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记叙文

2024-05-27

我的家-记叙文(精选12篇)

我的家-记叙文 篇1

我们班有差生,中等生,还有优等生。

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差生,那就是我们班董宇轩,单老师给董宇轩起了个外号,叫董大人。我们班里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只有董宇轩默默无言。这就是我们班的差生,董宇轩。他还经常到学校门口玩游戏,上网。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到网吧去上网玩游戏,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希望大家要不向他学习。(有点贬低,我来介绍一词不好)

我们班的中等生是胡晨乐,他很喜欢看书,他的作文水平也很好,他从来都不到网吧去玩游戏。这也是优点,我们要向他学习。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优等生,那就是潘浩楠。他是一个学习特别好的人,他热爱看书,热爱写作,热爱运动,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他的优点和好处。我们班的优等生还有很多。

这就是我的班级里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好习惯,我不要学他们的`缺点。

我的一小,我的家

在一小中,老师、同学、领导都会给予你喜欢、开心、欢笑和知识……在这里我会感觉在家里,充满浓浓的亲切感。

老师会像妈妈一样,悉心教导你。像火炬在你六神无主时,指引你前行。像攀登杖,帮助我更上一个台阶。在你不懂这道题怎么做时,老师会细心为你讲解。在你考试考不好时,会给你一个鼓励。考得好时,又劝你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在你伤心时,又会给你一个温暖的安慰。在你做错事时,又会来劝导你。老师就像你的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你。(排比三个即好,最好有事例)

同学像你的兄弟姐妹,在你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你悲哀时,做个鬼脸,说个笑话带给你欢笑。在你需要找个人说说时,同学会和你一起谈天说地。在你生病时,做个贺卡或小礼物来看望你。在你灰心时,同学会来和你同肩并齐。同学是你的救援队,在困难时帮助你。同学是你的金子屋,能带给你许多惊喜。同学就像你的兄弟姐妹,给予你许多帮助。

领导讲课时,会全神贯注,会为你安全着想,会让我们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会让我们进入金子屋,会让我们远离危险,会悉心照顾我们,会在你优秀进夸你,会教我们危险时怎样跳生。领导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保护我们。

一小,就是我们的家,我爱一小,感谢一小,感谢它给我们无穷的财富。

我的家-记叙文 篇2

那么, 在记叙文写作中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呢?

一、要有一双勤快的手, 学会记录生活

“一个柳芽是春天的秘密, 一支粉荷是夏天的记忆, 一片落叶是秋天的消息, 一瓣雪花是冬天的回忆。”当你学会观察和记录生活, 你首先已经具备了一块“真情留言板”。那么, 我们应该留心些什么, 记录些什么呢?大而言之, 自然这部神奇的书, 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小而言之, 我们生活的空间、人、事、物的变化。一个偶然的瞬间,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 一个小小的感动, 一个美丽的花絮——都可以成为我们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源于生活的素材, 转化为高于生活的精品文章。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一个只知道在书本上寻章摘句的人是很难写出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精品文章的。

二、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 学会感悟生活

举例来说, 你只知道抱怨父母每天为你盛的饭太多, 影响了你的减肥计划。可你有没有想过, 他们对你的爱永远都像为你盛的饭一样满满的。如果我们稍加感悟, 一篇作文的主题就有了:“满满的饭, 满满的爱。”放学回家, 已经耳聋眼花的爷爷奶奶, 一遍一遍地打开防盗门, 搜寻你的身影, 唯恐听不到你摁响的门铃, 让你在门外等得太久, 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感悟到, 在反反复复地开开关关中, 他们对你的爱未减分毫, 可你为什么可以厌烦他们的年迈和唠叨呢?如果你的眼睛还足够明亮, 如果你的心还没有变得粗糙, 你就可以得出这样的主题:“开开关关都是爱。”如果你的记忆没有模糊, 你可能还有这样的发现, 有人为了你儿时的一支木枪, 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有人为了你一个随口说出的愿望, 而耗费了自己所有的青春时光;也有人因为你说过爱吃樱桃, 而为你培育了一个美丽的樱桃园——如果你稍加留意, 你就会给那些片段整理出一个名字:“那些写进年轮里的爱。”以上所列举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寻常的事, 如果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 就会收获真情多多。

三、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学会揣摩生活

平常的阅读中, 我们发现许多名家特别擅长提炼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而那些瞬间分明又和我们的某些经历相似, 只是由于作家养成了揣摩生活的习惯, 所以他们选取的内容才更具代表性, 更富感染力和穿透力。一个苍凉的手势, 一个孤独的眼神, 一个定格的微笑, 一个沉重的背影, 都会变成一个时代, 一段历史, 一个特定的生活区域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 如果也能对选取的素材进行精心的揣摩提炼, 并赋予它广泛的社会意义, 那我们的作文同样也会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为何能在考场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作者广博的生活积累, 独特的选材视角, 以及驾驭生活、揣摩生活的能力。作者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 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 不适应, 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最关键的是作者结尾的处理:“他们, 终将会成为我们。”表现了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博大的胸怀和心怀天下的气度。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真情, 读后引起了所有阅读者的共鸣。

由此看来,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并不仅仅是语言的功底和文化名人的材料选择, 更主要的是有没有用真情去解读人生, 感悟生活, 并且能够用真情去唤醒、去感染、去打动更多的人。体现社会责任感, 弘扬民族正气, 寻找做人的良知, 展现真正的栋梁之材的非凡胸襟。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记叙艺术 篇3

一.记叙文要在结构布局上找路子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布局结构就必须考虑到人物的肖像、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等,适时地加以反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结构布局遵循了好多方面的游戏规则,值得我们初学写作的人借鉴。

1.显而易见的总体形式美。元代学者乔吉在论述散曲的结构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本文开头简洁,结尾有力,中间内容充实、丰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与乔吉的理论很契合,使文章显得浑圆缜密。

2.奇峰对插的主体对称美。本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侧重写徐老师的貌丑性凶,第二层侧重写徐老师的敬业爱生,前后两层的叙述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使作品结构布局匀称,对读者产生一种对称感,从而得到一种美感享受。

3.贯通自然的伏笔照应美。“照应”亦称“呼应”,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呼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周严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的照应。

(1)题文照应。文章第一句话“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就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首尾照应。文章开头,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结尾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结尾“将近五十年了”与开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响应,突出了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足见“印象”、怀想之深。“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又与正文的第一层相呼应。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此又与正文的第二层内容照应。

(3)伏笔照应。伏笔,就是上文为下文而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照应,就是在下文适当的地方与前文照应。首尾的伏笔照应上文已作了论述,下面谈一谈本文主体部分的伏笔照应。文章第二段首先交待徐老师的“凶”,再通过外貌表现“凶”,第三段交待了他迫于“自卫”的骂人习惯,进一步写“凶”,重点写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处处呼应、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徐老师“凶狠”的性格特点。主体部分第二层先总写自己受益最多,接下来的几段分别从几个具体方面的叙述来与之响应。

4.过河架桥的衔接过渡美。过渡,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衔接,由前一种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种意思,使人感到中间没有间断或跳跃。它的任务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文气流畅,转折自然,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本文第七段“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这句话就将文章主体前后两部分连贯起来。

5.灵活多样的段落展开美。这里所说的“段”就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本文大部分的段落都是围绕某一中心进行阐述,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多种形式交替出现,富于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是说,行兵布阵打仗,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安排部署兵力,而不能按教条去做;流动的水只是顺着地势随意流淌,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同样的道理,文章的布局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也要根据材料、立意、形势等实际作出安排。但“原型启发”对初学者来说作用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不愧是习作者学习结构布局的样本。

二.记叙文要在写好过程上下功夫

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离不开事。对事件,则必须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关系写清楚。《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对“过程”的交待可谓清清楚楚。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与交代,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从作者的思路来看,也许这样写,更能反映出他对这位徐老师的认识过程。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或朋友,最初接触,感受到的可能是他们的缺点,可是日子长了,他们的这些缺点却在我们心目中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他们的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和黄金般的心。作者正是沿着这样的认识过程自然而然地写下去的。

主体部分的两层次组材也是按照一定“过程”来组材的。第一层先写徐老师的外貌,再写徐老师的习惯,重点叙述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符合与人的相识规律。第二层写徐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按一定次序写的:先写选编教材,再写读课文、改作文、教作文,步步深入。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几乎每一段都按一定的过程写,比如,第十一段,写徐先生教作文技巧,就是按:教用字的技巧;起承转合的技巧;说理的技巧。由易到难,顺序井然。

应该说,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很讲究内在的联系,可谓气脉贯通,精气神十足。

三.记叙文要在表现技巧上求变化

1.多样的刻画人物手段

梁实秋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他抓住了徐老师的特征,对徐老师的肖像、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刻画,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貌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动作语言与众不同:“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一次酒后去上课,把梁实秋无故痛骂了两个小时,说:“你是个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这些描写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凡是读过这些文字的人,谁会记不住呢?

2.多变的衬托表现手法

俗话说:“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因为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会显得愈发的美丽娇艳,否则,就算光秃秃的枝桠上长满了红花,也难显其美。衬托的表现方法很多。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根据对象来分,可分为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和以人衬人等等。

(1)反衬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却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达到了欲扬先抑、似贬实褒的效果。

再比如:在学生不想上国文课的情况下,别的老师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而徐老师却是“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2)正衬

以我受益最多,进步大,作文技巧“至今受用”,衬托了徐老师教学能力强、水平高。

四.记叙文要在真情真意上引共鸣

记叙文无论是以记人为主,还是以叙事为主,都是为了写情写意。无论你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技巧,目的是传情达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虽然徐老师的形态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但是,作者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的思想感情。

不仅如此,梁实秋先生还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了每一位读者。人生体验多种多样、无限丰富,一个文学文本触动了一点人生体验,就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心弦的长久回响。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触是不会相同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即使是同一个人,读不同的遍数也会产生异样的情愫。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教了好多遍,我也有许多想法,但是做一位让学生敬佩的老师,始终没变,也始终是我的追求。好的记叙文给人的启发就是多,就是大!

这样的文章对于那些苦于寻找写作方略,作文时又不免胡编乱造的学生而言,真真是样本!

我的家乡记叙文 篇4

春天,沿江公园被春姑娘用温暖的春风唤醒了,一草一木都在朦胧的睡意中缓缓醒来,好奇地打量着同伴们,看谁是最耀眼的那一个。整个沿江公园被春风吹去了白色的寂静,而被热闹的绿占领了。

夏天,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各种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瞧!那些月季花也不甘示弱,开出了一朵朵迷人的花儿。那花瓣一层一层的,像个美丽的少女,穿着漂亮的衣裙在风中舞蹈。炎热如火的夏天,夜晚的沿江公园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那里汇集了众多男女老少,跳舞的,练拳的,散步的……江边吹来阵阵凉风,让人感到凉爽舒适。

深秋的早晨,江边浮动着一抹淡淡的雾气,几声婉的鸟鸣,带着清脆的尾声,袅袅的从晨雾中飘。,当薄雾散尽,初升的朝阳才惊喜地发现:哦!欢迎它的,竟是一片赫然的金色!

冬天,我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举目远眺,洁白万里,一望无垠。皑皑的白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瞧!那树木的枝头还挂着透明的冰凌,仿佛美丽的钻石一般晶莹闪亮。

啊!沿江公园——你真美!你的四季都像花朵一样美丽妖艳。

我的家乡记叙文 篇5

大红色的蜡纸上,一个身穿大马褂,头戴几乎遮过眼睛的头巾的少年正艰难地奔走在沙丘中。他双手紧紧地拉住又细又长的缰绳。在他身后,跟着的是两头高大的骆驼,它们高昂着头。仔细打量那少年,才发现他绷紧“弓”字步,一看便知是因急事小跑赶路呢!

捧着这幅剪纸作品,我不禁浮想联翩:这天,骄阳似火,在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中,身前身后,漫天黄沙,少年牵着满载粮食的两头骆驼匆匆赶往城里的集市换日用品。在烈日的炙烤下,骆驼和少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沙丘之中。少年的脚因滚烫的沙粒而刺痛,他仍步履蹒跚地走着,他是多么想快点到达集市啊!

清脆的驼铃不住地响着,铺天盖地的黄沙一波又一波地袭来。干渴难耐而又筋疲力尽的少年与骆驼目光相交,骆驼缓缓地俯下身子。少年舔舔干裂的嘴唇,怜惜地抚摸着骆驼,看着它们背上重重的包袱,他想骑上去却又于心不忍,骆驼任劳任怨,他额外的负担会把骆驼累垮的,可烈日炎炎……

骆驼仍伏在地上,少年骑了上去……

深夜了,从集市回来,两头骆驼已经累坏了,这天晚上,少年特地喂了最鲜嫩的谷草,以犒劳骆驼白日的辛苦,骆驼眼中泛出朵朵泪花。

我的家乡记叙文 篇6

宁夏很小,是我国最小的一个自治区,只有6.6万平方公里,但回族人口占了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爸爸曾给我说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958年才成立的,但古时候党项族就在这里建立过西夏王朝,至今贺兰山下还坐落着有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古西夏皇帝陵墓,它们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古西夏的历史和传说。爸爸还告诉我,宁夏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朝的岳飞还写过我家乡的贺兰山,他写的《满江红》我还会背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还有清朝皇帝关于“铁打的洪广营,纸糊的宁夏城”的传说,这里有很多古时候的兵营、关口,有镇北堡、平吉堡、还有杨六郎守的三关口,随着岁月的流逝,军营慢慢的被废弃了,就是在被废弃的荒原上建造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拍了很多很多电影,象红高粱、贺兰雪、大话西游、牧马人、黄和谣等等,很多在这里拍的电影都获过奖,可以说中国电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我得家乡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有沙湖、沙坡头、六盘山,还有很多土特产,有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有灵武的长枣、中卫的硒砂瓜,你想知道这些吗?那你就来我的家乡做客吧,我会让爸爸妈妈用穆斯林的盖碗茶、手抓肉招待你!

我等你来我美丽的家乡——宁夏川!

记叙文升格四技 篇7

一、从立意上升格

这是指文章完成以后, 对原命题的含义要进行再思考。如果是命题作文, 看看文章的中心是否符合题目的意义, 如果不符合, 在改写中必须重新立意。如果是材料作文, 应重读原材料, 看文章的立意是否符合材料的意义, 如果不符合, 应在升格时予以纠正。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面材料, 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生活给我们带来伤疤, 我们要让伤疤开出绚烂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果实。

要求学生自拟题目, 立意自定, 字数不少于800。

在学生所写的记叙文中, 有的表达的中心是“我们要给自己美容”, 有的是“我们应该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立意均不符合原材料。因为材料中的“伤疤”不是比喻人的面貌丑陋, 也不是比喻人身上存在的缺点, 而是指生活带给人们的痛苦。在升格改写时, 我要求立意不妥的同学重新审视原材料, 重新立意。他们在改写的文章中立意为“我们要在痛苦中取得成功”, 这个立意符合材料的意义, 文章在立意上提高一步。

二、从选材上升格

记叙文在选材方面, 要做到新颖鲜活, 选取人家没想到的, 没有写到的。所选的材料应是新近发生的, 跟上时代步伐的, 富有时代气息的;不能是老掉牙的陈旧材料, 不能是人家写过千百遍的废品材料。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然后写一篇作文。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在这个节日里, 我们有多少知心话儿要对老师说, 有多少赞美的歌儿要唱给老师听。

根据材料包含的意义, 请同学们写一篇记叙文。

在学生所写的记叙文中, 有的写老师抱病上课, 扑通倒在讲台上;有的写老师掏自己的腰包帮助贫困生。这样写当然可以, 就是在选材上过于陈旧, 给人老调重弹的感觉。对这一部分同学, 我要求他们对原文进行升格改写。要求他们重新选取材料, 选一些新鲜的, 别人没写到的事情, 或者说虽然被别人写到了, 但却能从新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有个同学在改写中, 写一个老师到学校医务室打吊针, 为了能让学生尽快看到当天作业, 及时纠正错误, 把作业本抱到医务室, 左手打吊针, 右手改作业。老师光顾着改作业了, 水滴完了还不知道, 血液倒流在皮管里。这样改写, 材料新鲜别致, 文章在选材上前进一步。

三、从结构上升格

记叙文的内容不能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 要有条不紊, 脉络清晰地组合在一块, 如果一篇文章的内容杂乱无序, 那就是一篇在结构上不过关的病文, 在文章改写时, 要从结构上进行升格。有个学生的习作《祖母的爱心》, 其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段写春天景物, 春风阳光给万物带来生机。

第二段写春天植树, 祖母给一棵快要折断的小树绑上木棍, 让它完成冲天的梦想。

第三段写夏天祖母掐下夹桃花, 给我和姐姐染红指甲, 我很高兴。

第四段写在桃花树下, 祖母喂小鸡雏, 有一只小鸡病了, 她将它掬在掌心单独喂养。

第五段写冬天, 天气寒冷, 祖母怕我冷, 在做晚饭时, 把我揽在怀里让我烤火。

第六段抒情, 抒写赞美祖母仁慈, 悲悯的情怀。

这篇文章的内容安排有些地方是不合理的。在老师指导下, 他从结构上进行升格改写, 把第三段和第四段调换了顺序。这样一改, 第二段和第四段都是写祖母对物的爱, 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写祖母对人的爱, 这样由物到人, 体现一个递进式的顺序。再者, 第四段是写在桃花树下, 爱护小鸡雏的, 这是春天的事情, 而第二段也是写春天植树的事情, 同属于一个季节。这样一改写, 从而使中间四段符合春夏冬的季节顺序。

四、从表达上升格

记叙文尽管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如果通篇文章全是叙述, 就不能写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也就不能达到高考作文丰富多彩这一发展等级。因此, 在文章升格时, 要把一些苍白的叙述, 改成形象的描写, 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

有一篇学生的习作《我的祖母》写道:“祖母头发白了, 满脸是皱纹, 已经非常衰老了。”这段写祖母的形象, 运用叙述手法, 不生动形象。在老师指导下, 这个学生进行升格改写。这样写道:

我的老祖母, 已是八十岁的人了, 岁月的雪花堆积在头上, 岁月的刀子在她额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纹路, 像一条条小河流。她眼眸的湖水不再清澈, 岁月的风沙撒进湖中, 弄得浑浊不堪, 日益呈现干涸迹象;岁月的铁锹, 撬走她嘴里的白玉砖块, 留下无法弥补的黑洞。

记叙文的选材 篇8

目前,不少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极为强调选材的“新颖”“新奇”和“新意”。写作时,往往要求学生将最先想到的材料放一放,称这样的材料往往也是其他同学能想到的,为了避免“撞车”,最好放弃最初选择的材料,而别出心裁地求新、求异,并以此独树一帜,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记叙文选材求“新”本无可非议,但一味要求学生背离最熟悉、最敏感的写作材料,而勉强地挖新材料、唱新曲,最终写出来的作文,其质量往往并不令人满意,更背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写作要求。作文教学中选材的偏向是有其深刻背景的。

一是教条的应试主义。不可否认,平时的作文教学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力压群芳、技惊四座。而高考作文很注重选材的“新”,大众化的选材往往泯然众人。于是,在平时教学中,为了避免选材“落入俗套”,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偏题的前提下,尽量求新”。上面提到的这位教师将命题作文“皱纹”的选材区间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圆,并在该圆的内部画上一个略小的圆(约占大圆面积的80%),然后在这一个略小的圆内写上了“师长的皱纹”,即多数学生会考虑“师长的皱纹”,并提醒学生尽量避开这一取材范围,耸人听闻地称不这样做就会陷入选材雷同的“汪洋大海”。而只有在大圆其余的20%的选材区间内搜索材料,才会“让人眼前一亮”。其实,这也是对高考《考试说明》和“作文评分标准”中“选材新鲜”要求的一种误讀。就记叙文而言,所谓的“新”不一定是众所未闻的独特材料,从常规素材获取更新的体验也是“新”,而且是一种更值矧昌导的“新”。如果忽略了自己熟知并为之感慨万千的“通俗”材料,而盲目追求遥不可及的所谓“新”,很可能就如同邯郸学步,最终变得不伦不类。

二是空洞的技法宣讲。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讲起写作的技巧往往会滔滔不绝,但是与学生一起进行下水写作的可谓凤毛麟角。进行写作教学,“不下水”写作的教师往往只是将惯用的作文教学资料照本宣科;也有些教师会从作文选上搬几篇漂亮的作文,通过“抽丝剥茧”进行空洞的技法总结,然后做模式化的规范,并且要求学生视作“金科玉律”。而正常进行“下水”写作的教师则会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写作的体验,这些教师往往更重视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挚和哲思的真切。他们往往更多的是引领学生俯视社会底层的沧桑,感怀自我身边的不朽,倾听内心的诉说。一种是在岸上指手画脚,一种是在水中身临其境,其教学效益的高下、拓展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便不言自明。

笔者认为记叙文写作不排斥选材领域的突破创新,但是更应该倡导学生写自己亲近而熟悉的生活,并以此作为主流。

首先,这符合写作的规律。“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高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虽然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往往还存在不足,加之区域差距、校际差别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对社会体验的不成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体验的深入、思维能力的增强,高中生往往对自己周围较近的生活圈内的人、事、景、物有着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和感悟。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高中生的感知、实践的社会区域、领域在不断扩大,但是对距自己较远的现象了解还不够全面,认识还不够丰富,体验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他们对生活圈内的现象所蕴含的内涵有着越来越深刻的领悟,甚至独到的见解。因此,在作文选材上允许学生拓展视野,但更应当鼓励学生写自己所亲近的生活,“以吾手写吾心”,展现生活的真实,浓缩生命的真谛。

其次,这契合高考的要求。高考记叙文的选材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啧啧称赞的,往往不是新奇的材料,而是用独到的体验和独特的视角对身边的生活素材进行深加工、巧呈现。例如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其中一篇满分作文就是写了自己街头路遇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夜色下时尚女展现动感舞姿的优美画面,盛赞她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地充实着生活,追求着完美。对于命题,这名考生用灵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来破解,显得既亲切自然,又深刻有力。

对于同样的事物或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产生新颖而深刻的认识与体验。比如“父爱”就是一个常写常新的话题,比较常规的切人角度是通过一两件事情透射父爱的感人与伟大。而《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则通过父亲的“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从而展现了质朴而感人的父爱;《挥手》一文中,赵丽宏则通过父亲挥手的动作刻画了不变的父爱与岁月的沧桑;《酒》一文中,贾平凹则通过已戒酒多年的父亲为了鼓励儿子走出舆论的漩涡而畅饮的故事,从而展现了拳拳父爱。同样是父爱,但切入的角度不同,深沉的情感便演绎得精彩纷呈,感人至深。

记叙文的材料要来自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善于用独到的感悟演绎我们亲近的生活,善于从独特的视角观照我们熟悉的生活。如果考生选择自己虽有所涉猎但感受粗浅的材料,其描写往往矫饰而不真实,情感往往做作而不感人,立意往往牵强而不深刻。这样的文章最终的得分肯定不高。由此可见,记叙文的写作,选材上盲目求新是对高考作文要求严重的误讀。

再次,这利于学生持续发展。写好学生熟知的生活,这既利于全体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也利于部分习作素质较好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讲台下就有未来的作家,甚至文学家,中学作文教学对于这些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教者的写作导向更会对他们写作的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回溯文学名人的成长轨迹,其写作经历往往都是从自己熟稔的生活圈子开始的。有些作家的写作一生都不会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圈,例如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贾平凹,其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个散文家”的刘亮程的多数作品基本上在刻画他“一个人的村庄”。有些文学名人随着生活圈的扩大、视野的拓展,文章选材的领域也在扩大,但是对生活视野较远的现象没有深刻的洞察,他们是不会轻易下笔的,比如余秋雨、周国平等。

当然,选择常规材料,如果浮光掠影地人云亦云,其作文的质量将会很低,这样的写作也只能是在“低幼”层次徘徊,极不利于学生习作素养的锤炼和内涵的提升。在写作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对周围生活的观察、盘点和感悟;在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对常规材料进行独特切入,独到描绘,独创立意,在平凡中挖掘闪光点,在平淡中生发动情点,在平坦中发现奇崛,在平静中掀起波澜。在无视生活之美者的眼里,生活会索然无味,而在热爱生活者的眼里,生活会妙趣横生。在冷落内心感受者的意识中,只有麻木和肤浅;而在注重内心体验者的灵魂中,总有感动和震撼。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者应当培养学生敏锐的触觉,善于在普通的材料中巧妙切入,演绎新意,潜心挖掘生活之美,辉映生命之美。

我的家乡记叙文 篇9

我懂得,黎明使大地从梦中苏醒,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我懂得,黎明催人们早起,去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天之计在于晨。”我热爱黎明,不仅因为它是光明的先驱,而且它更是力量的希望的象征。

童年的我,天天盼着自己能成为最早迎接黎明的人,然而每当我一觉醒来,街上、公园里早已闹腾开了,有在刀光剑影中扑闪的哥哥,有在公园一隅破嗓练声的姐姐,更有许多伸胳膊踹腿的爷爷奶奶们,还有绕着公园小径左一圈右一圈散步的叔叔阿姨们。偶尔我起个大早信步走在大街,途径广场的时候,我见到的是那些精神矍铄的老人,我不由心想:啊,谁说老人智慧叹息将终的晚年,他们不是更爱黎明,喜爱那给人力量的黎明吗?

我的爸妈是勤劳、乐观向上的人,他们为了店里的生意,经常通宵达旦。天亮了,爸爸就把店门打开,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清晨的第一个客人。天亮了,妈妈就要坐上南下的火车去进货,去谈生意。我经常看到他们兴奋地说:“知道吗,我们的工作大有希望!”

希望,这不正是黎明馈赠给勤劳者得一份厚礼吗?

希望,家乡的新生,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当家乡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通向远方,当家乡纳入哈尔滨市阿城区,当家乡的农副产品(大蒜、笤帚,粘豆包等)走出龙江,走向全国各地的时候,当古都“金上京”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时候,你是否领悟到家乡人们已用自己的双手迎接黎明的曙光?

希望,祖国的新生,给了13亿中国人全新的希望!

当刘翔登上冠军的宝座,当杨利伟、翟志刚登上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已壮国威,震惊世界之时,你是否感叹!我们祖国已迎来黎明,走在春风里。

如果说太阳是唤醒生灵的主宰,那么黎明便是先驱,它把光明带给了勤奋的人们,黎明前是黑暗的,也是最有希望的时刻,正是对黎明的渴望,才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啊!天下的朋友,一个13岁的少年这样称呼您。你可曾去过南疆,可曾来过北国?我多么希望你来我的家乡——古都阿城,看一看这里的黎明,你会发现,到处都充满生机,你会发现,不再是黎明唤醒熟睡的人们,而是人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个又有一个灿烂的黎明!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通用) 篇10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1

看到老师给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

回到家里,吃过晚饭,我依旧座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还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写完作业了?”我没动。眼前的电视被关掉了,“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吗?”唉!这句话我从上幼儿园时就听得耳朵出了茧子了,去写作业吧。“老毛病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记不住吗?”——这不就是我的家风吗?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小学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现在初中了,也只能写过作业就睡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

又想起来,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们也是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来了,妈妈总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总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给他们最大的,而妈妈只是吃最小的。现在想想,这就不就是我们的家风之一:尊老爱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吗?

这样想起来,我仿佛记起了很多,我们全家人有时候在一起讨论一下历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抢答题,最后看谁对了;看最强大脑,讨论那些神奇的记忆。

我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风,不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德吗:厚德载物,认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说: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国家,国家影响世界!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早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有的国家总是以老大自居,总是希望别国乱起来,自己坐收渔利。总是不能以“仁爱”的心态对待别人,今天挑点事端,明天做点手脚。这不正是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径吗?

呼吁大家都从现在做起吧,用我们民族的精神去影响世界,让世界早日“仁爱”起来吧!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2

如果家是一盏蜡,那么家风就如蜡烛的灯心;如果家是一条小路,那么家风则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灯;如果家是一条船,那么家风一定是它的船舵。

我的家风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永远闪着光芒。在我心中,妈妈就犹如天空中最亮的星——北斗七星,她时常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在家里总是能看到妈妈把洗衣服的水倒进大桶里,一开始我不懂妈妈的用意,后来才知道妈妈是想把洗衣服的水来涮拖布。有一次,在吃饭时我的碗里剩下了许多米粒,妈妈看到了就罚我背五遍《悯农》,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剩过饭了。

妈妈很爱读书,我也喜欢。她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蕴涵着华夏儿女的结晶”,也常常教育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妈妈读过的书似乎要比我们用的纸还要多,满满溢出的书,总是让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诗意。妈妈十分爱惜书,每一本书几乎都有意间花花绿绿的衣裳。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左邻右舍只要有求助他的事,从不推辞;家里呀,只要有新鲜事,就会不吝惜与邻居分享。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网线坏了,爸爸就帮助了他们。邻居家就很感谢爸爸,直夸爸爸真是个热心肠的人。

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家风家训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弘扬民族精神。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3

“妈妈,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呀?”“这可得问你爸爸了。”“爸爸,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呀?”“呵呵呵,我们家的家风就在平时的生活中,等着你去发现哦!”爸爸故作神秘地说。

开饭了!早已饥肠辘辘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不停地在菜碗里翻来翻去拣我最爱吃的虾仁。爸爸看到皱了皱眉头说:“还问咱们家什么家风了,就你这种吃相,家风都让你败光了。”我似懂非懂地看了老爸一眼,连忙站起来给爸爸妈妈拿好碗筷,并一个尽儿地招呼正在厨房忙活的妈妈好来吃饭了。等大家都落座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是长辈没有动筷子,小孩子不能自己先吃,吃的时候也不能在碗里挑来拣去的,要每种菜都吃一点。”“嗯,我知道了。老爸,这就是咱们家的`家风吧!”我埋头赶紧把饭吃了,刚起身要走,老爸又开始唠叨:“晨晨,你看看自己的碗里,还有一个人好养哩!”我一看,原来碗里还粘了许多米饭没有吃干净,我赶紧把碗又“清理”了一遍。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去把球鞋洗一洗,我拎起鞋子看了看说:“妈妈,这双鞋子太紧了,要不扔了吧!”说完就把它丢进了边上的垃圾桶里。“这么好的鞋子就这么扔了太可惜了吧!”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捡起我丢掉的鞋子“我们小时候,一年只有一双新鞋子穿,自己穿不下就留给弟弟妹妹穿,破了补一补再穿。现在,你看看,哎呀!”“奶奶,我来洗!”我一把夺过奶奶手中上鞋子,拿起刷子一边洗一边说:“我洗干净再穿几次,实在穿不下就把它放进旧衣物回收处,说不定其他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还能穿上呢!”奶奶这时才露出了微笑:“好,好,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这可是咱们家的家风哦!”

渐渐地,我从身边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发现我们家的家风还真不少呢!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勤学好问……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规家风能培养我们成长为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美德少年。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4

老房子还在,现在应该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土坯房了。回到老家,看着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在细雨中格外深远。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种亲切感,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虽老,但他承载着我们家的家风。在村子里,人们都喜欢称我们康氏家族为“书香门第,礼仪之族”,为什么这么称呼呢?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了。记得,小时候在哪坐席吃饭,总听到他人说,康家人有礼貌,尊老爱幼,有文化,有知识,这是对家族家风的肯定和赞誉。记得小时候,每每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招呼喝茶抽烟,母亲准备饭菜,不一会一桌可口美味的佳肴做好,父母让我和妹妹也坐到桌子上,但前提是客人或饭桌上年长的人先动筷子夹菜吃,我和妹妹方可动筷子。这一点,就是习惯,就是家风。时至现在,每每吃饭,桌子上有长着,我总是等他们先动筷子。

在吃饭时不能发出声响,不能把一只腿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嘱咐,一个小小要求,让我体会到好家风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父亲那时还是村上的会计,家里放着村上的合中账目。一天,父亲回到家里,就在就在自己的房子找东西,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后来,父亲问我和妹妹看到没有,我们都说没有。于是他让我和妹妹把书包拿来,听妹妹说,我今天去了他房子。然后,父亲就断定是我动了他帐本,就开始揍我,么动,我自然不会承认。父亲把啤酒瓶子打碎让我跪在那,我么动怎么回承认呢?后来,父亲找到了他的账本,父亲没有直接告诉我他把我冤枉了,但从他的行动和语言中,我明白了,没有做的事,要坚持原则,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墙头草两边倒。

家风正则家业兴,家风坏则家业败。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家风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同时,要发扬和继承好我们自己的好家风。

我理解我的家风就是规则、原则、孝。规则是给不遵守规则的人制定的,小时候,父母的引导给我和妹妹营造了好氛围。父母要求我和妹妹必须等客人或长辈动筷子之后在动筷子,这就是规则,也体现了尊敬和孝文化,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你的呢?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5

在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里,许多家族为了传输给后代良好的精神、品质、思想和价值观,就制定了家风。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的家风就是:光明磊落、与人为善、知恩图报。你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九个字,里面可蕴含着大道理。

首先是光明磊落。我认为它排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因为做人就应该不做亏心事,心里坦荡荡,不怕别人说闲话,这样的人总是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尊敬。相反,有些人做什么事情都偷偷摸摸、不可告人,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自然算不上正人君子,即使不被法律制裁也会遭到他人的冷眼相看。所以,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能干坏事,心里才会舒坦。我从小也立下决心:永远永远永远不干坏事,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其次是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国各地助人为乐的事情更是像星星一样数不胜数。妈妈也常常对我说:“你如果真心地帮助了10个人,不但你的心情会很愉快,而且当你掉进人生道路上的坑时,哪怕有一个人拉你一把都是值得的。要知道,有时生活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就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的确,我们要在世界上好好地生存下来,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况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帮助别人其实都是在帮助自己。

最后是知恩图报。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不这样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二年级一天的课间,我不慎在教室的门口摔了一跤,膝盖也流了血。乐于助人的符强就送我去了校医室。事后,妈妈让我多帮助符强。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要报答帮助我们的人?”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知恩图报不仅是还别人一个人情,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啊,想做一个好人不单单要与人为善,还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无论是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的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让我牢记住要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么,你的家风是什么呢?请与我分享一下,好吗?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6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家庭,自然也有千千万万种家风,虽然每个家庭的家风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家风都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践行着诚、孝、俭、勤。俗话说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我们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说到家风,我的脑海里不禁涌现出了爸爸妈妈用行动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打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很少给我太多的零花钱,每当看到同学们每天兜里有零花钱,放学了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的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爸爸妈妈好小气,不给我零花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了解到了:许多零食生产加工很不卫生,还添加了大量的有害添加剂,小孩吃了后会导致肥胖等,在我耳闻目睹了种种乱吃零食带来的不良后果后,我终于理解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我也明白了: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不能随随便便乱花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行动保护我的成长,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家俭朴的家风。

诚信,我想这是家风中最重要的一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和个人,诚信是我们每个人立足的根本。从三年级开始,妈妈要求我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得有几天,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时间写,妈妈问我写没写时,我总是面不改色,爽快回答:“写了,写了。”有一天,妈妈要检查我的日记本,我的心里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着日记本慢慢地向妈妈走去。妈妈翻开一张张白纸,脸上的笑容灰飞烟灭,顿时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我,并说:“我批评你,不是你没写完日记,而是因为你不诚实,不讲信用。你没写可以告诉我,而不应该用谎言欺骗我。记住,做人要一诺千金。”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明白了诚信比任何品质都珍贵,我也答应妈妈,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孝,就是孝顺了。俗话说“百顺孝为先。”我家也不例外,虽然我们没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一有时间,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回乡下看望年迈的奶奶,到了家,爸爸妈妈忙里忙外地帮奶奶做好多的事情,我都默默的看在眼里,有时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手来帮奶奶做一些事情。如果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回去,妈妈总是会要求我给奶奶打电话问候。

勤,就是勤奋了。学习需要勤奋,每天我都会埋头苦学。当我想松懈的时候,就会想起爸爸妈妈,他们为了我的健康成长,辛苦地工作,这时,我便会重振旗鼓,继续努力学习。

诚、孝、俭、勤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美好的家风陪伴我成长,让我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拥有独具特色的优良家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家庭才会越来越美好。

我的家风故事记叙文7

世上千千万万的人,都生活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每一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风,进而造就了千千万万不同的人。法国作家罗兰曾经说过:“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家风建设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的家中,一直以来都有一股清澈的家风滋润我成长,那就是——勤俭节约之风。

首先说,勤。自古以来,妇孺之间广为传颂的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也常常将勤作为立家之本。从小就听说了《马兰花》的故事,我便立志要做一个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人;我相信勤俭是为人的本分。勤,不仅是勤于学习,也是勤于思考,更是勤于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贪便宜,朴实诚信,做一个本分的人,这是我家人要我秉承的家风。

再来说,俭。俭是一种节俭有度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俭,节俭,司马光曾在《由俭事康》中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国古代历代帝王总是因为挥霍无度而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曲终人散。所以生活节俭才能居安思危。当我们养成节俭的习惯,就不容易为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迷惑,也才能更专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勤俭结合,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前我总是喜欢浪费笔墨文具,经常没用完就丢掉,当我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物资匮乏而不能上学的事情时,我就深深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只有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才能有细水长流的好生活。

勤俭是一种文明,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勤俭是一种态度,蓄满生活的正能量,才能扬帆起航;勤俭是一种品质,培养我们谦虚自省,天天向上。这种勤俭之风,源于家族良好的家风。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自幼深受勤俭家风的影响,为官正直。别人说他过于节衣缩食,而他却说:“一个国家的风貌是通过百姓的高洁品行所表现的。”最终被皇帝看中其品格而重用。晚晴时期的朝廷重臣曾国藩,一生勤俭,好学务实,他的家风一直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中国古代类似故事还有很多,举不胜举。所以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记叙文如何出彩 篇11

独到的见地,深刻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或者联系现实社会,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或者见人之所未见,能透过表面现象,洞察其深刻的内在本质;或者条分缕析,把问题分析得全面深刻。要做到见解独到,思想深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辨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优秀记叙文《早》就以独到的见地、深刻的思想高人一筹。全篇围绕“早”的话题,提出了自己对“早”的深刻认识。“早”代表着希望、意味着勤奋、凸显出智慧,尤其在“凸显出智慧”这点上,引用《礼记》的“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紧接着又从军事、灾害防范、国民经济的发展层面谈及早做防范的重要性。对于“早”的见解有着高出一般的见解。

故事要有点波澜曲折。平淡的事情也可以写得有波澜、生动曲折。我们不妨用些技巧,比如倒叙、悬念、巧合、误会、抑扬、对比等。倒叙和悬念的运用在鲁迅的《祝福》中很典型。《祝福》开头写祥林嫂落魄地乞讨并问“我”有无魂灵的事情;写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的死生气,还骂她“不早不晚,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写短工“淡然”地谈祥林嫂的死亡。这些情节会引起读者的好奇,这个祥林嫂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要问有无魂灵?为什么死了还惹人厌烦?为什么落魄到这种地步?她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如果我们要赞美一个人,可以先写对他的不满,用抑扬的手法,最后慢慢写出他可爱的地方。还可以设计一个人和主人公对照写,以此来衬托主人公。还可以先写因为误会导致不满,后写消除误会的圆满结局。这种种情况都可以使你的故事有些波澜起伏,曲折摇曳。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尤其要注意这点。“平”就无趣,一览无余,不吸引人。

少记叙,多描写。生动是和描写紧密相连的。肖像的描写需要,对话的描写需要,心理的描写,场景环境的描写也需要。描写也要注意有节制,要精练,有的文章对话太多,拖泥带水也不可取。对话要凸显人物个性,肖像描写要三言两语突出人物精神面貌。细节描写特别能体现人物性格,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多采用。优秀记叙文《旧书》里写作者从过去的旧课本中看到最初学写“一”字的情形,就有生动的描写:“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这里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让初学写字的满心欢喜的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都跃然早纸上。

考场记叙文选材探究 篇12

一.场景再现, 融心境于情境

设置场景, 拨动心弦, 其文动人。场景是一时一地之景况、人事演出的舞台, 我们首先要从记忆中还原这一幕。试看下例:

坐在火车上, 耳边传来很有节奏的“咔嗒”声。我望着窗外, 随着火车的前进, 大地变得荒凉萧条。我带着深深的内疚, 走在回姥爷家的路上, 回忆在沉默中破土。

这位同学直接截取了归途一幕, 而且是自己心潮不平的一幕, 也许只是记忆视频中的一个镜头, 但这样的开篇足以为后文抒写祖孙真情张本了。

二.风景再现, 融情语于景语

在已经被岁月模糊了的记忆之屏上再现清晰过往, 只有用情愈深, 才能调焦愈准。请看下面句子:

春天总是代表着温暖、生机。在今年春天的尾巴里, 我要站在江城——武汉春日的阳光里道出我的热爱:武汉的春天, 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热辣辣的抒情语调怎不引人往下阅读呢?

再看看下面两位同学怎样感受着自然的呼吸:

那天, 云很高, 天空像发病似的苍白而不染其他色彩。阳光白花花的, 宁静死一般地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就在那天, 您走的那天, 我哭了。

这位同学没有任由悲伤染黑景致, 只以“白、静”渲染至亲离世带给自己的窒息之感。

秋天的傍晚向来是有些凉的, 我站在院中的大树下等待着晚归的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瑟瑟的秋风掠过一地落叶, 在黯淡的暮色中梳弄着稀松的荒草, 送来一声声苍凉的叹息。这个世界在绛紫色的天幕下安静地褪去最后一丝色彩, 它正在慢慢睡去。

这位同学在等候的片刻真正用心观摩了造化的有声有色, 才会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啊。

三.细节再现, 融真情于琐事

细节, 也许是父亲费力攀爬于月台的背影, 也许是母亲举目张望于地坛的身姿;细节里浸润着七情六欲, 呈现出妍媸善恶。因为有了细节, 文字才有真切不虚之美感。

遗憾的是, 许多学生满足于事件交代的概况和相关情绪的表达, 而将细节淡化, 结果叙事虽真而近伪, 或者事件粗糙而无奇。比对下面两则叙事:

1.六年前, 我在北京。最初那两个月的日子, 每天爸爸把我送到地铁站, 看着我上车, 驶远, 再一个人回到家。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奶奶用她沾满泥水的手刮刮我的鼻子, 然后叫我低下身子看看那片家里的水田。无奈、委屈, 泪水滑过我的脸, 滴落到水中, 空灵的声音与风抚柳的声音我毕生难忘。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第一则事件本身的粗线条叙写让我们看不到父爱成为“隐形的翅膀”之力量所在, 第二则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奶奶”教导“我”脚踏实地的细节, 细节处的动人力量让读者心泛涟漪。

写作记叙文时, 在叙事的关键处、人物的动人处、情绪的起伏处, 都要细描慢绘。让读者明其因、知其然、察其行、见其人、了其心、懂其情, 既闻声又睹形兼感怀。

真心恒在, 则能于他人不屑为的题材中得发现的惊喜, 如:

我拎起瓶子, 照着百事可乐的瓶壁又狠敲了几下。这时几个“气泡”沉了下来。真的气泡, 应该是急匆匆冲上液面的, 而它们却显得十分悠闲, 像潜水员一样, 慢慢地沉下去, 又缓缓地浮上来。“啊, 这是真的!真的有‘反气泡’!”

或者在别人熟视无睹的漠然中一洒热泪, 如:

只见几个工人正站在楼顶上, 用力地不停地拉扯着那满壁的爬山虎, 一根一根地, 狠狠地拽着, 扯着。嫩绿的叶、棕褐的枝干从高处落下来, 掉在地上, 碎了, 烂了, 一片狼藉, 那满地的碎叶子就像摔碎的翡翠在阳光下闪着绿莹莹的泪。

【例文析读】浪漫的历程 (节选) 一考生

细节一:记得每天中午, 奶奶都会笑眯眯地端着饭菜走到桌前。奶奶做的都是平常的饭菜, 可爷爷吃起来却总是有滋有味的。奶奶总是小口小口地吃着, 微笑着看着爷爷碗筷作响地吃饭, 时不时抬起头, 带着憨憨的笑支吾一句“好吃”。

细节二:印象中, 曾经不止一次劝过奶奶:“雇个保姆吧, 您也该享清福了。”可奶奶却总是一口回绝, 理由很简单:“他吃不惯别人做的饭。”说的时候奶奶总会骄傲地笑着, 而爷爷又总是像个孩子似的点点头。

上一篇:军垦战歌有感下一篇:读领导科学之心得体会