患。生:吴王夫差非常骄傲,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大臣们的建议正确吗?吴王夫差骄傲的答应的结果会怎样呢?------??----x学习建议。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多增长一些知识,这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刚才老师那段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好几次?生:是“建议”。
师:对,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生:我建议同学们多多关照我。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联系对比,深读第3节。、师: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究竟受到了哪些屈辱?默读第三小节,画出有关的语句。指名读,出示大屏幕:穿:_____________;住_____________,吃____________,做______________.[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板书,师:课文中其实还没有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补充资料:。夫差要他住在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除粪、洒扫。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这就叫做——受尽屈辱,板书;指名读课文;
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师: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屈辱作为一国之君竟忍受了三年,其受辱程度之深,受辱时间之长看来真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师: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是什么支撑了他让他坚持下来?生:———这叫忍辱负重、(板书)以屈求伸。
师:是啊,兵败越国,在越国做奴仆的日子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准备报仇雪恨,谁再来把第四小节读一读? 师: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指名读、师:如果勾践每天只是在柴草上睡觉,每顿饭前就常常苦胆,这样做就是真正的卧薪尝胆嘛?你认为越王要想成功还要怎么做?生答。
师: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还要和老百姓一起发奋、努力。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板书),师:勾践这样艰苦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嘛?是一年半载吗?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才终于(引读)——出示: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板书:转弱为强!
让我们一起端好课本再次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勾践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生齐读。结束: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12、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篇8
总体来说,我认为优点是:这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查与反馈,另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很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与兴趣,当然这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语。我觉得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得益于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习者特征的透彻分析,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能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但即使这样,我认为我的课堂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每一堂课都有意外,每一堂课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陷,尽管我的教学设计很具体周到,但我很担心会拖堂。
2、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优点主要表现在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
一、巩固生字词,介绍背景,揭示课题。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民主导学,在这里,我又将其分为4个小版块:
① 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同时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议一议,给学生充分的自读交流空间,从而理解越国“兵败求和”,理解越王的“万般无奈”、“忍辱负重”,体会吴王的“骄傲自大”。 同时理解词语“谋臣”、“免除后患”、“建议”。
②通过课件理解词语“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通过引导想象交流,体验勾践的屈辱,体会勾践生活艰苦,体会勾践的“受尽屈辱”“忍辱负重”,体会勾践此时报仇雪恨的心理活动。
③引导想象讨论越王会怎样报仇雪恨、发愤图强,理解词语“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结合学生的想象交流,形象生动的理解词语“转弱为强”。
④学习“灭掉吴国”,同时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体验吴王的处境及想法,让生再次感受吴王当时骄傲自大的错误做法,同时受到“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检测导结,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层层递进,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的是:我认为课堂容量可能有点大,会拖堂。
建议:如果把学习“灭掉吴国”,同时拓展延伸的部分放在第三课时会更好。
3、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恰当,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优点: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爱模仿、爱表演,而这篇课文是中国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看历史类电视剧的体验,这课的教学课堂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读课文,想象情景,想象表演精彩对白,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表演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因此,我通过教师或激昂,或深情的话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议一议,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想象、讨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情感,进一步懂得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不足的是:我认为课堂容量可能有点大,会拖堂。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及超越
1.问题:教师教研的系统性缺失
当下对于教师教研的研究一片繁荣,“校本教研”、“联片研修”和“工作坊”等多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方式层出不穷,众多形式的教研互为补充,力求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方式的不断探索创新才使教师教研不至沦为教育改革中的“时尚新装”,而是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拓宽教研渠道的同时,我们更要寻求教师教研的深化之路,这要求我们对惯常的思路进行反思。
本质上来说,教师教研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规律、技术、策略及教学全过程的调查、观察、实验、系统思辨、比较分析,以及其他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所有内容”[1]。这意味着,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宏观课题,也要有从小处着眼的微型课题;既要涉及教学全过程,也要注重课题的纵向延伸。现实教研活动常将教研互动定得过于宏观,忽视了教师教研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2.超越:创新教研方式的兴起
创新教研是超越当前教师教研系统性的缺失,聚焦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创生。“创新教研”并非科学术语,而是对当前教研工作的要求和期待。它不仅以正式的教研活动形式存在,还可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然而总体说来,创新教研在我国并未能得到全面推广,但一些地方已经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进行教研的创新。如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发现,占全班总数三分之一左右的“中等作文”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从而确立了为“中等作文”寻找讲评策略的小课题研究。该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学生、行动研究和经验筛选的方法,并与语文组其他老师合作分析了中等作文的共性与不足,分享了讲评“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并制定了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来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2]。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上述例子不难概括出创新教研相较于普通教研方式的典型特征:内容更务实、气氛更活跃、参与更广泛、学研更深入。
二、创新教研的主要价值
1.破除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倦怠情绪,提升其教育研究能力
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存在倦怠情绪,原因如下:第一,教研活动选题与方案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无暇参与其中;第二,教研活动充斥着自上而下外推式的行政色彩,“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三,“弥补缺陷”式的教研方式忽视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仅能起到“输血”作用,却未发挥“造血”功能;第四,对于具体学科来讲,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单一讲授为主,缺乏形式推新;经验介绍为主,缺乏系统设计;主题组织泛化,缺乏行为跟进”等问题,难以适应教师分层、持续的专业发展要求。
究其根本,教师的倦怠情绪来自于当前教研活动“宏大”、“外推”、“割裂”的取向。相比之下,创新教研视角微观,它始于教学问题的发现,终于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只须面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创新教研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既不显庞杂,亦可应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凸显其有效性。可以说,创新教研能够消解学科教师无暇参与教研活动的困局,打开教师因理论水平不足而产生抗拒教研活动的“心结”,能让教师在短时间的收效中体会教学科研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不断增强其教学科研的主动性。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积淀理论素养,进而为进行“大规模”教育科研奠定基础。
2.密切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凸显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虽然许多老师都知道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但许多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归根结底源于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了教师各方面的考评,因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成绩的提升远比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重要。教师没有在短时间内充分享受到教育理论带来的直接益处,自然会“架空”理论。易言之,正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疏离甚至脱节,大大挫伤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将教研革新的视线投向小课题引领下创新教研方式,情况则会大为改善。创新教研既可以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匠心独具的“补缺”,也可以消除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倦怠,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教育理论中的知识点延伸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创新教研弥合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鸿沟,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乃至促成二者融为一体。在探究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破解之道时,教师也在不断厘清问题背后的教学规律,持续为教育实践注入理性元素,使常识性实践接受理性的批判,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教研方式的革新,自觉自愿地进行更大范围的教研活动。
3.完善教学活动体系,增强学科教师的反思意识
美国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归纳为“成长= 经验+ 反思”,足见个人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70%的教师并未将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反思[3]。教师反思活动的缺乏势必会阻滞其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向创新教研的转向,鼓励教师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也要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吸取经验和教训。此时,教师兼具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亲历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将直觉层面的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内化为无意识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理清、调整自己的理念,最终形成可以灵活面对复杂教学问题的教学思想。随着教学思想境界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创新教研的推进策略
创新教研具有多重必要性,同时,创新教研所必须的理念、内容与工具使创新教研改革的落实成为可能。
1.观念引领:树立明确的教研意识
观念的革新要求作为创新教研主体的学科教师树立明确的研究意识,这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也需要学校领导观念的与时俱进。
创新教研的主体是学科教师。现有的教研活动多由教研室整体规划,再交由教师执行。而在创新教研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成为探究的主体。因此,革新教研观念的首要任务是要求教师转变“自己仅为执行者”的被动观念。教师应该善于、敏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开展相应的行动研究。当然,在当前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自行完成观念更新,树立主动进行教研的意识。绝大部分教师观念的改变依然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
教师观念更新的外在力量主要来源于学校领导的调度,这要求学校领导拓宽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能只见宏观课题不见微观课题,深刻体悟创新教研的重要价值。由此,在全校乃至全地区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教研活动,渐次勾勒一幅完整的创新教研共同愿景。这样不但可以为宏观的教研提供思路及实践,还能针对性地凸显创新教研的价值,并为其提供具体的开发思路与资源。随着创新教研活动氛围的创生,大部分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身的观念,成为创新教研开发的自觉自为的主体。
2.内容基础: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
作为对以往教研活动的超越,创新教研的新之之处在于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为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教师在短时期内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4]。它形成一股热潮,迅速拉近了教师与科研的距离,在科研方法的普及、教改突破口的探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小课题研究涵盖了形成研究方案、回归教学实践、持续教学反思三个循环往复的环节。
研究方案的形成即明确研究问题—设计研究蓝图—进行学术论证的过程。小课题研究的视角小,但范围广,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状况与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设计和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主题。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具体情况,学科教师都可以且应当进行小课题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施以影响。问题聚焦之后,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预先假设。该步骤要求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有经验的同行交流完成。改进问题的途径或有多种,但要择关键而从之,并形成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研究框架的形成,是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教师进行文献阅读和相关访谈,了解问题的研究进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规划涵盖“研究步骤—研究进度—研究方法”的系统框架。
回归教学实践即研究蓝图的实施过程。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大大改善了“教”、“研”分离状态。教学过程一改单一的知识传授行为,教师以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进入教学场域。在研究假设形成的改进策略的干预下,教师观察学生的实然反应与应然假设的异同。在“实战”状态下,或强化干预或改进策略,以达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持续教学反思不是一个独立的步骤,而应贯穿于小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被赋予了现实的意义,又在教师的不断反思中增添了个性色彩。教师在对行动进行反思、对反思进行反思的往复过程中逐渐形成无意识的教学哲学,成为专家型教师。
3.制度支撑:“5W2H”绩效评价与平台建设
研而不评则浅,为使以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研保证科学规范性和持久活力,应引入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以保障创新教研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在此,在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系统化分析方法———“5W”基础上,拓展为创新教研“5W2H”分析方法,从七个维度、四个层次对创新教研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表1)。这种创新教研评价分析进入路径在于:对现行教研活动进行七个维度的全面反思检评,如果教研活动对于七个问题的解释度较高,表明该教研活动是可取的。如果七个维度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该方面仍有改进余地。如果某一维度的论证有独创性,则代表可以扩大该层面的效用。
最后,学校应积极创建“创新教研成果共享资源库”,为教师分享交流提供制度平台。应定期举办“创新小课题研究交流会”,使教师有机会展示小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经验与教训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创新教研交流会”可邀请校外专家学者的参与,使教师进行教研并从公众的意见中得以启发。教研方式也由“私下琢磨”转变为“公开探究”。以“交流会”为基础,逐步建成“创新教研共享共建资源库”,将优秀创新教研案例汇编造册,分类管理,一方面便于查找、更新与补充,另一方面更好地积累创新教研的宝贵经验,实现创新教研更大范围的推广与交流。
摘要:当前中小学教研活动存在着系统性的缺失,创新教研是超越其局限的新思路。从深化教研活动的立场来看,创新教研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密切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增强学科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的开发意识是创新教研的观念引领;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是创新教研的内容基础;“5W2H”绩效评价与平台建设是创新教研的制度支撑。
关键词:创新教研,小课题研究,5W2H
参考文献
[1]聂劲松,邹飞雁.中国百年教研制度审视[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韦芳.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3]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篇10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画一幅画)
师: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鱼骨头
师:很好,很富有想象力。
生:这很像一个“王”字。
师:你说。
生:我觉得它很像一个鱼钩。
生:对,就是鱼钩。
生:我觉得它像镰刀。(生笑)
生:我觉得有点儿像矛。
师:像大船上的铁矛。同学们,可能看到这幅画,每个人想像的都不一样,这是非常正常的。同学们,这幅画,其实在古代,这是一件兵器。这件兵器叫“钺”(师板书生字“钺”,并注音)。这是古时候打仗用的。看武侠小说的同学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兵器,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这种兵器,谁就是指挥官。它有权力,后来这个(指画面)就成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样权力的被称为“王”(师板书:王),刚才有个同学说这幅画像“王”,很有想像力。还有一个字念“皇”(师板书:皇),大家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谁呀?
生:秦始皇。
师:对了。秦始皇之前的各个小国家的国君,只能称为“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当中主要写了哪两个“王”?
生:主要写了吴王和越王。
师:知道他们的姓名吗?
生:吴王叫夫差,越王叫勾践。
师:嗯。(师板书:吴王夫差,师在“夫”下点上着重号)这个字,在念夫人、夫妇、大夫的时候念第一声“fū”,但是,在作为课文中名字的时候念第二声“fú”。第二个王是——
生齐:勾践。
(师板书:勾践)请同学们把手指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写勾践的“勾”。
(生边书空边念出笔画)
师:对了。课文中主要讲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两个人之间的事。小朋友们,这两个人,一个是吴国的国君,一个是越国的国君。他们二人原来是什么关系呢?等一下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来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拿起书,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想想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先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再请一个同学读第二自然段。请你边听边想,他们原来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特别是课文中的那些词语,要注意。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但读课文要有节奏。请你站起来,听老师读一遍,听听老师读的节奏和你读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好吗?
教师范读第一段。
师:感觉一下,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该生再读一遍。(读中,教师再指导读出节奏)
师:好的,不错。每个同学读书时不但要读给别人听,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读书的声音。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继续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同学读书也很认真,很不容易,但有什么问题?
生:应该是“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他读成了“吴王的谋臣们„„”
师:你的耳朵非常灵敏,是“吴国”,不能念成“吴王”,是不是呀?看书要仔细。
生:还有,应该是“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向吴王夫差求和„„”他读成了“望般无奈„„”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自己的努力已经纠正了“万般无奈”,很努力,很不容易。请坐下。同学们,刚才在读书时,有一个词,可能很多同学没有注意。
(师板书:会稽)这个词谁会念?
生:会(huì)稽
师:有不读会(huì)稽的吗?
生:我觉得也是会(huì)稽
师:你们查过字典吗?查过了也念huì吗?那我的字典可能和你们的不一样。这个字念kuài。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两遍)这是个地名,谁知道会稽在哪里,知道吗?
生:在江苏
师:不对,你把会稽弄到江苏来了!
生:会稽在浙江的绍兴。
师:你的地理知识真丰富。对,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山叫会稽山。当时,越国的国都就在绍兴,在那个地方打仗。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相信这一次读得会更好。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好的,不错。第一个要求达到了,你们都读通顺了。现在来回答,他们两个人原来什么关系?后来什么关系?
生:他们原来都是长江下游的两个国王,后来一个是打了胜仗的吴国国王,另一个是给他当奴仆的勾践。
师:嗯,他已经注意到这两段话中的主要内容,能不能他们的关系说得更清楚一点呢?更明晰一点。
生:他们原来都是长江下游两个小国的国王,他们原来的关系都是仇国,因为他们都是想灭掉对方,想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后来„„
师:很好,这段话当中有个词叫什么?
生:征服。
师:你想灭掉我,我想灭掉你,是仇敌,是敌人,是吧?再往下说。
生:后来,因为他们打仗,结果越国输了,越王万般无奈,只好要求让自己和夫人一起到吴国去当奴仆,他们的关系就变成主仆关系。
师:你真聪明。后来谁是主人?
生:吴王
师:谁是仆人?
生:越王。
师:原来是对等的、平等的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看来我们同学读书非常认真,而且很会思考。以后读到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你们见过奴仆吗?
生:见过
师:谁来说说看。
生:就是给别人做事的。
师:如果我给你做事„„
生:就是侍候别人的。
师:侍候别人的就是奴仆?
生:就是你伺候别人,你扶侍别人,你的儿女也要伺候别人、扶侍别人。
师:她讲到扶侍别人,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人见过?
生:他有一点像现在的保姆,但他们和现在的保姆不同的是,他们是拿不到钱的,是住在主人家里,一直干下去的。(众笑)
师:哦,像现在的保姆,就是比现在的保姆差一点,没钱。(生大笑)
生:我觉得就是扶侍他们,给他们做饭、干事的。
师:那也是像保姆一样,是吗?同学们脑中的奴仆都是这个样子的。还有吗?
生:一个国家打了败仗,另一个国家的国王就会被抓去,抓去以后,就会当奴仆。
师:什么样的人是奴仆?我们有没有见过。今天老师把奴个画出来,帮助你想像一下。
(师边画边讲)这是站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弯着,很恭敬,就是这样。这是什么呢?这是人的两只手,这个人见到人都要低着头,而且两只手要像老师这样交叉在身前(师做弯腰、低头、两手交叉身前的动作,生笑,有生说:要跪下来。师:没有跪。),你猜猜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
生:是奴仆、是奴隶。
师:你电影里面有没有看到过,皇帝来了、大臣来了,都要这样(再做动作)。
生:太监。(众笑)
师:这样的人在古代是女人。
生:啊?
师:古代的女人见到男人都是这样非常温顺的、低着头,很恭敬的样子。这样的女人非常听话,但是日子并不好过。
(师继续画)这是什么?这是男人的一只大手,这只手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在古代社会是什么?
生:丫环(众笑)
师:这是奴仆的“奴”字,你明白吗?这还跟我们想像中的某某一样吗?
生:不一样了。
师:和佣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现在就是有人去你家里做保姆,也是平等的。她为你提供服务,你得给她提供报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在古代的“奴”,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没有地位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人好吗?这个人弯得还要厉害。(师边画边讲)这是一个人,这个人头上戴着东西,戴的是一种刑具,很重的一种刑具,这个人头上戴着这种刑具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要么他是罪犯,要么这个人是战俘,就是打了败仗被俘虏的人,还不够。这是这个人的屁股是不是?(师在人形的屁股后面继续画)这种人屁股后面还要抽一根毛。头上戴着刑具,屁股后面抽根毛。你知道什么东西屁股后面有毛啊?
生:猪!(众笑)
生:马!
生:驴!
师:牲口、动物,屁股后面都抽着根毛,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是很难过的。
生:生不如死,可能死了都比这样好。
师:对的,就是这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那些人不敢出家门,出了门会被人笑话、嘲笑、讽刺。
生:我觉得他会觉得自己没有男人的尊严。
师:对的。
生:我觉得他会感到很愤怒。
师:敢怒不敢言。
生:别人会讽刺他。
师:对,刚才有个同学讲得好。这样的人生不如死。(师边画边讲)光这样走来走去还不算,还要让你干非常重的体力活。这样的男人在古代叫什么?
生:仆
师:对,(师指着板画:一奴一仆的古汉字)奴仆在古代是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奴仆。
师:奴仆在古代不被人当人看
生抢答:当蓄牲!
师:对,他们没有安全保障。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他们所受到的是一种——(师边问边板书)
生:耻辱
师:委屈吗?
生:屈辱
师:还有什么?
生:侮辱
师:总之,是各种各样的“辱”,一起读读这些词。
生读:耻辱、屈辱、侮辱、师:这就是什么?
生:奴仆
师:所以,我们知道“奴仆”这两个字是怎么演化过来的,为上更加深刻的一种认识。同学们,越王勾践要到吴国去当奴仆,他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那他怎么会提出愿意呢?
生:因为越王要报仇,如果他反抗,就会被杀掉,如果给吴王当奴仆,吴王就会相信自己,等自己回来后再报仇。反正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众笑)
师:你真是有眼光啊。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他去当奴仆,是为了将来报仇雪恨。
生:还有,就是越王打了败仗,如果他坚持不当奴仆的话,万一吴王一生气,他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这是他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老师,我觉得这两个字很像你刚画的这两个图案,这是一个女,就是女字旁,这里一个大手,就是“又”;那个男的,前面一只手,一撇就是一个东西,然后一竖就是那个人,一点就是他的屁股后面抽一根毛。(说着笑起来)
师:你很有眼光,你长大了可以做文字研究。你看,这汉字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啊。同学们,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了自己国家将来能够振兴,他只好答应,委曲求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齐读一遍好吗?要注意“只好”、“无奈”这两个词。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越王到了吴国之后是怎么当奴仆的?他有没有受到那种屈辱、耻辱和侮辱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认真读,仔细体会。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努力,有个词,字音读得很准,哪个小朋友听出来了?
生:是“舂米推磨”。
师:好!舂米推磨(师板书此词),这个词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读。你们见过吗?
生:我去山东玩的时候,我爸爸带我到石头房里去玩,那里有一个舂米的东西,我爸爸叫我去推,我推得重死了。(众笑)
师:你见到的东西是不是上面一个圆的,下面一个圆的?
生:是
师:那是舂米还是推磨?
生齐:是推磨。
师:那是推磨。把米磨成粉,是要靠推磨。舂米见过吗?
生:我见过。是把稻子磨成米。
师:一磨就磨成粉了。
生:就是把稻子拨开来那里面就是米。
师:要一粒一粒地拨呀?
生:我觉得舂米就是像煮饭那样把锅坐在火上,一推一推的„„
师:那是煮米呀。(众笑)我还是来画个画大家来看一看吧。(师边画边讲)这种东西叫石臼,石头里面凿出一个凹进去的地方,然后这里面撒上稻谷,人们用两只手拿个棒,在里面不停地捣,一捣,这稻谷就变成了米,这个过程就叫“舂米”。当然,后来人们舂米身体可以踩在架子上,这是力气活,一般像我们这么小的孩子舂米是没有力气的,必须力气大的才行。推磨,这个活更累„„
生:那个石头很重,很难推动的。
生:我觉得吴王好像是故意的,一般推磨是用驴的,不用人的。(学生与教师抢着说,众笑)
师:对,就是故意的。你猜得真好。因为人干这个活很累,太吃力了,所以让驴干。不过连驴都不想干,所以才要蒙上它的眼睛,一直不停地在那里转。现在吴王把连驴都不肯干的活,让越王干,这对吴王来说是什么?
生:耻辱!奇耻大辱!
(师板书:欺辱)
师:这叫欺辱,故意欺服他。对越王来说这是——
生:屈辱。
生抢答:他以前当国王时是根本不干这种活的。
生抢答:他还要别人侍候自己的。(众笑)
师:对。
生抢答:我估计吴王是把他当成蓄牲,就是不把越王当人了。连蓄牲都不干的活却让越王干,还在屁股上抽根毛,这就是把越王当蓄牲看了。
师:对的。所以对越王勾践来讲,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是一种屈辱。但仅仅是干这样的活,他还能忍受。还有比这更屈辱的事呢!在我们的课文当中作者没有写,曾经有一次,吴王生病了„„
生抢答:我知道!我知道!
师:你知道吗?请你讲。
生:有一次,吴王让越王吃他拉的大便。(生大笑)
师:同学们不要笑。这不是“吃”,是让他“尝一尝”,通过尝大便,判断吴王得的是什么病。你看,这样的日子叫什么?叫欺辱。国王外出要上马,谁当凳子?
生抢答:吴王要出门上马,让越王当脚垫。
生:吴王还让越王给他牵马。
师:对,这就叫“受尽屈辱”。(板书:受尽屈辱)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没有写出来,真是一言难尽,说也说不完。
生抢答:就这样干了三年。
师:对,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干了三年。大家看书上的一句话: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注意这个“才”,如果老师把这句话这么一改,你看一样不一样?“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生抢答:这等于干得时间很短了!
师:仔细体会一下。
生:意思不一样,“才干了三年”意思是很少,而“整整干了三年”意思是很多。
师:好的,你已经体会到这个“才”字在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整整干了三年”是很长的,要改,还不如改成“才干了三个星期”。(生笑)
师:这个“才”放在前面就说明时间短。
生:还有!如果是“才干了三年”就说明时间很短,他还行;如果是“整整干了三年”就是说他一年都已经受够了,何况三年呢!
师:你体会得很好,“整整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度日如年,都是非常痛苦的,“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国家”是说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轻松,或者幸福。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体会这个“才”字。下面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所过的非人的日子,所受的痛苦和磨难。
请自由读。
这一次,我不但要听你的声音,还要看你的表情。我发现,有些同学读这篇课文时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既不是吴王,又不是勾践,现在你把自己当成谁来读?
生:当成勾践。
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不错。请你再读。
师再指名读。
师:这三年他熬下来了,再大的屈辱他都忍下来了,他是忍辱负重,(板书:忍辱负重)忍辱是为的是负重,他身上有重任。
念这个词。(生读词两遍)
勾践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受尽了屈辱,他还能做到“忍”。好了,三年过去了,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又可以做自己的国君了,按理说,他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过国王的生活。但是勾践回国以后是怎么做的?请你们轻声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
指名一学生来读。
师: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这就叫卧薪。(板书:卧薪)
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继续读。
师:这就叫尝胆。(板书:尝胆)
师:现在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把“卧薪尝胆”的意思说一说呢?
生:“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味道。
师:对的。
生:就是睡在柴草上,晚上尝苦胆的苦味。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看字面上,卧:睡;薪:柴草;尝:品尝;胆:苦胆。这叫卧薪尝胆,但它真正的含义是不是就是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尝一尝苦胆的苦味呢?
生:卧薪尝胆的意思就是越王打败了,他去给吴王当奴仆,晚上他睡在柴草上,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不忘记他受尽的屈辱。后来卧薪尝胆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心理的作用。
师:你是查了字典的,是吧?你很勤奋。这个同学有个很好的习惯,除了预习课文之外,他还查了课外的书籍。那么,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尝尝苦胆的味道就叫做“卧薪尝胆”呢?那我也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做到卧薪尝胆了。
生:一个人要想成功,他必须受尽千辛万苦。
师:要历尽千辛万苦,他不但要卧薪尝胆,他还要做事情。是吧?勾践卧薪尝胆,其实他是在做什么?
生抢答:耕田!
生:他在做奴仆干的活。
师:他在为谁做?
生:以前是为吴王做,现在是为自己做,为自己的国家做事。
师:对,为了自己的国家的强盛,他要下田耕种,可能还要舂米推磨,他为自己的国家再干这样的活他还会不会感到屈辱?为什么为自己的国家干活就不是屈辱了呢?
生:因为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活,不是为人家干活。
生:因为这是为自己报仇雪恨做的准备。
生:这是因为他为了报仇,让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他宁愿做那些苦活。
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刻。
生:吴王每天下田耕种时„„
师:越王
生:哦,越王每天下田耕种时他都会想起自己在吴国的耻辱,就会奋发向上。
师:这叫发愤图强(师板书:发愤图强),他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卧薪尝胆里面还有这层意思。如果干了一天、两天,叫不叫卧薪尝胆?这里面还要有什么精神?
生:他是坚持干了20多年。
师:20多年,持之以恒。(师板书:持之以恒)卧薪尝胆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这样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还是先请你们自己读,读时要注意体会卧薪尝胆字面的意思和字面后面隐含的意思,那种忍辱负重,那种发愤图强,那种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自由读课文。
师:卧薪尝胆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转弱为强。
师:转弱为强,转败为胜。(师板书: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教师指着板书,边指边讲)
师:同学们,20年前,越王勾践在会稽一战中打了败仗,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吴国当奴仆,受尽屈辱,整整三年,他忍辱负重,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最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学了一个历史故事,课题叫——
生:卧薪尝胆
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知道吴国的国王最后又怎样了?
师: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有一个词,来,告诉大家,最后怎么样了?
生:吴国被灭掉了,吴王已经死了。
师:吴国被彻底灭掉了,要知道结果看课文,“灭掉了”这个词很重要。
生:我就是想说一点,我昨天到网上查过了„„
师:你真了不起。
生:网上说,本来越王兵败会稽以后,他退到会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很多很多的人,他要养兵,从2000多人打到5000多人,后来打到吴国,从5000多人打到2000多人,结果他们又出奇兵,就打败吴国了。
师:我怎么听不懂,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不懂。
师:我建议你把这个材料下载下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就更好了。
生:我还知道在这之前,吴国还和齐国打了一仗,结果奇国故意打败,吴王夫差觉得有点儿得意,连齐国都打败了。他就派一些人去山上开一个会议,勾践就是趁这个机会,出兵灭掉了吴国。
师:你这叫“出奇兵”对吧?他讲的材料很重要,课文很简单,只讲了“出奇兵灭掉了吴国”没有过多地来讲,这些东西从课外资料里都可以找。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或是还有什么不明白你可以问。
生:我想知道2000多年前是多长时间以前。
生抢答:是1996年„„
师:同学们已经算出来了,他们算术学得好,你也可以算一算好吗?同学们,我有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有人说,勾践不算英雄,真正的英雄应该战死僵场,死不投降,但是勾践打了败仗,投降了,他怎么是英雄呢?对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谁来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勾践其实不是投降,他是回国后要锻炼自己国家的兵,兵强了,再打。
师:养精蓄锐,为了将来复仇,是吗?
生:我觉得他是英雄。他为了自己的国家,甘愿被别人伤害,忍辱负重,在吴国干了三年的奴仆才回到自己国家,还能转弱为强,而不是享尽荣华富贵,把三年的荣华富贵补回来,他是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一些事,所以我觉得他是英雄。
师:他到吴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很好。
生:我觉得勾践是英雄。因为他在吴国受尽屈辱,还给吴王干活,干了整整三年,很辛苦,回家后,还卧薪尝胆,暗地里招兵买马,所以我认为他是英雄。
师:这是是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国强兵。
生:我觉得他是想让吴国的国王放松警惕性,不再关心他的国事,就可以增强自己的国力。
师:麻痹敌人。
生:他是英雄,因为他如果战死的话,那就是吴国灭掉越国了。
师:对。
生:如果越王不是英雄,我们就不会现在还歌颂他,流传百世。
师:从现在我们对越王勾践的赞美,可以看出他是个英雄。别人没讲过的理由,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能做老百姓的事情,是因为他怕自己忘掉兵败的耻辱。
师:同学们,你们讲得都差不多,在战场上战死杀场的,壮烈牺牲,有气节,是英雄。但是,在强敌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明白吗?我们今天学习了“卧薪尝胆”,你们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吗?
生一口同声:我们不需要!(众笑)
生:我们没有敌人!
生: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卧薪尝胆,因为只要我们的首席指挥官江泽民、胡锦涛他们那样的国家领导人总是在帮助世界各地的人,所以我们没有很多敌人,再说,我们一直是处于很安全的,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以前都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所以我们肯定不会被别人灭国,而且我们是一个很善良的国家,别人有什么危险我们都是帮忙的。
师:你讲的很多,内容很丰富,一条,我们不需要卧薪尝胆,因为我们很安全,我们很善良,我们有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那些领导人才需卧薪尝胆,对不对?(众笑)
生:我觉得我们国家挺安全的,不需要卧心尝胆,除非台湾独立。(众笑)
师:我来问你,我们要和平地解放台湾,使祖国统一,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我们的敌人是学习上的敌人。
师:所以要卧薪尝胆,学习上要卧薪尝胆,我们国家要统一也要卧薪尝胆。告诉你们,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强大的,要想使台湾和平回归祖国,要使国家更加强大,我们必须要卧薪尝胆。不仅江泽民要卧薪尝胆,胡锦涛要卧薪尝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祖国的强大——
生:卧薪尝胆。
生:老师,我想说的和他差不多,我也觉得在学习上要卧薪尝胆,因为学习上不卧薪尝胆,长大了,再学什么也没有用,就不能为祖国贡献什么力量了。学习上不仅要卧薪尝胆,而且还要努力地坚持不懈,不能学一样就放弃了,要不,长大就不能为祖国做什么了。
师:你讲得真好。卧薪尝胆不是让你去睡柴草,现在都睡席梦斯了。也不需要尝苦胆,没有那么多苦胆给你尝。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卧薪尝胆的那种精神!什么精神呀?(师指板书)
生齐: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
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祖国的强大也要卧薪尝胆,人人都需要,我们时时都要卧薪尝胆。好的,古人将这种精神流传下来,写了这幅对联,我把它写下来。写完了,我看哪位同学记性好,能背下来。
(师边写,学生边读)
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关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上联是一个历史故事,是“卧薪尝胆”,下联也是一个历史故事,是“破釜沉舟”,下联的意思你们懂吗?
生:老师有个建议,回去之后查一下有关资料,或者请教你的老师、父母,如果同学们采纳老师的建议我会很高兴„„
一生打断老师:那,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哪?
师:这个不告诉你。刚才我说的话中有一个词一连说了三遍,哪个同学听出来了。再听一遍好不好?要注意倾听。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查一查有关的资料,把这个词的意思弄明白,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生:是“建议”!
师:(师板书:建议)建议的“议”怎么写?言字旁,建议建议,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叫建议。还有个词,叫(师板书:意见)意见。意见的“意”是把话放在心里,不说出来,所以是“心”字底,同学们,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生不语)
师:你不说,你对我有意见。
生:我觉得,老师„„
师:你要说“我建议”、“这就是我的建议”,想好了啊!(生笑)
生:嗯,我想好了。我建议老师以后画画的时候能不能画得清楚一点,我们都看不大懂,画得太抽象了。(众笑)
师:画得再精一点,再生动形象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以后一定不断提高绘画水平。还有好的建议吗?
生:我建议老师可以多画画象形字,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汉字。
师:我建议,这里的“建议”是作为动词用的,对不对?还有同学有好的建议吗?
生:我建议老师写字写得快一点,潦草一点都没关系。因为其他老师写得都比较快,你写得太慢了,一会儿你写一个“三——千——”,人家读着都打罗索了。(生笑)
师:首先我很感谢你提的建议,我也有一个建议要建议你,写字要写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把每个字都要写好。当然,我接受你的建议,以后把字练得再写快一点。请坐。
师:现在不要说:我建议„„,要说“我有个建议”,把这个“建议”作名词来说,好吧?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以后您教课文的时候,别忘了把生字教一教。(众笑)
师:多好。谢谢你。别忘了把生字教一教,课文里面的生字你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我一看同学们都已经充分地预习课文了„„但这个建议很好,我觉得你做学校领导比较适合。(生大笑)
生:还有,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就是„„
师:不要“就是„„就是„„”,就说“我有一个建议”或“我建议你„„”
生:我有一个建议,我建议你以后给我们小朋友抄一些有用的东西。(众笑)
生:抄一些笔记。
师:你们要抄笔记是不是?你们一直做笔记呀?这是个很好的习惯。除了这些方面还有没有其它的建议了?
生:有,我建议您以后走路时,不要这个样子(学生做缩头驼背状)。(众大笑)
师:握握手,谢谢你。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呢?就是不要躬着背,要挺起胸膛走路是不是?我告诉你,我这样低着头、躬着背,那是“卧薪尝胆”的表现。(学生哈哈大笑)
(有生说:真幽默,这是卧薪尝胆的表现„„)
师:好了,同学们。(指着黑板上的“卧薪尝胆”)这词你们都会用了吗?它可以用在句子的开头,也可以用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用在句子的尾。现在我接受这位同学的建议,我把背直起来,是不是这样走路就好看?这位同学还有什么话讲吗?
生:我建议老师以后讲话不要太幽默。
师:你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呢?(生笑)
生一齐:是夸你!
师:哦,夸我,我非常高兴。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再看看黑板,好吗?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同学不一定要记住这些板书,但是,记笔记是个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把笔记记在心里。(师边指板书,边小结全文。)
我们从“王”字讲起,讲到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
生:吴王夫差,师:一个是——
生:越王勾践。
师:主要讲的是——
生:越王勾践。
师:他——
生:兵败会稽。
师:到吴国当——
生:奴仆,受尽屈辱。
师:看到“奴仆”两个字我们就知道他受到的是——
生:欺辱、耻辱、屈辱、侮辱。
师:这四个带“辱”字的词语可以用在不同的句子当中,用在不同的场合当中。回国以后,他——
生:卧薪尝胆。
师:20多年,使自己的国家——
生:转弱为强。
师:卧薪尝胆,它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用三个词表示,那就是——
生:忍辱负重、愤发图强、坚持不懈
师:我们人人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国家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建议我们同学把这幅对联记在脑海里,并且把它写下来,挂在你的床头、案边,时时勉励自己,一起读这幅对联。
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关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关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转弱为强
坚持不懈 愤发图强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 欺辱
受尽屈辱 耻辱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兵败会稽屈辱
侮辱
(古汉字:王)(古汉字:奴仆)
王
【小教研《卧薪尝胆》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去年的树》教研课教学反思10-01
明宇幼儿园教研教师观摩课教研活动简讯简报美篇《教学展示现风采,磨课反思促成长,》10-25
教研教学08-13
教学教研讲座07-12
教学教研工作亮点05-25
美术教学教研计划08-29
2022春教学教研总结07-12
年度教研教学计划07-23
科学管理教学与教研07-21
刘桥小学2017教学教研计划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