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三年发展规划

2024-10-26

校本研修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校本研修三年发展规划 篇1

校本研修三年发展规划

沙河镇中心学校 :

李建刚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学习内容

1﹑公开课

主动向校领导提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的要求,并邀请学校老师前来听课评课。并与领导和听课老师交流沟通,争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收集好各项检查材料。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2﹑听课评课

坚持每周听不少于2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评课记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养成随时听课的好习惯。

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你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研的天地中,你能清楚的看到别人的教学风采,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取经。

3﹑教学论文

认真思考,自拟论文题目,把自己在校本研修过程的做法,收获,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

4、在线研讨

养成网上学习互相交流的好习惯。网络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它会给你解决你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网上你可以和你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会在与人交流中 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能科学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自己,让教学工作更加趋于完美。

5、通过课堂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学《学科课程标准》。

三、学习形式:

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研修目标和措施:

1、结合学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计划,本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学科新教材等为主要培训教材,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型、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提高教学能力。领会落实《西乡县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精神和理解渗透2011版新课程标准,并运用其指导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等。

4、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5、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我们的工作的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不是生产线上的 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因此,我必须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 积累,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自己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诚然,今天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明天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今天形成的学习能力将会直接作用与明天的生活实际,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努力吧!为我们的明天喝彩。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校本研修三年发展规划 篇2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实现校本研修常规化

校本研修能否有序开展, 顺利推进, 高效实施, 不断创新, 领导是否重视, 重视程度如何, 机制是否建全, 健全程度如何极其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 把其列为“教育强县”战略基础工程, 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体系, 县财政每年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1.5%标准足额划拨师训专项经费。县、校及时成立了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督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组织机构目标任务明确, 捆绑责任到人, 切实做到有办公场地、有专抓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职责、有奖惩措施, 严格实行局 (进修学校) 领导主管包片, 股室负责人协管包校, 学校领导班子微管包片村小、具体事项专人负责, 以及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形成上下一致, 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构建管理、学习、激励、评价等机制, 完善保障体系。建立“教育局、师训机构、中小学校”协同管理网络, 事事有人管, 层层抓落实, 确保校本研修宏观导向明确, 保障措施得力, 业务督导到位, 奖励惩处分明, 研修规划落实;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细则, 发放“校本研修报告册”, 严格要求教师做到有学习计划, 有要点笔录, 有案例分析, 有活动记载, 有问题研究, 有检查签章, 避免校本研修走过场, 形式化;出台考评办法、评优标准, 把校本研修与学校目标管理、校长绩效考核、教师晋职评优、后备干部培养等直接挂钩, 评选、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通过媒介宣扬典型, 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坚持“不求个个优秀, 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运用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 不定期对各中小学及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督查, 开展业务指导, 整改存在问题, 年终进行专项考评, 并按照“宁缺勿滥”原则, 验收挂牌 (颁证) 学习型学校、校长和教师。

二、培养骨干, 完善师资, 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

师资培训者队伍素质高低, 系关教师培训效果优劣。县教师进修学校开设“光荣讲台”, 实施“青蓝工程”, 采取“专家引领”、“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校内培训, 修师德、正师风、强师能, 打造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资培训者队伍。严格按照计划安排, 遵照“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务求实效”要求, 定期组织本校教师轮流上台施教, 开展研讨交流, 或聘请专家学者、优秀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 开展业务指导。同时, 按学科人手一套定购发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督促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理论, 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撰写教案, 合作探讨交流, 现场模拟上课, 积极反思总结, 全面了解基础教育, 提高业务能力。每学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达30余场次以上。“光荣讲台”的开设, “青蓝工程”的实施, 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师自觉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景, “比学赶帮超”之风蔚然形成,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建立“教师人才库”, 整合优质师资, 充实壮大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走下去、请上来”等形式和途径, 大力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 五年来共选送了100多人次参加州以上级各类业务培训, 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送教到校等方式培训学科骨干教师500余人;特聘了长沙市砂子塘教育集团懂事长孟毅、张家界市教育局培训科科长彭兴顺、州教育局师训站站长符顺忠等州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以及县内11名州级学科带头人、5名优秀校长和12多名基层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培训教师, 参与各项师资培训授课, 使培训更加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 更加具有权威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从而促进校本研修有力有序有效有特色的实施。

三、搭设平台, 构建网络, 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

有效校本研修需要有效的承载主体和实施平台, 县教师进修学校着力构建天网、地网、人网, 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学校累计斥资50余万元, 购置和不断更新完善远程教育设施, 成立了远教中心, 开设了“教师修养、精彩课堂、杏坛锦囊、校长论坛、研修动态、美文欣赏、创作天地、魅力班主任”等8个专栏, 落实了3名专职管理员, 配备并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员和学科辅导员各35名, 发动和组织教师不断更新充实内容;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 开展非学历远程教育、“知行中国”、“国培计划2010”等项目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 为全县教师提供了省时、便捷、高效的培训学习, 研讨交流网络平台。

充分发挥师训机构职能优势和作用, 开创性地建立“联系一所学校、指导一个团队、帮扶一位教师”制度, 落实到校到人, 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学校搞调查研究, 听课评课, 做专题讲座, 与教师座谈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 每学年人平下乡调研、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分别不少于10次、40课时、3场次和20个。遵循“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工作思路, 指导各中小学切实抓好“自主研修、同伴互动、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同时, 开辟“城乡联姻、强弱联合”新路子, 推行城镇学校捆绑对口支援农村学校, 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一对一换岗, 以及设立学校开放日等, 实行城镇与农村横向配对, 学校与学校横向交流, 教师与教师横行探讨, 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共赢, 也为校本研修增添了活力。

四、丰富手段, 充实内容, 实现校本研修多样化

(1)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在求新、求实、求活上下功夫,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如大力开展“爱岗敬业、幸福从教”, “做人民满意校长、当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学生”的“三满意”等师德学教活动。通过学习文件精神, 开展论文评比, 举办师德讲座, 组织演讲比赛, 奖励师德标兵, 典型巡回报告, 运用媒体宣扬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 说身边事, 树身边人, 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模范, 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树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和剖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 组建150余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开展系列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研究等工作, 引导教师悦纳自己, 调适身心, 快乐生活, 幸福从教。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辅导案例, 结集成册, 做为宝贵的教师教育资源。

(3) 做实继教项目培训。“校本研修”并非“校本孤立”。学校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改变以往“自上而下、机械照搬”,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打包式”培训, 遵照“有的放矢、按需施训”原则, 综合运用了远程教育、送培到校、集中面授、点题配学、现场示范、实地观摩、研讨互动、学习考察等开放型、参与式、多样化培训方式, 扎实开展新课程、信息技术、普通话、学历提高、骨干教师, 班主任等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仅2010年, 相继组织实施了非学历远程教育省级培训1200多人, “知行中国”国家级班主任培训107人和195名学科教师“国培计划2010”远程培训项目培训;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分别培训125人、106人和35人;选派了168名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国、省、州级合格学校校长、学科教师等项目培训, 累计近2000人, 所有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4) 举行文化业务考试。以考促学, 以学促教。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学教师无论职务高低, 年龄大小, 按学段分学科全员参加文化业务考试, 并与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考试内容分教育政策法规, 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程理念, 基本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五个板块。

(5) 注重家庭教育结合。民工热潮、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各种因素所致的家庭教育缺失弱化, 无可避免地给学校教育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落实留守学生代理家长或监管人, 开通“家校通”, 大力实施“家庭教育”、“关爱学困生”工程, 积极开展“访千家、送温情”“搭建家校联系桥梁、设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活动,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和沟通, 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实施家庭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6) 提升教师授课素养。搭建“六课”载体, 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新进教师的“过关课”, 即每位新进教师通过自己的备课、上课、改课, 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优秀骨干教师的听课、评课和传、帮、带, 使其“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并逐渐“站成一道风景线”。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 为他人传经送宝。三是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 巧借他山之石。四是年级组教师的“研究课”, 吸纳集体智慧。五是学校组织的“竞赛课”, 激励教师积极研修, 奋发向上, 勇于竞争, 互帮互学互提高。六是全体教师的“公开课”, 学校定期举行开放日, 无论家长、校内外教师均可随堂听课, 促进教师加强研修, 丰富知识, 提升素质。

(7) 强化实际问题研究。指导学校建立教育教学问题库, 每位教师每个星期提交一个以上不同层面的较为热点或棘手的问题到年级组或教研组, 经整理归类后, 再提交到教导处。教导处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难易程度和解决期限, 划分为即时解决、近期解决、限期解决三个层次, 指定专人或团队或学校妥善解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上升为课题研究。从而强化广大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 增强广大教师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 各中小学校长期开展领导班子、名优教师“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活动, 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各校成立教科室, 配备教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师, 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县师训机构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班, 指导各中小学校实施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 一是“立项课题研究”, 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立项课题研究。二是“行动研究”, 给每位教师下发课题研究计划表, 要求教师“人人都参与, 人人有课题”, 引导教师走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小课题, 大研究”行动研究之路。

(8) 制定教师成长计划。不同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及自我的期望值各有不同, 校本研修中需要给教师自由的空间和责任意识, 在他们自己切合实际的思考, 与同事和专家的互动中达到目的。只有认真去倾听参训者自己的声音, 切中要害, 有的放矢, 按需施训, 才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促进其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浸润、教育功能;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激励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做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引导教师自主研修, 从而实现教师“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行动, 在行动中成长”。

(9)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重心下移、倾斜农村、关注教师、聚焦课堂, 县教师进修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的方式, 分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轮训, 培训按照“优课示范-教师说课-专家点评-理论讲座-研讨交流”程序进行。各中小学校也以同样的方式, 对片村小进行培训指导。

(10) 实施督导考核验收。县专家督导组每学期以“问情况、听汇报、查资料、看变化、访教师、做座谈”等方式, 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实施效果进行全面严格督查, 就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限时实时整改;每年底, 参照标准要求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各中小学校及老师都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 有创造性地实施校本研修。

好风凭借力, 登高声自远。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牵引、以活动为载体, 区域联动的校本研修实施, 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自主开放、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之路, 成效显著。学校两项课题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 指导的五所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也获国家级一、二、三不同等次奖励;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州教师培训机构目标管理一等奖, 相继获评省“‘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师培训特色示范区”;全县24所中小学挂牌“学习型学校”, 占学校总数80%, 600多教师被评为“学习型教师”。

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 篇3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三年研修规划 篇4

一、个人现状分析

我2003年参加工作,十年间热衷美术教学工作,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在教学中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学校教学中承担教学的管理者;教科研方面担任小课题的负责人和校本研修的组织者。

1、优势分析:本人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勤于思考、做事有始有终,并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用教研员的话说:“上的美术课有灵性。”

2、不足剖析:动笔少,不善于总结和整理,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时下,以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研修为平台,为自己制定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二、发展总目标

针对上述的优势与不足,我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如下:

1、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2012年的小课题已经结题,争取2013年获得优秀课题。

2、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坚持参加公开课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做研究型的教师。养成多积累的好习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摘抄优秀片段。

4、发挥培训的作用。认真学完教学能手培训的所有课程,并把自己所学对学校老师进行校本培训。

5、每学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争取能发表。

6、通过努力争取获得“教学能手”称号。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勤于钻研。要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要 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多钻研,勤于发现教学中的小问题,坚持做小课题研究,并将小课题研究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解决自己存在的教学困惑,做研究型的教师。

2、勤于积累。在教学能手培训中我感受很深。专家不是天生就比别人具备的条件多,而是通过比别人付出多一些的努力、钻研和善于积累才练就的。三年内要多读教育教学专著,多参加培训,不管什么培训总有对自己有启发的一点;有值得学习的一面。将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摘抄下来积累成册。

3、多听课、取长补短。无论是本学科,还是其他学科有经验老师的课,有空就去听,以便吸取别人的长处,听得多自然会有辨别能力,学科之间都是互通的,无论什么课相信会对自己有用处的。

4、写好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是一堂课后的小结,是提升业务水平的台阶。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知识不断积累,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每上完一课,好好想想看哪个环节完成的不好,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我们自己观察自己的教学,会有深层的认识。

5、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育科研方面,要有较高的研究素养和能力,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要将教育行动研究进行到底。勤于总结和整理,争取撰写的论文能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进一步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织金五小校本研修规划 篇5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适合学校特色发展需求的教师团队,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教师队伍。在编教师93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22人(不包括在读),占教师总数的24%;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占教师数的9.6%,小学高级教师46人,占教师数的49%;45岁以上的教师7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正处于年龄最佳,工作正出成绩时期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数80%,在学校各个岗位挑起了重担。学校教师群体的年龄、学科、专业发展结构比较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教师热爱教育,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团结互助,民主管理意识强。

(二)校本研修 优势:

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高度重视,每学年都能认真制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以计划达成度

考核教师研修的成效,已成为学校的常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机制在逐渐完善,研修内容在不断丰富,研修形式也趋向多元,已逐步形成了基于制度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课题研究等多个研修平台的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在研修活动中不断提升。

(1)制定相关制度,落实校本研修

学校相继推出了《教师教育教学日常规范》、《教职工基本工作考核条例》、《教师专业发展考评实施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教师师德修养学习考勤及考核方法》等制度文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保证了校本研修的落实,定时进行检查、考核、反馈,帮助教师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2)建立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模式,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已形成了校级、教研组、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目标要求的多样化的研修形式。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校际交流、专家指导、教研组主讲制、教学展示、教学竞赛、观课评课、案例研究、读书交流等活动,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了把培训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相结合,以学校课题为引领,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主要负责人,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格局。

(4)发挥骨干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已基本形成市、县、校三级骨干梯队,学校为骨干教师提供一切机会,激励他们加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尽快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同时,学校也充分发挥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上示范课、开设讲座、课题研究、师徒带教等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问题:

(1)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融合。教师发展还显不够平衡,特色教师、品牌教师明显不足。

(2)教师的学历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必须鼓励这些教师争取尽早达到本科学历。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其他教师向研究生、硕士生等更高的学历努力。

(3)各教研组、备课组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研究性教研组建设不够深入。

(4)尽管校本研修形式多样,但还有待进一步创新,不能只停留于“完成”任务这一层面。

(5)由于校本研修的相关政策比较滞后,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校本研修工作有时比较被动,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参与研修工作的热情。

二、研修目标

(一)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为学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为宗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核心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认真落实校本研修工作。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师德教育”、“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改进计划”、“校际教研联动”、“教育科研引领”等方面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适合学校特色发展需求的教师团队。

(二)具体目标

1、修订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常态化,营造研修校园的氛围,保证校本研修的良性开展。

2、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

3、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4、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教育教学的提升夯实基础。

5、以教育科研培训为引领,以学校课题研究或个人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课题研究服务,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养。

6、围绕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及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培养1—2名在市、县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7、继续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强化教研组在学校课程改革及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地位和功能,鼓励各教研组结合项目研究开展有学科特色的研修活动,突出重点,彰显个性。三.研修内容

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

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

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

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

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等。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由教科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强化执行力量。对校本研修计划落实、活动开展、实践结果做全程管理,对人员、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统筹安排,保证校

本研修目标的高达成度。强化教研组建设,使其成为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组 长:王 玫

副组长:沙晓付 周其平

成 员: 王 军 朱贵苹 谢秋实 各组教研组长及学校市、县及骨干教师。

2、制度保障: 完善学校校本研修的常规管理机制,健全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建立各种行动研究制度,实施校本研修学分管理制度,继续实行“校本研修”考勤制度,完善“校本研修” 考核评价制度,并实行奖励制度。

3、专业保障:关注研修过程,及时做好各种研修活动的记录,加强考核和管理,建立校本研修档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定期邀请专家、各级各类优秀导师来校作专题辅导、指导研究课等,将专家指导与学校自培相结合。

4、资源保障: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的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学校人力、物力资源,满足教师培训、平台维护、课题研究等项目的需要,保证资金有效投入,为校本研修提供物质基础支撑。

优秀校本研修个人发展计划 篇6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关注自我反思,继续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每天填好反思记录本。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角色正确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我们在培养快乐的人,在帮助造就成功的人生。

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开放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工作十几年来,满足于辛苦教书,少有的积累已几近掏空,给自己充电迫在眉睫。多读书,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是必经之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校已下大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从北京等地为老师们购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征订了教学杂志,同时鼓励教师自己选书,学校报销。自己争取每周读一本教育方面的论著,做好读书笔记。并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论坛活动,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现代社会谁善于合作,谁就离成功更近一分。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承担教研任务。教研中做到“五勤”: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的教育氛围。

校本教研的途径之一就是专业引领,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

校本研修:促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 篇7

一、校本研修,要聚焦准确理解新的教育质量观

1. 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含义

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中单一追求升学率的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育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校本研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准确理解新的教育质量观,这个质量观是建立在清晰理解孩子们真切需求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清晰理解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解答现成问题,已经不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创新。由此,新的教育质量观应该是,在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内在快乐和生命价值。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也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利用学到的知识和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人生幸福和对社会负责。

2. 体现新的教育质量观的案例

有一个中英校际连线项目——社区点亮生活,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倾听社区的声音,触摸社区的脉搏,感受社区的生活气息,并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感悟到的社区灵魂,其中,有两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第一个故事是普陀区桐柏中学的学生发现了一个喜欢绘画的清洁工,这位清洁工8平方米的家里挂满了自己创作的中国画,孩子们为他在社区专门组织了一个个人画展,并联系媒体,在晚报上刊登了他的追求和梦想。后来那位清洁工得了重病,学生们为他开展了募捐活动,让这个普通人感受到了人间温情和生活的力量。第二个故事是普陀区甘泉中学的学生们到社区阳光之家,和智障的同龄人一起作画,作画的对象就是智障孩子自己。当你看到这一组色彩强烈的画像时,一定会被深深感动,因为你能从每一个不同寻常的脸部表情中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些活动与考试毫无关系,但学生被深深吸引,并投入其中,表现出无限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相信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内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就是教育。

3. 当前校本研修的重点

在学科教学当中,学科教师们更要清楚理解教育的本质内涵,从塑造人的高度,去分析学科内在的逻辑和育人价值,让学生们在知识学习中得到人生激励,并形成终身追求的志趣和掌握未来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一直说的“研究孩子”,就是要首先研究为什么要教?其次才是怎样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问题。课堂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课后布置的回家作业、测验当中的考题选择,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孩子的发展考虑,这是校本研修最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综合效益

校本研修,并不是单指教师培训,听听讲座、报告,写写论文,听听课。有效的校本研修肯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教师发展来说,只有充分发挥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综合效益,校本研修的高质量才会实现。

1. 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成长

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脱离教学工作的校本研修,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验等教学环节,一方面会促进教师了解孩子的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感悟到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谁也无法否认,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但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成长会很快,有些教师却会停步不前?其核心差异在于,那些成长快的教师,往往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寻找到与自身的优势相适合的专长。优秀教师喜欢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甚至追求让每一节课上得都不一样。可以想象,如果每天开展的教学过程都成为教师理念的实践平台,每次上课以后的反思都成为教师新思考的起点,那么教师的成长就有了根本性支撑。

2.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要注重集体学习

教研是教师开展有质量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一般来说,教研活动有三个层面的活动:一个是备课组活动,一个是教研组活动,一个是区域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集体备课、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听课评课、分析学情和学生评价等。因此,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的集体学习,是以学科专业为轴心的经验分享活动。

3. 教师要在教育科研中形成专业性提升

教育科研是教师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提炼成具有一定普遍价值的课题,用科学研究的办法,寻求内在的规律和改进办法。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师大量阅读相关问题的文本,用实证的办法来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寻求专家支持,从而形成整合性思考。教育科研活动是在教师教学和教研基础上的提升行为,对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对教师自身特色的形成,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 教师要在培训中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

教师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办法,其形式一般是通过脱产或不脱产的办法,相对集中地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师培训的最大价值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增加了交流机会,也给教师提供了与更多专家和优秀教师接触的条件。培训往往能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也能触发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有质量的反思。

从上面阐述的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校本研修正是这些教师行为的综合。倡导校本研修这么多年来,很多人认为,校本研修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上,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突破,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准确把握校本研修的途径,简单把校本研修等同于教师培训,脱离学生、远离课堂的研修,无疑是低效有害的。由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把校本研修回归到学校去,回归到课堂去,回归到学生身边去。

三、校本研修,要围绕关键问题,为转型发展寻求突破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花费了教师绝大部分的精力,因此教师很容易被日复一日的琐事困扰,从而丧失理想目标。实际上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无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指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比如,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两纲”教育的精神,体现学科德育的教学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格养成的教育目标。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基础教育转型发展期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校本研修来加以解决。

就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教师们有必要通过校本研修来反思上课、作业、考试的一致性问题。教师上课时会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困惑和难点,因此在学生作业训练中,需要让学生们暴露这些问题,并加以反复思考强调。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安排的测验,也应该再次根据学生们平时在教学和作业中的反馈,来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们产生有效的提升。这个过程的一致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需要,但是,目前我们很多教学活动已经丧失了这个一致性原则。教师上完课,布置作业是用买来的教辅材料,无法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突出问题;单元测验则是大量采用跨校命题、月考等方式,只关注学生在一个大样本中的排名,脱离了平时测验的校正和激励功能。可以说,哪个学校丧失了教学的一致性,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一定会每况愈下。教师们如果能在校本研修中,发现这个问题,并积极予以改进,那么,教学有效性就会真正得到提高。

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71-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教研模式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为此,必须重建新型的教研文化,立足校本研修,通过包括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的教研活动,形成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建一种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以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核心的人的发展。立足校本研修,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行为。

一、加强学习研讨,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

要使教师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激发教师进行学校教研工作的前提。

1、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得多”。学校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摒弃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摒弃不适应新课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改进和创新。引导教师从教学常态的现象中寻找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反思中寻求需要改革的问题,从回顾教学、读书、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育科研领域的动态及进展,了解别人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感知能力。

2.反思意识。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应引导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或教后感,及时记载课堂教学得与失,并分析成因。这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便捷的切入口,这样做既便于及时修正自己的教研过程,又可以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对研究过程中做法的反思,及时纠正偏差,使科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为科研的顺利进行不断积累经验。

3、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能以新异、高效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超越。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鞭策自己,不要盲从,不要照搬照抄。教师要不断努力去学习,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敢想,敢说,敢为,勇于创新和探索。对已经出现的具有新异特点的教育现象,要善于捕捉,思考再三。努力发现疑点,形成问题。通过加强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将科研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做教育科研的主人。

二、建立教研共同体,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教研主体,多元的教研主体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相互间有效互动、整合,就可以形成教研共同体。学校可以组织一支由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教研共同体,将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营造“纵向引领、横向互补、多向互动”的学术氛围。

1、纵向引领:外援“借脑”,内援“借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收看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学,借助“外援”的教育思想,向教师传递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科研信息,让教师经历观念的洗礼和理论的更新。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就是学校的“内援”,利用开展“二度培训”或进行研讨工作的具体指导,形成校本研修的引领力量。内外合力,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强大助推器。

2、横向互补:创办“教研沙龙”。学校教研活动的“学、说、听、议”采用沙龙式,自由研讨,意在启迪。由此开展的教研有利于整合本校资源,开展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3、多向互动:校本教研所组建的教研共同体的一大创新是吸收学生的参与。当代教研重点是研究如何学,作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潜能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最有发言权。学生参与教研活动,整合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可把教研活动作为学生创造潜能的突破口,收效甚大。“研训一体”即将校本研修的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可由专家亲自授课进行专业引领;也可由教师先讲,专家即席指导。整个课堂成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真正做到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

三、完善研修运行机制,激发教师参研的兴趣

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是要标志。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散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

1、管理机制。学校由行政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学科指导组”,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在过程管理上,一手抓教研材料、学习笔记等资料的检查、归档和整理;一手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跟踪管理,采取优秀教师定期献课、实验教师人人亮课,指导小组随堂听课,形成幅射效应,为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

2、动力机制。激发教师教研动力的根本着眼点,就是激发教师作为人、作为生命体而产生的自我需要;其次,是教师素质的发展需要;再次,是教师参与教研的态度和行为。首先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教育教师参与教研的重要性;其次是理论学习,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营造“书香校园”,把教师培养成为学习型教师;此外,学校要重视教研经费的投入和激励机制的保障,把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所作的贡献同评先评优、职称晋级紧密挂钩,促進教研活动高效率地开展。

上一篇:青少活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第二课堂足球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