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科研

2024-07-18

林业种植科研(精选6篇)

林业种植科研 篇1

探讨林业种植方法

本文作者:期刊发表360期刊网网址:http:///

摘要: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关键词:林业资源 造林技术 造林方法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

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

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

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联系方式:4006587789。

林业种植科研 篇2

1 做好选种苗工作

对种苗进行严格筛选是林业种植工作前最为重要的事情,种苗的选择有一套完整的标准,真正要做到精挑细选、层层筛选,只有最优质的种苗才能培育出最优质的林木。因此在林木种苗的选择上应该有如下基本要求:林木种苗必须是健康的,即从未遭受过虫灾虫害的、没有冻伤或者腐烂的;种苗最好选择长度中等、粗细均匀且颜色正常、表皮完整光滑、根系完整的树苗或树种。

2 林业种苗栽培技术

2.1 对种苗进行灌溉

灌溉问题是继优选种苗工作之后在林木种苗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为避免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空心树或其它导致林木腐坏甚至是死亡等现象发生,这就要求在对种苗进行灌溉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水分均匀,在枯水期期间要定时对种苗进行人工灌溉,防止种苗出现枯萎现象从而导致林木存活率低下。如果是在雨水充沛的雨季,这就需要林木种植者加强对排水工作的重视,及时在林木周围挖设排水槽,使得多余雨水能够从排水槽中顺利流走,避免林木根须被雨水泡坏从而出现腐烂状况。

2.2 对种苗进行施肥

想要让林木种苗能够健康茁壮成长,那么在林木种植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忽视给种苗施加肥料的工作,在种苗种植时要对其进行施肥处理,在日后的栽培时期要定期对林木种苗进行追加施肥的工作。在林木种苗种植时为了追求林木的健康率和存活率,需要在种苗的根部洒上生根粉溶液然后再进行种植,之后每年定期给林木种苗适当的施加肥料,尤其是在降雨前后,及时对种苗施加氮磷肥可以使得种苗在理想的水肥一体化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在每年的虫病重灾高发期要及时对种苗进行防虫害处理,比如每年6-8月是食心虫的高发期,每年7—8月是枣树多发病的时期,因此要及时对林木种苗进行除虫防虫处理,比如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林木就进行涂白处理,对于还未完全上涨的林木种苗就在其周围喷洒农药或者除虫剂。

2.3 对种苗进行保温处理

对林业种植尤其是刚刚种植的种苗需要格外留心和注意环境温度,特别是在低温霜冻时期,要及时对种苗进行保温处理,比如在种苗上面铺一层草垫子等措施进行保温,避免出现种苗受到低温寒潮影响而受寒甚至死亡。

3 种苗栽培技术的改进

3.1 改进肥料

林木种苗在栽培种植施加肥料的过程当中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搭配一点点的化学肥料,林木种植也可以自己配制有机肥料,比如可以把在栽培工作中修剪掉的杂草或树杈统一集中起来,把他们堆积到空旷的室外,通过长期暴晒以及雨淋等自然措施,这些堆积的杂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自然腐蚀分解,从而形成有机物。如果堆积时间超过半年之后为了加快腐蚀分解的速度和提高腐蚀分解的效果,可以借助挖土机等设备对其进行翻松搅拌以及打散等处理。事实证明在种苗栽培种植的初始阶段,这些通过自然发酵形成的天然有机肥料能够与土壤有效地融为一体,种苗在这种天然配料的辅助下,可以加快在初始阶段中林木种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质量;蚯蚓等爬行动物非常喜欢这样的天然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料大量的吸引蚯蚓爬过来,可以对种苗周边土壤进行天然的土壤翻松活动,从而使得种苗的生长条件更为有利。

3.2 改进灌溉技术

在种苗的种植栽培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其进行灌溉工作。林木种苗在栽培种植初期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灌溉工作,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灌溉费用,节约水资源,并且有效保障林木的种苗存活率和健康率,最好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进行林木种苗栽培种植工作。通常情况下林木种苗不需要每天都进行灌溉工作,但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水分容易迅速蒸发,此时的林木种苗需要每天进行灌溉工作;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尽量避免在中午的时候进行灌溉工作,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对林木种苗进行灌溉,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分的蒸发率。在干旱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灌溉的水量,在雨季充沛的时候不仅不能增大水量,还需要对林木种苗做好排水处理,即使在种苗周围挖好排水槽,避免种苗根部完全浸泡在雨水当中从而造成腐坏;在进行林木种苗灌溉工作时可以多多利用现代化的喷灌设施。目前喷灌设施基本处于自动化可调节状态,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种植面积广泛的林木种苗来说,喷灌设施可以有效的做到“雨露均沾”。

林木种苗的种植和栽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林木种苗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充满耐心、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步骤。多多学习有关林木种苗栽培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林木种苗栽培工作。

摘要:种苗栽培是保障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石,没有精心挑选的种苗,林木种植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业种植的重要因素就是林业种苗栽培技术,本文将初步探讨林业种苗的栽培种植技术,希望能为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帮助,为我国林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林业,种苗栽培,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林业种植问题及对策浅析 篇3

关键词 林业种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在林业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林业种植使一项主要内容,且是关键的一项内容,林业种植的合理性对林业系统工程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林业种植相比于之前虽有所改善,当仍不够理想,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使林业种植合理性得到提高,应当选择有效对策解决当前林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使林业种植科学性得到提升,并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1 当前林业种植中存在问题

1.1 林业种植种类不均匀分布

从当前绿色林木种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著名生态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等有关场地中均有较多种类树木,且完整地保存了生物多样性;然而在有些城市中,其公共绿化建设仍比较单一,且在建设及种植模式方面大体都相同,这种情况的十分不利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多样性[1]。

1.2 林业设计规划与相关标准不符

对于人类及自然环境而言,森林资源所产生生态效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然而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由于单纯追求美观以及经济效益,如在种植城市园林绿地或者城市道路景观过程中,大面积铺设草坪,而很少种植灌木及乔木,或者是为组成各种图案而大量使用灌木及上层乔木的过度种植,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同时,对其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制约,很难达到较高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1.3 林业种植结构与标准规范不符

在有些城市中,为使自身绿化程度增加,往往会选择油松类林木大量种植方式,从而使一年四季之内城市均能够表现出绿色生机,这种林业结构与标准规范不符合,且由于树种比较单一很容易出现病虫灾害,从而给当地园林单位造成一定损失。另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围设施,如由于榕树有较发达根茎,导致其在破土过程中会威胁到地下管道安全。因此,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应当增加其他种类树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从而调整整体林业结构。

1.4 林业种植缺乏先进科技手段

虽然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在当前林业种植活动中却很少使用,其主要表现就是当前仍以粗放型经营模式为主,相对而言节,节约化以及规模化经营手段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林区管理[2]。此外,从当前情况来看,林业发展还可能受到病虫、人为及火灾等有关因素损害,从而制约其发展。

2 林业种植应遵循的相关原则

第一,应当同时重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相互结合,在林业种植方面可选择人工培育结合自然培育方法,如可实行封山造林。另外,应当注意在林业市场发展方面加大力度,从而使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两者之间能够真正实现紧密结合,使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能够得到保障。

第二,应当使整地与养地两者之间相互结合。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集中整治林业用地,科学进行规划,应当使整地与种树两者之间相互结合,且在整地的同时结合养地,使土壤能够保持充足肥力,从而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林木栽培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使林业种植得到更好发展。

第三,选择多样性方法造林。当前植树造林方法包括很多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在林业种植过程中选择多样性种植方法对林木成活率提高十分有利,如直接播种法及培育树苗造林法,然而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应当依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当地适宜种植树种及植被进行合理选择;第二,在造林时选适当时机,应当依据不同地区情况选择不同季节造林。

3 林业种植建议对策

3.1 增加林业种植多样性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培养本地树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本区域内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然而仍旧比较单一,因而对于外来物种应当适当引进,不断完善当地生物多样性,使区间不同树种实现相互流通,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有利条件促进新树种孕育[3]。然而,在该过程中,应当注意预防有害生物,注意防止外来树种带来有害生物损害到本区域内树木,因此,对于所引进树种应当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并且进行检疫,防止出现盲目引进情况。

3.2 依据实际条件合理种植树木

在林业种植方面,其基础条件就是因地制宜,这在树木健康生长方面也属于关键内容,如各地区林木对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气候均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在该情况下,相对而言树木存活率也会比较高,通过适当进行管理,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本区域林木。此外,还可依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对本地一部分树种进行培育,并且将其当作发展核心,之后通过与其他树种相互配备方式,使良性生态圈得以形成,从而全面提升林业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3 合理配置树种结构

在配置树种结构时,应当对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两者之间配比问题加强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当作工业材料培育速生树种时,可使人们正常需求得到满足,且相比于慢生树种而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所创造经济效益更高,然而在生态效益方面,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比较比较低。所以,通过合理配置树种结构,可使两者之间实现有机结合,这对于林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应当以林业种植区域内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进行规划,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将不同树苗种植在不同地点[4]。

4 结语

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使其得到更好发展,科学合理的林业种植属于必要因素,通过合理林业重视,能够使林业结构实现多样性,使林业结构更加合理,使林业资源实现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当前社会生态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清.试论我国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5(12):104.

[2]李亚楠.浅谈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5(13):38.

[3]李伟.林业种植方法探讨[J].今日科苑,2013(23):121.

[4]王彪.浅谈林下种植的基本原则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43.

林业种植科研 篇4

关于印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处(室、馆)、系(部、中心)、团委、实验林场:

现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主题词: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通知抄送:本院各位院领导。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2010年5月13日印发-1-

附件: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了贯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系工作的意见》(甘林院发[2009]115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科研成果考核奖励以年度为单位对各系(部)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考核奖励。

第三条教学科研成果定量考核计分范围

(一)科研工作定量考核计分范围

1、科研项目

本年度完成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2、科研成果

(1)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包括公开出版的学术性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高校教材、省部级审定的中小学教材、学术译著及文艺作品类书籍等;

(3)所获得的政府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4)技术转让、科技开发成果等;

(5)艺术类重要创作成果。

(二)教学成果定量考核计分范围

1、教学成果奖;

2、地厅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第四条 教学科研考核评分标准

(一)科研项目

1、科研项目级别的认定

(1)国家级项目: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公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学科学基金项目等。教育部教研项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项目、其他部委重点项目视同国家级科研项目。

(2)省(部)级项目:指国务院各部委及省政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等立项的各类研究项目。

(3)市级项目:指市政府或市级主管部门(市社联、市科学技术局等)立项的科研项目。

(4)院级项目:指由学院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

(5)某一项目的子课题按该项目所属级别的下一级别对待。

2、科研项目评分标准

(1)国家级科研项目:500分/项;

(2)省部级科研项目:400分/项;

(3)市级科研项目:200分/项;

(4)院级科研项目:50分/项。

3、计分办法:主持人按100%计分,其余参与人员按排名顺序依次递减20%计分(排名第五以后不计分)。

(二)获奖科研成果

1、获奖科研成果级别的认定

(1)国家级成果奖:由国务院、科技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项。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视为国家级奖励。

(2)省(部)级成果奖:由国家各部委以其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项(已确认为国家级奖项的除外)及以省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主持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项。

(3)地厅级成果奖:以市政府、有关厅局主持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项。

2、科研成果评分标准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00分/项;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0分/项;

(3)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00分/项。

3、计分办法:主持人(第一作者)按100%计分,其余参与人员按排名顺序依次递减20%计分(排名第五以后不计分)。

(三)论文、教材及专著

1、科研论文级别的认定

参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试行办

法》(甘职改办[2004]7号)中的相关规定对论文进行认定。

2、科研论文及教材、专著评分标准

(1)国家权威学术刊物:500分/篇;

(2)省部级学术刊物:100分/篇;

(3)出版专著:300分/部;

(4)出版教材:100分/部。

3、计分办法:主持人(第一作者)按100%计分,其余参与人员按排名顺序依次递减20%计分(排名第五以后不计分)。

(四)教学成果考核评分标准

1、教学成果奖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教育部名义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500分/每项;

(2)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以省政府或省教育厅的名义颁发的教学成果奖)400分/每项;

(3)地厅级教学成果奖(以市政府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名义颁发的教学成果奖)200分/每项;

(4)院级教学成果奖(以学院的名义颁发的教学成果奖)100分/每项。

计分办法:主持人按100%计分,其余参与人员按排名顺序依次递减20%计分(排名第五以后不计分)。

2、地厅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1)国家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500分/人;

(2)省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400分/人;

(3)地厅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0分/人。

第五条 以系(部)为单位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考核分值 系(部)综合考核得分=∑(国家级项目得分+国家级科研成果得分+国家级教学成果得分+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他考核得分×科研参与率。其中:

(一)其他考核得分:本办法第四条所列除国家级项目和国家级成果以外的其他各项考核的得分。

(二)科研参与率=(当年参与科研人数/当年在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人数)×100%。

1、当年参与科研人数:当年在科研处登记有科研成果的教师人数;

2、当年在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人数:年初、年末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人数。

第六条 学院根据系(部)综合考核结果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并为获奖的系(部)按获奖等次分别划拨6000元、5000元和4000元的教学科研业务费作为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试论我国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管理 篇5

我国林业资源总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森林面积也逐渐扩大, 扭转了过去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局面。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林产工业竞争的焦点是林业产品, 其关键在于林业资源。虽然我国林业面积在逐渐扩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林业资源仍然十分贫乏, 由于林业分布不均、质量欠佳、管理水平低下、林业生长量少, 使得我国木材供不应求, 加上价格上涨等因素都影响了我国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面对我国林业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当积极探索林业种植模式并加强林业养护管理工作。

2 我国林业种植模式

2.1 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法指的是在林地上直接播散林木种子进行造林, 这种造林法比较省时方便, 主要用于大面积造林, 然而在播种后需要有一套比较优良的抚育措施对幼林进行管理。对于直播造林法的运用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只有那些树种颗粒大、容易发芽的树种才适合, 并且对于土壤要求具备充足的水源, 相对不容易出现自然灾害, 因此只有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才适合此播种法。几种主要的播种法是块状播种、穴播、条插、缝插以及撒播。

2.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将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直接作为材料进行造林, 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仅节约种植时间、降低了种植的费用, 而且操作方法十分简单, 树木成活率高, 幼树在种植的初期生长非常快, 还遗传了母本优良的形状。但是其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 那就是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 加上母树数量和分布地区的限制也增加了分殖造林的困难。采用分殖造林法的树木主要是柳树、松树、杨树等。

2.3 植苗法

除了以上2种造林法, 对于1a生的苗木可以采用植苗法的造林方法。

3 树种选用与种植时间

3.1 合理选用树种

造林最重要的就是根据造林地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合特定林木的造林方法, 只有因地制宜、科学选用林业树种, 才能提高林木成活率, 扩大林业覆盖面积。在造林时应适当地增加阔叶林的种植数量, 其带来的好处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环境机构, 还能提升林分质量。阔叶林的落叶覆盖在土壤表层有利于增加土壤湿度, 落叶腐殖质还能为土壤提供养分, 从而促进林木的迅速生长。种植阔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由于春季温度较低, 林木水分蒸发少, 这时期的树木基本都处于休眠期, 因此, 此阶段起苗栽苗不会对苗木带来多大影响, 有利于保证苗木的成活。冬季结束初春开始, 苗木开始苏醒, 此时栽种苗木可以帮助苗木更好地扎根、长叶, 同时增强抗旱能力。并且春季是农闲时期, 有大量闲置的人力可以进行安排, 从而保证林木的生长数量和质量。

4 如何做好林业养护管理工作

4.1 做好林区防火、防病虫害工作

林区通常种植的有大面积的林木, 林区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北方干燥的冬季, 尤其需要做好林区防火工作, 这需要引起国家各个部门的注意。另外,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林区防治的重要工作, 对于大规模的病虫害应当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一些常见的林业病虫害, 林区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并且做到定期检查, 及时处理。此外, 还应当做好防止外来物种侵袭的准备工作, 如果该地区没有外来物种的天敌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 一定要随时注意是否有环境的恶化现象, 仔细观察, 及时预防和处理。

4.2 调整林业种植结构

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 竞争力缺乏的状况, 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 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 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 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 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 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 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 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 避免盲目发展。

4.3 实施林业养护外包模式

将林业养护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广泛人力、财力、物力, 招标具有养护专业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制度的公司进行养护。这种外包模式的林业养护管理, 有利于保证养护工作的质量, 有效地降低了绿化养护管理人力和资金成本, 改变了传统林业重建轻管的现象, 有利于管住林地、管好林木, 保证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幅度提高, 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林地、湿地占用、乱伐、偷盗等现象都能得到有效遏制, 野生动植物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提高了林区的景观面貌。

摘要:种植林业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还能使林业资源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我国林业资源贫乏的现状, 本文探讨了林业种植模式以及养护管理, 从而保证林业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林业种植科研 篇6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态建设;绿化造林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多,结构性矛盾明显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二)经营效率低,信息建设闭塞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三)技术落后,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应对问题的措施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一)生产和供应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

(二)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社会化服务和行政服务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第一,转变职能,改善行政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职能,由行政管理转向全社会公共服务,由单纯的业务指导、行政型控制转变到依法行政、发挥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主要做好宏观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种苗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

第二,加强协会建设,完善中介服务。加强种苗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林木种苗协会或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等方面的职能。行业协会要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规定各方权利和义务,吸纳小型种苗基地和个体育苗户成立本地区的种苗协会或种苗合作社,收集对本组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自身及其成员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鑫,王国华,鄂海霞.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5).

[2]邢世岩.国外林木种苗生产的理念及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1(02).

上一篇:宴会宣传广告语下一篇:自说自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