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2024-10-07

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精选8篇)

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1

道德讲堂讲稿6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道德的两种紧密相连的道德活动形式,它们分别从他律灌输和自律修养两个特定的方面,在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上,致力于铸造教师的道德人格推动教师向着崇高的道德价值目标和理想的道德境界登攀。

一、所谓教师道德教育,就是为使教师践行教师道德,面对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社会主义的教师道德得以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从面对教师生活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个体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道德的他律时期、道德的自律时期和道德的价值目标的形成时期。教师道德教育具有强化教师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他律价值。

教师道德教育的特征:教师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身又都是道德的教育者。

根据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教师道德教育无疑应该采用略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标准,所以,在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既坚持立足于现状,又着眼于未来的原则。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

传播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又要根据现实状况侧重于某些规范、范畴和准则,以及规定出适合现状的具体实施细则。

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教师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老师的道德意志。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教师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使教师确立道德信念,这是教师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以其他三个环节为基础的,只有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式坚定的道德信念。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即使教师对于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短。这就要求对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二、教师道德修养。所谓教师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即教师个体道德发展的“自律”时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教师道德向着以教师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的升华。

教师道德修养方法:第一是“慎独”。“慎独”一词出我国古籍《礼记〃中庸》。意思是道德原则一时刻也不能离开,要时刻检查自己。第二是要“积善成德”。教师只有用持续的“积”的方法,才能逐步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第三要“防微杜渐”。对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徽杜渐的修养方法。

三、教师道德境界。“境界”,最早只有“地域”,“疆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以及在某一领域中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及的程度。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教师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师道德教育和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教师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教师道德价值目标与理想人格的实现期。这一时期良心和义务在价值目标的统帅下融汇在一起,成为教师道德内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时的教师个人道德达到了成熟的高度,教师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有效地发挥着道德的强大功能。从另一个方面讲,教师道德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高度统一,就在新的意义上构成了道德价值目标。

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2

(1)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师应该是知识和社会良知的化身, 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济世情怀, 用自己的良知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品行来打动学生, 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滋润学生, 使学生们感觉到道德的尊严和人格的高尚对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高校教师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教育影响学生, 才能使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 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产生积极的意义。

(2)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塑造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需要。

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做到“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 是因为它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 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 作为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师长, 会成为他们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行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 教师低俗的言行、不良的习惯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重要, 师德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从育人环境而言, 师德的整体状况直接反映了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和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学校建设而言,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 可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从而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从育人理念而言, 任何一种师德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 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这些观念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兴衰。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促进和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应当看到, 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 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积极的和负面的影响都会作用于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 个别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一些有损教师形象、有悖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尽管只是在个别教师中存在, 但在社会和学校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也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冲击。上述这些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并在工作中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

(1) 道德高尚, 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发挥榜样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心怀天下的道德使命感引领学生。用道德的力量和尊严感动学生, 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道德虽然是无形的, 但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 并发乎自然地践行道德实践。

(2) 对事业满腔热忱, 爱岗敬业。

高校教师必须先对教育工作感兴趣, 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而不能随意作为。对于高校教师来讲, 不但要严谨治学, 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还要富有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 用爱心温暖学生, 用真心打动学生, 用真情感动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要淡薄名利, 志存高远。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教师不能只讲眼前利益, 见利忘义。有些高校教师受利益驱使, 搞过多社会兼职, 不好好上自己分内的课, 到处办班乱收费, 有损教师形象, 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象这样道德缺失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学生走向社会重导老师的覆辙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 要纯洁教师队伍, 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全社会的教师重新审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

(4) 注意身心健康。

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 健康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 说起话来有气无力, 就不可能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起到积极引导学生的作用。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感染性,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无形中会产生不和谐的气氛,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过来,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能够积极地激励、启发学生, 在人生态度上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的一个好榜样。

(5) 谈吐幽默风趣。

一位好的教师除了精通语言知识, 能够清晰地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外, 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把话题说得生动有趣, 特别是要富有幽默感, 能够做各种生动有趣的譬喻, 寓教于乐。幽默可使得平铺直叙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易于记忆, 而且当教师的幽默语言得到学生共鸣时, 师生间年龄和权威的隔阂便不存在了。所以“四十分钟教学和五分钟笑声的总效果远比整堂课四十五分钟都从事呆板的教学要高出一倍以上”的说法, 获得了广泛的赞同, 上课只讲自己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是最失败的教学。同时, 还要会恰当运用无声语言, 一个手势, 一种表情, 如果运用得恰当和巧妙, 就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 一个眼色, 或一次感叹, 都可以表现出教师赞许什么, 否定什么, 希望并鼓励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

3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形成的基本思路

(1) 营造外在氛围, 发挥环境优化作用。

高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 创新活动载体, 坚持不懈地进行师德建设活动, 树立师德典型, 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 以校园精神铸造师魂, 用校园文化培育师德。要大力倡导党员和学术骨干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以党风促教风, 以党性铸师魂。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 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 完善和优化高校教师道德人格成长的社会环境。

(2) 发挥个体自省作用。

高校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 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 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师风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特别强调教师在对待人生上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 能够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另一方面, 要求高校教师要终身学习, 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 施行依法执教。

(3) 身体力行, 发挥道德实践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自觉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人才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三是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既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 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融会于日常工作中, 做到“美其言, 慎其行”, 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素质。

总之, 高校教师要自尊自励, 以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育人环境的和谐, 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灵魂工程师,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摘要:高校教师人格高低直接反映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 铸造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把握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内涵, 并通过发挥环境感化、个体自省和道德实践的作用, 促使高校教师铸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促进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叙事 篇3

经过本学期的德育学习,我对师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同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记不可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对学生象管家婆一样吆五喝六。现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你一人不可能包打世界,尤其是在理论和技术领域,总存在着大量的你不懂或暂时不懂的题目。碰到学生提问,若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一定要对学生直言你对该题目不懂或暂时不懂,允诺待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复学生或与学生一起探讨该题目,而且一定要言而有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教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有助于进步威信。千万不能环顾左右而言它,支吾搪塞,由于这样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实际上也是在贬低自己。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课,因为疏忽,我讲错了一个题目。正当我讲解下一道题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这题说错了!”当时,我回头一看,脑袋轰的一下,果然,自己的答案错了。老师自己都做错了答案,还有什么本事教学生呢?那时,我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不承认自己错了,在想办法糊弄过去,反正学生们也不太懂。可当我望着讲台下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和对老师信任的大眼时,我放弃了。我表扬了那个学生,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原以为学生会因此瞧不起犯错的老师,可没想到学生们因此对我更加尊敬了,上课也更加认真了。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你真正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尊重你。

2010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材料 篇4

从5.12地震看教师职业道德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但是,地震中也出现了“范跑跑”事件。

“范跑跑”真名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垃圾》、《〈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等作品。

地震发生后,他丢弃学生不顾第一个逃出教室,并对后来逃出来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的言论使自己成为师德败坏的典型代表,“范跑跑”事件也作为因素之一催生了新的《规范》修订。

当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和严重滑波的主要表现

当前,有少数教师师德缺失或严重滑坡,他们心态浮躁,热衷于吃喝玩乐,热衷于麻将,干工作想问题总是“利”字当头,用商业化的规划对自身价值进行衡量和定位,以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作为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志,这就使我们一些教师这一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具有较强使命感和道德操守要求的职业日趋平庸化与泛商业化。师德缺失或严重滑坡的主要表现有:

一、不关爱学生:

不把学生当人看,而是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高高在上,不与学生沟通,师生感情淡薄; 重智轻德,只教书不育人;

亲疏倾向明显。爱富嫌贫;爱乖巧听话,厌个性鲜明学生;爱成绩好的,厌恶成绩差的;亲家长有权势的学生,疏家庭贫困学生,疏普通百姓家庭学生;

动撤给学生贴标签。

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

案例: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宣判,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为“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第三吃下1000只活苍蝇;第四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何卫20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他又只得哀求选择吃苍蝇。潘光礼听后,当即就叫几个男生到外面捉来了10只苍蝇,强迫何卫生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7只苍蝇放进嘴里,吞下了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剩下的4只也被吐了出来。潘光礼认为分量不足,又让何卫吃下吐出来的4只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2010年

12月14日,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易某谎称是上厕所时小朋友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16日晚,兴化市委市政府召开发布会,称肇事老师是园方聘请的社会人员,误以为电熨斗不烫了才吓唬孩子的。19日下午4点,兴化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负责人通报了事件的调查结果,并当场宣布了对肇事幼儿教师易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两位伤情较重的幼儿已送往上海治疗,板桥幼儿园的负责人已经对肇事的易某作出辞退决定,表示还将请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

从这些新闻媒体曝光的桩桩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些教师道德素质低下,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尽管只是少数,但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崇高的职业声望。

二、不敬业:

工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着和尚还老想着能不能不撞钟;

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心太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再小也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再大也不干,见活就推,得空就蹓,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教学成绩稀里糊涂; 缺乏教学激情,倦怠心理严重;

干起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

不爱岗,从事厌恶教育事业、厌恶学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大学毕业一张文凭吃到底”;

课外时间,热衷玩耍,根本没有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消极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或其它岗位培训心不甘情不愿,采取应付态度;家里麻将桌、麻将牌、扑克等娱乐工具应有尽有,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难以找到其它的书,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奢侈。案例:

“选举小偷”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时,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一人顶嘴,全班罚跪”

2009.3.20日,四川泸州某技校高护14班一名女生,上课时因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顶了几句嘴,外语老师遂将此事状告该班班主任,班主任袁老师(该校留校自愿当教师的学生、19岁),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下跪。63名学生中除4名没跪外,其余59名齐刷刷地在木凳上跪了近20分钟。班主任袁老师认为此举是对学生负责,她称:“我叫他们下跪不是给我跪,是给他们家长跪。只有腿跪痛了,他们才会想起家长赚钱的辛苦。”

三、不为人师表:部分教师品质不良,文明习惯不好;上课衣着不得体。穿着浓装艳抹;不遵守校纪校规。经常上课却迟到早退;语言粗俗,随地吐痰,满嘴酒气;工作中不讲相互配合,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要么是整天牢骚满腹;要么是采取极端行为。

一、对工作要心存敬畏

教育工作是什么?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吗?是闲极无聊时的消遣吗?

怀有上述心态的不能胜任教育工作。错误的心态催生了失职的行为,例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各种各样的失职、渎职甚至犯罪的现象。这一切,是人们在对待工作时的态度所致。只是将工作当成一项任务来执行时,那项工作的实质早已偏离了它原来的目标和性质。如果农民只是将土地作为糊口的工具,那土地就永远都是他们无法卸下的沉重枷锁;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赢得奖金,那学生就只是为老师而运转的机器;如果医生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和晋升,那他们可能会有希望世界上永远都有伤病的几近变态的想法了。工作的我们没有文字上表述的那么崇高,却可以让自己不是单纯为了工作而工作,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适当地对工作存在着一点敬畏之情吧,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时那么的专心和投入,也才能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苦役而生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对于教师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爱国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守法得先知法、懂法、守法,要依法执教。

教师要讲政治。要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政治道德追求。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它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者,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已任。教师如若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去要求自己的教育对象。

教师要讲正气。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及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努力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上去。

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执法”。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比如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给学生贴消极“标签”,如骂“笨得像猪,蠢得像驴”;不能用简单的惩罚代替批评教育;不能随意停课把学生赶回家。

教师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落脚点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所在学校,热爱所带的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爱国的集中体现就是尽职尽责,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多输送一些合格人才。

要引导学生爱国。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本领高超的木匠,因为年事已高就要退休了。老板实在是有点舍不得这样好的木匠离去,所以希望他能在离开前再盖一栋房子来。木匠欣然答应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很用心。他草草地用劣质的材料就把这间屋子盖好了。房子落成时,老板看了看之后,然后把大门的钥匙交给这个木匠说:“这就是你的房子了,是我送给你的一个礼物!” 木匠很惊讶,当然也非常后悔。因为如果他知道这间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会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精致的工艺来把它盖好。其实工作中我们每个人正在干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建造房子。如果我们不肯努力地去做,那么我们也只能住进自己建造的粗糙的“房子”里。

故事揭示的就是爱岗与敬业的主题。

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别于其它行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其工作效果仅仅用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课的办法很难衡量。(考试学科:回家备课、批改作业)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热爱工作,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 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和关爱。

敬业,是对一名普通教师的起码要求,是维持师德的底线。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教师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则。“景明大楼”的提示函

在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修建于1917年的楼房,名为“景明大楼”,这座楼房是英国的一家设计事务所设计的。80个春秋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房屋的业主寄来了一份函件,写道:景明大楼是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的„„提醒业主查看房屋状况并及时修整。80年时光,远隔万里的设计单位仍对曾做过的工作如此负责!这座楼房当时的设计者、建筑工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然而人不在,责任却没有丢。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这个设计所一批批职员肩负起责任,并将责任一代代传给后来人,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令人赞叹!

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待本职工作,我们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尽职、尽责,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不必做得最好,力求做得更好,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我们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师敬业,就要心系学生,做到以工作为重。他也许在生活中遭遇不顺心的事,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对待,心正烦,气正躁,不拿学生当出气筒,要一走进教室,面对学生,马上会放下所有忧愁烦恼,全身心投入工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敬业,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就会知道自己的工作将影响到几十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他不会偷懒,不会耍滑,不会漏批一本作业,不会放弃一个后进生。对于自己工作中偶尔出现的失误,考虑最多的不是担心受到上级的批评,而是深感良心不安,觉得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学生的父母。因为他懂得: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给社会投放一颗定时炸弹;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给家庭制造一个悲剧“。敬业的教师就会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业余时间,他们也会跳几曲舞,唱几首卡拉OK,甚至约几个好朋友搓几圈麻将,一种放松,更多的时间还是与书为伴。他们会购买业务书籍,挤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技巧。

当然敬业不等于加班加点,敬业也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 当成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积极和主动,就是开拓和进取,就是创新和发展。加班再多而没有效率那不叫敬业,不顾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也很难说是敬业。我们提倡爱岗敬业,并不是要求大家为了工作,而不顾家庭。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篇5

一、教师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于对学生言传身教。

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极具模仿力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模仿力极强而判断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教师对学生投入“真爱”,有利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格;只有全面贯彻地深入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讲究实效,如此才能效果显著。

三、教师对学生细致耐心地进行说理,有利于让学生心悦诚服。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有理赱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要充满亲情和真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以接受老师的说教。

四、教师对学生真心热情地鼓励,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人人喜欢称赞和表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且不失良机地鼓励学生。比如:学习、纪律和道德等方面,学生只要有诚心改错的表现,哪怕一丁点地进步,也应给于适当的表扬,投以赞许和鼓励,平时对学生少批评、少惩罚,这样才能唤起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真心诚意,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地把学生扶上彼岸,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

五、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篇6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学派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影响。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产生于古代的墨子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与社会青年一样刚从被父母宠爱的家庭中出来,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超前,独立精神和奉献精神欠缺,与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还有一段距离。墨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一、墨子的“兼爱”论与教师的平等学生观

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干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平等学生观。为此,墨子的“兼爱”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兼爱”论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爱一切人,要做到: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他认为,这种“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的平等无私的思想,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墨子的“兼爱”论思想带给我们当今教师的启示有: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才能创建“民主、平等、互爱”的班风,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学校班级中沐浴爱的阳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最佳的发展。对此,中小学教师要做到:

1. 教师要走出偏爱“富裕家庭学生”的误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有嫌贫爱富的倾向。有些教师总是偏爱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逢年过节时总会送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给教师,以期得到教师的庇护。教师在收到这些富贵学生的礼品后,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课、选班干部、补课等诸多方面中过多地关照他们,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嫌贫爱富”班风。家庭富裕学生趾高气昂,家庭贫穷学生自卑胆小,并形成双方势不两立的“小帮派”。可见,教师持有“金钱之上”的思想,易使学生从小形成“拜金”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2. 教师要走出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误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级中的“香饽饽”,只有他们才能为教师争得荣誉。于是,他们对这些学生特别偏爱,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特别关照:一是在作业布置上根据这些学生“量身定做”,当作业太容易而“吃不饱”时,教师就拓展作业,加深作业难度;二是给这些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在上课时发言机会多,展示学习成果机会多;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外专门为在这些优秀学生“开小灶”,使他们领先一步、深入一步,始终走在班级其他同学的前面。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其他学生投入则相对减少,显然,这无疑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3. 教师要走出偏爱“高地位家庭学生”的误区

受残余封建思想和当今社会等级观的影响,有些教师紧跟社会潮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例如,某城市小学有一位班主任教师简单地根据班级中生源来划分五类:一是担任官职家庭的学生;二是高级白领阶层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四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五是农民工学生。这些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评选荣誉称号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直言,社会地位显赫和有社会背景家庭的孩子不能得罪,否则会有麻烦,自己知趣才能不惹是生非。究其原因,是等级社会观在这些教师心中作祟。如果教师自己能做得正、站得直,又何惧权势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传承有墨子的“兼爱”思想,爱一切学生,而不是有选择地爱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永葆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光辉形象。

二、墨子的节用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纯朴素养

由于现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喜欢超前消费和奢华消费,存在盲目消费和炫耀消费的现象,从而远离了纯朴的生活习惯。这种消费观对人的发展非常有害,因为教师的正常收入很难满足他们的超前消费要求,容易使青年教师出现“拜金主义”,不安心清苦的教书育人工作,误入歧途,最终害自己,也害学生。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墨子针对社会的物欲横流、雕饰满眼的世界,提出了“为乐非也”的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消费,是切合实用的消费,而不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奢侈消费。

其次,在注重节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不是被动地消费,而是主动地获取消费的能力。

第三,古代社会,广大小生产者和平民生活贫困,节用是他们本来的持家之道。

由此可见,墨子所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具有博爱和献身精神的功利主义,这种定位在“利”上的节俭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指导主要表现在:

1. 要走出“追星族、时尚族”等盲目消费的误区

现在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消费上存在“追星和赶时尚”的现象,名星喜欢穿什么服饰或当前流行什么款式,他们就在后面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否有能力消费,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不稳定性的时尚风,损坏了教师应有的审美观。另外,当前有些中学生感到:个别青年女教师穿得太时尚、太开放,显得很不庄重;另外青年教师穿得太时髦,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集中学习。“追星和赶时尚”的消费危害远不止这些,希望青年教师能从中反省,逐渐树立端庄、大方的教师服饰形象。

2. 要走出“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要学会自力更生

在高消费的条件下,青年教师自己的收入肯定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靠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资助远比自己赚钱来得容易,于是就逐渐养成了“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自己不但没有感到为耻,反而感到为荣,因为自己有值得庆幸的好父母和好长辈。事实上,持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过于依赖长辈,从而使自己早早丧失了独立进取的精神,显然,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为此,青年教师要学会反思,要树立实用的消费观,因为赶时尚是无底洞,每天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那是永无止尽的道路。同时,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一切奋斗都要依靠自我,要尽量摆脱对外的一切依赖,迫使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提高教学效能中提升自我的正当收入,从而树立自立的独立人格的教师形象。

3. 要走出“个人主义”消费误区,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多数青年教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养成了惟我独尊的现象,认为自己只要有钱,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很少考虑周围的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和关爱心,显然,这不利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处于贫困之中。就发达地区而言,有些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为此,只要有了节俭观念并付之行动,我们才能有节余的钱。如果你有了多余的钱,才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是无节制的消费,哪怕你有再多的收入,很难有多余的钱款,如果有爱心也只有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有大爱思想,要勤俭节约,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树立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教师形象。

三、墨子的教育环境论与教师的生活环境的选择

在开放的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反的道路。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稚嫩,有时很难抵挡不良社会环境的诱惑。为此,墨子的教育环境论对青年教师有较好的现实启发意义。

墨子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

1. 要坚定地抵挡诱惑,远离不良社会现象

首先要抵挡金钱的诱惑,远离赌场、夜总会等场所。到赌场、夜总会兼职赚钱比家教来得容易,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青年人到赌场赌钱,到夜总会陪唱、陪喝酒的现象,最终因环境的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甘愿沉迷、堕落。对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这种场所“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道理,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要消除“体验生活”的观念,避免不良环境对自我思想的干扰。

其次,要远离吸毒场所。人在失意、精神空虚、好奇心强的状态下,容易冒险去往未知的场所。如果到这些吸毒场所的话,作为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会在迷人的环境诱惑下一时失控,会成为终身遗憾。为此,作为青年教师要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以及自我神经的脆弱性,要学会远离他们,以做到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远离色情网络。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网络,有时在无意间会看到色情网站在向你招手,其实这是温柔的陷阱,使你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此,只有远离这些不良的环境,才能排除不良诱惑的干扰,使你静心地工作,健康地成长。

2. 要多参与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

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各个阶层,观察与思考社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问题,立足工作起点,规划好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底目标和最高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培育求真的品行。

其次,要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走近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助人为乐”观,培育善良的品行。

最后,在业余时间,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像文学社团、诗歌社团、足球社团等文体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在陶冶身心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美丽的心灵。

3. 营建自我健康小天地,传播“真、善、美”思想

首先,在家尊敬父母,营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青年教师在家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地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其次,要营建健康的自我娱乐方式。青年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健康的娱乐方式,譬如有看书的习惯,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学会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去伪存真,坚持真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教师 职业道德 引导行为

[论文摘要]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日益减少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如何使教师的道德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无疑直接关系到到高职教育的成败。本文着重分析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讲求道德引导行为的方法。

如今社会浮躁之风日盛,污浊之气时常入侵校园,学生在易于接触社会的同时,也有沦落为浊流之危险。以往那种高职教师在学生当中占据道德权威和知识权威的地位现在已受到信息社会的严重挑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日益减少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如何使教师的道德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将以笔者的经验着力于分析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讲求道德引导行为的方法。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是多方面的,大体说来不外乎客观的一面与主观的一面。客观方面主要是社会的风气、学校的管理;主观方面是教师自身素质(包括态度、道德与业务能力)。具体来说如下:

1、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过于功利化。由于社会对高校的评判标准过于集中在就业率上,尤其是对高等职业学校更是如此。这导致了有些高校对自身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急功近利,把学生当作挣钱的机器来培养,一些教师也跟着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严重忽视了道德的教育。高校教师由于工资低、待遇不尽人意,一些教师便认为自身社会地位低,“不务正业”,忙于找途径挣外快,严重影响了教学。

2、课程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令教师心理失衡。各专业招生人数受就业市场影响,使有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严重超课时,而有的教师的课时却严重不足,任务繁重者压力大,无课可上者又对前途忧心忡忡,这两种教师都因各自问题而心理失衡,负面情绪必然带到课堂上,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3、教学管理工作分配不当,令教师顾此失彼。一部分教师从事“双肩挑”工作,在一些处(室)系部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繁重的工作量,有时使他们疲于应付,使他们无法潜心研究教学,课堂上照本宣科的现象并不少见。

4、教师自身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政治方向迷失,事业心不强,他们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言论,误导学生,严重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个别教师忽视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重视物质利益,专注于自己的私人业务,不安心本职工作。

5、教师自身品行不高,示范作用降低。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教师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其言行背离教师尊严,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6、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信息化的今天,社会发展迅速,现在的80后、90后学生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这些都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未能深刻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工作方法单一粗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原因分析

1、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教师难以安于教。市场经济中人们追逐利益,讲究等价交换的特点深刻影响了教师的行为。在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有的千方百计跳出相对清贫的高职院校,挤进利益丰厚的本科院校或其他国家行政部门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2、高校错误引导,教师难以集于教。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利用教学评优、技能竞赛等竞争手段,各高校普遍开展了遴选“跨世纪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骨干”等一系列活动。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报基金、出国选拔等规定中,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等级等指标,而往往把个人的工作态度、思想表现、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软要求点缀其间,客观上造成了误导。 3、高校管理制度不合理,导致分工不当,教师难以专于教。由于学校制度,有些教师集行政管理与教学任务于一身,一心难两用,往往无法专心于教学;课程管理不当使得教师身兼数门课程,导致无法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

4、师德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教师难以乐于教。在日常管理中,一些高校尚未建立起严谨的、行之有效的师德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僵化的人事制度使得一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双差的不称职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只要不是影响太大,干得好与干得不好甚至没有多少实质性差别,这种状况挫伤了部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责任心强、追求上进的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5、现行教育体制功利化,青年教师难以善于教。青年教师所受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功利化强、专业窄、文化底蕴薄,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他们很难“上手”,往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较轻松地适应本职工作。

三、问题对策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对策以便改进:

1、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弘扬这一传统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如果社会上尊师重道的氛围浓厚了,那么势必会增强青年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增强其成就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此举也旨在冲淡市场经济对教师的不良影响,使教师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减少对物质的追求。

2、国家应提高青年教师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完善保障机制。青年教师物质生活待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两方面:一方面依靠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靠高校自身的活力。我们已欣喜地看到,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显然难以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庞大的资金需求。就国内的形势来看,高校依靠自身在教学、科研两方面拥有的优势,广泛服务于社会,扩大资金来源显得愈来愈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争取社会的捐赠,积极开展广泛的岗位技术培训、自学考试辅导、成人教育、扩大招生等多种形式增加学校收入,以便有效地改善教学条件和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

3、高校应完善管理制度。须知教师道德建设是高校建设大局中的一部分,高校的全面建设规划不合理,各方面

制度不合理,都势必会对教师道德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的全面建设是教师道德建设的前提性保障。

4、高校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制度上对师德建设进行保障。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应及时予以发现、教育,对不合格者及时给予清理。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院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建立真正体现师德优良为基础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在精神激励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等发展事业中,用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凝聚力;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媒体,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式,推广他们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和成功经验,达到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

在物质激励方面,岗位、课时津贴、职称晋升等要向教师倾斜,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

5、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考核,专家听课、问卷调查、个人总结等形式。建立教师师德监督意见反馈渠道,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以及鼓励教师自省、自律,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6、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师德建设。践行师德要厘清认识、端正态度、坚持不懈。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充分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与践行师德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力行不辍。

参考文献:

[1]李华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5)

[2]王德勋、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与矫治[J]、教育探索,(10)

[3]张珍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

教师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8

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辅导简章:2015江苏教师招聘笔试辅导简章(一)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特点 1.在教育模式上的单一性与直接性:

我国目前幼儿道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教育方式也比较直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以理论为主的填鸭式教学。重视完整、系统的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为幼儿打下良好的道德认知基础,使幼儿较快了解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我国的思想政治观念等。

(2)教育方式多为显性教育。重视采用榜样教育、舆论的褒贬等方法,教育工作者为幼儿提供一个明确的学和做的参照体系,让幼儿效仿。

2.在教育方法上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单一的理论灌输长期占据着我国教育方法的主导地位。幼儿道德教育以理论认知为主,但是,填鸭式的教育对幼儿来说过于直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隐性教育方法日益增多,日新月异。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摒除糟粕,在教育中采取以理论传授为主、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为辅的方法,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辅相成,多方面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继承了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外来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文化。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道德教育时,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今社会现状;既要发扬民族的吸收外来先进的,却也不可以完全照搬照 抄。幼儿道德教育是循序渐进的,社会是日益进步的,我们的幼儿道德教育也要不断超越,根据社会的需要探索新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道德教育的创新。

4.在教育功能上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就是指我国意识形态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并给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幼儿是未来国家的主人,理应对

http://js.zgjsks.com/ 所生活的社会、国家有初步的了解。幼儿道德教育立足国情,面向发展,其价值就在于提 高国民整体素质、社会发展、繁荣经济、稳定政治。所以我们的幼儿道德教育要有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观念,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升年轻一代的整体素质,进而 促进国家发展。

(二)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的方法

我国幼儿道德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的,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活动。

1.游戏法

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警察抓小偷》,利用游戏进行道德教育,不可以偷东西,要靠自己的双手制造财富。

2.榜样师范法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幼儿对是非过错的区分是有局限的,所以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模范,让幼儿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这也要求幼儿教师及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

例如:从小让幼儿认识雷锋,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艺术虽为美育,但幼儿教育需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互相渗透。幼儿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具体形象的事物,所以利用幼儿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孩子作用显著。

例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狮子王》故事后,得知狮子王辛巴因为吃过多的糖,牙疼的要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饭也吃不下,幼儿吃甜食的次数就减少多了。

4.道德教育生活化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且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应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实际需要制定每日活动,并直接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http://js.zgjsks.com/ 例如:幼儿在幼儿园时,必须遵守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按规定时间吃饭、睡觉、做游戏,注意自己的仪表卫生,并主动向老师家长问好等。

5.道德教育主题化

幼儿园根据德育计划的内容要求,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教育,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认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辅导,例如:《包粽子》主题活 动中,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让幼儿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民族自豪感。

6.道德教育节日化

幼儿道德教育强调“教育日常化、生活化”,中国历史悠久,习俗节日颇多,我们可以围绕节日开展道德教育。让幼儿体验节日的快乐,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节日的由来及相关文化内涵。

例如:五一劳动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母亲节,透过妈妈的辛苦,激发幼儿对母亲的热爱,孝顺父母,进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三)中国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德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暴漏出来的问题有很多。

1.道德教育流于说教

说教是成人以单向的说服和语言训导的方式,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不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和特殊的认知心理,并要求幼儿无条件地接受并付诸日常行为。在说教的过程中,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弊端。

2.不合理科学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对于幼儿,奖励甚至教师一句普通的口头表扬都具有“正强化”作用,可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惩罚则具有“负强化”作用,可以抑制或减少他们的不良行 为。这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如果运用得法,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滥用奖励与惩罚,导致结果与愿望背道而 驰。

3.教师不能给幼儿以好的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幼儿园德育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幼儿由于认知的限制,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常常是以教师的言行为作为示范榜样,在模仿过 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利用榜样进行德育,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具体

http://js.zgjsks.com/ 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常给孩子树立反面的或不好的 榜样。如有的教师爱讽刺、挖苦人,有的教师会对幼儿耍脾气,区别对待班级幼儿等等。而幼儿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因此,他们常常会模仿这些负面的榜 样。

4.德育过程中缺乏自觉的方法意识和辩证意识

德育所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幼儿教师缺乏自觉的方法意识和辩证意识。上述三方面问题都是由这一根本原因引发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常只考虑了 德育目标或德育内容,而对完成这一任务的“德育方法”却缺少自觉的、有意识的、理性层面的思考,结果使德育的方法单一,过程粗糙,从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

5.家园合作意识淡薄

上一篇:九二班 作文我爱我下一篇: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煤炭质量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